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会计信息现状及防范对策

会计信息现状及防范对策

会计信息是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即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要求会计信息能够与它反映的客观事实相符。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会计方面的法律制度体系还不是很健全,政府部门的宏观监督还有缺位,部分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不是很完善,再加上会计单位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造成会计信息虚假。会计信息虚假、会计数据失真,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于国于民都是百害而无一利,以至于国家将其提到重要的层面上来加以解决。

一、当今会计信息现状

当今虚假失真会计信息存在是较为严重的,记假帐、造假凭证、造假报表,甚至部分黑心中介机构光顾利益而违背职业道德和原则为所审计公司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形式较多。会计信息虚假失真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经济交易不真实

企业为了操纵利润,少计费用,多计收入,利用资产重组、内幕交易等手段,制造虚假会计业务,不等价交换,从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二)虚假会计核算

使用假发票、假收据、会计核算是记录的不真实会计业务。因此也就做成了假会计帐簿和假会计报表,造成了财会数据的严重失真。

(三)披露虚假会计信息

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公司股价,对于一些不利于公司业绩的会计信息隐瞒不披露,或不及时披露,更有些注册会计师违背职业道德出具虚假会计报告。

二、当今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

会计信息的产生主要受内在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未能摆正在市场中的位置,“越位”现象严重,由于提供不同的会计信息会给会计信息提供者带来不同的利益,从而成为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因素;经济转型时期的不健全法制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宏观监督和企业自我约束机制,更有些政府部门执法和监督不到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的存在,会计单位人员的淡薄法制观念、会计工作人员政治素质不高、业务素质不强等因素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主因。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为何要冒巨大的风险去提供虚假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呢?

(一)利益驱使

对于企业负责人来说,会计信息就能产生利益,企业负责人又能左右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会计,因为他们是上下级关系,正是由于这种利益关系,才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这些利益可以是货币与非货币的收益、也可以是当前与将来的利益。在这一过程中会计信息生产者要进行一番利益决策;虚假行为取得利益超过发生的成本,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就可能采取铤而走险的做法——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利益驱动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制度缺陷

1.操作制度的缺陷。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模糊科学,制度即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标准、流程和逻辑关系,又具有人为不确定性。我国会计法律体系对会计信息的揭露没有作出规定或规定的不恰当,造成了会计核算中存有多种选择,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不同理解和操作,产生的结果就不一样,在会计政策选择上的自主性也会导致会计信息不确定,不真实,由于会计估计的存在,也给会计信息失真提供漏洞,如资产减值,企业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就造成了计提资产减傎准备可能存在金额不一的现象。另外会计核算方法、程序的选择,固定资产价值的评估等,都和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分不开。会计人员如果不能客观、公正,存有私心,或迫于上级或外面压力而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2.内控制度的缺陷。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弱化,缺乏内部约束机制和会计诚信自律机制,管理不规范,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多数企业都有专门的会计机构,配备了相应的会计工作者。但是会计人员的人事任命和管理权都在于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能控制会计工作人员,那么会计信息的产生就不可避免的置于企业负责人的控制下,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会计信息能有多少可信度,能有多少水分呢。

3.外控制度的缺陷。我国目前仍未能从“人治”的方式转变为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会计、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标准不统一,在管理和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监督缺位或重合,没有整体发挥作用。特别是对违法违纪者的处理处罚力度较小,付出的造假成本较小,缺乏威慑力、影响力。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会计诚信激励机制,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三、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点防范对策

(一)割除利益驱动

削除虚假会计信息,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完全阻断各利益者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从目前、短时间来看是不可能实现的。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会计管理经验,融入中国特色,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全民参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监督,设立有奖举报,严厉打击会计信息造假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加强社会监督,形成一个全方位、行之有效的社会监督体系。政府有关部门当使用企业的会计信息时,要加以甄别,尽量不直接采用,而是按要求或比例对帐簿进行必要的调整。使用管理部门间接的成为了会计信息的部分生产者,以此割断会计信息与企业内部有关人员之间的利益纽带链条。在一定程序上降低了虚假会计信息所造成的危害。

(二)完善操控制度、健全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完善的操控制度和监管机制并严格的进行执行可以有效的杜绝虚假会计信息的发生,应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严格制订制度标准。完善会计法规、对于制度中不确定性的模糊性的问题要进行详细阐述和明确具体操作规范,解释和分析会计准则中的定义和释义,对各种理解给予详细的阐述,防止会计人员认识产生误解。其次,应尽量减少对相类似经济业务处理的多样性、可选择性,制订规范标准,减少会计人员人为估算,减小职业判断的范围,提高法规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

2.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监管机制。部分企业管理者在生产活动中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相抵触时,往往只强调搞活经营,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制约,削弱会计监督。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确立了企业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会计监督体系,为今后会计监管指明了方向,要加强行政、法律、财政、工商、税务、审计等部门监督的合力,制定统一标准,加强横向信息沟通,形成有效的监督局面,从整体上有效的发挥监督作用。建立会计诚信法律机制,加强会计诚信的立法,加强会计学会建设,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给失信行为曝光。

3.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应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在单位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监督的内控体系,通过内部对企业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了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另外内部审计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强化的重要一环,认为内部审计实际是一种代表国家实施的小范围的经济监督,其主要职能与国家审计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只是审计范围在大小的不同,由于这种认识的误导,就会忽视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以致于造成严重的错误。

4.努力增强法制观念,提升会计人员业务和道德素质。负责人法制观念和会计职责增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给会计工作者,即有利于会计人员依法理财,提供真实准确会计数据,也可以避免会计违法行为的发生,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同时,对会计人员都有进行一定的会计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训。建立会计诚信教育机制,使他们自觉维护客观性、公正性,严于律己,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遏制此类现象的发生。要加强对会计人员年度业务继续教育的强制规定,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要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人员的处罚力度,约束和管制会计人员。

5.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的会计核算系统,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信息就能更及时、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力,可以进行分析对比,为领导和企业自身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完善法制建设,严格执法,加大执法力度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会计法律制度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明显落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让部分会计信息造假者能够利用法律缺陷逃避惩罚。会计法、会计准则等没有规定会计信息造假的违法认定的细则和相应的民事责任,不利于惩处违法。会计法体现国家和公众对信息的需求,提高他们造假的成本。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中有关的的对造假违法人员的认定及相应的责任规定。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税务等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不仅要拓宽广度,增加深度,要监督规范化、制度化、避免盲目性。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心究,执法必严”,充分发挥法律对造假行为的震慑作用。财

作者:苏运利 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堽城镇财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