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教学管理研究(7篇)

高职教学管理研究(7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

摘要: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而教学管理则是高职院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是学校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高职院校要加强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建设,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文章主要针对精细化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随着现代化管理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其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工具。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现代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出现了重大变革,并能够推动高职院校的有效发展。但是在现代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高职院校的稳定发展。

一、现代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内陆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重点放在教学活动和业务管理等方面,没有重视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还有部分报告指出,我国高职院校与国外高职院校相比,信息化水平较低且管理效率不高;虽然有部分高职院校重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但是主要是对学生出勤和信息进行建设,很少有高职院校将教学管理当做重要的工作,也就没有注重战略决策的确定。虽然部分高职院校注重信息化建设,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却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其中最主要的是资金问题,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较大的投入资金,且在投入初期无法立即得到收益,使得很多高职院校对于这方面建设产生“望而却步”的现象。此外,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个性化服务设计,很难与高职院校其他系统整合,系统功能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都是影响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因素。

二、现代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观念滞后

自改革开放以后,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管理制度的完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首先需要做的事树立人本思想观念,但是就现代高职院校现状来看,许多高职院校都没有认识到人本思想的重要性,停留在初级教学管理阶段[1]。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将高职院校员工当做高职院校劳动力,没有注重提高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管理中,出现过于重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没有注重管理人才的培养,没有考虑到高职院校长远的发展,这对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总体而言,思想观念的滞后限制了高职院校的发展。

2.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

这一现象存在于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中,特别是高职院校,使得教学管理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许多高职院校虽然尝试进行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并在日常管理中实践,但都没有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甚至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2]。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是以各项规章制度为标准,包括考勤、奖惩以及薪酬等方面,没有贯彻人本思想,也很难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传统的教学管理无法有效解决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3.管理战略不合理

教学管理战略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影响,但是有许多高职院校没有认识到教学管理战略的重要性。许多高职院校将教学管理当做是一项简单的工作,甚至认为其无法给高职院校带来较大的影响。虽然也有部分高职院校认识到教学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战略制定上没有考虑高职院校未来的长久发展,将高职院校建设当做主要任务,没有重视教学管理战略的制定[3]。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不合理,使得教学管理策略无法有效指导教学管理工作。

4.没有重视人才的培养

高职院校由于对教学管理认识的不足,导致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形成相应的配套机制,导致人才培养受到影响。此外,许多高职院校由于自身规模小,为了节省经营成本,往往没有实施管理人才培养措施,这就限制了高职院校的发展[4]。从总体而言,高职院校培训大部分都是讲精力花费在实际操作方面,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发展的要求。

三、精细化管理在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1.认识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就是比拼,也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信息化教学管理对于人才力量的有效发挥具有重要影响。要想确保高职院校在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就必须重视信息化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并了解该工作对高职院校发展的作用与意义。信息化教学管理部门需要通过管理战略的决策,保障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领导层也要重视该工作的重要性,保障信息化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教学管理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主管领导暗自操控人员调动,可以采用教学管理系统,使得教学管理透明化、公开化,避免人为因素对人事调动的操控,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2.引入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

高职院校要注重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引入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才能够保障高职院校的有效发展。通过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工资结算与统计、员工出勤统计、个人信息等方面的管理。传统教学管理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教学管理效率较低[5]。教学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才能,从而为高职院校发展做出贡献。同时,管理层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将教学管理与学校管理相统筹,做到两者共同进步,从而有效发挥教学管理的积极作用。

3.有效发挥人才的作用

管理制度主要是以相应的规范和准则作为标准,进而约束高职院校员工的行为。随着时代的改变,传统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需要做出调整和改变。在高职院校用人方面,需要坚持技术优先、竞争上岗的原则。有一技之长的员工能够为高职院校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6]。此外,教学管理人员还需要重视自身的专业技能提升,有助于推动教学管理效率的进步。高职院校管理层需要重视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的提升,通过各种培训工作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定期举办各种培训活动和信息管理技术的教学,聘请大型企业管理人员作为指导人员,从而指导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并对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教学管理人员自身也要培养大局意识,加强自身技能培训,并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

4.重视人才的培养

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技能水平对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的效率,笔者认为首先需要从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目标出发,制定相应的管理人员管理机制,解决管理效率低,保障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要重视高职院校中信息化教学管理人才的培养,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信息化教学管理能力;最后,重视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选择责任心强、职业道德好以及认真负责的管理人员。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保障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高职院校为了提高信息化教学管理的质量,可以通过增设独立的信息化教学管理部门,并选择专业素养高且思想道德优秀的管理人员,进而实现信息化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

结束语

科学技术使得现代社会生活发生巨大转变,随着现代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深,高职院校在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如何积极面对其他高职院校的挑战才是保障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关键。现代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是人才之间的竞争,科技力量是第一生产力,从某种角度来说,高职院校的发展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有密切的相关性。文章首先分析了现代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然后阐述了现代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精细化管理在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参考文献:

[1]刘育峰.精细化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3,23(8):88-89.

[2]董晨妍.试论高职院校中的教学精细化管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43(11):71-72.

[3]晏存育,杨益梅.精细化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才智,2014,23(12):120-121.

[4]陈品德.基于精细化管理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4(2):58-61.

[5]李卓君.关于高职院校实施教学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学周刊A版,2014,23(8):14-15.

[6]陈建辉.简析精细化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3,43(19):236-236.

