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

摘要: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影响学生成长的直接环境因素之一,它能潜移默化的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影响学生对个人及社会的认知。高职院校形成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求学热情,陶冶学生的职业道德操守,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若能形成高品位、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还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本文从校园文化内涵、中外理论发展历程、高职院校怎样建设优秀校园文化入手,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实践方略。

关键词:校园;文化;理论;实践

一、校园文化内涵

“文化”二字,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人文化成”一词,指对不懂事的人施以适当的文治和教化后,使之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后来经过简化,形成“文化”一词。现代人对于文化的理解,更多接受《辞海》的定义:“文化从广义上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1]由此可见,文化发展从古至今,它都是要借助于人的群体,因群体而产生,同时又具有对群体的意识指导作用,最终作用于整个人类社会,形成文化圈。校园文化必然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形成,是学校在长期办学的过程中,在所教育和管理的师生群体中形成的一种文化模式,它强烈体现着一所学校的校训建设、办学理念、管理制度以及学习风气,它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合成体,是广大师生在教学管理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的总和。

二、校园文化建设中外理论分析

(一)国外校园文化理论思潮

由于人种、地域、文化、发展不同,西方在文化意识和思维方式上与东方存在这一定差异性,正是这种差异性造就了他们对待校园文化的态度,总的说来包含以下四种教育理论。1.人本主义教育文化。人本主义教育将人的个性与知识传授结合起来,并以此作为教育的最高级指南,推崇教育的生活属性,认为人之所以学习是为了适应生活,而非仅仅为了谋求职业,这种思想主要重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以及具有独立生存能力。2.学术自由教育文化。学术自由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学术自由、自治与独立,它强调大学应该研究学术,发展科学,并且学术应该自治,不受政府或者其他外部势力的干预。3.实用主义文化。实用主义以务实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强调凡是能够服务于人和社会的知识都是真的知识,没有高雅与庸俗之分,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校园文化就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提倡将教育和各个民族学生的特性结合起来,以批判性地审视本国与其他国家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和价值观,避免教学中出现文化霸权。[2](二)我国校园文化理论分析以上四类教育文化是西方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体系,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推进西方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也对世界各地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文化理论需要纵览历史长河,在历史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的文化理论基调。从奴隶社会开始,当时的教育权利是属于奴隶主,奴隶是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的,学校官办,权力垄断在奴隶主手里,教育主要是培养新生奴隶主贵族。到了封建社会,私塾兴起,校园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孔孟之道逐渐成为主要的教材,其教育理念对两千多年封建体制下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极其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在封建社会过程中,从隋朝开始中国出现了科举制度,然而科举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人才需求,但是却禁锢了学子真正对真理的探求,形成一味地为科举读书之风气,埋首研究八股文,没有创新和自由,在清末这张现象更是严重,舞弊、弄虚作假、贿赂成风,间接导致中国的科技文化落寞,以至于招致后来被动挨打的局面。19世纪后期中国形成现代意义的大学,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之后,有很多中国人开始了反思,开始睁眼望世界,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和科技。在这一时期,也将西方的办学理念引入了中国。1895年设立的北洋大学堂,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就是我国大学的先驱,由于处于国难当头的时期,那时形成的校园文化主要以爱国、图强为主。大学的形成,让越来越多的学子看到了世界,学到了先进科学与文化,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尤其是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让大学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通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学生知道了共产主义,也从那时起,中国的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新中国成立后,大学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大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使得高校文化也开始不断的发展变化,逐渐和社会主流价值观趋于一致,但是在校园文化中也还有它们自己的文化缩影,一个高校要形成充满魅力的校园文化,远非这么简单。通过对国外校园文化的分析,我们可以选择借鉴其中一些好的方面,但是不能够全盘套用,因为西方校园文化的形成也有它们的历史背景以及社会文化背景,西方在探索校园文化过程中也吸取了许多失败的经验,而我们如果盲目套用,只会重蹈覆辙,甚至更重。例如有的大学校园文化过度商业化,影响学生学术至上的观念;有的大学过度放任文化多元,又没有得力的管理制度,导致校园混乱;过度弘扬个人主义价值观,导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集体主义意识等等,都是我们需要警惕的。我国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看到其中好的方面,而不能够一票否决。例如我国弘扬的道德观念、民族危亡燃起的爱国情怀、斗争精神等等,都是值得借鉴的。校园文化也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养成,高职院校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一)以社会主义大文化圈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所处的大环境,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我们社会应该具有的风气以及文化,是人人都应该遵守和践行的,因此,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前,首先要考虑校园文化建设不可以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其引领下,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并可以完善其内容内涵的校园文化体系,让学生能够服务于学校,毕业后能够服务于社会。

