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范文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

第1篇: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运输规划;安全管理

0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修订,《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JT/T617—2018)相继出台,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由于危险货物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等特性,且道路运输中存在多种多样的危险因素,因此做好新形势下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1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危险货物广泛运用于化工、轻工、医药、能源等重要领域,是国家经济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道路运输车辆多样、调度方便、线路灵活,可实现门到门运输的特点,道路运输在危险货物运输组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行驶在道路上,受路况、天气等因素的影响[1],存在不确定的风险,且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往往危害性大、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处置耗时长,因此,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现阶段,我国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进程,行业和地区间存在大量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正处于安全事故的频发、易发、多发的特殊时期。有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因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产生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占GDP总值的6%,安全生产形势相当严峻。

2南京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现状

目前,南京全市共有危险货物运输业户105家,其中:剧毒品1家,爆炸品5家,医疗废物1家,危险废物23家。车辆4732辆(挂车1796辆),其中:罐式运输车1623辆、集装箱运输车742辆、厢式货车156辆。50辆以上的企业25家,30辆至50辆企业16家,10辆至30辆企业47家,10辆以下企业17家。近年来,南京市持续开展危险货物运输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在2020年国务院对江苏省安全生产问题专项整治的基础上,2021年以更严标准,更高要求,全面启动专项整治工作,目前整治成效明显。五年来,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由122家减少至105家,减少17家,同比下降13.93%;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由5474辆减少至4732辆,减少742辆,同比下降13.56%。此外,执法部门还组织参与各类专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包括成品油市场整治、货车非法改装整治、特种设备整治、民爆物品整治、危险废物整治、城镇燃气整治、易制毒化学品专项行动等。

3当前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1部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一是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企业安全投入不足,抗风险能力不强,企业由“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型过程中,还是以传统管理为主,管理手段单一,缺乏有效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二是部分企业安全管理能力薄弱,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企业注重经济效益、轻视安全管理,存在侥幸心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落实不到位、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流于形式。三是动态监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仍存在超速行驶、疲劳驾驶、接打电话等违法违规行为[2],企业未及时提醒并有效干预。四是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往往是驾驶员操作不当引起,而驾驶员普遍文化水平低、年龄大,部分驾驶员对危险货物理化特性认识不到位,安全操作固性思维,突发事故处置能力不足。

3.2安全管理边界没有完全厘清

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对危险货物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安全管理责任的表述较为宽泛,没有厘清企业、行业和其他监管部门全链条监管责任边界,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就会涉及企业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追究。基层监管机构在服务企业过程中,服务与执法定性把握不准,部分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存在误区,采取“保姆”式的检查方式,代替本应由生产经营单位控风险、查隐患、找问题的职责,执法检查人员间接变成了企业的安全管理员[3],混淆了监管与服务的概念,使得政府职责边界不清。

3.3联合监管尚未形成合力

危险货物的生产、存储、销售、运输、使用等环节涉及应急、公安、交通、工信、生态环境等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造成了各部门管理信息无法共享,职能不能互补。全国缺少“大数据+网格化+全链条”的危险货物运输安全信息平台,无法实现危险货物填报、资质验证、托运、查验、运输、装卸环节的精准化管理,难以构建部门间横向协同和省市县纵向联动管理机制。对非法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无法通过有效线索追溯托运人、装货人的安全责任,起不到有效震慑作用。

3.4行业发展与安全监管不平衡

近年来,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安全事故频出,责任追究越来越严格,行业主管部门既要抓行业健康发展,同时又承担着安全监管压力,安全问题成为长期困扰基层管理部门的难题。一方面,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企业希望增加市场份额扩大运输规模,在运输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行业管理部门希望企业安全管理要绝对安全,不能盲目扩张,造成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

3.5安全管理新技术运用不足

人防、物防和技防是提高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保障水平的三个重要方面。由于我国体制建设的优势和传统思维的安全监管方式,人防在降低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企业应急保障救援水平等方面发挥着很大作用,但就现阶段来说,人防进一步发挥作用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而安全生产技术和运输装备不足、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应急救援水平欠缺、安全培训教育滞后等多种因素,使全社会在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应急救援等运输保障中所需的运用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水平严重不足,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4强化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措施

全面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就是要严格落实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责任,从源头管理、综合治理、精准施策、科学预防等方面夯实安全发展的基础[4],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4.1切实增强企业责任人的法制观念、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企业要根据岗位的性质、特点和具体工作内容,明确所有层级、各类岗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通过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强化管理考核和严格奖惩等方式,建立起安全生产工作“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工作体系。要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人人关心安全生产、人人提升安全素质、人人做好安全生产的局面,从而整体上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监管部门要将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考核列入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再培训等活动,提升企业安全管理责任人的履职能力和管理水平。

4.2加强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建设

企业所属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要安装主动智能防控设备,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作业过程的监管更加智能化。车载主动智能防控设备所产生的数据要上传至企业监控平台和行业监管服务平台,由企业对平台产生的预警信息进行处理,特别是证据确凿的要按照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处理责任人,真正将安全责任传导到最基层、最末端。行业部门要重点考核企业超速、超时疲劳驾驶、夜间禁行、抽烟、接打电话、平台查岗响应率等主观指标,对抽查出的问题与企业预警信息进行比对,将企业被动管理变为主动。对车辆轨迹完整率、卫星定位漂移车辆率、从业人员生理因素等客观原因产生报警,由企业直接申诉确认[5],落实好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将复杂的运输管理过程数据化、指标化。

