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医药临床医学的创新

中医药临床医学的创新

摘要:创新是学科进步的第一动力。中医药学的优势在临床医学,只有创造性继承、创新性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能进一步完善临床学科体系的更新,以诊疗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现代难治病的疗效展现学科的生命力。对中华民族文明的传统从理念上正确认知和理解至关重要,遵循学术自身规律建设团结、和谐、求实、创新的学术团队是关键所在,与时俱进临床诊疗实践和名家医案运用大数据技术梳理发掘、诠释理法方药取得共识疗效等,本文就上述3个问题的关联性做初步探讨,并愿向中医学界请教。

关键词:中医药;临床医学;创新

1对中华民族文明的传统从理念上正确认知和理解至关重要

在世界文明多元化的前提下,中华民族文明是唯一未曾断裂一脉相承既古老又年轻的文明;中医药是唯一全面系统传承至今的医药学。传统文化在超强博采中已体现出强韧的生命力,中华民族文明的复兴是必然的。所谓传统,不仅是过去而是一种运动,一种存在,连接过去、今天、未来的历史流程。中华文明没有过断裂,也不是跳跃式的发展,而是承接、渐进,它秉持人类优秀的创造,又不断吸纳新的文化养分和科技成就,自我完善学科体系。例如20世纪国学国医大师章太炎先生提出:“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上千种的古今医案是明医诊治疾病活生生的历史记录,经梳理归类运用大数据技术发掘,运用激活数据学有望提供诠证治未病与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关联的证据;再如1992年的循证医学与2001年叙事医学新学科引入中医药临床医学,从科技与人文精神上都产生了积极效应。中华民族文明辉煌与暗淡的历史说明一个真理,必须与时俱进。汉代的“文景之治”、盛唐的“贞观之治”带来的是民富国强;也有过南北朝与五代十国的战乱经济滞后生灵涂炭的时期。然而无论是战乱还是疫病流行,城乡医生们挺身而出疗伤治病防控疫情救民于水火,维护着国家民族繁衍的同时,为医药学术的进步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居功至伟!代有传人或亲炙带徒,或学派书院培养,医学教育薪火相传,临床积淀丰厚,医药学著作阐释了理论基础,鲜活的临床积累的经验传给后学,医事药事制度日臻完备,可谓至美至幻。中华文明在诸种文明的冲撞中,审视自己,扬弃完全过时的东西,将原创思维与原创优势继承下去,坚持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而不同的终极理想,自强不息的民族特质,厚德载物善于吸纳一切外来文化的精华。回首20世纪主客二元论还原分析居于主流位置,中医药学科事业的发展,虽有党和国家中西医并重的政策,国家领袖们的关怀鼓励支持,我和学长们为中医药学科的基础建设做了些许工作,评职称、评奖、学位授权、医疗事故鉴定、中成新药审评等等,在中医药谋发展的路上尚有许多“难为”的事情。当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了中医药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理念是学科建设的支柱,理念转换成力量,对中华传统文明要有正确的认知和理解,“诚”“敬”二字就能铸就国人的灵魂。我和学长们也已八旬以上自当老骥伏枥,唯一重要的是为青年中医学人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尽一份力量。

2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具有创新生命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建设团结和谐求实创新的学术团队

晚近中医药学术界经认真评选出99名岐黄学者,我和学长们为之振奋。一定要把创新放在第一位:主要是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临床实践方法学的创新;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人才制度上的创新。首先说科技是国之利器,经济发展需要“创新驱动”,国家赖之以强,人民生活赖之以富足。缘于此,创新能力愈发成为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的关键所在。中医药学的临床诊疗实践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国际,鼎新带动革故,年轻的中医师要补好国学课业,同时学懂用好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通过大量临床诊疗经验的积累,遵循基于疗效证据的方法学对于中医药优势病种获取国之需、民之用,具有学术影响力的共识疗效,为人类健康事业做一份有意义、有力度、有实用价值的工作。回顾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中医专家们设计使用的金花清感标准汤剂,一份循证证据防控治疗有效的临床实验报告之后媒体传播,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应用,确是有国际影响的标志性成果。中医药学临床要重视基础研究与新药研发。形而上的国学哲理与形而下的诊疗规范,前者是“道”,后者是“术”,道与术互融、相辅相成提炼理法反馈临证才能提高疗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往抽屉里一放,它不会是生产力,要讲产学研结合,鼓励科研院所、大学的医院面向企业,重视药品研发,培养为企业工作的博士后人才。经典名方与证候类中成药研发面对的是复方与证候两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要与时俱进培养或引进结构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整合的人才,从复方药物的结构、功能、信息、应力多元化多视角做药效毒理质控的研究。有鉴于中医临床专业人才培养一般需要较长过程,为国医大师、名师做好传承博士后的在站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出成果总结大师们的临床学验撰成论著固然是必须完成的业绩,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具有原发创生性的学科领军人才的后备力量。准于此,创造力确实需要知识的积累和宏富的临床经验,除了这些还需要什么?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是极度好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老子《道德经》讲原发创生性本真的我“复归于婴儿”,这是象思维中国人的智慧,大象无形、大音无声,宇宙星空给予了我们想象充分的时空。儒释道构成了国学的体系,儒学仁德礼义是社会主流意识,学科带头人应敞开仁德的胸怀,秉持开放的姿态,引领学术团队,充分吸纳东西方一切文化精华,敬业、团结、勤勉治学执业。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维护和谐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走出一条中医药学人自主创新的路。

