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方党校学术期刊栏目设置问题分析

地方党校学术期刊栏目设置问题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学术刊物是新观点、新理论、新思想的基本承载者和传播者。纵观近现代学术发展史,新观点、新理论、新思想的出现并逐步被广泛接受,一开始往往是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呈现的,或者是经由学术论文的论证和争鸣的方式而被人们所理解和熟知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学术刊物等传播平台是新观点、新理论、新思想的“助产士”。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广大理论工作者正按照2016年“5•17讲话”的要求,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完成这一时代使命,离不开学术刊物的催化和助推,离不开广大学术刊物的主编和编辑在学术生产和学术传播中的默默助力。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与经济领域追求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类似,学术刊物也要转型发展,努力摆脱低水平重复生产、谋求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阵营中,党校行政学院(以下统称党校)系统的学术期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突出了党校“姓党”,强调了党校行政学院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党校系统学术期刊自然也“姓党”,“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阵地,应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切实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服务”。①这个功能定位,明确了党校系统学术期刊作为党的最新理论宣传阵地的定位,并由此决定了其具有促进学术交流、服务教学科研、推进理论创新的功能。从规范要求的角度看,突出了党校系统学术期刊是党自己掌握的理论阵地的特色,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近年来党校系统学术期刊编辑人员围绕着上述功能定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付出艰辛的努力,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与国内外其他学术期刊相比较,党校系统(特别是地方党校系统)学术期刊的办刊能力和办刊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推出的重点期刊资助项目中,体现得很充分。2011年、2012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分两次开展社科类重点学术期刊资助工作,共资助201种期刊,②[1][2]只有一种是来自党校系统的学术刊物,即《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现在更名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地方党校没有一家学术刊物入选。客观分析,与高校系统和社科院系统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刊物相比,地方党校系统学术刊物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比较劣势”:一是地方党校系统学术期刊来自本校乃至本系统的学科支撑力相对较弱;二是地方党校系统学术期刊优质稿源相对稀缺;三是地方党校系统学术期刊办刊的人力物力条件整体上相对薄弱;四是地方党校系统学术期刊整体上获得体制化培育扶持的力度不足。③从主观方面而言,局限也很明显。与高校、社科院系统相比,党校系统整体上专业研究队伍规模小、研究领域和视野窄,学术期刊编辑力量所依托的人才资源整体上比较单薄,这些主观因素制约了办刊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因此,地方党校学术刊物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与自身的功能定位相匹配,才能在新时代中国话语建构中承担起自身的使命。地方党校学术期刊如何在强手如林的期刊阵营的夹缝中求生存,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突破谋发展,如何担当新时代学术理论新使命,这是地方党校系统学术期刊编辑人员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议题。本文认为,地方党校学术期刊的突破口在于精心打造栏目,以体系化的思维,更加自觉也更加科学地规划刊物的重点栏目、专题栏目和特色栏目,并从地方党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出发,设置并打造栏目。如此,坚守阵地,久久为功,终究能够谋得一席之地。

二、围绕“姓党”定位打造重点栏目

对读者来说,栏目是期刊的眼睛,体现期刊的宗旨,透析期刊的基本内容,彰显期刊的风格。由篇而栏,由栏而刊,栏目的有机组合构成了期刊主体。对编辑来说,栏目是编辑主体创造性思维的集中体现,是展示编辑意图、向作者传递编辑偏好的“橱窗”。总体来说,刊物品位、特色与风格主要通过它的栏目体现出来。期刊的优势和特色,最终要体现为栏目的优势和特色。

