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族服装在现代服装中意义

民族服装在现代服装中意义

摘要:本文以旗袍为例,提出了旗袍的形制发展变化及对身体的遮蔽与显现之间的关系,对旗袍在现代服装中的意义及象征从民族文化审美角度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旗袍;人体美;遮蔽与显现;象征;审美

1引言

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服装,在20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汉族女性改进,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的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中最重要的服饰代表之一。在民国时期,旗袍风靡一时。大多数的民国女性都认为旗袍是知识女性的标准服饰之一,也是一种美的标志。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特殊时期,旗袍被认为是封建时期的服装,逐渐被人们冷落,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旗袍作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礼服,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自从人类祖先学会直立行走,用兽皮和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具备御寒、防御、遮蔽功能的服饰必将走上丰富变化的道路。曾几何时,身体对衣物的依附亦紧跟衣着的变化而变化,服饰和其穿用者的关系愈发紧密。“身体的审美化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作为被感觉的身体,如形体、容貌、气质、风度等。此外衣服特别是时装对于身体的美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就某一身体部位而言,衣服既是遮蔽,也是显露。”诚如美学大师彭富春教授所指出的,了解服饰变化,对了解敞开的身体的本性不无裨益。旗袍作为经典的中国传统服饰代表。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服装,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内涵,一种人们对于女性服饰变化认知的象征及标志。就大层面的而言,它就代表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色;于服饰符号的表征而言,它更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外在物化的形式下,它也是社会心理和思潮的一种象征。(如图1所示)

2选取案例的原因

那么,缘何选取旗袍作为服装研究的典型案例来做分析呢?原因有三:首先,旗袍是我国民族服饰的瑰宝,具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味,属于本土范围内的服饰,且和现代时装有许多共同性,可以拿来做横向比较。其次,旗袍的形制演进发展方向明晰,清朝—民国—现代的发展时间线性易于把握。第三,旗袍作为女性服装,其生命力旺盛,历久弥新,有“Chinesedress”之誉。

3旗袍发展的启示

3.1中国传统旗袍的审美意识

旗袍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服装,它的形制变化展现了时代风貌的变化。清朝初年,旗袍作为满族女性,尤其是旗人女性地标准着装,形制上是圆领,袖口收紧贴合身体,衣襟右掩,上下衣身呈直线,下摆宽大,衣长及足,并无任何开衩,全身较宽松,易于行动。其风格简朴素雅,纹饰自然清新。此时的旗袍很好地符合了游牧民族尚武狩猎的活动特点:圆领在骑射时便于头颈部活动的自由无碍。此时旗袍的形式更多的是出于日常生活行动的便利性考量,对身体采取的是只遮蔽不显露的态度。含蓄隐晦地表现身体美是中国人的传统态度,包裹在旗袍中的身体仅仅可以展现颀长的脖颈。“这在于中国传统思想对于身体具有一种无法克服的羞耻感觉。所谓羞耻是对于边界的意识并且拒绝越过边界。身体表现最大的边界线就是身体自身的遮蔽和显现。对于中国艺术来说,身体只能遮蔽,不能显现。”彭富春教授如是说道,这种传统的将身体完全遮蔽起来的装束就是最好的例证。旗袍的款式变化,主要就是在服装的零部件上来体现。民族文化的交融也体现在旗袍的款式的变化中。清朝中后期,旗袍一改清初素朴地风貌,在领口、袖端、衣裾、襟侧等处镶滚边,各色镶边层叠繁复,并于袍尾处开衩。这种改变虽然便于行动,但更多地是为了限制女性的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带来的新理念不停地冲击着旧社会的秩序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而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之后,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一变革中,不仅社会阶层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衣食住行当中的服装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旗袍的款式、裁剪、装饰、搭配等方面,都开始有了一次重大的变革。从最开始对服装的宽松保守的设计,到后来简单的凸显人体美,都无疑表现着,在这一场社会变革中,服饰也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变革。逐渐的我们可以发现,由最初的繁琐复杂并且无法体现线条美的服装到后来旗袍改良之后体现出的女性服饰的审美穿着的观念,以及使用的材料,都折射出了中国女性服饰的审美倾向的变化。

3.2西方服装的审美趣味———以迷你裙为例

迷你裙在西方的整个服装发展过程当中有着重要地位。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一个很具有流行意义的词汇,迷你裙。一名流行服装设计师在当时的西方时尚事件中,掀起了不小的浪花,她就是玛丽匡特,一个将“迷你裙”这一流行词汇带入人们生活当中的女性设计师。她使当时的女性敢于穿着裙子底板在膝上的短裙。迷你裙据说源于英国或法国。当这一服饰出现的时候,立刻获得了众多女性的青睐。从奥林匹克运动会女选手到NBA火热激情的冠军赛暖场拉拉队员,都穿着不同形制的迷你裙。与迷你裙类似却暴露得更为彻底的是比基尼泳装,缠裹在女性身上的狭窄布条像原子弹爆炸般为西方时髦女性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两者均反映了穿用者对自己身体的大胆表达的态度(无论穿用者的身形是否匀称),所以这种西式流行衣装文化是以自我中心为内核,关注自身以及对身体的显露。这就与间接表达性感的优雅、和谐的旗袍形成了鲜明对比。