4.3强化源头管控,持续加强老旧汽车淘汰工作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关键主要是从业人员和运输车辆,因此运输车辆的安全尤为重要。一些老旧车辆由于车辆使用年限较久,车辆维修成本高,如企业再不重视车辆的安全技术管理、让车辆带病从事运输,将会给危险货物运输行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企业要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老旧汽车淘汰的工作部署,建立健全车辆技术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制定企业车辆更新工作计划,对不符合要求的车辆加快进行淘汰,落实好车辆技术管理责任。企业通过定期修订完善车辆维护制度、技术档案制度,制定年度车辆二级维护计划表,严把车辆技术状况关,建立好企业的车辆技术档案制度,实行一车一档。档案的内容需包括:车辆基本信息,车辆技术等级评定表、车辆的维护和修理情况(含《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车辆主要零部件的更换、车辆变更情况、行驶里程、有无对车辆造成损伤的道路交通事故等记录。

4.4运用信息化手段精准监管

统筹兼顾日常入户检查,修订和完善制度性文件,明确监管要求和标准,使用信息化执法平台,落实年度监督检查计划,采取随机抽查、明查暗访、专项检查等方式开展执法检查工作,提升行业安全本质度。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规定实施处罚,执法结果公开公示,对安全管理水平低、风险隐患大的企业要列入重点监管名单,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路面执法和投诉举报的查处力度,着力构建智能化、现代化监管新模式,切实把监管能力“提上去”。要紧盯重点区域、问题企业和嫌疑车辆,充分运用动态监控、电子运单、运政系统预警等进行大数据分析,针对典型案件狠抓执法不手软,激发内生动力,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管控水平。

4.5完善危险货物运输全链条管理

交通运输部门要积极会同应急、公安、工信、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按照各自工作职责,落实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各部门要主动强化危险货物托运、承运、装卸、车辆运行等环节全要素监管。现阶段,通过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针对各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会商,厘清部门安全管理边界,努力营造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托运人、承运人、装货人、收货人的安全责任落实反馈和追溯机制,真正解决危险货物全链条的源头监管。下一步,积极向上级部门建议,争取建设全国危险货物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统一数据库建设标准,加强部门间危险货物相关数据的关联,做到数据高效衔接、信息资源共享,有效指导危险货物运输全链条安全监督、检查和管理工作,实现横向多部门协同、纵向省市县联动管理的新格局。

4.6强化分级分类施策,精准管控重点领域安全风险

按照企业规模、风险等级等标准进行科学分级分类,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从企业法人信用、车辆年审、从业人员情况、信息化管理、停车场地管理、服务质量投诉、运输违章、上级通报、重点事项落实、执法检查结果、道路运输事故等方面入手,研究符合实际的安全信用分级分类评价规则与评价标准[6],定期通过专家评审,形成安全信用等级动态评价,建立基于信用等级的分级分类监管机制,依法实施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

4.7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要结合企业生产规模、运输类别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完善各项应急处置预案,定期组织开展应急预案、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可邀请应急方面的专家现场指导,使有关从业人员真正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处置的程序和措施,提升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突发事件下的应急处置能力。行业管理部门要依托大型运输企业成立应急救援联盟,对应急救援支援的企业进行授牌,统筹行业内危险货物运输企业互助救援专家力量,整合形成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救援库,纳入政府应急救援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引领行业安全发展。

4.8完善准入和退出规则

当前,由于地区间产业结构供需不平衡,叠加安全责任无限追究,各地针对危险货物运输的管理要求不尽相同,有些地区一律从严管控,长期暂停新增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和车辆,有些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发展,管理方式过于形式化,安全得不到保障。由于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的流动性,异地经营矛盾突出,全国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规范,同样的违章行为,有的是企业主观原因,有的由客观因素造成,但是制度设计上却没有轻重区别对待。建议参照德国在危险货物运输准入上,具有严格的准入条件,如有申请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企业,需有一定的资金实力,现阶段优先准入取得应急等部门许可的生产、存储型危化品企业或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规模化的运输企业。要充分运用好监管手段,汇总路检路查执法、运输事故等业务数据,通过量化分析、安全评估、加大车辆运力管控,对存在主观故意违章、弄虚作假、挂靠经营等情形的企业,明确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三年内不得办理车辆许可证件,引导企业诚信规范经营。5结语安全管理无小事,而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更是大事中的大事,因此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管理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需要多管齐下、抓住重点,从行政处罚、安全信用、科技运用、运力调控、举报线索核查等方面入手,强化安全管控措施,坚决遏制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中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努力推动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参考文献:

[1]章良.静态单点多目标危险货物运输路线优化算法研究[J].中国市场,2014,(49):176-177.

[2]王凯.辽宁省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23(05):25-29.

[3]付瑞平,徐文标,潘燕燕.如何提升安全生产监管能力水平[J].中国应急管理,2021(04):34-37.

[4]罗丽珍.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1,12.

[5]奚栋梁.J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第2篇: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风险;现状研究

我国是危化品生产和使用的重要国家,危化品在生产、经营、储存、销售、使用等环节通常需要经历多次运输,其中道路运输占较大比重。据统计,我国每年通过道路运输的危险货物总量已超过3亿吨,80%的危化品通过道路运输,从事危化品货物运输的企业已超过1万家,运输车辆超过36万辆,2019年我国危化品物流市场规模已超过1.8万亿元。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诸多行业对危化品的需求量还在不断增加。因此,危化品的道路运输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日益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减少危化品运输事故风险,提高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风险管控水平,保障道路运输安全已迫在眉睫。

1我国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现状

目前国内各类化学品在国内不同区域需求不同,道路运量较大,事故频发。

1.1危化品道路运输特点

(1)危化品的品种众多。根据《危险化学品分类》(GB6944-2012),我国将危化品划分为9类,在册的危化品的品种总数达2828种,这还不包括每年新增加的危化品,这些危化品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具有很大的差异。(2)危化品危害性大。危化品因其易燃、易爆、有毒等性质而成为一种特殊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危险性,极易发生安全事故。(3)危化品运输专业性强。根据危化品品种多、性质差异大、运输过程危险性大等特点,危化品运输相关人员需要具备专业资质。其专业性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业务专营、设施设备专用、人员专业、安全运输要求高。据交通部《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的相关规定,危化品运输相关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做到持证上岗,不具备专业资质的运输企业或人员不得从事危化品道路运输[1]。(4)危化品运输车辆违法行为现象未受到有效遏制。目前危化品道路运输车辆有罐式专用运输车、厢式专用运输车、普通货车三种类型,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主要的违法行为有:①无证运输;②安全设施不全;③货物混装;④超速行驶;⑤超载行驶;⑥未按指定时间、路线行驶。