作者:王燕舞 朱贵喜 单位: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教学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能够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型人才,是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当前新的发展形势下,高职院校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在教学管理中引入客户导向理念,构建以服务学生为导向的教学管理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笔者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缺陷,对以服务学生为导向的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服务学生;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

最近几年,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逐渐开始由向外扩张转变为内部结构优化,逐步形成了一种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服务为根本的办学宗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面对新的社会背景,高职院校应该立足自身实际,努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模式,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高职院校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缺陷

在高职院校中,受行政化体制的长期影响,教学管理采用的是以教学为中心,以管理人员为根本的管理模式,将教师和学生作为管理的对象,忽略了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1.薄弱的服务意识。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理念相对陈旧,缺乏相应的服务意识,将服务学生认为是后勤部门的工作,与管理人员无关,而且偏重的是管理而非服务,强调结果而非过程。这样的教学管理体系不仅无法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也无法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僵化的管理制度。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采用的都是行政化体制,对于行政部门的依赖性较强,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缺乏自主意识,没有形成完善的竞争机制以及开放的办学理念,教学管理模式僵化,限制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同时也影响了教学管理的质量。

3.陈旧的管理方式。

现有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方式通常都是从教学任务出发,凭借个人经验或者常规的事务管理方法对问题进行处理,管理方法过于简单死板,缺乏灵活性,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收管理,没有机会与教师进行沟通,其思考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培养,影响了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以服务学生为导向的高职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策略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性质相对特殊,构建以服务学生为导向的教学管理模式,主要是立足教学基本建设,以教学改革为核心,突出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同时以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满足学生的动态发展需求。具体来讲,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1.提升基本服务能力。

在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时,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进行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同时,专业课程的内容不能一味追求完整性而忽略课程间的整合,以工作任务作为载体,将相应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养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参照,进一步强化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如果必要,还应该将职业资格认证及技能等级考核融入课堂体系中,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2.完善管理制度。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教学管理制度必须能够满足现代职业技术体系对于人才的客观需求,适应全新的办学机制,更加突出制约自身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具体来讲,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采取民主化管理,鼓励学生参与到管理制度的建设中,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同时,应该实现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相互结合,不仅需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还必须适当放宽,实现刚柔并济,才能保证较好的管理效果。总之,就是高职院校必须立足学生的需求,进行选课制度、导师制度、弹性学分制度以及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构建,逐步形成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实现服务学生的目标。

3.创新教学管理方式。

应该建立起适应高职院校教学特点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为服务管理方式的创新提供良好的保障。首先,可以将教学及管理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的范围内,对教学过程及教学质量管理进行优化,促进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其次,可以对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及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对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完善;最后,可以搭建相应的沟通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网络教学服务。结合该平台,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从而促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结语

面对着全新的发展形势,高职院校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强化认识,对现有教学管理模式的缺陷进行深入分析,以服务学生为导向,构建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以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钟海富.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新模式探索[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5(2):142.

[2]王勤.以服务学生为导向的高职教学管理模式探析[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4(4):27-31.

[3]申婧.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新模式探析[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32-34.

作者:韩云华 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教学管理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策略

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对现代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高职院校教学要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才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综合素质能力高的人才。将现代企业管理策略引入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当中,既是新时期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突显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方法。基于此,本文对现代企业管理策略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究,以期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策略;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需要一个教学质量高、人才培养效果好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支撑,而在这个教育教学体系中,高职院校教育是其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部分,必须结合新时期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策略能够构建更加科学、高校的教学管理体系,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1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管理工作是围绕着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服务等相关工作的总称,从某个角度上来说,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仍然有很多僵化的制度制约,灵活性比较低,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办学提出的要求,也不适应现代学生的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缺乏科学有效地教学管理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强、系统性强的管理工程,不仅涉及到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且还会对院校教学组织活动开展、教学质量提升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开展教学管理的时候,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上,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对教学管理目标、教学管理指导准则等进行明确,做好高职院校各个层次、各个要素之间的统筹规划管理。但是,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时候,没有认识到高职院校发展所面临的社会经济要求,没有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目标制定比较粗糙,例如在人才培养方面,确定的院校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但是具体到不同的院系,应当用何种教学标准,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方面没有明确。另外,教学管理理念比较落后,与不断改革和创新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方法不够适应,教学管理体制仍然相对比较封闭,与企业、高校无法形成有效的对接,现代高职教学管理体系难以科学的确定。教学组织缺乏有效性也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秩序运营方面,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组织管理理念在教学管理中的体现不够。最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着资源管理缺乏系统性问题,在进行教学资源配置的时候,没有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很多教学资源配置和应用不够科学和合理,教学资源配置不科学,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学的质量。

1.2缺乏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机制权责不分的问题是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从院级层面来说,教学管理的权限相对比较集中,这中过分集中的权限让系级教学管理工作失去了灵活性,系级作为高职院校的基本教学单位,在管理权限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而过分集中管理权限的院级教学管理部门将大部分的精力都集中在事务性管理工作方面,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职能,系级管理权限有限,无法对实际教学管理工作形成有效地支撑,导致教学管理工作改革创新的推进难度较大。另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考核机制产生的作用和效能极为有限,大都是将考核重点放在科研效果和教学质量方面,没有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有效考核,无法对教师、教学水平等重要方面进行科学的质量考评。

