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探析

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探析

[摘要]创新是发展的第一要义,只有创新,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力量。目前我国正处于创新创业的好时代,未来是青年们的,青年强则国强,只有青年们有理想,有抱负,有创新的意识以及能力,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基于当前创新创业的大好形势,各高校更加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社会实践。纸上谈兵总归不能落到实处,只有实践才能真正增长才干,才能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增瓦。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

1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的意义

国家领导人数次在多种场合鼓励大家积极开展万众创新、大众创业,这是很好的政策信号。只有各项创新事业的稳步推进,才能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前进。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已经不能只依靠简单的劳动力来创造巨大的经济体,而应该逐步向高科技的生产形式并轨。在这种形势下,不断加快科技的创新,增强国家之间竞争筹码的重责就落在了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之上。只有科技能力实现不断更新,才能在国际舞台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作为青年一代的大学生是建设国家的主干力量,所以科技创新的工作需要大学生的全面参与,同时大学生不能单一地发展,各项能力需要加强。通过社会实践这一方式,可以很好地培育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状况。在高校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时,主要可以建设一些科研场所、实践基地,以及在学科建设方面与各大企业联合培养等各种方式,也是让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够真正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1],最终可以促进社会科技的发展情况,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

2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的影响

2.1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想要真正地做成、做好一件事情,如果没有深入到社会中去调研,没有接触到实际的生活,那么所有的工作将无法取得成效。目前,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学习以外的第二课堂,可以快速地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社会实践也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走进社会的机会,可以让学生们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解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而言,没有与实际相结合的知识都是单薄、死板的,只有与实际结合,看到别人的生产成果,才能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创新,创造出社会需要的科技成果。同时,学生在有了实践活动后,才能对自己的定位更加清楚,在随后的工作学习中,才能做更贴切的计划,让自己日后的创新工作做得更佳。

2.2了解社会需求

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是脱离社会实际的,同时也是单调的,但是如果一味地脱离真正的社会实际去学习,将会走向失败,因为无论是哪所高校培养的学生,最后都将回归到社会中去,只有社会才是检验人才的场所。同样,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如何,也只有深入到社会中通过实际工作而得以检验。并且通过深入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能帮助学生重新定义自身,将自己培养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2]。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个地区的高校也日渐意识到这一问题,逐渐放弃了传统的闭门造车模式,而是积极地配合社会,加强与校外企业的联系,通过了解社会的需求,来加强学校的创新工作。目前常用的方式,一般是通过校企互访的模式,加强两者之间的交流,对人才的培养更加地得心应手,针对性地培养人才,让两者都能从中得到收益。

2.3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

任意一项科研成果,都需要最终转变为社会需要的物资,才是一次成功的创新,大学生在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也是如此。需要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最后才能检验自己的创新能力是否达标。科研成果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繁琐但是极有意义的事情。

3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现状

目前,国家和社会各界都在大力地呼吁大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的社会实践中去。因为,只有在这类实践中,大学生才能真正地增长自己的才干,才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然而事实上,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的人员数量并没有期望的那么可观。大学生们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或各种因素的影响,不愿意花费精力参与到这类工作中去。就这需要国家积极加大刺激力度,鼓励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踊跃参与到科技创新社会实践中去,为国家的建设奉献一份力量。

4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目前社会的一大热潮,增强青年们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也是国家需要不断坚持下去的事情,青年们只有将自身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真正做出成效,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才能真正将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最终促进国家的发展与建设,为国民经济发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参考文献】

[1]刘志欣,王东亮,聂钦宇.“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研究——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8(5):后插5.

[2]朱皓,胡竞予.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训练方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8):11-13

作者:张静 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