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思考(3篇)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思考(3篇)

第一篇:山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分析

摘要:文章探讨了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山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由于地点的偏僻易导致各方面信息的阻滞,因此文章分析了各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心理状态,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把握好大学时光,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走向未来的工作岗位。

关键词:山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各年级学生

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短短几年间,物联网发展速度迅猛,社会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通信方便、信息量大的社会。在这样一个讯息畅通的社会,山区各方面条件相对落后,无疑很容易和社会脱轨,信息停滞不前。而学生学成后即将走向社会,面临着各种挑战,所以山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大一新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着未知和憧憬。这时候的他们对于自己的定位还未成型,对生活的目标还很模糊,所以这时一定要做好新生思想工作,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同时提升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兴趣点。防止学生因无法适应大学生活而自甘堕落,从而蹉跎了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告知新生专业现状,以及在大学三年内所要完成的学业任务。尤其是毕业条件更加须要强调,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对自己的专业有所了解,对毕业有所准备。例如要修满多少学分,让学生提前准备,勿要拖到毕业时因无法修满学分而延期毕业。同时,在对自己专业有所了解的同时,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以后的专业学习中,并渐渐的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所以对于一个山区班主任,还应懂得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以及及时的行业动态,把最新消息传递给学生,打破山区信息滞后的枷锁。设置专业课程时可分为三个级别,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学生在大一时期可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程,将学生引领进入专业领域,逐渐了解专业知识。相关课程内容应该循序渐进,旨在激发学生兴趣,打好专业基础,并为后续的专业核心课程奠定好基础。在教学时,可先引入案例,将知识点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更易于理解深奥的专业知识。教学中可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每次课程给学生布置一个相关知识的任务,让学生围绕任务学好本次课程。传递给新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思想。大学的学生虽然未入社会,但已成年。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这时应该放下身段,把自己当做他们的大哥哥或大姐姐循循善诱,细心劝导,要站在他们的角度说话。可以讲述自己的亲身体验,告知他们大学生活的重要性,告诫他们切勿自甘堕落,要活出青年人的朝气蓬勃,可以好好学习,也可以好好的玩,尽情享受生活,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团结友爱同学,因为同学是每个人毕生的财富。而来到山区学习的学生家庭背景各异,所以身为教师还应懂得学生心理,掌握一些心理知识,才能更好的带领学生过好大学生活,不蹉跎时光。

二、大二学生教育教学工作

有了大一期间的苦口婆心,学生顺利地进入到大二生活。大二的学生由于懂得了学校的各种规则,开始游刃有余,开始发展自己的各项才能,当然,也不免有些学生自我感觉良好而沉迷游戏。因此对于大二的学生,更加应该强调学业任务的重要性,提前告知学生大三需要完成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任务,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督促学生为毕业做好准备,抓紧为完成毕业条件。大二即将全面进入专业学习阶段,这段时间对专业素养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二年级主要开设的是专业核心课程,注重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加专业知识的深度。由于专业学习理论性强,难免单调,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部分学生会因为觉得难以接受深奥难懂的知识而放弃专业学习。所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强调专业学习的重要性,结合具体的工作岗位及工作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专业学习的心理障碍,督促他们静下心认真学习,慢慢研究。另外,在课程环节的设置中,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做,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自己领悟、掌握知识点,教师只负责讲解知识点和给予相应的指导,避免一言堂的行为。因此在教学时,需将教、学、做有效地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三、大三毕业生教育教学工作

大三期间,学生要面临找工作。为了让学生多一个技能,拓宽学生的工作领域,可以开设较为实用的专业拓展课程,增加学生就业机率。由于拓展课程是专业课程的一个延伸,所以要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保证专业拓展课程的有效性。同时,在教学时,还可以穿插一些之前学过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在拓展的同时,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由于学生即将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所以要提醒学生随时关注招聘信息。由于山区偏僻,招聘信息少,给予学生的就业机会也相对较少,因此可以结合专业或学院,开展对学生的就业辅导工作,多鼓励学生参加招聘会或公司宣讲会,及时把握机会。学生实习后,要注意信息的反馈与收集,对学生实习状况做一个调查,例如让学生填写调查问卷,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以及工作中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度等,防止教学工作与社会脱轨,及时收集信息,调整专业课程,这样才能教学相长。

四、结束语

如今社会已逐渐成为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的闭塞就意味着与社会脱轨,山区高职院校的教师尤其要注意这一问题。山区高职院校的老师是多面的,不仅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及时适应学习和生活,还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将最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信息传达给学生。

参考文献

[1]黄石.高职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教研版),2014.