1.2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发生的主要特点

(1)远距离运输车辆事故较多;(2)夜间事故发生率高于白天;(3)交通追尾事故较多;(4)重大安全事故集中发生于国省道和主要干线公路。

1.3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通常情况下,国内外多数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由于驾驶员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违反道路交通规则的行为造成,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较为常见又普遍存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道路运输企业及运输人思想麻痹松懈。许多危化品运输司机均多年从事货物运输行业,出现安全思想麻痹松懈情况,导致事故发生。(2)车辆状况及危化品包装存在问题。许多事故的产生原因是由于车辆状况存在隐患,或者危化品包装存在问题。(3)安全监管手段不足。政府缺乏统一的联动管理机构,无法实现有效的跨部门、跨区域的监控手段,缺乏对危化品运输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4)应急救援能力有限。许多事故产生后主管部门无法第一时间获取事故信息,严重影响对事故等级的评估,导致选择救援手段不佳,延误最佳救援时机。

2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风险的主要管控措施

针对目前国内危化品运输的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态势,有以下手段可有效降低事故概率,减少事故影响,维护危化品运输的安全环境。2.1建立完善基础数据库组织专业人员对危化品运输企业、车辆、从业人员等情况进行排查,查处违法现象,记录实际情况,录入全国“两客一危”电子数据库,做到资源共享。确保在日常监管中数据有效保留,突发情况下有据可查,便于事故应急处置。

2.2加强源头监管

定期组织对危化品运输企业进行运营情况监察,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管理,自上而下提升企业安全运营水平。要求企业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培训教育,注重提升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及安全意识。督促运输企业做好危化品运输车辆的日常检测、维护、保养。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必须及时整改,坚决杜绝车辆带病运营,保障运营车辆状况符合安全要求。

2.3强化路面管控

针对危化品运输车辆重大安全事故集中发生于国省道的情况,有必要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设置固定的危化品道路运输检查点。同时,不定期的在高速服务区、卡口等重要地点设置临时检查点,严格查处危化品运输车辆非法运营,防止危化品运输从业人员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疏忽道路运输安全。路面管控是危化品道路运输的最后屏障,有效实施路面监管,能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排除事故隐患,是危化品道路运输监管的重要手段。

2.4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有效的应急组织机构,加强对应急人员技能培训。组建由政府牵头,企业积极参与的危化品应急处置机构,区域内企业联合组建危化品应急处置装备库,定期演练,共同提高事故处置能力,实现“区域事故、资源共享”,切实提高应急资源的利用率和处置力,尽量提高事故发生后的应对能力。2.5强化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对危化品道路运输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企业安全营运的基本保障,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形成企业内部自上而下的安全风尚,切实整体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2]。

3危化品道路运输风险管控工作建议

3.1提高危化品运输企业的经营水平

危化品运输管理部门必须提高运输市场的准入标准,并对运输企业从业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避免出现不合法企业进入到危化品运输市场,同时政府还应该充分鼓励企业进行规模化经营,最大化地整合市场中的危化品运输资源,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并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运输范围、运输货物以及运输标准进行企业危化品运输设备和人员的管理工作,从而有效提高企业对危化品运输安全性的管控。

3.2加强运输车辆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由于危化品的安全事故多数发生在运输环节中,因此企业必须充分重视运输设施与设备的管理,特别是危化品车辆技术的管理。按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相关规定,配备符合标准的危化品专用车辆,合理加大设施、设备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对车辆设备进行优化升级、安装新型定位系统以及配备有限通讯工具等,保证危化品运输过程的安全性,从而有效降低事故损失率[3]。

3.3提高危化品运输人员从业素质

在危化品运输交通事故中,人为因素是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危化品运输企业必须要重视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企业必须招聘具有专业资质的危化品运输工作人员,从源头上降低人为因素在危化品运输中的不利影响;其次,企业还应该重视对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积极开展相关安全教育活动和应急自救能力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的运输安全意识,通过集中培训与日常培训、应急处置演练等逐渐提升从业人员的危化品运输知识水平与技能水平。

3.4健全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体系

危化品运输企业必须要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体系,促进运输过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科学化,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一是做好安全风险管控,危化品运输企业要根据自身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设备设施(含车辆、道路等)、作业活动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分级和评定,并根据风险分级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企业安全监管层级。二是根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要求,制定风险管控手册、修改安全管理相关制度、落实安全检查工作职责、修改生产安全事故预案等。

3.5有效应用信息化监控技术

危化品运输全过程中信息化监控系统的应用突出体现在人员、车辆、环境和危化品状态实时动态监控方面,除此之外,信息化监控系统还涉及到安全管理分析系统、预警报警系统和辅助应急救援系统等方面。通过对无线通讯、全球卫星定位、计算机网络和视频压缩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GPS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车辆和货物的实时定位跟踪,充分结合运输过程中各项信息,能够有效管控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中主要影响因素(车辆、人员、环境、货物、道路)。危化品运输车辆监控预警系统的建立和GPS监控系统平台的安装提高了危化品运输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将危化品运输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控制到最低,这势必有利于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4]。

3.6建立健全危化品运输事故应急机制

建立危化品运输事故快速反应机制,可有效把握施救时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企业在平时要认真准备,预先制定各种情景下的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演练,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能迅速、准确、有效地实施救援。企业领导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使救援预案更具合理性、可行性。此外,要建立健全救援工作的管理体系,把危化品运输安全事故的救援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认真对待,救援工作是暂时的应急性工作,而救援工作的管理体系只有经过长期建设,才能保障救援工作指挥的协调性和有效性。

4结论

危化品道路运输风险多、专业性强、技术复杂,事故产生的影响大,处置难度高,不但会导致人员财产损失,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危化品泄露将会产生环境污染,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因此,借助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监控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多方合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强化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做好事故发生后的科学处置,这既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也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分析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事故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苗.危化品交通运输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艺,2018(36):39.