(一)精心打造栏目是提高地方党校学术期刊品位的必由之路

以精心打造栏目为重心谋求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学术刊物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提高学术品味、提升办刊水平的必由之路。这一点,检视多年来高校学术刊物的发展之路或许可以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为高校学报发展设计了三条路径:即整合之路、联合之路和内涵式发展之路。④这三条路径中,第一条路径提倡整合综合性学报,办高校社科学报专业性期刊。第二条路径是鼓励部分高校社科学报组成联合编委会,开展相对集中的学科专业分工协作。这两条路径实质上都是外延式发展之路,都涉及跨学校跨学报之间的整合与合作,受到现有管理体制的影响,实施的难度颇大。第三条路径是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这是基于学术期刊现有管理体制和自有基础而提出的,可操作性相对较强。相比前两条路径来说,第三条路径并不是能够彻底改变学报现状的革新之举,“但是最实际,目前最普遍可行的”[3]。2002年的教育部文件以来,各家学报大多选择了第三种路径,在不改变学报管理体制和基本格局的前提下,努力锻造若干特色或者优势栏目,以此为基础,提高刊物的整体质量和办刊水平。应该说,在现有体制下,内涵式发展路径是各学报在无法突破体制限制背景下提高办刊水平的首要选择,“创办特色栏目和名牌栏目”也成为这一路径选择中最明确可行的发展策略。教育部在这之后启动的无论是“名刊工程”还是“名栏工程”,都证明了这一点。精心打造栏目对地方党校学术刊物来说尤为重要。与高校学术期刊相比,一者,高等学校、特别是综合型大学的学报,背后有比较齐全的学科和比较庞大的专家学者队伍作为基本的学术资源支撑。二者,高校系统刊物有比较强有力的统一的行业管理部门的指导和扶持。相对来说,上面两点地方党校系统乃至全国党校系统的学术刊物都不具备。以学科论,党校系统的学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科为主,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党的建设,其他学科要么缺失要么历史比较短,师资力量比较单薄;以体制资源论,地方党校作为地方党委的工作部门,以地方管理为主,党校系统学术刊物的发展,也因此更多地取决于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更加依赖所在学校内源性的体制力量支持。上述状况正是地方党校系统学术期刊在办刊方面存在的“比较劣势”的根源所在,也是地方党校系统学术期刊更应该聚力打造重点栏目或者特色栏目的理由所在。应该说,地方党校系统学术期刊已经充分注意到策划和经营栏目的重要意义,并因此形成一批有特色的栏目。目前,全国47家省级、副省级党校都有各自的党校学报或党校刊物,有的市一级的党校刊物质量也不错。对这些刊物进行调查,可以发现,这些地方党校学术刊物基本上都是分栏目将期刊的内容呈现出来,在栏目名称的使用方面,有的刊物以政治学、经济学等一级学科名称作为栏目依据,有的刊物以相关学科的具体研究方向作为栏目依据;在特色专栏的建立方面,很多刊物都设立了自己的特色专栏,有的还设置了不止一个;有的刊物策划了专题报道,设有本刊专稿。这说明,虽然名刊工程、名栏工程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资助期刊中没有地方党校学术刊物的身影,但大家都在朝着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积极开办自己的特色专栏,努力建立期刊特色。[4]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地方党校学术期刊打造重点栏目的轴心

