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科技资产管理范文

科技资产管理全文(5篇)

科技资产管理

第1篇:科技资产管理范文

科技强国要求要在创新空间拓展迈出新步伐,当前国际科技合作全方位深化,创新活力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的技术和手段愈加先进。在我国科技创新的层面越来越广泛,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创新。其中农业创新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农业创新中农业单位科研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肩负着中国农业重大科研项目的调查研究、立项、实施、应用、实际推广的重要任务。对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和新型技术推广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有效地推进了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进程,为我国农业高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农业科研室的相关研究及科研成果有力地提升了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在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村新业态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技术创新活力,我国在农业创新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而由于政府会计制度的变化,会计核算基础及相关的会计要素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我国政府会计制度遵循了“双基础、平行记账”的模式,提出了“费用”为新要素的规定,并重新对“收入”和“费用”这两个要素进行了界定,以收付实现制为成本与费用进行核算,久而久之形成了庞大的资产规模。在实际的会计核算中,固定资产并未进行累计折旧,所以许多农业科研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上存在着虚增资产,从而不能客观地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最终导致夸大了农业科研单位的资产价值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资产监管的力度不够等因素,都导致了科研单位资产管理出现了资产管理效率质量差的现象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农业科研单位应按照新会计准则制度的相关要求,全面分析新会计准则制度的有关政策规定,加强对农业科研单位资产的改革管理,结合单位自身管理现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最终达到拓展科研经费的使用空间,达到利用效率最大化;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避免铺张浪费,提高专项资金实际作用转化率的目的。推动农业科研单位资产管理科学化、系统化、有序性发展。

一、科技创新背景下农业科研单位资产的特殊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以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成果产出为导向、科技人才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注重发挥雪球效应,注重科技创新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时期。进一步激发科技创造活力,进一步挖掘创新因子以及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都成为影响到我国科技创新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在这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技术攻坚的重要时期,科研单位的创新能力对于我国农业科研创新技术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农业技术生产力的加快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研单位作为国家科技创新项目的主要承担者、科技创新思路的实践者,以其自身的实验设备及相关技术人员承担了国家大部分的科研项目,而随着研究项目的逐渐深入,以及科研领域的不断细分,对各类科研设备的专业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业科研工作存在科研项目情况复杂、资源分散、科研对象范围较大、相关设备更新慢的特点,从而对科研项目研究的技术性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决定了农业科研项目的相关设备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和高成本性,这也变相增加了事业单位资产的数量,同时农业科研单位资产具有标准多、统计难、变化快、人为因素影响大等特点,资产管理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面对农业科研单位资产种类多,分布广,不同领域、不同阶段及不同学科的资产还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农业科研单位资产的正确评估和管理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科研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资产日常管理缺“匠心”1.缺乏专业管理部门及人员。虽然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但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单位的设备大部分仍旧是科研单位的固定资产,其精密度极高,而且相关的设备采购及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术,才能发挥这些科研设备的利用价值。然而部分科研单位并没有建立专门负责资产管理的部门,在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方面更是有很大缺失,这就使得日常固定资产的管理十分松散,无法明确科研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另外,还有部分科研单位虽然对资产购置的前期工作如预算及审核审批等十分重视,但是在设备等固定资产采购回来之后,对资产的管理工作反而忽视了。另一方面,在很多科研单位在进行年中或年末的绩效考核之时,科研成果、科研论文以及项目资金等往往成为考核的重点比对对象,而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往往不被纳入其中,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在科研使用过程中不被重视。在科研单位对科研人员的科研项目进行验收时其在财务上的核点往往也是资金使用的规范程度,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再一次被忽视。2.在内部控制中对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在权力以及管理任务上进行划分是十分必要的。否则,科研单位在对固定资产进行采购过程中,在设备出现故障后的进行维修时以及日常的管理中便会出现不同部门及人员之间的责任推诿,既降低了办事效率,也不利于资产的有效管理。在农业科研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日常的登记核算实现了电算化、建立了固定资产卡片,但对于固定资产使用情况、总体价值等信息仍然存在本单位不能做到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管理仅限于采购入账阶段、后续的管理维修、计量等问题未实现及时管理,正是由于农业科研单位中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在实际的资产购置中存在着一定的设备重复购置的问题,在使用效率上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设备的利用效率。3.科研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的相关登记中,关于仪器设备耗费情况、使用效率等的涉及屈指可数。未能科学对相关制度进行设计,使得固定资产的而管理长期以来被忽视。另一方面,在科研单位的年末绩效考核中也并未将固定资产的管理纳入其中,并且在单位内部也存在过度重视科研项目的多少的问题,对固定资产的后续使用情况关注较少,这也造成了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4.固定资产在相关准则中被分为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家具用具及装具等不同种类。在理论层面会计准则对于不同的设备资产折旧年限有着不同的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界定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却出现了分歧和差异。而且通用设备中有仪器仪表,而专用仪器仪表却属于专用设备一类,这就使得计提折旧额最终的计算结果出现分歧。这样一来,不同的折旧年限计算出来的计提折旧额也会存在很大差异。

(二)科研仪器设备资金效能低随着科技创新要求的不断提高、科研实践更加高效化、科研领域和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对固定资产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要求与之匹配的科研设备参数精准。但是同时也出现了相同种类的设备过量购置、采购数量远远大于实际需求量的情况,再加上大部分使用者在使用设备时往往喜欢选择新设备,在这种实际情况下难免出现了设备利用率低,设备资源浪费的情况。新会计制度下,过多的“僵尸”资产会随着其使用化为折旧,影响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当期运行结果。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共享制度,但是仍然存在着表面共享,实际仪器存在闲置的状态,并且一些科研单位也存在着各实验室所配备的设施功能相近,数量过多的情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设备设施资源的浪费和利用效率的下降。

(三)固定资产折旧存在核算差异性在摊销或折旧单位计提固定资产时,原有的会计准则只是规定对非流动基金进行冲减,而不计入费用或成本。而这一规定就导致了固定资产发生的损耗在账面上无法准确真实的反映。新会计制度下,基于权责发生制,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根据用途计入当期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由原来“虚提”折旧的方式改为“实提”折旧,理论上解决了资产价值的不够客观真实的问题。对于如何客观准确归集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在这新旧制度衔接阶段的转换的问题,在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难度。科研单位采购的固定资产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各科研项目,科研项目实施期限通常仅为3至5年,科研课题周期比资产周期要小。大部分科研课题的经费使用与资产状况十分复杂,年中新购资产与已有的资产在年度折旧周期中并存往往是十分常见的状况,这些问题使得传统会计手段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核算。

(四)资产处置程序复杂,可操作性不强固定资产种类的在科研事业单位是十分繁多的,现行的会计制度对资产处置进行了较为复杂的规定。由于科学研究的需要,相当一部分科研单位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在科研单位附近无法找到产权交易的平台,或者相关平台数量很少。在这种情况下,科研单位在对一些并无回收价值的固定资产进行处理时却仍需花费时间精力去寻找专业人员评估,而这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的造成了部门支出的增加,加大了本单位财政压力。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科研单位闲置设备的处理存在废旧设备积压的问题,严重影响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上报及计算。

