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探究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探究

摘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离不开内部控制审计的支撑,所谓“得控则强”,在企业内部开展控制审计工作,能够对其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及执行效果进行监督评价,第一时间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快速做出反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分析、检查和测评来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可信度,从而实现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本身就是一种相互关联并且相互制约的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为此,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及时防范并化解风险,就不得不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的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文章首先简要概述并说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概念及意义所在,其次说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包含的主要内容,并就当前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最终提出有效改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措施,以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企业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在我国受到广泛关注,内部审计在不断发展并被应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水平和层次的提升成为企业内部不言而喻的重要工作,内部控制审计在企业内部应当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概念及意义

(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概念

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简而言之就是会计师事务所受被审计单位委托,对单位的内部控制运转和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其好处就在于能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独立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在于及时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评估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通过全面的有效治理和控制来增强企业的价值,使企业能够有效实现经营目标和长远目标。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加强对企业日常工作的管理

独立的审计部门是保障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程序,当前,很多企业为了长远发展都已引入了内部控制相关机制,但多数企业对于内部控制审计仍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在引入后并不能对它进行很好地运用,内部的管理工作缺乏相关的监督程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价值。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越高,则它的价值就会越大,企业内部监管控制的薄弱会直接造成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当前存在的会计信息丢失、私自挪用公款等问题依旧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因此,企业内部对审计部门的建设和专业审计人才的培养都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它除了能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之外,更加有利于企业日常工作的管理。

2.有利于企业长远经营目标的实现

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需要更为科学的方法,而内部控制的正确与否需要对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加以评估,审计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相关制度和法律程序的规定,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有效测试,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腐败的出现。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管理层会更注重内部审计的结果,管理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而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监督的必要流程,在给企业管理层提供各种精确信息的同时,也能为企业各类风险的防范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助力管理层作出科学的决策。内部审计的结果有助于企业对内部风险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保障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3.有利于市场信息不平衡问题的解决

企业利益主体的不同会直接导致对信息的需求存在差异,企业管理层希望通过内部控制审计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而投资者更希望通过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来获取企业的经营信息,从而考虑后续的合作问题。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在制约管理层信息编报权利的同时,也能监督管理层是否有及时准确地对信息进行披露,从而缓解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问题。若缺乏内部控制审计,投资者难免对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到进一步的投资,这将大大降低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企业要想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就不可避免地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这除了解决管理层与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之外,也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一定保障作用。

4.有利于企业价值的增长和利益的保障

企业通过对自身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通过一系列系统方法的使用,不断发现企业存在的严重问题,在帮助改善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能帮助企业不断增加自身价值、实现经营目标。与此同时,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审计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在平衡企业经营管理利益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内在价值。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审计还能检测企业内部控制运行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证企业行为符合财务管理制度的相关政策,通过监督企业的运营工作,内部控制审计还能及时发现并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企业的治理水平和竞争力。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审查与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好的控制环境能够帮助企业建立更加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环境包含了对企业经济性质和经营类型、企业机构设置和责权分配、人力资源政策及执行、管理层经营管理风格和企业文化等在内的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企业的机构设置和责权分配能够直接反映出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人力资源政策及执行情况则能够反映出企业对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的重视程度,而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理念,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方向,因此,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审计是整个企业审计工作的外在基础。

(二)审查与评价企业风险管理

审查和评价企业内部风险的直接目的就在于企业需要对风险进行控制,无论何种企业、多大规模,在其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均会面临或大或小的风险,审查和评价企业风险管理能够为企业运营的安全和稳定提供保障。企业的风险评估需要对企业风险控制目的设置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对开展风险评估范畴的全面性、结果的有效性和策略的科学性进行评价,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工作则包含了风险控制机制的完善、风险数据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对高风险事项的提前防控等。通过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可以不断完善企业的风险控制机制,找到企业风险存在的根源,从而将企业在运营中所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

(三)审查与评价企业控制活动

对企业控制活动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直接决定着内部控制审计在企业管理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审查和评价控制活动主要是对各项业务执行情况的审核,记录复核的信息并确保凭证的真实性,在开展评价的同时也要对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和适当性进行评判,对控制活动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检验,以判断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目标是否得到实现。

(四)审查与评价企业信息和沟通

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即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在处理和收集相关信息时的科学性进行评价,分析信息技术在信息和沟通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判断企业的相关机制是否在反舞弊工作领域得到有效发挥。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要保证企业能够获得相关的财务信息及其他的重要信息,在确保信息真实性的同时促进信息的及时传递,使企业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情况,以确保企业能对相关信息实现科学管理和评价。

