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道路运输知识培训范文

道路运输知识培训全文(5篇)

道路运输知识培训

第1篇:道路运输知识培训范文

1.1关于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的定义

要发展现代道路运输,关键是人才。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做好交通各项工作,要靠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拼搏和努力,靠职工队伍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现代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是指在道路运输领域从事运输服务或管理工作,具有中等职业教育及以上学历层次的领导人才和管理人才、初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工等级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现代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就是要完善人才战略,提高人才素质,加大力度造就一批结构好、素质高、数量多的职业人才队伍。然而,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具有行业、专业、文化、学历、职级或职业等多重属性,并具有行业和部门的开放性、专业和职业的多样性、学历和职级的特定性,要培养投身于道路运输、管理与服务的管理型、技能型和应用型职业人才的任务非常繁重。开展现代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的相关问题研究,将是推进职业人才工作的一项非常核心的内容。

2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的主要内容

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的研究,旨在分析评价基于行业学习型组织的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与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的理论框架、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与评价体系,提出现代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的实施指南。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的研究为现代道路运输行业提供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合作交流等社会服务,最终促进现代道路运输建设快速发展,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2.1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探索现代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的5A新模式。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公司通过任何方式满足各种技能岗位和职业素养的教育培训需求,对职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探索研究适用于现代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个性化终身学习的管理模式。为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执法部门、基层单位和道路运输企业有效开展关键岗位核心素质培训提供参考方案,分别针对不同的级别技术和管理岗位,提供最佳的管理,为创建学习型组织做贡献。

(3)研究适用于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将素质培训、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与劳动技能大赛等形式融为一体,拓展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

(4)研究适用于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的评价体系。在继续教育、岗位聘任、职务(职称)评聘、薪酬考核等人事制度方面构建互通管理,最终实现“行业一网通”。

2.2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管理模式理论模型的确定。各领域的教育培训有多种管理模式,如何在众多的模式中,比较、分析适合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的管理模式,探寻个性化终身学习的管理模式,并选择与提出立体化、多元化、项目化的管理模式,以及随着其发展阶段的不断变化,管理模式的调整方案、推广应用等。

(2)长效管理运行机制的建立。促成道路运输系统教育培训的各成员单位(包括交通培训单位、企事业单位、地方交通主管部门、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高等学校、服务机构、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个人、其他中介机构等)之间相互合作,搭建开放、灵活的交流平台。通过道路运输系统中的“人”进行创新,建设性地进行协调与革新,完善管理制度,提出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包括条件机制、运行机制、动力机制等。

(3)根据不同对象实施不同的培训方式。现代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人数众多,涉及的人员广泛,如果使用单一的培训方式,势必不适应各类人才的需求,因此可针对不同类型的职业人才开展不同模式的教育培训。一是对道路运输类的领导人才、管理人才可采取自学为主、重点工作内容辅导的教育培训方式。二是对道路运输类的专业技术人员,可采取岗位练兵的形式解决工学矛盾,练兵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应坚持面向生产实际的原则,因势利导,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也可集中较长的时间进行集中培训,为他们开展新科技、新技术、新信息的教育培训。三是对道路运输类的技能人才可采取边学习边实践的方式进行培训。教育培训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授课时深入简出,易听易懂,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

(4)现代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典型案例分析及政策建议。可以选定广东省某个企业的职业人才开展教育培训,对相关培训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用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并提出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创新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加强基地化培训的管理、实施立体化培训的评价体系、开设科技化教育培训基地等),作为现代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的参考,正确引导各成员单位健康发展。

3结语

第2篇:道路运输知识培训范文

关键词: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风险;现状研究

我国是危化品生产和使用的重要国家,危化品在生产、经营、储存、销售、使用等环节通常需要经历多次运输,其中道路运输占较大比重。据统计,我国每年通过道路运输的危险货物总量已超过3亿吨,80%的危化品通过道路运输,从事危化品货物运输的企业已超过1万家,运输车辆超过36万辆,2019年我国危化品物流市场规模已超过1.8万亿元。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诸多行业对危化品的需求量还在不断增加。因此,危化品的道路运输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日益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减少危化品运输事故风险,提高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风险管控水平,保障道路运输安全已迫在眉睫。

