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传统统计学范文

传统统计学全文(5篇)

传统统计学

第1篇:传统统计学范文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传承;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综合型人才要求不断提升,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必须要注重对人才综合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所教授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吸收了很多西方的教学大纲、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使得现在大多数从事艺术设计行业的工作者,在设计思维、设计方式和设计作品上,更多出现的是国外设计的影子,而找不到中国式的味道。寻找中国味道的设计,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使学生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能够把传统设计元素作为自己的设计语言,完成更多的具有浓浓中国味道的“中国设计”,不仅使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艺术设计类专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更高,所以在艺术设计理论教学中需要进行生成式的创意演绎。进而使学生感受到艺术创作领域的文化情境,改善传统的僵硬化的教学模式[1]。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使得学生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过程成为一种文化的感召,这也是将学科教学与文化知识进行交融的探索。在文化情境的融入过程中,需要合理的选择传统的设计元素,尽可能多的融入到不同的设计情境中。比如在敦煌壁画的介绍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敦煌壁画的背景,包括创作的文化背景以及壁画的创作手法等,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发展水平,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敦煌壁画的创作手法以及敦煌飞天的形象为自己设计一张插画,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艺术设计创作技巧,同时还能够了解到我国的历史文化,并实现对这些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通过艺术沙龙的形式实现传统文化的融入和传承

艺术设计类教学本身是一种具有灵动性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也需要能够打破传统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采用以文载道,以艺赋质的艺术沙龙形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2]。比如可以邀请一些艺术设计类的精英人才或者老艺术家等参与到沙龙讲座中。可以以“老照片中观设计”为主题,通过展示清末到民初的照片,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不同时代的着装等方面的不同,并从这些着装中分析其设计艺术亮点和价值等。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的通过图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示我国不同民族以及不同朝代的服饰,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艺术设计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古代劳动人们的艺术设计理念等,为学生的艺术设计提供更丰富的思路,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化,在艺术设计的道路上融入历史文化,在提升艺术设计水平的同时也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在项目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实现与专业的衔接

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利用理论为实践提供指导,同时将实践的收获返回理论,这也是一条循环的发展路径。但是从当前的课程设置情况来看很难做到这一点,在艺术设计类理论课程中主要为基础知识课程,而且理论教学与实践无法实现同步,往往是理论教学先于实践教学很长时间,当学生需要应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创作时,往往理论知识已经淡忘或者断裂。或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确实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但是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是完全分开的,在教学中没有联系性,导致理论过于空谈,实践缺乏指导,教学效果难以提升。再比如,教师还可以将皮影艺术融入到艺术设计项目创作中,皮影艺术是我国最早的戏曲类型,结合剧中的角色以及衬景对皮影的“影人”形象进行创设,“影人”的材质为牛皮或者羊皮,通过对皮质刮制、雕镂、着色以及烫平等工艺后,形成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可以是粗犷的、细腻的,甚至是夸张的,再通过着色,达到更加形象的艺术效果,皮影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戏曲艺术的精华。所以也是学生艺术设计中重要的元素组成,比如我国当前很多的电视广告,产品包装中就引入了皮影艺术,展现出我国的文化特色。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皮影艺术创设相应的艺术作品。通过将皮影艺术融入到艺术设计中,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其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元素,所以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还需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探索创作灵感,丰富创作元素,进而提升艺术设计创作的效率,同时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途径。

结语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博大的思想内涵、文化元素为设计者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丰富的思想源泉。因此,在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加入大量而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使艺术设计者在设计作品中更多的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价值,提升了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强化了设计作品的中国特色,为“中国设计”的发展提供源泉,提升产品的文化软实力,使中国的设计产品在国际舞台上散发出独特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黄东,翟翠娟.新常态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研究[J].职业技术,2015,14(08):22-24.

第2篇:传统统计学范文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竞争性;传承性;挫折承受能力;终身教育

1.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征

1.1娱乐性特征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具有明显的娱乐性特征,例如各民族舞蹈大都是各族先人在愉悦自身或神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至今依然保留着较强的娱乐性特征。特别是少数民族的舞蹈项目不仅娱乐性较强,并且运动量也非常大,娱乐性与竞技性共存。

1.2竞争性特征

绝大多数体育项目的显著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尤其是各种重大体育赛事都在很大程度上将竞技体育的美丽成功展示出来。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具有竞争性特征,特别是对抗类传统体育项目,竞争性非常强。例如,蒙古族的摔跤散打以及满族的珍珠球等都是竞技性较强的运动。

