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企业质量成本会计核算状况探究

企业质量成本会计核算状况探究

任月君(2008)在研究中将质量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做出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因为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不能完整地对质量成本进行归集和核算,所以企业在实施这样工作的过程中,就需要调整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体系。蒋尧明在1999年《质量成本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中探讨质量收入问题。他指出质量收入是质量在获得改进后企业与社会能获取的因改进带来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尹美群和罗晓光在2001年发表的《质量收入的确定和计量》中就质量收入的确定和计量进行了探讨。她们认为传统质量计量工作中重视对质量成本的确认和计量,而忽视对质量收入的确认和计量的原因是:质量成本的数据大多来自于企业内部,统计资料较易收集。与质量成本相比,质量收入的数据更多地来自市场,受外界因素地影响较多,统计工作要更困难。

质量成本会计核算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我国工业企业开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TQC)。三十多年来,获得了一些成就,但发展不是很和谐。通过实践证明,在质量成本核算并没有纳入现行会计核算体系的现状下,只要企业管理层对质量成本管理有足够的重视,质量工作就可以得到顺利实行,从而可以得到显著的成效。毫无疑问,在我国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其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质量成本核算是按照质量成本消耗情况,运用专业的手段,对发生的质量费用进行核算、归集,并整合出质量成本信息,同时监督质量成本计划实施情况的所有工作。质量成本核算是企业质量成本活动的基石和关键步骤。质量成本预测、决策和计划以其提供真实资料为参考,质量成本分析和考核以其为依据,而且和质量成本控制相联系,起到了关键的承接作用。具体方法有:一个是统计核算法,综合运用实物尺度、货币尺度、劳动尺度等多种计量标准。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缺陷、费用等具体问题都是根据一整套的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来列示的。它的目的是了解质量成本实施的概况与质量活动的基本规律,而不是着眼于核算资料的本身;并通过使用各种统计手段(如:普通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分组调查等)获得对企业有用的信息。二个是会计核算法,是在会计核算体系结合质量成本,并把生产经营活动中每个环节产生的质量成本在会计核算程序中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法。三个是统计与会计相结合的核算法,是指把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相对比较容易用会计方法反映的质量成本直接按照会计方法来核算,把不容易计算或者不容易准确计算的质量成本按照统计核算方法来核算。

质量成本核算

1、设置质量成本科目

因为企业所在行业、管理模式以及本身规模都存在差异,所以各个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设置质量成本科目。但要综合衡量以下6项原则:1)与企业内部相协调,以适应其各方要求;2)要以国际或国内的有关标准为依据;3)企业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要准确实用;4)有助于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的实施;5)联系企业的实际情况;6)与当前使用的会计核算制度不能有冲突的地方。质量成本通常含有三个级别的科目。一级科目:质量成本;将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等等设置为二级科目,像外部质量保证成本这样的科目可以根据企业具体需要增设,像隐含成本还可以增设一个质量成本调整科目来解决问题;将具体的费用类科目设为三级科目,可以采用GB/T13339-91《质量成本管理导则》中所列举的科目。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在质量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商量后进行增加或者删除,同时应做到:概念明确,定义清楚以及费用范围使用准确,不重复和遗漏,有助于核算,以及有助于质量成本分析。

2、公司质量成本核算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

按照公司质量成本三级科目设置,公司建立质量成本总分类账和对应的质量成本科目明细分类账。在实施的公司质量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中,同时进行质量成本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核算,这样就可以运用国家已有明确规定的企业一级会计科目,从而保证公司原有财务会计体制的正常运行。设置一套质量成本核算账簿,按照公司质量成本三级科目设置表,进行质量成本一级科目的设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四个二级科目的设置和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的质量成本三级科目的设置。根据需要通过更改一些明细科目,方便公司财务人员找到与质量成本明细科目相对应的科目。企业在会计核算期间,新设置的质量成本核算账簿不同时使用。到期末时,登记会计明细分类账,并可以开始登记新设置的账簿。因为科目名称的不同而内容一致这样的特点不会产生影响,所以方便账簿的登记。

3、建立质量成本会计核算体系

质量成本核算就是根据产品产生的全过程,对出现的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等质量成本用货币的形态展开核算。质量成本核算基本上是先由各个核算网点实施,然后再由企业财会部门统一核算。实施质量成本核算不但可以如实反映质量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而且可以帮助实施全面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核算还是质量成本分析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因为专门核算质量成本的会计科目在当前我国的会计制度中还找不到,所以就只能在账务处理上灵活运用。目前,通常可以有两种方案选择:1)双轨制,就是将一般的跨级核算与质量成本的核算分开,独立在账外设置质量成本的记录,然后由各个质量成本控制网点展开核算。其中大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原先的资料,并在原有的“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制造费用”账户内设置专栏,然后按照相关会计凭证把质量成本数据填列在上述专栏内。接着,再由各个质量成本控制网点,按照结果定期编制“质量成本报告”,同时作为该网点业绩的考核依据。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简单方便容易实施;坏处就是缺乏对质量成本的实际发生数实施精准与有效地控制。2)单轨制,就是将“质量成本”一级科目增设在原先的会计科目表中,接着设置其二级科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并且在每个二级科目下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明细科目,进而实现质量成本的核算和正常的会计核算相联系。单轨制最大的弊端是和现行会计制度相悖,会计期末,不能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进行列示。但是如果在会计期末,将质量成本在“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进行分配,则可以解决这个矛盾唯一难点就是分配标准不容易制定。单轨制的坏处就是账务处理比较复杂,好处就是能顺利展开精准而有效地对质量成本的实际数的控制。

目前,统计核算体制是很多企业实施质量成本的选择。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企业势必要与财务相关因素结合从而进行会计核算,这样才能使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活动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企业的质量成本发生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实施质量成本的会计核算体制,企业设置生产成本相关科目可以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来进行,分别设置一级、二级、三级科目,然后进行账务处理程序。

企业在已有的会计核算体系内开展质量核算可以有效地实施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相对于只是简单地对质量成本进行统计,进行针对性核算不但能降低因二次核算带来的消耗,而且可以因此获得收益。与此同时,企业应该清楚质量成本核算体制与财务会计核算体制的不同,其本质上属于管理会计,所以为了避免干扰企业原先的会计体制的日常运作,就不应该将其放到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制中去;当遇到某些质量成本科目的数据无法在已有会计科目中显示,也无法还原到会计科目中去这类问题时,这样的隐含损失则必须在管理会计体制中进行核算。(本文作者:张柯 单位:河南省焦作市道路运输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