1我国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现状

目前国内各类化学品在国内不同区域需求不同,道路运量较大,事故频发。

1.1危化品道路运输特点

(1)危化品的品种众多。根据《危险化学品分类》(GB6944-2012),我国将危化品划分为9类,在册的危化品的品种总数达2828种,这还不包括每年新增加的危化品,这些危化品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具有很大的差异。(2)危化品危害性大。危化品因其易燃、易爆、有毒等性质而成为一种特殊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危险性,极易发生安全事故。(3)危化品运输专业性强。根据危化品品种多、性质差异大、运输过程危险性大等特点,危化品运输相关人员需要具备专业资质。其专业性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业务专营、设施设备专用、人员专业、安全运输要求高。据交通部《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的相关规定,危化品运输相关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做到持证上岗,不具备专业资质的运输企业或人员不得从事危化品道路运输[1]。(4)危化品运输车辆违法行为现象未受到有效遏制。目前危化品道路运输车辆有罐式专用运输车、厢式专用运输车、普通货车三种类型,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主要的违法行为有:①无证运输;②安全设施不全;③货物混装;④超速行驶;⑤超载行驶;⑥未按指定时间、路线行驶。

1.2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发生的主要特点

(1)远距离运输车辆事故较多;(2)夜间事故发生率高于白天;(3)交通追尾事故较多;(4)重大安全事故集中发生于国省道和主要干线公路。

1.3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通常情况下,国内外多数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由于驾驶员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违反道路交通规则的行为造成,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较为常见又普遍存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道路运输企业及运输人思想麻痹松懈。许多危化品运输司机均多年从事货物运输行业,出现安全思想麻痹松懈情况,导致事故发生。(2)车辆状况及危化品包装存在问题。许多事故的产生原因是由于车辆状况存在隐患,或者危化品包装存在问题。(3)安全监管手段不足。政府缺乏统一的联动管理机构,无法实现有效的跨部门、跨区域的监控手段,缺乏对危化品运输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4)应急救援能力有限。许多事故产生后主管部门无法第一时间获取事故信息,严重影响对事故等级的评估,导致选择救援手段不佳,延误最佳救援时机。

2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风险的主要管控措施

针对目前国内危化品运输的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态势,有以下手段可有效降低事故概率,减少事故影响,维护危化品运输的安全环境。2.1建立完善基础数据库组织专业人员对危化品运输企业、车辆、从业人员等情况进行排查,查处违法现象,记录实际情况,录入全国“两客一危”电子数据库,做到资源共享。确保在日常监管中数据有效保留,突发情况下有据可查,便于事故应急处置。

2.2加强源头监管

定期组织对危化品运输企业进行运营情况监察,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管理,自上而下提升企业安全运营水平。要求企业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培训教育,注重提升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及安全意识。督促运输企业做好危化品运输车辆的日常检测、维护、保养。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必须及时整改,坚决杜绝车辆带病运营,保障运营车辆状况符合安全要求。

2.3强化路面管控

针对危化品运输车辆重大安全事故集中发生于国省道的情况,有必要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设置固定的危化品道路运输检查点。同时,不定期的在高速服务区、卡口等重要地点设置临时检查点,严格查处危化品运输车辆非法运营,防止危化品运输从业人员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疏忽道路运输安全。路面管控是危化品道路运输的最后屏障,有效实施路面监管,能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排除事故隐患,是危化品道路运输监管的重要手段。

2.4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有效的应急组织机构,加强对应急人员技能培训。组建由政府牵头,企业积极参与的危化品应急处置机构,区域内企业联合组建危化品应急处置装备库,定期演练,共同提高事故处置能力,实现“区域事故、资源共享”,切实提高应急资源的利用率和处置力,尽量提高事故发生后的应对能力。2.5强化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对危化品道路运输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企业安全营运的基本保障,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形成企业内部自上而下的安全风尚,切实整体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2]。

3危化品道路运输风险管控工作建议

3.1提高危化品运输企业的经营水平

危化品运输管理部门必须提高运输市场的准入标准,并对运输企业从业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避免出现不合法企业进入到危化品运输市场,同时政府还应该充分鼓励企业进行规模化经营,最大化地整合市场中的危化品运输资源,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并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运输范围、运输货物以及运输标准进行企业危化品运输设备和人员的管理工作,从而有效提高企业对危化品运输安全性的管控。

3.2加强运输车辆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由于危化品的安全事故多数发生在运输环节中,因此企业必须充分重视运输设施与设备的管理,特别是危化品车辆技术的管理。按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相关规定,配备符合标准的危化品专用车辆,合理加大设施、设备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对车辆设备进行优化升级、安装新型定位系统以及配备有限通讯工具等,保证危化品运输过程的安全性,从而有效降低事故损失率[3]。