1.3观赏性特征

观赏性特征是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娱乐性的进一步升华,这些体育项目不仅愉悦自身,还能带给他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对抗性体育项目非常精彩和激烈,舞蹈类项目非常优美动人,这些体育项目的观赏性都十分明显。而其中武术等技巧类体育项目的观赏性最强。

1.4传承性特征

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是历代先人留存下来的宝贵遗产,历经无数的洗礼方能流传到现在,其本身蕴含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实质上是传统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因而其具有无可替代的传承性[1]。

2.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对高校学生的积极影响

2.1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

大多数高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方面侧重于体育技能的传授,而相对忽视健身;教学内容方面侧重于竞技项目课程教学,而相对忽视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这都对高校大学生个性发展形成一定阻碍。高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时,需要将当前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现代竞技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并中的模式。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较为单调,并且重复性较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中,能够在不断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能进一步调动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进而促进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注重修身养性,追求个体生命力的强化,将其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全体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另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技能学习较为简单,大学生可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进行体育运动,从而促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2.2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激发高校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民族传统体育属于民族文化的构成部分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但在现代西方文化影响和渗透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特色相继消失,社会大众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看法也发生转变。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教学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传承传统体育项目,有利于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同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显著的地域性与民族性特征,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有利于激发高校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从而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2]。

2.3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稳定性还相对不足,受自身阅历、知识以及思维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错误思想行为,如果受到打击,就极易出现悲观情绪。而若想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一定要具备强大的抗挫折能力。民族传统体育竞技类项目,是成功与失败交织的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有助于高校大学生及时总结经验并吸取教训,在失败中寻找成功的方法,进而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另外,大学生在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能够拥有一定的交际范围,对不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相勉励等十分有利。

2.4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高校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有利于促使大学生积极克服惰性,从而拥有较强的意志力,并能进一步加深高校大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知。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能够学到诸多与保健和养生相关的知识,这有利于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唯有不断激发和保持大学生的体育运用热情,方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而民族传统体育的丰富内容及其趣味性,则能对高校大学生的保持长期的吸引力,促使他们坚持并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3.在体育教学中引进民族传统体育

3.1合理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包括诸多内容,如摔跤、赛马、调班、踢毽子、武术以及射箭等等[3]。在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之前,体育教师要从该地区具体情况出发,深入到民族群众生活中,积极开展调查考证工作,以充分了解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名称、发展状况以及相关技能要点等,并有效制作体育器材,改进教学形式。对于竹竿舞、秧歌舞等符合高校体育教学要求的竞赛性项目内容可直接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来。对于部分基本符合高校体育教学要求的项目,应对其改编之后在引用到体育教学中。比如,高校体育教师可将蒙古族的摔角改变成集体角力,可将民间武术改编成普通的健身拳等。

3.2有效整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求

3.2.1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合要满足趣味性要求。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运用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为其进行终身体育做好铺垫。所以,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要立足于高校大学生的喜好特点,设计出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实际需要的轻松、愉悦的体育项目,从而有效增强高校体育教学的吸引力。3.2.2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合要符合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还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高校体育教师应合理设置体育锻炼的强度,应使大学生在保持自信和兴趣的同时,进一步获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同时,还应使高校大学生通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掌握相应的运动技能,并形成相应的专长,尽量防止不科学要求而对大学生的活动欲望形成抑制。3.2.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合要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实际需要。在进行民主传统体育项目整合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此类项目的设立应面向绝大多数大学生,为大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的机会,促使他们进一步展示自我,不断挖掘大学生潜在的锻炼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比赛项目,更加注重班级整体实力的竞争。3.2.4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合要符合学生便于学习和掌握的要求。在整合民族体育项目时,体育教师应确保项目内容的娱乐性与普及型,项目具体操作与实践方式要简单便捷,能够使学生轻松掌握,以免太过复杂而导致大学生参与积极性的下降,同时也不利于教学评价与比赛评分。

3.3高度重视体育教师培训工作

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需要高校加强相应的教师队伍建设。如果高校体育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技能及方法了解不够充分,就难以有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所以,高校应积极组织各种观摩课,对体育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以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促使他们熟练掌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从而有效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4.结语

总之,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拥有普通文化的基本特征,还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特征。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充分把握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特征,深刻认知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对高校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合理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效整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求,高度重视体育教师培训工作,从而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郭敏进,林庆栋.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对现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作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20(20):103-104.