三、科研单位资产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相应资产部门或精专尖管理人员在科研单位中设立资产部门、财务部门、具体使用部门等相关部门,采取多部门联动机制,将统一管理权划归于专门的实验室管理部门。而对那些用途较为单一的仪器和设备,可以对其进行分类,以功能为分类标准,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另外,对于价格在50万及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以及专业特色明显的设备,科研单位应当将其统一纳入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进行管理,并对与之相对应的固定资产的调配机制进行改进。促使这些设备首先在单位内部部门之间实现共享,提高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利用效率。

(二)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系统,提高资源共享效率,采取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制度资产管理部门需要在设施购置之前对本单位的购置需求做更加全面的了解,依据固定资产的不同种类细化设备共享平台,查询设备资产时不仅仅要包括固定资产的购入或者建造时间,还要包括固定资产的数量、使用情况、维修以及保管位置等详细信息。这样的数据库的建立对于后续的固定资产的核算、折旧以及后续的固定资产的核查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科研单位的相关部门要严格设备设施购进审批准则,减少不必要的设备购置数量,同时应转变观念更加注重资源的使用效率。注重资产资源的投入与产出,要结合科研室的具体设备要求对科研设备进行有筛选性的购进及选择,进一步提升设备资源的利用效能。

(三)科研仪器设备具体分类须有目录,以便更好地计提折旧可以从财政资产管理系统中一次性计提关于科研仪器或科研设备后期的维护费用的折旧,可以从管理费开支方面入手,或创新财政支持方式,运用PPP手段引导企业共同参与等。在制度允许的情况下,在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实现设备资源共享,依据“成本回收”原则进行共享处理,进一步提升科研单位的设施使用效率,增强废旧资源的再利用效能。

结语

科研单位设备资源部门建设能够持续性成功,不仅要注重仪器设备的选购配置,还得重视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仪器设备的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诸多方面,在设备资源的处理上要更重视设备资源引入后的保养和维护,对于闲置设备资源要进行相应处理,做到资源共享,提高设备资源转化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揽月.浅析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J].财会学习,2019(06):114-115.

[2]陈丽春.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的影响[J].纳税,2020,14(03):132.

[3]张竑琰.对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建议[J].山西财税,2002(03):32-33.

[4]谢佩君.对科研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探索[J].当代会计,2018(08):13-14.

[5]张迪.科研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刍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9(06):16-17.

[6]孙凯,黄旭.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9(10):232-236.

[7]黄永清,甘立.浅谈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9(22):101-102.

[8]孙逊.新《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影响和相关问题浅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3):282.

[9]鱼永刚.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安全生产费核算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4):58+57.

第2篇:科技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水利科技企业;内控;信息;过程监督

引言

水利科技企业核心业务通常涵盖科研活动、技术服务、公共建设等内容,除一般技术服务外,其他两类业务中涉及的资金活动规模较大,且资金使用需求较为复杂,因此水利科技企业资金活动相对复杂,其财务资产内控工作的难度更高。同时,我国水利科技企业大多有事业单位背景,其更重视社会效益而非组织利益,企业缺乏充足的资金利益驱动力[1],这也导致此类企业工作者的内控意识相对偏弱,内控制度的实际执行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水利科技企业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做好财务资产内控管理制度优化设计,加强内控制度执行过程监督管理。

一、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的特殊要求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财务资产内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降低财务风险,其最终服务于“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做好内控制度设计并对投融资管理、预算与结算管理、收益分配等一系列内容进行控制。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工作也应该覆盖上述内容,但由于此类企业的性质及基本定位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财务资产内控工作往往还要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殊要求:第一,保证集约化利用资金,保障科研创新质量。在我国,水利科技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较低,多数水利科技企业隶属于国家科研机构或水利事业单位,因此水利科技企业需要承担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尤其是水利基础项目建设领域的应用)等责任。其中,科研成果转化中涉及一定比例的应用型研究,包括配合科研院所研究活动的试验性项目、自主开展的工艺优化和改造研究项目、应用型技术创新研究项目等,这类研究种类多样且资金需量大,水利科技企业应通过内控提高资金集约化利用水平,由此保障科研活动得到顺利开展。第二,有效控制各类项目建设的中间成本,提高服务能力。水利科技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价值导向是以社会利益为核心的,因此,水利科技企业开展的各项研究与建设活动都有明显的非营利性质和社会公益性,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需要充分考虑各类活动的社会效益。自企业改制(事业单位转制改企)、2019年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以来,包括水利科技企业在内的各类国有科技企业自我财务管理和控制的压力持续增加,这也使得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难度大大增加。第三,提高资金利用率,提高各类技术服务与项目建设效率和质量。水利科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主要盈利来自技术装备产销、技术服务、水利科技项目建设。其中装备产销和技术服务在有些情况下是绑定的,而技术服务的价值贡献度较高,相应业务180内控经纬资金占用率偏低,但应通过内控来保障资金利用率,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有效控制服务业务开支,减少资金浪费行为;项目建设占用较多资金,财务资产内控应能提高资金利用率,保障建设效率和质量,这不仅有利于保障企业的社会效益产出,也能提高自身经营活动的投入产出率。总体而言,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的难度和要求相对更高,但部分水利科技企业对财务资产内控制度的设计、执行和管理缺乏足够重视,导致内控质量偏低,不利于稳定推进资金管理活动和控制资金运作风险,因此水利科技企业有必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分析内控问题并改进内控管理体系。

二、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制度建设与运行问题

(一)财务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欠缺

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范围较广,在实际工作中内控部门需要收集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较为复杂。而此类企业内控部门、财务部门总体规模偏小,一般在信息收集过程中难以做到全面自主收集,即需要受控部门提交部分财务或非财务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完整性不足甚至信息失真的情况,最终导致企业在财务资产内控管理过程中难以通过财务分析及时发现资金运作问题,结果影响了内控效率和质量。在与所在企业内控部门工作者的访谈中了解到,目前在内控工作中财务信息收集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受控部门自主提交的非财务信息不完整,例如研究项目中部分资金实际用途、资金使用凭证等信息不完整,无法完全识别其中可能存在的资金浪费等问题;二是财务信息获取不及时,例如企业内部科研项目、技术服务项目、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标准不统一,各类项目资金支出和收入记录难以进行同期对比,无法为企业各类业务间的资金配置调整、优化等创造有利条件。

