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道路运输知识培训范文

道路运输知识培训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道路运输知识培训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道路运输知识培训

第1篇:道路运输知识培训范文

关键词: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风险;现状研究

我国是危化品生产和使用的重要国家,危化品在生产、经营、储存、销售、使用等环节通常需要经历多次运输,其中道路运输占较大比重。据统计,我国每年通过道路运输的危险货物总量已超过3亿吨,80%的危化品通过道路运输,从事危化品货物运输的企业已超过1万家,运输车辆超过36万辆,2019年我国危化品物流市场规模已超过1.8万亿元。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诸多行业对危化品的需求量还在不断增加。因此,危化品的道路运输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日益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减少危化品运输事故风险,提高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风险管控水平,保障道路运输安全已迫在眉睫。

1我国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现状

目前国内各类化学品在国内不同区域需求不同,道路运量较大,事故频发。

1.1危化品道路运输特点

(1)危化品的品种众多。根据《危险化学品分类》(GB6944-2012),我国将危化品划分为9类,在册的危化品的品种总数达2828种,这还不包括每年新增加的危化品,这些危化品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具有很大的差异。(2)危化品危害性大。危化品因其易燃、易爆、有毒等性质而成为一种特殊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危险性,极易发生安全事故。(3)危化品运输专业性强。根据危化品品种多、性质差异大、运输过程危险性大等特点,危化品运输相关人员需要具备专业资质。其专业性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业务专营、设施设备专用、人员专业、安全运输要求高。据交通部《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的相关规定,危化品运输相关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做到持证上岗,不具备专业资质的运输企业或人员不得从事危化品道路运输[1]。(4)危化品运输车辆违法行为现象未受到有效遏制。目前危化品道路运输车辆有罐式专用运输车、厢式专用运输车、普通货车三种类型,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主要的违法行为有:①无证运输;②安全设施不全;③货物混装;④超速行驶;⑤超载行驶;⑥未按指定时间、路线行驶。

1.2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发生的主要特点

(1)远距离运输车辆事故较多;(2)夜间事故发生率高于白天;(3)交通追尾事故较多;(4)重大安全事故集中发生于国省道和主要干线公路。

1.3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通常情况下,国内外多数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由于驾驶员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违反道路交通规则的行为造成,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较为常见又普遍存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道路运输企业及运输人思想麻痹松懈。许多危化品运输司机均多年从事货物运输行业,出现安全思想麻痹松懈情况,导致事故发生。(2)车辆状况及危化品包装存在问题。许多事故的产生原因是由于车辆状况存在隐患,或者危化品包装存在问题。(3)安全监管手段不足。政府缺乏统一的联动管理机构,无法实现有效的跨部门、跨区域的监控手段,缺乏对危化品运输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4)应急救援能力有限。许多事故产生后主管部门无法第一时间获取事故信息,严重影响对事故等级的评估,导致选择救援手段不佳,延误最佳救援时机。

2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风险的主要管控措施

针对目前国内危化品运输的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态势,有以下手段可有效降低事故概率,减少事故影响,维护危化品运输的安全环境。2.1建立完善基础数据库组织专业人员对危化品运输企业、车辆、从业人员等情况进行排查,查处违法现象,记录实际情况,录入全国“两客一危”电子数据库,做到资源共享。确保在日常监管中数据有效保留,突发情况下有据可查,便于事故应急处置。

2.2加强源头监管

定期组织对危化品运输企业进行运营情况监察,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管理,自上而下提升企业安全运营水平。要求企业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培训教育,注重提升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及安全意识。督促运输企业做好危化品运输车辆的日常检测、维护、保养。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必须及时整改,坚决杜绝车辆带病运营,保障运营车辆状况符合安全要求。

2.3强化路面管控

针对危化品运输车辆重大安全事故集中发生于国省道的情况,有必要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设置固定的危化品道路运输检查点。同时,不定期的在高速服务区、卡口等重要地点设置临时检查点,严格查处危化品运输车辆非法运营,防止危化品运输从业人员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疏忽道路运输安全。路面管控是危化品道路运输的最后屏障,有效实施路面监管,能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排除事故隐患,是危化品道路运输监管的重要手段。

