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辅导员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

高校辅导员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新兴媒介改变了原有的传播秩序,大学的思想教育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应该提高网络媒介素养,积极应对新媒体带给学生和高校的新挑战。

关键词:辅导员;新媒体;媒介素养;网络舆情

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给出了如下定义: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其中学生群体占比24.8%,在各类群体中占比最高[1]。大学生是“数字原住民”,可以轻松地在网上信息、发表言论、与他人交流。作为培养教育大学生的主力军,为了在互联网时代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应该如何提高职业能力?在以数字技术为支持的新媒体时代,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水平已经成为能否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成为学校面对舆论危机、塑造形象的重要关卡。本文通过对闽西地区高等院校辅导员进行量化研究,探寻在新媒体环境下,闽西地区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现状与提升路径。

一、新媒体环境带给辅导员的挑战

互联网技术让每个人都有传播的能力,人人都可以成为发言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因此,来自社会各方的言论都能够呈现在大学生眼前。一方面,在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判断等领域,自媒体成为影响大学生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也成为人们信息活动的重要场所,人们可以几乎没有约束地在社交媒体观点并且传播。而社交媒体是大学生最热衷的应用,也是最重要的信息渠道之一。因此大学生可能会处在不良引导的言论环境中而不自知。而社交媒体上,信息的裂变式传播速度极快。一个社会事件一旦引起网友关注且处理不当,就很可能导致网络危机。网络危机具有发酵时间快、蔓延范围广、谣言流言多的特点。一旦网络危机涉及在校大学生,由于大学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不够强,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受到网络群体情绪的感染和谣言流言的误导,从而推动危机的发酵,甚至造成群体事件,成为不理性的网民[2]。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环境复杂,网络危机潜伏,给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

二、高校辅导员培养媒介素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适应媒介新发展,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影响着每个人信息获取的渠道、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辅导员想要提高职业能力,就需要适应新的技术发展,跟上媒介发展的脚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将新媒体当作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一种工具。而新媒体也影响着大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行为方式,各种社会思想能够在互联网上影响学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战场已经不仅仅在现实生活中,更在互联网这个新的领域中展开。在此情况下,高校辅导员要接受和顺应这个潮流,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深刻体会大学生所处的信息和舆论环境,加深对大学生社会认知、思想动态、价值观念等的认识,通过新媒体方式及时对可能出现的思想政治问题进行排查和处理,避免学生发生重大的思想偏差。同时,进一步培养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能够使辅导员更从容地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工作冲击,在面对学生思想问题、社会复杂舆论、与学生相关的网络危机爆发时,能够及时调整工作状态和工作方法,运用新媒体方式更好地处理应对,避免社会不良影响蔓延到学生群体。

(二)有利于辅导员成为学生的意见领袖,引领正确的舆论方向

辅导员是大学生的良师益友,负责树人育人,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要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树立发挥积极的作用。在舆论环境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不仅社会主流舆论引导能力削弱,各种不良信息冲击大学生的认知,而且西方势力也通过新媒体的漏洞,向大学生传递反动信息,动摇大学生思想根基。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力军,不能只关注校园里的变化,更要积极感知社会变化,参与到大学生的言论环境建设。辅导员要勇敢发言,提高自己的新媒体运用能力,发表对大学生具有引领作用的言论,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成为大学生具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将思想教育的阵地部分转移到网络上来。成为大学生的意见领袖不仅能够还学生一块思想的净土,还能够在现实工作中树立辅导员在学生心中的权威形象,提高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方便辅导员的日常管理。

(三)有利于辅导员弥补缺位的媒介素养教育,完善思想教育职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普遍缺少对信息的处理判断能力。而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着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培养,而缺少媒介素养的教育。在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迫在眉睫。但在大学里,除了相关专业,其它学生也难以得到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这要求辅导员主动承担起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任务。辅导员一方面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和累积新媒体知识,建立自身完整的知识体系,然后通过开设辅修课、开办讲座、组织研讨会等方式帮助大学生学习媒介素养知识。另一方面,辅导员要通过自身行为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比如在社交媒体上和学生良性互动,积极发表健康言论等,用行动影响大学生正确地使用新媒体[3]。