3.3提高危化品运输人员从业素质

在危化品运输交通事故中,人为因素是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危化品运输企业必须要重视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企业必须招聘具有专业资质的危化品运输工作人员,从源头上降低人为因素在危化品运输中的不利影响;其次,企业还应该重视对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积极开展相关安全教育活动和应急自救能力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的运输安全意识,通过集中培训与日常培训、应急处置演练等逐渐提升从业人员的危化品运输知识水平与技能水平。

3.4健全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体系

危化品运输企业必须要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体系,促进运输过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科学化,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一是做好安全风险管控,危化品运输企业要根据自身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设备设施(含车辆、道路等)、作业活动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分级和评定,并根据风险分级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企业安全监管层级。二是根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要求,制定风险管控手册、修改安全管理相关制度、落实安全检查工作职责、修改生产安全事故预案等。

3.5有效应用信息化监控技术

危化品运输全过程中信息化监控系统的应用突出体现在人员、车辆、环境和危化品状态实时动态监控方面,除此之外,信息化监控系统还涉及到安全管理分析系统、预警报警系统和辅助应急救援系统等方面。通过对无线通讯、全球卫星定位、计算机网络和视频压缩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GPS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车辆和货物的实时定位跟踪,充分结合运输过程中各项信息,能够有效管控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中主要影响因素(车辆、人员、环境、货物、道路)。危化品运输车辆监控预警系统的建立和GPS监控系统平台的安装提高了危化品运输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将危化品运输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控制到最低,这势必有利于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4]。

3.6建立健全危化品运输事故应急机制

建立危化品运输事故快速反应机制,可有效把握施救时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企业在平时要认真准备,预先制定各种情景下的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演练,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能迅速、准确、有效地实施救援。企业领导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使救援预案更具合理性、可行性。此外,要建立健全救援工作的管理体系,把危化品运输安全事故的救援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认真对待,救援工作是暂时的应急性工作,而救援工作的管理体系只有经过长期建设,才能保障救援工作指挥的协调性和有效性。

4结论

危化品道路运输风险多、专业性强、技术复杂,事故产生的影响大,处置难度高,不但会导致人员财产损失,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危化品泄露将会产生环境污染,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因此,借助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监控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多方合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强化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做好事故发生后的科学处置,这既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也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分析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事故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苗.危化品交通运输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艺,2018(36):39.

[2]宋少桥,于海洋.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风险及解决办法[J].消防技术,2016(11):26.

[3]王传玲.浅析危化品运输企业设备管理的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6(11):149.

第3篇:道路运输知识培训范文

.构建“培训参与”管理制度。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采取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培训单位派出一名参与者跟班培训,近距离熟悉职业人才的培训需求和培训满意度,完成培训调查和服务。培训结束后,参与者要及时对培训班开展情况和职业人才培训表现情况进行评估并形成总结报告。

二、探索科学的教育培训考核评价体系

实施动态管理,探索完善科学的教育培训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客观地评价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1.探索教育培训的立体化考核方法。要采取多种手段,着力拉大对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考察的时空跨度。要运用多种渠道、通过不同的视角,积极拓展教育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发放征求意见表,多方面采集道路运输主管部门、企业、职业人才的意见,形成立体化、多效性的考核方法。2.健全教育培训的考核指标体系。健全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的责任制,细化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要求的考核评价标准,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反映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通过教育培训在工作业绩、职业素养上的提升。

三、建立以高职院校为依托的教育培训管理运行机制

一直以来,道路运输企业举办的教育培训都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如职业人才的情况和知识层次参差不齐,针对性较差,难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各企业参与培训人数太少,造成培训成本升高。如果道路运输企业能利用以高职院校为依托的行业职业人才培训体系,联合起来构造一个培训目的明确、人才层次基本相同的教育培训阵地,就有利于人力资源整合,提升培训效果,并能为更多的道路运输企业服务,真正建立起以高职院校为依托的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的管理运行机制。

1.发挥高职院校和培训机构对教育培训的重要作用

抓好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的教育培训质量是建立依托高职院校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基础。道路运输行业要重点抓好职业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对职业人才综合素质提升的促进作用,鼓励各类交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积极承担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的职业培训任务。

2.加强教育培训师资团队建设,打通教育培训的通道

建立一流师资队伍,将讲座、研讨、参观、答辩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通过教育培训与研讨交流相结合,课内教学与现场参观相结合,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职业人才走上讲台,交流工作中的经验体会,既能在课堂上被专家的讲解吸引,又能在课间与专家互动、研讨,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如果没有一流师资队伍的保证,没有教育模式的创新,不能适应有实践经验职业人才的需要,职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就不会有生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研究机构,健全结业证书制度,从而提高继续教育教学效果和效率。