2.4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有效的应急组织机构,加强对应急人员技能培训。组建由政府牵头,企业积极参与的危化品应急处置机构,区域内企业联合组建危化品应急处置装备库,定期演练,共同提高事故处置能力,实现“区域事故、资源共享”,切实提高应急资源的利用率和处置力,尽量提高事故发生后的应对能力。2.5强化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对危化品道路运输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企业安全营运的基本保障,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形成企业内部自上而下的安全风尚,切实整体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2]。

3危化品道路运输风险管控工作建议

3.1提高危化品运输企业的经营水平

危化品运输管理部门必须提高运输市场的准入标准,并对运输企业从业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避免出现不合法企业进入到危化品运输市场,同时政府还应该充分鼓励企业进行规模化经营,最大化地整合市场中的危化品运输资源,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并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运输范围、运输货物以及运输标准进行企业危化品运输设备和人员的管理工作,从而有效提高企业对危化品运输安全性的管控。

3.2加强运输车辆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由于危化品的安全事故多数发生在运输环节中,因此企业必须充分重视运输设施与设备的管理,特别是危化品车辆技术的管理。按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相关规定,配备符合标准的危化品专用车辆,合理加大设施、设备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对车辆设备进行优化升级、安装新型定位系统以及配备有限通讯工具等,保证危化品运输过程的安全性,从而有效降低事故损失率[3]。

3.3提高危化品运输人员从业素质

在危化品运输交通事故中,人为因素是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危化品运输企业必须要重视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企业必须招聘具有专业资质的危化品运输工作人员,从源头上降低人为因素在危化品运输中的不利影响;其次,企业还应该重视对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积极开展相关安全教育活动和应急自救能力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的运输安全意识,通过集中培训与日常培训、应急处置演练等逐渐提升从业人员的危化品运输知识水平与技能水平。

3.4健全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体系

危化品运输企业必须要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体系,促进运输过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科学化,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一是做好安全风险管控,危化品运输企业要根据自身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设备设施(含车辆、道路等)、作业活动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分级和评定,并根据风险分级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企业安全监管层级。二是根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要求,制定风险管控手册、修改安全管理相关制度、落实安全检查工作职责、修改生产安全事故预案等。

3.5有效应用信息化监控技术

危化品运输全过程中信息化监控系统的应用突出体现在人员、车辆、环境和危化品状态实时动态监控方面,除此之外,信息化监控系统还涉及到安全管理分析系统、预警报警系统和辅助应急救援系统等方面。通过对无线通讯、全球卫星定位、计算机网络和视频压缩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GPS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车辆和货物的实时定位跟踪,充分结合运输过程中各项信息,能够有效管控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中主要影响因素(车辆、人员、环境、货物、道路)。危化品运输车辆监控预警系统的建立和GPS监控系统平台的安装提高了危化品运输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将危化品运输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控制到最低,这势必有利于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4]。

3.6建立健全危化品运输事故应急机制

建立危化品运输事故快速反应机制,可有效把握施救时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企业在平时要认真准备,预先制定各种情景下的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演练,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能迅速、准确、有效地实施救援。企业领导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使救援预案更具合理性、可行性。此外,要建立健全救援工作的管理体系,把危化品运输安全事故的救援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认真对待,救援工作是暂时的应急性工作,而救援工作的管理体系只有经过长期建设,才能保障救援工作指挥的协调性和有效性。

4结论

危化品道路运输风险多、专业性强、技术复杂,事故产生的影响大,处置难度高,不但会导致人员财产损失,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危化品泄露将会产生环境污染,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因此,借助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监控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多方合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强化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做好事故发生后的科学处置,这既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也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分析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事故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苗.危化品交通运输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艺,2018(36):39.

[2]宋少桥,于海洋.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风险及解决办法[J].消防技术,2016(11):26.

[3]王传玲.浅析危化品运输企业设备管理的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6(11):149.

