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浅谈

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浅谈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分析财务共享对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影响,揭露了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其次,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相关理论,构建了适合财务共享趋势下,以个人能力需求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导向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并设计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最后在考核评价方面从考核目标、考核方式、考核主体这几方面进行了创新。

【关键词】财务共享;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一、财务共享对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冲击

(一)财务共享对会计人员数量的影响

在财务共享的推动下,处于核算层的会计人员的需求量大大缩减,而我国高校的会计实践教学还定位在培养会计核算型人才的目标下,高校输出的大量会计核算型人才与企业需求的会计人才类型和数量产生了较大差异。

(二)财务共享对会计人员岗位职能的影响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使财务核算工作更加细致化和专业化。会计人员岗位职能的重点转移到管理会计工作上。目前在高校的会计实践中对于财务分析、投资决策和预算编制等管理岗位并没有针对性的训练。这就造成了高校的会计岗位实践与企业的现行岗位需求脱节。

(三)现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与现实脱节

高校的传统会计软件应用主要是针对单一公司的财务核算系统操作。财务共享推行后企业采用集团版的财务处理软件,财务软件中的重要部分不再是财务系统,取而代之的是财务分析、战略决策、预算管理系统,这与高校的会计实践体系根本无法对接,这也成为了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发展的一大瓶颈。

二、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财务共享的服务理念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为实现集团内的平台共享、流程共享、信息共享,提供面向集团、面向客户、面向社会的服务。在会计实践的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财务共享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实践岗位的设置中要突出共享中心的服务职能。在构建实践仿真环境的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建立一切以业务和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系统。

(二)财务共享中心下的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

一般大型企业集团会在总部集中建立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共享服务中心内部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业务处理和运营管理,然后在其下分别再设置具体岗位。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会计实践教学资源构建这种财务共享中心的仿真环境,0在会计实践教学岗位的设置中还可以结合这种业财一体化的组织架构体系,通过这种相应的岗位实践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财务共享下的岗位职责要求,理解财务共享中心是如何在企业中为之服务的。

(三)财务共享中心下的业务处理方式

财务共享中心形式的业务处理方式与传统的财务处理流程不同,业务人员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会计实践的教学中,我们要按照集团财务共享的特点来设计实践内容,同时在软件的访问权限上进行设定及分配,以体现财务共享的业务处理特点。

三、财务共享趋势下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内容架构设计及实施

(一)以能力需求为导向的会计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及实施

在会计实践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可以按照能力需求进行实践内容的模块划分,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层级进行递进设计,最后再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进行针对性设计。在学生完成了初级的实践内容,已经具备了专业基本技能后就可以开展第二个层级的综合实践了。我们按照现代财务人才的能力需求根据专业的特色设计适合的实践项目.

(二)以提升学生整体综合能力为主的会计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

学生在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初级和综合实践内容之后,如果尚有余力可以根据自己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学校提供的一些开放式实践项目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四、以评价学生能力为主体的会计实践考核模式

在财务共享的大环境下,企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样高校的会计实践考核也应重点评价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目前高校的会计实践考核模式普遍存在考核目标不明确、考核方式单一、考核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所以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应注重考核的发展性功能,强调考核应该发挥对学生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通过考核能够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

(一)确立以评价个人能力为目的的实践考核目标

在会计实践考核中,以往考核目标是针对学生的考核项目的完成情况、完成质量的考核,但是这种考核目标过于具体,把系统、全面的实践体系按照考核项目完全割裂开,不能够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财务共享对个人能力的需求下,我们不仅要从会计实践内容上按照个人的能力需求设计,而且在考核过程中也要体现对个人能力的评价结果。具体来说,不同的个人能力下包括若干实践项目,这些实践项目的考核结果的综合体现就是个人能力的最终考核结果。比如,我们以学生的基础核算能力作为考核目标,按照它的外在表现形式把它划分成核算能力高级、核算能力中级、核算能力基础级三个等级标准,再根据这项能力下所需完成的项目考核的加权分值进行定级,这就完成了该项目标的考核。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基础核算能力,还要具备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和企业运营能力,同样也需要对这三方面能力进行综合的评价,进行等级的划分,把个人能力的评价作为学生的最终实践考核目标。

(二)依据个人能力表现形式选择考核方式

以往的考核方式都是学生提供实践成果作为最终的评价对象,根据不同的实践项目,实践成果的形式不同,比如有纸质的材料、电子资料等。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最终是以教师的评判作为最终结果,但是这种考核的结果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而且并不能全面综合的评价学生的个人能力。例如体现个人操作能力的实践项目,就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考核,同时用比赛成绩替代考核结果,既能在短时间内提升操作能力,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对有些操作结果一致,体现专业基础能力的实践项目,单纯从结果看很难客观评价,可以通过书写总结报告的考核形式,来体现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经验的总结。对于像财务决策能力和企业运营能力的考核,不能只局限于最终的实践结果,因为这个结果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所以评价的重点应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过程中设立多个评价点,要求学生采取抓屏的形式保存。同时在实践结束后开展答辩活动,由教师提出在实践环节重点关注的问题,学生阐述在实践中的解决方法和具体的操作流程,以这种形式进行考核。

(三)财务共享实践模式下的多个考核主体

教师作为唯一的考核主体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是会计实践考核中常见的形式。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实践以个人能力需求为主,学生参与的自由度大大提升,教师的指导功能逐步弱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主动性增强,但是教师只能局限于对学生提交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而不能全面参与、了解学生的实践过程。所以为了避免这种考核机制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的问题,我认为学生也可作为考核主体全程参与实践的指导及评价。首先,在实践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实践项目可以选出实践能力较强,而且具有一定指导能力的学生,这些学生可以通过指导其他学生完成实践来替代自己的实践考核。这种形式既能够把教师从繁重的指导工作中解脱出来,又能让学生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参与指导的学生因为全程参与实践指导,所以由他们参与实践考核,对学生的考核过程的评价能够更加客观和全面。对于给定任务型的实践项目,可通过项目完成之后的学生小组自评、小组互评的形式进行,学生根据考核内容设计小组自评标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扮演参与,辅助指导的角色,以发挥学生在考核中的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任启哲,黄珍.财务共享环境下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进思考.国际商务财会,2017年第7期

[2]田高良,杨娜.基于财务共享服务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改革探讨.大学教育,2016年第10期.

[3]王彩霞,任婷钰.财务共享时代应用型会计模式探析.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11月第31卷第4期.

作者:魏玮 单位:河北地质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