3与时俱进临床诊疗实践和名家医案运用大数据技术梳理发掘,诠释理法方药取得共识疗效

今年3月1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获批准成立了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中心,邀请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参加揭牌仪式。它象征着中医药学界要面向世界以高级别的循证证据的共识疗效为人类造福祉。同时进入到高概念大数据技术时代,上千种古今名家医案是宝贵的数据资料,运用激活数据学将数据之“大”转换为“活”的大数据,数据背后隐匿着混沌,而混沌不是混乱的、无序的、无用的,它符合道法自然的哲学思维,有望转化为治未病与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证据。中医药学界较为普遍地对于信息智能两化融合尚处于认知学习的阶段。21世纪兴起的叙事医学在我国刚刚起步,医护要以中和仁义的医德医风,尊重疾病的故事,在场聆听患者的苦痛,以归属感同理心,感同身受而后写故事,将医学与文学美学结合书写平行病历。目的是从心灵情绪上对抗疾苦,鼓励死由向生的觉悟,积极面对生活去完成未竟的事业。我们应以“大医精诚”的理念重新审视和运用医学伦理与心理学以及理化生物设备制作常模参与临床疗效的评价。医学是人学,以人为本无分中医与西医,也无分传统与现代,是一门科学定律与人文准则整合的学问。医学的本质是研究人的生命,医疗的功能是死由向生的和缓与减轻患者的痛苦,尽享天年。为此临床诊疗实践要体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要重视复杂性与关联性研究,还要对描述性研究与系统性研究予以合理的位置。寻着这条技术路线去做临床研究,首先是中医学人要有信仰,有信仰才有自信,有自信才有自觉,提高文化自觉性是中医临床医学进步的动力。回首百年的中医史,我和学长们经历了中医是旧医封建的不科学的要取缔纷争的尾声余波,前辈师长们竭蹶奋争而谋生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是改造中医,要短期进修西医考试合格才能执业;20世纪80年代西医被称为现代医学,中医是传统医学,政策上是团结中西医,吾辈中医学人于社会学术界仍处于中医是否属于科学的纷争之中,身居非主流医学的地位;1988年正式成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改革开放于90年代才有了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政策的出台。学长们和我的学生们从来不反对接受西医专科训练,首届大本六年制的毕业生百余名没有改行的人,是能与西医对话会诊的高级中医师。“读经典、做临床、参名师”,坚持在临床诊治中能中不西、先中后西视疾病属性与病情需要中医西医结合诊治。熟读一本案头书,早临床多临床,下农村、牧区、工矿造就了我们坚定的热爱中医药学的信念,随着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忠诚中医药学的自觉性。中医临床研究对于设定与随机、必然与偶然,以非线性不确定性的数据,展现天道自然一体的混沌运动,大自然和人类社会许多数据其实就是一种没有周期性次序的混沌,激活数据学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及混沌研究的关于大数据的技术,数据在搜索、融合、激活与碰撞状态下,某一个临界点的扰动必然会导致某种全局性的后果。活的大数据才有生命力与道通为一的中医基础理论的始源一元和合息息相通,契合复杂系统性脉因证治的临床研究实践。自从墨子号量子卫星发射成功,单光量子不可分割量子态勿须重复,动摇了“只有”可重复可复制才科学的理念,只有这个被颠覆动摇了,才为中医药学基础与临床研究打开了一扇窗,拓宽了时空。任何一项临床实验绝非一人可以完成,从凝练科学问题设计方案与技术路线,组织临床观察,适时调整计划乃至预期结果的评价等等,都要靠团结进取的学术团队。课题组长、项目首席要秉持国学以“敬、恕、和”对待团队的每个成员。“敬”是谦诚,“和”是目的,关键是“恕”,要平等对待每个成员,要善于调解矛盾,团结就是力量。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应具有为团队修身、为事业出力的品德。在科研院所与教学研究型的高校要切实办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在站工作是一个多学科、多层级人才组成的小组一起工作,要吸纳邀聘相关学科的专家,要鼓励与国际合作设站,既需要专业人才,又通过交叉学科的训练提高技能。我从21世纪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招收了农学、生物学、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的博士进站工作,开展老年脑健康与脑病的研究,这有利于信息收集整合,能开阔视野并落实到中医学自身规律与方法学的研究方面,重视提炼共识疗效以国际标准为参照系,规范标准渐次修订量表和术语集,建设能体现国际水准的知识库。国际标准是通行世界的语言,为推进行业治理现代化,面向未来走向世界多做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作者:王永炎 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