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5篇)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5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艺术教育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国家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艺术教育作为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本文从和谐校园文化的特征入手,阐明了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促进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各大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校园文化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学院的发展,而艺术教育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艺术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和谐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主要包括教学、学习、科研、生活、校园环境、设施以及社会规范等内容的“硬件”文化;精神文化是指学校的“软件”文化,则主要是指师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组织形式、规章制度以及教风、学风和校风等。如果没有物质文化,校园文化就会失去强大的物质载体,如果没有精神文化,校园文化就会失去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可见,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相互统一、相互扶持、共同发展的两个部分。人与人的和谐,主要是全体师生员工之间通过言行举止等构建的一种和谐的氛围。艺术教育在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艺术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艺术教育具有和谐性的特点,这种和谐性与社会主义和谐发展是相吻合的,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一种拓展。艺术是人性中本能的纯真部分,它让人们变得更加高雅、勤劳、宽容、彬彬有礼,形成审美人生态度。唐代的艺术理论家张彦远就曾指出,艺术不仅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鉴戒愚贤、怡悦情性”的作用。艺术教育作为一门科学艺术,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同时还可以鼓励人们以更好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使生活更加美好。艺术教育的精髓就是人类文明精神,它所追求的是美和和谐。因此,通过普及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艺术鉴赏能力,以及文化艺术修养的艺术素质教育,使学生自觉形成对人文内涵以及和谐精神的追求,并在不知不觉中在艺术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从而逐步推动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工作。

1.2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近年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才市场对高素质大学生需求更多,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科学精神、人文气质、创造能力以及一专多能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健康健全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艺术教育具有“辅德性”,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艺术教育在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要端正对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态度,并通过多种形式艺术教育的开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使他们在面对社会低俗文化的影响的时候保持正确的态度。

1.3有助于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

一方面,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一直以来,人们往往只重视左脑的开发,而忽视了右脑的开发,左脑主要控制的是语言、计算和逻辑思维等功能,右脑则主要控制的是感情、审美等功能。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只有将人的左脑和右脑同时开发,才能充分发挥个体潜能。而艺术教育恰恰能够做到这一点,当人们进行艺术活动或接受艺术教育时,右脑会兴奋起来,从而使左右脑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协调和发挥,有效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艺术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在审美过程中,通过音乐美的艺术形象,品味其中思想,理解其中本质,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学会辨别善恶、美丑、真伪,逐渐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2发挥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的途径

2.1转变传统的艺术教育观念,充分重视艺术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人们认可,艺术教育成为学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长久以来,高职院校习惯于强调专业文化知识和技能教育的模式,并没有给予艺术教育足够的重视。高职院校要正确理解并重视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艺术教育的内涵以及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2.2建立科学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要将艺术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在教学计划中增设艺术教育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体系。例如,大学一年级可开设艺术基础理论必修课,使学生掌握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鉴赏能力。大学二年级可开设不同的艺术选修课,使学生把握艺术发展规律,提高审美情趣。艺术课程的开设要多样化。可开设音乐类和美术类课程,全面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内在精神的领悟能力。另外,还可以开设一些与艺术门类课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学科,如心理学、成功学、设计学等。多种艺术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本质精神。

2.3进一步提升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

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实施艺术教育的关键因素。艺术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开拓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认真探索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律,在教学活动中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而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加强对艺术教师的教学培训和师德教育,鼓励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和学习交流,使教师随时掌握各种艺术教育的前沿信息,开拓教学思路。

2.4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

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使其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功能。要确保艺术教育活动的良好效果,首先,要常态化,发挥持久效应。例如,每年定期举办文化艺术节、社团技能展示月等,或结合中秋节、国庆节、青年节等重大节日举办纪念庆祝等活动。其次,要多样化,增加参与率。例如,举办书法美术展、校园摄影展以及演讲、舞蹈、歌曲、辩论、体育等比赛,吸引学生广泛参与。最后,要专业化,提高水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组建专业性较强的专项代表队或专业社团,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并通过他们扩大文艺骨干队伍,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总之,高职院校要深刻认识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从而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吴芳.略论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34-35.

[2]周桓.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途径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4(3):72-74+81.

[3]何慧敏.艺术教育与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学园,2014(19):32-33.

[4]牛焘.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关系分析[J].音乐大观,2013(7):81-82.

