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思考(3篇)

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思考(3篇)

第一篇: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探析

摘要:随着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推进,会计电算化广泛应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本文将分析目前会计电算化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重构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措施

近年来,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各高校为适应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现已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列为核心课程,取得了很多改革成功,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从高职高专视角对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

1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

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门是将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结合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以往相较其他的会计理论知识课程受重视程度不高,高职院校会计电化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财务会计业务的的处理方法,满足会计从业资格证中会计电算化考试课程的需求。近年来由于会计电算化在会计技能竞赛中地位日趋重要,高职院校加大了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的变化,造成教学目标模糊,在基础操作和竞赛的高难度的的需求之间找不到平衡点,同时造成了在设置会计电算化相关课程设置上没有形成成熟的课程体系,对于教学内容也缺乏系统规划。另外,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时间短,学生无法在整个学期对所有模块进行练习,无法循序渐进的教学和上机时间,造成教师对学生应中那些理论和技能缺乏整体规划,这难免造成教学上的混乱。

1.2教学教材和软件不尽合理

现阶段缺乏成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教材,目前学校采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是由以企业实际应用为主线编制,供教师上课使用,并没有专门供学生自主练习的实训教材,从而影响了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效果。会计电算化软件更新速度快,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使用较低版本的软件,与现行使用的软件具有很大的不同,造成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滞后,无法满足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的需求,导致学生无法适应现代企业与会计工作的要求。另外目前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所用的配套软件大都是选用市场上流行的通用的财务软件,如用友系列软件,比较单一,这对学生具体的操作有一定帮助作用。但学生只能掌握一种会计软件,无法了解不同软件的特点,对不同软件的操作功能缺乏认知。

1.3教学方式和手段不够创新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采用的仍是在现阶段的“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过程无趣,毫无创新性。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习惯性依赖教师和教材,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缺少实际操作的经验,使得技术课程变相成为一门理论课程。软件教学的本身比较枯燥,这样更加使得学生难以对电算化的教学提起兴趣,这对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的约束,导致电算化课程的学习遇到瓶颈。

2重构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的措施

2.1明确教学目标,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及应用性,同时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将各方面的需求综合起来确定科学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既能完成基础能力的培养,又能为会计技能大赛打下扎实基础。通过调研和论证,制定适应新形势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设置上,根据课程目标,明确知识、能力、素质目标。通过培养目标的确定,建立严谨科学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加强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之间的联系,确定恰当的教学时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实训教学案例,完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的体系化和层次化,从而整体优化。

2.2加大教学投入,科学设置教学环境

以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要加大教学投入,完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建设,丰富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优化机房配置,保证财务软件的正常运行。学校在选择相应教材与软件时,一定要注重“与时俱进”的原则,要根据会计行业的发展与进步来精选课程教材,保持相对稳定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学科的整合性。但由于会计软件的更新换代较快,目前可供选择的实践教材并不多,内容编写也不尽成熟。因此可组织相关专业任课教师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共同编写,打破传统相关专业各自为营的现象,有效地将相关知识进行全面整合。实训操作中不要只是局限在一个系统信息的基础上,要结合教学的每个模块进行教学生,以通用软件为蓝本的基础上,再选择其他优秀的财务软件进行讲解,让学生操作不同的财务软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类别的财务软件。

2.3多元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实践项目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模式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会计工作的特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将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内容整合为若干个任务项目,设计具体的任务情境,学生在完成任务项目的过程中模拟企业的会计人员,加强实训课程,会计电算化这个科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知识以后,要进行操作实践的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上机操作,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提高会计岗位的具体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不断发展为互动化的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强劲的技术支持。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课程资源,将微视频、微课等数字化资源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通过集体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举办会计电算化技能比赛,通过竞赛的开展,促进学生对电算化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加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专业化,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达到教学进行的目的。

作者:吴彦君 潘均怡 单位: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第二篇: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问题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会计电算化岗位人才要求也发生变化,不仅要会基本的软件操作核算,还要理解软件背后财务管理思维的逻辑,理解财务数据流转的理论原理,实现会计岗位的企业管理职能。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对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师资结构等几方面进行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思考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将财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有机融合的交叉学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企业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企业对既有扎实会计理论又能熟练应用财务软件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增大。所以会计电算化也变成了职业技术类学校会计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水平处于第四阶段,即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阶段。这就要求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主力军的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为熟练掌握电算化操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使学生熟练使用财务软件完成会计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并且理解软件背后财务管理思维的逻辑,理解财务数据流转的理论原理。

1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1.1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将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为“讲授+练习”的模式。本门课程开设的课时大约为60学时左右,教师授课内容仅限财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总账管理模块、薪资管理模块、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及报表管理等常规模块。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只能跟随老师的讲解,掌握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无法进行系统化综合训练。最终形成学生实践能力弱的状况,虽然了解财务软件操作,确无法独立完成财务软件的实际工作。在软件课程的教授过程中,老师往往只重视软件操作本身,忽略了软件运行的硬件平台及软件运行的其他环境的搭建,然而这也是软件操作者需要掌握的知识。另外,对于软件中企业初始信息的设置,老师和学生都只是按照资料给予的数据录入,学生对于这些初始数据的来源一无所知。而这些财务核算方式的设定和初始数据的来源恰恰是学生最应该掌握的。

1.2被动式学习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兴趣

过去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授和操作演示为主。在辅助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这种传统的理论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仍居于主导地位。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解和演示来熟悉财务软件的各个操作步骤,然后按部就班地练习操作,被动接受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容易实施,但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更无从谈起。

