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现状分析

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现状分析

摘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事关大学生健康成长与顺利成才、事关国家前途与民族希望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必须高度重视,狠抓不懈。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媒介的层出不穷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挑战。大学生作为数字媒介的土著民,其学习生活已完全融于数字媒介之中,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数字媒介素养,让大学生科学健康参与数字媒介生活,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高度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媒介素养;提升对策

一、数字媒介素养基本内涵

结合数字媒介的特点,数字媒介素养的基本内涵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能力

知识掌握能力指大学生通过对数字媒介知识的学习,能认识数字媒介的属性、功能、特质,了解数字媒介信息的产生方式、传播方式,理解数字媒介信息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从而理性面对数字媒介信息。

2.信息获取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是指大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借助数字媒介工具检索、搜集信息,并且能清晰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分析、选择、储存、利用。通过对信息的有效获取时刻保持对信息资源的新鲜度。

3.内容创建能力

内容创建能力是指大学生对数字内容的创建不再局限于转发与分享,重要的是能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在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对信息进行整合、提炼、创新(或可借助新颖的呈现形式),实现对信息创造性的表达。

4.交流沟通能力

交流沟通能力是指大学生能秉承合作态度和责任意识,充分利用数字媒介工具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资源共享,增进情感,且在此过程中能有效防范风险、保护自我身份与隐私。5.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大学生能有意识地利用数字媒介,选择合适的数字媒介工具在相应法律规范、道德伦理范围内解决自己在学习、生活领域遇到的问题,或有效参与社会,助力解决社会问题。

二、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数字媒介素养基本内涵的界定,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了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五所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发放500份,有效问卷469份,有效率93.8%。其中男生249人,占53.1%,女生220人,占46.9%;大一学生176人,占37.5%,大二学生156人,占33.3%,大三学生137人,占29.2%。根据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存在以下问题:

1.知识掌握相对片面,学习意愿较为强烈

数字媒介知识是学生理性理解数字信息的基础。调查显示,对于办公软件的操作知识学生掌握情况较好,选择基本熟悉、非常熟悉的学生共占78.3%。但对各类数字媒介的发展变化、数字媒介信息的采编和推送方式,学生并不熟悉,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基本不熟悉和一般的选择项。对比发现,学生对日常用到的技术知识掌握良好,但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对数字媒介的历史沿革知识知之甚少,影响学生对数字媒介发展的充分认识;对数字媒介信息采编和推送方式的不熟悉,不利于学生对数字信息真实意图的把握,影响学生对信息的理性辨识。虽然学生对数字媒介知识掌握不全面,但对继续学习数字媒介知识的想法比较强烈和非常强烈的学生共有86.9%,学习意愿比较强。

2.信息检索方式单一,易受其他信息干扰

学习生活中,学生利用数字媒介检索信息的意识比较强烈。但调查显示,获取信息的主要类别中,选择影音娱乐信息的学生占了91.3%,检索信息更多地出于娱乐目的。对学生信息检索方式的调查发现,有68.4%的学生依赖百度、搜狗等引擎,而在人民网、央视网等网站以及利用数据库资源进行信息检索的学生占了很少一部分。对于英文信息,有71.4%的学生表示因看不懂英文,不愿去点击阅读。信息检索方式暴露了学生信息来源较为单一、缺乏一定的权威。检索信息时,大部分学生表示会偏离检索主题,选择经常如此和总是如此的学生共占34.3%,这表明学生易被其他信息吸引,注意力易被分散。

3.内容创建形式简单,规范意识相对缺乏

内容创建是学生参与数字媒介生活的重要形式,尤其是微信、QQ社交平台上。调查显示,学生利用社交平台进行信息浏览的人数比例最多,达88.7%,而进行信息创作的比例仅有20.5%,在参与创造方面学生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文章信息引用时,是否会标明引用内容的出处,选择偶尔会、从不会的学生共计59.7%,而选择每次都会的学生只占了19.4%。虽然部分学生有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但这一规范意识和行为有待进一步强化。

4.交流沟通频繁,安全意识较为薄弱

调查显示,对数字媒介的使用72.9%的学生表示只要一有时间就会使用,最主要的使用目的选择交流互动和娱乐消遣的学生占了最多比例。在QQ、微信等社交平台中,对于是否愿意与他人分享权威资讯,选择了愿意和非常愿意的学生共有71.6%,可见大部分学生愿意共享资讯,这也是学生加强互动沟通、建立良好人际互动关系的重要因素。有交流需要时,分别有47.1%、28.4%的学生表示有时会、经常会发起与陌生人的主动交流,可见在交流互动时学生有积极性、主动性。对于杀毒软件的功能,选择了解少数功能的人为47.1%,所占选项人数最多。当电脑中病毒时,分别有42.2%、11.7%的学生表示基本不能、完全不能自己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

