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工作探讨

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工作探讨

摘要:近年来,国家为了加强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管理力度,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法规。伴随着会计制度的出台与落实,高校为了适应新的政策环境,不断促进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的改革与升级,可以说,新制度的应用对于高校会计核算规范化、会计信息公开化和财务管理高效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会计制度实施为背景,基于新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探讨高校逐步改善和优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会计制度;高校;财务管理

引言

自2019年1月1日起,我国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实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会计制度”)。与旧制度相比较,新制度在会计核算要素、科目、基础、记账模式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这对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制度的相关规定下,各高校必须要顺应政策环境,依据自身情况不断调整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管理工作,实现高校健康发展。

一、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一)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对于高校来说,预算执行情况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如果会计信息不能客观反映高校的资产管理情况和预算收支情况,可能会影响后续的运营成本核算工作,也不利于管理层的投资决策。在会计制度下,高校主要采取“双基础”“双分录”的会计核算方式,即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财务会计分录,按照收付实现制编制预算会计分录。一方面,会计核算除了具备基础的财务数据核算功能,还具备预算会计功能,这两种功能相互联系又明显区别;另一方面,对高校已经发生的资产、债务等业务采取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方法,对收入、支出等会计业务采取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方法,并明确了会计核算工作中的权责和归属关系,弥补了高校单项收付实现制的应用缺陷[1]。

(二)对会计要素的影响会计制度确定了“3+5”会计要素,即资产、净资产、收入、负债和费用;会计内容主要包含预算会计核算与财务会计核算,其中预算会计核算主要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部分的内容,财务会计核算主要包括资产、净资产、收入、负债和费用[2]。

(三)对财务报告的影响财务报告是直接客观反映高校财务管理状况的载体,在会计准则的影响下,一方面,高校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发生了变化,在以预算收支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预算结余科目,要求财务报告要全面反映高校的负债及资产管理情况,真实反映高校“家底”;另一方面,高校财务报告的编制形式发生了变化,即在“双基础”的核算模式下实现“双报告”,以高校为会计主体分别编制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并同时披露财务信息和决算信息。

(四)对收入确认的影响高校的收入内容可以细化为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捐赠收入、附属单位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在会计制度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按合同进度进行收入确认;同时,在付款结算环节则按照合同金额确认付款,及时反映高校的会计信息,监督账款的回收与结算工作。

(五)对资产处理的影响会计制度针对高校资产累计折旧与累计摊销进行了明确规定,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政府会计主体下的固定资产折旧进行了统一管理,要求各单位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金额应当依据用途计入当期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科目中。这种折旧的方法不仅能够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还有助于会计核算工作。

二、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新制度应用缺乏重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依据政策要求逐步推进和实施会计制度,针对会计处理工作进行了改革。新制度关系到相关单位业务活动与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不仅需要高校加强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等多方面的管理,还需要高校教务部门、科研部门、后勤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合同管理部门、基建管理部门等全力配合。但部分高校存在着对新制度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认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任务,其他业务部门配合程度不高,影响了新制度的逐步推进。此外,财务管理部门人员对相关政策掌握不足,认识不透彻,或是过分依赖财务软件,认为只要软件设置好即可实现功能,未能从本质上理解会计制度,导致在会计处理及会计科目设计方面存在着操作失误,影响高校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有待更新在会计制度下,高校需要依据制度要求对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进行“平行记账”,还需要编制不同的会计核算报表,如果依旧沿用当前的财务核算系统,显然会影响新制度的实施。对于高校来说,如何基于实际情况搭建合适的会计核算系统、保证系统更新质量,并在网络安全环境下完成数据迁移工作,这都是新制度应用需要不断完善与更新的内容。

(三)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有待提升会计制度的实施对高校会计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做好新政策的剖析和解读,还需要具备专业的会计处理能力。但目前,在会计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两方面问题,其一,新制度下的会计核算工作具备复杂性,不利于会计操作。长期以来,高校的会计核算主要以简单的收付实现制为核算方式,日常管理工作也大多为预算执行监督、报销单据审核等,业务工作相对机械简单。但新制度实施以后,权责发生制的应用强化了高校的财务会计功能,对财务人员财务管理、业务处理以及综合分析等方面能力和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资产计提分摊、清产核资工作的部署、会计科目的更新等,都需要会计人员依据职业素养进行自行判断,这给会计工作带来了难度。其二,财务人员工作量大,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在财政改革逐步深化的背景下,高校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也会随之增加,会计人员缺乏学习动力,难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会计制度下高校改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随着会计制度的实施,以往使用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会计准则,新旧管理制度之间的转化与衔接工作是高校实现财务管理改革的前提与基础。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应当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构建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平行管理体系,并基于高校的成本费用、资产情况以及债务风险等,重新定义财务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在内部控制理论的导向下,制定相应的预算经费审批流程及业务处理流程,包括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绩效考核方案等相关制度,为新政策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3]。以资产管理制度为例,首先,高校应当做好资产存量盘点工作,并制定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依据资产的规格、寿命以及价值等信息,确定折旧年限,采取合理的折旧方法和资产残净值计算方法,为资产折旧工作提供衡量标准,也能够更真实地掌握高校资产的实际价值;其次,为了保证固定资产账目与实际的一致性,高校还需要落实资产盘点制度,由库管部门、采购部门与财务部门共同联合,定期对资产数量进行盘点,并针对资产属性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方式,避免资产价值流失;最后,在资产核算方面,高校应当依据新制度要求设置固定资产折旧相关科目,以资产使用年限、资产价值损益等作为会计科目主要内容,并及时更新系统数据,为后续的资产配置工作提供依据。

(二)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高校应当充分利用新政策的实施契机,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实现业财融合管理,将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以及人事管理系统等功能模块进行对接,加快信息对流效率,从而提升高校财务管理质量。例如:财务管理系统与科研管理系统之间的衔接能够实现科研项目与科研费用核算科目之间的一一对应;财务管理系统与教务管理系统衔接能够实现学籍管理与学费核算之间的对应。以学生费用收缴结算管理流程为例,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下,高校的教务系统与收费系统进行对接,两个系统中的数据可以实现更新与转化,减少了财务审计的工作量。教务部门可以从共享平台上采集学生学费、考试费等相关缴费信息,办理课程安排、教材领取、毕业离校等相关业务;同时,财务部门也可以在共享平台上读取学生相关信息,包括学号、身份证号、所在班级、联系方式等,及时联系学生缴纳相关费用,进而提高财务处理的高效性。另外,高校还必须要对现存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在新财务核算软件的应用基础上设置财务会计记账自动生成预算凭证的功能,减少人工操作中存在着的失误性,借助财务管理辅助软件完成“平行记账”与会计科目对账,从而实现“智慧校园”。

(三)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新政策的推进过程中,会计人员作为会计核算与政策执行的主力人群,因此,高校要想更好地实现新旧制度的衔接,就必须要重视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开展新政策学习研讨会、专家讲座、内部人员培训等方式,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新政策内容,并熟练操作新会计核算系统。此外,为了调动会计人员的主动学习性,高校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知识考核,让会计人员熟悉网络报账流程,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结语综上所述,会计制度对于高校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收入确认、报表编制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政策要求,高校应当立足于当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推进信息系统建设、提升人员综合素质等手段,逐步优化和改进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邬岚,陈诗.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J].纳税,2019(33):119.

[2]徐宏文.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J].纳税,2019(05):92.

[3]袁倩.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及其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9(26):135–136.

作者:李沂 单位:联昆明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