[2]宋少桥,于海洋.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风险及解决办法[J].消防技术,2016(11):26.

[3]王传玲.浅析危化品运输企业设备管理的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6(11):149.

第3篇: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保障;道路运输;对策

道路运输是最基本的支柱型产业,具有基础服务于国民经济社会生活、造福人民和创造就业、起到资源运行合理配置的作用[1]。对交通运输的安全管控,涉及经济运行效率和国民经济建设的水平。近年来,在道路运输中危险化学品(可称“危化品”)事故时有发生,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不但涉及人为因素,也牵涉到其他各方的公共管理对策。由于危险化学品的性质特殊,不同于普通货物的运输物流,其道路交通事故一旦发生,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爆炸、燃烧等挥发物质,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危害动植物的生命安危[2]。因此,需要加强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安全保障,解决其在运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将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故遏制在萌芽状态。随着危化品交易不断增加,道路运输频率和物流数量呈倍数增长,这对现代道路运输的管理带来了新的考验[3]。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涉及公共安全管控风险,发生事故的危害后果较大[4]。面对不同道路运输的安全问题,积极束紧危化品行业的检查关口,改善安全生产运输的调配措施,加强监测与监管,联合纠正隐患,才能实现危化品在道路运输过程中的专业和规范化。同时,危化品运输的高风险特征要求运转车辆及驾驶员、装运员应在工作中履行严格的质量标准规范,尽量减少天气和路面等外界条件对运输造成的阻碍[5]。近年来,我国对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保障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危化品事故发生前的储存与装载,事故发生时需采取的有效措施、应急救援,危化品在道路运输途中时避免事故的安全管理等几个方面。叶先宝[6]评估了在危化品生产和存储中如何对装载运输环节进行流程监控,并使用存储定位系统,掌握危化品道路运输的前置情况;卢红奇等[7]提出了在危化品道路运输初始环节,车辆所驶入的环境对危化品的影响以及道路运输的重点管控范围如何划分;董艳春[8]介绍了道路运输应急救援的安全处置方法,对危化品的危险性质进行科学评价,提出了应针对不同级别的危化品施以不同救援措施;陈思莉等[9]阐释了建立合法危化品运营资质行业标准,设置危险评价和安全处置的评估响应机制和及时启动运输救援的事故救助预案;吴明娟等[10]介绍了危化品在道路运输时应注意避免随车通行里程时间和速度不匹配,或随车押运员配置不规范的情况;李晶石[11]根据道路运输的风险等级,提出安全监管干扰事故因素的可操作性,并以管理制度效能的创新防止危化品的运输风险;凌波[12]论证了危化品安全事故的源头管理要素以及其监管和监督的重要性,落实了交通运输安全体制改革的主体责任。本文分析和列举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理论与实际问题,是我国在危化品运输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针对此提出的基于4R模型的措施,是在安全管理方面提升管理秩序和管理水平,对安全事故的防范与解决措施相统一的建议思路,对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理论与现实体系的构建具有意义。

1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相关理论

1.1基本概念

1.1.1危险化学品。根据安全管理条件与目录分类,危险化学品分为由不同元素种类引起反应的化学混合物。它是对人体或周边环境、设施等具有危害性质的,可燃烧和腐蚀、爆炸的化合物。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多样,呈现出易腐蚀、易燃烧的特点,且状态由固体、液体和压缩气体等组成。危化品主要由人工合成的物质元素构成,也包含其他天然的易燃、易爆、易腐蚀的混合物。危险化学品的化学物质成分复杂,同时对社会人居环境和安全生产造成的隐患较高。一旦出现操作失误,不仅会对公路运输造成影响,还对自然环境和人身财产的安全造成不可忽视的破坏[13]。1.1.2危险化学品的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道路运输是指,使用专用车辆等专门规定的道路运输工具,依据交通法规或质量安全条例,在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基础上围绕危险化学品货物进行装卸、运输和管理的全过程。根据此类道路运输与危化品的特点,负责运输车辆的标准应将从管理部门取得资质和运输手续作为前置条件,使用专属装载车辆与运输司机,配备危险品专技管理人员协同保障运输条件。危化品的道路运输流程涉及人员均需具备较强的处置应急、突发问题的能力。其道路运输过程涉及的流通、存储等作业,要严格根据国务院相关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并履行监督责任,与监管部门共同负责运输时突发的危化品泄露现象。

1.2理论基础

1.2.14R模型。4R模型属于道路交通危机管理模型中对过程控制阶段分解较为细致的一种模型。它将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的危机管控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以应对危机产生前、发生时以及解决过程中的处理,避免事故的危害[14]。4R模型由美国危机管理专家罗伯特·希斯(RobrtHeath)提出,围绕灾害管理的核心进行分步推演,包含了缩减-预备-反应-恢复等四个阶段。他创造性地总结出其它危机管理模型的不同处置预案,综合准备和危机确认阶段的过程,将道路交通的应急响应步骤更加合理化。4R模型的提出是在运输安全的体系下,将不完善的危化品道路交通危机管理进行成本和风险的明确分析。1.2.2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公共危机管理理论来源于企业对危机性事件的管理需求。随着社会公共事故以及危险品事故范围的扩大,公共危机管理也扩展到应用于解决和处理社会公共危害事件[15]。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既包括处置方在危机产生时为消减危机所直接作出的管理对策,也包括尚未产生危机时的计划和控制,这也是常态化的公共管理过程。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将公共危机或安全事故发生的时间周期定义为公共危机的主体,其动态变化的过程具有突发性——快速爆发形成社会危害的特点。使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去介入危机爆发时期的社会矛盾,是解决隐性或显性危险品危机因素的识别工具。

