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会计实务应用谨慎性原则问题探讨

会计实务应用谨慎性原则问题探讨

[提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生产和发展方面面临着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如何提升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能力是当前企业发展关注的重点。谨慎性原则作为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准则,针对不确定性或风险的情况下,通过谨慎处理,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同时合理预计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从而有效提升会计核算水平,助力企业安全稳定的发展,为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数据。但是,在实际业务当中,谨慎性原则的主观性常被放大或利用,被人为用来操控利润或影响企业价值。本文通过研究谨慎性原则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以降低谨慎性原则的负面影响,提升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工作;会计原则

一、概述

谨慎性原则通常又被称为审慎性原则,或者保守主义以及稳健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谨慎性原则的核心要义,就是指企业会计人员面临经济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在进行会计处理时要坚持谨小慎微的态度,切实做到既不夸大资产和虚增利润,不多计资产和收益,更不能少记负债和费用,重在合理核算和记录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与费用,从而为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数据,为其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决策参考。实务中,在重视谨慎性原则优点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其不足的一面。就像刀具有两面性一样,谨慎性原则从诞生开始就备受争议,由于审慎性做法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因此我们在实务工作中应正视谨慎原则所固有的弊端,避免主观武断和“过分谨慎”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

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践中存在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寻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可能会由会计人员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在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盗窃、逃税和避税等现象,从而导致谨慎原则的过度和变相使用;谨慎性原则的主观性和不可验证性,会产生不可靠的会计信息。同时,谨慎性原则允许公司根据其具体情况的变化进行适当修改,导致不同公司使用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降低了企业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谨慎性原则因其固有特性,我们在利用其优点的同时,也要注意其在实务中存在的不足或造成的问题。

(一)谨慎性原则与可靠性原则的冲突。可靠性原则主要注重会计两方面的原则即:会计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其通过企业实际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来衡量企业的发展是否平稳健康,利润是否有所增长。可靠性原则规定企业的发展要以客观事证作为依据,追求客观凭证,准确反映经济活动的内容;而谨慎性原则主要将在会计交易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或费用进行记录。在可能的情况下,公布和核算可能发生的预期损失,但不应存在与可靠性原则相冲突的利润确认和核算。

(二)谨慎性原则与可比性原则的冲突。可比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在会计期间保持一致,由于不同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会计准则,这一原则要求不同企业遵循国家法律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从而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进行比较。因此,企业应采用当局规定的会计准则来避免会计信息的失真。但是,允许公司根据其具体情况的变化修改其会计和方法的谨慎原则与可比性原则相冲突。例如,如果使用成本和市场价格方法来评估股票,有时以市场价格,有时以成本估计,这样会计信息就失去了一些可比性。

(三)滥用会计谨慎性原则。会计实务中,运用会计谨慎性原则要适度运用,把握好运用的程度,切勿运用过度,适得其反。但在会计实务中,往往会出现滥用会计谨慎性原则的现象,不能基于当前的会计实务进行实施。在没有足够的会计证据判断该事项的价值时,往往会根据会计人员的个人观点进行判断,得出的结果就极具个人主义,难以反映出真实确切的财务信息。会计人员过于严格遵循“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以保守的态度看待数据,就会使财务信息失去客观性,导致年末利润表的数据出现较大的偏差,很有可能使决策者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这就是滥用会计谨慎性原则的结果。

(四)在实际运用中存在局限性。实际进行会计核算时,谨慎性并不能不受任何束缚地运用。对于不同类型的事项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就会出现核算方法之间的误差,而这些误差是难以避免的。例如,多数企业为了降低核算成本,简化核算工作,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时,往往会选用年限平均法。使用年限平均法进行固定折旧方法虽然工作量小,但是对于某些类型的固定资产并不能准确地核算,核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出入。在选择折旧方法时往往取决于管理层,这就使谨慎性原则有了局限性。

(五)缺乏可操作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的实践标准逐步提升并在我国的各种会计制度和准则中都有体现。例如,固定资产折旧、存货、无形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存货计价、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但是,随着谨慎性原则倾向于提高企业的适用性,一些规定在操作上的不足也凸显出来。其具体表现如下:(1)企业的折现率相对不好控制。由于会计从业人员不容易预测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通常企业在处理会计业务中将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作为企业会计业务的一部分进行评估,但其可收回金额难以确定。鉴于以上原因的影响,一些企业在选择贴现率时,在根据自身情况的同时却故意高估或低估净变现价值或可收回金额。由以上我们可以得出,折现率的选择对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果企业为夸大其资产滥用折现率,故意高估或低估企业的可变现净值,这样就严重违反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2)企业应及时调整会计方法的变更。会计方法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方法影响着企业的利润所得,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企业变更了其折旧方法,那么将会造成不同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一旦被追溯就会导致企业所得税和所得税税负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难以准确实施,影响了企业谨慎原则的运行。