[2]王世枚.欠发达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1).

作者:杨凌 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第二篇:高职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自主创业型学生的培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要求更为严格。为了提升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质量及效率,从而增强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而为高职院校音乐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经验,便有必要在综述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以自主创业为切入点,就提出具体的培养措施进行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高职音乐;教学改革;自主创业型;培养措施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取得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为了满足自主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需求,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工作重心逐步向教学改革转变。其中,自主创业指具备就业条件的人才,放弃就业机会,开展自主创业活动,解决自身就业问题,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财力及智力支持的行为[1]。教学改革,简称教改,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指国家教育制度改革的过程;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涵盖教学模式、方法及手段改革的过程[2]。鉴于此,本文针对高职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培养自主创业学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相较于常规就业型学生,自主创业型学生的头脑灵活,技术能力强,存在一定的资金支持,富有“主动性”,即: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由常规“维持性”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逐步培养学生符合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学习习惯。作为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性”的主要途径,是培养自主创业型学生的教学模式,例如:在音乐技能技巧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于学习方法的认识存在误区,学习手段落后,学习方法单一,学习效率低下,纯粹依靠重复性机械动作练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音乐技能技巧练习不止局限于动作练习,涵盖大脑练习,即:练脑对于此项动作的控制程度[3]。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动作表演的困难意味着大脑对于此项动作调节控制的困难。因此在音乐技能技巧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逐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讲解技能技巧的运作原理,便于解决在实际练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时总结失败的原因,练习以大脑为主体,指挥身体动作,排除技能技巧的练习困难,以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该培养措施不仅增强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还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最大程度彰显素质教育的作用,贯彻“主动性”的教学思想[4]。同时,该培养措施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能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主观能动性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逐步形成相应的判断应激反应模式。

1.2深化“双向选择”的教学原则

作为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基础,教师必须做好“分层管理”的教学工作。从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水平来看,受传统因素影响较为严重,仍停留于粗放型阶段,原有的课程安排模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即: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为标准,完成教学内容的安排组织。其中,低年级的课程安排模式为音乐理论及初级音乐技能技巧教学,高年级的课程安排模式仅为低年级课程安排的延伸[5]。教学实践表明,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思路正确,但是从自主创业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来看,课程安排组织模式过于传统。在高职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课程安排及教学内容为切入点,深化“双向选择”的教学原则,做好“分层管理”的教学工作。同时,结合国际音乐教学的经验,分析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模式,可得出:(1)我国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年龄相差过大,无法细化专业方向,无法开展具体的强化学习;(2)国际音乐教学的课程安排符合“双向选择”的教学原则,即:学生选择符合条件的教师,教师选择符合教学方法的学生,做到了“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学双方共同成长[6]。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紧扣教学任务,积极引进科学的国际音乐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兴趣偏向,以学生的音乐专长为标准,完成主修专业选择,例如:以细化专业类型为前提,以教师指导意见为基础,学生自主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主修专业,完成学习,做到音乐基础教育与专业学习兼顾,做到学习强度与学习时间兼顾,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增强学生的音乐水平提供保障。同时,在安排音乐技能技巧课程的过程中,深化“双向选择”的教学原则,开展教学活动,最大程度发挥教学双方的职能,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彰显音乐技能技巧学习的个性化,便于解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丰富高职音乐教学的课程类型

作为教育部关注密切的实际问题,大学生就业是实行教育改革后所面临的重点问题。现阶段,如何鼓励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是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教师必须及时总结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及教学模式是否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判断学生是否存在自主创业的能力。