第3篇:传统统计学范文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和其它领域的现代化程度愈来愈高,普通高等教育只能满足企业所需用的专业型和设计型人才,而具有特定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结构的操作型、应用型、服务型、技能型的人才他们没法提供,这个任务只能由职业教育扛起。目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点倾向于普通高等教育,因此在教学结构上沿用了普通高等教育的那种学科型教学体系,使职业教育在教学方法与内容上比较轻职业知识、轻专业技能、重理论,培养的职业人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国务院强调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造就一大批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的必经之路。通过开展创新性课程,以应职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是教育教学手段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必将有力促进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推动教学方法的革新。先进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落实,必须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学校师资力量强,办学基础好,有比较丰富的教改实验经验,近年来,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先后多次被市、区评为先进单位。但是,随着学校搬进教学设施一流的新学校,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推广信息技术,怎样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并且发挥好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互动方式的的整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活泼有趣的环境和给力的工具,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广大教师的素质等问题亟待解决。面对社会职业需要,面对机电专业的课程要求,面对学校现状,必然要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机电教学经验相整合。

2整合的研究方向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相互促进与紧密结合,能深刻地改变教和学的方式。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的课堂学习环境中,操作、观察、试验、猜想、发现等过程变得具体而清晰,教学的目的性增强,教学思考更具有程序性,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学生通过自主的、积极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可能,并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得以实现。图形计算器、专业模拟操作实验室、实训工场等计算机软件和校园实训环境为机电教学提供了有效手段和可行环境。现代教育技术在机电教学中的整合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

2.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是在特有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良好的情境会产生良好的情趣,良好的情趣可以使人有兴致地、有信心地学习。教学实践表明,学科教学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兴趣地、有信心地学习机电。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可以将学科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地显现出来,帮助学生从直观、形象加以考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我们学校在PLC课程方面,引进亚龙的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编写应用程序,连接电子线路,控制传感器,完成每个机械手臂的动作要求。完整的一个动作,学生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这个动作要求必须要经历的步骤。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喜欢这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对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专业学习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

2.2提供学习的探究平台,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

职业学校的教学以学生学为主体,但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仍然以“教”、“讲”的需要来选择和使用媒体,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学媒体,变印证结论为提供学习资源,变教具为学具,变灌输知识为启迪思维,从而使学习由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索性学习。比如,在电工电子课程方面,学校提供实验室这个平台,理解清楚每个元器件的用途,同时为了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可以利用课堂讲解的线路图,组合模型电板,印证结论,实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组成一个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整体。

2.3改变教学的传统形象,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机电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能为学生提供多元学习环境,与传统教学中的认知工具(纸、笔)相比,它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发展上有着实质性的进步。比如在CAD教学中,为了初中入学的学生跨越专业基础课学习的难度,特意通过CAD三维设计软件向学生呈现直观动态的教学情境,学生可以在电脑上利用鼠标来拖动旋转立体,从而理解整个投影的方向和空间概念,同时向他们展现老师的整个思维过程,学生感知到立体模型的绘制过程,构成一个活跃的思维场,学生由具体的感知飞跃到抽象思维。可以根据设计软件的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2.4实现真正的教学互动,增进学生的情感交流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实现师生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互动。只要是能通过计算机来学习机电软件,我们学校机房提供教学软件实现教学互动,在网络上学生可以通过学生端匿名大胆发言,师生可以无屏障交流,各抒己见。老师可以通过教师端控制学生机进行演示讲授,同时,学生存在问题,可以把他的问题通过教学软件播放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同时课后师生之间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无限制的实施交流,没有距离感。老师随时随地能了解学生,给其的帮助与引导通过网络可以完美实施并增进彼此情感。

3结束语

第4篇:传统统计学范文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学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于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而中职院校作为我国计算机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应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对计算机课程内容和结构的调整,推动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深化,提升计算机教学水平,进而承担起为我国社会培养优秀计算机人才的重任。传统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涵盖了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髓,在对解决现代社会中的各类矛盾问题的思路上发挥着积极指导作用。传统茶文化的融入给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是推动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1传统茶文化的功能分析

1.1教育功能

传统茶文化包含了儒、释、道三大家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髓,如和、仁、真、善、美等,这也使得传统茶文化具有较强的教化功能,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有效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而且也可以为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带来积极影响。茶文化的教育功能与现代教育理念中生本教育思想有着较高的契合度,将其运用到计算机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1.2社会功能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于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茶德是茶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文人墨客对于美好品德的向往,其具有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社会功能,将茶德融入到计算机教学中,可以让为学生提供更多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机会,进而有效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然感,促使学生自觉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这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及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都是非常有利的。

