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园艺技术专业金课建设路径分析

高职园艺技术专业金课建设路径分析

【摘要】以“金课”建设为切入点,把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四门核心课程作为研究对象,从“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出发,对课程建设路径进行了梳理分析,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提高“高素质复合型园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最终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服务。

【关键词】乡村振兴;花卉生产;植物保护;植物组织培养;果树蔬菜生产

在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相继,“乡村振兴”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高等职业教育园艺技术人才主要面向蔬菜、花卉、果树等园艺行业生产管理及技术指导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这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人才的需求方向高度契合。课程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和基本单元,教师是课程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加强以“金课”为代表的园艺技术专业“高水平”课程建设,培养更多、更优质的高素质复合型园艺技术专业人才,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局提供人才支撑,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责无旁贷。党的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农业生产也已经从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发展转变,作为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园艺果树产品和蔬菜产品,如何顺应时代的变迁,率先走出一条可持续绿色生产发展之路?是继续走“重视产量,忽视质量,一边污染,一边治理”的老路,还是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新路,是摆在农业职业教育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金课”内涵可以总结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所谓“高阶性”,是强调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所谓“创新性”,是指在课程内容上要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在教学形式上应注重先进性和互动性,在学习成果上深化探究性和个性化。所谓“挑战度”,即课程有具备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对教师和学生都有更高的要求[1]。本文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四门核心课程:《花卉生产》、《植物保护》、《植物组织培养》、《蔬菜和果树栽培技术》为例,对高职园艺技术专业“金课”建设进行了实践探索。

1打造课程“高阶性”

《花卉生产》课程要求学生能根据花卉特征,选择适宜的繁殖方法、繁殖时间,能根据花卉种类配制适宜的培养土,完成上盆操作过程,能完成幼苗期和上盆后的水、肥管理、整形修剪及病虫害防治。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花卉繁殖、培养土的配制、上盆、盆花养护管理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足够的责任心和耐心,才能不间断地完成花卉的日常管理。《植物保护》课程以就业为导向,岗位能力培养为本位,邀请植物保护行业专家对园艺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本专业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明确作为一名“园艺植保工”必须具备的岗位能力,最终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植物组织培养》课程采用当前最近前沿技术,使同学们在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科学原理和操作技术基础上,会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最新技术和手段来解释植物扩繁现象的原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融入“植物快速繁殖”行业最新科研成果,体现课程教学内容的“高阶性”。《蔬菜和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教学始终站在“质量第一”和“食品安全”的高度,在教学中强化学生对“有机蔬菜”、“有机水果”生产环节关键技术的掌握,克服“重视产量、忽视质量”的短视行为,把“绿色、生态、无污染蔬果产品”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提升课堂教学的“高阶性”。

2增强课程“创新性”

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二是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不是墨守成规的“填鸭式”教学,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上能够与教师进行良性互动;三是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教师不再是答案的掌握者,而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去发现和探究学习结果,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还可以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充分展现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实效性。《花卉生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市场上的新优植物作为生产对象,教学内容中加入水培、雾培等最新的无土栽培技术,体现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方向的无缝对接。《植物保护》课程以就业为导向,岗位能力培养为本位,最终确定为“园艺植物综合治理”、“农药合理安全使用”、“园艺植物常见病、虫、草害及其防治”等几块核心教学内容。并且适当增加了设施园艺类病虫害草害的识别鉴定和防治方面的讲解,体现了“金课”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利用职教云,在线开放课程等平台,放入习题、视频等教学内容,随堂进行测试,及时查看学生对当节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助于老师进行精准辅导。课程内容上多选用实质性研究项目,将项目引入课程模块化教学,与实际工作接轨。《蔬菜和果树栽培技术》课程以果蔬产品质量为切入口,以培育绿色有机产品为目标,以校内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嘉兴典型果蔬作物为代表(葡萄、檇李、茭白、南湖菱等),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果树、蔬菜种植全过程,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同时感受收获的快乐。

3提升课程“挑战度”

《花卉生产》课程在实验中安排企业真实项目,甚至把花卉生产企业中实际遇到的技术难题拿来作为课堂试验项目,提高学习的“挑战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干劲。《植物保护》教学内容以传统的五大块内容为基础,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指导,不断补充最新的措施,使学生明确所有病虫害防治措施的采取都必须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匹配。引导学生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为指引,制定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案,提升了课程内容的“挑战度”,锻炼了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病虫害防治措施的能力。《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不断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教学设计中教师引入课题,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团队协作,完成实验项目。《蔬菜和果树栽培技术》课程以某一种蔬菜或水果成品作为学业评价指标之一,学生把本人种植并采摘的蔬菜水果成品在超市售卖,以销售额高低作为平时成绩考核指标之一,提升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课程实践的“挑战度”,因为“果蔬产品如何种的好且卖得好?”比“果蔬产品如何种的好?”要求更高。

4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忙起来

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对学业进行科学评价,让学生忙起来?四门课程进行了各自的实践。《花卉生产》课程评价分为理论和技能两大块。技能成绩又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根据实验课所生产的花卉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打分,包括教师打分和组内互评,因花卉产品的生产需要比较长的周期,学生需要在课内外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花卉管理;二是技能考核,考察学生对常见花卉的分类和识别能力,盆花上盆操作能力,这也需要平时的积累和不断训练。理论成绩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线上学习和作业情况、考勤、课堂上的参与度等,终结性评价主要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各项课堂活动中来,才能顺利通过课程考核。《植物保护》课程由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为“翻转课堂”授课模式,在课前、课中、课后各个教学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植物保护》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和“理论考核+技能考核”两方面构成。考核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在过程性考核中,将平时成绩部分由单一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改为“课堂表现”+“线上作业”+“线下作业”的模式。“线上作业”短小精悍,但是内容涉及面广;“线下作业”也由单一的纸质稿作业改为“纸质作业,报告”+“病虫草害标本制作、鉴定”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注重对学生学习各个阶段的多维度动态评价。在总成绩中增加过程性考核比重,总评成绩=平时20%(考勤+作业+课堂表现或在线学习)+期中测试10%+技能考核30%+期末试卷40%,课内实验项目注重阶段性成果的积累。《蔬菜和果树栽培技术》课程加大实践教学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鼓励学生全程参与某种果树或者蔬菜的生产全过程,包括“播种、育苗、移栽、浇水、施肥、病虫害管理、采摘”各个生产环节,在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学业评价,包括教师评价、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校外专家评价等,增强学业评价的科学性。让学生从教室走到温室,从学校走到田间,让学生忙起来,让学生累起来,让学生增强学习的“获得感”。

5结语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在新农科建设的高标准下,在全面推进“金课”建设大背景下,在全面对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我校园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群四门课程,包括《花卉生产》、《植物保护》、《植物组织培养》《蔬菜和果树栽培技术》,在课程建设理念、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学业评价、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条件保障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和短板,一定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抓住“课程建设”这个牛鼻子,努力打造涉农专业金课,培养高技能园艺人才,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校园艺技术专业转型升级、弯道超车、赶超发展,为我校高质量快速晋位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以“金课”为代表的高质量、高水平课程建设已经在全国高校中普遍展开,广大教师对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有了显著的提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中涉农类专业教师纷纷行动起来,从上好“一堂课”入手,以建好“一门课”为目标,切实提升涉农类专业课程的建设水平,提高涉农类专业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和获得感,最终达到提升涉农类人才培质量,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高素质人才的初心和使命。

参考文献:

[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作者:张金锋 黄超群 汪霞 石玉波 施雪良 单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