2我国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现状

2.1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

我国危化品道路安全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危化品长期以来存在危险性,加之车辆从业资质等各方因素交织影响,导致引发危险化学品的道路事故危机发生的因素有着一定的规律。首先,作为不稳定的化合物,危险化学品本身就具有典型的易燃易爆事故发生概率,燃爆和有毒气体的释放可能存在于道路运输的各流程。其次,天气和道路的状况决定了运输危险化学品的不安全等级。暴雨、雷电等给运输造成了困难,而崎岖狭窄的路面和山区条件都为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隐患。再次,牵头运输危化品的从业运输车辆和操作车辆人员是否符合危化品合法的特殊安全技能,进行日常培训和维护,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2.2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形势

目前我国液氮等危化品的产出和经营量,单项累加以年计万吨流动。这也带动了危化品通过道路进行运输,实现货物的异地销售网络流动。面对危化品的道路运输安全,相关部门也制定了行业标准,去规范危化品运输种类和技术等,限制其运输的不合规情况。然而,随着危化品运输量的增长,企业专业经营的规模化资质和合约车辆,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缺口加大,对运输业务的管理也存在着分散而治的情况。危化品的工业产量区域性特征明显,这对国内道路运输的安全形势要求更高,需要先进的科技投入,以降低危化品物流的风险[16]。

3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保障存在的问题

3.1职能部门对危化品运输的交叉管理权限存在盲区

危化品种类繁多,道路运输审批手续所涉及的管理、审批和监管的部门各司其职,有着自身的标准,互相之间交叉管理的权限存在着真空地带[12]。在危化品涉及交通安全或道路质监、环保等引发法律法规约束框架下的监督监管时,各职能部门的联合管理规定尚未进行细化,某一部门监管范围内的职能权限不够,造成审批与危化品道路运输风险之间的责任缺失。这一现象也体现在,危化品的运输车辆一旦引发恶性安全管理事故,交叉执法存在共同管理的矛盾,无法保证审批监管权限的效能。因此,目前职能部门对危化品运输的交叉管理权限,特别是职责任务和处罚层次上存在盲区。

3.2从业人员对危化品运输的规范遵章作业不够重视

从业人员包括生产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工作人员,也涉及进行道路运输的危化品押运员和驾驶人员。由于常规安全培训和遵章考核制度不够健全,他们对危化品运输的规范遵章作业普遍不够重视,生产、装卸和运输中无法对危化品这一“定时炸弹”的危险性进行及时预警,了解和掌握突发情况的处置。漠视规范安全作业管理规程,对道路危化品监管存在侥幸情绪。一些危化品企业雇佣非专业人员参与生产经营和道路驾驶。这种“非专业”既指该人员未取得驾驶、生产、押运危险化学品的资质,也指因个人技能水平较低,在紧急情况下或无法对事故采取紧急行动。

3.3法律法规对危化品运输的监督监管体系尚未确立

我国目前对危化品的道路运输有着自身的监督监管法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条例中对危化品在道路运输中的全流程管理有较为详细的规定,此条例也在不断的完善和修订。然而缺乏其他辅助性的法律及时支撑,使危化品的运输监管存在着孤立现象,尚未建立起该行业法律法规的体系。这也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法规方面存在的差距。此外,由于法规颁布的滞后性,决定了危化品管理在新情况不断涌现的今天,对新问题的监管无法起到实时有效的作用,与现实需要解决的运输安全问题相悖[15]。

3.4处置人员对危化品运输的科技检测手段相对缺乏

处置人员是涉及危化品道路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的主要执法队伍,其水平决定了纠察危化品车辆或遇安全事故时如何及时疏散和避免易燃、易爆品泄漏的风险,化解危及公共安全的矛盾[17]。然而目前处置人员对危化品运输的科技检测手段存在硬、软件设施不到位的问题,这导致处置人员面临危化品交通运输违法时,处置专业程度较低,检查效率和执法难度有待提高。执法处置的科技含量低,也影响到道路安全的风险含量——无法及时采取留置危化品车辆,严格实施关键技术的管理系统,针对开发危化品的安全道路检查的专业设备等。

4基于4R模型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安全保障对策

4.1危机管理的缩减阶段

4.1.1联合执法与动态监管。如前所述,4R模型是介入危险化学品道路安全运输的阶段规划保障。在其初始阶段介入缩减管理,在联合执法与动态监管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建立起联合救援检查的研判机制,以常规方式整合执法监管的管理能量起到联动工作,实时共享信息的管理方案。一是联合执法。扩大路面控制执法行动的网络覆盖面范围,编织起增强执法威慑力的违规检查联合行动。通过高效检查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二是动态监管。加强道路运输的车辆定位,动态采集时间线路等运输信息并及时值守,分析车辆违规数据,提示危化品可疑风险车辆进行整改,追踪整改完成情况。4.1.2主体责任与安全机制。主体责任与安全机制是基于4R模型的缩减阶段所应落实的化解和减少预防危机冲突的管理前置阶段。在危机发生前,细微生产安全责任的疏忽,都有可能对危化品的道路运输带来消极影响,需要进行安全责任能动性的管理和完善。采取源头监管的方式,提供道路分类安全方针,以预防为主,守住道路运输的安全关口。一是主体责任。以安全运输为第一要务,行之有效的落实生产和运输企业应承担的监督指导责任。二是安全机制。增加重点环节的监管检查力度,从危化品的安全隐患着手排查企业运输资质和违法行为。规范资料及台账,对承运单位进行及时的信息备案,开展监管。