作者:韩英倩 单位: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档案作用分析

摘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适应教育改革趋势的内在要求。档案作为学校发展历程的记录和整体文化的缩影,是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能够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提供信息支撑,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供特色载体。

关键词:高职院校;档案;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全面育人的重要阵地和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内在组成部分,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档案是学校在日常管理、教学科研、专业建设、学生工作、党团活动、社会服务等活动中形成的文字、图片、录音、影像等原始材料,反映了学校的文化传统、办学思想、精神气质、价值取向。档案具有先天的文化内涵,是高校的文化之母和精神宝库。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1]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因此,高职院校要从文化强校的要求出发,充分认识和挖掘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到作用和重要地位,以档案文化的特色气质和内在魅力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品位,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一、档案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提供信息支撑

校园物质文化是学校校风学风和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属于校园文化的硬环境。档案作为学校发展历程和广大师生奋斗成就的原始资料记录,具有真切的历史印痕和天然的物质形态,能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提供凭据查考功能。当前,有些高职院校[2]由于建校时间较短,文化底蕴薄弱,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些误区。比如,有的学校简单地把一些和学校教育毫无联系的地域文化人物和民族人物雕像移入校园当中,或是在校园内胡乱堆砌一些富有现代感的前卫设计物,而不考虑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精神和人文传统,使得校园布局杂乱无章,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氛围;有的学校盲目地求新求高,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校园硬件改造和环境布置,而不考虑这些硬件设施是否符合实际的教学管理需要,从而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立足现有历史档案,从中查考相关记载,充分掌握相关信息,科学规划设计校园硬环境,从场地布局、建筑排列、景点规划、雕塑形象、标语安放、绿化设计,到教室和宿舍的空间设计与环境布置,都要吻合学校一脉相承的办学历史,将档案之“神魂”活化为校园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之“生气”,实现校园人文精神与自然地貌、历史传统与现代气息的和谐相融。置身于这种幽雅舒适、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学校师生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

二、档案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完善学校制度建设,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机制,是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努力方向。在学校的档案资源中,含有大量涉及管理制度情况的文件资料,展现了学校管理方式的历史变迁,成为校园制度文化的基石,能够为高职院校的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富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信息。当[3]前,一些高职院校把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等同于书面制度建设,盲目追求“高大上”的制度文件,导致制度虽在书面上有明确的目标和详尽的规划乃至丰硕的成果,但严重脱离了学校和师生实际,引起严重的“阳奉阴违”现象和“流于形式”情况。为此,学校决策部门必须重视档案“知古鉴今、以史资政”的参照功能,从涵盖学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学术活动、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档案资料中,大量采集和梳理相关信息,形成比较完整而又吻合实际的制度依据,在此基础上印行《学校工作管理办法》、《学校规章制度汇编》等科学可行的制度文件。比如,教学档案包括了教学日志、开设课程、专业设置、实习实训等资料,能够反映学校的专业教育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学校教务处和各院系要充分查阅和利用教学档案,从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编印《教学管理办法》和《教师手册》,以规范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求、实习工作的流程安排、教学器具的相关规格,并对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进行教育培训,增强他们规范化教学的意识和技能。又如,科研档案收录了书籍论文、实验数据、技术专利、课题项目等学校师生从事科研学术活动的各项资料,能够反映学校的科研质量和研究水平。学校科研处和人事处要充分利用科研档案,制定出合乎本校实际、反映广大职工心声的《科研成果奖励方案》和《科研任务考核办法》,激发他们进行课题申报和学术研究的热情,促使他们按照“以科研促教学”的指导思想积极从事学术研究活动,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的教学工作。

三、档案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供特色载体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所在,体现着学校的精神内涵、特色气质、社会影响和师生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精神文化建设也因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价值观念培育、人文精神养成、历史传统承继、学校形象塑造等。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校园文化资源,承载着学校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记录了优秀校友拼搏奋斗的成长历程,展现了教职员工以校为家、艰苦奋斗的职业生涯,能够成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载体单一、形式单调,效果并不理想。比如,有的学校片面地将文体活动等同于校园文化建设,结果频繁的活动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和学习精力,使学生在学习与活动之间疲于奔波而又顾此失彼;有的学校不考虑自身定位和文化底蕴,过度推崇企业文化和职场文化,以简单的“拿来主义”方式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精神,结果却是沐猴而冠、不伦不类;有的学校认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就是学术报告,只是一味地聘请专家做学术讲座,经常召开学术研讨会,这样的做法显然缺乏整体考虑,无法实现校园文化创新,也不能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供动力支持。因此,高职院校要将档案作为校园精神文化的传播媒介,高度重视档案对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一,档案为开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供生动素材。档案材料真实而形象,直观而可靠,具有极强的亲和力、感染力和信服力。学校将校史校情、精神传统、科技成果、历史文物等文化资源用于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举行演讲报告,举办各类展览,开展主题宣传,有效缩短时空差距,拉近学校和学生的心理距离。除此之外,学校档案中含有的荣誉奖项、校友事迹等丰富直观的教育资源,也可以激励广大师生以那些杰出校友为榜样,把成长发展的个人梦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把个人追求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远大理想和立足当下结合起来,在全校形成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郁文化氛围。