第2篇:道路运输知识培训范文

1.1关于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的定义

要发展现代道路运输,关键是人才。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做好交通各项工作,要靠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拼搏和努力,靠职工队伍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现代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是指在道路运输领域从事运输服务或管理工作,具有中等职业教育及以上学历层次的领导人才和管理人才、初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工等级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现代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就是要完善人才战略,提高人才素质,加大力度造就一批结构好、素质高、数量多的职业人才队伍。然而,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具有行业、专业、文化、学历、职级或职业等多重属性,并具有行业和部门的开放性、专业和职业的多样性、学历和职级的特定性,要培养投身于道路运输、管理与服务的管理型、技能型和应用型职业人才的任务非常繁重。开展现代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的相关问题研究,将是推进职业人才工作的一项非常核心的内容。

2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的主要内容

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的研究,旨在分析评价基于行业学习型组织的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与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的理论框架、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与评价体系,提出现代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的实施指南。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的研究为现代道路运输行业提供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合作交流等社会服务,最终促进现代道路运输建设快速发展,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2.1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探索现代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的5A新模式。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公司通过任何方式满足各种技能岗位和职业素养的教育培训需求,对职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探索研究适用于现代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个性化终身学习的管理模式。为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执法部门、基层单位和道路运输企业有效开展关键岗位核心素质培训提供参考方案,分别针对不同的级别技术和管理岗位,提供最佳的管理,为创建学习型组织做贡献。

(3)研究适用于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将素质培训、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与劳动技能大赛等形式融为一体,拓展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

(4)研究适用于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的评价体系。在继续教育、岗位聘任、职务(职称)评聘、薪酬考核等人事制度方面构建互通管理,最终实现“行业一网通”。

2.2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管理模式理论模型的确定。各领域的教育培训有多种管理模式,如何在众多的模式中,比较、分析适合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的管理模式,探寻个性化终身学习的管理模式,并选择与提出立体化、多元化、项目化的管理模式,以及随着其发展阶段的不断变化,管理模式的调整方案、推广应用等。

(2)长效管理运行机制的建立。促成道路运输系统教育培训的各成员单位(包括交通培训单位、企事业单位、地方交通主管部门、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高等学校、服务机构、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个人、其他中介机构等)之间相互合作,搭建开放、灵活的交流平台。通过道路运输系统中的“人”进行创新,建设性地进行协调与革新,完善管理制度,提出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包括条件机制、运行机制、动力机制等。

(3)根据不同对象实施不同的培训方式。现代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人数众多,涉及的人员广泛,如果使用单一的培训方式,势必不适应各类人才的需求,因此可针对不同类型的职业人才开展不同模式的教育培训。一是对道路运输类的领导人才、管理人才可采取自学为主、重点工作内容辅导的教育培训方式。二是对道路运输类的专业技术人员,可采取岗位练兵的形式解决工学矛盾,练兵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应坚持面向生产实际的原则,因势利导,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也可集中较长的时间进行集中培训,为他们开展新科技、新技术、新信息的教育培训。三是对道路运输类的技能人才可采取边学习边实践的方式进行培训。教育培训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授课时深入简出,易听易懂,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

(4)现代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典型案例分析及政策建议。可以选定广东省某个企业的职业人才开展教育培训,对相关培训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用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并提出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创新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加强基地化培训的管理、实施立体化培训的评价体系、开设科技化教育培训基地等),作为现代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的参考,正确引导各成员单位健康发展。