同理,地方党校学术期刊重点栏目也应该围绕自身的功能定位和所依托的基本学术资源来选取。党校系统学术刊物的基本定位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阵地,基本功能是为各级党校教学科研服务、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学术资源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专业的各级党校教师,这些决定了栏目的选取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相关领域。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系统学术刊物也姓党。作为党直接领导的学术刊物阵地,着力于经营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是党校系统学术期刊的根本职责。2018年8月21—22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举旗帜,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5]贯彻这个要求,党校学人责无旁贷,党校系统学术期刊人同样责无旁贷。这不是说,地方党校学术期刊不能选取其他栏目作为特色栏目或者名牌栏目来经营,而是说,上述栏目的选取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相关学科或者研究领域作为重点。比如,地方党校作为地方党委的工作部门,更贴近党员领导干部,更接近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党校系统学术刊物栏目设置和稿件的选取,应该更加聚焦于党和国家事业中的热点问题,更加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先进经验和难点问题。我们可以在这方面挖掘学科资源,多刊发党的建设研究调研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建立党校系统期刊特有栏目。例如,《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9年第3期设置了“马克思主义概念史研究”栏目,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过程中的微观理论问题,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丰富视野和多维语境,在当下马克思主义研究热潮中独辟蹊径,让人眼前一亮。党校系统学术期刊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阵地,应根据本系统本校院重点学科建设的情况,结合教学科研的优势,并在充分考虑编辑部对所设的重点栏目实际编辑能力等诸方面,进行综合研判后审慎确定。对地方党校学术刊物而言,主要根据党校系统优势学科、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建设的方向,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明确栏目编辑方向。选取栏目为重点学术专栏的名称应该取宽口径,比如“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研究前沿”,等等。每一期重点栏目,聚焦主题,精心选择1—3篇重量级论文,作为“镇刊之宝”。当然,打造此类重点栏目,需要有比较稳定并且有一定规模的作者群,需要有意识地建立专家库,并注重日常的联络与维护。专家库建设应侧重挖掘以党校系统优秀学者为主体的作者群;同时,也要注意吸纳高校、社科院系统的相关知名专家学者,建立系统内外结合、比较稳定的优秀作者群体。当然,优秀的专家学者总是少数,对于地方党校学术刊物而言,应该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中青年专家,加强编辑力量、特别是评审专家的力量,对中青年专家的论文进行反复雕琢,树立精品意识,力争所刊登的每一篇文章都能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特别是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有所贡献。总之,地方党校学术期刊谋求内涵式发展,要以“党校姓党”为根本指针,必须以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职责,通过内部挖掘潜力、外部广泛联系、优化整合要素来增强办刊能力;在编辑工作中,则应该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关学科或研究领域选取栏目,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这是地方党校学术刊物内涵式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在学术刊物阵营中增强位置感并寻求突破性发展的战略支点。

三、追踪前沿热点问题策划专题栏目

与高校相比,党校系统的学术工作主要围绕中央的政策主张和重大决策部署以及上级和本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展开,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现实感,因此也更加贴合各级党委的中心工作,更加聚焦党和国家事业中的热点问题,更加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先进经验和难点问题。这些问题或经验往往也是各级各类读者所关注的。因此,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命题、经验等为选题方向[6],这是地方党校学术刊物谋求突破的另一个重要策略。专题栏目一般采取三种形式:一是编辑部的重大选题策划;二是学者主持专栏;三是组织专题学术会议。

(一)编辑部的重大选题策划

专题策划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最新成果为指导,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经过精心准备而推出的重点文章。在全球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信息资讯高度流动,经济社会形势瞬息万变,对这些变化进行及时诊断和总结,以科学和理性的逻辑加以理解和阐释,增加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觉性,凝聚社会广泛共识,这是地方党校学术刊物能够贡献于党的事业的优势,因此也是编辑部重大选题的重要领域。从另一个角度看,针对现实问题,推出学术性、专业性、系统性的知识产品,这是在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学术期刊能够在市场上和社会中立足、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基本依托。编辑部如果能够及时捕捉此类选题并及时推出以“深度”见长的学术作品,在贡献社会知识增量的同时,增加学术刊物自身的分量,就能在文化市场上形成自己的“卖点”。[7]专题策划往往在刊物上以“本刊专稿”“本刊特稿”“专题专稿”等形式反映出来。这些文章往往围绕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或者理论的前沿问题,特别是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议题而进行选题,使之成为刊物的核心竞争力。例如,《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9年第2期以“本刊专稿”形式刊发了一篇许耀桐教授的《政治体制思想之源和当代中国改革实践》专稿文章,文章从古希腊哲学家的经典著作中发掘其智慧思想,探讨其与当代中国的改革实践所具有的启迪借鉴意义。这篇文章被《新华文摘》2019年第13期转载(题目改为《政治体制思想之源》),引起了良好反响。同时,热点主题如果采取集约化的方式,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切入对同一主题的深度研究,并以系列专题论文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就会产生良好影响力。例如,《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在2019年第1期刊发了“整合照料与养老服务专题研究”栏目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是针对当下人们普遍关注的“养老服务”问题而设计的专题栏目,既有理论阐释,又有现实调研,还提供了国外可资借鉴的理论参照。其中一篇由李海荣、李兵两位老师共同合作的文章《“整合照料”:理论框架、国家实践及政策意义》,在征得作者们同意的前提下,转发“公益慈善学园”“政策理论和社会服务养老服务”这两个微信群,引起相同研究领域学者们的关注和共鸣。

