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医教育教学中教学设计方法的应用

中医教育教学中教学设计方法的应用

摘要:PBL、TBL、LBL、CBL等-BL系列为目前有效教学设计模式的代表,在中医学的教学实践中应用颇多,文章从“-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概况(组成与特点)”、“-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在中医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关于-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的思考”三个方面阐释目前在中医学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的利弊及如何更好、更切合实际教学效果地应用于中医高校一线教学。

关键词:-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中医教育;现代教学

现代教学设计模式在近些年的中医学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在高等中医院校,教学本身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干预行为,与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密不可分,即任何一种或几种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劣及应用得成功与否,直接由其是能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来决定,教学设计模式的选择和有效应用是提高高等中医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保障,兹以-BL系列,即PBL、TBL、LBL、CBL几种现代教学设计方法在高等中医教育教学中进行有效应用的情况进行研究和探讨。

1-BL系列有效教学设计模式概况及组成特点

-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目前在中医高等院校很多课程的教学中都在积极地推进与尝试,但鉴于各课程之间的知识体系的不同,决定着教学模式某种程度的不可复制性,下面对-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的特点并结合其应用于中医实际教学中的适用度和优劣性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期更恰当地选用于中医实际教学中,更大地提高中医高等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1.1PBL教学设计模式

1.1.1PBL特点与优势PBL(Promblem-basedLearning)教学设计模式的提出建立在让学习的过程由教师主导转化为由学生主导、教师辅助的教学改革目的的基础上,基于问题的抛出,由学生个人查阅、分析、总结资料,再按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出知识要点[1]。PBL教学设计模式适用于中医院校中没有接触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较低年级学生,在课堂组织形式方面属于精英式教育[2],每6~8名学生为1小组,每组配1名教师,小组在围绕案例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旁听和辅助,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探讨。PBL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势就在于:(1)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意识,借助学习问题的提出学生将自己对知识的获取、组织形式、相关学科知识的涉猎均发挥至极致,达到更好地学习知识的目标;(2)锻炼了学生对知识学习和吸收的批判性思维,敢于对问题进行质疑,进而借助学习工具自己去探究;(3)有助于中医学各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PBL存在的问题PBL教学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是,(1)学生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索式学习模式下的基本功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容易不扎实,不利于后续课程的深入学习;(2)若多门课程同时开设以学生自我探索式的教学设计模式为主,学生的课业负担势必加重,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施和效果;(3)在考核评价方面不够客观化、科学化。

1.2TBL教学设计模式

1.2.1TBL特点与优势TBL(Team-basedLearning)教学设计模式最初是LarryKMichaelsen于2002年提出的一种以团队协作为基础的教学模式[3],TBL在某种程度上是PBL的进一步创新型教学模式改革,其形式主要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包含的内容是:(1)先将学习要点呈现给学生;(2)学生自学的过程;(3)进行课堂测试一(学生单人独立完成);(4)进行课堂测试二(问题同测试一,形式采取小组内讨论,选举代表发言);(5)教师对知识要点进行精讲;(6)布置作业(分小组讨论,学生进行自我总结);(7)小组内互评(各小组内各成员间互相评分)。TBL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势就在于:(1)其考核形式总体来说属于形成性评价,即通过每次讨论、发言及测试、小组内互评进行综合评价,相对科学合理;(2)相较于PBL基于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TBL通过不同形式的测试及课后作业,保证了以学生为主进行学习的目的,通过后期的教师精讲知识点又保证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切实把握。

1.2.2TBL存在的问题TBL教学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是,(1)学生对于此种教学模式的耗时长,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后时间,直接影响其对于知识的同化吸收效果;(2)TBL更强调当前课程的知识目标,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学生很难再有可能涉猎相关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知识点的辐射效应差。

1.3LBL教学设计模式

1.3.1LBL特点与优势LBL(Lecture-basedLearning)教学设计模式,即为我国最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形式,无论大班小班均适合。LBL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势就在于:(1)节省师生的知识传递时间,教师不必多花精力设计知识点问题,学生不必课后花更多精力进行自学;(2)解决了大班授课的问题,一位教师完全可以胜任大班的授课形式[4]。

1.3.2LBL不足与问题(1)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几乎没有主动思考的过程;(2)对于记诵知识点不得要领的学生而言,学习效果甚微,课堂有效教学率低;(3)学以致用无从谈起,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得仅仅是通过教师单方面的输出,而通过学生在实际应用方面的再次输出的效果不容乐观,毕竟没有经过学生本人的主动发现知识、建构理论框架的过程。