(二)财务资产内控管理体系的覆盖面不足

水利科技企业与许多改制转企企业类似,内部管理者在组织管理中沿袭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习惯,在经营管理中容易忽视稳定盈利和持续增长目标,在内控管理方面则容易忽视财务风险和成本效益改进目标[2]。因此,部分水利科技企业存在中高层管理者对企业财务资产内控不够重视的情况,这直接限制了企业内控改革的动力,阻碍内控质量发展。受这一因素影响,水利科技企业财务内控容易出现以下三类衍生问题:一是内控制度与流程设计不完善,尤其是转企改制后企业针对新增的需要自负盈亏的研究、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内控范围未能得到及时拓展,限制了内控质量;二是针对业务的内控制度不够完善,部分水利科技企业在转企改制的早期发展过程中会沿用事业单位的业务内控制度或借鉴其他国有企业财务资产内控制度,但水利科技企业的技术服务占比较高,与多数国有企业内控需求差异大,容易出现财务内控体系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的情况;三是审计监督范围不全面,受以上两类因素影响,这类企业容易出现审计范围不全面、财务部门人员自我审计监督(容易出现审计监督无效等情况)的问题,不能全面识别资金活动问题,也难以有效约束员工行为。

(三)财务资产内控管理执行不到位

受业务和内控对象复杂化的影响,许多水利科技企业的内控工作相对繁杂,这一问题在财务资产内控领域也十分突出。在对所在企业内控工作人员的访谈中了解到,由于企业资金活动较为复杂、会计信息的收集标准和时间节点不够统一,因此财务内控分析准确性得不到有效保障;而在改制转企过程中,内控部门规模未能随企业经济性活动规模同步增长,导致内控部门的财务资产内控工作压力持续增加,部分内控活动只能交由财务部门自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责任体系、执行体系均比较分散,部分内控部门工作者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内控执行过程也缺乏有效监督,导致企业控制质量受到严重限制。因此,水利科技企业有必要加强财务资产内控体系的专业化、独立性建设,并针对内控执行过程进行全面监督,保证内控质量及内控制度的落实效果。

三、完善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制度的建议

(一)重视财务信息管理与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为企业内控提供了便利条件,水利科技企业可利用相应技术解决财务资产内控中收集的财务信息完整性、准确性不足的问题。具体到实践中,可着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财务资产内控中的以下两个部分进行优化:第一,基于信息化系统建立可覆盖到源头的财务信息失真防范体系。可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管理系统进行整合,以两类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和数据接口作为数据源,接入新建内控财务信息收集系统中,实现对财务信息的实时收集。该系统需要以规范化的企业信息处理制度为前提,保证企业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以规范标准录入信息系统,并第一时间共享给内控部门;同时建立明确的责任分配方案和追责机制,将信息失真问题溯源到人。在此基础上开展财务信息收集与内控审查,可大幅降低内控部门收集财务信息及重要非财务信息的难度,同时也能提高信息分析等工作的效率。第二,基于嵌套信息系统构建实时财务内控体系。与主动信息收集和分析不同,嵌套信息系统不再间接调用已建档的财务或非财务信息系统,而是基于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进行实时内控分析。企业需要对内控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进行丰富和拓展,将信息收集后的人工内控分析转换为系统自动分析,降低内控分析的人力资源需求,减轻内控部门工作压力。例如对现金流、项目当日支出、当日货款到账、项目订单或凭证信息等进行自动比对;基于大数据技术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出周期、预算执行情况、同期工程建设进度与资金需求进行比对,及时分析资金流动风险,并向财务部门提出预算调整建议,或者向业务部门提出项目计划调整建议等,由此及时识别并控制财务风险。

(二)完善财务资产内控制度并明确管理范围

针对部分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制度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企业管理者应提高自身认识,从市场化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财务资产内控的原则、方法、流程、评价标准等,高度重视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和优化任务。在观念改善的基础上再从如下三个方面优化财务资产内控管理体系:第一,完善新增自负盈亏部分项目的财务资产内控制度。首先,明确新增自负盈亏的业务,对相关业务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调整预算方案,提高资金利用率。其次,完善资金活动决议制度,根据项目资金需求额度、盈利规模及重要性设置差异化的支出审批与项目规划决议制度,一方面保证重点研究项目、建设项目优先得到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保证已开展项目的资金活动受全面监控,兼顾资金运行效率和资金流动风险控制质量。最后,明确责任配置,企业“一把手”应承担内控工作总体领导与监督责任,向下构建“树形”责任监督体系,所有业务相关资金活动采用分事行权、分岗定权、周期性轮责制度,确保内控制度责任。第二,针对业务发展和创新需求完善业务控制相关的财务资产内控制度。对于企业改制后新增的重点业务,应重新设计预算管理、收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如涉及国有资产的建议独立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相关制度,对其中设计资金支出审核、资金使用详细备案、采购与业务订单管理、监督责任配置等进行重点设计,保证业务管理中各项资金活动受内控部门监督,同时保证制度规范能够为业务部门提供明确的规范指导。第三,完善财务审计制度。水利科技企业应参考国务院的涉及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国有资产审计、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等相关规定和意见,重点推进审计分离、审计评价、审计报告制度,建立专业化内部审计部门,并与政府审计机构或第三方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合作,全面完善企业审计体系,在审计层面上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资产内控风险。尤其要注意审计与财务部门分离,将目前少数仍由财务部门自主审计的责任剥离,全面消除财务部门内部舞弊、违规的风险。

(三)加强财务资产内控管理的过程监督

目前部分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用制度的执行效果不理想,主要是执行者积极性不足、执行环境不佳、执行过程监督力度弱所致。针对此类问题,建议企业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针对财务资产内控工作的过程监督体系:第一,优化财务部门和内控部门组织结构。在财务部门组织结构优化方面,应以普及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市场化经营背景下的财务管理理念为核心,使部分长期在事业单位背景下工作的财务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企业财务工作特殊性和新要求,从而积极践行财务内控制度,增强成本控制、资金集约化利用意识,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能提升。在内控部门组织结构优化方面,应提高内控部门在企业内部的地位,并积极引入高水平人才,使内控部门能够更好地协调与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的关系,便于其从信息系统以外的渠道收集信息,从而提高内控工作质量。第二,全面细化预算规划和执行责任,加强过程管控。首先要全面完善企业预算编制制度,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稳定发展需求,建立以盈利为导向的预算编制框架,同时,继承改制前以社会效益为导向的预算编制思路和部分方法,兼顾科研、技术服务、项目建设方案的资金需求和盈利能力。其次要建立科学的资金需求预测体系,利用已有的信息系统建立长周期分析体系,提高对同类型项目资金需求预测的准确性。最后要建立标准化的预算调整流程,一方面控制随意调整预算执行方案的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实现对资金的集约化、最大化利用,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通过完善上述三类制度,可以为基层预算执行和内控工作提供规范指导,减少内控执行随意性问题,也可以为内控过程监督工作提供基本依据。第三,完善针对内控管理的过程监督体系。企业可以建立平行部门、上级部门、受控部门主体参与内控管理过程监督体系,由多类主体对内控部门监督、财务和业务部门内控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进行有效约束。在此基础上建立内控过程质量评价体系,与受监督部门绩效挂钩,进一步提高内控责任部门的自控水平。

四、结语

总体而言,水利科技财务资产内控的内容较为复杂,同时内控要求更高。而目前部分水利科技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存在信息收集不完整、内控范围不全面、内控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对此,建议企业加强财务信息化和内控信息化体系建设,拓展并完善财务资产内控范围,并加强内控监督组织建设、过程管控与监督。

参考文献

[1]范藏琼.科研所下属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18):6–7.