3结语

第3篇:道路运输知识培训范文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保障;道路运输;对策

道路运输是最基本的支柱型产业,具有基础服务于国民经济社会生活、造福人民和创造就业、起到资源运行合理配置的作用[1]。对交通运输的安全管控,涉及经济运行效率和国民经济建设的水平。近年来,在道路运输中危险化学品(可称“危化品”)事故时有发生,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不但涉及人为因素,也牵涉到其他各方的公共管理对策。由于危险化学品的性质特殊,不同于普通货物的运输物流,其道路交通事故一旦发生,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爆炸、燃烧等挥发物质,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危害动植物的生命安危[2]。因此,需要加强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安全保障,解决其在运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将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故遏制在萌芽状态。随着危化品交易不断增加,道路运输频率和物流数量呈倍数增长,这对现代道路运输的管理带来了新的考验[3]。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涉及公共安全管控风险,发生事故的危害后果较大[4]。面对不同道路运输的安全问题,积极束紧危化品行业的检查关口,改善安全生产运输的调配措施,加强监测与监管,联合纠正隐患,才能实现危化品在道路运输过程中的专业和规范化。同时,危化品运输的高风险特征要求运转车辆及驾驶员、装运员应在工作中履行严格的质量标准规范,尽量减少天气和路面等外界条件对运输造成的阻碍[5]。近年来,我国对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保障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危化品事故发生前的储存与装载,事故发生时需采取的有效措施、应急救援,危化品在道路运输途中时避免事故的安全管理等几个方面。叶先宝[6]评估了在危化品生产和存储中如何对装载运输环节进行流程监控,并使用存储定位系统,掌握危化品道路运输的前置情况;卢红奇等[7]提出了在危化品道路运输初始环节,车辆所驶入的环境对危化品的影响以及道路运输的重点管控范围如何划分;董艳春[8]介绍了道路运输应急救援的安全处置方法,对危化品的危险性质进行科学评价,提出了应针对不同级别的危化品施以不同救援措施;陈思莉等[9]阐释了建立合法危化品运营资质行业标准,设置危险评价和安全处置的评估响应机制和及时启动运输救援的事故救助预案;吴明娟等[10]介绍了危化品在道路运输时应注意避免随车通行里程时间和速度不匹配,或随车押运员配置不规范的情况;李晶石[11]根据道路运输的风险等级,提出安全监管干扰事故因素的可操作性,并以管理制度效能的创新防止危化品的运输风险;凌波[12]论证了危化品安全事故的源头管理要素以及其监管和监督的重要性,落实了交通运输安全体制改革的主体责任。本文分析和列举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理论与实际问题,是我国在危化品运输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针对此提出的基于4R模型的措施,是在安全管理方面提升管理秩序和管理水平,对安全事故的防范与解决措施相统一的建议思路,对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理论与现实体系的构建具有意义。

1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相关理论

1.1基本概念

1.1.1危险化学品。根据安全管理条件与目录分类,危险化学品分为由不同元素种类引起反应的化学混合物。它是对人体或周边环境、设施等具有危害性质的,可燃烧和腐蚀、爆炸的化合物。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多样,呈现出易腐蚀、易燃烧的特点,且状态由固体、液体和压缩气体等组成。危化品主要由人工合成的物质元素构成,也包含其他天然的易燃、易爆、易腐蚀的混合物。危险化学品的化学物质成分复杂,同时对社会人居环境和安全生产造成的隐患较高。一旦出现操作失误,不仅会对公路运输造成影响,还对自然环境和人身财产的安全造成不可忽视的破坏[13]。1.1.2危险化学品的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道路运输是指,使用专用车辆等专门规定的道路运输工具,依据交通法规或质量安全条例,在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基础上围绕危险化学品货物进行装卸、运输和管理的全过程。根据此类道路运输与危化品的特点,负责运输车辆的标准应将从管理部门取得资质和运输手续作为前置条件,使用专属装载车辆与运输司机,配备危险品专技管理人员协同保障运输条件。危化品的道路运输流程涉及人员均需具备较强的处置应急、突发问题的能力。其道路运输过程涉及的流通、存储等作业,要严格根据国务院相关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并履行监督责任,与监管部门共同负责运输时突发的危化品泄露现象。

1.2理论基础

1.2.14R模型。4R模型属于道路交通危机管理模型中对过程控制阶段分解较为细致的一种模型。它将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的危机管控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以应对危机产生前、发生时以及解决过程中的处理,避免事故的危害[14]。4R模型由美国危机管理专家罗伯特·希斯(RobrtHeath)提出,围绕灾害管理的核心进行分步推演,包含了缩减-预备-反应-恢复等四个阶段。他创造性地总结出其它危机管理模型的不同处置预案,综合准备和危机确认阶段的过程,将道路交通的应急响应步骤更加合理化。4R模型的提出是在运输安全的体系下,将不完善的危化品道路交通危机管理进行成本和风险的明确分析。1.2.2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公共危机管理理论来源于企业对危机性事件的管理需求。随着社会公共事故以及危险品事故范围的扩大,公共危机管理也扩展到应用于解决和处理社会公共危害事件[15]。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既包括处置方在危机产生时为消减危机所直接作出的管理对策,也包括尚未产生危机时的计划和控制,这也是常态化的公共管理过程。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将公共危机或安全事故发生的时间周期定义为公共危机的主体,其动态变化的过程具有突发性——快速爆发形成社会危害的特点。使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去介入危机爆发时期的社会矛盾,是解决隐性或显性危险品危机因素的识别工具。