1.4CBL教学设计模式

1.4.1CBL特点与优势CBL(Case-basedLearning)教学设计模式,顾名思义是以具体案例(case)为导引,案例中贯穿的问题为基础,学习的主体为学生,教师的角色为小组讨论的主导,掌控整个讨论的方向、讨论的深度和广度[5]。CBL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势就在于:(1)符合教学目标的真实案例的导入高度模拟临床实例,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实际应用之间的间隙最小化,更好地内化知识;(2)将书本上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锻炼学生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2CBL存在的问题(1)CBL所贯穿的案例分析、讨论耗时较长,不利于整门课程的授课,只适用于个别知识点的学习,故建议结合其他教学模式同时开展;(2)CBL教学设计模式对教师本人能力的要求很高,教师需要全面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发展动态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选择典型案例的能力,全面控制整个课堂节奏的能力,而教师这一切的付出目前仍无法进行量化,确定其工作量[6]。

2-BL系列有效教学设计模式在中医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以上-BL系列有效教学设计模式目前在中医高等院校的多门课程及专业均有开展。鉴于-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各有利弊,尤其结合各校及各课程本身的特点,具体实施形式应各取所长、因课程特点而异,总体来说如中医基础类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着以记诵基本知识为教学及学习的主要目的,在教学设计方面就更应以教师的启发式讲授知识为主,适合应用-BL系列中LBL或LBL+PBL的模式,突出教师的教的基础之上,结合着问题的提出具体解决实际问题,将会化繁为简,如中医诊断学课程中,在学习脉诊这个重点内容的过程中就可以采用LBL+PBL的设计模式,因为脉诊的内容对于大一第二学期的新生来说既难以理解、抽象,又无具体的临床体会,故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先采用LBL,即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具体而详细地交代临床常用脉象的特点、诊脉时的注意事项及其临床意义,继而在学生对脉诊有了初步且系统的认识后再采用PBL模式,即教师按照课程目标抛出关于脉诊的具体问题,学生在实训室结合着脉诊类仪器的实际操作进行研究和探讨,将之前教师讲授为主的知识内容更加内化、巩固为自身容易理解接受的知识。中医临床经典类课程(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及中医临床类课程(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外科学等),由于在学情方面学生已有了中医基本理论知识的储备,授课过程中以中医临证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教学设计模式的选择方面就可以应用PBL、TBL、PBL+TBL、或PBL+CBL双轨式教学模式。如《金匮要略》中第九篇胸痹心痛篇的“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原文中的2个方证是临床常用经方,是学习重点。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得知,三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医基本理论和中药方剂已然掌握,本条文中的枳实薤白桂枝汤是由前次课学过的瓜蒌薤白白酒汤演化而来,人参汤的组成及功效特点在方剂学中学习过,所以对于这两个方证学生并不陌生,而是在对胸痹心痛气滞不通的具体临证思维方面缺少训练,因此可以考虑在教学设计模式方面采用CBL或TBL+CBL双轨式或PBL+TBL+CBL复合式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各教学模式的优势,使学生完全主动地将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延伸的、前沿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于分析、解决实际临床问题,将在CBL中的case及PBL中的问题、TBL中的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立体地将仲景在诊治胸痹心痛的临证思维呈现在学生面前,不再是单纯的、空洞的知识传输,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真正构成了中医临床类课程的有效教学课堂,真正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3关于–BL系列有效教学设计模式的思考

-BL系列有效教学设计模式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包括PBL、TBL、LBL、CBL几种,在中医本科高等教育课堂上的各中医学科及课程应用得相当广泛,但大家忽视了这几种-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均引自国外,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和客观情况必须在应用前进行系统论证和深入研究。若将其硬搬来应用于专业特点更强的中医高等教育教学,就更要将其与中医高等教育课堂的契合度进行精准的定位。作为中医高校院校的教育改革实施者,同时我们更是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我们需要知道,更应该明确哪些教学设计模式及教学行为可以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与学的双赢,从而培养出合格且优秀的中医临床医师。因此基于中医专业的课程特点、各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学情结合-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各类型的优势,采用其中的某种教学模式或几种互相交叉融合,势必在中医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参考文献

[1]曾静,左川,卿平,等.试论PBL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和技巧[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31-33.

[4]于述伟,王玉孝.LBL、PBL、T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1(5):100-102.

[5]李天发,姚远,王军,等.CBL,PBL与TBL整合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学中的实践[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1):83-87.

[6]李昱.TBL、CBL与PBL融合教学法在病理实验课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2):327-329.

作者:张茂云 牟宗毅 阚俊明 周庆莹 姜鑫 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