三、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现状

国内有学者认为,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4]。笔者根据此定义设计问卷,调查了福建高校500名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情况,最后回收有效问卷468份,得出以下结论。

(一)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意识不高

在新媒体环境中,辅导员普遍缺少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导致媒介素养的理论知识严重不足,对媒介素养的核心概念了解模糊,对各种媒介的应用和操作不熟悉,也不能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在受调查的87名辅导员中,知道媒介素养这个词只有37.1%。这说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对信息环境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对媒介素养培养的重视度也不高。在知道媒介素养的辅导员中,只有11.6%的人曾经尝试过学习媒介素养相关知识,并且在网络上积极实践。这说明高校辅导员没有正视媒介素养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起到的积极作用,不知道媒介素养提高对自身职业能力的促进作用。同时,高校也不重视辅导员媒介素养培养,没有建立培训制度长期提升辅导员的媒介素养。

(二)高校辅导员缺少用新媒体获得工作信息的意识

对于辅导员来说,新媒体拓宽了其获取工作信息和学生动态的渠道,可以使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虽然高校辅导员的新媒体热情很高,对新媒体的接触时间也比较早,但是对新媒体的运用多在个人生活和个人提升方面,而不是用于获取工作相关的信息。高校辅导员接触新媒体获取知识排序分别是:新闻、娱乐时尚、文化、经济、政策、专业能力知识、其他。获取学生工作相关信息主要通过:印刷媒体、公众号、电视、微博、广播,还是以传统媒体居多。这说明在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方面,辅导员的新媒体使用意识还有待提高。

(三)高校辅导员缺少用新媒体提高工作水平的热情和意识

在新媒体上除了可以获得信息,还可以信息。86%的辅导员认为新媒体有利于他们管理和教育,但是对新媒体的意识仅限于认知,在实际行动中还没有通过新媒体活动提高管理和教学工作。比如虽然开通微博、微信的辅导员很多,但是通过自媒体的信息仍以个人生活信息为主,其后分别是传播新闻、分享兴趣爱好、服务学生。辅导员依然把自媒体当作个人生活展示的平台,而不是一个辅助工作的工具,缺少运用新媒体手段提升工作水平的热情和意识。而在重大事件中愿意在自媒体上个人言论的只有43.1%,说明辅导员工作求稳,对在新媒体上做学生的意见领袖热情不高。

(四)高校辅导员对网络信息的判断和解读不足

网络媒介素养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对网络信息的筛选、解读和判断。新媒体环境造成信息过载和信息爆炸,其中不乏对社会造成危害的谣言和流言。辅导员应该积极做好信息的把关人,对不明信源的新闻持批判态度,对虚假信息坚决辟谣,为大学生开拓一片网络净土。在现实中,辅导员对不明信源的信息进行核实,对假新闻坚决予以抵制,并且及时通过新媒体手段向周围的老师学生进行传播,避免谣言和流言对大学生造成认知上甚至行动上的错误引导。但是调查中,对可信度存疑的信息会求证的辅导员只有8.6%,其中会将核实过程和结果都公布在自媒体的只有40%。因此,辅导员对新闻的批判性还不够强,同时,对新媒体环境下虚假新闻对大学生群体造成的危害意识也不够强,应该加以提高。

(五)高校辅导员缺少提升媒介素养的途径

媒介素养是辅导员重要的职业能力之一,但是由于不受学校各方面的重视,媒介素养通常没有被纳入辅导员培训体系。86%的辅导员认为媒介素养对自己的工作很重要,但是超过90%的人认为自己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即使网络媒介素养是高校辅导员重要的能力之一,但大学对辅导员的媒介素养重视程度不够高,因此没有针对媒介素养对辅导员进行长效培养,也没有在辅导员中普及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意识提升需要适当的宣传,更需要学校方面的激励,主动寻求提升媒介素养的其它途径。

