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服装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思考

服装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服装与服饰设计作为艺术设计学中的一个分支,除了纺织类、艺术类专门院校之外,许多综合性大学都已开设服装设计类学科,本文尝试在综合性大学服装设计专业如何寻找自身优势、从服装制造到服装创造行业转型需求入手,为推进创新创业服装人才培养,探讨在综合性大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服装专业;研究性教学;教学改革

1综合性大学服装专业的优势与不足

全国共有二百多所含有服装专业的大学,每个大学身处的外部环境各不相同,每一所学校服装专业都有它的办学定位与特色。综合性大学中服装专业的优势:一般同时拥有美术、历史、文学、社会发展、音乐、商业等多种学科的专业背景,对服装专业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熏陶具有得天独厚的人力师资,随着学科的交融和学识的发展,学生容易取得交叉学科方向的学术成果。综合性大学所拥有的多学科的师资,让大学有能力定期、频繁开设的各种文学、艺术、历史、商业专业讲座,对学生人文底蕴的熏陶,是单一纺织服装类院校无法比拟的优势。在综合性大学中的服装专业分为两大类型:一类同时拥有纺织、印染专业的背景、人文学科背景的服装专业,如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即拥有纺织学科背景支撑又拥有美术、历史、文学、社会发展、音乐、商业等多种学科的专业背景,服装学科依托在纺织学科、人文学科基础上更加蓬勃发展,学科积淀更加深厚,均产生了交叉学科的研究方向,通过建设后均拥有艺术学一级博士点。还有部分综合性院校无纺织、印染专业的背景,但是拥有美术、历史、文学、社会发展、音乐、商业等多种学科的专业背景,如南京艺术学院、扬州大学、徐州工学院。这类综合性大学中服装专业因无相关纺织背景专业支撑,部分纺织面料,性能测试类实验的开展不可能与具有纺织学科背景的院校相比较,在面料性能方向的研究与开发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短板,学科积淀相对薄弱,在这类学校发展服装专业只能取长补短,只要能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综合师资优势,再加上合理的研究性教学改革,同样也可以培养出创新型服装专业人才。

2综合性大学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思路

作为综合性大学中的服装与服饰专业,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服装设计实践能力,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就需宏观调整所有专业课、选修课课程名称与课时分配,让其更加符合服装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经调研大部分服装类院校现行的教学计划总学分在155-165左右,主要分为五个模块,第一模块为所有本科专业均修的通修课,如语言类、计算机、政治、体育等课程,占总学分的1/5-1/4,第二、三、四模块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实践课,第五模块是通识课。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多样化优势,为了更好的开展研究性教学改革,宏观调整课程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具体调整思路如下:(1)增设学科导论课程,在学生入学初期,就及时培养其对专业的兴趣,关注行业新科技、新动态。(2)优化服装专业培养方案,调整部分学科基础课程与内容,合并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课程开设设计基础课程,一个设计作品通常涵盖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知识原理的综合应用,将三大构成知识综合讲解更加符合服装课程设计过程的实际情况。增设服装造型实验设计课程,可以提高三大构成知识在服装设计实践中的综合能力。(3)紧跟时代的发展,增设部分服装紧缺人才需求就业方向课程,如:服装陈列、服装商品规划、服装网络营销、服装市场调研、服装面料再造,服装品牌赏析等课程,这个课程的开设能够及时应对市场人才需求,同时对教师团队师资的知识更新与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适当增加通识课种类与数量,适当增加通识课程学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更多的通识课程选择可能,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接触更多跨学科的基础知识。可选科目的多样化有益于对学生人文知识的积累,为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宽厚的知识基础。按照以上思路改进的人才培养方案,更能彰显综合性大学培养服装行业创新人才的特色。

3综合性大学服装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思考

3.1更新服装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理念,从培养兴趣开始

在现行的综合性大学高考录取体制下,相当部分学生高考志愿的选择,不是基于对专业兴趣的爱好,而是源于高考的成绩、就业率的高低做出,中考期间过于的关注学生眼前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文化积累的培养,高考之前魔鬼式的强化训练,磨灭了相当部分学生学习的激情。为了培养学生对服装专业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流行信息的关注,服装专业应定期的引进专家进行如艺术赏析、设计史概述等人文类讲座,这是很好的培养兴趣的方式之一。第二种方式可从每堂课前十分钟开始,让每个学生分别下载全球各大品牌的最新服装款式图片与视频,老师在每天讲课前的十分钟,轮流安排一个学生上台讲解自己所关注的品牌服装款式与品牌特色,这个教学方式的改革不紧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引导学生关注时尚前沿的动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下载的图片与视频资料还能与本专业全体师生共享,建立流行趋势共享资料库,便于学生与老师今后学习与开展科研的需要。