1.3审美功能

自古以来,茶文化都属于高雅文化,这是因为茶文化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茶文化融入到计算机教学中,不仅可以增强计算机教学的文化功能,而且也可以体现计算机教学的文化性,为计算机教学增添美的内涵,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审美水平和审美情趣都能够获得全面提升,促使学生获得综合全面的发展,积极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2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2.1教学目标缺乏明确目的性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向,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但就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来看,普遍存在教学目标缺乏明确目的性的现象,使得计算机教学活动缺乏横向的教学质量要求和质量比较,导致计算机教学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中职计算机教师都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对于“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习到哪种程度”等问题的思考严重不足;二是部分中职计算机教师的教学目标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这也使得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讲完一个知识点就继续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对于学生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相对不足,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不能很好的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2缺乏有效的教学指导

计算机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要想熟练掌握计算机课程中的内容,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际操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计算机广泛普及之前,计算机实践教学只能在机房中完成,学生也非常珍惜上机练习的机会。但随着家用电脑、笔记本电脑的广泛普及后,进入机房的机会已经对于学生不具备吸引力。这也使得部分中职计算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操作几乎是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如此一来会出现两种不良后果:一是缺乏有效指导。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的指导和解决,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二是缺乏有效监督。由于在课后实践环节,教师无法对学生的上机情况进行监督,导致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时间难以得到保证。

2.3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兴趣不高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目前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普通家电之一,很多中职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计算机。并且目前中小学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而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很多内容,他们早已经学习过,这也使得中职计算机教学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进而影响到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另外,很多部分中职学生由于对计算机学习的目的缺乏正确、清晰的认知,认为只需要掌握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能够简单的使用计算机即可。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导致这类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不高,且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学习。

3传统茶文化融入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路径

传统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计算机技术是一门现代技术学科,这二者看似不相关,实则通过对二者背后的特点进行深入挖掘后,我们不难发现茶文化与计算机教学存在较高的契合度,茶文化中的核心思想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学及课程改革带来了很多有益启示。

3.1利用“和”思想解决计算机教学内容与技术革新的矛盾

“和”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禅文化思想的最高指导原则。茶文化中的“和”思想即包含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同时也包含了“和而不同”、“天下大和”等思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这也使得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与技术革新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而将茶文化中的“和”思想融入到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则可以使得这一矛盾迎刃而解。在计算机领域中,新技术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技术应失去了价值所在,不论再先进的技术都离不开最原始的二进位计算机算法。通过对新旧技术的对比,无疑是外在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实质都是相同的。将“和而不同”的思想用于指导中职计算机教学,则可以让计算机教育人员辩证的看待课程内容与及时发展的差距,并将夯实学生计算机理论基础作为教学重心,这样不论今后计算机技术如何进步,学生都能通过其本质,从容应对和把握。

3.2通过“怡”感受激发学生兴趣

“怡”在茶文化中是指喜茶之人在品茶时,内心舒畅、愉悦的个体感受。只有当品茶人在品茶时,感受心旷神怡,才会激发出更大的兴趣去学习和研究品茶之道。在计算机学习中同样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充满兴趣,他们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计算机教学活动中,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目前中职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将茶文化中的“怡”思想融入到计算机教学中。首先,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实现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创新,比如,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引入到计算机课堂中,增强计算机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计算机应用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强化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认知,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最后,教师应适当在计算机教学中加入社会实践的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认识到所学知识与职场之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并对自己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做出客观评价,这样对于激发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而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借助“静”心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静”是茶文化中的核心要义,这里的“静”不只是指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指人的心“静”。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积累,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计算机教学中,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存在浮躁的心态,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为此,中职计算机教育人员就可以将茶文化中的“静”心态引入到实际教学中,实现对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中职计算机教师应摆正自己的心态,抛开外部环境的影响,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一节课程、每一次实践指导;其次,中职计算机教师应将“静”思想引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能够利用平常心去看待学习中的得失,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综上所述,传统茶文化中蕴藏着很多精神内涵和人生哲学,在解决当下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上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因此,中职计算机教育人员应加强对这一方面的重视和研究,并将传统茶文化合理运用到计算机教学及改革中,实现对计算机教学的优化和创新,提升计算机教学的质量与内涵,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更为全面综合的发展,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志会,倪菊英.传统茶文化融入计算机教学中的研究[J].福建茶叶,2021(04):200-201.

[2]韩坤.茶文化背景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20(12):198-199.

