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提升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提升对策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不同以往的挑战与机遇。为实现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与影响力,必须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不完善、教学形式内涵不足、教师教学能力欠缺、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离等问题。因此,以问题为导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优化教学环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力;建构社会实践与网络课堂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组织生活化、大众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教学体系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改进中不断加强与完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要从当代大学生的客观情况出发,分析和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从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在社会快速发展、社会文化更加丰富的新时代背景下,强化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培育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部分。因此,在复杂多变的意识形态领域中,必须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以应对新时代对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一、优化教学环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力

首先,打造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主要营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良好的大学校园文化可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活动,从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高实效性,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其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知识结构的更替效率,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供强劲的后援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立于当下和学生本身,面向未来自觉学习,加强对学生群体的研究了解,掌握最新信息,以案例教育和警示学生;缩短认知与反馈时间,强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变迁的适应力,对于新环境、新事物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加强对大学生未来生活、消费及服务需求的回应。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做好校内工作,还应充分调动社会和家庭的力量共同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建设与家庭、社会三方协作的教学体系:高校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积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社会为大学生提供包容、开放、健康的竞争环境;家庭以潜在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至此,方可为大学生创造全方面、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二、建构社会实践与网络课堂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

首先,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在促进大学生投入社会以及增强社会责任感中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制度层面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提供资金支持。实践调研既是融入和了解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吸引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学生在实地场景中体验历史、考察现实、培养社会责任感。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弱的现状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特别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的建设。其次,以网络为媒介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体系。要协调好“线上”与“线下”关系,充分利用大数据、新媒体等优势,使其相互支持、相互整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系列“互联网+”项目,与智慧校园建设相结合,延伸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让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从而调动教育者的主体性、引导性,以及受教育者的自觉性、参与性,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促进教育效果的良性循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三、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

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成果显著、深受学生喜爱的优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致力于培养一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品德高尚、结构优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带头人物和优秀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上必须与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根据教育部的师生比要求为思想政治教育配备最优秀的教师队伍,充分保证教学和科研用人需求。其次,强化培训的时效性。把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连接起来,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择优资助项目,促使他们成为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建立充沛的兼职教师队伍,不断扩充思想政治教育优质社会资源,把企事业单位优秀员工、理论界专家、地方领导等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队伍的后援,进而建构高水平、高质量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再次,建立高校师生平等对话机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单向性、静态化的教学形式,造成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厌烦和抗拒心理。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改变传统单向灌输的教育形式,让大学生在交流、思辨中学习与发展,建构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话互动的机制,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面临的困扰,真正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

四、组织生活化、大众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应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与大众化,激发大学生对思想理论的探索意识。具体措施表现在:一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各专业课程教学意味着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列入各个课程的教学计划,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将学科教育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使各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携手并行,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各类资源。二是强化大学生道德规范教育、社会基本道德教育,重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把关注心理问题视为开展良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着手点,并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协调能力,从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总而言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在改进中完善,其他课程都要坚守责任区域,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构成协同影响。从学科建设角度看,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课程,需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课程改革等着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课程变革角度看,各类课程、专业的教学中都应渗入思想政治教育、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从而建构全课程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徐晓滢,李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环境因素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1).

[2]倪松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新媒体素养的内涵、结构及其生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8).

[3]马小华.新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制的根本理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12).

作者:刘艺博 周建忠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