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育信息化的动力与教育改革

教育信息化的动力与教育改革

一、在教育信息化实施中的阻碍

1.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状况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和制高点,但现阶段仍未取得重大的突破。从教学技术学角度看,以政策为指导,通过现有技术的运用,应该可以顺利实现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但在实践中人们发现,尽管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却仍面临一个无法克服的难题:教育信息化中的信息化和教育相互越走越远,越来越分离,信息化和教育老死不相往来,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难以融合。现实中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国家投入高达数千亿的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开发各种平台(网络课件、管理系统、教学平台等),但是有了资源,教师却不加利用,只是当做摆设应付上级或者评职称的筹码,课上依然钟情于粉笔、黑板。

2.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改革受到阻力的原因

虽然信息化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制高点,但是信息化不会自然推动教学改革,因为就技术化本身而言,它既可以为教学改革服务,又可以被强化传统教学利用。因此,信息化推动教育改革的主要阻力来源于传统的评价体系与考试制度。只要评价体系不发生动摇,考试的指挥棒方向不发生变化,那么教学信息化只能成为一纸空文。所以,只有理清教育评价机制与教学信息化的关系,完善考试制度,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素质+考试成绩的评价标准,才能推动教学信息化,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二、为推动教学信息化需正确把握教学改革的走向

作为推动教学信息化的最主要动力,教学评价应顺应潮流,为促进教学信息化、推动教学改革助一臂之力。评价改革的发展方向应为:

(1)更加重视评价中的发展性功能。进行考试改革,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一改传统的评价过于强调选拔和甄选的功能,而轻视激励与改进功能,将评价中的发展性功能作为评价改革的核心是教学评价的改革的趋势之一。

(2)评价目标趋向多元化。作为教学目标中的具体体现,教学评价的内容应随着教学目标的转变而发生变化,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应该具有会学习、会合作、会做事、会做人的能力,所以,在评价指标的体系里,不仅应该包括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还应该包括态度、情感、价值观、学习方法及学习过程等多元的目标体系。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是我国传统评价体系中的主要不足之处。

(3)对于评价方式,应趋向多样化。从评价的技术和方法的角度看,可以将其分为人文方法与科学方法两种。科学的评价方法是指待确定评价的行为目标后,通过量化的方法对评价资料进行评价,从而最终获得客观结果的价值判断的一种程序。此种方法通常指传统使用的常规考试。现今,在教育界,情境教育即人文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人们已经将其列入了课程设计的要素。此外,在成绩评定、教学过程以课程设计计划各方面,情意教学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新课程改革对创新能力、素质、情感、与人处事、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更加适合以人文方法进行评价,比较常见的人文评价方法表现评价法、成长记录袋等都在实践中获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为推动教学信息化在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事项

作为教学的一个子系统,教学评价应该对各要素之间协调与一致性予以高度重视。

首先,教学评价需要和社会的评价相统一,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都是要为社会服务的。社会录用人才有自己的评价体系,因此,对于改革后产生的评价结果的记录形式,需要得到社会上的认可。

(2)各级院校之间评价指标应该统一。从不同的目的出发,教学评价的方式可能千差万别,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教育资源相对依然匮乏,在选拔考试下,学生进行升学,学生平时的评价记录需要各升学录用认可,也就是说,中考、高考的评价指标应该和学生过程性评价、成长记录袋、形成性评价保持一致,如果各级升学考试依然采用过去的评价方式,那么改革便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

(3)各类考试的评价应该进行统一化处理。现阶段,我国的考试种类繁杂,例如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成人高考、普通高考、期中考试、校内期末考试等,这些考试的目的不同,如选拔、甄别、查漏、反馈、激励等,这些考试的指标因该逐渐趋向统一。

(4)学校、教师、学校的评价应该协调统一。教师如果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素质的培训,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工作量,不会只限于课堂时间,工作效果将不只是学生的试卷成绩。教师的任务将由传统的为学生灌输死知识向为学生辅导答疑、设计学习资源和过程、创设情境等转变。这些工作需要校方的认可、承认,并成为对教师评价的指标。

四、结语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教育改革的引擎,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机制”的点火,才能为教育改革助力,因此,要想实现教学信息化,只有先建立新的评价体制,完善考试制度,才能彻底激活教育信息化的动力,才能让教育信息化为教育改革服务。

作者:谭明刚 单位:赤峰市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