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分析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分析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工作越来越复杂,使得会计人员知识更新节奏不断加快。只有不断强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综合素质、具有风险与创新意识、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的管理型复合会计人才,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因此,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会计法律法规的要求

《会计法》明确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办法》中规定:会计人员每年必须参加必要学时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经济体制和会计深化改革的需要。对会计人员资格证书实行定期年检制度,对于持证人员无故不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或不符合其他规定条件的不予通过年检,持证人员未参加或未通过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部门年检的,其持有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自证书载明的有效期限终止之日起自行失效。各地方相应制定的《条例》、《办法》、《规定》等对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组织与实施、检查与考核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由此可见我国把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已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进行继续教育。

1.2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满足时展的需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指出:“教育过程的正常顶点是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处于终身教育体系中成人教育阶段的最高层次。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继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知识经济时代使得会计知识更新和变化越来越快,对会计人员在适应性、灵活性、知识更新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才能适应和跟上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步伐。

1.3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能力的需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的转轨导致新会计制度不断出现,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断学习,通过学习和掌握新会计制度,合理灵活地进行会计政策的职业判断和选择,为单位正确决策和理财服务。会计核算领域和空间拓展越来越广阔,对会计人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广泛、越全面,会计人员要从事不同会计岗位、不同业务的会计工作,就需要不断学习新的会计政策、会计制度、会计操作方法。目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由报账型向管理型、决策性转变,由事后型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转变,由被动型向自主型转变,由传统手工方法向现代高科技、网络化、规范化转变。它不再单纯是记账、算账、报账,它更是一个经营管理手段。作为国际“商业语言”的会计,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革,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断充实自己,学习更多的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会计知识。

2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功能

2.1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类知识更新以前所未有的步伐加快,会计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不断涌现。如果说在农业或工业时代不认识字是文盲的话,那么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不会再学习的人将会成为现代文盲,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对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只有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最近几年中,会计法规逐渐健全和完善,199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001年之后陆续出台的《企业会计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税收征收管理办法》、《企业财务报告条例》和2004年之后陆续出台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及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等,客观上要求会计人员通过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真正去理解和掌握。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大部分会计人员只熟悉本人分管工作的业务,只了解、掌握自己分管工作对口的专业知识,对其他方面以及全局的知识了解的还很不够,只满足现有的知识面。因此,只有通过大规模、强制性的培训,进行定期的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防止知识老化、片面的产生。

2.2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财务会计人员肩负着执行会计法规、公正合理处理账务、提供真实、可靠会计信息的重任,会计业务的处理涉及到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做假账、违反财务制度、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情况时有发生。通过定期的继续教育学习,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会计队伍素质较低的局面[1]。

2.3交流获取信息

市场经济活动的复杂性,要求会计人员运用会计政策进行职业判断,面对复杂的经济业务和多变的社会环境,会计员迫切希望有机会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同行进行切磋。比如,目前高校由于大规模扩招,部分学校因资金紧缺利用银行贷款进行大规模建设,但支付的建设经费是否列支出,在高校财务制度上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一方面深刻理解、正确运用会计制度,另一方面和其他院校同行进行交流,借鉴其他兄弟院校的好的做法来解决所遇到的难题。

3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等;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以面授为主,在职自学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补充。这样的继续教育模式对提高会计人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目前执行情况看,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相比存在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继续教育内容不够科学

财务会计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项工作,其核心是会计核算工作,同时会计人员要协调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的关系,尤其是税务部门,单位每月要向税务部门提交纳税申报表、缴纳税款。由于很多会计人员不熟悉税法,往往造成税款计算错误,本单位究竟应纳多少税款也不清楚,为此受到税务部门的罚款。科学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具备综合知识水平,而现行的继续教育存在内容相对滞后、重复交叉等问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3.2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不强

会计人员按能力来分大致有四种类型:刚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取得初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取得会计中级职称的人员、取得会计高级职称的人员(财务总监)或注册会计师。这四类会计人员的管理模式应该不一样,应该因材施教。但现在的问题是会计人员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不强,要求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培训有很大的难度。困难就在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会计人员按不同类别进行分类、如何确定分类的培训教材及聘请高质量的不同层次的教师。

3.3培训内容缺乏时效性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理论上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特别是要贯彻财政部新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内容。会计人员的培训教材应该将当年度财政部新会计制度的内容安排到当年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范围之中。但目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基层财政部门的培训教材内容跟不上财政部新会计制度内容的变化,或者是财政部往往在下半年或接近年末时出台新制度,这样到基层培训时基层培训机构便没有时间组织学习材料、编写培训资料和培训师资。二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时间安排与会计人员日常工作之间的矛盾。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因为教材等原因滞后造成培训时间往往推后在第四季度。这个季度正是会计业务最繁忙的时间,这就会影响到会计人员正常的工作,造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听课率和效果不理想。

3.4继续教育处于无约束状态,造成管理无刚性

有些会计人员抱着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会计从业资格证上个盖章、通过年检,把会计继续教育看成是一种形式。而培训机构对不参加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也没有相应的措施,只是规定在换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将继续教育学时数补齐。每年继续教育内容各不相同,这就给会计管理工作带来困扰,又给持证人员造成一种错觉,认为继续教育没有时限,不按时参加对从业没有影响,不参加也没有制约。在人们思想素质尚未达到自觉要求上进,积极学习新会计知识的高度时,约束机制的加强是提高会计队伍素质的必要手段。