2我国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现状

2.1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

我国危化品道路安全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危化品长期以来存在危险性,加之车辆从业资质等各方因素交织影响,导致引发危险化学品的道路事故危机发生的因素有着一定的规律。首先,作为不稳定的化合物,危险化学品本身就具有典型的易燃易爆事故发生概率,燃爆和有毒气体的释放可能存在于道路运输的各流程。其次,天气和道路的状况决定了运输危险化学品的不安全等级。暴雨、雷电等给运输造成了困难,而崎岖狭窄的路面和山区条件都为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隐患。再次,牵头运输危化品的从业运输车辆和操作车辆人员是否符合危化品合法的特殊安全技能,进行日常培训和维护,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2.2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形势

目前我国液氮等危化品的产出和经营量,单项累加以年计万吨流动。这也带动了危化品通过道路进行运输,实现货物的异地销售网络流动。面对危化品的道路运输安全,相关部门也制定了行业标准,去规范危化品运输种类和技术等,限制其运输的不合规情况。然而,随着危化品运输量的增长,企业专业经营的规模化资质和合约车辆,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缺口加大,对运输业务的管理也存在着分散而治的情况。危化品的工业产量区域性特征明显,这对国内道路运输的安全形势要求更高,需要先进的科技投入,以降低危化品物流的风险[16]。

3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保障存在的问题

3.1职能部门对危化品运输的交叉管理权限存在盲区

危化品种类繁多,道路运输审批手续所涉及的管理、审批和监管的部门各司其职,有着自身的标准,互相之间交叉管理的权限存在着真空地带[12]。在危化品涉及交通安全或道路质监、环保等引发法律法规约束框架下的监督监管时,各职能部门的联合管理规定尚未进行细化,某一部门监管范围内的职能权限不够,造成审批与危化品道路运输风险之间的责任缺失。这一现象也体现在,危化品的运输车辆一旦引发恶性安全管理事故,交叉执法存在共同管理的矛盾,无法保证审批监管权限的效能。因此,目前职能部门对危化品运输的交叉管理权限,特别是职责任务和处罚层次上存在盲区。

3.2从业人员对危化品运输的规范遵章作业不够重视

从业人员包括生产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工作人员,也涉及进行道路运输的危化品押运员和驾驶人员。由于常规安全培训和遵章考核制度不够健全,他们对危化品运输的规范遵章作业普遍不够重视,生产、装卸和运输中无法对危化品这一“定时炸弹”的危险性进行及时预警,了解和掌握突发情况的处置。漠视规范安全作业管理规程,对道路危化品监管存在侥幸情绪。一些危化品企业雇佣非专业人员参与生产经营和道路驾驶。这种“非专业”既指该人员未取得驾驶、生产、押运危险化学品的资质,也指因个人技能水平较低,在紧急情况下或无法对事故采取紧急行动。

3.3法律法规对危化品运输的监督监管体系尚未确立

我国目前对危化品的道路运输有着自身的监督监管法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条例中对危化品在道路运输中的全流程管理有较为详细的规定,此条例也在不断的完善和修订。然而缺乏其他辅助性的法律及时支撑,使危化品的运输监管存在着孤立现象,尚未建立起该行业法律法规的体系。这也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法规方面存在的差距。此外,由于法规颁布的滞后性,决定了危化品管理在新情况不断涌现的今天,对新问题的监管无法起到实时有效的作用,与现实需要解决的运输安全问题相悖[15]。

3.4处置人员对危化品运输的科技检测手段相对缺乏

处置人员是涉及危化品道路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的主要执法队伍,其水平决定了纠察危化品车辆或遇安全事故时如何及时疏散和避免易燃、易爆品泄漏的风险,化解危及公共安全的矛盾[17]。然而目前处置人员对危化品运输的科技检测手段存在硬、软件设施不到位的问题,这导致处置人员面临危化品交通运输违法时,处置专业程度较低,检查效率和执法难度有待提高。执法处置的科技含量低,也影响到道路安全的风险含量——无法及时采取留置危化品车辆,严格实施关键技术的管理系统,针对开发危化品的安全道路检查的专业设备等。