4.2危机管理的预备阶段

4.2.1应急预案与处置平台。在4R模型介入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起到安全保障的预备阶段,应急预案与能够及时沟通信息有无的处置平台尤为重要。它们是及时处置应急事故的保障环节。应急预案是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分析得来的宝贵前瞻性方案。及时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操作,可将事故突发时的处置救援效率大幅提升,减少或避免人员的伤亡。同样,交互式监管平台实现了资源的无缝切换,也为各部门共享了危化品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管理信息。整合科学的数据信息并汇总,实施24h不间断地运输监管,可以保持信息的畅通交流,使救援队伍及时掌握事故数据,移交管理、保护现场并开展救援工作。4.2.2宣传活动与教育培训。针对危化品各环节从业人员忽视安全生产和运输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活动与教育培训,从安全责任意识和生产安全运输事故、防护思想、,紧急避险知识等几个方面进行定期或非定期的培训。其形式上可分为线上、线下,或线上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相关从业人员开展宣传教育。线上培训主要通过知识竞答,观看安全视频等形式,对运输人或生产责任人进行集中宣讲,厘清危化品交通安全知识;线下培训组织参观危化品道路安全事故案例,深入分析从业人员应履行的职责和常态化法律意识;线上下相结合的方式则优化了培训内容,力度更大,巩固了从业人员的心理防线。

4.3危机管理的反应阶段

危机管理中的反应阶段是各部门对安全管理工作常态化管理中植入有机的非常规管理的安全处置机制。针对反应阶段应做好管理层级的扁平化,以应对危化品道路安全事故的发生。应急处置中调度中心应摒弃多头指挥的管理,进而增强扁平化结构模式——较少的决策调度,使危机事故处理反应阶段的决策时间最小。优化救援机制,使预案中的各救援人员职权分明,体现出各部门处置安全事故的危机处理能力。

4.4危机管理的恢复阶段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事故危机的消除和恢复,是这一阶段的任务重点。相对事故爆发的非常规状态,危机事件救援活动结束后,应对应急预案和方法、救援行为带来的效果进行评价。启动危化品事故的危机回顾机制,按流程将事故救援的信息进行总结,从中寻找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并给出危机控制操作方案。在恢复阶段有意识的形成避免同类危机事故发生的正向反馈。倒推易爆、易燃等各类别特殊危化品与运输事故间的关系,整理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监控信息,依靠专业技术细化危化品事故的事后恢复与处置措施。夯实流程监管,将危机管理的重点向提高效能转移。

5结束语

第4篇: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道路运输行业;运输安全;安全监管

0引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为道路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道路运输行业特点是:点多、线长、面广。由于运输种类繁杂、交通参与面广、道路状况复杂、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淡薄等因素,导致各类交通事故发生,经济损失巨大。道路运输三要素(人、车、路)以及运输的货物是影响道路运输安全的主要因素。道路运输行业监管部门要在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上下功夫,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健康有序规范发展。

1影响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的主要因素

1.1人员的因素

驾驶员是影响道路运输安全的主要因素。据统计,大约90%的道路交通事故与驾驶员有关。因此,驾驶员在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驾驶员,其所承运的货物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放射性、强腐蚀性等特点,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人身伤亡或是财产损失,更有甚者会出现环境污染、次生衍生灾害等,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驾驶员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酒驾、吸烟打电话等不良驾驶行为,会给道路运输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因驾驶员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也有很多案例。另外,从业人员培训不到位也带来操作不规范、发生事故处置不及时等安全隐患。行人和乘客的遵章意识和交通行为也会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明显影响。一些交通事故就是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引起的。乘客因素则主要表现为安全主动意识和自救意识差,如乘车不主动系安全带、遇有突发情况逃生自救能力薄弱等。

1.2车辆的因素

车辆具有良好的行驶安全性,是减少交通事故的必要前提。车辆行驶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车辆安全技术符合标准是保证车辆运行安全的先决条件。随着国内车辆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升,车辆安全技术水平已经逐步缩小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每年对车辆进行的安全性能和综合性能检测已达到“三检合一”,是对车辆安全技术性能的一个基本保障。但是,目前仍有很多驾驶员对车况检查工作不重视,对货物捆扎情况也不检查。加之国家第VI阶段排放标准提升后,一些待淘汰车辆的经营者为了减少损失,不惜使车辆超负荷运行、带病运行,这些都带来车辆行驶被动安全隐患。

1.3环境的因素

路面状况与交通事故发生率密切相关。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遇到高原、山道、长陡下坡、临水临崖、特大桥、涵洞等很多特殊路段。陡坡以及高原等地形是各类道路运输安全事故的多发地点,而在那些较为平坦的丘陵地带中,尽管路况较好,但由于驾驶人员疲劳驾驶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也会引发交通安全事故。天气因素属于威胁道路安全运输的重要因素。国内不同地区有着完全不同的地质地貌,这也使得其季节以及气候方面的情况各不相同。在高寒地区,由于温度普遍比较低,在垭口或是桥梁等部位很容易出现凝冻,驾驶人员稍有不慎就会产生严重后果[1]。

1.4货物的因素

货物对道路运输的影响也非常关键。危险货物在道路运输过程中,驾驶员在出车前要详细了解货物的产品技术说明书上对危险货物的描述,检查危险货物标签是否齐全,与车辆资质是否相符。另外,超速超载运输、车辆私自改装等,都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强化驾驶员培训教育,普及行人交通法律法规,提升乘客的自救应急能力,提高车辆安全技术水平,提升路面安全行驶条件,加强对货物安全管理,是道路运输主管部门的重要责任。发改、应急、公安、工信以及交通等部门需要通力合作,建立联合治理协同机制,做好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工作。

2当前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企业主体责任压得不够实

截至2022年3月,天津市拥有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业户约2万家,车辆13.7万辆;客运企业229家,车辆8763辆;危险货物运输企业241家,车辆6472辆;从业人员共计约32.7万人。目前天津市道路运输企业现状:主要是安全管理制度方面不够完善,安全培训教育以及安全风险管控没有起到预期中的效果,车辆之间的技术状况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忽略了基本的社会责任。