(二)以校训确定校园文化建设大方向

校训其实是一所高校文化的高度浓缩,一般短短8个字就能够概括出整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管理理念。在校训确定时我们完全可以参考上面提到的中西方从古至今形成的校园文化的特点,结合自身来进行思考。例如我们办学是要提倡学术,那就可以参考西方学术自由和实用主义观念,但又不能完全照搬,其中可以加入博学、报国等观念来进行调和;如果学校是一所各民族学生比较多的学校,可以参考多元文化的校风建设,但是又不能过于自由化,在其中就可以加入一些爱国、团结、博学等等来进行适当的中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培养的主要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校训,我们应该以务实和精技为主导,强调技能的可贵,同时又不能够失掉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现在国内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学生的综合素养低,包括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修养,因此对于立德与行为养成也应该考虑进去,而且要强化这方面的培养。

(三)及时跟进校风、教学、学风的建设与实施

校训确定了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而要具体细化落实,就要及时确立校风、教风和学风,这是对于师生具体行为的规范方向,也是对于校训的承接和表达。校风就是一所学校的风气,就是师生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教风这是教师应该恪守的行为准则,师德为先,师风为范,缺一不可;而学风这是学生应该做到的基本学习规范,学风正,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够强烈。当然高校培养方式与目标不同,校风、教风、学风也会有区别,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教育主要侧重的是学生掌握各种技术技能,在这个层面上,“三风”的确定应该以严字当头,因为技术是要求精细的,容不得一点马虎,这样对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管理,都应该注重严谨与规范。

(四)形成对应监督到位的制度文化

管理制度其实也是一种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把制度文化做好,对于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每所学校,都会形成自己的管理制度,细分还有学生管理手册、教师管理手册等等,但是,在制度的形成过程中,有没有考虑到结合校园文化,结合校风校训来形成,这是关键,我一贯坚持,管理制度可以促进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形成。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在形成制度时,我认为要做好四个字,即:严、准、全、简。严,指严格与严谨,所有制度,都应该从严字出发,严格制定每一条制度,尤其是师生容易犯错的地方,更要严;准,指准确,每条制度的制定,都要拿捏住要害,准确无误,俗话说打蛇打七寸,定制度也要找准七寸;全,指全面,所定的制度一定要全面覆盖校园的各个地方,教学区域、办公区域、公共区域、寝室区域都应该全面覆盖,而且要不留死角;简,指简洁,定制度的语言用词,应该简洁明了,不拖沓不冗余,一句话说明不能做的以及相关的处分,言简意赅,容易记忆。制度文化的形成,必须配合监督的跟进,没有监督的管理是不成熟的,因而学校领导必须重视监督,拟定相关的监督措施,从上至下,从老师到学生,以至全校都动员起来,监督制度的实施。

(五)完善校园活动文化建设

对高校而言,日常活动主要包括教学活动与学生相关活动。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教学活动主要是理论教育与实训实践相互结合,并且更多偏向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一点与西方的实用主义文化有共通之处,可以学习借鉴。针对高职教学的这种特殊性,教学老师在授课前就应该进行认真思考,如何将学校文化与我教授的课程有所结合,在课堂中逐渐灌输给学生,最终深入人心,形成好的教学文化。而学生开展的各种活动,在活动开展之前就应该先确定活动要达到的效果,学生活动一般由学校确定或者学生自主申请,活动的形式可以说多种多样,而学生又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群体,会出现很多有意思的想法,在这里,对于学生的各种创意,我是持积极鼓励的态度,但是不证明是完全的放开,老师应该起到方向引导的作用,通过引导,让活动的主题朝需要打造的校园文化靠拢,朝校训校风靠拢,这样才有利于本校校园文化的形成。

(六)打造校园设施建设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各种设施是学校的硬件,它是学校办学理念、人才成长环境的直接体现,是校园文化的有力载体,有人说:“校园应是一本活的教科书,使每座墙都能说话。”[3]因而学校在对校园的设施进行建设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是否能体现出校园文化。各种建筑物的造型、实训室的布置、教室的布置、学生寝室的布置以及各种标语、指示标志、花草树木的整合等等,都应该和校园文化相关。同时,应该认真利用好校园橱窗、宣传栏、播音室、图书馆等一线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可以在无形之中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品行习惯,积极暗示学生朝着校园文化靠拢。

(七)加强学校领导重视

对于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学校领导层应该充分认识到重要性,安排专人进行管理督促,建议学院院长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一把手,从领导层面出发,对校园文化有一个方向性和指导性的统筹安排,高校才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否则师生没有主心骨,文化建设将形成一盘散沙的局面。校园文化已成为一所高校的办学名片,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高校,在注重办学实力、专业水平的同时,也将校园文化作为其考虑的要素之一。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愈来愈被各高校所重视,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想要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必然需要建设优秀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发行所,1980.

[2]贺继明,蒋家胜.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3]张祖宁.浅谈高校建筑设计与校园文化的融合[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09(5).

作者:陈樾 单位: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