1.3没有设置有效的质量监控管理体系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管理工作开展方面,仍然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管理体系,没有在高职院校内部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管体系。首先,质量监管的范围有限,大部分的质量监管措施集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的监控较少,对教师的评价较多,但是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控管理。其次,质量监控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没有将信息管理手段充分应用到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当中,质量监控管理体系的建立不够全面。另外,质量监控管理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很多教学质量的评价往往是由校内专家组成的,缺乏企业、校外相关组织以及学生的参加,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特点体现不够明显。

2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策略的前提和条件

将现代企业管理策略引入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当中,主要是基于以下条件和基础实现的。首先,现代企业管理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两者的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高产品质量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目标,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现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新的跳帧,需要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效率、降低教学成本,打造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竞争力,这些都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管理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其次,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和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之间在管理过程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和现代企业管理一样,要做到管理模块分明、管理工作流程清晰,在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优化配置。两者在管理运行秩序、组织运行规范等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都是通过有效的管理控制措施来实现“小投入、大产出”的管理过程目的。另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在管理手段和方法上具有相通性,策划、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通过这些职能手段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相关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以此来达到管理目的,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同样也是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人才、信息等资源进行配置优化和管理,以此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两者之间在管理手段上具有相通性。现代企业管理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使得现代企业管理策略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引入和应用具有充足的条件和优势,能够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可以参考企业战略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式方法,做好管理经验借鉴和策略应用工作,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3现代企业管理策略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应用的策略和方法

3.1引入企业战略管理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顶层设计

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可以将战略管理引入到教学管理中,强化教学管理的顶层设计工作。首先,要利用战略管理中SWOT分析方法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等要素进行分析,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和现状有着全面的认识。在掌握基本情况掌握的前提下,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培养的目标以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愿景进行明确,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范围、重点进行划分,确定基本的教学管理原则和教学管理指导思想。其次,在系统分析和谋划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要从教学理念、组织架构和教学制度管理体系等方面做好相关的顶层设计工作。在教学理念方面,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形成特色鲜明的教学理念,对教学的观念教学的思想和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总体思路和教学课程改革等进行明确。在老子院校教学管理组织架构建立方面,要创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组织领导模式和组织机构的设置,对机构的各部分职能进行细化分工,明确各自的管理权限,尤其是要明确院级和系级两个层面的具体职能和具体职责,对院级教学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指导作用进行突出。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构建方面,要对各个环节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制度明确,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工作流程、业务流程以及相应的管理工作标准,尤其是要强化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监控等重要管理工作方面的制度建设,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构建确保教学管理重点工作的有序稳步推进。

3.2引入企业管理的质量管理策略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和核心,可以将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质量管理策略引入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构建以质量为核心,以高职院校全体教师和学生参与为基础的,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质量管理控制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体系。质量管理策略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一是要遵循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以及多样化质量监控手段应用的原则。二是要构建完善体系,明确教学管理科学的评价手段。三是要做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高职院校要想利用好质量管理策略提升教学质量,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首先,要在全校范围内构建和推行以目标管理为导向的绩效考核考评体系,以此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进行提高,通过目标管理措施对高职院校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强有力的约束,从硬性规定上来提高教学管理的可控程度。其次,要加大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将教师培训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从政策和措施等方面鼓励高职院校的教师进入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构建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另外,高职院校还要构建科学有力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明确的人才培养评价的质量标准和教学评估的科学方法,开展多元化的测评工作,突出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的全过程,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有力的质量监控。

3.3引入企业精益管理策略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精益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主要是指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精益管理理念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对办学投入有限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精益管理能够促使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流程更加的精简高校,能够有效消除教学管理中的浪费环节,有效节省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成本。具体的说,高职院校应当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管理工作的流程图,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教学管理的相关活动,如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学籍管理、教学平台管理等等流程进行明确分析,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图的制定要简洁、清晰。其次,要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以教学管理工作流程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整合到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之上,提高教学管理信息的传递、流转、共享速度。另外,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注重管理成本意识的强化,教学管理中很多的浪费环节都是比较隐蔽的,如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不高、实验教学仪器超标准配备等等,这些都是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精简优化管理的重点。

4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策略,既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提升的重要措施,也是新时期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进行对接合作的重要途径,在引入过程中,要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融合策略应用,避免照搬照抄,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栾庆国,陈芷.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策略分析[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7-10.

[2]赵莉.高职院校管理创新研究——基于“教学企业”的构建与管理[J].当代职业教育,2012(7):72-74.

[3]肖润花.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9):47-48.

作者:张科 单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完善工学结合教学管理体系,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是高职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学管理中存在管理过程随意性强,教学管理的监控与评价不能凸显高职特色,工学结合的配套制度建设不完善,实践管理中缺乏明晰的职责分工等问题。提出了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和顶岗实习配套管理制度,强化职业岗位意识培养,形成监控与督导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教学管理

0引言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给高职院校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1]。新时期,如何制订完整的工学结合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工学结合教学管理体系,发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作用,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实施,是当前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的现实课题。本文通过研究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改革提供参考。

1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工学结合的管理过程随意性强。目前,工学结合的管理过程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一些高职院校只是简单地根据教学计划把学生推向企业,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岗位意识培养、实训内容设计等方面缺乏沟通,导致学生成为企业流水线上的“廉价工人”。这种人才培养方式不能实现企业优势资源的有效利用,不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要求[2]。