4基于4R模型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安全保障对策

4.1危机管理的缩减阶段

4.1.1联合执法与动态监管。如前所述,4R模型是介入危险化学品道路安全运输的阶段规划保障。在其初始阶段介入缩减管理,在联合执法与动态监管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建立起联合救援检查的研判机制,以常规方式整合执法监管的管理能量起到联动工作,实时共享信息的管理方案。一是联合执法。扩大路面控制执法行动的网络覆盖面范围,编织起增强执法威慑力的违规检查联合行动。通过高效检查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二是动态监管。加强道路运输的车辆定位,动态采集时间线路等运输信息并及时值守,分析车辆违规数据,提示危化品可疑风险车辆进行整改,追踪整改完成情况。4.1.2主体责任与安全机制。主体责任与安全机制是基于4R模型的缩减阶段所应落实的化解和减少预防危机冲突的管理前置阶段。在危机发生前,细微生产安全责任的疏忽,都有可能对危化品的道路运输带来消极影响,需要进行安全责任能动性的管理和完善。采取源头监管的方式,提供道路分类安全方针,以预防为主,守住道路运输的安全关口。一是主体责任。以安全运输为第一要务,行之有效的落实生产和运输企业应承担的监督指导责任。二是安全机制。增加重点环节的监管检查力度,从危化品的安全隐患着手排查企业运输资质和违法行为。规范资料及台账,对承运单位进行及时的信息备案,开展监管。

4.2危机管理的预备阶段

4.2.1应急预案与处置平台。在4R模型介入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起到安全保障的预备阶段,应急预案与能够及时沟通信息有无的处置平台尤为重要。它们是及时处置应急事故的保障环节。应急预案是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分析得来的宝贵前瞻性方案。及时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操作,可将事故突发时的处置救援效率大幅提升,减少或避免人员的伤亡。同样,交互式监管平台实现了资源的无缝切换,也为各部门共享了危化品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管理信息。整合科学的数据信息并汇总,实施24h不间断地运输监管,可以保持信息的畅通交流,使救援队伍及时掌握事故数据,移交管理、保护现场并开展救援工作。4.2.2宣传活动与教育培训。针对危化品各环节从业人员忽视安全生产和运输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活动与教育培训,从安全责任意识和生产安全运输事故、防护思想、,紧急避险知识等几个方面进行定期或非定期的培训。其形式上可分为线上、线下,或线上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相关从业人员开展宣传教育。线上培训主要通过知识竞答,观看安全视频等形式,对运输人或生产责任人进行集中宣讲,厘清危化品交通安全知识;线下培训组织参观危化品道路安全事故案例,深入分析从业人员应履行的职责和常态化法律意识;线上下相结合的方式则优化了培训内容,力度更大,巩固了从业人员的心理防线。

4.3危机管理的反应阶段

危机管理中的反应阶段是各部门对安全管理工作常态化管理中植入有机的非常规管理的安全处置机制。针对反应阶段应做好管理层级的扁平化,以应对危化品道路安全事故的发生。应急处置中调度中心应摒弃多头指挥的管理,进而增强扁平化结构模式——较少的决策调度,使危机事故处理反应阶段的决策时间最小。优化救援机制,使预案中的各救援人员职权分明,体现出各部门处置安全事故的危机处理能力。

4.4危机管理的恢复阶段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事故危机的消除和恢复,是这一阶段的任务重点。相对事故爆发的非常规状态,危机事件救援活动结束后,应对应急预案和方法、救援行为带来的效果进行评价。启动危化品事故的危机回顾机制,按流程将事故救援的信息进行总结,从中寻找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并给出危机控制操作方案。在恢复阶段有意识的形成避免同类危机事故发生的正向反馈。倒推易爆、易燃等各类别特殊危化品与运输事故间的关系,整理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监控信息,依靠专业技术细化危化品事故的事后恢复与处置措施。夯实流程监管,将危机管理的重点向提高效能转移。