(二)学者主持专栏

专题策划在满足时效性要求的同时,其成功与否还取决于是否能够获得优质稿源,因而有一定的偶然性。为弥补这种缺憾,一些刊物引入了学者主持专栏的做法,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般来说,多数地方党校学术刊物的编辑是具备一定学养基础并具备一定学术鉴别力的专业人士担任,但术业有专攻,他们的本职工作毕竟是编辑而较少是某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因此对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不见得都具有敏感性,对选题方向不一定都能精准把握。因此,完成栏目组稿工作或者编审工作有时会力不从心,栏目设置的初衷未必能够得到落实。引入专家主持栏目,负责组稿和审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上述不足。栏目主持人独立于编辑部之外,以专家身份负责刊物特色栏目的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等工作。[8]一方面,栏目主持人一般选择该栏目所涉学科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把握学术前沿动态,指导学术研究视角、方法和方向,其学术性和专业性水准不是一般编辑所能达到的。另一方面,栏目主持人对本学科领域的优秀学者比较熟悉,可以通过其特有的人脉资源,组织到比较优质的稿源,甚至一些名家的稿源也通常是经过这个途径争取来的。并且栏目主持人对自己的研究范围也有浓厚的兴趣,凭借其学术功底的学术影响,可以很好地把握栏目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走向。因此,栏目主持人的选择就成为关系该栏目经营成败的关键。一般来说,各个刊物主要选择那些具有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学术作风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7]当然,选择专家担任主持人,也存在可能的“风险”。比如,刊物在选题和选文上缺乏独立性,主持人的选题或选文一旦发生偏差,就不容易协调;个别主持人在选择文章或作者时,存在近亲繁殖的倾向,等等。这就需要在邀请主持人之前,以适当的规则程序来消除。当然,主持人制度的实行,并不意味着编辑部或者编辑可以放手不管了,而是应该注重发挥编辑和专家双重主体的协同作用。专家主要的职责是确保栏目选题和文章的专业性和学术性;编辑则要确保专家所选文章符合刊物宗旨、刊物风格和刊物特色,并杜绝上述栏目主持人制度执行中时常遇到的不良现象。栏目主持人的方式离不开编辑的参与。实际上,引入栏目主持人制度属于“权宜之计”,客观上造成编辑部对编辑事务主导权的部分流失。为防止这个结果,必须着眼于“带队伍”的初衷来设计该制度,督促该栏目的编辑密切介入编务全流程,举凡该领域的学术前沿、学人动态、选题要旨等等,组稿、初步审稿等等,都需要在专家的指导下深入钻研,逐步把该编辑培养成该领域的行家里手。甚至可以藉此拓展栏目的深度和广度,寻求与其他学科领域、其他期刊编辑开展合作,以克服专家个人化选题组稿的缺陷。[4]栏目主持人制度在《东南学术》已执行多年,该刊基本上每期都会有一个主持人栏目,经年耕耘,形成一批有广泛影响力的好文章。其做法和经验值得学习。

