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国际税收制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国际税收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通过分析我国在国际税收竞争中的不利因素、制度缺陷,提出我国应对国际税收竞争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税收;新形势;策略
1我国在国际税收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1.1经济发展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增速明显,但也随之暴露出了诸多问题。相对于一些发达经济体,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处于不均衡状态。另外,相对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言,我国政府对于市场的干预较多,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1]。我国是制造业大国,FDI流入的主要行业也是制造业。外资流入虽然扩大了我国商品的进出口总额,但同时也增加了对外资的依赖。然而我国企业的技术工艺还未能达到高水平,一旦外资大量撤离,将给我国的经济运行带来巨大风险。
1.2我国税收制度存在缺陷,降低了国际税收竞争力
就我国现行税收制度而言,标准税率较高,出口退税不彻底。在全球减税浪潮背景下,我国企业产品尤其是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各国为维护本国税基,国际间税收的协调与合作逐渐加强,这使得我国现有的税收制度和政策面临着新的挑战。
摘要:国际税收抵免法在我国应用仍存在很多问题,不仅影响了我国境外投资,同时提高了征纳成本。分析了我国国际税收抵免法的应用现状,提出了优化我国国际税收抵免法的建议,探讨了国际税收抵免法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国际税收抵免;税收;所得税
在现代税收制度中,国际税收抵免法是防止国家之间双重征税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暴发后,我国政府对企业所得税的具体内容以及体系进行了重新调整。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所得税体系比较完善,但与“走出去”战略有关的税法内容还不成熟,不仅给我国鼓励境外投资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使企业境外经济活动受到了影响[1-3]。我国要改变国际税收抵免规则,不断优化税收抵免法,提高税收协定签订的步伐。通过采用税收饶让抵免条款,使境外企业投资者真正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提高境外与境内企业的竞争力,激励更多优秀的海外投资者投资,推进“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使我国经济发展更加顺利和稳定。有关部门需要对目前境外投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抵免法进行优化,提高税收协定签订的步伐,采用税收饶让抵免条款,从而让境外投资者能够真正享受到优惠政策,推动我国境内企业更好地实现“走出去”。在国际税收抵免法发展中,可以结合国际惯例,有效利用资源对所得税抵免制度进行完善,适应跨国投资的发展趋势,加强消极所得税管理,使各国国际税收制度趋于一致。
1应用现状
1.1境外税收抵免政策越来越完善
2008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合并了之前的两套税法,明确了境内企业对外投资国际税收政策体系,借鉴和参照惯例,引入了居民与非居民概念,并采用了国际税收管辖权原则;将资本输出中性作为基本原则,在减除国际重复征税过程继续采用了抵免法,将间接抵免法作为减除经济性国际重复征税的主要方法之一;结合国际惯例,将受控外国企业管理规则引入进来,建立并完善了纳税制度。2010年,我国颁布《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操作指南》,就抵免程序等进行了规范[4]。
1.2积极参与国际税收合作与国家税收协定
摘要:本文通过对税收筹划基本理论的介绍,全面分析影响税收的制约因素,通过对制度因素、会计因素、法律因素、政策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的分析,为税收税负弹性、税负优惠、税负差异等方面提供依据,以期对工程承包企业国际项目税务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际项目;税务管理;制约因素
税收筹划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符合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在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之前,使纳税人的税收利益最大化,实现税负最轻、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必须结合制约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方可提高促进国际项目税务管理水平。
1税收筹划概述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合法的、事先安排与筹划,降低税负,实现纳税人利益的最大化。税收筹划受到国家法律保护,是一种合法行为,且符合税收政策导向,对经济发展存在积极作用。与节税相比,税收筹划的目标不仅局限于狭隘的少缴纳税款,而是追求纳税的最优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2国际税收筹划成因及特点
2.1国际税收筹划成因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及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带来了很多新的契机,而在发展的同时也有许多新生问题出现,这些问题中税收占很大比重。税收征管合作论坛上提出的“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对于实现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促进“走出去”企业对外投资与加强国际贸易合作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税收征管体制的提出、税收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征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建议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关键词:税收征管合作机制;情报交换;反避税;争端解决机制
一、税收征管合作机制的提出