3.2改变上课模式,从灌输式向研究性、实践性转换

启发式教学以课堂互动为主,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开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方式,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为了提高服装专业知识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不再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不再以教师“灌输式”和“独角戏”式的讲课方式来完成,而是通过学生主动文献检索、学生自学方式增加知识的拓展量,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发表个人观点,通过与老师讨论主动关注相关知识,避免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能力培养,改变学生被动、应试、功利性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启发式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有:3.2.1课题式课堂教学教学内容不再以全盘灌输式方法来传授,教学过程可分为基本知识大班讲解,将教学部分内容分解成课题形式,分小组完成阶段性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文献检索、图书资料收集相关选题信息,让学生通过调研行业展会、博物馆、市场等方式去切入主题,主动进行问题思考,撰写课题报告,积极参与PPT形式汇报,提交小论文或作品的形式完成作业,通过研究性教学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作作品的思考习惯和方法。3.2.2研讨式教学主要以实践结合理论研讨对话的形式进行。学习内容从教材扩展到与课程体系相关的所有知识体系与实践领域,让学生提前收集相关选题信息资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讲课前的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参与度的热情。这种方式课程实践性很强,老师的课堂提问要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启发性。比如服装创意设计这门课程,可以问“你最喜欢的服装品牌是什么?为什么喜欢?”“你最喜欢的艺术作品是什么”“结合最喜欢的品牌和艺术作品,试试将二者结合挖掘新的服装创意灵感”“请你寻找出这种经典作品案例并且点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相互转换,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问题思考,此方式要注意选题的知识覆盖面和工作量,适当增加学生搜索知识的工作量,要求学生通过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知识信息搜集、知识点的筛选任务,从而锻炼学生协同创新工作的能力。以江苏省综合性大学扬州大学为例:在校学生有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1)在校学生160人左右,通过3年的课程研究性教学方式的改革,学生参加服装设计比赛获奖的人数由3年前的10人次增至38人次,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明显加强了;(2)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增强了;(3)学生做PPT的能力增强了;(4)学生在公开场合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3.2.3加大实践性教学安排加大实践课程体系课时量,课程多以小组主题研讨的形式进行,探索学生同伴教学,促进互相学习,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在实际课题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寻找有效学习方法。设计拓展性、探索性课程作业,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思考设计问题,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应变能力。通过实践的路径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形成看待问题独到见解。

3.3完善客观的考核体系,注重“教与学”全过程的考核

新型的教学模式下,过去单一的课程大作业或最终以试卷的考核作为最终成绩方式,不能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学生完成的很多服装设计效果图作业中均以绘画的图稿体现,没有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调研思考、知识性体现出来,设计出的图稿与实际生产中的成衣设计往往距离较远。通过强化过程考核,让学生更加重视实践过程学习,这种多元化的考核体系能够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整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具体考核依据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3.3.1课前的预习内容课前10分钟对流行趋势的下载与讲解,反映了同学对服装流行、相关艺术门类的思考,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搜集与课程相关的问题,搜集与课程的内容与新的发现,通过文献检索寻找业内相关问题,能够提问并且发表个人观点,为今后教师课题的授课知识的通过问题讨论得到强化,同时得到启发性延展性的知识拓展。此部分内容以学生收集资料的工作量、能否提出问题、整理资料的条理性作为考核的依据。3.3.2考勤与上课态度、专业态度纳入平时成绩该部分督促学生将学习精力、上课准备、勤于思考、师生互动、按时保质完成每个环节作业进行考核。督促学生按步骤做好每个环节。此部分考核以学生上课考勤为主。专业态度以回答问题的态度为考核依据。3.3.3小组调研PPT成果汇报此部分考核根据小组调研信息量大小、围绕主题调研的深度、制作PPT的质量、小组汇报表达的逻辑清晰程度综合考核,引导学生关注实践调研信息方法,锻炼学生团队协作工作能力,提高小组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意识,强化训练学生制作PPT的能力,锻炼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3.3.4相应实践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核该部分主要对学生根据老师讲解、小组调研分析、应用到实践作业。根据作品实物造型、色彩、做工的精细程度进行考核。这个部分不仅以绘画作业体现,还需制作相关实物作业,以论文形式表述相关理论与技巧的认知、解决问题的个人见解、体会。通过系列作业侧重强化从知识转化成设计作品的能力训练。强调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思考过程,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3.3.5作业的展示与交流所有设计类课程均需通过课程展览、作业汇报的形式全班交流,作品展需要全班协作共同布置完成,这种交流全班共同营造艺术氛围,分享作品带来的愉悦气氛,相互交流有助于从其他同学作品中得到灵感启发,激发学生学习与创作的激情。3.3.6闭卷考试部分史论课程、服装材料学课程等理论课程依然需要通过适当方式进行考核,通过考试反馈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水平。通过考试分析来调整下一轮回课程授课知识点与授课方法。根据以上六个方面的考核要求,将所涉及教学每个环节均纳入评分体系,每个部分应当建立自己的评分标准,均在百分制中占有相应比例分值,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这个课程中的状态与知识掌握情况。从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上课态度几个方面去考核学生,这种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对今后实践创新实践的启发具有深远的意义。考核体系基本框架如下:序号考核内容比例作业形式评分标准备注1作业的展示与交流20%布展演示设计作品布展效果展相、视觉效果、背景布置作为评分依据2课前的预习内容15%PPT演讲稿以汇报PPT信息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质量作为评分依据3考勤与上课态度10%以考勤表为主以上课考勤、学生课堂表现、回答问题态度作为评分依据4小组调研PPT成果汇报25%以PPT小组汇报以汇报PPT信息量、质量、学生表达清晰逻辑程度作为评分依据5相应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核30%制作实物设计作品及设计说明以实物成品材料、颜色、做工精细度、造型、比例作为评分依据二者选其一考核6闭卷考试30%试卷答题以试卷答案为准

4结语

在综合性大学背景下的服装专业只有充分发挥多学科的优势,取长补短,通过持续的服装研究性教学改革,方能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种培养模式相关的教学计划、教学方式、考核体系、教学监督机制都是需要改革和创新,上课老师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更新教学理念,控制教学过程质量,过程考核不能流于形式,否则不但未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教学质量反而会下滑。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变,只有通过研究性教学改革才能实现这一转变,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实践,在工作中边实践、边调整,不固守不教条,结合综合性大学的地方特色,服装专业慢慢摸索出一条真正“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晓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法、学法、考法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6):73-76.

作者:陈欣 单位: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