(五)审查与评价企业内部监督制度

对企业内部监督制度的审查和评价,即是要分析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其他部门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分工和权限情况,对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对制度实施的程序和方法的科学性进行评估,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是企业管理的最后一道“门”,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提前预防潜在风险,及时解决现实问题。

三、我国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内部控制审计的正确认识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起步较晚,这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大多数的会计师事务所都没有足够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实践和经验,审计人员大多时候都是由财务人员直接充当,但他们都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知识,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审计人员本应对各种财务报告的审计都足够熟悉,但内部控制实际上只涉及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板块,而企业内部的控制审计实际上远不止于此,所以这必然会对审计工作的效率和结果产生严重影响,导致对企业的思考仅仅停留在表层。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审计缺乏正确认识,从会计模型上看,会直接导致内部控制审计的混乱,造成审计报告的质量低下,大大增加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实践风险。

(二)缺乏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视程度

当下的现实状况是,大多数企业为了方便,加之自身的成本问题考虑,在实际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执行中,都会选择聘请同一家公司来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审计工作,但是,这并不能实现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审计相互结合,企业若想实现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机结合,就必然要有高效的策划方案及流畅的内部控制运行体系。因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的时间更为紧凑,所以大多数企业都倾向于将重点放在财务审计上,忽视了内部控制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这将直接导致内部控制审计的不可评价,造成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存在缺陷。

(三)当前的内部审计流程相对混乱

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内部控制审计程序是保证审计结果真实性及合理性的有效前提,但我国普遍缺乏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实践,并且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并未对非财务审计的其他实际情况作出规定,例如,当非财务类内部控制存在漏洞时,相关的披露指引文件并没有对披露的原则进行规范,因此,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只能依据各自的专业判断进行审计和报告,这导致实际的审计结果具有极大的主观性,每一个审计人员都用各自的体系进行衡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

(四)过于依赖企业自身内部评价系统

由于每个企业的历史背景不同,所以每个企业的风险情况和内部控制政策自然也不相同,很多审计事务所考虑到实际的审计成本和效益,将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作为审计的参考资料,直接忽视掉了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可能存在的缺陷。但是,每个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都不一样,企业管理层的自身评价更是具有绝对的主观性,审计人员如果过于依赖企业管理层的自我评价,就很难在结果中反映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四、有效提升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措施

(一)增强内控管理意识,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首要因素,企业要实现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就必然要有足够健全的内控环境。为此,企业管理人员不但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内部管理意识,还要呼吁全体员工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审计的“护城河”作用,在企业内部建立起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健全企业内部用人机制,注重员工质量的监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优化。企业本身更是要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治理中的直接作用,为企业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二)重视内部控制审计,优化企业会计规则

内部控制审计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降低审计风险性的同时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企业不能因财务审计而忽视了前端的内部控制审计,应在思想意识上提升对内部控制审计的优先级。此外,良好的会计制度也是缓解企业重财务审计忽视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手段,良好的会计制度给企业的管理行为提供依据,能够有效避免企业过于倾向财务工作而造成对内部控制审计的不重视,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会计规则的健全和优化来缓和财务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之间的矛盾。

(三)改善内部控制活动,完善企业组织结构

内部控制审计实践的缺乏是我国当前的普遍情况,企业能做的就是不断完善自身的缺点,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体系,通过有效的报告和监督机制、严格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独立的审计制度来综合解决问题,对企业中的某些重要环节开展独立审计,至少确保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能够有序实施。当然,企业制度的平稳运行自然也需要企业有足够完善的组织结构,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各主体之间的关系越明晰,企业内部的合作和运转就会更高效,通过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等必要环节,企业内部各主体之间相互监督和限制,使董事会和监事会在生产经营中充分发挥作用。

(四)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完善内控审计体系

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开透明,不仅能够促进各部门之间有效合作,同时也有利于员工更清晰地理解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要求。因此,企业有必要建立足够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通过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来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依据企业的文化特点和实际情况,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提出实质性建议,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高水平高效率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能够大大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是风险管理的重要防线,同时也是企业治理监督制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内部控制审计体系既是为了监督企业的职责履行情况,也更有利于企业治理体系的完善。

五、结语

总而言之,内部控制审计在企业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既能帮助企业加强对日常经营活动的管理,也能促进企业长远经营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普遍存在对其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流程相对混乱等问题,内部控制审计并不同于财务报表审计,这个角色需要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才来充当,而不仅仅是由原来的财务人员直接代替。虽然财务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同样重要,但企业不能因其更为烦琐、耗时而将重心偏向它,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最终质量,企业要建立足够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和质量控制体系,通过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来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开,不断结合自身企业的文化特点和实际发展情况,助力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和长远经营目标的实现。

作者:张肃平 单位:和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济宁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