2)教学管理的监控与评价不能凸显高职特色。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企业与学校、教师与师傅密切配合的教学监控体系尚需完善[3]。在教学评价方面,多数高职院校仍然以书面考核形式为主,在考核内容上也局限于教材和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对于实践能力的考核处于缺失状态。这种评价方式不能把课堂理论学习与企业实习结合起来,与普通本科院校的考评方式无异,不能凸显高职院校应有的特色,不利于工学结合的深入开展。

3)工学结合的配套制度建设不完善。高质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需要有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支持,但现实中一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配套制度还不完善,大多只是从高职院校自身出发,没有考虑到合作企业的要求,导致了相关制度与实际需要脱节,多数制度成为了摆设[3]。对此,高职院校应结合工学结合的需要,制定出一套精细的、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为人才培养服务。

4)实践管理中缺乏明晰的职责分工。一些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之间缺乏对学生实习指导的明确职责分工,学校为了节省校外指导教师的经费开支,把学生在校外的实习完全归为实习企业管理,但是企业的根本任务是生产与盈利,对于实习的学生根本无暇去管理,更何况到企业实习的学生并不是企业的真正员工。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工学结合管理方面的制度缺失影响了学生的校外实习效果。

2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导致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因素是多元的,有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教育观念与社会发展脱节、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的职业特色不足、教学管理机构不健全、教学实施条件不完善等,其中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树立多元开放的教学主体观和多样性的教学体系观。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封闭,教学观念与工学结合的实际要求落差较大,不能从工学结合的时代要求出发设计教学管理机制,忽视实践教学,最终往往形成偏重理论教学的监控和评价,重视学生考核成绩的监控和评价,忽视学生学习过程和能力素质的培养等问题。

2)对工学结合下的校外实践环节重视不够。顶岗实习作为工学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一些高职院校把顶岗实践教学环节作为一种摆设,岗位与专业相脱节,导致很多学生都是自行联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没有专门的指导教师进行跟踪指导,这样的“顶岗实习”自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3)实践教学保障制度缺位。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制订一些实践教学规章制度,但在实践中并没有严格按照这些制度执行,致使学校在监控学生实践学习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由于工学结合教学监控、教学评价、校外实习以及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的制度仍然缺位,导致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4)高职院校原有教育体制的缺陷。新形势下,高职教学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直接反映出原有高职教育体制上存在的缺陷。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通过合并、组建升格而成,在体制上基本沿用中专的管理模式或借用普通高校的体制,缺乏个性。在教学管理上沿用高校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考核考试评价办法等,忽略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本质的不同。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本质特性决定了要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出发,科学合理地设置高职课程体系、考评方法,建立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中心和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与方法。

3工学结合背景下提升高职教学管理效果的对策

1)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强化职业岗位意识培养。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要求高职院校把职业岗位意识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在校内课程设置、校外实践锻炼以及教学实施等方面都要融入职业岗位意识培养。在强化职业岗位培养意识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首先,要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实习基地建设。针对高职院校与校外企业合作不紧密的现状,从“双赢”的视角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互利双赢运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成果共享。其次,要加强实践教学中的硬软件建设。高职院校在校内要建立“虚拟企业”实践平台,完善实践教学所需的软硬件环境,从硬软件两个方面入手,打造适合不同专业学生需要的实践平台。再次,要加强大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双重考察,在实践教学环节结束后,对学生专项技能进行测试,尤其应重点突出对专业核心技能的考核,通过对学生的专项技能测试来正确评价学生对该项技能的掌握情况,以此作为评价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于学生的校外实践也要纳入学生成绩的考核之中。可以把校外实习考核的权利交给相关负责实习的企业人员,形成学生的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2)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管理组织机构,形成监控与督导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打破传统的教学管理组织模式,建立以教学分管院长为组长,教务、学工、企业、各系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成立专门工作机构负责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工学交替实践教学大纲以及管理规章等制度的制订。同时,采取跟踪实习服务、信息及时反馈等措施密切联系校企双方,指导协调工学结合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在建立工学结合的管理组织机构的基础上,还要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明确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内容与程序,健全教学过程主要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实现工学结合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根据高职院校的职业特色,形成基于工学结合的横向以校企合作伙伴为主体,纵向以“院系、教研室、企业车间”为层级的多元综合信息反馈系统,体现督教、督管、督学为一体的多元立体的教学督导运行机制,实现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实施的过程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3)完善基于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配套管理制度,推动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要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就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管理,围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制订完善的实践教学配套管理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制度的执行,从而推动校企合作[4]。具体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合作的紧密性,制定教师下企业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完善教师到企业跟踪指导的监督与评价制度。学校要与企业共同制订出相关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或者方案,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与企业的顶岗实习制度的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基于工学结合的多个部门相协调的教学管理制度。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工作,需要各二级学院、学工处、教务处等多个部门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因此,建立“校企协同、校内联动”的教学管理制度才能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5]。对此,学校应建立校企合作协调机构,通过对校企合作的协调与管理,使校企双方运作顺畅;成立工学结合的专门管理机构,指导教学部门和专业开展有关校企合作事宜;建立相应工学结合领导小组,以学工处、教务处、就业处等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负责学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的开展与组织工作。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合打造促进工学结合开展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发挥各个部门的作用,推动工学结合的实施。

4结束语

工学结合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最大限度地把学校与企业结合在一起,实现教育资源最大化的途径。在新时期,要客观认识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发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作用。要通过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以强化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何良胜.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12.

