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论文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论文

一、小学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错过该年龄段,再加以培养,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模仿力强,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是施教的最佳期。有人把小学生比作一张白纸,最容易在上面画出美丽的图画,反之,如果对他们教育引导不当,孩子不慎染上坏习惯,要再来进行改正,那就很困难了。因此,紧紧把握住这个有利时期,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明礼貌等习惯。不仅对他们现在的和谐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遵循基本方法

(一)整体性和层次性相结合。整体性是指对整个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要设定一个总体目标,使小学生在学校、生活、文明、守纪等方面的养成教育有一个总的要求。由于小学阶段的六年,时间跨度较大,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接受能力的变化很大。一般将小学阶段细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年龄阶段。根据每个年龄段的认识能力和接受水平,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使得每个阶段性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明确化,任务具体化。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整体性与层次性的结合,就是使得养成教育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达到和谐统一,保证各阶段教育协调一致,使得养成教育既有层次又有连续性,不然的话,易产生各个学段之间教育和训练脱节,不能发挥各阶段养成教育的合力作用。

(二)“知”与“行”相结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也是一个“知”、与“行”统一的教育过程。尽管他们的年龄很小,认识水平有限,对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意义,一下子不能完全认识到位,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教育氛围,比方说用宣传字画形式吸引去看或编成儿歌让学生去唱,还可以通过广播、图片、团队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哪些是良好行为,哪些是不良行为,来促进学生认识的提高,增强行为的自觉性、主动性。在“知”与“行”相结合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知的层面要避免简单说教,要采取生动活泼形式便于学生接受,在知的内容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而且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二是在行的方面要给学生正确的指导地位,特别是抓好第一次,或者说前几次,力争做到手把手的教,要避免因指导不到位而产生新的不良习惯,再回过头来矫正,这就无形增加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难度。

(三)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过程,他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力量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三方面的角色和侧重点各有不同,首先,学校是专业培养人的教育机构,有专业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有较强的教育组织管理能力和管理经验,理所担当重任。学校对孩子的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有整体的规划和具体目标要求,在广泛征求家庭、社会意见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其次,应积极主动的与家庭联系,一方面,把学校养成教育规划方案与家长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深入各家庭了解他们对孩子的教育状况,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针对每个家庭、每个孩子形成个性化的养成教育方案。

三、实施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对孩子实施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小学生年龄小,既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又要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切不可管的过紧,禁锢孩子思想,束缚孩子手脚,扼杀孩子的天性,也不可面面俱到规矩太多。要宽严适度,把握分寸,抓关键环节,以此带动其他方面成长。同时,随着时过境迁、物换星移,养成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也应赋予时代意义,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父母和教师必须以新的视角来看待养成教育,让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发展个性、培养创造性有机结合。不能把孩子管得过死,以牺牲创造性的代价来换取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作者:郭利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耿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