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实践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实践

1引言

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构建是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因此,按照市场需求的原则,以“技术技能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进而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是必要的。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执行的高职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是2014年修订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是趋于合理的,现阶段能够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满足高职院校“高质、强能、实用”办学模式的要求。按照学校的要求和统一部署,在近三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推行学分制进行了试点工作,总结了针对高职生的学分制运行模式。在建设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理应从培养目标出发,着力处理好下述关系:

1.1计算机应用中的现实和未来

当前,计算机专业知识突飞猛进,而且日新月异。很多高职院校学生毕业之日,即是深感所学知识被社会淘汰之时。如何处理计算机专业应用中现实和未来的关系,是值得慎重考虑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一方面,在高职院校里,计算机教学内容要新,紧扣进代脉膊,紧跟技术前沿。可以说,每年度都要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否则,无法平衡现实和未来的关系。

1.2计算机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

“高质、强能、实用”是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培养人才追求的目标。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理论学习和技术技能练习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准确把握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比例,是十分重要的。理论,要按照当前够用、实用为原则,又适当照顾学生长远发展必需来进行设计。重点是使学生有一技之长,这是根本。

1.3计算机内容中的稳定和变化

基于课程的相对稳定性,计算机教学内容更要侧重于变化。当然,这里也应注意新技术与课程设置的关系,原因之一并不是所有的新技术都能作为课程,原因之二在教学中追赶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新技术,是永远跟不上的。现在认为是新技术,学生毕业时可能已被更新的技术替代,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获得新技术的能力。因此,对于计算机软件类课程教学,不能出现一个软件就开一门课,出一种汉字输入方法就开一门课。而应该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技能,再加之一些选修课,学习一些最新的技术。同时,注重“授学生以渔”,给学生以“猎枪”而不是“干粮”。

2以完善学分制为核心,推动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

学分制的优点在于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化,可以根据不同的人才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高职教育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个性,有利于学校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的水平。首先,学校进行了学生专业课成绩考核模式的改革,所有的计算机专业课程都增加了上机测试,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上机测试、期末笔试成绩,根据不同类课程,其比例为2:3:5或3:3:4或3:3.5:3.5。其次,组织专业带头人和一批骨干专业教师参加了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的修订与各课程大纲的制定工作,并成立了专业委员会,进行专业论证,为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通过修定实现了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在新计划中,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素质教育的特点,打破了学科教育思想和模式的束缚,将培养目标按学分量化后,分成四个大的模块:包括:文化基础与素质,专业技能(如文字输入及排版技巧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专业技术、专业领域拓展。尤其是对专业技能是否直接纳入课程体系并进行考核的认识,存在分歧。最主要的阻力,就是原高校教育体系的影响。为此,学校多次开会研究,多方论证,三易其稿,最后形成共识。在模块设计中,不仅加入了技能课,而且是大比例的加入,最多可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一。为了突出动手能力,系里坚持每学年举办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比赛项目涵盖文稿输入、上机编程、网页制作等项目。再次,建立以教研室为主体的学分制运行体系,并以此为契机,加强了教研室建设,促进了教研室活动的开展。在选课、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学生申请免修重修自修、课程考核与测试、学生成绩的认定与评价等环节都进行得很顺利。学分制的实施,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而且在全校学生中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学分制的灵活性,使教学安排十分方便,可以在保证常规教学的情况下,自如地开展培优补差工作。针对高等职教的学生现状,有些高职学生在英语、数学和专业主干课中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中补考还不能及格的情况下,实施学分补偿制和成绩补偿制。

3注重设计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计算机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总会存在着良好教学效果与课时数有限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值得下大力气的。如用计算机讲计算机,采用电子演示文稿、大屏幕多媒体联机演示等先进教学方式尽可能的把计算机课程讲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同时还可以省下大量的教学时间。再比如在教学中可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等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能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活动中,程序设计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再动手编程,之后上机调拭。因此,要充分重视实践环节。学习程序设计,要学活用活,不要死学不会用,关键能举一反三,学生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在需要时能很快地再掌握一种新的程序编制语言。教师在严格按照学校对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在理论课教学活动中,以班级为单位可实行“学生助教”制度试点,提出在一学期的教学活动中,严格根据学生学习时的表现(比如一些难度系数很大的思考题、实践题能够解出,对某一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选拔“学生助教”,享受优厚的待遇(平时成绩直接定为90分以上,还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讲台上讲述自已对某一问题的见解),并履行一定的义务(为基础差的同学提供援助等),主要是一项荣誉。确实形成了比、学、赶、帮的良好学风,效果较好。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知识基础,怎样使学生能够能更快更容易更有效地接受知识?这个问题对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要将心比心,讲课者不能只顾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应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将心比心,教师要经常问自己:“假如我是听课的同学,我会出现什么情况,会提什么问题?”尽量设法减少学生听课的困难。

4着力加强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主要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型应用人才。鉴于此,实践动手能力强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最大特点,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生命。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应以技术技能应用为主线,整体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体系。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很多方面,如基本技能训练、技术应用能力(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首要的一条,是要建立贴近实际的编程环境,创造工作现场气氛,使学生在真实模拟的编程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同时,还可通过组织学生到软件企业参观、调研等,让学生深入实际了解专业工作性质。高等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岗位针对性较强,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毕业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前面各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和提高,其综合性和实践性是其它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湖北职院在总结高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了一条计算机类高职生进行产学结合开放式毕业实践教学的新路子,注重了毕业实践课题的选择,毕业实践的组织与指导(制订毕业环节大纲、选题和分组、精心指导、组织答辩等),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职业知识训练,最终尽快适应工作、适应社会作出了努力。

作者:汤永刚 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