(六)应用谨慎性原则时导致会计失真。谨慎性原则要求财务人员在会计事项处理时,对于那些把握性不强的资产和收益不要高估,对于不确定的损失、费用,应给予充分的认可,从而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益的决策依据和信息参考。这虽然给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安全的可参考财务信息,但另一方面也使得报表谨慎的反映企业的情况,而非真实全面的情况,导致会计失真。类似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会低估企业资产、递延反映正的经济盈余,甚至有的时间会隐藏企业利润或成为利润调控的一种方法。例如,类似白酒行业,白酒存货成本仅反映存货的原始成本,而白酒在储存过程后,其价值是随时间积累而不断增值,但谨慎性原则对资产表现为不高估资产,导致无法真实反映白酒存货价值。又如上市银行,每年会对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计提一定的拨备,部分上市银行计提的拨备不仅完全覆盖呆、坏账准备金,甚至三倍、四倍的计提,虽然能够有效地提升抗风险能力,但也成为部分上市银行隐藏利润的借口,成为人为操控股价的手段。再如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类似2019年度上百家上市公司集体连续公布商誉减值,即在公司股价跌无可跌的情况下,管理层或大股东为长远考虑,在股价低点时大比例计提减值,进行财务大洗澡,为后期股价上涨做铺垫,即谨慎性成为操控市场或股价的正当手段。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企业会计制度。作为企业,应把重点应放在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增强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在当今社会,企业的风险愈来愈大,因此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强大的风险意识、专业判断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公司管理层应当保证谨慎性原则得到充分运用,企业能够独立实施,制定健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切实发挥谨慎性原则的保护作用。企业必须正确对待生产经营风险谨慎性原则,不得滥用。企业必须充分运用谨慎性原则,但不能穷尽谨慎原则,不能随意扩大谨慎原则的范围,也不能动用秘密储备。

(二)加强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由于企业信息的不对称性,它已经适应了利润的内部会计动机。这一预防原则在本质上更具金钱性和任意性,甚至在实践中可能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为避免以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为借口修改财务会计方法,高估和低估损益、失真和实际交易成本的影响,应加强独立的外部监管体系和外部监管作用,做到全面实施。这种谨慎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以根据客观事实为企业运用审慎性原则、合理评价原则、监督性原则和保证合理运用原则提供依据。同时,要建立内部财务控制和监督制度,强化内部约束机制。

(三)加强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为了保证会计质量的提升,首先,企业单位应认真学习《会计法》,从而为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打好基础。其次,为避免会计信息失真,应严格监督和控制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同时建立完善的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最后,准确会计信息。将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至关重要。

(四)提升会计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人员所处的会计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应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为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奠定基础。会计人员的判断能力实质上是指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时所作的估计和判断作为公司的会计政策和条例。越来越广泛的制度认为,选择性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谨慎性原则,追求客观公正,避免不确定性估计和判断,切忌人为的主观随意性。(五)建立和完善市场价格机制。当今我国市场经济日趋繁荣,应逐步完善市场价格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市场价格信息传递并定期公布所有类型的资产的交易价格。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收集和存储各种信息,会计人员在确认时很容易获得资产的公允价值。因此,在确定公允价值时不可能有重大偏差,减少谨慎性使用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

四、结论

综合来看,谨慎性原则贯穿整个会计工作的始终,正确适度地使用谨慎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低估资产和降低企业利润,更为保守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来提高信息使用者依据财务信息作出决策的质量。但若使用不当,可能成为操控财务信息甚至成为舞弊或造假的一种手段。因此,正确运用谨慎原则是检验会计实务水平的标准,企业必须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加强谨慎性原则。通过规范谨慎性原则的适用范围和比例,增强谨慎性原则的可操作性,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来完善谨慎性原则的使用。实务工作中,应在充分了解谨慎性原则应用的根本目的、优点和缺点的基础上,更好地在会计工作中应用谨慎性原则,尤其注意谨慎性原则应用的适度性,以扬长避短,发挥其最大作用,为企业及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商业信息,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做出决策,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贵.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9(05).

[2]马文娟.会计实务中的谨慎性原则[J].甘肃科技,2010.26(23).

[3]张辉.浅谈会计谨慎性原则的特点与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5).

[4]张世兴,姜雅菲.“谨慎性原则”究竟是去还是留?[J].新会计,2019(10).

[5]蔡代娇.浅谈我国企业会计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22).

[6]嵇艳秋.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相关思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9(17).

[7]杨鑫.对谨慎性原则的认识、运用与思考[J].企业研究,2016(06).

[8]李晓慧.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及其完善探微[J].经济问题,2006(05).

作者:邱月洪 赵冬颖 单位:三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