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数学教学中人文素养培育的加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数学教学中人文素养培育的加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数学教学中人文素养培育的加强

【摘要】人文素养是人类文化的灵魂,培育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数学教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起点,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培育人文素养,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数学中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与人文精神也是一致的,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培育人文素养,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具体在方法上可以在教学中通过渗透数学史、数学的应用性及数学美的内涵等途径,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培育、提升其人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人文素养;大学数学;教学

引言

在大学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教学中融入人文素养的培育,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数学教学与人文素养进行了研究。刘江蓉认为,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十分必要,人文素质教育要融入大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数学修养,还要根据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亲和力、爱心与宽容、博学多才,具有演讲力、组织能力等若干人文素养。[1]侯衍芬、祁燕从大学数学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入手,阐述在高校数学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的重大意义。她们指出,依据科学发展观,高校不应该忽视人文精神培养,严谨、朴实、自律、理智、诚实、自强、求是、勤奋、开拓、创新等人文精神都应蕴含在大学数学教育中。[2]邰志艳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能教育、影响、培养和塑造学生。把人文素质融入大学的数学教育中,有助于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她从借助数学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挖掘数学教材的美学因素、发挥数学教学工作的德育功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大学数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推动人文素质教育和数学教育的双向发展。[3]童帷以九江学院为例,从数学与人文素养的概念界定入手,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大学生对人文素养的理解、对数学的看法、对数学和人文素养关系的理解、对数学课堂中融入人文因素的看法等方面情况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将数学教学和培养人文素养相结合的方法。他认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发挥社团作用、改革数学教学内容,改变数学教学模式、发挥教师人格力量,言传身教感染学生等办法,对数学教学和人文素质培养的融合有很好的效果。[4]孙闻从掌握现代数学方法及工具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量化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数学文化塑造数学人文素质三个方面论述了学学数学的重要性,又进一步概括了大学数学教学与人文素养结合的方法,重点描述了人文素养对大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5]这些研究大多是从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人文素养对大学数学教育的推动作用以及提高数学教师的人文素养等方面进行讨论。但是,阐明二者之间关系、论述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培育人文素养方法途径的文章较少。本文另辟蹊径,详细阐述大学数学教学与培育人文素养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学生进行数学“史”、数学“惠”、数学“美”的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1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是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人的认识和改造自身及客观世界的成果积累而形成的跨学科的复合性概念,[6]是通过知识的教授、环境的濡染等教育的过程,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如思想观念、意志能力、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其主要指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养是人类文化的灵魂。人们通过学习人文知识来培养人文精神,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做出人文行为。随着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的全球化发展,人的价值取向日益变得多元化,大学生们受到多元文化理念的影响,在面对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观念和行为的选择时,常常显得有些迷惘。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学生智力和思维的发展,增强适应能力;有利于学生克服重理轻文的倾向,形成文理交融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提高心理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大学的人文精神蕴含在校园文化当中[7],是全体教师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人的创造性思维、超越意识、思想境界和自由发展的集中反映。人文教育教人为人之道,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价值和意义,引导人们追求人的完善化,它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满足,使人的情趣变得多样化,使人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2大学数学教学与培育人文素养的关系

2.1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大学数学教育的责任

长期以来,人们都有一种偏见,认为数学知识是死板、生硬的,毫无趣味和情感可言;认为学习数学只是在和数字及公式打交道,终日埋头于大量符号中,苦不堪言;认为教授数学只要把定义、定理讲明白,使学生会用公式做题就行了,不用考虑有关学生素质培养的事情。其实不然。数学教育不但是对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对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它更加是对文化的传播,对精神和素质的培育。原湖南师范大学的校长张楚廷教授说过,“数学教育应是人文与科学教育的综合,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体会到数学的人文精神。”[8]在芝加哥大学,本科生在四年的时间里必须要学习的42门课程中,有21门是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这些课程分属六个领域:人文学3门,文明研究3门,社会科学3门,外国语文4门,数理科学2门,自然科学6门[9]。由此可见,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是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的义务,它同时也是数学教育的责任。