1.3教学资源更新不及时

大多数职业院校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材及配套软件多是市场上大品牌通用财务软件的演示版。由于没有专业团队对软件进行维护及对教材数据进行定期更新,可供教师教学用的数据单一,也无法提供更多资料数据供学生自己练习,从另一个方面导致学生实践练习不够充分。另外,学生上机操作的演示版软件主要是单用户版软件,只能单机版使用,而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的财务软件多是网络版B/S架构,这也导致学生目前在校学习的知识严重滞后于社会需求。

1.4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会计电算化课程性质要求授课教师既要具备完整的财会知识,还要精通财务软件及计算机操作。而高职院校很多教师都没有实际企业财务软件工作的经历,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只能按照教材教学生一步步操作,缺少一线企业处理实际业务的经验导致无法给学生分享会计电算化学习过程中的体会;除此之外,会计制度变化较大、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知识发展迅速,使得教师知识更新滞后于社会需求,知识结构老化。

2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进意见

2.1调研企业人才需求,调整课程结构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业输送满足其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调研企业的人才需求,与时俱进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生存的保障。现代企业管理对会计电算化的人才需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简单软件操作层面,更需要相应的管理应用型人才。我认为可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学时增加到96课时左右,并以实验教学为主。同时,还要突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综合性,尽量仿真模拟企业的工作流程,让学生通过实践环节获得仿真练习的机会,了解企业业务流程和数据流转逻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适应能力。另外,为了满足企业用人需求,还应增加企业管理使用比较多的成本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财务分析等模块,以提高学生的适用能力。

2.2以学生为主体,项目驱动为载体

传统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听完老师的讲解和演示后自己练习,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既不符合本门课程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以培养动手和独立思考问题为主的实践课程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催化师,只负责搭建实训场景和解释实习资料、数据的来源及相互关系。课程进行则通过大量的会计实务案例,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分岗位实习,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业务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将实践与教学融于一体,这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团队协作精神。建议使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它是以学生为项目主体,教师为项目催化师,以项目为驱动,借助于项目的实施来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任务,学生和老师共同配合完成一个项目的全部流程的教学活动。其理论依据是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至理名言“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和建构主义理论者的经典理论“学生学的任何东西最终都是通过自己的建构内化完成的”,这种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非常适用的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3丰富财务软件教学资源,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不同品牌的财务软件是学生得以学好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基本条件,在市面上教材不足以满足教师上课要求的情况下,建议任课老师可以自行编写实训资料。并应引导学生利用同一教学案例在不同财务软件上进行对比学习演练,体会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基本道理,这既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学习思维的培养,也增加了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为方便学生课外自主练习,强化实际操作能力,学校还应对会计电算化实验网络实验室加强建设。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是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前提。任课教师要努力完善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关的各类知识体系,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适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熟练掌握互联网时代的先进技术进行教学与研究;也可由学校出面外聘当地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给学生上课,统一组织教师集体听课,以便教师们及时了解财务软件的变化及新增功能。或定期安排教师深入企业交流考察学习,以弥补教师缺少一线企业实践工作经验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高峰.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9).

[2]李静.会计电算化教学探析[J].中国商界,2010,(2).

作者:魏奇慧 单位:武汉商贸职业学院

第三篇: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为促进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文章首先分析了会计电算化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随后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即:制定明确并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选取合理的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保障措施。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高校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会计课程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教育工作的需求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会计电算化课程知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系统性的教学体系,对于会计教学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理论的革新离不开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想使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获得更为显著的成果,就必须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其一,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对整个课程进行一体化的管理。该教学模式过度地强调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重点,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难以发挥学习主动性,学习效率自然也难以得到提升。其二,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共同进行。由于当前的教学模式还在转变中,而一些教师将传统的接受学习与具有创新性的探究学习结合到一起,这种教学模式仍然存在缺陷。首先,教学目标不明确,许多学生在运用该教学模式进行学习的时候,抓不住学习的重点;其次,教师想要传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够学习到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偏差。其三,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既可以独立学习理论知识,也可以和教师或同学进行合作学习。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并不明显。另外,部分学校由于实践教学条件落后,要想真正实现这种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困难。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第一,制定明确并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它融合了财务会计、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及计算机技术等多门课程。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当以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所运用到的知识为基本出发点,充分考虑各个学科的知识,并且以足够的实践来巩固这门课程的学习。第二,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要培养出适合于社会的会计人才,首先要了解如今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从工作实践出发,抓住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才能够设计出更为合理的教学内容。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的科目,它不仅需要学生对于会计相关知识了解透彻,更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因此,教师在选择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时候,就应当兼顾这些方面。另外,教师还要考虑到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工作实践为依据设计教学内容。第三,选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师应选取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首先,引导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师为学生设计教学问题,由学生去探索、相互讨论,从而找到答案,同时,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让整个教学过程更为完善。其次,案例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从实际的企业会计工作中获取真实的案例,并通过案例的讲解、分析,让学生了解真正的会计工作,从中获得更多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工作经验。再次,综合性模拟教学法。这种方法是让学生通过模拟担任会计工作中不同环节的负责人,从而了解会计工作中的每个模块,并且将相关知识运用到其中,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上岗实习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既有助于学生提升运用会计电算化课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检验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四,采取有效的教学保障措施。首先,学校要提供足够的、高质量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资源,聘请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人才,建设一支强大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队伍,编纂更符合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教材;其次,提供足够的教学设备供师生使用。最后,要建立更为合理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改变以考试成绩为一切衡量标准的评价方法,采用师生及企业工作者共同评价的方式,使评价更为公平合理。

三、结语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管理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会计电算化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改革成功的绊脚石,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有利于优化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优化,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大有裨益,职业院校应从中借鉴,探索出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韵亮.基于“岗,证,课,赛”模式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改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9):221.

[2]张桂丽.探析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69-71.

[3]安洋.会计电算化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中国证券期货,2013(6):116.

[4]王敏.对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的思考: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4):93-95.

作者:陆春芬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