第二,档案为学校塑造品牌形象和提升服务内涵提供基础材料。塑造学校形象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无一不重视品牌创建工作。档案凝聚着丰富厚重的人文气息和博大精深的精灵之气,能真实再现学校艰苦奋斗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能生动刻画老一辈学人为学为公的执着追求和求真务实的高尚品质,能如实反映全体职工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好风貌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奉献生涯,能充分展示学校雄厚的科研创新实力和丰富的技术专利积淀,可以提升学校品牌的层次和品位,成为学校品牌形象塑造工程中颇具吸引力和渗透力的特色形式。事实上,一些百年老校就为著名校友和名师大家单独建档,推广他们的手稿文章,介绍他们的典型事迹,通过这样的名人效应打造和宣传学校特色品牌。同时,善用档案[4]还能推进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工作,进一步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当今时代,高校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社会服务不仅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还是衡量学校整体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档案中含有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就业情况等反馈材料,以及项目结项成果、产品专利技术、研究实验报告、成果鉴定说明等课题材料,或是源于社会反馈,或是直接服务社会,能为学校加强和推进社会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高职院校完全可以在充分利用既有档案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交流,提高学校知名度。

第三,档案为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提供有效载体。档案的具体形式多样而丰富,既有学校在各类比赛和活动中获得的荣誉证书、奖杯锦旗,学者校友发表的著作论文和申报的发明专利,著名人士的讲话、手稿、题词,也有记载学校重大事件的新闻、书信、录像。实际上,这些透露着丰富人文气息的档案资料完全可以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当中,以不同的形式来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载体,打造“文化育人”、“以人为本”、“环境育人”的校园文化,提升全体师生的道德素养和精神[5]境界。首先,高职院校可以依托档案来烘托学校的学术氛围,营造“文化育人”的校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学术文化决定着校园文化的品位。教学科研档案是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记录的不少教学科研成果都有着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办教学科研成就展、学术成果报告会等方式,使广大师生从校园学术文化中汲取营养。比如,科技档案记载了学校师生开展科研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聚集了学校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的辉煌成就,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卓越的创新精神,凝聚着全体学人的心血和汗水,也铭刻着他们辛勤耕耘的足迹和印证。高职院校若将科技档案资料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就能形成科学精神、人文气质与职业文化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励师生结合职业定位,积极探索新知,达到以科学精神引导师生、以人文价值感染师生、以职业文化教育师生的良好效果。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借助档案来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环境。档案资料记述了学校优秀人物不计得失、不求名利、献身教育的感人事迹,讲述了广大教师在三尺讲台上耕耘无声的真实故事,这就为学校对全体师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重要题材。高职院校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贯彻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深入挖掘本校的名人档案,编成有关的德育教材,举办专题实物展览,使名人档案走进校园、走进师生、走进课堂,使广大师生在校园环境的熏陶下成为个性与理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人。再次,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档案资料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形成“环境育人”的校园文化。每一所学校都有与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若以体现学校特色的档案资料来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就能给校园文化注入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精神。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名人档案来营造富有特色的校园人文景观,制作体现办学特点的雕像,谱写反映办学宗旨的校歌,书写体现办学理念的校训,设计凝聚学校精神的校徽,以此体现学校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风采,增强校园环境的育人效果。

四、结语

古语云: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高职院校的档案资料是学校发展历史的见证和全部活动的缩影,以文字影像等多种方式承载着学校的文化成果和精神传统,具有与生俱来的述往鉴今功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和特色载体。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档案资料,挖掘蕴含其间的精神要义和文化底蕴,构建起融校本文化、人本文化、美育文化、创新文化、职场文化于一体的校园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甘荔.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J].兰台世界,2007(8):29.