2.2大学数学中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

大学数学不仅具有科学的内容,而且具有深邃的人文精神。数学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一致的。数学定义和定理叙述的严谨、逻辑体系的严密,有助于培养学生缜密严谨的思维方式、朴实诚信的科学态度、敬业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数学语言的精确、证明过程的有理有据,有助于学生养成追求真理、公正客观、尊重事实、不存偏见的处事态度。数学解题和计算过程中对法则定律的遵守,有助于学生增强自律能力,提升遵守公共道德、遵守公共秩序、遵守法律法规的公民意识。数学中对解题方法的选择和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创新精神。数学中的符号美、结构美、对称美等的展现,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美的认识和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数学不仅是一个知识系统,而且蕴含着一种理性精神。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语言,而且包含着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数学不仅是一种规则化的方法,而且体现了人的意志品质。数学不仅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而且表现了人类的智慧与能力。数学不仅向我们展现精美的内容,而且让我们经历特殊的审美过程。

3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培育人文素养的方法

3.1引入数学“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贴近教学内容和趣味性的原则,向学生介绍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数学史,让学生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如在讲导数与微分时,可以适当讲述数学家牛顿和莱布尼茨是如何分别在研究运动学和几何学的过程中建立微分学,以及其发展、完善的过程。莱布尼茨提出:“知道重大发明的真正起源是很有益的。这不仅在于历史可以给每一个发明者以应有的评价,从而鼓舞其他人去争取同样的荣誉,而且在于通过一些光辉的范例可以促进发现的艺术,揭示发现的方法。”[10]通过对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介绍,会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上的每一个发现、每一次进步都是科研人员潜心钻研、坚持不懈的结果。通过对数学家的逸闻趣事及其创造性思维的介绍,可以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品质和不畏艰难、勇于战胜困境的顽强意志。一旦学生对数学学习不再有畏难心理,那么他们就会渐渐地融入数学知识的海洋,领略数学知识的奥妙,从而培养自己的理性精神。数学史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确立认真、端正的学习态度,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宽容、谦恭的人生态度。

3.2体现数学“惠”

惠,即好处。学习数学知识是有好处、有用处的,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如医学仪器CT扫描仪的原理主要以现代积分理论为基础;传染病的防控可通过微分方程的理论实现;大规模生产管理的决策依赖于数学中的线性规划算法;航空公司的预订票策略涉及到概率论的内容等。教师一方面要善于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可以给学生布置专题作业,让学生自己到生活中搜集资料,自由结组讨论,最后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不仅能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而且能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学习,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协作能力,学会与人交流,尊重他人、欣赏他人。

3.3展现数学“美”

数学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数学的美几乎无处不在,它不仅表现在形式的协调、统一、简单、对称及奇异等方面,而且在于它内涵的理性美、方法的巧妙美、解题的创造美等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挖掘数学的美学元素,展现数学美的内涵,诱导学生欣赏数学的美。数学中的定义、定理都是用最精炼的语言进行描述,教师在讲解定义、定理时应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在讲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时,引导学生理解此定理是沟通函数的局部性态与整体性态的桥梁,从而体会数学的统一美;在讲行列式和矩阵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对称美;在讲两个重要极限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奇异美。对数学美的探讨,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让学生学会欣赏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提高审美意识。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展现的崇尚科学、客观公平、对工作认真负责等人格美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刘江蓉.大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5(11):28-30.

[2]侯衍芬,祁燕.论大学数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9):94-95.

[3]邰志艳.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在数学系列课程中的渗透[J].中国培训,2017(1):96-96.

[4]童帷.高校数学教学与人文素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以九江学院为例[J].读与写杂志,2011(11):70-71.

[5]孙闻.试谈人文素养与大学数学教学[J].新西部,2012(17):156-159.

[6]李静.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分析[J].读与写杂志,2011(9):70-71.

[7]聂影.浅谈人文素养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4-6.

[8]张楚廷.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雷鸿.论人文精神在大学数学教育中的体现及其实施[J].中国水运,2007(11):242-243.

[10]李文林.数学史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赵艳 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