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心理学发展的教育意义

心理学发展的教育意义

一、明确了人类教育的目的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一些推崇群体思维的心理学家在结合了社会进化思想和心理学原则后,正式提出了进化心理学的基本假设:人类是进化的结果,人类的认知通过不断演化来应对特殊环境。该假设为解释人类的特有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思想,那就是自然选择不仅会产生新物种,还会对人类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塑造,促使人类发展出一系列特殊活动。这一系列非自然的活动在人类基因和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下产生,是相较其他物种而言人类所独有的,如教育、语言、面部识别都属于人类特有的现象与活动。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这些活动具有实在的适应性价值,但也可能带来负面作用,如计算机的发展就导致学生出现网络成瘾问题。今天的学生必须通过接受现代教育以获得社会生存所需的技能,以及与他人交往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尤其要懂得使用计算机,学会管理财务或是拥有公开演说的能力。教育这一人类探索真实世界的独特形式,不过占据了物种进化史的短暂光阴,却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作为一种非自然行为,教育是人类进化的适应性结果,也是人类独有的生存策略之一。这一生存策略可以提高个体竞争力,协调个体发展与种系进化的关系,并确保人类对有效生态资源的控制权。在进化心理学的启发下,教育者应持有种系发展的视角,将传授学术知识作为教育的责任,并对学生进行基因、环境、个体发展等多因素的综合考量。虽然进化心理学肯定了教育是一种竞争策略,可以帮助人类获得更多生态资源控制权,但并不意味着教育应该帮助人类控制客体或是破坏自然,因为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竞争关系将限制人类自身的进化。事实上,进化思想推崇的教育与当下主流的共生式教育的范式是契合的。随着人类意识的觉醒,人类教育经历了由原生态式教育,经由竞生式走向共生式教育范式演化的复杂历程,这一历程将生发出主体———客体———主体互动共生的复合性整体结构,形成该结构,是进化思想下人类教育的根本目的。进化主义认为,人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类更好的进化。就具体内容而言,教育应该了解人类在各种社会、制度、文化中所共通的学习方式,关注如何通过教育令人类成熟、适应,以演进的视角看待学生、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命题,令人类最终形成一种合乎进化规律的教育观。

二、丰富了教育研究的内容

进化教育心理学被认为是研究现代社会中的初级技能以及由此产生的推理偏差、归因偏差、次级技能等对象之间关系的学科。在进化教育心理学中,智力可以进化,人类具有通过学习获得重要生存能力以及更好生活的内在动机。为了进一步明确人类知识的进化意义,进化教育心理学构建了初级技能、认知策略与次级技能的关系框架。在这一框架中,人类在相比其他物种更长的儿童期,通过生活圈的游戏和互动,获得有关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的初级技能。初级技能受人类认知策略的影响,难免出现推理偏差和归因偏差。相对初级技能,次级技能(如阅读、写作)可以让人类生存得更好,但必须建立在初级技能之上并受到初级技能的限制。现代学校教育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学术知识,同时通过培养学生概念性能力和程序性能力以矫正民俗知识中的推理、归因偏差,最终缩小初级技能和次级技能之间的距离,令学生更好的生存。2002年,进化发展心理学的概念被提出。其关注个体幼年的自然选择;婴儿期和儿童期的适应(包括延缓适应和个体发育适应);延长的童年期对人类学习社会交往的意义(社会脑假说);基因和环境对发展的功能及其三者的交互关系(进化概率认知机制理论);早期可塑性及对环境的敏感性(条件性适应)。相比进化教育心理学,进化发展心理学更加关注教育随个体年龄增长所发挥的不同作用,比如进化发展心理学会借鉴进化教育心理学关于初级、次级技能的讨论,强调现代教育应避免儿童的过早学习,而不是关注初级、次级技能之间的关系。进化教育心理学、进化发展心理学的提出,拓宽了教育的研究范围并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在两者共同构成的领域中,研究者正致力于使用进化思想解释人类独有的学习与教育行为,并希望运用进化思想促进人类发展,尤其是改善教育环境。由于进化理论在生物学中的广泛应用,进化心理学借鉴了一些自然科学方法并将其与教育研究相结合,如形态学、神经科学、跨种系比较等。形态学假设认为,个体正常的生态对称会受到发育噪音的干扰,通过测量形体的对称性(如左、右手指比率)可以解释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在现有研究中,生态指标已经被应用于预测人类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包括智力和社会优势、组织领导特质。神经科学运用基因标定方法以及脑科学研究大脑发育对儿童学习能力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部分进化教育心理学研究者已经运用该方法讨论数学障碍和低学业成就问题。跨种系比较的方法较多应用于国家教育水平的研究中,如一些研究者运用该方法测量国家智力与生殖策略的关系,提出练习效应是发达国家民众智力更高的原因。教育学研究方法的丰富伴随着方法论的成熟,教育研究者意识到基因、环境、个人经验对教育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一种更为完整的研究体系。