第5篇:传统统计学范文

我国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专业开始不断细化,以就业为导向被划分为不同设计门类。网页设计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体现了艺术性与技术性的融合和统一,同时,网页设计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然而当前网页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基本沿用了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一般模式,较多地强调专业技能学习,忽略了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在专业技能学习上,也多是盲目模仿西方设计形式,忽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在课程的设置上关于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对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缺乏创新性。

二、传统文化融入网页设计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中华民族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传统文化的核心,即中国人内在的精神生活形式,包括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习惯等。其次,传统文化的物态形式,即其内容的外在表现,包括人们衣食住行的习惯和规范等。再次,传统文化的民族特征,这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这种民族性的文化也是多元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中运用的传统文化元素就是从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东西,如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文字的元素有汉字、书法、篆刻和甲骨文等。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网页设计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以便设计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传承和发扬好传统文化。设计教育不能一味照搬西方的模式,优秀的设计作品要能体现出民族的文化内涵,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面对当下新媒体飞速发展、中国网民数量飞速增长(包括使用手机媒体的网民)的现状,高校应当更加重视网页设计人才的培养,而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网页设计人才培养,不仅能为学生提供网页设计的灵感和素材,而且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人文教育和设计观念,使其明确设计不能盲目追随流行,而是要体现设计师的社会良知和责任感。

三、关于网页设计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立足传统文化,更新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在设置课程时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传统文化的融入网页设计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设计形式上,而应从传统文化的内涵出发,更新教学内容。首先是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是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铺垫,可以在专业基础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例如在绘画基础课程中可以选取瓷器、京剧脸谱等元素,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并且熟悉传统文化符号。在构成基础课阶段,在学生学习了构成法则的基础上,对应用部分的练习可配以主题性的训练,如传统图案图形的运用。平面构成部分可强调对传统图案图形的认知、理解和运用;色彩构成部分可强调对具有民族特色色彩的认知、理解和运用。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网页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学会运用传统元素逐渐理解传统文化。在专业课方面,学生有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的基础,进行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设计练习时才有可能。如在网页的界面设计中,可以让学生以传统纹样为题材进行主题创作,组织画面元素;也可以以传统民俗文化为主题进行界面设计创作,如二十四节气、中国结等。在引导学生对传统元素运用时,可以让其采用直接运用和间接运用两种方式。直接运用传统文化元素,需要做到表现形式具有新颖感,能直观、生动地表现主题,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图像或者图形的形式呈现。若想在直接运用的基础上设计出表现形式独特的作品,不能模仿照搬而应在理解传统文化元素内涵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这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间接运用传统文化元素需要寻找元素间的联系,将看似没有关联的设计元素巧妙地联系起来。元素可以是具象表现也可以是抽象表现,运用形式美法则构成主题。如何选择元素间接表现相关主题则需要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

(二)加强对传统设计思想的学习

在网页设计教学中传统文化以及相关理论也应当受到重视,我们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使其加强对传统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增开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理论课程,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这种理论课程教学可以联系专业实践开展,避免学生因课程枯燥而出现对其不够重视的现象。如在设计史论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可以从设计风格和设计思潮的角度指导设计实践,让学生在理解设计历史的基础上学会理解和分析经典设计作品的内涵,学会查找和分析资料,提取其中的设计元素。传统文化融入网页设计教学不能仅停留在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上,还要注重对于传统文化思想和内涵的传承和表达。

(三)课题形式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现代创新型设计人才尤为重要的环节,可在以往实践项目基础上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再设计的实训项目。网页设计对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教学方式的变革应该从实践的各个环节全方位展开,目的是使网页设计的实训部分摆脱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以往各门专业课程的实训内容都是围绕着课程的内容展开的,学生的专业练习也是在老师指导下按部就班地模仿,无法真正锻炼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将传统文化融入的再设计实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孤立看待一个传统元素,而是要注重与其他实训练习的关联性和连贯性。网页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专多能型高技术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网页设计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多种技能协作完成,只有综合各门课程知识融入到综合实训项目中,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有效的衔接。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后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实训练习,挖掘出与课程相关的设计项目作为课题,把专业知识与实践运用联系在一起。课题的选择要利于将传统文化和专业教学融合在一起,由浅入深。每一个大项目的内容都需要运用几门实训课程的知识点共同完成,只是每门课程在不同的项目中担任的“角色”有所不同。学生从课题的问题着手,寻找解决办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训课程内容的开发上也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实训项目来丰富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达到统一。

四、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