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建筑艺术论文:建筑地域性的艺术表现思索

建筑艺术论文:建筑地域性的艺术表现思索

本文作者:崔育新、邱文明 单位: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阿恩海姆注重视知觉动力在于它关乎设计思想的传达.对于建筑师来说,设计任务是创造可观、可感、可用的空间形式,而建筑空间形式所隐喻的设计思想的表达需要借助于一种合适的方式———空间意象来进行的.空间的视觉意象能够在具体空间形式与抽象理念之间承担中介作用,是因为“知觉经验的动力是视觉意象的最基本组成部分”[3],知觉经验的动力形式与刺激的形式相对应,是真实空间形式的映像,但不是它的完全再现(在知觉的形成过程中必然包括比较、分析、综合、抽取、补足、纠正、结合、分离等阶段).它们在大小和形状等性质方面并不等同.按照格式塔知觉规律,知觉到的东西要大于眼睛见到的东西.由此可知,视知觉动力构成的整体空间意象,不是视知觉动力形式的简单集合,不取决于其个别的动力形式,而是取决于整体的内在特性,即空间形式的表现性.这种表现性正是形式创造者倾注于其中的设计思想的真实体现.

当空间形式上升为一种空间艺术形式或者说视觉艺术生命形式时,它具有更充沛的视知觉动力,蕴含更丰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所展现的设计意蕴渗透出更多的理性内涵,使人易于接受创作者的设计思想.可见,空间形式的艺术表现力与视知觉动力密切相关.阿恩海姆认为:“功能和表现这两种主要概念,前者是建筑师最熟悉不过的了,……,表现取决于我所描述的视觉形式的动力.”[3]他认为观赏者在神经系统中没有复制空间形式的物理样式,而是产生一种与空间形式的力结构相同的视觉形式的动力,即“表现性就在于结构之中”.[3]使欣赏者总是处于一种激动的参与状态,而这种参与状态,才是真正的艺术体验,能感受到空间形式所蕴含情感和象征意义,领悟创作者的设计意图.

基于阿恩海姆建筑空间观的设计实践

笔者以阿恩海姆的建筑空间观为理论指导,将视觉动力学运用于福州北绕城高速桂湖收费站工程建筑创作设计实践.桂湖收费站坐落于绕城高速公路连江段,它连接福州市北部城市干道,是福州城区通往连江、罗源、闽东方向的北大门.由于是地理位置突出的交通要点,其建筑造型被赋予展示城市形象的重任,具有城市大门的象征意义,这恰好是视觉动力学关注的内容,提供了极佳的实证机会.如何使空间形式拥有艺术表现力,或者说成为一种视觉艺术生命形式,苏珊•朗格对此问题的答案是:“要想使一种形式成为一种生命的形式,它就必须具备如下条件:第一,它必须是一种动力形式.…….第二,它的结构必须是一种有机的结构,…….”[4]有机的整体结构形式下各单体之间或部分与整体之间具有严谨、规律的对应关系,能产生持续和稳定的视知觉动力,易于呈现清晰的心理意象,从而准确表达抽象理念.因此,阿恩海姆主张具有艺术表现力的建筑空间形式应具有整体统一的构图形式特征.形成整体统一的构图形式需要依靠秩序,“秩序是一种必要的强制,具有约束力”,“秩序化有利于将各部分组成整体,因此避免了累赘、冲突、自相矛盾———所有这些缺陷将会阻止作品形成它真正的本身,并且妨碍它去完成各种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功能上的作用.”[3]要创造收费站空间形式的艺术表现力,首先要让收费站的空间形式具有视知觉动力,提供清晰的空间意象,那么其外观形式应具有整体统一的构图形式特征.为此,要慎重处理好秩序问题.依据建设方提出的结构适用、整体美观、维护便利这几项基本设计原则,尝试从三方面实现有秩序的形体组合方式.

1空间布局整体统一

桂湖收费站共18条车道(6进12出),进出方向各含两条大型车辆通道,按照每小型车辆车道5.4m宽、大型车辆车道6.7m宽(含收费岛)计算,纵向立面总宽度约100m,属于中大型收费站.由于建设单位明确要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保证车辆通过性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立柱,柱网开间尺寸根据车道安排以及立面设计需要分为5.4、6.7和10.8(5.4×2)m三种规格,进深尺寸统一为13.6m.在空间布局上,如果按照进出方向车道的数量差异采用不对称设计,由于结构选型和设计规范上的约束(日常使用中立柱应不遮挡收费人员视线),两侧不对称形体很难形成均衡的体量关系,在视觉上容易引起冲突失去秩序感.另外,从建筑造型角度考虑,对称的柱网布置方式与城市大门的隐喻更为贴切(图1).

