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心理学角度下点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

心理学角度下点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任何复杂的设计都是由最基本的形式,即点、线、面构成的,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元素,而点是构成形体最简单的要素,是形的原生要素,它表示的是空间中的一个位置,是一切形态的基础,是力的中心。本文拟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点的性质和特征,研究点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点元素;设计;心理学

1点的定义

点是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元,它没有自上而下的联系和方向性,其大小不得超过视觉单位点的限制,如果超过此限制,它将失去点的性质。

2点的情感特征

不同形状、不同形式的点往往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

2.1点的形状

圆形给人以平稳的感受,在感情上是饱满的,浑厚有力量。方形除了平稳之外还有端庄、大方,在感情上是踏实的,可依靠的。三角形具有定向、情感偏向和有目的性的表现。菱形比三角形对称,在平衡中寻求个性。不规则的点,显得富有自己的个性,是独立的,张扬的,在规则的图形里变得非常明显,往往用于丰富画面。

2.2点的位置

点在画面的中心位置时,有平稳、稳定和集中感。点在画面的上端时,会让人产生振奋感。点在画面的下端时,画面有沉淀,安静的感觉,但是不容易被人发现。

2.3点的排列

当画面中有不同大小的点时,大的点是焦点。点的不同排列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当图片中有许多分散的点时,人的视线会前后移动,设计的目的是使它们在不规则中显得杂乱无章。

2.4点的组合

单点具有中心效应、肯定效应、无方向性收缩效应。两点之间有联系,两点之间的距离越近,线条就越粗;相反,线条越细。两个不同尺寸的点,大的点会夺人眼球。在多点聚集的情况下,会有一种直线或曲面的感觉。当同样大小的点聚集时,会有一种严肃感和豁达感。不同大小的点被分组,会导致混乱、复杂、混乱和不可预测的感觉。

3点在设计中的应用

空间中的点起着标记位置的作用,指示空间的位置、不同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不同组合,可以给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知。它的概念不同于几何,它取决于人们的视野和视距,取决于它们自己的形状、比例和周围物体的比例。在空间设计中,点处处可见,它有坐标的性质。当点位于环境中心时,它是最稳定和向心的。它控制着周围的事物。当视点偏离视点中心时,它将在整个空间中产生一种视觉张力,整个空间将因此而活跃。空间环境中两点的排列可以产生一条不可见的线。

3.1空间设计中的点

点是空间中常用的,如桌子上的花瓶、书籍、天花板上的吊灯在画面的中心位置,与画面的空间关系显得和谐;当墙上的装饰物占据画面边缘时,改变画面的静态平衡,形成张力,产生动力。在天花板上,当几个相同尺寸的筒灯彼此相距一定距离时,形成两点之间的视觉张力,会产生一种终止感、紧张感,抱枕,盆景,筒灯等大小不同的点的饰品存在于同一画面,视线就会由大的点向小的点流动。总之,这些点的应用增添了画面的活力。

3.2家具设计中的点

点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也很常见,主要体现在门与抽屉的拉手上,拉手在家具整体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古今家具设计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此外,在装饰图案上,小面积的雕塑和马赛克装饰也能达到较好的装饰效果。明式家具在中国从不采用过度装饰,偶尔部分装饰,也采用很小形式的精致浮雕或镂空图案,大多是手工和铰链装饰。点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首先要考虑的是点的大小配置应有节奏感,大点小点之间应有间隔,一般按大-小-大-小的关系配置。其次是点的距离应排列得当,处理好点的疏密和聚散关系。第三,在点的分配上,既要有集中点,又要有分散点,既要有单点,也要有双点,也要有多点。

3.3印刷设计中的点

点是有生命的,印刷设计中科学地应用点会使画面精美。点与背景的关系:过大的点会把面撑破;过大的面会把过小的点淹没。平衡与稳定的中点与周围的空间很容易处理,而处于构图空间的边缘位置的点,问题就变复杂了,但这种复杂恰恰带来构图中的一些有趣的设计形式。点有放射力,由点向面无限地扩张,同时又是永恒地向自身收缩。点的大小:在大小不一的点中,我们的注意力会先放在大面积的点上。散开成三角或排成四个角度的点,使人感到方的存在,这是点与点之间无形的线所产生的心理作用,可以视为一种潜在的运动趋势。

3.4平面设计中的点

在平面设计创意和交流中,点的形状不是固定的,而是取决于点本身的形状特征,点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在平面设计中,有些文字或图形具有点的功能。也可以理解,不同的形状有不同的效果。点的形状可以取决于重组和拼接的形状。在平面设计中,一些视觉元素被环境分割成独立的视觉元素,在平面空间中形成视觉节奏和节奏的特殊效果。平面设计师在运用点元素进行重新组合时,应尽最大努力使点的视觉效果突出。

4结语

设计应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以人为出发点。因此,设计师应对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和需求进行研究和熟悉,合理运用点元素。

参考文献:

[1]赵国志.构成基础研究[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6:4-11.

作者:董柏君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