2.2行业监管权责不够清晰

道路运输行业日常的监管工作包括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以及行政强制等。天津市机构改革先后成立市道路运输局、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三个部门。原来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承担的道路运输市场监管职责划归到市道路运输局;原来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承担的行政处罚以及与行政处罚有关的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职责,由执法总队以市交通运输委名义对外执行;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服务中心承担道路运输管理相关事务性工作。在道路运输行业的安全监管工作中,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面临的窘境是:职责重、人员少难以全面承担监管工作。执法总队主要执行涉及市场监管的行政处罚。道路运输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在履行行政职能后,承担道路运输行业管理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与公安部门的部门职能界限不清,联合机制不畅。其中公安部门所管理的主要为道路交通的安全等,而交通部门管理的则是道路的运输安全,但由于相关工作部门并没有明确与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相关的法律制度内容,这就导致各大管理主体之间出现了权责不够清晰的问题,在后续的安全监管工作中也会产生缺位或是越权等多种问题,这就对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全面落实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2]。

2.3安全监管方式较为传统

改革前,道路运输行业的管理方式就是“三关一监督”,运管机构监督管理的手段是通过严把“许可准入关、从业人员资格关、车辆技术状况关”等三个方面,将质量信誉考核、年度审验、安全生产标准化以及行政处罚等监督管理手段融合运用到一起。改革后,结合国务院、交通运输部相关政策,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将道路运输企业的动态监督管理当作另一方面的工作重点。然而,目前所采用的各类安全管理方式仍旧较为传统,主要采用到企业内部检查资料以及台账等方式,并没有科学合理地引入一些专业化、现代化的技术措施,这就导致道路运输行业进行的动态监管很难顺利实施,无法在第一时间明确安全生产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3]。2.4安全检查工作缺乏规范性目前,在一些行业规范当中,管理部门每年对于危货、客运以及客运站场所进行的检查做了详细规定,包括检查计划、专项检查、“四不两直”“双随机一公开”及“明察暗访”等。然而,在实际检查工作过程中,存在检查不够全面、各部门重复检查、检查走过场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检查内容不规范,不统一;企业每天接待多家检查单位,存在应付心理;企业负责人只对检查表进行签字不了解检查发现的问题;不同专家意见不同,各执一词,让企业无所适从等。有的管理部门要求企业期限整改的内容只进行了口头纠正,并没有开具对应的整改通知单,即便开具了整改通知单,也没有针对企业后续的整改情况进行复查,闭环工作不到位。

3新形势下强化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的具体措施

3.1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首先,从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强化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保障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等方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其次,推动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有针对性地实施风险管控,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制,建立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基础的隐患排查治理规范;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充分运用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推动安全技术设备设施升级改造,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再次,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建设,建立企业内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规范化、标准化。最后,完善道路运输行业内部的信用体系,使得道路运输安全可以与企业自身开展的各类经营活动紧密关联;对不同管理对象实行分类管理,对于突出问题进行重点管理,在制定更加严格监督管理计划的基础上,促进企业整体安全水平与管理质量的稳步提高,进一步实现预防为主的安全监管目标[4]。

3.2明确道路运输行业监管权责

2022年我国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52号),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进行了修改,进一步明确了监管职责主体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取消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这为进一步完善系统、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国家职能体系,促进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道路运输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完善各项制度措施,按照工作职责以及“三定”方案等进行准确划分,以此实现权有所属,确保不同的工作部门以及工作岗位都可以各司其职,大幅度降低缺位、越位等问题的发生概率。同时,还要强化与应急、公安等部门的联合治理机制,实现高效协调联合,充分发挥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效能。

3.3采用信息化创新监管方式

首先,充分利用交通运输行业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防控体系,对易发生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实现安全生产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使企业从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其次,要强化对于道路运输中车辆的动态监管力度,应当采用互联网联控系统或是卫星定位技术等较为先进的科技手段,引导企业强化对于营运车辆的监控力度,并对驾驶员的各种驾驶行为进行规范。最后,定期针对驾驶员所出现的各类违规行为展开深入的统计分析,找出引发违规行为的主要原因,从企业管理以及安全教育培训等多个角度提供降低违规行为发生概率的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3.4建立安全监管闭环管理

首先,加强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精准治理,强化道路运输全链条安全管理。结合部门“三定”和权责清单,按照“职责明确、权责一致、边界清晰”的要求,明确“责任清单、便捷清单、红线清单”,充分运用好《安全生产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其次,做好统筹安排,制定检查计划,统一检查内容和规范标准。做好日常和专项检查,做好“两客一危”重点领域监管,做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同时,还要积极做好明察暗访工作,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在进行详细记录后明确整改要求,管理部门及专家现场指导企业整改落实,执法部门以案说法,对于后续的整改情况要必须进行严格复查,形成闭环管理。最后,积极联合应急以及公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采取强有力措施,停业整顿,整改仍不到位按照相关规定严厉处理[5]。

4结语

当前我国的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工作仍旧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为了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就必须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完善和落实“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和工作机制,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切实在转变理念、狠抓治本上下功夫,压实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部门安全监管职责,着力提高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养性.青海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的实践与思考[J].青海交通科技,2018(1):6-8.

[2]曹彬.关于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体系问题分析及对策[J].科技风,2020(12):218.

[3]韩岩岩.辽宁省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建设研究[J].北方交通,2019(1):84-86+90.

[4]谢翠娥.规范化视角下的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J].百科论坛,2021(10):170.