[2]杜玉兰.高校档案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角度[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34.

[3]潘昕,李名家.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基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视角[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36.

[4]孟丽霞,李淑芳.论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功能[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3):106.

[5]林林.论高校名人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J].兰台世界,2006(8):10.

作者:黄晓红 单位: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党政办公室

第三篇:高职校园文化体系构建路径

【摘要】分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认知不足、积淀意识不足、“个性”缺失等问题,从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景观文化内涵建设、名师风范影响、行业企业文化渗透等方面探讨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路径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篇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乎国家强盛、民族兴衰。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大学,在国家文化建设和传承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正因此,校园文化被视为大学的风骨,也是大学的生命。真正的校园文化是靠多年的积淀,靠一代代师生的共同努力和追求,靠坚持和信仰而形成的。这种长期积淀形成的校园文化可以称之为“大学精神”,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会对这个环境中的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可以说,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冷漠的”高校排名,而是他们生活于其中的“鲜活的”校园环境。莘莘学子在校园的空气中自由呼吸、展翅翱翔,他们突破创新、碰撞出绚烂的思想火花,这就是文化示范的引领作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如此,也只有建设高品质、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才能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引领学生成长成才。也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国家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宏伟蓝图。

一、从“文化强国”到“文化强校”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强国”的宏伟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继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开门见山提出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昌盛。”国家如此,大学更应如此。“文化强校”应该成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要大力倡导“文化强校”理念,积极构建校园文化体系;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线,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环境;要树立开放包容的办学思想,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2012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既坚持就业导向更注重育人为本,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工业文化和企业文化,更重视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对学生的熏陶和引领。”可见,建设校园文化特别是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点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践行高职院校的育人功能,因为高技能人才同样要有文化知识的积淀,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职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存在较多问题,难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有的功能。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程度认知不足。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价值和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高职校园迫切需要更高层次的文化氛围,需要一个富有特色的文化体系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其重要性和紧迫性,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强烈呼唤“顶层设计”,应集各院校最高水准而为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更应有文化自觉意识,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然而,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程度的认知还不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第二,校园文化建设积淀意识不足。高职院校办学历史较短,在校园文化积淀方面有先天不足。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而在于当前在高职院校办学中,或多或少存在浮躁氛围。热衷于宣传学校各类“成果”,无暇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下工夫、做功课,由此加剧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先天不足”之症,难以形成有广泛影响力和较高认同感的校园文化特质。第三,校园文化建设“个性”缺失。这是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这一情况与第二点的“积淀不足”密切相关。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彰显地方文化特色,没有凸显“校本设计”,没有构建好高职校园文化体系,从而弱化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影响了高技能人才综合素质提升。

三、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的有效路径

(一)努力创建高职校园文化品牌

高职院校的发展时间不长,都是比较年轻的高校,论文化积淀,自然无法与百年名校相提并论,但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借鉴本科院校经验,树立职业院校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再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如《2012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提及的案例就很有代表性: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慈善文化”、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大爱育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孝文化”等。这种文化品牌树立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在践行的过程中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成为学校的文化名片。各地方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上应有特色意识,充分展示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构建自己的文化名片。如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特色,认真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努力形成自身品牌。教育部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指出:“支持高等职业院校加强民族文化和民间技艺相关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民族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支持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能力。”民族自治地区有其鲜明的文化特点,以广西为例,绣球、山歌、刘三姐等被认为是广西最具文化影响力的符号。广西的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完全可以深挖广西元素,展示广西色彩,结合民族文化的精髓形成自身品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在这方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新年音乐会是一个创新。该校在音乐会曲目选择方面,除经典民族、流行音乐外,非常重视凸显广西民族特色,2014年的曲目《春祈大酬雷》充分展现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展现了广西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重视校园景观的文化内涵建设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名著《帕夫雷什中学》中说,我们在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这就是校园文化的影响力,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能发挥育人作用。一所好的大学,应该有其标志性景观,它会成为全体师生的文化骄傲,会成为大家心灵的归宿。凡历史悠久的名校,都有其标志性的校园景观,在学校发展和壮大的历史长河中赋予景观深厚的文化内涵,发挥其持久的文化认同感和影响力。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清华大学的“大礼堂”、武汉大学的“樱花”等,都在岁月的积淀中影响着一代代青年学子。校园景观,成为名校之“名”的重要内容,成为学校文化内核和灵魂的承载地。高职院校中,在标志性景观方面虽稍显不足,但也不乏为此努力的案例。如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把校区建设和区域旅游有机结合,以成都标榜女红工艺博物馆等为基础,整体创建国家3A级景区校园就是很成功的案例。类似的情况还有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现桂林旅游学院),其校园本身即是3A级景区,这样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发挥名师风范及其伟大人格的影响力