2.1设立与音乐专业相关的实用性能力课程

高职院校音乐课程的设立标准为必须具备社会适应性,不可局限于常规音乐技能技巧课程,例如:舞蹈、声乐及钢琴等,可开设实用性强的音乐课程,例如:电脑音乐制作、舞蹈编导、舞美设计、钢琴调率及合唱指挥等,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可逐步纳入高职音乐的主修课程中,加大对于实用性课程的重视程度。同时,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对于音乐人才的要求更为严格。作为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不能仅局限于眼前的教学任务,必须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音乐人才为己任,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其中,“复合型”指学生多才多艺,不拘于掌握单一性技能,意味着学生以具备基础音乐素质为前提,掌握超过2种以上的实用性音乐技能,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水平。

2.2设立其他兴趣类课程

有学者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以某师范专科音乐系学生为例,平日热爱化妆,学校所举办的音乐演出活动为该生练习化妆手法提供了机会,毕业前自行完成专业的化妆知识培训,毕业后成为一名化妆师,发展至开设属于自己的化妆工作室,已初步实现自主创业的理想。由此可见,高职院校不仅应该设立与音乐专业相关的实用性能力课程,还可设立其他兴趣类课程,甚至设立短期兴趣学习班,例如:文化创意班、企业管理班及化妆班等,有效整合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为日后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提供技术支撑,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水平。

3制定实践性强的音乐教学任务

从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水平来看,受传统因素影响较为严重,仍停留于粗放型阶段,普遍以学生见习或学生实习为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实践教学内容过于局限,多数为音乐教师的职业能力训练,无法从根源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属于自主创业的实践范围。教师必须突破原有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服务保障。

3.1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

教师必须丰富实践教学的主体内容,将实践性教学内容纳入音乐教学课程中,例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自发组织话剧团、舞蹈团及合唱团,以团体形式积极参与由学校组织的比赛中,统筹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毕业成绩挂钩,促使学生有规模、有组织、有规律的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便于解决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创作、组织及舞台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水平。

3.2开展深化思维的教学实践

为了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辅助性教学工具落实实践教学的流程,通过交叉学科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不止局限于学生是否唱得好一首歌的问题,涵盖舞台心理、舞美设计、舞台形体及化妆尝试等舞台表演实践性知识。同时,为了获取优美的舞台视觉效果,学生必须灵活运用所学习的舞台表演实践性知识,例如:为了获取强有力的舞台表现力,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明确演唱曲目、歌词及类型,运用表情、形体、舞美及服装为自身的演唱锦上添花,所涉及的实践性知识范围广,涵盖美学、心理学及文学等知识。

3.3将管理学内容纳入实践性教学中

相较于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管理学内容纳入实践性教学中,对于渗入学生的自主创业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管理内容包括:(1)市场调查分析能力,直接决定学生自主创业的方向;(2)市场策划及市场营销能力,直接决定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性;(3)管理机构人员的能力,直接决定学生自主创业的可持续性。同时,分析自主创业成功的学生案例,可得出创业关键环节为占领市场,即:符合市场需求,或利用培养市场需求实现短时间占领市场;占领市场后以管理人员角度为主,积极解决在企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形成完整的自主创业模式。因此在完整的自主创业环节中,学生学习管理学内容,将音乐知识转换为音乐服务,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4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多,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逐步成熟,为了提升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质量及效率,加快高职音乐教学技术的变革,以自主创业为切入点,就提出具体的培养措施具备显著价值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深化“双向选择”的教学原则,设立与音乐专业相关的实用性能力课程,开展深化思维的教学实践,将管理学内容纳入实践性教学中,进一步为推进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发展奠定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莫州灵.高职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意义与发展前景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3:119.

[2]赖剑峰.高职音乐专业教学改革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06:129-130.

[3]南江.对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3,23:248-249.

[4]柯国凤.浅谈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品牌,2014,12:198-199.

[5]毛肄.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以钢琴艺术史课程为例[J].艺术教育,2015,06:187-188.

[6]陈宇晖.以在线音乐教育产品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5,02:34-37.