[2]张成涛.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2(22):7-9.

[3]林小星.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8):23-26.

[4]李学锋.工学结合课程及其建设特色[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1-5.

[5]张良.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学管理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0(11):74-76.

作者:傅晓亮 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高职教学管理中开放式教学法的应用

摘要:开放式教学法能够增进师生间联系,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对整个高职教育管理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开放式教学法的概念及特征出发,阐述了开放式教学法的运用原则及意义,并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旨在促进开放式教学法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法 高职教育 管理运用

从一个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能够看出该学校的学习风气,它直接影响到外界对学校的整体看法与评价。开放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方法,通过课堂讨论、情境模式、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气氛,从而让学生爱上学习。高职院校引进开放式教学法,有利于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一、开放式教学法的概念及特征

(一)开放式教学法的概念

开放教学源于1969年科恩创建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两者均是在人本教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教学模型;1992年斯皮罗创建了“情境性教学”和“随机通达教学”模式,这两者属构建主义教学模式。结合这些前辈和学者的思想,开放式教学可总结为在民主思想指导下,整个教学过程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开放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课程等方式,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开放式教学法的特征

开放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采用的一种相对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自主性,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发性,开放式教学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喜好和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探究性,即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探究性会更强,希望在探索中解决各种问题;③综合性,即综合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等,将学习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④开放性,即不再局限于教室的限制,打破相对封闭的学科体系,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开放式教学法的运用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教学的本质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用之才,因此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问题。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与现代化教育模式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但国内众多教师仍思想陈旧,不愿改变。开放式教学所要打破的正是传统填鸭式、被动式接受的教学模式,通过改善教学环境和设施,为学生创造一个灵活的、有趣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以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积极的“探究”“发现”“讨论”“争辩”,激发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渴望和兴趣,从而提升整个高职教学水准。

(二)自由性原则

自由性原则主要指的是两方面:①民主自由性。应试教育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教师则扮演者“授道解惑”的角色,无形中给人教师高高在上的感觉,“师尊生卑”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②思想自由性。社会上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不高,导致部分教师思想存在偏差,仅仅履行教学大纲任务,对学生的想法不屑一顾。一些题目教师给出统一模板答案,学生在课堂认真记录,这很难提升教学质量,也很难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合性原则

高职教育设置的很多课程都是社会需要的,学生毕业后即可到企业去实习或工作,因此高职教育必须考虑它的应用性。如酒店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学科,虽与旅游管理、物流管理同属管理学科,但管理内容是不一样的,在开放式教学中必须考虑到每个专业的特色,结合工作的实际场景,可分场景或模式的形式使学生提前感受下日后工作的状态,从而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全面认识。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突出高职教育的优势。

三、开放式教学法在高职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意义

(一)增进与师生间的联系

开放式教学法是相对于封闭式教学法而言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中国封闭式教育的真实写照,学生与外界的沟通机会太少,事实证明这已不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开放式教学不仅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开放,而且还包括教学思想也是完全开放的,它可以接受来自不同学生的不同声音,以学生为主体,以灵活、积极、有趣的方式开展教学,促进师生和生生关系的和谐相处。

(二)提升教学管理的效果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或高等教育都存在着本质区别,普通高中强调的重点是文化课程,高等教育的重点在专业的探究方面,高职教育是一种偏向于应用性的教育模式,培养的是社会所需的一线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已实行“走出去”的原则,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开放式教学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主,以课堂讨论、情境模式、案例分析等方式,全方位地感受高职教育的魅力,了解专业知识,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建树。

四、目前我国高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陈旧

我国职高教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业教育培养的主要是国家干部型技术人才,所有职业高中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安排课程,不得有任何偏离教学计划的情况出现,导致那个时代,职业教育工作千篇一律,没有任何新意,体制内也不需要张扬个性和创新型教学模式。二是在经济体制下,职业高中所培养的学生面向市场,受之前教育体制的影响,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呈现出专业以市场为主,但课程设置仍趋于老化和陈旧。如今,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的认可程度不高,导致许多教师无心改变教学理念和方法,思想顽固守旧。

(二)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是衡量一个学校的重要标准之一。就目前国内大多数职业高中教师队伍来说,以老教师为主,很长时间没有年轻教师加入,这是导致职高教学管理模式老化、陈旧,不能与时俱进的主要原因。有很多老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一辈子,但从未对教学工作总结,也没在任何杂志发表过有价值的学术文章。年轻教师的激情在老教师传统的“关门教书”“封闭管理”环境中逐渐被磨平,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每节课教学任务即可。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综合素质低,都是高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繁杂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发生了变化,企业需要什么就办什么,教育部门也放宽了对高职教学的管理工作。如今,高职院校正处于普遍扩招中,教育部门则给予高职院校更多的教学管理工作的自主权,一个普通的高职院校可开设几十个专业,只要是社会和学生有需求,那么校方就可能会开设此门课程。纵观每个高职院校专业课本都不一样,各个出版社出版的产品均有,教学内容繁杂且混乱不齐,一些课本甚至会出现错别字或错误的概念或解释。

(四)人员配备不足

近年来,高职院校扩招力度加强,增加了学校教学管理的难度。国家规定,高职院校师资力量配比为1:16,但不少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配比达到了1:30,超出国家2-3倍的标准。究其原因,一是受到教师编制的影响,必须通过每年的考试才有可能进入教育系统;二是缩减学校全职教师的数量,减少学校的支出成本。从外校聘请兼职教师,校方认为不仅可解决本校师资力量不足问题,也可以达到缩小开支的目的。这些都是导致我国高职院校水平较差的主要原因。