第3篇:科技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水利科技企业;内控;信息;过程监督

引言

水利科技企业核心业务通常涵盖科研活动、技术服务、公共建设等内容,除一般技术服务外,其他两类业务中涉及的资金活动规模较大,且资金使用需求较为复杂,因此水利科技企业资金活动相对复杂,其财务资产内控工作的难度更高。同时,我国水利科技企业大多有事业单位背景,其更重视社会效益而非组织利益,企业缺乏充足的资金利益驱动力[1],这也导致此类企业工作者的内控意识相对偏弱,内控制度的实际执行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水利科技企业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做好财务资产内控管理制度优化设计,加强内控制度执行过程监督管理。

一、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的特殊要求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财务资产内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降低财务风险,其最终服务于“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做好内控制度设计并对投融资管理、预算与结算管理、收益分配等一系列内容进行控制。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工作也应该覆盖上述内容,但由于此类企业的性质及基本定位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财务资产内控工作往往还要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殊要求:第一,保证集约化利用资金,保障科研创新质量。在我国,水利科技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较低,多数水利科技企业隶属于国家科研机构或水利事业单位,因此水利科技企业需要承担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尤其是水利基础项目建设领域的应用)等责任。其中,科研成果转化中涉及一定比例的应用型研究,包括配合科研院所研究活动的试验性项目、自主开展的工艺优化和改造研究项目、应用型技术创新研究项目等,这类研究种类多样且资金需量大,水利科技企业应通过内控提高资金集约化利用水平,由此保障科研活动得到顺利开展。第二,有效控制各类项目建设的中间成本,提高服务能力。水利科技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价值导向是以社会利益为核心的,因此,水利科技企业开展的各项研究与建设活动都有明显的非营利性质和社会公益性,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需要充分考虑各类活动的社会效益。自企业改制(事业单位转制改企)、2019年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以来,包括水利科技企业在内的各类国有科技企业自我财务管理和控制的压力持续增加,这也使得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难度大大增加。第三,提高资金利用率,提高各类技术服务与项目建设效率和质量。水利科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主要盈利来自技术装备产销、技术服务、水利科技项目建设。其中装备产销和技术服务在有些情况下是绑定的,而技术服务的价值贡献度较高,相应业务资金占用率偏低,但应通过内控来保障资金利用率,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有效控制服务业务开支,减少资金浪费行为;项目建设占用较多资金,财务资产内控应能提高资金利用率,保障建设效率和质量,这不仅有利于保障企业的社会效益产出,也能提高自身经营活动的投入产出率。总体而言,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的难度和要求相对更高,但部分水利科技企业对财务资产内控制度的设计、执行和管理缺乏足够重视,导致内控质量偏低,不利于稳定推进资金管理活动和控制资金运作风险,因此水利科技企业有必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分析内控问题并改进内控管理体系。

二、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制度建设与运行问题

(一)财务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欠缺

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范围较广,在实际工作中内控部门需要收集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较为复杂。而此类企业内控部门、财务部门总体规模偏小,一般在信息收集过程中难以做到全面自主收集,即需要受控部门提交部分财务或非财务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完整性不足甚至信息失真的情况,最终导致企业在财务资产内控管理过程中难以通过财务分析及时发现资金运作问题,结果影响了内控效率和质量。在与所在企业内控部门工作者的访谈中了解到,目前在内控工作中财务信息收集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受控部门自主提交的非财务信息不完整,例如研究项目中部分资金实际用途、资金使用凭证等信息不完整,无法完全识别其中可能存在的资金浪费等问题;二是财务信息获取不及时,例如企业内部科研项目、技术服务项目、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标准不统一,各类项目资金支出和收入记录难以进行同期对比,无法为企业各类业务间的资金配置调整、优化等创造有利条件。

(二)财务资产内控管理体系的覆盖面不足

水利科技企业与许多改制转企企业类似,内部管理者在组织管理中沿袭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习惯,在经营管理中容易忽视稳定盈利和持续增长目标,在内控管理方面则容易忽视财务风险和成本效益改进目标[2]。因此,部分水利科技企业存在中高层管理者对企业财务资产内控不够重视的情况,这直接限制了企业内控改革的动力,阻碍内控质量发展。受这一因素影响,水利科技企业财务内控容易出现以下三类衍生问题:一是内控制度与流程设计不完善,尤其是转企改制后企业针对新增的需要自负盈亏的研究、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内控范围未能得到及时拓展,限制了内控质量;二是针对业务的内控制度不够完善,部分水利科技企业在转企改制的早期发展过程中会沿用事业单位的业务内控制度或借鉴其他国有企业财务资产内控制度,但水利科技企业的技术服务占比较高,与多数国有企业内控需求差异大,容易出现财务内控体系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的情况;三是审计监督范围不全面,受以上两类因素影响,这类企业容易出现审计范围不全面、财务部门人员自我审计监督(容易出现审计监督无效等情况)的问题,不能全面识别资金活动问题,也难以有效约束员工行为。

(三)财务资产内控管理执行不到位

受业务和内控对象复杂化的影响,许多水利科技企业的内控工作相对繁杂,这一问题在财务资产内控领域也十分突出。在对所在企业内控工作人员的访谈中了解到,由于企业资金活动较为复杂、会计信息的收集标准和时间节点不够统一,因此财务内控分析准确性得不到有效保障;而在改制转企过程中,内控部门规模未能随企业经济性活动规模同步增长,导致内控部门的财务资产内控工作压力持续增加,部分内控活动只能交由财务部门自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责任体系、执行体系均比较分散,部分内控部门工作者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内控执行过程也缺乏有效监督,导致企业控制质量受到严重限制。因此,水利科技企业有必要加强财务资产内控体系的专业化、独立性建设,并针对内控执行过程进行全面监督,保证内控质量及内控制度的落实效果。