名师、大师,是一所大学最宝贵的财富。他们的人格、学识,将对学生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近代以来,中国学界大师辈出,如陈寅恪、刘师培、吴宓、金岳霖、梁漱溟、熊十力、钱穆、钱钟书、饶宗颐、季羡林等,他们影响着一代代学人,影响着无数学子,大师人格魅力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虽然高职院校强调实践教学,强调应用技能,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基础性、综合性、理论性人才培养模式,但教师的人格、学识也会对学生成长成才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现在我们国家各层面都在大力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只有当其体现在老师身上,融入到教师的行为规范中,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理解、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应该培养一批名师、大师,以他们卓越的学识培养学生,以他们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以他们非凡的影响力提升校园文化的生命力。

(四)把行业企业文化的精髓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2012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指出:“借鉴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包括其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形象等,是企业独特的文化积淀,有其丰富的内涵和价值。当前,高职教育与行业企业关系极为密切,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行业企业的文化精神必然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行业企业文化也将成为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校企深度融合、合作是高职教育办学的鲜明特色。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行动计划》中说:“鼓励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这都表明了行业、企业在中国高职教育创新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甚至可以认为,没有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就不是真正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不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职教育。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重视工业文化和企业文化,重视其对学生的熏陶和引领作用。要善于把行业企业文化的精髓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积极作用。这方面不乏成功的案例,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把“敢为人先”的温州人精神教育引入创业教育;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所在地军区发起“强军育才接力工程”;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强调专业办学“五个一”,明确每个专业办学必须至少有一个合作企业等。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壮大,在构建高职校园文化体系和“文化育人”过程中,行业企业文化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综上所述,高职校园文化对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引导价值观形成、推动大学生社会化、提高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通过构建高职校园文化体系,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通过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体系构建,有望解决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让高职院校成为富有职业元素的“文化强校”,成为育人的重要阵地,实现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下的内涵建设,保障高职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并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孙丰蕊 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校园文化社团管理创新形式研究

【摘要】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扩大知识面,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还为高校提供了育人的有效途径,促进了学校的学风建设,有利于和谐校园的营造。

【关键词】校园文化;社团管理;质量建团;创新形式

2016年3月,在校团委的发起下,校社团联合会组织了全校学生进行此次调研,共发放了1500份调查问卷,其中非社团会员类500份,为使信息反馈尽量全面,我们采取了分系部、分年级和定点发放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调查;社团会员类1000份。最后问卷共回收了1400份,回收率为93%,在对这些问卷进行认真的统计分析后,得出了该校各社团的现状,社团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寻找社团的发展方向及改进措施提供了充实的依据。

一、目前高职学生社团的现状

(一)社团概况

近年来学生社团以较快的速度实现规模化发展,目前,在院团委注册的学生社团共有28家,在册会员四千余人,与2010年相比翻了一倍,社团活动形式多样。

(二)社团活动调查结果

(1)社团活动频率:39%的调查者认为所在社团活动很多,47%的认为较多,13%的人认为所在社团活动开展较少。

(2)社团活动质量:50%的调查者认为活动质量较好,37%的认为很好,只有13%的人认为活动质量一般。

(3)社团活动规模:21%的活动,有大部分会员参加,已经非会员参加;50%活动只有部门会员参加;29%的社团活动能实现全体会员参加。

二、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目前该校社团的发展还不平衡,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如:(1)社团之间发展良莠不齐的状况比较明显;(2)社团物质、设备、场地条件有待进一步加强;(3)社团活动场地不足。据统计,39%的社团活动场地一般都在教室,只有4%的社团有比较固定的地方;(4)缺乏指导,社团在得到教师的指导上也存在巨大差距;(5)社团定位不好;(6)人员流失严重;(7)激励机制不完善。