3.建立以高职院校为依托的“人才资源共享”的管理运行机制

第4篇:道路运输知识培训范文

关键词: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发展趋势

危险货物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等危险特性,在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者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质和物品[1-2]。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需拥有能够保证安全运输危险货物的相应设施和设备,并通过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核,才有资格和能力从事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工作。受石化产业的持续蓬勃发展与危险化学品产销分布不均等因素的影响,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需求十分旺盛,规模日益增长。通过道路运输危险货物与运输其他货物的区别在于运输过程中对沿途环境或人群易造成潜在的重大负面影响,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随着运输规模的不断扩大,运输事故频率居高不下,仅2020年6月13日的浙江温岭槽罐车爆炸事故就造成20死175伤(其中重伤24人)的惨剧[3]。这些事故的发生暴露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运输管理面临的压力空前巨大,安全管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广泛关注,并且受到了全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4-6]。

1发展现状

1.1运输规模持续壮大

截止到2020年底,长春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共有运输车辆4320台,约占全省的31.1%,其中,大型2126台(含重型1978台)、中型587台、小型1607台。危险货物年运输量达到38722t,约占全省的25.0%,其中,大型35386t(含重型34256t)、中型2166t、小型1170t。长春市危险货物运输流向以吉林省内为主,并辐射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天津、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湖南等多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近5年,长春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从2490台发展到4320台,增长73.5%;运量从29500t增长到38722t,增长31.3%。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数量和运输规模位居全省前列,为全市危险化学品产业的生产、销售、流通提供了充分的运输保障和支撑。具体情况见图1。

1.2从业户数有序增长

截止到2020年底,长春市共有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108户,约占全省的26.7%。近5年,长春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从76户发展到108户,增长42.1%,发展较快。长春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数量位居全省前列,近年来得到有序、稳定、快速的发展。具体情况见图2。

1.3运输类别不断优化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类别共分为九类[7],2011年长春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类别仅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八类共5种类别,运输类别不够完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运输类别逐步完善,截止到2020年底,已发展为涵盖一类至九类全部类别的运输结构。运输介质以二类、三类为主,其中二类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75户,占比69.4%,三类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61户,占比56.5%。已初步形成经营主体实体化、运输品类多样化、车辆技术等级标准化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结构体系。

1.4从业人员有序增长

截止到2020年底,长春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达到6319人,其中,装卸管理人员100人、押运员3087人、驾驶员3132人,占全市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从业人员的10.0%,约占全省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26.5%。近5年,长春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4755人发展到6319人,增长32.9%。同时,通过市场运营实践、安全教育、专业化培训等方法,使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一批安全管理知识丰富、专业知识精通、技能技术熟练的行业人才正在不断成熟,使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队伍的中坚力量逐渐壮大,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市场提供了人才保障,为行业下一步安全、有序、健康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5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组建专业化货运执法队伍,完成对全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监管全覆盖。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强化市场调控能力,使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市场得到有序扩容,实现对全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全天候、全过程、全覆盖管理。建立交通运输、公安交警、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生态环保等部门长效联动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了政策支撑、机制健全、齐抓共管的安全监管态势,有效推动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市场安全有序发展。

2发展趋势

国家相继提出供给侧改革政策后,又提出了大力推动需求侧改革。为贯彻落实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相继了《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吉林省也制定了《吉林省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相关制度的、实施,危险废物经营和运输的要求将不断提高,今后一段时间危险废物处理需求将进一步增强,随着长春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服务需求也将随之增长,同时对危险货物多样化、智能化和安全、绿色低碳运输提出了更高要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发展需求将进一步凸显,但发展速度将逐步减缓。随着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政策和专业规则的密集出台,从业人员将向着专业化、高级化的方向不断发展。随着《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以及长春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相关管理办法的颁布和实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市场准入标准将进一步提升,随着行业内规模小、管理差、抗风险能力弱的企业逐步退出营运市场,从业企业数量的增长速度将逐步减缓,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模式将逐步形成。

3发展要求建议

为进一步规范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行业健康、安全、稳定、有序发展,建议主要做好以下4个方面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发展条件审核工作。