3.5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时间短、次数少

会计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会计人员每年接受培训(面授)的时间累计不应少于24小时,而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大多数是一年一次,一次1—3天。有的培训单位为了节约费用,甚至集中在几个小时内完成,与财政部规定的时间相差甚远。由于培训时间得不到保证,培训质量也很难保证。在会计继续教育结业考试时对照资料抄一抄,考试形同虚设。有的培训甚至不组织统一考试,只要交钱,不管是否上课,参不参加考试,都给盖合格章。

4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措施

4.1提高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认识

树立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使会计人员真正理解继续教育的意义,激发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热情,主动去迎接变革,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工学矛盾”为“工学相长”。只有这样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才有望取得最佳的效果,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鼓励会计人员通过各种途径自学深造取得更高一层的学历或是参加国家统一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的考试等,使会计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继续教育是提高工作能力、掌握新知识的有效途径。

4.2科学安排继续教育内容

课程设置对后续教育甚为关键,课程设计者可以根据能力框架,推定工作岗位所需具备的知识和其他技能,形成更为相关的知识大纲[2]。根据培训时间及从培训对象实际情况看,不宜开发内容体系完整的课程,而应以安排专题内容、案例教学为主的培训内容。对培训内容的研究和开发,应坚持这样的原则:

4.2.1以会计人员实务第一线的需要为前提,以贯彻执行新会计法规和相关法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人员执业水平为目标,培训机构应了解目前会计人员需要培训什么。根据各方面需要决定哪些方面必须尽快规范和解决,并根据获取的调整资料及数据开发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形成一批国际标准化的教学软件、课程、教材,大力引进国际通行的课程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软件等设施[3],加大实际应用能力的培训,能为解决当前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指导。

4.2.2按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开发各种专题或按相同的专题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是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知识就会计本身而言包括专业学科知识(会计、财务管理、内部审计所触及到的各门课程)、专业学科基础知识(法律和法规、管理技能、税法、金融法规及信息技术)和其他知识(外语、数学、其他文化知识),而技能则是会计人员思维判断、观察、记忆、想象及操作的能力综合。对于高级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应注重财务会计前沿知识结构的培养,不仅对新准则、新制度深刻理解和把握,还要了解经济决策理论等新知识。对于中级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应放在会计制度的难点分析及交流会计实务中的问题上,而对于初级会计人员来说因他们理论功底较浅,实践经验较欠缺,其继续教育的重点应放在讲解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上,同时增加一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4.3授课形式应灵活多样

根据继续教育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特别应针对会计实务性较强的特点,经常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提高会计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达到会计继续教育目标,在培训中可选用以下方式:

4.3.1课堂面授。以引导为主、讲授为辅,让会计人员对培训内容懂得“是什么”进而达到“为什么”。在灌输中启发,在启发中灌输,教师与学员应展开必要的交流。此方法仍是主要的。

4.3.2案例教学。其作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引导学员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从实践看,会计参培人员最容易被真实或典型案例所吸引,我们的培训应尽量地引进案例教育,寓理论、实践知识及职业道德于案例中,达到深入浅出。

4.3.3聘请国内外专家和教员讲学。能使学员获得先进理论,最新前沿发展动态和最贴近实际的技能知识,拓展学员视野。也可以邀请国际公司和国内大型公司总会计师、财务总监、事务所及院校专家进行面对面的理论与实务交流。

4.3.4派人到国外或国内国家会计学院进行培训和进修。主要是有条件的单位针对财务负责人或骨干的一种培训形式。无论采用以上何种培训方式都必须使教学效果达到国家规定的培训目标。

4.4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

培训机构应认真履行对培训前的规划,培训中的过程检查,培训后的效果评价。应重视师资聘任及教学效果考评,学员学习情况及考核情况的统计,切实控制好参培人员实际培训时间和教学质量控制等问题,将会计培训作为国家一项长期发展战略的任务来完成,对聘用教师实行优胜劣汰,对学员实行从严管理。主管部门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会计继续教育资格鉴定制度,坚决杜绝那些只是为了赚钱而对会计继续教育工作不负责任的现象发生,要建立会计继续教育的监督评价机制,定期对培训单位师资教学水平进行考核,奖罚分明,要加强会计继续教育教育师资培训保障,有高水平的教师授课,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质量,真正达到会计继续教育的目标。

4.5健全考核机制

考核评价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措施。应以技能考试代替传统的书面考试,按不同的课程或不同的专题设计一套业务操作题或案例分析题,业务操作题应以实际工作中可能涉及到的原始凭证为表现形式,而不应以传统的文字作为表现形式。内容应包括相应课程或相应专题的重要知识点,考试可以采用开卷形式,但一定要强调由考生独立完成,让会计人员像平时在单位工作时一样,填制相应的记账凭证,登记相应的账簿,编制相应的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通过操作性的考试让会计人员在“考”中“学”,使其感觉是为了提高操作能力而考试,而不是单纯为了通过年检而考试,从而提高会计人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相关会计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对继续教育考试的纪律要求,把继续教育情况及其成绩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在外因上保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效果及增强会计人员学习的自觉性。

作者:刘艳华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