5.社会责任意识不够,问题解决能力有待加强

调查显示,当学习出现问题时,有82.5%的学生会借助网络资源进行解决,占了较大比例,可以看出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学习问题的意识较为强烈。但有75.7%的学生是直接利用百度、搜狗等引擎解决问题,对快餐答案依赖较重,而对数据库资源学生利用意识不强。在网络问政方面,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既没有参与过也没有关注过。面对缺乏真实性的信息或言论,54.8%的学生表示看过之后便会直接忽略,只有38%的学生表示会通过发表观点对信息进行辟谣。由此可见,学生在利用数字媒介进行社会参与方面缺乏主动性,社会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提升对策

目前,我国数字媒介素养教育正处于探索阶段,没有较为成熟的教育模式和经验可供借鉴。因此,文章结合杭州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出发,探讨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提升对策。

1.充分利用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数字媒介素养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应将其纳入高校的教育体系中进行落实。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需要协调各方的力量,在人员组织、财物经费、制度政策上给予保障和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凭借着专业知识背景,在把握学生心理特点、研判学生思想动态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拥有一定教学平台、实践基地、师资力量、政策制度等优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成为合适的选择。为此,高职院校可以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的力量,统一领导开展教育工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两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高职学校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这两门课中加入相关教育内容,如可以围绕“数字媒介法律规范”“数字媒介的利与弊分析”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在逐步积累了相应经验之后,完成相关教学大纲的汇编。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与地方电台、新闻制作中心等建立合作联系,不定期带学生参观考察,让学生了解新闻信息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加快数字媒介素养教育队伍的建设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教育力量的缺乏成为制约高校开展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综合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成为数字媒介素养教育主要师资力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数字媒介素养教育涉及到的学科内容较多(如计算机、新闻学、传播学),所以教育任务的开展应形成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主体,以相关学科教育者为辅的模式。高校一方面应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业务培训。可以邀请传播学、新闻学等专家传授业务知识,如课堂数字教学技能、大众媒介的运营方式,帮助教师实现与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工作的贯穿和对接;或者选派教育骨干力量前往数字媒介教学或媒介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校进行学习或培训。另一方面,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定期举办座谈交流会,总结反馈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现状,交流教学指导经验,集思广益,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此外应邀请校外相关学科的教育专家或新闻媒体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

3.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培育意识

数字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已经渗入其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学生数字媒介素养水平的提高不仅靠教师教育,还需要学生的自我培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首先在知识信息获取层面。除课堂之外,数字媒介成为学生获取数字信息的主要渠道,然而数字信息的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使得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难以成为他们有利的参考。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鼓励学生多使用校园数据库资源,多利用央视网、人民网等网站,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微信公众号,时刻了解社会新闻,以便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在自我约束层面,在使用过程中,学生要重视行为与目标的贴合性,如在检索信息时,所浏览的信息是否为了完成检索目的,不要让自己陷入浏览无关信息的漩涡当中。同时,审视自己的使用行为,思考使用行为是为了何种目的,分析其中的利与弊,让学生养成健康使用数字媒介的习惯。

4.创设良好的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环境

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提升不应仅局限于校园的教育环境,而应将其置于整个社会媒介环境中进行思考。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提升应充分重视政府部门与大众传媒的作用,为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提升搭建有利平台。首先,政府部门应充分重视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形成自上而下的观念认知与普及,推进社会不同层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工作。其次,加强技术监管,保障各媒介监管法规的执行。目前政府出台了各项具体的媒介使用规范,但在数字媒介平台上散播谣言、违法销售等行为仍屡见不鲜。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强技术监管力度,特别是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监控,可通过委托技术机构对信息实时过滤、清除,对不良信息的者、不法行为的实施者依法予以处罚。再次,作为主要传播作用的大众传媒应立足责任本位,减少对社会阴暗面的过分渲染和对偏激行为的报道,用进步的思想和先进的文化引领学生、引领大众,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数字媒介环境。

参考文献:

[1]韦璐.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刘静,陈红艳.数字媒介传播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高萍.当代媒介素养十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4]李德刚.数字素养:新数字鸿沟背景下的媒介素养教育新走向[J].思想理论教育,2012(9).

[5]王喜文.《数字英国》:力图打造世界“数字之都”[J].信息化建设,2010(11).

作者:张燕 单位: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