3.1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审核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要严格开展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把双重预防机制落实到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全过程,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的事故隐患。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开展运输全过程、各环节、各岗位的风险辨识,制订切实可行的事故处置应急预案,有计划地实施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严格按照《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要求,落实车辆技术管理主体责任,强化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维护与检验检测,车辆技术等级必须达到一级。要建立健全运输车辆的技术档案,实行一车一档,确保内容的详实、准确,罐式专用车辆的常压罐体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保证从业期间罐体检验合格证在有效期内。企业主要负责人、专职安全员、驾驶员、押运员、装卸管理人员等从业人员必须经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落实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对全体从业人员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对违法违规频次较高、安全意识薄弱的从业人员要及时调离岗位或予以辞退,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驾驶员出车检查,认真做好驾驶员源头安全风险管控。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的专用停车场安全条件和面积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3.2企业运营管理责任履行情况审核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应实施实体化经营,杜绝车辆挂靠现象,不能“以包代管”“包而不管”,对运输车辆进行有效管理[8]。保证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和驾驶人员取得从业资格证书,从业资格证真实有效。车辆因各种原因停驶的、调离出行政区域以外行驶的,企业应依法依规办理车辆报停、异地经营备案等手续。企业应统一调度安排运输车辆并填写电子运单,车辆必须按照规定的线路和起讫地点行驶,没有运输任务的必须回到专用停车场停放。企业应与从业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明确劳动关系,并按照规定为从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金。

3.3企业动态监管措施落实情况审核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须严格按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实施车辆管理,严禁不安装卫星定位装置或者卫星定位装置故障车辆从事运营。企业须通过动态监管系统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疲劳驾驶、车辆超速、不在专用停车场停放等行为,严格按照《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要求设定运行速度及运行时间阈值。卫星定位装置监测实行专职人员进行监控,实时分析并及时处理运输车辆行驶动态信息,对发现疲劳驾驶以及超速的运输车辆,要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提醒,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和安全教育,同时建立登记违章处理台账,严格按照《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考核企业、车辆的动态运行情况。鼓励和支持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装使用前车辆碰撞报警、车道偏离报警、轮胎报警、驾驶员身份识别等车辆监控装置,鼓励引进第三方检测服务。

3.4企业保持良好信誉情况审核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诚实守信,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经营信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杜绝超越许可事项从事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未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擅自从事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按照该企业车辆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规定的运输介质进行装载,严禁混装运输。严格落实行政管理部门有关政策文件要求,积极参加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创先争优、文明创建、示范创建等活动。

4结语

第5篇:道路运输知识培训范文

1加强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教育

与危险货物运输和管理相关的驾驶人员、押运人员、装卸管理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全面的业务培训和从业资格考核认证后才能够从事相关工作。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主管部门要加大行业准入专业知识培训、安全培训、操作规范培训、应急处置培训及案例教育培训的力度。从事危险货物驾驶、押运及装卸的相关工作人员是直接影响到危险货物安全管理和安全运输的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尤为重要,具体要求包括:提高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切实承担好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培养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安全工作理念;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加大对从业人员防范事故能力的培训,有效降低安全风险;加强对从业人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的培训,冷静应对在承运过程中的突发状况;通过案例教育来为从业人员敲响警钟。(2)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广大从业人员虽然已经工作在危险货物运输的各个岗位上,但还要时刻提高警惕,主管部门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再教育培训,主要以安全知识强化和应急问题处理能力强化为主,通过对各种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强化和灌输安全责任,以确保道路运输承运工作安全有序开展。(3)公安交管部门要深入危化品运输企业,对相关驾驶人、押运及装卸人员进行交通安全培训,教育其做好自我约束和管理,遵守相关的交通安全法规。

2加强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的管理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对运输车辆的要求较高,且承运危险货物的车辆也是流动的危险源,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产生的后果、影响及社会危害,要比普通车辆大得多。承运危险货物的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往往会出现燃烧爆炸、化学品泄漏、毒气毒液散发甚至更严重的后果,造成人身伤亡、污染环境、生态破坏、财产损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对承运车辆的规范管理、科学监控,能够减小事故发生几率,提高运输安全保障。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除了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基本安全法规外,还要遵守对专用车辆的特殊要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应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证;车辆要定期检测,根据《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2016)标准,达到一级技术等级要求方可参与营运;按相关法规要求,使用危险品标志灯、标识和标牌;应在驾驶室内安装能够切断总电源的装置;对于运输易燃、易爆危险货物的车辆,必须配备导静电拖地带和排气管火花熄灭器;车辆随车携带与所运货物性能相适应的有效消防器材;安装卫星定位装置,运输企业能够随时获知车辆的行驶位置和动态;严格按照规定的路线行车。通过这些措施的执行,真正做到运输资质严格把关、运输车辆符合安全技术要求、运输过程得到有效监控、运输责任落实到人,才能筑牢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安全防线。

3加强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有效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