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的思考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的思考

摘要:作者从职业教育的视角对化工企业文化的优缺点做了较透彻的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对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中职教育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对接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理念为核心的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企业形象,是全员共同习得的、彼此共鸣的、一致认同的,并为全体员工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精神风格和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是一种以文明取胜的群体意识。也就是说,每一位在职员工必须清楚你的所作所为是否对企业有利,并且这种行为是自愿的而非带有强制性的。这种行为要逐步地转变成为一种习惯,再经过时间的积淀,我们就会把习惯印在头脑里形成一种观念,就会在观点、看法、想法上与企业的理念不谋而合,反过来我们就会自觉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把公司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变为大众所认可的“行为规范”。

二、化工企业文化的特点

笔者学院的主体专业都是化工类专业,分析并了解石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优劣势,无疑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在校学习和就业都很有必要。1.化工企业文化的优点(1)化工行业企业以国企居多,国企的优势在于组织机构健全、工作优势较为突出。(2)化工企业的行业优势明显,员工在企业中的各类保障健全,员工归属感较强,人才流失相对较少,队伍稳定。(3)各项制度健全,生产运转有序。因为化工行业的性质属于不间断的连续生产,并且存在着很多的不安全因素,各个生产环节相互紧密依存。为了化工生产的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化工企业在生产、设备、供销等各个环节都制定有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为形成化工企业的文化积淀打下良好的基础。2.化工企业文化的缺点(1)虽然化工企业管理组织机构健全,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十分完善,上下级的协调执行能力不足,突出表现在各分公司的车间或班组受到多头管理、多头指挥,使得被管理者无所适从、导致工作效率降低。(2)缺乏完善的、制度性的激励机制。奖励没有明确的标准,存在很大随意性,管理者有时仅凭个人的好恶进行奖惩,有相当一部分私有性质的化工企业对员工奖轻、罚重、兑现少,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3)创新意识、能力不足。一些国有化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随波逐流的现象,追求短期利益,助长了企业的投机行为,更谈不上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没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力培养的文化也无从谈起;同时,重视物质激励,忽视精神激励也会影响员工的创新能力。(4)企业文化缺乏实质性内容。虽然化工企业的文化建设基础较好,但文化的深植力不够,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企业文化变成了形象工程和宣传的手段,企业文化的实质被忽视了。

三、什么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凝聚师生、学校发展和展示形象、提高知名度的一种重要的体现。校园文化就是一扇窗口,对外展示良好的形象,对内可以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具有重要的引领导向作用。校园文化的概念尽管比较抽象,但它来源于学校的各个部门的各种管理和考核制度,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核心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因此,我们应努力在办学的规模、办学的理念等方面体现和积极培育校园文化精神,以此来凝聚人心,用校园精神文化鼓舞人、教育人、提升人。校园文化主要通过下面的一些要素表现出来:学校历史、学校的办学方针、学校的形象标志、学校建筑、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发展途径、核心价值观、愿景、校风教风和学风、师生关系、校园环境、学校绿化、学校管理理念、工作氛围、正能量团队等等。

四、为什么要进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职业教育是就业的教育,服务是办学的宗旨,就业是办学的导向。检验职业学校是否实现培养目标的唯一标尺就是看培养的人才企业是否欢迎。笔者学院主要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化工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从化工企业的要求来看,企业总是希望学生毕业后能在化工工艺生产操作、设备检修岗位“零距离”上岗,希望一进入企业就有健康的职业心理,就能习惯企业的管理方式,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能运用已有的操作技能上岗作业,并能尽快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校园显然不是工厂,班级更不是车间,但学校和企业两者所接纳的是同一个对象,前者的重点是培养,后者侧重使用,对同一个对象的教育,必须前后贯通。学校如何在短期内把一个个青涩的少年,尽快培养成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把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引入班级,不失为最有效、最切实的途径之一。企业文化的移植并不是拿来主义,而是要通过进一步的改造、升华,使企业文化真正融入校园文化,让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感受现代化工企业文化的熏陶,学生自然会尽快地成长为“准员工”,实现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有利于职校生成才、成人、就业和创业。

五、怎样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

总的思路应该是:以职业学校为主体,以企业文化为主导,以精神文化为重点,以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为抓手,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课程文化为亮点,以实践教学为桥梁,以文化活动为平台。

1.校企合作促进两种文化的融合对接

在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校企合作也是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例如,笔者学院机械工程系就利用寒暑假委派教师深入企业,带着任务进行下厂实践锻炼,把化工企业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引入到课堂,有目标地培养学生。同时,有计划地安排机械维修、焊接专业学生进行工学交替,到企业进行教学实习;邀请高级技师来校辅导教师和学生的技能培训,同时,开展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的教育。

2.营造企业文化的氛围

营造学校的职业氛围,就是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时要通盘考虑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比如笔者学院的化工机械维修、机械加工、焊接专业的实训场地建设过程中,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张贴安全警示标志、张贴生产操作规程和“6S”管理制度,使学生进入实训场后就转变成企业“工人”,统一服装、按相关流程作业;笔者学院还将教室标语制成国内外名人名言、文化广场张贴往届出色校友和聘请的本地知名企业优秀技师代表的寄语和资料;以河南心连心化肥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授权培训中心等企业的名称命名班级成立“委培班”。机械工程系的上汽大众汽修定制班还以企业的制度为框架来制定班级制度和公约,把上汽大众提出的“追求卓越永争第一”这一核心价值观制作成标牌张贴在教室,激励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时刻保持对未来美好追求的动力;笔者学院还将此管理模式引申到办公场所、学习场所、学生宿舍,从制度文化对接企业文化等,比如学院的文化广场就建在教学实训综合楼的一楼和二楼,并以文化大观园的形式荟萃了学院办学理念、传统文化精髓、化工文化特色,集中展示了河南化工技师学院传承民族文化,开拓办学道路,全力服务化工,一心奉献社会的办学治校风范。

3.先进企业文化的引入与整合

在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企业文化的同时,笔者学院还利用示范校建设的契机,委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走出去,主动积极地吸收国内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借此机会深入知名企业进行参观学习,更大程度地吸取知名学院和企业的先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截止到2018年,笔者学院共计派出90余位教师学习培训、企业实践、出国培训,仅2013年,就委派11名教师跨出国门,赴德国取经,开展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办学与教学模式探索培训,亲眼目睹这种闻名全球的教育品牌给社会、经济、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效益;教师通过参加省内、省外的各种业务培训及深入企业学习和实践,极大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并汲取了丰富的企业文化经验。总之,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办学方针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要培养满足企业需求和职业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搭建两种文化的融合对接显得尤为重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环境下,要通过各种途径使校园文化氛围与企业文化元素相互融合,培养出更多的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社会、企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魏玉梅.企业文化与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对接的思考[J].科技视野,2018(29).

[2]马剑.谈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J].职业,2017(11).

作者:郑思涵 单位:河南化工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