(三)组织专题学术会议

以上两种,是专题栏目的经常性生存方式。学界通行的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由刊物主办、组织专题学术会议进行栏目策划。学者开展学术交流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发表学术论文;二是参加学术会议。学术期刊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甚至品牌优势,主办或者合办专题学术会议,既可以同时满足学者加强学术交流的两种途径,学术期刊亦可以藉此认识作者,甄别选取优秀论文,推出有冲击力的专题栏目,可谓各得其所,各美其美。[9]这一点,一些高校学术刊物已经做了很好的尝试。例如,《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于2013年10月主办了第一届“环境问题演变与环境研究反思”的学术研讨会,专家就当前的环境问题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展开论述。专家们高度赞扬了这种会议模式,他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国内人文社会科学环境问题研讨中汇聚学科最多的一次,通过多学科的深入交流,深化了他们对中国环境问题的演变和环境研究现状的整体把握。该学报于2014年9月主办了第二届“中国人文社会环境论坛:聚焦水与土”的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大家就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模式转型导致的水土失调(包括水污染格局、土壤污染、土地利用方式、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展开探讨,“实现了自然科学领域专家与社会科学领域专家的互动、专家与官员的互动。与会专家不仅增长了自身研究领域以外的知识,更是增强了他们为中国的环境问题做点贡献的责任感”[10]。《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连续举办的这两届小型学术研讨会,采用跨学科的专题研讨形式,既吸引某一学科或者专业领域的专家参加,也有相近领域甚至不同领域的专家参加。专家们就某一热点问题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展开讨论,能够形成更大范围的学术争鸣。[11]举办会议的最终目的是及时把握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择优以专题或专栏研究形式在刊物上尽快刊出,从而不断扩大刊物的影响力并形成稳定的作者群。

四、立足系统和区域优势打造特色栏目

一般来说,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点栏目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的专题栏目具有流变性;从形式上看,二者是许多学术刊物都采用的,因而具有普遍性,党校系统以外的其他学术刊物也同样会涉猎。地方党校学术刊物仍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为求突破,地方党校学术刊物根据刊物定位和自身所依托的体制优势,除了在内容上求突围之外,还可以把这种定位和优势变成栏目优势,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栏目,以打造特色栏目彰显刊物个性,体现独特的社会功能,甚至形成品牌效应。从刊物整体水平来说,特色栏目的品牌效应一旦形成,既有利于本栏目所涉主题集聚人气,吸引稳定而高质量的稿源,又有助于发挥辐射效应,以点带面,提高刊物的整体学术水平。对地方党校学术刊物来说,应该侧重从两个方面打造特色栏目。

(一)根据党校系统的学科优势设置特色栏目

与高校相比,党校系统的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更加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更加注重研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上述学科和专业相适应,地方党校学术刊物栏目设置,把重点放在本系统学科和专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作者和读者资源,编辑对此也比较熟悉。因此,理所当然应围绕党校系统的学科和专业设置相应的特色栏目。利用自身贴近党委政府的优势,侧重在公共管理、公共行政、社会治理、基层治理、党的建设、领导科学等方面设置栏目,既能起到引导党校系统教师关注体制运行、服务教学科研的功能,也能由此吸引系统以外的稿源,强化学术刊物的交流功能。地方党校学术刊物很多栏目都是以政治学为主打栏目:例如,《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设有“政治与公共行政”“执政党建设”这些常设栏目;《治理研究》(原刊名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主要栏目有“执政党治理”“治理理论”“国家治理”“地方治理”等;《理论与改革》(主办单位是中共四川省委党校)主要栏目有“党的建设”“理论探讨”“领导与管理”等。

(二)根据地方党校的地域优势设置特色栏目

一般来说,刊物总是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的,地域就是读者之所在,所以根据读者、行业、地域文化所需设置具有一定优势的地域特色栏目是必然的选择。从目前地方党校学术刊物的地域特色栏目设置来看,大多是立足于当地的发展经验或者重大发展战略。比如,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主办的《治理研究》就立足浙江省情,总结发展经验,设有“浙江现象与浙江经验”栏目;中共四川省委党校主办的《理论与改革》则以区域发展战略设置“西部大开发研究”这一体现地域特色的栏目;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学院主办的《理论研究》开设“区情论坛”栏目,立足内蒙古自治区的区情,领域比较宽广,选稿的口径比较大;类似的也有《中共宁夏党校学报》开设“宁夏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栏目、《实事求是》(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学院主办)开设“新疆区情研究”、《岭南学刊》(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主办)开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专题”栏目和《新东方》(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海南省行政学院、海南省社会主义学院主办)开设“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栏目等等。除了区域发展主题,区域文化也是地方党校学术刊物设置特色栏目的重要对象。比如《理论学刊》(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主办)开设“沂蒙精神专题研究”栏目,《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开设“浙东学术与中国哲学”栏目,《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开设“传承东北抗联精神”栏目,等等。