三、完善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制度的建议

(一)重视财务信息管理与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为企业内控提供了便利条件,水利科技企业可利用相应技术解决财务资产内控中收集的财务信息完整性、准确性不足的问题。具体到实践中,可着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财务资产内控中的以下两个部分进行优化:第一,基于信息化系统建立可覆盖到源头的财务信息失真防范体系。可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管理系统进行整合,以两类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和数据接口作为数据源,接入新建内控财务信息收集系统中,实现对财务信息的实时收集。该系统需要以规范化的企业信息处理制度为前提,保证企业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以规范标准录入信息系统,并第一时间共享给内控部门;同时建立明确的责任分配方案和追责机制,将信息失真问题溯源到人。在此基础上开展财务信息收集与内控审查,可大幅降低内控部门收集财务信息及重要非财务信息的难度,同时也能提高信息分析等工作的效率。第二,基于嵌套信息系统构建实时财务内控体系。与主动信息收集和分析不同,嵌套信息系统不再间接调用已建档的财务或非财务信息系统,而是基于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进行实时内控分析。企业需要对内控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进行丰富和拓展,将信息收集后的人工内控分析转换为系统自动分析,降低内控分析的人力资源需求,减轻内控部门工作压力。例如对现金流、项目当日支出、当日货款到账、项目订单或凭证信息等进行自动比对;基于大数据技术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出周期、预算执行情况、同期工程建设进度与资金需求进行比对,及时分析资金流动风险,并向财务部门提出预算调整建议,或者向业务部门提出项目计划调整建议等,由此及时识别并控制财务风险。

(二)完善财务资产内控制度并明确管理范围

针对部分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制度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企业管理者应提高自身认识,从市场化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财务资产内控的原则、方法、流程、评价标准等,高度重视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和优化任务。在观念改善的基础上再从如下三个方面优化财务资产内控管理体系:第一,完善新增自负盈亏部分项目的财务资产内控制度。首先,明确新增自负盈亏的业务,对相关业务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调整预算方案,提高资金利用率。其次,完善资金活动决议制度,根据项目资金需求额度、盈利规模及重要性设置差异化的支出审批与项目规划决议制度,一方面保证重点研究项目、建设项目优先得到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保证已开展项目的资金活动受全面监控,兼顾资金运行效率和资金流动风险控制质量。最后,明确责任配置,企业“一把手”应承担内控工作总体领导与监督责任,向下构建“树形”责任监督体系,所有业务相关资金活动采用分事行权、分岗定权、周期性轮责制度,确保内控制度责任。第二,针对业务发展和创新需求完善业务控制相关的财务资产内控制度。对于企业改制后新增的重点业务,应重新设计预算管理、收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如涉及国有资产的建议独立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相关制度,对其中设计资金支出审核、资金使用详细备案、采购与业务订单管理、监督责任配置等进行重点设计,保证业务管理中各项资金活动受内控部门监督,同时保证制度规范能够为业务部门提供明确的规范指导。第三,完善财务审计制度。水利科技企业应参考国务院的涉及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国有资产审计、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等相关规定和意见,重点推进审计分离、审计评价、审计报告制度,建立专业化内部审计部门,并与政府审计机构或第三方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合作,全面完善企业审计体系,在审计层面上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资产内控风险。尤其要注意审计与财务部门分离,将目前少数仍由财务部门自主审计的责任剥离,全面消除财务部门内部舞弊、违规的风险。

(三)加强财务资产内控管理的过程监督

目前部分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用制度的执行效果不理想,主要是执行者积极性不足、执行环境不佳、执行过程监督力度弱所致。针对此类问题,建议企业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针对财务资产内控工作的过程监督体系:第一,优化财务部门和内控部门组织结构。在财务部门组织结构优化方面,应以普及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市场化经营背景下的财务管理理念为核心,使部分长期在事业单位背景下工作的财务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企业财务工作特殊性和新要求,从而积极践行财务内控制度,增强成本控制、资金集约化利用意识,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能提升。在内控部门组织结构优化方面,应提高内控部门在企业内部的地位,并积极引入高水平人才,使内控部门能够更好地协调与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的关系,便于其从信息系统以外的渠道收集信息,从而提高内控工作质量。第二,全面细化预算规划和执行责任,加强过程管控。首先要全面完善企业预算编制制度,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稳定发展需求,建立以盈利为导向的预算编制框架,同时,继承改制前以社会效益为导向的预算编制思路和部分方法,兼顾科研、技术服务、项目建设方案的资金需求和盈利能力。其次要建立科学的资金需求预测体系,利用已有的信息系统建立长周期分析体系,提高对同类型项目资金需求预测的准确性。最后要建立标准化的预算调整流程,一方面控制随意调整预算执行方案的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实现对资金的集约化、最大化利用,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通过完善上述三类制度,可以为基层预算执行和内控工作提供规范指导,减少内控执行随意性问题,也可以为内控过程监督工作提供基本依据。第三,完善针对内控管理的过程监督体系。企业可以建立平行部门、上级部门、受控部门主体参与内控管理过程监督体系,由多类主体对内控部门监督、财务和业务部门内控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进行有效约束。在此基础上建立内控过程质量评价体系,与受监督部门绩效挂钩,进一步提高内控责任部门的自控水平。

四、结语

总体而言,水利科技财务资产内控的内容较为复杂,同时内控要求更高。而目前部分水利科技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存在信息收集不完整、内控范围不全面、内控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对此,建议企业加强财务信息化和内控信息化体系建设,拓展并完善财务资产内控范围,并加强内控监督组织建设、过程管控与监督。

参考文献

[1]范藏琼.科研所下属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18):6–7.

第4篇:科技资产管理范文

水利科技企业核心业务通常涵盖科研活动、技术服务、公共建设等内容,除一般技术服务外,其他两类业务中涉及的资金活动规模较大,且资金使用需求较为复杂,因此水利科技企业资金活动相对复杂,其财务资产内控工作的难度更高。同时,我国水利科技企业大多有事业单位背景,其更重视社会效益而非组织利益,企业缺乏充足的资金利益驱动力[1],这也导致此类企业工作者的内控意识相对偏弱,内控制度的实际执行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水利科技企业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做好财务资产内控管理制度优化设计,加强内控制度执行过程监督管理。

一、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的特殊要求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财务资产内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降低财务风险,其最终服务于“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做好内控制度设计并对投融资管理、预算与结算管理、收益分配等一系列内容进行控制。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工作也应该覆盖上述内容,但由于此类企业的性质及基本定位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财务资产内控工作往往还要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殊要求:第一,保证集约化利用资金,保障科研创新质量。在我国,水利科技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较低,多数水利科技企业隶属于国家科研机构或水利事业单位,因此水利科技企业需要承担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尤其是水利基础项目建设领域的应用)等责任。其中,科研成果转化中涉及一定比例的应用型研究,包括配合科研院所研究活动的试验性项目、自主开展的工艺优化和改造研究项目、应用型技术创新研究项目等,这类研究种类多样且资金需量大,水利科技企业应通过内控提高资金集约化利用水平,由此保障科研活动得到顺利开展。第二,有效控制各类项目建设的中间成本,提高服务能力。水利科技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价值导向是以社会利益为核心的,因此,水利科技企业开展的各项研究与建设活动都有明显的非营利性质和社会公益性,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需要充分考虑各类活动的社会效益。自企业改制(事业单位转制改企)、2019年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以来,包括水利科技企业在内的各类国有科技企业自我财务管理和控制的压力持续增加,这也使得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难度大大增加。第三,提高资金利用率,提高各类技术服务与项目建设效率和质量。水利科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主要盈利来自技术装备产销、技术服务、水利科技项目建设。其中装备产销和技术服务在有些情况下是绑定的,而技术服务的价值贡献度较高,相应业务资金占用率偏低,但应通过内控来保障资金利用率,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有效控制服务业务开支,减少资金浪费行为;项目建设占用较多资金,财务资产内控应能提高资金利用率,保障建设效率和质量,这不仅有利于保障企业的社会效益产出,也能提高自身经营活动的投入产出率。总体而言,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的难度和要求相对更高,但部分水利科技企业对财务资产内控制度的设计、执行和管理缺乏足够重视,导致内控质量偏低,不利于稳定推进资金管理活动和控制资金运作风险,因此水利科技企业有必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分析内控问题并改进内控管理体系。

