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探索及实践

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探索及实践

摘要:医学的本质决定医学教育要重视人文素养培育。采用理论分析、总结归纳、实践探索等方法,分析某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实施路径、成效及思考,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提供思路和方法,以期改善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实施路径

医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双重属性。“医学即人学,人文、人道是医学的基本特征”。[1]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当代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临床实践技能,还要拥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教育工程,需要教育主体运用多种方法、多种载体来开展。当前医学院校对人文素养教育都比较重视,但还缺少基于实践基础的系统性、理论化研究。本文在总结厦门医学院人文素养培育实践工作的基础上,从育人工作的视角研究了医学院校如何实施人文素养培育工程。

1问题的提出

厦门医学院是一所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百年老校,也是一所刚升格本科的医学院校,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中药学、生物制药等6个本科专业和20个专科专业,在校生五千余人,医学生群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职业意向明确,但对专业缺乏理性认知。医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医学生在报考学校的时候虽具有较清晰的职业意向,但大多数是受家庭影响,医学生本人对专业情况和特点基本不了解。第二,生源质量较高,但综合素质差异化程度也高。多年来学校的高考录取线一直较高,如2017年普通高考本二批次录取投档分425,远高于本二线333分,已经接近本一线441分,生源素质较好。但是农村、理科生源占了大多数,在人文素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三,人才培养质量较好,但能力结构有缺陷。学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连续6年保持在99%以上,参加临床、口腔、护理三类国家执业资格考试的一次性通过率均列全国前茅。根据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开展的2017届高校毕业生调查工作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各项能力满意度均较高,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但对毕业生的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抗压承挫能力满意度相对较低,需要学校在未来的人才培养工作中予以强化。

2研究设计与思路

2.1总体目标

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促进区域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培养“理论功底坚厚、基本技能扎实、综合素质优良、发展后劲充足”,能够入基层、进一线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

2.2培养内容

人文素养大致可以分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核心和灵魂。人文精神常常可以通过一定的人文知识来体现,但人文知识不等于就是人文精神[2];讲授必要的人文学科的知识,但知识的传授并不等于就是人文精神的传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合理地处理知识传授与人文精神培育的关系,不要把教学目标停留和局限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进一步通过环境熏陶、师承引导、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医学生树立关爱人、关爱生命、尊重人的权利的观念。

2.3实施路径

将人文素养培育融入医学生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课堂教学、校外实践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着力培养青年医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

3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具体做法

3.1坚持主渠道引领,丰富教育教学内容

3.1.1优化课程设置,满足医学生多样需求为提升人文素养培育的质量和效果,学校增加了人文教育课程的比例和数量,建立各类课程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教育模式。一是丰富课程体系,将人文素养课程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医学人文精神有着密切联系的必修课程,如医学哲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等;第二类是公共人文限选课,医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国学经典、诗词选读、音乐欣赏等,要求医学生修读不少于6学分;第三类是公共人文任选课,医学生自愿修读,记入个人成绩档案,如社会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应用文写作、逻辑学等,鼓励临床、口腔、护理专业医学生选修素描,鼓励口腔专业医学生选修雕塑与雕刻,医学生选课的范围和自由度大大提高。二是融医学人文教育于医学专业教育之中。如在人体解剖课程实习中利用场景式教学法模拟临床实践,把解剖台当成手术台,把尸体当作“患者”,当医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时,帮助医学生知晓这一失误将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在传授解剖学知识的同时,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医学生的仁爱之心。3.1.2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医学生有效参与一是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优化教学手段。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突破传统以讲授为主的形式,采用讨论法、教学讲座、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人文医学教学弱化“讲”,强调教学过程中医学生的互动和参与[3]。比如,在开展医学伦理学教学中,除了通过教师引导医学生对具体的医学案例进行剖析,启发医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外,还利用附属医院的资源,搭建医学伦理的实践平台,让医学生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与病患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体会病患和家属的心路历程,真正掌握医学伦理的要点。二是建设人文实践教学基地。从2007年开始,实现了社会实践教学全覆盖,先后建立了嘉庚纪念馆、林巧稚纪念馆、经济特区纪念馆、厦门市湖里区金海社区等医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逐步将其规范为校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三是成立医学生理论社团。鼓励思政课教师、人文社科教师参与社团指导,开展专题讲座、读书沙龙、参观考察、时事宣讲等社团活动,引导医学生自主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3.2坚持办学理念引领,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3.2.1凝练校史校训内涵,培育爱校荣校之情一是推进医学人文素养培育与大学精神的凝练。学校历来注重传承“救人济世、大爱无疆”的历史文化传统,弘扬“爱国爱乡”的嘉庚精神和“博爱、热爱、关爱”的巧稚医家典范等地方人文特色。组织专门人员编纂校史,在校史编写过程中注意挖掘、提炼学校人文精神与文化底蕴。二是推进医学人文素养培育与校训的阐释和传播紧密结合。“德厚立人、术湛立业”的校训精神所传递的价值理念与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着高度的契合。3.2.2打造主题景观文化,强化隐性教育功能一是建设富有医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加强校园的总体规划设计,大到校史展览馆、专业学科走廊的建设,小到校园路标指示牌的命名、医学名人雕塑等人文景观的设置,都充分发掘医学和学校的历史与文化积淀,营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育人环境,让医学生自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时刻感受到医学传统文化的熏陶。二是完善校园标识系统。对校园主要楼宇、道路、广场、绿地和人工湖进行命名,赋予校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以“生命”,如嘉庚广场、林巧稚纪念园等。宣传推广应用学校标识系统,强化师生医护员工的标识意识,增强师生的归属感。