五、开放式教学法在高职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一)明确教学管理目标

高职教育和开放式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是一样的,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性综合型人才。封闭式教学法也许在计划经济时代是比较适合的,但在全面化、互联网化的今天,必须认识到教育要跟国家政策一样,实行“改革开放”,从四面八方汲取养分和精华,促进我国现代教育品质的提高。现代的学生不仅要求心理健康,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判断能力、协作能力等,这些能力都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锻炼出来。

(二)提升师资管理队伍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配比严重失调,有的教师一周上28节课以上,有的学校老教师人数偏多,有的教师只关心职位和工资,这些都是教师综合素质不高及工作懈怠的表现。教书育人是阳光底下最伟大的事业,每位教师必须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应融入到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以积极的方法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使自己和学生都能够充分享受每一节课。师资力量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技能、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

(三)完善教学管理内容

高职教育课本设计良莠不齐,一些高职院校使用的课本漏洞百出,这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也会误导学生的学习。教学管理内容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配合,首先学校要制定严格的、科学的、系统的教学管理方法;其次教师要根据个人特长和教学风格,编制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课程;最后学生应该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教学管理工作中,从创新、协作、沟通等各个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质,为塑造四有新人严格要求自己。

(四)运用创新性教学法

我国教育应实行“走出去”的原则,积极地尝试和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方法,以教育改革的形式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如情景式教学、慕课教学法、趣味教学法等,以更为活泼、有趣、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感受学习的艺术和魅力。学校可以知识竞赛、讨论活动、专题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扩展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并让他们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汲取到知识和养料。

六、结语

综上所述,开放式教学法是相对于封闭式教学法而言的,实践证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高职教育引入开放式教学法符合高职学生的特质,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判断能力、协作能力,使之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大文,刘献文,刘湘桂等.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探析[J].新课程(中),2012,3(12):12-16.

[2]单志丽,陈令军.创新高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研究[J].小学时代,2013,6(1):15-20.

[3]何陈欣,张亚飞,况广收等.开放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5(2):16-19.

[4]范贤锋,藏元田,张梦军等.论职业学校学生主体学习模式的内涵和特征[J].文教资料,2014,9(5):26-28.

[5]张梦军,宫国林,唐少华等.开放式教学法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3,7(6):16-20.

[6]李泰宏,曹亚玲,贾丽萍等.开放教学方法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于研究[J].学周刊,2014,8(2):18-20.

作者:孙静巍 单位: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第六篇:高职教学管理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摘要:高职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高职和本科类院校相比较其专业性更强,更注重实践性,所以高职是培养我国技术型人才的主要阵地。为了让教学工作能够更顺利地开展下去,高职中开展了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管理能够为教学提供服务,对教师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确保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但因为高职重视教学管理的时间比较短,也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对管理理念以及方法等进行更新,从而使得高职教学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对我国高职教学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可以为高职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高职 教学管理 现状分析 有效对策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传统的高职教学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高职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教学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教学管理可以对教学之外的工作进行协调,从而促使教师能够心无旁骛地开展教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鉴于教学管理的重要性,高职院校逐渐提高了对其的重视程度,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落实此工作,从而使得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有了飞跃般的进步,高职院校在教育体系中的竞争力更强。

一、当前高职教学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较为落后,缺乏服务观念

在教育教学中,教学工作不仅是教师的分内之事,因为教学还涉及到很多的内容,比如说教室安排、课程排布等等,这些工作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而教师若是投入部分精力到这些琐碎的工作中,那么自然无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所以,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有相关人员接手这些和教学有关的事情,教学管理工作应运而生。高职在实际开展教学管理过程中,有部分领导以及员工没有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认为此工作的开展是多余的,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只要让教师都做好自身的工作即可,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而在此种不正确思想的引导下,管理人员形成的管理理念较为落后,为教学质量提高服务的意识严重缺乏,从而使得管理部门所开展的工作其实质性并不显著,很多时候都是无用功,管理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进而导致高职教学管理形式化严重。[1]

(二)缺乏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

任何一项工作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制度的支持,而想要提高工作质量,也需要从制度入手。对目前高职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制度不够完善,其中还存在很多的漏洞,这样就使得管理人员在按照制度执行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从而影响了管理效果。与此同时,在管理制度中,对管理部门需要执行的工作范围划分不够明确,对工作要求也不清晰,这些制度问题的存在都使得管理工作想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十分困难。

(三)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高职采用的管理模式较为单一,并且在管理中过度依赖传统经验,进而导致管理模式较为落后,与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不相符,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作用的发挥。管理部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采用的是统一的管理方法,即对教师、学生等进行同样的管理。要知道在当前社会发展现状下,提倡的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这样就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而且因为学生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等各不相同,从而使得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同样的管理模式却与学生需求相违背,同时此种管理模式也忽视了教学的人性化和科学性,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对教学管理的支持力度不够

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得到高职院校甚至是政府部门的支持,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政府部门,给予教学管理的支持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使得教学管理发展受到限制,想要通过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这一目标实现起来较为困难。教学管理主要是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营造更好的环境,但当前高职院校中的教学资源却较为匮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教学管理部门无法解决,只能依靠院校或者是政府给予更多的资金投入来解决,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此问题的存在就使得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遇到了困难,想要继续前进较为艰难。