3.3中西服装审美意识的交融

随着西学东渐愈演愈烈,20世纪上半叶,女性的身体曲线不再被掩饰、被覆盖,而是巧妙地显露出来。西方的剪裁被引进,肩缝、装袖、肩垫和拉链也被应用到旗袍上。20世纪三十年代是旗袍的巅峰时代,旗袍的腰身日渐收拢,长度也短至膝,旗袍已成为东西方服饰的综合体。由于领子紧紧包裹住脖颈,女性行动时只能抬头、挺胸、收腹;由于下摆的开衩,女性无法大幅度动作,当坐下时,亦只能采取端坐姿势以免曝光。这是符合传统道德对女性的要求的。旗袍体现了传统审美中的“优雅”和“娴静”,这种审美心理沉淀在中国人传统的思想中,在旗袍上的表现也是如此。旗袍本身款式的设计就主要偏向于体现女性曲线美,所以款式大多数都是紧身包裹型的。它不仅仅只是可以将女性优雅的体型体现出来,同时也使得穿着者行动或者身体活动的时候受到了服装的限制和影响,这也是旗袍的魅力。穿上旗袍,女性会不由自主地将说话的语调、坐姿及走路的姿势进行调整,控制自己的行为。体现女性优雅一面的旗袍的特征,与我们中华民族凡事适可而止的中庸之道极为相似。同时,旗袍从内在而言将含蓄、内敛、谦虚、谨慎、优雅、恬静的审美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高贵典雅的气质,使穿着的女性看起来更加娴静优雅。正是这种服饰,衬托女性的气质,完全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心理。古代服饰一直将重心摆在纹饰图案上,对女性的曲线采取遮蔽的态度,女性的躯体包覆在层层叠叠的绫罗绸缎之下,含蓄收敛。受汉服影响的日本和服亦采取此道,致使女性削肩、平胸、纤腰的形象深入人心。与东方含蓄的人体美截然不同的是西方在展现人体美的时候无所不用其极。17世纪时,西方女性为了追求丰乳、纤腰、肥臀的外表不惜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用鲸须甚至是钢铁制成的紧身胸衣挤压束缚自己的腰部。相比之下,旗袍的形制改变可算是最温和的展现女性妩媚曲线方式了。完全贴合身体的旗袍仍然遵循传统服饰,采取西方的腰省、胸省设计。旗袍的开衩高低亦有不同的美,女性自然体态美在举手投足间展露无遗。开衩低的旗袍,行如弱柳扶风,步履移动细碎,身姿摇曳;开衩较高的旗袍则释放女性双腿,走动时小腿若隐若现,给人一种隐隐约约的朦胧美,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意趣。而现代旗袍的形制经过长时间的变更逐渐稳定下来,现代旗袍特征为立领、收腰、盘扣,腿部两侧开衩,有袖或无袖,下摆最长不遮盖脚面,最高在膝上。在现代服装的设计当中,款式的设计就充斥着人们的欲望诉求。而这种欲望诉求,也体现着现代人对于的审美追求。然而旗袍却不同。旗袍对于女性,更像是一种思想上的改变。穿上旗袍就意味着你无法从事体力劳动,活动场所不会是工作场域,一旦你疲惫不堪、大汗淋漓,旗袍会让你尴尬并显得不合时宜。穿用旗袍的女性应该是精致、娴静、安逸的。女性用旗袍塑造不同的形象,例如在社交场合一位女性可以是迷人、性感、优雅的,并适时展露女性柔软的身体曲线。在家庭中女性扮演着贤淑、端庄、大方得体的形象,而知识分子女性则用旗袍表现知性、内敛、睿智、优雅、温和。这些都是通过对身体不同部位的遮蔽和显现完成的,难怪西方的晚礼服都要从中国旗袍形制中汲取灵感。“衣着为身体的自我划定了基本框架,它的功能是身份的一种视觉隐喻,是人们意图的可见形式,是别人解读我们以及我们解读别人的符号。”

4结论

服装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最初,服装的作用是避寒遮羞,这也是服装的基础功能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服装渐渐发展出了对人的身体进行美化的功能。旗袍也是如此。早期旗袍仅是满族女性的传统服装,以满足生产和生活活动为主要功能。后来,旗袍经过发展和改良,从少数民族的服装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展现了中国女性的自信和美丽。极具中华民族审美内涵的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装的代表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通过旗袍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思想内涵,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符合当地下建设文化强国的发展理念。

作者:王晶 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