为了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不断发展,学生社团的发展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管理力度:(1)继续大力推进社团活动品牌化建设,打造精品社团,以社团为依托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大学学生综合素质的建设。(2)要加大对高校学生社团的投入。学校应对学生社团在社团场地使用、活动开展、经费支持、指导老师聘请方面为社团创造条件,开方便之门,为学生社团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3)要继续加强学生社团之间、社团与外界的联系、协作与交流。鼓励学生社团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积极为社团创造与社会联系的机会,利用社团相互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推出跨校际联合活动,促进社团的发展;利用社会的广阔舞台和丰富资源来充实学生社团的内涵,达到最后从学校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目的。(4)要深入研究社团良性发展的机制。从怎样最大限度地激发社团成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入手,对社团的稳步发展与社团活力之间的关系作实际调查和理论研究,形成一套适合于社团发展、同时又灵活多样的会员培训机制。(5)做好管理和服务的协调,在服务中体现管理,提高办事效率。

三、打造精品社团活动,创新社团发展模式

为彻底改善社团发展的难题,校团委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创新社团发展途径,加强对学生社团是指导:

(1)围绕“打造精品社团”这一主题,广泛开展了多项有关社团发展方向规划的工作,重点规划社团性质及发展方向、制定了社团量化管理制度、重新拟定社团活动审批程序等。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迅速,精品社团和精品社团活动在该校深入开展、好品牌层出不穷,影响力和知名度飞速提升。

(2)建立星级社团月评制度,以评促建,对社团建立每月评比“星级社团”的制度,并对社团活动、新闻宣传、会员服务、网络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月考评,要求社团活动上档次、走品牌路,新闻宣传方面要落实、抓牢,年终进行考核定级,以总成绩综合评定精品社团、优秀社团等。

(3)开创社团文化艺术节。由校团委主办,校社团联合会承办的校社团文化节为期3个月,紧密围绕五四精神和学院学风建设两大主题,通过开展大学生文艺、学术、科技、体育等社团文化活动,生动、全面展示大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出色的艺术才华,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氛围增添风采。

(4)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将大学生就创业作为学校素质教育建设的重点,创办创业俱乐部学生社团,依托高校大学生就创业教育课程,共同推进大学生就创业教育。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将会对广大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的塑造和思想道德的培养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社团必须以其丰富的内容吸引大学生的参与,通过学生自我管理来发展社团,使社团能更好地开展活动,使会员获得锻炼成长,进一步吸引大学生参与,从而形成一个良性运作循环,发展成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助推器。

作者:周虹 单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

摘要:高职院校辅导员应通过主动占领舆论宣传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班级管理,融入社团、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借助大学语文和思政课平台推行"价值文化建设"活动等路径,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辅导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校园文化;融入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应该秉承和践行的价值观进行了高度的凝练和概括,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给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部分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政治缺乏信仰、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错位、团队合作意识不强、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1]高校校园中存在的新生入学时开学典礼的整齐有序与毕业离校时毕业典礼的松散混乱形成巨大反差,新的形势迫切要求对高职大学生进行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是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更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发挥着传承中华文明、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牢牢把握和谐校园建设的正确方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学生宽阔的胸怀、刻苦学习的奋斗意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意识、创新才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角色,应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开展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贴合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创新形式,在学生管理方面抓好宣传教育,搭建校园文化宣传和交流平台,采取有效的方法和路径,以学生喜闻乐见地方式推动校园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自觉的进行实践,达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

一、主动占领网络舆论宣传新阵地,掌握话语主动权

辅导员应注重舆论正确导向,抓好舆论宣传工作,利用校园网、广播站、板报、橱窗、QQ、微信等平台在高职大学生中积极宣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校园互联网的建设、运用和管理,努力使校园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他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成为传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渠道、新阵地。[3]辅导员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网络语言,密切关注高职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就大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和时事动态,和学生积极互动,主动发声,宣扬核心价值理念,主动占领舆论宣传阵地,掌握话语主动权,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探索在班级管理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入主题班会、班级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班级环境建设及常规管理工作中去,营造氛围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一种重要的班级集体活动,是在辅导员的组织下,以班级为单位,一定阶段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体教育活动。主题班会不同于固定班会和临时班会,有特定的主题和目的。辅导员可以爱国、守法、民主、文明、和谐、诚信、敬业、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辅导员既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高职大学生,也可以在每学年的不同阶段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精心设计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主题班会,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利用新生入学教育进行校史校情介绍,参观校史馆,了解学校发展历史并熟悉校园环境,以增强新生爱校情怀,平时结合时事、节日、纪念日等活动召开爱国爱家教育的主题班会。端正学习态度,加强行为规范教育。结合学业预警,学习学生手册,规范文明行为,加强大学生行为文明养成教育。在学生中开展行为文明建设,通过“学习学生手册,争做文明学生”系列活动,辅导员带着学生学习,在班级开展文明学生评选、学生规范知识竞赛、不文明现象随手拍等活动选出最文明学生、最励志学生、最诚信学生,并曝光不文明现象,宏扬校园正气,宣传正能量。加强诚信、感恩励志教育。如三月学雷锋可以召开“雷锋月里话雷锋、做雷锋”主题班会,党的生日、母亲节、父亲节等以爱国、励志感恩为主题,心理健康月以'阳光生活,走近你我'为主题等;结合期末考试,评审奖助学金及评优评先的契机积极开展诚信考试、诚信助贷、诚信做人、诚信做事等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班会;在毕业生中进行文明离校教育等,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高职大学生整个教育过程中。