2增加秩序结构层次

如果纯粹为了满足遮蔽风雨的需求,收费站可以简单设计为立柱加平屋面的单层棚体形式.显然从车道上进行正面审视,建筑的视觉形象看上去过于扁平缺乏吸引力,说明仅仅依靠规整的平面柱网确立的秩序还不足以控制约百米长度的立面形象.正如阿恩海姆所认为,一个强大的基础(秩序)结构能够容纳一定数量的偏离而不会受到它的危害.秩序在所有复杂性层次上都能见到.结构越复杂,对秩序要求越高,成就越大也就越令人赞美.[3]换句话说,为了加强建筑的艺术表现力,丰富建筑形象的审美层次,需要增加建筑形式的秩序结构,复杂并且有秩序的结构形式能传递更多的视觉动力.有鉴于此,将单层屋面部分挖空,在此基础上增设开敞式廊道,廊道屋顶采用双坡屋面,将单层棚体样式外观调整成为二层结构.调整柱间尺寸并在二层引入六片山墙,将廊道划分为三段,中间部分约为整个立面宽度的一半,两侧部分各占约四分之一.在保留中轴线的基础上,尽力协调好建筑各部分形体之间的比例关系,使之既有显著的层次变化,又能保持原有的均衡结构.(图2)

3明确界定秩序中心

按照收费站设计规范要求,车道净高大于4.5m即可,加上屋面结构等尺寸,单层棚体的立面高度约在6m,收费站高宽比约为1∶16,接近线性比例关系.即使通过对称设计强调中轴线,过长的宽度尺寸依然削弱了轴线对两翼的约束力.为了加强整体空间结构之间的联系,在立面宽度由车道数量确定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建筑高度以及主次体块之间的高差关系来明确视觉中心.首先,一层高度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从净高4.5m调节到6.0m,将一层楼板与地面的间距适当增大,可以提供更加宽敞顺畅的车道空间,减少厚重屋面的压迫感.其次,考虑到廊道上的斜屋面增加了空间形式的变化并在立面上占有一定高度,为协调两层之间的对立关系,屋脊到一层楼板的距离也定为6.0m.再者,在二层廊道已划分为三段的基础上将中间段双坡屋面扩大,形成类似重檐屋顶的结构样式.最后,调整原来高度一致的山墙,放大中间两片山墙尺寸与高大斜坡屋面相呼应,加强三者之间的视觉联系,通过尺度上的突破强调出视觉中心(图3)。

基于阿恩海姆建筑空间观探索地域特色

由于功能方面的约束,加上建筑技术手段具有通用性的特点,收费站的外观容易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因此,本项工程的另一个难点来自于如何通过建筑造型展示地域特色.从前面关于空间形式艺术表现力问题的论述中不难理解,有秩序的空间形式所建立的空间意象不足以蕴含更丰富的人文情感和象征意义,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有机结构形式的“表现性”———视知觉动力.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是首选的解决思路.独特的地理与人文背景,使福建境内形成了各类特色鲜明的乡土建筑.作为闽东传统建筑的典型样本,福州民居通常白墙青瓦,色调分明,并十分注重上部轮廓线的变化,最广为人知的构件形式应属燕尾式正脊(图4)和马鞍形封火山墙(图5).前者是正脊做成曲线的形状,两端往上翘起,类似上弦月形,而在尾端分叉为二,像是燕子的尾巴一样,故称为燕尾脊,燕尾脊的曲线飞扬挺拔,给人轻巧、俊逸的感觉.后者是指封火山墙随着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线形,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又称马鞍墙.[5]其高出屋顶的山墙部分可做成弓形、水波形或平行阶梯形等多种式样,体现了传统的五行象征手法.借用这两种能够承载习俗意义的建筑符号,能够贴切地展现出榕城传统建筑风貌以及内敛含蓄的人文情感特色.同时,作为福州通往闽东地区的城市北大门,如果能够从建筑意向上解释其地理方位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建筑个性的一部分.闽东地区另外一个建筑瑰宝是木拱廊桥(图6),也叫贯木拱风雨桥,俗称“厝桥”,它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品类.因此,二层开敞式廊道外观采用廊桥造型是一种可行的设计策略.选定了适宜的建筑符号,下一个重要环节是为其注入视觉动力.首先,立面上六片山墙做成轮廓起伏富有变化的马鞍墙形式,中间两片高宽尺寸进一步放大,再次强调视觉中心.其次,在坡屋面上对称设置三段比例关系和谐的燕尾脊,为了给予燕尾脊曲线足够的伸展空间,燕尾脊端部与两侧山墙留有一定距离.这种调整后的燕尾脊与马鞍墙搭配方式兼有传统民居与廊桥的典型特征,又保留了一些时代个性.最后,借鉴福州民居的传统色彩,白墙青瓦,通过熟悉的配色方案希望能够唤起观者的旧时记忆,以表达人文关怀.

结语

福州北绕城高速桂湖收费站从建成到投入使用已有一段时间了,各方对其评价不错,尤其认为建筑形象具有地域特色.这充分肯定了阿恩海姆的建筑空间观对于工程实践的应用价值.为了以后能更有效地发挥视觉动力学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作用,总结出以下心得体会:1)视觉表现是所有建筑形式不可缺少的、不可避免的属性.精心组织建筑的秩序结构和空间层次,可以获取有表现力的视知觉形式.2)恰当的象征和隐喻来源于物质世界中有表现力的形状和行为,作为艺术家的建筑师应关注视知觉形式表达的广泛象征意义和隐喻特性,并将其纳入设计创作中.当设计使用承载习俗意义的形式时,象征意义和隐喻特性开始产生作用,建筑的地域特色能够得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