(五)教育监管不到位

高职院校开展教学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教学质量,为国家社会培养出更多需要的人才,所以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将此目标作为其发展的核心,围绕这一目标开展相应的工作,对教育教学进行有效的监管。但在实际监管过程中,因为监管制度的不完善、监管体系的不健全,从而使得教学监管流于形式化,管理部门无法从监管工作中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来开展管理工作。

二、做好高职教学管理工作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管理理念,强化管理意识

思想是一个人作出行为的主导,思想对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高职院校想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就必须从思想入手,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强化管理意识,以此来促使管理行为的开展有其存在的意义。高职院校应该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思想上的培训,让管理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以此来促使管理人员树立管理意识。[3]同时,还应该对当前的教学形势、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让管理人员意识到自己必须与时俱进,在思想上要不断创新,只有这样开展的教学管理才能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管理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

(二)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强化落实教学管理工作之前,应该制度先行,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而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职院校应该对和教学有关的工作进行深化分析,找出各工作的重点,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制度的构建。在新制度中,需要将管理的工作范围、职责划分等进行明确的界定,并将管理职责落实到个人,这样就可以让每个管理人员了解自己肩负的责任。当每个管理人员都做好自身工作之后,整体的教学管理效果就会十分明显,进而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结合传统管理经验,创新管理模式

在开展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主要是以传统管理经验为主,能够流传下来的传统管理经验必然有其可取之处,这些经验都是通过不断实践之后累积下来的,所以在管理中采用传统经验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社会处在不断发展中,当前社会和传统社会存在的差异比较大,所以很多在传统社会中十分适用的经验却不一定适合当前社会发展,鉴于这样的情况,高职在开展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传统经验进行选择,挑选适合目前高职教学现状的经验。[4]与此同时,管理团队还应对高职教育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来研发新的管理模式,并融入更多先进的科技内容在其中,以此来促使管理模式与时俱进,能够符合当前高职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而确保教学管理的作用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

(四)增强教学管理支持力度

高职院校既然开展了教学管理工作,就需要给予此工作更多的支持,以此来促使该工作能够更好地落到实处,开展此工作的目标能够得以实现。高职院校在给予管理支持过程中,应该为教学工作的开展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当前教育教学现代化趋势十分明朗,教学中需要的多媒体等设备更多,同时因为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在教学中还需要相应的实践场地,因此高职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完善这些设施建设。只有教学设施资源丰富,管理部门才能有资源可管理,才能通过优化资源来提供教学所需要的东西,进而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构建监管体系,落实教育监管工作

教学管理部门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应该提高对教学质量监管的重视程度,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并落实监管工作,以此来促使教学质量监管能够发挥其作用,管理部门能够从中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来丰富管理内容。教学质量监管过程中,管理人员能够了解教师的真实教学水平,掌握院校整体的教学质量情况,在对这些内容了如指掌的情况下,管理部门就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来优化管理资源,为教师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5]

(六)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

想要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从教学管理制度、模式等环节入手,还应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在教学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管理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管理质量。针对这一内容,高职院校应该为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通过知识讲座等方式来丰富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促使管理人员能够掌握更多先进的管理方法,进而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管理中,提高管理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发展中,教学质量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若是教学质量不高,那么院校发展势必会受到阻碍,因此,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其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针对这样的情况,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教学管理工作,对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以此来促使教学管理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提升教学质量,推动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朝晖,蔡龙文.浅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视角[J].教育探索,2013(1):91-92.

[2]吴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探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95-97+109.

[3]方文英.精细化在高职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以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6):260+269.

[4]闫雪梅,牟青,王莉等.全面质量管理在高职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初探———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饭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6(5):26-28.

[5]胡兰兰.基于6S的高职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以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管理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6(6):24-26.

作者:王洪杰 单位: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第七篇:高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初探

摘要:本文以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为例,从就业岗位分析、指导教师职责、现代化管理措施应用和综合实践评价方式及考核标准四个方面出发,阐述了在“2+1”模式下如何对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2+1”;高职园林;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近年来,为了适应企业岗位需求,提升学生出校门上岗位的工作能力,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经过与企业合作,采用“2+1”模式进行教学,即学生入学后在校学习两年,到企业综合顶岗实践一年,这样既可以改变过去全程课堂教学的弊端,又可以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在企业进行综合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处于自由状态,不便于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监管。如何才能既有利于综合实践教学,又能有效地进行监管?本文以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为例,从就业岗位分析、指导教师职责、现代化管理措施、综合实践评价及考核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为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提供帮助。

一 就业岗位分析

园林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融科学、文化、生态、艺术、工程于一体,优化环境,促进人们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并能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社会道德和综合素质水平。该专业毕业生实践领域广泛,就业岗位多种多样。目前,园林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分为4大类。

(一) 园林工程施工大类

该大类主要包括园林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工程资料、工程材料采购、工程安全管理、工程质量验收、工程监理等岗位,这些岗位需要学生掌握熟读园林工程施工图纸技能,熟练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及工程组织与管理知识,熟练运用制图和造价软件,熟悉材料市场行情等。就业单位多为园林景观工程公司、工程咨询造价公司、工程监理公司等。该大类工作岗位多为室外作业,一般为施工现场,需要学生吃苦耐劳,顶得住风吹日晒。

