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音乐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讨论

音乐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讨论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今天,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不光要掌握大量的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能用优美、流畅、新颖的语言来描述作品,吸引学生,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教学;语言艺术;形象;美感

引言

记得一位音乐家说过:“当语言走到尽头的时候,音乐便出现了。”音乐教学中,把教师的语言和音乐作品有机结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抽象音乐,不仅可以将音乐形象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的发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谈话的艺术。”艺术化的语言如同美妙的音乐一般,通过学生的耳朵拨动学生的心弦。一堂精彩的音乐课,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的知识体系,还需要教师在追求音乐美和语言美的结合上下功夫,深入思考,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才能强烈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才能使音乐课的艺术性得到充分的展示。那么,音乐教师该怎样善用自己的语言为音乐课堂教学添彩呢?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巧借优美流畅的描述性语言,营造想象空间

富有艺术性的语言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音乐毕竟是抽象的,它带给人的情感和情绪上的体验,教师只有通过语言或行为,才能向学生表达出音乐带来的这种微妙而朦胧的感觉[1]。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生动形象,精辟凝练,在组织语句进行描述的时候也要格外认真、谨慎。有的教师只会说“同学们,你觉得这段音乐美吗?”“音乐好听吗?”这种简单苍白的问话,在描述音乐时也只会说“听,多美的音乐啊!”究竟音乐怎样美呢?这就使得学生对音乐的感觉也是模模糊糊。试想连教师都不能用优美、流畅的语句形容,那又怎么叫学生感受呢?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对待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精心设计言辞从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比如在《森林的歌声》教学中,就可以在课前设计说这么一段话:“同学们,你们去过美丽的大森林吗?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入神秘的森林世界吧……”(多媒体播放音乐)“林中树木参天,郁郁葱葱,山崖峻峭,石秀泉清。值此红日初升,整个森林沐浴在晨曦之中,满山红叶,层林如染,阵阵微风吹来,清新之气沁人心脾……”听了教师富有激情、抑扬顿挫的优美描述之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更浓了,在聆听的过程中也就分外投入了。正所谓“语言不是蜜,却可以黏住一切东西”,富有艺术性的语言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强烈地刺激学生的听觉,激起学生“想听”“爱听”的欲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乐曲都适合教师运用语言进行长篇描述,有的音乐所要表达的是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这时就需要教师用语言进行适当引导,而非具体描述。比如教学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时,笔者只是在音乐的空隙中设计了一些简短精练的语言,以达到引导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享受音乐的教学目标。又如在欣赏《月上东山》前,可以这样设计:“皎洁的月光洒在水面上,湖水一层层荡漾开去,坐在渔舟上的人们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教师的话要含蓄,要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不宜太满、太实、太具体,更不要用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强制覆盖学生的艺术想象。正所谓“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善于驾驭语言,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的天空,饱尝美妙而又各不相同的艺术享受,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

二、巧用立意鲜明的提问性语言,激发思维火花

在课堂语言设计中,提问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有启发性和神秘感,要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兴趣,要勾起学生的新鲜感和对音乐的好奇心,并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音乐[2]。因此,课堂提问立意要鲜明,不要提一些简单的、毫无想象力的问题。有的教师经常在欣赏音乐结束后问:“音乐好不好听啊?”“你想不想唱一唱呢?”诸如此类没有新意的提问,不仅让人觉得乏味,更使课堂教学千篇一律。笔者在《森林的歌声》这一课教学中,虽说是同样的设问,却用了不同的方式:“动人的音乐肯定让我们遐想万分,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森林里到处跳动着音符,让我们静静地聆听,是谁在歌唱?”……这些问题简单明了,教师的语言富于变化,显得亲切、自然,使学生消除畏惧心理,大胆发言,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如欣赏《彼得与狼》最后一段旋律,音乐生动地描绘了机灵的彼得联合小鸟智擒野狼。如果任由学生听下去,教师不做任何提示与设问,学生往往是机械地听完就算了,把这精彩的一幕忽略掉。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听,迈着如此沉重的步伐,那是谁来了?”“啊,大灰狼转过头来了!它瞪着血红的眼睛恶狠狠地看着彼得,彼得的遭遇会怎样呢?”……运用这样的语言技巧,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去欣赏和理解音乐。

三、巧用有的放矢的评价性语言,唤起学习兴趣

音乐语言的可塑性很强,只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言、敢于参与,就会有所发现、创新。如果只知一味地否定,学生的自尊心会受到打击,甚至会出现再不愿上音乐课的情况。记得在《维也纳的音乐钟》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曾设计了一个听音乐做律动的环节,当时有一位学生满怀信心地热情表演,但由于她的律动与我的设计不同,当时我就向她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你错了,看教师的表演吧。”虽说没有正面批评,但其实也等于间接否定了她的创作。课后就有教师提出了这个问题,仔细思索,确实在评价的过程中为了不偏离中心内容而对学生作出了错误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就是对他们能力的一种判断,因此教师要格外注意评价的尺度,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肯定“你真棒!”“做得真好!”“你的表演真精彩!”等。而对某些表现不是很出色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这样说:“你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不过还是出现了一些小的错误,让教师帮助你,一起再来一次好吗?”千万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善用语言激励学生,让他看到自身的价值。

结语

“语言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音乐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将会像音乐作品的美一样,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启迪,这是一种无形的艺术教育。它强烈呼吁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富有激情和极大的艺术魅力,尽力做到像旋律那样声声优美,像歌声那样句句动听。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吃透教材,正确把握教材之外,还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水平,多听、多看,随时注意吸收那些简洁生动、幽默风趣、富有哲理的精练语言,不断积累,使自己的语汇丰富起来,让教学语言与丰富多彩的音乐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如果说,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相关知识是音乐教师的一只手,那么,教师应用语言的能力就是另一只手。让我们善用语言这只手吧,它必能给我们的音乐教学增色不少,也将会使音乐教师的形象更为鲜活、亮丽!

[参考文献]

[1]李江辉.小学音乐课堂中巧用语言艺术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25):157.

[2]陈耀飞,高阳,侯英等.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大众文艺,2011,(12):267-268.

作者:周琼 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尚田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