二、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制度建设与运行问题

(一)财务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欠缺

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范围较广,在实际工作中内控部门需要收集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较为复杂。而此类企业内控部门、财务部门总体规模偏小,一般在信息收集过程中难以做到全面自主收集,即需要受控部门提交部分财务或非财务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完整性不足甚至信息失真的情况,最终导致企业在财务资产内控管理过程中难以通过财务分析及时发现资金运作问题,结果影响了内控效率和质量。在与所在企业内控部门工作者的访谈中了解到,目前在内控工作中财务信息收集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受控部门自主提交的非财务信息不完整,例如研究项目中部分资金实际用途、资金使用凭证等信息不完整,无法完全识别其中可能存在的资金浪费等问题;二是财务信息获取不及时,例如企业内部科研项目、技术服务项目、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标准不统一,各类项目资金支出和收入记录难以进行同期对比,无法为企业各类业务间的资金配置调整、优化等创造有利条件。

(二)财务资产内控管理体系的覆盖面不足

水利科技企业与许多改制转企企业类似,内部管理者在组织管理中沿袭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习惯,在经营管理中容易忽视稳定盈利和持续增长目标,在内控管理方面则容易忽视财务风险和成本效益改进目标[2]。因此,部分水利科技企业存在中高层管理者对企业财务资产内控不够重视的情况,这直接限制了企业内控改革的动力,阻碍内控质量发展。受这一因素影响,水利科技企业财务内控容易出现以下三类衍生问题:一是内控制度与流程设计不完善,尤其是转企改制后企业针对新增的需要自负盈亏的研究、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内控范围未能得到及时拓展,限制了内控质量;二是针对业务的内控制度不够完善,部分水利科技企业在转企改制的早期发展过程中会沿用事业单位的业务内控制度或借鉴其他国有企业财务资产内控制度,但水利科技企业的技术服务占比较高,与多数国有企业内控需求差异大,容易出现财务内控体系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的情况;三是审计监督范围不全面,受以上两类因素影响,这类企业容易出现审计范围不全面、财务部门人员自我审计监督(容易出现审计监督无效等情况)的问题,不能全面识别资金活动问题,也难以有效约束员工行为。

(三)财务资产内控管理执行不到位

受业务和内控对象复杂化的影响,许多水利科技企业的内控工作相对繁杂,这一问题在财务资产内控领域也十分突出。在对所在企业内控工作人员的访谈中了解到,由于企业资金活动较为复杂、会计信息的收集标准和时间节点不够统一,因此财务内控分析准确性得不到有效保障;而在改制转企过程中,内控部门规模未能随企业经济性活动规模同步增长,导致内控部门的财务资产内控工作压力持续增加,部分内控活动只能交由财务部门自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责任体系、执行体系均比较分散,部分内控部门工作者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内控执行过程也缺乏有效监督,导致企业控制质量受到严重限制。因此,水利科技企业有必要加强财务资产内控体系的专业化、独立性建设,并针对内控执行过程进行全面监督,保证内控质量及内控制度的落实效果。

三、完善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制度的建议

(一)重视财务信息管理与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为企业内控提供了便利条件,水利科技企业可利用相应技术解决财务资产内控中收集的财务信息完整性、准确性不足的问题。具体到实践中,可着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财务资产内控中的以下两个部分进行优化:第一,基于信息化系统建立可覆盖到源头的财务信息失真防范体系。可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管理系统进行整合,以两类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和数据接口作为数据源,接入新建内控财务信息收集系统中,实现对财务信息的实时收集。该系统需要以规范化的企业信息处理制度为前提,保证企业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以规范标准录入信息系统,并第一时间共享给内控部门;同时建立明确的责任分配方案和追责机制,将信息失真问题溯源到人。在此基础上开展财务信息收集与内控审查,可大幅降低内控部门收集财务信息及重要非财务信息的难度,同时也能提高信息分析等工作的效率。第二,基于嵌套信息系统构建实时财务内控体系。与主动信息收集和分析不同,嵌套信息系统不再间接调用已建档的财务或非财务信息系统,而是基于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进行实时内控分析。企业需要对内控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进行丰富和拓展,将信息收集后的人工内控分析转换为系统自动分析,降低内控分析的人力资源需求,减轻内控部门工作压力。例如对现金流、项目当日支出、当日货款到账、项目订单或凭证信息等进行自动比对;基于大数据技术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出周期、预算执行情况、同期工程建设进度与资金需求进行比对,及时分析资金流动风险,并向财务部门提出预算调整建议,或者向业务部门提出项目计划调整建议等,由此及时识别并控制财务风险。

(二)完善财务资产内控制度并明确管理范围

针对部分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制度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企业管理者应提高自身认识,从市场化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财务资产内控的原则、方法、流程、评价标准等,高度重视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和优化任务。在观念改善的基础上再从如下三个方面优化财务资产内控管理体系:第一,完善新增自负盈亏部分项目的财务资产内控制度。首先,明确新增自负盈亏的业务,对相关业务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调整预算方案,提高资金利用率。其次,完善资金活动决议制度,根据项目资金需求额度、盈利规模及重要性设置差异化的支出审批与项目规划决议制度,一方面保证重点研究项目、建设项目优先得到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保证已开展项目的资金活动受全面监控,兼顾资金运行效率和资金流动风险控制质量。最后,明确责任配置,企业“一把手”应承担内控工作总体领导与监督责任,向下构建“树形”责任监督体系,所有业务相关资金活动采用分事行权、分岗定权、周期性轮责制度,确保内控制度责任。第二,针对业务发展和创新需求完善业务控制相关的财务资产内控制度。对于企业改制后新增的重点业务,应重新设计预算管理、收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如涉及国有资产的建议独立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相关制度,对其中设计资金支出审核、资金使用详细备案、采购与业务订单管理、监督责任配置等进行重点设计,保证业务管理中各项资金活动受内控部门监督,同时保证制度规范能够为业务部门提供明确的规范指导。第三,完善财务审计制度。水利科技企业应参考国务院的涉及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国有资产审计、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等相关规定和意见,重点推进审计分离、审计评价、审计报告制度,建立专业化内部审计部门,并与政府审计机构或第三方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合作,全面完善企业审计体系,在审计层面上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资产内控风险。尤其要注意审计与财务部门分离,将目前少数仍由财务部门自主审计的责任剥离,全面消除财务部门内部舞弊、违规的风险。