作者:董麟凤 单位: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第三篇: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开展目的是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等实践性人才,舞蹈属于一个较为特殊的教育科目。一方面,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较强的艺术倾向,这与职业培养的目的存在偏差。另一方面,将舞蹈作为一种“技术”对待,包括各种舞蹈动作、形式、基本功等,其课堂教学模式与其他学科又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由此导致长期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舞蹈教学工作的障碍。本文中笔者拟从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入手展开研究,对我国高职舞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阐述,并结合存在问题展开改革思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舞蹈教学;教学改革;思考

一、我国高职舞蹈教育教学现状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艺术的认识往往局限于“技术传承”,很少上升到艺术层面,这一观点也深刻地影响到现代舞蹈教育教学理念。客观上说,高职舞蹈教育教学存在两个方面的认知冲突,其一是舞蹈的“艺术性”,舞蹈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来呈现特有的精神境界,符合艺术在文化领域的认知。其二,舞蹈本身需要一定基本功练习、动作记忆和团队配合,加上它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开展,使其本身又具有了强烈的技术特点。理论上说,任何一个方面的侧重都具有可依据的标准、规范,又都具有学科教育的合理性,这样就导致了很大的矛盾——在高职舞蹈教育教学中究竟是按照艺术理论开展还是按照技术方式进行,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1.高职舞蹈教育教学的特点

舞蹈教育与其他艺术类学科一样,从早期的教育边缘化到教育常态化,不仅经历了较长的教育机制认同周期,并且这一过程也是舞蹈这一技艺形式向适应学校教育体制转变的过程。相对于专业舞蹈院校或普通高等院校舞蹈专业而言,职业院校除了在人才培养理念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外,其他基本相同;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市场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是“实用性”,教育理念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因此高职院校舞蹈专业教学工作也侧重于实践能力和知识理论的结合,这样更好地满足市场对舞蹈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向学生教授舞蹈理论、知识、技巧,提升其艺术熏陶和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则要身体力行的开展基本功、技巧内容练习。第二,综合性。按照舞蹈教育的科学性要求,促进技术和艺术的综合性,在教学工作中实现两者优势的融合。例如在重视舞蹈技术性的同时,让学生充分了解相关动作体系的理论、审美特征等。第三,实践性。高等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距离很短,学生毕业之后社会缓冲较小,直接面临着就业的需要。提高舞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性,能够保障学生在现实中找到好的职位。俗话说“一日不练手生,三日不练心生”,无论将舞蹈看作技术或是艺术,它的优势都是建立在效果展示层面的,因此必须在教学工作中反复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2.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高等职业教育引入舞蹈专业缺乏模式指导和经验借鉴,受到传统普通高等学校舞蹈专业教学的较大影响,而两者基于人才培养目的差异,必然存在很多不适应的情况,这种缺陷随着时间推移会产生较大的障碍。其次,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舞蹈教育方向、内容、观念等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偏差,人才走进社会之后,无法适应要求,因此要根据市场导向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再次,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弘扬文化、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有重要作用,其教育教学工作应该做到与时俱进。

二、我国高职舞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生源不断增加,舞蹈专业的学生数量也相对客观,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共同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高等职业教育舞蹈专业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

相对而言,我国高职舞蹈专业开设的时间并不长,在形式上过度的模仿普通高校舞蹈专业,由此必然存在一定的误差。加上高职院校自身对舞蹈教育工作的理解,很容易在教学大纲中融入主观性意见,制订不符合现实需求的规则,尤其在课程体系方面,包括原则性内容过多、过度关注理论教学等现象,这容易造成对教学大纲理解偏差,也忽视了文化课程和舞蹈实践课程之间的平衡。

2.舞蹈师资力量不足且素质偏低

师资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核心力量,尤其是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技能而言,教师自身的素质对学生能力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就目前而言,高校舞蹈教育师资力量呈现明显不足的现状。一方面,舞蹈教师来源较为复杂,既具有专业文化课能力又具有舞蹈技能实践能力的人才较少,同时在准入机制方面存在缺陷,难以确保个人综合素质符合要求,由此呈现人才缺乏的局面。另一方面,舞蹈教学水平的高低难以判断,无法利用常规考核模式进行测评,这就导致一些素质较低的人才流入教学岗位,加上后期培训工作不到位、师德教育匮乏等,舞蹈教师队伍的建设严重滞后。