(二)融入班级制度建设,民主管理班级。班级制度,在内容上,结合专业特色及班级情况民主制定班级管理规定,奖惩办法,班费管理,教室公约,寝室公约等。在做法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制度建设,采取学生自主制定与辅导员指导相结合的民主办法制定班级公约及相关规定更有益于制度的落实。针对高职学生的文明养成教育以培育现代文明职业人为标准推行与企业文化对接的6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在学生寝室、教室、实验实训室、图书馆、学生餐厅等按照6S认证标准管理,制定6S文明教寝室公约和相应规范并在班级醒目位置张贴和悬挂,引导高职大学生养成职业文明素养,彰显职业院校的文化特点。

(三)融入班级文化及环境建设,营造班级民主文明健康和谐氛围。从内容上看,班级文化管理主要是指班级活动管理。各种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都应引起辅导员的兴趣。班级文化能够反映一个班集体的精神风貌,对班级各项工作都能够产生影响。因此,辅导员应着力做好班级文化建设,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班级以专业特征为主题设计特色鲜明的班徽、班标、昂扬向上的班级口号,集中团队的力量创作或改编班歌,增强班级核心凝聚力,为建设和谐班集体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四)融入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班级工作的有序性更多地体现在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中。其中,党团工作管理,学习管理,学生的奖勤贷助补管理是班级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采用民主管理,责任到人,指导得当,奖惩分明的办法管理班级,有助于班级各项工作的稳定实施。学生奖勤助贷评选工作尤其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民主的核心价值理念,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做到民主评审,程序公开,结果公平公正,精准确定资助对象。同时利用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月举办系列活动,通过视频、诚信感恩演讲比赛、征文,诚信讲座签名活动等具体校园文化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

三、充分利用思政课、大学语文等课程平台,与任课教师紧密联系开展校园建设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政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重在理论联系实际地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和可靠建设者。大学语文课程内容是传承人类和民族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创新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学语文课程的内容选择围绕“价值文化”,选取思想性、艺术性兼具的优秀文学作品。因而辅导员可以加强与这两门课及其他教师合作,充分利用课程中爱国主义、人生价值、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题材方面的教学资源,增强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并自觉践行,课上课下共同开发有益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举行“中国梦,我的梦”、中华诗词朗诵比赛、辩论赛,观看爱国主义电影,讲好中华好故事,传承经典与中华文明,平时注重大学生‘三观’建设,立德树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四、融入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做知行统一的合格接班人

针对高职大学生中存在的“知”与“信”脱节,“言”与“行”悖离现象,采取有效方式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大学生的行为转化,将理想信念、价值认同转换为生活实践。社团、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了解国家情况、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是学生丰富自身知识、累积社会阅历、磨练意志的重要途径。[4]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我们要通过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社团、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一些关键性的节假日,如国庆节、清明节、劳动节、青年节等,实施讲座、演讲、知识比赛等主题社会实践,强化大学生的理念培育。[5]借助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是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直接有效的形式,通过暑期社会实践、专题社会调查、社区志愿服务、企业参观访问、科技下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拓新平台。进一步开发社会资源对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学习价值。帮助高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赵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进路思考[J].职教论坛,2014,(29).

[2]闫志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J].教育旬刊,2014,(08).

[3].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R/OL].(2008-06-21)[2013-07-08].

[4]刘佳.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16,(06).

[5]高小燕.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途径初探[J].鄂州大学学报,2014,(01).

作者:冯早红 陈光锐 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