(三)加强财务资产内控管理的过程监督

目前部分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用制度的执行效果不理想,主要是执行者积极性不足、执行环境不佳、执行过程监督力度弱所致。针对此类问题,建议企业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针对财务资产内控工作的过程监督体系:第一,优化财务部门和内控部门组织结构。在财务部门组织结构优化方面,应以普及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市场化经营背景下的财务管理理念为核心,使部分长期在事业单位背景下工作的财务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企业财务工作特殊性和新要求,从而积极践行财务内控制度,增强成本控制、资金集约化利用意识,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能提升。在内控部门组织结构优化方面,应提高内控部门在企业内部的地位,并积极引入高水平人才,使内控部门能够更好地协调与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的关系,便于其从信息系统以外的渠道收集信息,从而提高内控工作质量。第二,全面细化预算规划和执行责任,加强过程管控。首先要全面完善企业预算编制制度,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稳定发展需求,建立以盈利为导向的预算编制框架,同时,继承改制前以社会效益为导向的预算编制思路和部分方法,兼顾科研、技术服务、项目建设方案的资金需求和盈利能力。其次要建立科学的资金需求预测体系,利用已有的信息系统建立长周期分析体系,提高对同类型项目资金需求预测的准确性。最后要建立标准化的预算调整流程,一方面控制随意调整预算执行方案的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实现对资金的集约化、最大化利用,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通过完善上述三类制度,可以为基层预算执行和内控工作提供规范指导,减少内控执行随意性问题,也可以为内控过程监督工作提供基本依据。第三,完善针对内控管理的过程监督体系。企业可以建立平行部门、上级部门、受控部门主体参与内控管理过程监督体系,由多类主体对内控部门监督、财务和业务部门内控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进行有效约束。在此基础上建立内控过程质量评价体系,与受监督部门绩效挂钩,进一步提高内控责任部门的自控水平。

四、结语

总体而言,水利科技财务资产内控的内容较为复杂,同时内控要求更高。而目前部分水利科技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存在信息收集不完整、内控范围不全面、内控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对此,建议企业加强财务信息化和内控信息化体系建设,拓展并完善财务资产内控范围,并加强内控监督组织建设、过程管控与监督。

参考文献

[1]范藏琼.科研所下属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18):6–7.

第5篇:科技资产管理范文

水利科技企业核心业务通常涵盖科研活动、技术服务、公共建设等内容,除一般技术服务外,其他两类业务中涉及的资金活动规模较大,且资金使用需求较为复杂,因此水利科技企业资金活动相对复杂,其财务资产内控工作的难度更高。同时,我国水利科技企业大多有事业单位背景,其更重视社会效益而非组织利益,企业缺乏充足的资金利益驱动力[1],这也导致此类企业工作者的内控意识相对偏弱,内控制度的实际执行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水利科技企业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做好财务资产内控管理制度优化设计,加强内控制度执行过程监督管理。

一、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的特殊要求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财务资产内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降低财务风险,其最终服务于“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做好内控制度设计并对投融资管理、预算与结算管理、收益分配等一系列内容进行控制。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工作也应该覆盖上述内容,但由于此类企业的性质及基本定位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财务资产内控工作往往还要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殊要求:第一,保证集约化利用资金,保障科研创新质量。在我国,水利科技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较低,多数水利科技企业隶属于国家科研机构或水利事业单位,因此水利科技企业需要承担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尤其是水利基础项目建设领域的应用)等责任。其中,科研成果转化中涉及一定比例的应用型研究,包括配合科研院所研究活动的试验性项目、自主开展的工艺优化和改造研究项目、应用型技术创新研究项目等,这类研究种类多样且资金需量大,水利科技企业应通过内控提高资金集约化利用水平,由此保障科研活动得到顺利开展。第二,有效控制各类项目建设的中间成本,提高服务能力。水利科技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价值导向是以社会利益为核心的,因此,水利科技企业开展的各项研究与建设活动都有明显的非营利性质和社会公益性,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需要充分考虑各类活动的社会效益。自企业改制(事业单位转制改企)、2019年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以来,包括水利科技企业在内的各类国有科技企业自我财务管理和控制的压力持续增加,这也使得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难度大大增加。第三,提高资金利用率,提高各类技术服务与项目建设效率和质量。水利科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主要盈利来自技术装备产销、技术服务、水利科技项目建设。其中装备产销和技术服务在有些情况下是绑定的,而技术服务的价值贡献度较高,相应业务资金占用率偏低,但应通过内控来保障资金利用率,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有效控制服务业务开支,减少资金浪费行为;项目建设占用较多资金,财务资产内控应能提高资金利用率,保障建设效率和质量,这不仅有利于保障企业的社会效益产出,也能提高自身经营活动的投入产出率。总体而言,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的难度和要求相对更高,但部分水利科技企业对财务资产内控制度的设计、执行和管理缺乏足够重视,导致内控质量偏低,不利于稳定推进资金管理活动和控制资金运作风险,因此水利科技企业有必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分析内控问题并改进内控管理体系。

二、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制度建设与运行问题

(一)财务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欠缺

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范围较广,在实际工作中内控部门需要收集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较为复杂。而此类企业内控部门、财务部门总体规模偏小,一般在信息收集过程中难以做到全面自主收集,即需要受控部门提交部分财务或非财务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完整性不足甚至信息失真的情况,最终导致企业在财务资产内控管理过程中难以通过财务分析及时发现资金运作问题,结果影响了内控效率和质量。在与所在企业内控部门工作者的访谈中了解到,目前在内控工作中财务信息收集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受控部门自主提交的非财务信息不完整,例如研究项目中部分资金实际用途、资金使用凭证等信息不完整,无法完全识别其中可能存在的资金浪费等问题;二是财务信息获取不及时,例如企业内部科研项目、技术服务项目、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标准不统一,各类项目资金支出和收入记录难以进行同期对比,无法为企业各类业务间的资金配置调整、优化等创造有利条件。

(二)财务资产内控管理体系的覆盖面不足

水利科技企业与许多改制转企企业类似,内部管理者在组织管理中沿袭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习惯,在经营管理中容易忽视稳定盈利和持续增长目标,在内控管理方面则容易忽视财务风险和成本效益改进目标[2]。因此,部分水利科技企业存在中高层管理者对企业财务资产内控不够重视的情况,这直接限制了企业内控改革的动力,阻碍内控质量发展。受这一因素影响,水利科技企业财务内控容易出现以下三类衍生问题:一是内控制度与流程设计不完善,尤其是转企改制后企业针对新增的需要自负盈亏的研究、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内控范围未能得到及时拓展,限制了内控质量;二是针对业务的内控制度不够完善,部分水利科技企业在转企改制的早期发展过程中会沿用事业单位的业务内控制度或借鉴其他国有企业财务资产内控制度,但水利科技企业的技术服务占比较高,与多数国有企业内控需求差异大,容易出现财务内控体系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的情况;三是审计监督范围不全面,受以上两类因素影响,这类企业容易出现审计范围不全面、财务部门人员自我审计监督(容易出现审计监督无效等情况)的问题,不能全面识别资金活动问题,也难以有效约束员工行为。