第5篇: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发展趋势

危险货物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等危险特性,在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者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质和物品[1-2]。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需拥有能够保证安全运输危险货物的相应设施和设备,并通过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核,才有资格和能力从事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工作。受石化产业的持续蓬勃发展与危险化学品产销分布不均等因素的影响,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需求十分旺盛,规模日益增长。通过道路运输危险货物与运输其他货物的区别在于运输过程中对沿途环境或人群易造成潜在的重大负面影响,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随着运输规模的不断扩大,运输事故频率居高不下,仅2020年6月13日的浙江温岭槽罐车爆炸事故就造成20死175伤(其中重伤24人)的惨剧[3]。这些事故的发生暴露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运输管理面临的压力空前巨大,安全管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广泛关注,并且受到了全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4-6]。

1发展现状

1.1运输规模持续壮大

截止到2020年底,长春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共有运输车辆4320台,约占全省的31.1%,其中,大型2126台(含重型1978台)、中型587台、小型1607台。危险货物年运输量达到38722t,约占全省的25.0%,其中,大型35386t(含重型34256t)、中型2166t、小型1170t。长春市危险货物运输流向以吉林省内为主,并辐射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天津、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湖南等多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近5年,长春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从2490台发展到4320台,增长73.5%;运量从29500t增长到38722t,增长31.3%。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数量和运输规模位居全省前列,为全市危险化学品产业的生产、销售、流通提供了充分的运输保障和支撑。具体情况见图1。

1.2从业户数有序增长

截止到2020年底,长春市共有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108户,约占全省的26.7%。近5年,长春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从76户发展到108户,增长42.1%,发展较快。长春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数量位居全省前列,近年来得到有序、稳定、快速的发展。具体情况见图2。

1.3运输类别不断优化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类别共分为九类[7],2011年长春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类别仅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八类共5种类别,运输类别不够完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运输类别逐步完善,截止到2020年底,已发展为涵盖一类至九类全部类别的运输结构。运输介质以二类、三类为主,其中二类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75户,占比69.4%,三类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61户,占比56.5%。已初步形成经营主体实体化、运输品类多样化、车辆技术等级标准化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结构体系。

1.4从业人员有序增长

截止到2020年底,长春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达到6319人,其中,装卸管理人员100人、押运员3087人、驾驶员3132人,占全市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从业人员的10.0%,约占全省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26.5%。近5年,长春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4755人发展到6319人,增长32.9%。同时,通过市场运营实践、安全教育、专业化培训等方法,使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一批安全管理知识丰富、专业知识精通、技能技术熟练的行业人才正在不断成熟,使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队伍的中坚力量逐渐壮大,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市场提供了人才保障,为行业下一步安全、有序、健康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5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组建专业化货运执法队伍,完成对全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监管全覆盖。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强化市场调控能力,使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市场得到有序扩容,实现对全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全天候、全过程、全覆盖管理。建立交通运输、公安交警、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生态环保等部门长效联动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了政策支撑、机制健全、齐抓共管的安全监管态势,有效推动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市场安全有序发展。

2发展趋势

国家相继提出供给侧改革政策后,又提出了大力推动需求侧改革。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相继发布了《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吉林省也制定了《吉林省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相关制度的发布、实施,危险废物经营和运输的要求将不断提高,今后一段时间危险废物处理需求将进一步增强,随着长春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服务需求也将随之增长,同时对危险货物多样化、智能化和安全、绿色低碳运输提出了更高要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发展需求将进一步凸显,但发展速度将逐步减缓。随着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政策和专业规则的密集出台,从业人员将向着专业化、高级化的方向不断发展。随着《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以及长春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相关管理办法的颁布和实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市场准入标准将进一步提升,随着行业内规模小、管理差、抗风险能力弱的企业逐步退出营运市场,从业企业数量的增长速度将逐步减缓,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模式将逐步形成。

3发展要求建议

为进一步规范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行业健康、安全、稳定、有序发展,建议主要做好以下4个方面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发展条件审核工作。

3.1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审核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要严格开展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把双重预防机制落实到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全过程,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的事故隐患。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开展运输全过程、各环节、各岗位的风险辨识,制订切实可行的事故处置应急预案,有计划地实施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严格按照《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要求,落实车辆技术管理主体责任,强化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维护与检验检测,车辆技术等级必须达到一级。要建立健全运输车辆的技术档案,实行一车一档,确保内容的详实、准确,罐式专用车辆的常压罐体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保证从业期间罐体检验合格证在有效期内。企业主要负责人、专职安全员、驾驶员、押运员、装卸管理人员等从业人员必须经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落实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对全体从业人员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对违法违规频次较高、安全意识薄弱的从业人员要及时调离岗位或予以辞退,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驾驶员出车检查,认真做好驾驶员源头安全风险管控。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的专用停车场安全条件和面积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3.2企业运营管理责任履行情况审核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应实施实体化经营,杜绝车辆挂靠现象,不能“以包代管”“包而不管”,对运输车辆进行有效管理[8]。保证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和驾驶人员取得从业资格证书,从业资格证真实有效。车辆因各种原因停驶的、调离出行政区域以外行驶的,企业应依法依规办理车辆报停、异地经营备案等手续。企业应统一调度安排运输车辆并填写电子运单,车辆必须按照规定的线路和起讫地点行驶,没有运输任务的必须回到专用停车场停放。企业应与从业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明确劳动关系,并按照规定为从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金。

3.3企业动态监管措施落实情况审核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须严格按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实施车辆管理,严禁不安装卫星定位装置或者卫星定位装置故障车辆从事运营。企业须通过动态监管系统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疲劳驾驶、车辆超速、不在专用停车场停放等行为,严格按照《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要求设定运行速度及运行时间阈值。卫星定位装置监测实行专职人员进行监控,实时分析并及时处理运输车辆行驶动态信息,对发现疲劳驾驶以及超速的运输车辆,要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提醒,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和安全教育,同时建立登记违章处理台账,严格按照《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考核企业、车辆的动态运行情况。鼓励和支持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装使用前车辆碰撞报警、车道偏离报警、轮胎报警、驾驶员身份识别等车辆监控装置,鼓励引进第三方检测服务。

3.4企业保持良好信誉情况审核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诚实守信,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经营信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杜绝超越许可事项从事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未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擅自从事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按照该企业车辆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规定的运输介质进行装载,严禁混装运输。严格落实行政管理部门有关政策文件要求,积极参加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创先争优、文明创建、示范创建等活动。

4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