(二) 园林景观设计大类

该大类主要包括园林景观方案设计师、园林景观扩初设计师、园林景观施工图设计师、以及园林工程制图员、效果图制图员等,这些岗位需要学生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空间感较强,并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比较熟悉,能熟练掌握各种绘图软件。就业单位多为园林规划设计机构、园林工程设计公司、园林管理部门等。该大类工作岗位多为室内作业,工作环境相对优越,但多数情况需要加班、熬夜。

(三) 园林绿地养护大类

该大类主要包括花卉园艺师、植保工、绿化工等,这些岗位需要学生掌握园林植物的修剪造型技能及养护管理知识,尤其是植物病虫害的防护。就业单位多为园林绿化公司、房地产开发商、城市公共绿地养护管理部门等。该大类工作岗位室内外均有,夏季工作比较辛苦。

(四) 园林植物繁育、生产、销售大类

该大类主要包括园林植物新品种选育、引种驯化、繁育、销售等,这些工作岗位需要学生掌握植物繁殖技术、遗传育种及苗木引种驯化知识、苗木营销等。就业单位多为苗圃、苗木基地、花卉公司、绿化公司、花卉租摆公司等。该大类工作岗位多为田间作业,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且经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客户,宣传销售园林苗木。

二 指导教师职责

根据“2+1”教学模式的需要,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校内和校外两种类型的指导教师共同进行指导,校内指导老师以专职专任教师为主,主要负责指导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综合素质的提升,校外指导老师以企业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为主,他们实践工作经验丰富,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与技能提升。

(一) 校内指导教师

校内指导教师一般都是学校的在岗职工,以专业理论知识教育为主,专业造诣较深,同时与当地园林企业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在校学习的两年,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主要由校内指导教师进行讲授指导。

(二) 校外指导教师

校外指导教师主要以企业生产一线的专业工程师和能工巧匠构成,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学生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在岗位工作,除严格遵守企业的工作纪律外,还应在跟岗、助岗、顶岗实践过程中接受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经验。

三 现代化管理措施

针对于“2+1”教学模式的综合实践,学生管理始终是一个让学校和老师困惑的问题,学校作为学生的管理单位,不仅对学生负有专业知识和素质的教育责任,更负有对学生人身安全的管理责任。一年的校外综合实训,学生不在学校,分散到各个企业不同的岗位去实践,由于园林行业的特性,通常一家企业一次接收实践学生人数多为1-3人,一届学生80人左右,需要校外实践企业至少40家以上。这样就导致学校和老师不能及时对学生进行监控与管理,不能及时掌控学生的综合实践情况,为此需要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措施来促进管理。

(一) 智能APP管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95后的年轻人的共同特征为人手一机,机不离手,同时他们对于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为此,我们针对学生校外实践的管理需要,专门研发一款园林技术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用APP,里面内容根据实践教学需要进行设置,如学生实践的基本信息、实践内容、遇到的问题、及时动态跟踪等,基本信息包括实践公司、实践地点、实践项目、实践时间、企业指导教师、联系方式等内容。另外,还设置了实践论坛,大家根据自己的实践内容,定期发表自己的实践体会。通过APP的后台管理,可以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时时掌控。如果发现哪些学生长时间(如超过两周)没有登录APP,校内指导教师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联系,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 QQ、微信管理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QQ、微信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通讯和联系的重要工具,学生们对这些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应用非常熟练。为了能更好的时时掌握学生实践的实际情况,校内指导教师与指导学生之间需要建立专门用于指导实践的QQ群、微信群,实践之前,在群里面公司招聘实习生信息,帮助学生尽快找到实践岗位,实践过程中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可在群内学校相关管理信息。因为微信一般和手机号码绑定较多,所以用起来比较方便。

(三) 电话管理

学院一般在每年五月份学生外出实践之前,统一召开校外实践安全教育及动员会,会后各专业校内指导教师对自己指导的学生再进行基本信息统计,强调综合实践具体要求及考核评价标准与办法,基本信息中要求每位学生留下自己及家长的联系电话,以便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前几种方式联系不上时,打电话能找到学生,同时要求校内指导教师每两周要给学生打一次电话,了解学生在校外实践工作中的具体情况。

四 综合实践评价及考核

综合实践分为助岗、跟岗、顶岗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由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商讨后给学生安排任务,并制定考核标准,由企业指导教师跟踪考核,校内指导教师不定期进行检查。

(一) 综合实践评价

综合实践的评价主要是通过不同实践阶段所形成的实践报告来进行,园林技术专业学生校外综合实践一般要形成助岗实结、跟岗实结、顶岗实结及毕业综合实践报告四份材料,每份材料都要根据自己完成指定教师安排任务的情况进行撰写,并由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进行评价。

(二) 综合实践考核

校外综合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由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进行,以企业指导教师为主,校内指导教师为辅,根据学生综合实践过程的表现及完成任务情况,分别评定考核等级,各考核等级主要从任务完成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及公司对学生满意度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等级分为优(>90)、良(80~90)、中(70~80)、及格(60~70)、不及格(<60)。实践证明,基于“2+1”模式的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校外综合实践教学管理是一个长期动态的研究内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环境都需要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尤其是随着现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年轻人主动学习,积极工作的态度转变,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会变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丰春光,郭英英.“2+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14.02.42-43.

[2] 苏景军.校内实践场所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索[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65-66.

作者:左金富 唐雯 王超阳 单位:海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