四、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提升路径

(一)辅导员要积极提高网络舆论领导能力,成为学生的意见领袖

因为互联网的无界性,互联网上思想价值观的传播无法严格管控,错误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侵蚀往往是潜移默化、无孔不入的,大学生难免受到影响。因此,辅导员应该积极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利用网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特点,通过新媒体的使用传递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通过良好的运营成为学生中的意见领袖,与网络上错误的价值观进行博弈。辅导员可以使用的新媒体有很多,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使用,通过人际传播发表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可以通过广大学生关注的新媒体平台发表评论,将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更大范围内的大学生;还可以通过自己创办自媒体,打造具有个人特色品牌的舆论阵地。因此,辅导员要提高自己的网络舆论领导能力,就要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批判,乐于发言。辅导员更要学习和掌握新媒体的话语体系、运作规律、运营方法、表现形式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自己的观点,在学生中传递正能量,成为能够影响学生思想价值观的意见领袖。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辅导员的职责,防止学生价值观扭曲、思想动摇等危机,培养具有纯洁思想的社会主义好青年。

(二)辅导员要学会处理网络舆情危机,维护学生稳定心理和学校形象

因为互联网传播十分快速,舆情危机的发酵往往十分迅速,如果涉及校园、学生、本校的舆情危机无法妥善处理,很可能造成学生的恐慌和集体行为,造成学校形象的破坏和声誉的降低,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和负面评论。比如2016年某师范大学一女生跳楼事件引起网络讨论,其三位舍友遭到舆论的攻击和猜疑,不仅学生心理遭受巨大创伤,学校的形象也因此受损。作为辅导员,如遇到类似关涉学生、学校的危机,首当其冲也是媒体关注的对象。因此,辅导员要学会如何处理网络舆情危机,学会和媒体打交道,也学会在危机中安抚学生。辅导员在网络上和现实中与媒体打交道时,要抱有真诚、公开、理性、合作的态度,积极争取媒体的理解和合作,借助媒体争取社会的理解和信任,做好正面宣传。高校辅导员应对媒体的能力,也是其管理水平的一种体现。面对学生,辅导员要围绕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疏导和安抚,为学生摒除信息环境带来的杂音,防止外界对学生思想的误导,造成学生冲动和不理性的集体行为。辅导员还可以通过自媒体、社交平台和新媒体渠道对事实进行公开、跟进和评论,消除网络负面舆论产生的可能性。

(三)学校应该整合资源,强化辅导员媒介素养

高校拥有丰厚的学术资源和实践条件,可以整合校内外新闻传播、新媒体、网络技术、思想教育等学科力量,建设辅导员媒介素养培养机制[5]。首先,通过专家讲座,能够不断加强辅导员对新媒体环境的理解,并且掌握最新的业界动态,加强辅导员对新媒体的学习和应用。其次,可以通过整合校内学术资源,为辅导员开办定期的辅导课程,为辅导员系统地建立媒介素养知识体系。为了加强辅导员实际操作能力,可以通过现场培训、实战演练、案例分析等方式,逐步提高辅导员实际操作能力,强化媒介素养。最后,可以建立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让辅导员之间能够形成社群,不仅互相交流相互促进,还可以和校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交流,提高对新媒体的认识和应用。

(四)学校应该改善制度,建立媒介素养培养的长效机制

辅导员媒介素养提升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高校也应该在制度上保障辅导员媒介素养的不断提高。除了建立辅导员的长效学习培训机制,提高辅导员媒介素养专业知识和能力,高校也应该在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管理方面进行同步建设。一方面,创设良好的辅导员工作环境,为辅导员提供良好的新媒体实验室、完备的网络基础设施等。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辅导员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建立辅导员在网络上的公信力,提高辅导员网络影响力。高校可以将辅导员的新媒体使用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为辅导员新媒体使用制定规范,提供激励。这样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共同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以应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赵战花.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探析——基于高校舆论安全的视角[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4,(1):148-152.

[3]邹琴.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J].当代青年研究,2015,(11):64-69.

[4]张志交,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J].新闻记者,2004,(5):11-13.

[5]陈文亮,杜丽娟.媒介融合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提升路径与分析[J].大理大学学报,2017,(1):103-107.

作者:张丽芳 单位:闽西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