五、结语

俗话说,文无定法。以上主要从类型学角度讨论栏目设置问题,各个刊物可以综合考虑,也可以组合考虑,甚至可以动态考虑,没有一定的程式,而是根据刊物发展的需要来确定。同理,各期栏目设置也是多样化的。但是,栏目设置是一项专业活动,虽然可以灵活使用各种类型,栏目设置仍有一定的规律需要遵循。在优化栏目体系设置的前提下,注意遵循栏目设置栏目经营的规律,做到体系化与差异性相结合、稳定性与机动性相统一,才能确保地方党校学术期刊内涵式发展道路不走偏、不走样。栏目体系化。首要的是树立系统思维,以体系化的思维确立栏目设置的整体结构。这是栏目策划阶段就应该十分清晰明确的。在该阶段,需要做广泛而系统的调研,横向纵向比较同行的栏目情况,结合自身的办刊基础、编辑力量、学术资源等等,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明确自己的主攻方向,突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结构有序的栏目体系”[12]。我们认为,合理的栏目体系应该是由重点栏目、专题栏目和特色栏目三个层次构成的,栏目策划的重点是要明确哪些是自身刊物应选择的重点栏目、哪些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要着力推进的专题栏目、哪些是具有相对或者独特优势的特色栏目。栏目稳定性。学术生产是个精细活,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持续的追踪,经营栏目也是同样道理。一个栏目要办出成效,办成品牌,需要较长时间的经营,需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久久为功,方能成正果。从读者、作者的角度看也是如此,相对稳定而持续的栏目经营,才能让读者和作者熟悉栏目进而熟悉刊物、认可刊物,品牌栏目甚至能够成为一些作者证明自己实力的便签,以在该栏目发文为自身学术水平的证明。这是个良性循环过程,稳定而持续的经营特色栏目,使该栏目在该研究领域形成强势话语,吸引更多读者和作者,吸引到更优质稿源,进一步强化栏目的特色和话语力量。因此,学术期刊的栏目设置,要保持相对稳定性。当然,这就需要在策划阶段审慎入手,合理规划。策略差异性。总体上,以稳定性为主、稳定性与机动性有机统一,是栏目设置栏目经营的基本要求和一般定则,但在实际操作中,各类栏目在这方面的要求是有所区别的,因此也要注意实施过程中在策略方面的差异性。就是说,这三类栏目的设置和经营,不是主次不分,平均用力。重点栏目需要聚焦研究视角,重点经营。重点栏目的设置,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主要关注该领域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基本问题,一般来说比较稳定。当然,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所涉领域非常宽广,不可能一个栏目涵盖全部,各刊物对此栏目的选取,要充分考虑切入的角度,从该角度切入之后就需要做好在领域内长期耕耘的准备。专题栏目的策划与重点栏目就有所不同,在兼顾栏目稳定性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栏目的机动性,因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是动态变化的。该类栏目的设置决不是一成不变的,时展、形势变化、理论创新、中心工作调整、学术研究范式变革、作者群落的代际更替,等等,都会反映在学术研究的重心位移上,这就需要学术期刊做出适当的调整。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任何策划和经营,都需要随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甚至需要设计一定的编辑流程,以读者、作者或社会反馈为基础,对原有的定位和策略进行相应调整。实际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必然条件,思想先行,必然要求学术先行。学术研究要起到引领时展的作用,必须侧重把研究重心落到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方向性、倾向性上来,学术期刊栏目调整,必须对此有所回应。与此同时,由于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广延性,因此专题栏目的设置还可以多样化。但这种多样化也是有限度的,不要一味求新求多求变滥设栏目,更不能一篇文章一个栏目,每期又换一批栏目,使人眼花缭乱。同理,特色栏目的选取,相对来说更具区域差异性,一般来说也不能过于驳杂,而应该专注于特色,按照系统优势和区域特点来设置。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特色栏目的设置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中央区域战略部署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施政战略的调整,也应该做出相应调整。

作者:林娜 单位:《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