5结束语

第4篇:道路运输知识培训范文

1加强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教育

与危险货物运输和管理相关的驾驶人员、押运人员、装卸管理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全面的业务培训和从业资格考核认证后才能够从事相关工作。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主管部门要加大行业准入专业知识培训、安全培训、操作规范培训、应急处置培训及案例教育培训的力度。从事危险货物驾驶、押运及装卸的相关工作人员是直接影响到危险货物安全管理和安全运输的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尤为重要,具体要求包括:提高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切实承担好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培养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安全工作理念;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加大对从业人员防范事故能力的培训,有效降低安全风险;加强对从业人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的培训,冷静应对在承运过程中的突发状况;通过案例教育来为从业人员敲响警钟。(2)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广大从业人员虽然已经工作在危险货物运输的各个岗位上,但还要时刻提高警惕,主管部门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再教育培训,主要以安全知识强化和应急问题处理能力强化为主,通过对各种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强化和灌输安全责任,以确保道路运输承运工作安全有序开展。(3)公安交管部门要深入危化品运输企业,对相关驾驶人、押运及装卸人员进行交通安全培训,教育其做好自我约束和管理,遵守相关的交通安全法规。

2加强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的管理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对运输车辆的要求较高,且承运危险货物的车辆也是流动的危险源,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产生的后果、影响及社会危害,要比普通车辆大得多。承运危险货物的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往往会出现燃烧爆炸、化学品泄漏、毒气毒液散发甚至更严重的后果,造成人身伤亡、污染环境、生态破坏、财产损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对承运车辆的规范管理、科学监控,能够减小事故发生几率,提高运输安全保障。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除了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基本安全法规外,还要遵守对专用车辆的特殊要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应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证;车辆要定期检测,根据《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2016)标准,达到一级技术等级要求方可参与营运;按相关法规要求,使用危险品标志灯、标识和标牌;应在驾驶室内安装能够切断总电源的装置;对于运输易燃、易爆危险货物的车辆,必须配备导静电拖地带和排气管火花熄灭器;车辆随车携带与所运货物性能相适应的有效消防器材;安装卫星定位装置,运输企业能够随时获知车辆的行驶位置和动态;严格按照规定的路线行车。通过这些措施的执行,真正做到运输资质严格把关、运输车辆符合安全技术要求、运输过程得到有效监控、运输责任落实到人,才能筑牢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安全防线。

3加强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有效监管

第5篇:道路运输知识培训范文

.构建“培训参与”管理制度。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采取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培训单位派出一名参与者跟班培训,近距离熟悉职业人才的培训需求和培训满意度,完成培训调查和服务。培训结束后,参与者要及时对培训班开展情况和职业人才培训表现情况进行评估并形成总结报告。

二、探索科学的教育培训考核评价体系

实施动态管理,探索完善科学的教育培训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客观地评价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1.探索教育培训的立体化考核方法。要采取多种手段,着力拉大对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考察的时空跨度。要运用多种渠道、通过不同的视角,积极拓展教育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发放征求意见表,多方面采集道路运输主管部门、企业、职业人才的意见,形成立体化、多效性的考核方法。2.健全教育培训的考核指标体系。健全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的责任制,细化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要求的考核评价标准,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反映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通过教育培训在工作业绩、职业素养上的提升。

三、建立以高职院校为依托的教育培训管理运行机制

一直以来,道路运输企业举办的教育培训都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如职业人才的情况和知识层次参差不齐,针对性较差,难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各企业参与培训人数太少,造成培训成本升高。如果道路运输企业能利用以高职院校为依托的行业职业人才培训体系,联合起来构造一个培训目的明确、人才层次基本相同的教育培训阵地,就有利于人力资源整合,提升培训效果,并能为更多的道路运输企业服务,真正建立起以高职院校为依托的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的管理运行机制。

1.发挥高职院校和培训机构对教育培训的重要作用

抓好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的教育培训质量是建立依托高职院校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基础。道路运输行业要重点抓好职业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对职业人才综合素质提升的促进作用,鼓励各类交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积极承担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的职业培训任务。

2.加强教育培训师资团队建设,打通教育培训的通道

建立一流师资队伍,将讲座、研讨、参观、答辩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通过教育培训与研讨交流相结合,课内教学与现场参观相结合,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职业人才走上讲台,交流工作中的经验体会,既能在课堂上被专家的讲解吸引,又能在课间与专家互动、研讨,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如果没有一流师资队伍的保证,没有教育模式的创新,不能适应有实践经验职业人才的需要,职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就不会有生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研究机构,健全结业证书制度,从而提高继续教育教学效果和效率。

3.建立以高职院校为依托的“人才资源共享”的管理运行机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