(三)财务资产内控管理执行不到位

受业务和内控对象复杂化的影响,许多水利科技企业的内控工作相对繁杂,这一问题在财务资产内控领域也十分突出。在对所在企业内控工作人员的访谈中了解到,由于企业资金活动较为复杂、会计信息的收集标准和时间节点不够统一,因此财务内控分析准确性得不到有效保障;而在改制转企过程中,内控部门规模未能随企业经济性活动规模同步增长,导致内控部门的财务资产内控工作压力持续增加,部分内控活动只能交由财务部门自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责任体系、执行体系均比较分散,部分内控部门工作者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内控执行过程也缺乏有效监督,导致企业控制质量受到严重限制。因此,水利科技企业有必要加强财务资产内控体系的专业化、独立性建设,并针对内控执行过程进行全面监督,保证内控质量及内控制度的落实效果。

三、完善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制度的建议

(一)重视财务信息管理与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为企业内控提供了便利条件,水利科技企业可利用相应技术解决财务资产内控中收集的财务信息完整性、准确性不足的问题。具体到实践中,可着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财务资产内控中的以下两个部分进行优化:第一,基于信息化系统建立可覆盖到源头的财务信息失真防范体系。可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管理系统进行整合,以两类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和数据接口作为数据源,接入新建内控财务信息收集系统中,实现对财务信息的实时收集。该系统需要以规范化的企业信息处理制度为前提,保证企业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以规范标准录入信息系统,并第一时间共享给内控部门;同时建立明确的责任分配方案和追责机制,将信息失真问题溯源到人。在此基础上开展财务信息收集与内控审查,可大幅降低内控部门收集财务信息及重要非财务信息的难度,同时也能提高信息分析等工作的效率。第二,基于嵌套信息系统构建实时财务内控体系。与主动信息收集和分析不同,嵌套信息系统不再间接调用已建档的财务或非财务信息系统,而是基于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进行实时内控分析。企业需要对内控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进行丰富和拓展,将信息收集后的人工内控分析转换为系统自动分析,降低内控分析的人力资源需求,减轻内控部门工作压力。例如对现金流、项目当日支出、当日货款到账、项目订单或凭证信息等进行自动比对;基于大数据技术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出周期、预算执行情况、同期工程建设进度与资金需求进行比对,及时分析资金流动风险,并向财务部门提出预算调整建议,或者向业务部门提出项目计划调整建议等,由此及时识别并控制财务风险。

(二)完善财务资产内控制度并明确管理范围

针对部分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控制度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企业管理者应提高自身认识,从市场化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财务资产内控的原则、方法、流程、评价标准等,高度重视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和优化任务。在观念改善的基础上再从如下三个方面优化财务资产内控管理体系:第一,完善新增自负盈亏部分项目的财务资产内控制度。首先,明确新增自负盈亏的业务,对相关业务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调整预算方案,提高资金利用率。其次,完善资金活动决议制度,根据项目资金需求额度、盈利规模及重要性设置差异化的支出审批与项目规划决议制度,一方面保证重点研究项目、建设项目优先得到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保证已开展项目的资金活动受全面监控,兼顾资金运行效率和资金流动风险控制质量。最后,明确责任配置,企业“一把手”应承担内控工作总体领导与监督责任,向下构建“树形”责任监督体系,所有业务相关资金活动采用分事行权、分岗定权、周期性轮责制度,确保内控制度责任。第二,针对业务发展和创新需求完善业务控制相关的财务资产内控制度。对于企业改制后新增的重点业务,应重新设计预算管理、收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如涉及国有资产的建议独立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相关制度,对其中设计资金支出审核、资金使用详细备案、采购与业务订单管理、监督责任配置等进行重点设计,保证业务管理中各项资金活动受内控部门监督,同时保证制度规范能够为业务部门提供明确的规范指导。第三,完善财务审计制度。水利科技企业应参考国务院的涉及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国有资产审计、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等相关规定和意见,重点推进审计分离、审计评价、审计报告制度,建立专业化内部审计部门,并与政府审计机构或第三方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合作,全面完善企业审计体系,在审计层面上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资产内控风险。尤其要注意审计与财务部门分离,将目前少数仍由财务部门自主审计的责任剥离,全面消除财务部门内部舞弊、违规的风险。

(三)加强财务资产内控管理的过程监督

目前部分水利科技企业财务资产内用制度的执行效果不理想,主要是执行者积极性不足、执行环境不佳、执行过程监督力度弱所致。针对此类问题,建议企业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针对财务资产内控工作的过程监督体系:第一,优化财务部门和内控部门组织结构。在财务部门组织结构优化方面,应以普及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市场化经营背景下的财务管理理念为核心,使部分长期在事业单位背景下工作的财务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企业财务工作特殊性和新要求,从而积极践行财务内控制度,增强成本控制、资金集约化利用意识,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能提升。在内控部门组织结构优化方面,应提高内控部门在企业内部的地位,并积极引入高水平人才,使内控部门能够更好地协调与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的关系,便于其从信息系统以外的渠道收集信息,从而提高内控工作质量。第二,全面细化预算规划和执行责任,加强过程管控。首先要全面完善企业预算编制制度,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稳定发展需求,建立以盈利为导向的预算编制框架,同时,继承改制前以社会效益为导向的预算编制思路和部分方法,兼顾科研、技术服务、项目建设方案的资金需求和盈利能力。其次要建立科学的资金需求预测体系,利用已有的信息系统建立长周期分析体系,提高对同类型项目资金需求预测的准确性。最后要建立标准化的预算调整流程,一方面控制随意调整预算执行方案的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实现对资金的集约化、最大化利用,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通过完善上述三类制度,可以为基层预算执行和内控工作提供规范指导,减少内控执行随意性问题,也可以为内控过程监督工作提供基本依据。第三,完善针对内控管理的过程监督体系。企业可以建立平行部门、上级部门、受控部门主体参与内控管理过程监督体系,由多类主体对内控部门监督、财务和业务部门内控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进行有效约束。在此基础上建立内控过程质量评价体系,与受监督部门绩效挂钩,进一步提高内控责任部门的自控水平。

四、结语

总体而言,水利科技财务资产内控的内容较为复杂,同时内控要求更高。而目前部分水利科技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存在信息收集不完整、内控范围不全面、内控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对此,建议企业加强财务信息化和内控信息化体系建设,拓展并完善财务资产内控范围,并加强内控监督组织建设、过程管控与监督。 

参考文献

[1]范藏琼.科研所下属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18):6–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