三、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启示

对象的差异性是教学必须面对的客观实在。生物多样性对物种进化有积极意义,因此实现个体在基因、环境、经验等方面的绝对平等是不可能的。当代教育改革试图建立标准化的教育与测试,这一决策的假设是,教育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基于测试分数的学业成绩是学生努力的内在动机。事实上,教育似乎更适用于中上层阶级的文化话语,比如学校希望学生掌握最先进的技术以获得更高的薪水。在教育过程中,关注个体差异比关注平等更有意义。学校应首先弥补学生在民俗知识上存在的偏差,促进学生在民俗知识上的全面发展。在确保所有学生平等拥有学习知识、获得成功机会的同时,允许学生存在学术能力的差异性。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生产具有相同规格的机器人,而是培养活生生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教育活动获得足够的生存技能,寻找个体独特性以追求自身价值并提高社会竞争力。除了个体差异,教育也必须承认性别差异和种族差异的客观存在,性别差异源自男女在繁衍中的不同地位,种族差异则是由生态环境、环境迁徙适应、生殖策略甚至练习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教育对象的差异性不应成为教育的阻碍,而是教育结果多样性的必要基础,更是教育作为一种生存策略的功能体现。

相比家庭和社会,学校对个体生存负有更多的教育责任。家庭、社会和学校组成的教育环境对个体后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三者同等重要、相互影响,但在教育中的分工有所不同。家庭和社会提供人类形成民俗知识的环境,人类学习民俗知识具有先天的内在动机,学校则是提供个体学习学术能力的场所,人类学习学术知识是出于社会生存的被动选择,这是为什么儿童在学校里会出现厌学现象的原因。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提供人类生存所具备的复杂背景知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因此,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学校成就同样具有解释效力,这与父母投资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的观点相近。学校教育的任务是纠正民俗知识中可能存在的偏差,传授学术知识以及知识中潜在的社会规则,最终帮助个体进入更高的社会阶级。就人类的生存而言,学校教育应比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负有更大的责任,因为学校教育复制社会结构,提供个体向更高社会阶层流动的机会,这决定个体最终获得生态资源的多寡。与此同时,学业成绩在教育评价中的地位应该有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测量学生社会竞争力提高程度的相关指标。

教育决策应尊重学生的遗传性和可塑性。进化思想为人类行为提供了很多新的解释,如在对男性青少年危害行为的内在动机进行评价时,非进化论者可能判定该行为是一种异常行为,而进化论者则认为是一种情有可原的行为,因为冒险的男青年更易成功并获得更多吸引配偶和繁殖的机会。注意缺陷多动症在现代教育中被认为是一种行为问题,但在进化的视角下却是一种有益行为,因为人类祖先想要在物种丰富的原始社会中生存下来就必须保持自身活力。如果用进化思想来解释人类少年期延长的问题,就会发现少年期的延长有利于教育投入,便于人类学习复杂的文化技能,以及在复杂社会群体中生存下来的技能,其意义不仅仅是人类生理发育的需要。由于遵循了人的生物性和学习的遗传性,进化解释虽然与主流观点大相径庭但也显得非常合理,这提醒教育决策者在对个体行为进行判断时需要更为慎重。首先,关注儿童入学年龄的设定,入学年龄应保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从同伴游戏中获得最初的民俗知识,提前教学不一定能产生更好的效果,也可能会阻碍专业教育的发展。其次,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在尊重学生天性和减少不良行为上的作用,不能忽视脑损伤可能会给学生带来的学习障碍。最后,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学校应尝试可能多的提供选择性课程以保证进化的多样性,尤其要满足儿童获取知识的可塑性。随着认知的深入,个体适应新环境以及掌握新信息的能力会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基础课程的设置显得非常重要。

在过去的十年里,进化心理学的发展扩展了教育研究的领域,并为教育实践带来启示。这鼓励教育研究者应立足人类的发展,采用贴近原生态的方法探讨教育的根本性意义。虽然教育工作者可以从进化心理学的研究中汲取很多营养,但应避免进化思想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基于进化心理学发展及其主要精神和现实意义,教育工作者需要意识到进化思想是经验性的产物,不能陷入对进化思想的盲目崇拜;教育活动不能因推崇自然选择的作用而忽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更不能将培养自然人作为目标;还应坚持关注学生个体,兼容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的视角,避免掉进优胜劣汰的功利主义陷阱。就现阶段而言,进化心理学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更多体现在教育研究中,想要将其应用到教育实践中,还需要通过很长一段的人类历史的检验。

作者:杨帆 许庆豫 单位: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