3.高职舞蹈教育考核方式不科学

从学校教育系统角度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中职院校及部分高中学生,文化课水平普遍较低,缺乏自我管理约束能力,同时舞蹈学习具有很大的空间开放性、学习自由度,造成日常考勤工作的困难,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直接影响学校管理制度的效应发挥。同时,高职舞蹈专业本身的实践性要求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这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落脚点。然而高职舞蹈专业所采取的考核机制却与实践性脱节严重,通常是以文化课理论考试来决定一个学生的最终成绩,而舞蹈技艺水平退居其次,这显然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表现,无法科学、全面、有效地反应出考核要点。

4.高职舞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

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高职舞蹈专业的教学工作通常是按照教师自身的能力决定的,在沿袭传统舞蹈教学模式和遵循大纲涉及的内容要求基础上,教师能力偏向哪一方面,教学工作就倾向于哪一方面。如现代舞、民族舞等,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稳定的量化标准;或者过度关注动作指导,或者过度关注理论讲解,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甚至一些老师一味强调“苦练”,不顾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强度,这容易导致学生的方案和不安,自然不可能提升教学质量。

三、基于改革需求的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思考

1.建立高职舞蹈专业的科学课程体系

教育部门应该在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自身职能,积极参与到方案制定过程中,其中,以自身指导性的优势联合相关院校、专家、学者等,共同制定广泛适应国内高职院校舞蹈专业的课程体系,为我国高职舞蹈专业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科学框架;基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出发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应体现出广泛覆盖上。以市场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导向,构建广泛适合国内高职院校舞蹈专业使用的教材、教育大纲等,合理限定教育周期、学位制度、教学任务等。其次,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应体现在灵活调整上。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市场的需要提供相应的人才,这一点与普通高校存在明显区别。因此,高职院校在以课程体系为范本的同时,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做好调整,课程体系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不影响舞蹈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前提下,尽量地满足个性化需求。

2.加强高职舞蹈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

第一,合理设置高职舞蹈教师的准入机制。高职院校可以基于教研部门组建专业的评选团队,控制高校舞蹈教室的准入过程,在招聘、面试和选拔等一系列过程中,从多个层面综合评定教师的专业能力、个人素质和品质品德。在录取标准上不能仅重视教学经验,还要重视师资力量未来的成长可能性,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坚持优选原则、加强人力资源管控,从长远角度考虑师资力量的甄选。第二,注意在职舞蹈教师的岗位培训。一方面要提高舞蹈教师的教育能力,如语言表达、审美讲解等,另一方面要确保与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保持一致,能够将自身的技能实现良好的输出。第三,扩大舞蹈师资力量的来源渠道。除了坚持从专业教育机制中吸收舞蹈师资力量之外,还可以开拓新的渠道,如社会上优秀的文艺媒体、团队中,存在很多有丰富舞台表演经验的演员、艺术家,可以通过兼职或聘任的方式,补充到学校作为实践指导。

3.改革创新高职舞蹈教育的考核方式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课素养不高是一个现实问题,要弥补这一缺陷,就应该加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管理,制定严格的学分、品行制度,对于不遵守学校规定和要求的学生做出必要的批评教育,但同时,在管理中必须强调以人为本,加强人文关怀,实现制度与教育的双重效应;同时,提高舞蹈教育中时间部分的考核比例,基于特色办学的要求,可选定某一个最具有技术代表性的舞种作为基础考核,如民族舞,科学摘选其中的动作要素,可以实现同一标准下的量化考核。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文化形态、社会环境、艺术认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充分认识“艺术载道”及“技艺结合”的重要性,既满足教育目的下舞蹈的艺术性,也要满足教学目的下舞蹈的技术性,从而实现理论和现实的统一。在具体的舞蹈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具体需求放在第一位,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之后,可以自发地实现艺术创新和技艺融合,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鱼航海.浅析关于高职舞蹈教育的思考[J].明日风尚,2016,16:162.

[2]朴红梅.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01:56-59.

[3]李瑶钿.关于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4,07:231-232.

[4]姜春燕.浅析关于高职舞蹈教育的思考[J].山西青年,2016,23:167.

[5]刘忠华.关于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9:111-112.

作者:夏琳琳 单位:山东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