自2013年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一带一路”倡议后,国内许多企业纷纷到沿线国家或地区进行对外投资和工程承包等活动,以此拉动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正一步步深入推进,税收不断在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加强国际贸易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9年4月18日第一届“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论坛在我国浙江乌镇召开,此论坛以“加强税收合作,改善营商环境”为主题,成立了“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加强税收的合作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跨境贸易和投资壁垒的消除、国际经济的进一步合作以及税收政策的深度沟通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是为了促进“一带一路”合作方的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增长而设立的非营利性官方合作机制,它是对现行多边税收合作机制和国际税收体系的有益补充。该机制以“一带一路”税收征管能力促进联盟和税收征管合作论坛为支柱,为积极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助力。
二、税收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
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有更多的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但是由于沿线国家的税收制度各有不同,在投资与经济往来的过程中免不了会产生税收方面的风险和争议,或者企业通过税收协定存在的漏洞进行国际避税,因此加强税收征管合作,通过税收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尤为重要。
(一)减少税收风险,提高区域合作
摘要:税收制度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安排,在统筹疫情应对和中长期体制改革中影响深远。围绕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直接税制度,健全地方税体系,提高税收征管水平,深度参与国际税收协调,加快构建现代税收制度,对推动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现代税收制度;宏观调控;高质量发展
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风险挑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如何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重大问题。税收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税收制度在疫情应对和制度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深入分析我国现行税制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不足,探索构建现代税收制度的路径,对推动新形势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我国现行税制的基本特点
我国现行税制是以间接税为主的复合税制,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一是间接税是税收的主要来源。从税制结构看,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共包含18个税种,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其中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车船税和船舶吨税属于直接税,增值税、消费税等其他13个税种属于间接税。以2019年的数据看,我国直接税收入占比为33.8%,间接税收入占比为66.2%,直接税与间接税收入的比重约为1∶2。二是企业是税收的主要缴纳者。从纳税主体看,以间接税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税制决定了我国企业虽然不是大部分税费的负担者,却是实际的缴纳者。目前,我国直接面向个人征收的税种只有个人所得税和车辆购置税,2019年上述两项税收在全部税收收入当中所占的比重不足10%,企业端纳税总额在全部税收收入中的占比超过90%。三是央地共享税是地方财力的主要支撑。从收入归属看,按照我国现行的税种划分方式,分为中央税、央地共享税和地方税。中央税包括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和船舶吨税等4个税种,央地共享税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其他税种为地方税。2019年,央地共享税收入中地方收入部分占全部地方税收收入的66.2%。四是征税对象存在一定重复。从税种品类看,针对土地征收的税种涉及有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契税等4项,其中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都是对使用土地资源征税,与资源税以及政府性基金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征收有类似之处。党的对我国税制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截至目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资源税和环境保护税在内的六大税种改革取得了关键性进展。但总体来看,我国现行税制下的税负分布还存在一定的失衡,税负向企业端集中、征收向生产和流通环节集中、收入向央地共享税种集中、地方税向土地资源集中等。这种失衡将对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形成掣肘。
二、现行税制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约
(一)对微观主体活力激发不足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其中民营和小微企业作用不容忽视,他们贡献了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税收以及80%以上的就业(1)。疫情冲击下,一些企业停工停产,民营和小微企业由于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出现亏损倒闭现象。疫情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多项税收减免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难企业压力。但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决定了我国企业仍是税收的主要缴纳者,企业税负感较重,2019年,我国企业端纳税总额在全部税收收入中的占比超过90%,而OECD国家仅为55%,美国联邦政府税收收入中企业缴纳部分占比不足20%(2),这不利于微观主体市场信心恢复和活力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