3.3坚持校园文化引领,营造医学人文氛围

3.3.1深化先进文化融入,传承人文经典之美一是深入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十八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依托党校团校、厦医大讲坛、大学生理论社团,开设各类讲座、报告、解读会。举办医学人文周、“5.12”护士节系列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发医学生对医学与人文的感悟和思考,营造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氛围,逐步强化医学生的人文修养。二是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节日,以多种形式开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医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3.2融入职业道德,传承大医精诚思想一是以道德讲堂为载体,重视以医学生身边人、身边事来传导正能量。通过举办优秀医务工作者和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寻找“最美医学生”“海西励志先锋”评选等活动,激励广大医学生以榜样为镜子,在学习和工作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二是以社团活动为纽带,强化校园科技文化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在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当中的作用。各系部结合专业成立医学特色社团,如临床医学系的推拿协会、护理系的应急救护宣教协会、药学系的中药协会、医学技术系的爱眼护眼协会等,将专业知识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实现人才培养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无缝对接。三是以技能竞赛为平台,积极开展体现医学教育特点的专业技能操作项目,如护理系的心肺复苏、心电监护、静脉输液等基础护理操作比赛,药学系的中药传统技能比赛、微生物操作比赛,口腔系的口腔医学技能比赛、全口义齿排列比赛等,以赛促学,提升医学生的专业素养。

3.4坚持社会实践引领,锤炼医学生高尚品格

3.4.1依托校外合作基地,鼓励医学生承担社会责任学校自2010年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128.3”素质拓展工程,要求每名医学生在校期间参加100小时的志愿者活动,注重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和基地化建设,注重将志愿服务和专业特长结合起来,截至目前创建了志愿者服务基地26个,共建社区、社区医院11个。一是创建社区服务基地。实施了“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定期组织志愿者到社区开展医疗卫生、健康宣教、文明督导、环保宣传、应急救护技能推广等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了社区文明发展,获得社区成员好评。二是创建养老院、福利机构服务基地。学校大力弘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长期与厦门市爱心护理院、霞辉老年安养中心、明珠养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社会福利中心等机构合作,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老年病健康知识宣讲、健康档案建立等爱心服务。其中护理系林巧稚爱心志愿服务队从2007年开始,坚持每周末到厦门市爱心护理院为老人服务,一直延续到现在,打造了“为老服务”的志愿品牌,服务日记传承了11年。3.4.2依托附属医院、教学医院见习实习基地,提升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为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学校积极引导广大医学生参与医院的志愿服务活动,为门诊、急诊患者提供导医导诊、预约挂号、刷卡取药、引导检查、领取报告单、发票打印等服务;为住院患者提供健康宣教、沟通交流、陪同检查、费用查询、出入院手续办理等服务;开展院内卫生清洁、义务禁烟劝导、无偿献血宣传和献血引导等志愿者活动。

4实施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发展,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成效逐渐显现,人才培养工作得到社会认可,社会各界的关注度持续提高。

4.1契合了职业教育的精神,价值观教育长期效应逐渐显现

促进了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对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起到了促进作用,培养的一大批医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这几年的就业跟踪调查显示,毕业生岗位与专业的相关度均达到85%以上,医护、药学专业更是高达92%;毕业生一年内离职率逐年下降,毕业生工作与理想职业一致度较高。另外,众多年轻的校友取得了各项职业荣誉,如护理系毕业生张丽被评为厦门市“最美养老护理员”、洪丽虹被评为厦门市首届“最美爱心天使”。

4.2增强了医学生知行实践,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学校已初步构建起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与医学人文素养培育相结合,课堂的学与课外的习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社会实践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的医德信念、人文精神、敬业精神培育得到加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校先后荣获第十一届、十二届“省级文明学校”“福建省第一届文明校园”“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五四红旗团委”“省生命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近三年,在校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类比赛获奖励84项。

4.3凝练了校园文化特色,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

学校努力营造以“医学人文”为主的校园品牌文化,将医学人文精神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融合闽台医学人文,弘扬“嘉庚精神”“林巧稚精神”,形成显著地方文化特色;倡导做“有人情味的医者”,促进职场文化进校园。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历经专科、本科两次升格,实现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跨越发展,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近年来,厦门医学院立足工作实际和专业特色,积极践行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以文化人理念。通过着力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等提升课堂主渠道的引领功能;着力先进文化、职业道德等校园文化引领,营造医学人文氛围;着力依托校外合作基地、医院见习实习基地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胜任岗位需求的医务工作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何伦,王小玲.医学人文学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王贵勤.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3]全国医学院校医学人文学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人文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纲要[J].医学与哲学(A),2015(7):1-7.

作者:江玉莲 何海琳 单位:厦门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