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绿色新能源技术范文

绿色新能源技术全文(5篇)

绿色新能源技术

第1篇:绿色新能源技术范文

关键词:建筑节能;新能源;绿色建筑;应用 

建筑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今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之下,建筑行业也面临着产业改革,其中的建筑节能、新能源等技术的应用成为重要的内容。然而一直以来对于绿色建筑节能以及新能源的利用,并没有在实践当中获得深入发展,主要是存在着很多的制约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对两种技术在绿色建筑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以下将结合前人的成果以及本人的职业经验分别论述之。

一、相关定义

(一)建筑节能建筑节能指的是从材料的生产、建筑设计、工程施工等过程中在满足国家的规定标准情况下,能够降低建筑能耗以及能源浪费的具体方法。例如使用国家节能材料施工并力求建筑造型简约,降低混凝土的使用量,尽量给房屋创造更多的使用空间。

(二)新能源新能源指的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的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等。其具有低碳和低污染的特点,而且广泛存在,具有易得性。

(三)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属于一种高质量建筑,其具有低污染、健康环保、生命周期长、具有良好的生活空间等特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绿色建筑将成为建筑业的主要产品形式。

二、绿色建筑中建筑节能及新能源应用现状及问题

现阶段在学术层次,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新能源应用的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市场层面,存在材料生产商顶着“环保绿色”之名销售不合格材料或者产品的现象;在设计环节,存在设计师不能充分理解绿色建筑、建筑节能以及新能源的概念,导致设计的建筑和绿色环保南辕北辙,也导致完成的绿色建筑并不能达成设计标准使用寿命的现象;在施工层面,则广泛存在细节不到位、工艺不合格现象,导致建筑质量低下。因此可以看到,在绿色建筑当中应用建筑节能以及新能源技术,必须要充分考量到主体的意识、生产、设计、施工等环节。而以上现状背后潜藏着以下的问题:

(一)思想意识落后和绿色建筑有关的所有主体例如绿色材料销售者、建筑设计师、施工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监理单位乃至于政府主管部门对于绿色建筑的思想意识比较薄弱,导致对建筑节能、新能源技术了解不足。进一步来说就是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缺乏深入的认识,没有意识到人类建筑和自然的关系,将所谓的住宅改善建立在对大自然的无限透支、获取之上。

(二)人才培养不足绿色建筑想要普及开来,有赖于相关人才的培养,然而截至目前我国建筑类院校的相关人才培养并不十分充分,例如绿色建筑材料研发人才、设计人才、施工人才、监理人才等都是如此。人才队伍不能满足目前绿色建筑施工需要,建筑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融入差,导致绿色建筑水平低下。另外,目前我国要求在建筑工程中融入BIM技术,以求做到合理设计、合理施工,提高建筑节能、节材,实现真正的绿色建筑。但是目前在施工当中BIM技术使用还是较少,主要是因为该技术成本较高,以及行业内并没有3D建模、信息方案、施工图示融和一体的成熟平台。

(三)国家、地方、行业标准不完善现存的《绿色建筑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都是在2007年之前推出的,也是针对当时的建筑现状给出的一些指导和标准,而如今13年过去了,相关规范、标准都已经和现如今的建筑难以匹配。而且《绿色建筑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关于绿色建筑的相关规定基本上都是从节材节能的角度给出的标准,并没有对于节水、节电、低碳等做单独规定。这必然造成在绿色建筑施工当中建筑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的融入缺乏标准参考,导致绿色建筑施工环节会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

三、绿色建筑中建筑节能及新能源应用改进措施

在上一部分内容里介绍了我国的绿色建筑项目当中,建筑节能以及新能源应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致因予以挖掘。目的就是为这一部分应用改进措施的形成做好铺垫。即从思想层面、人才培养、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三个角度来分别给出对应策略,使得传统当中存在的问题获得解决。

(一)解放思想,让绿色环保真正落地要从绿色建筑材料生产单位、绿色建筑材料销售单位、建筑设计师、施工管理者、施工人员、工程监理等主体的思想层次来确立绿色建筑思维,能够使得各主体对绿色环保工程有正确理解:①绿色建筑材料生产以及经营单位:能够守法经营,响应国家号召,积极生产和销售绿色建材。②设计师环节,其设计图纸具有积极的建设指导作用,能够使得建筑施工可以标准化、效率化。若是设计师可以创新思维,在设计环节有效融入建筑节能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便可以决定后续的施工环节是按照绿色建筑标准来施工,建筑设计师对于绿色建筑中建筑节能、新能源应用有着决定性作用。例如考虑到当地建筑特点来实现节能减排,例如北方地区采暖因为普遍采用煤炭供热之故,往往导致冬季空气污染严重,此时可以考虑植入电地热采暖,或者太阳能超导地热采暖,相对来说,因为能源比较清洁,不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故此这里的解放思想就是改变传统的观念,积极地采用绿色建筑的建筑节能、新能源等技术,要在设计环节考虑工程成本以及工程的社会效益,做到适当融入,实现开发商、业主、社会、自然环境的多赢。③工程采购环节比较重要,要建立采购人员职业道德,避免以次充好,从材料环节便控制住绿色建筑质量因素。④施工管理者、施工人员、工程监理必须要认真解读设计图纸,要严格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尽力做到技术交底清晰,避免因为监督不严格导致的返工、施工变更等情况,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把握技术应用人才是建筑节能、新能源在绿色建筑当中应用的最直接影响因素,既能决定应用规模,也能决定应用质量。笔者认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是最科学的。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建筑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应用范围。①建筑节能技术。首先,使用新材料例如环保水泥的应用,环保水泥具有辐射低、污染低的特点,施工简约而不浪费资源。其次,环保幕墙技术,采用玻璃幕墙,最好采用变色玻璃幕墙,变色玻璃幕墙可以随着太阳光强度而改变色度,阳光强烈时幕墙颜色加深,而在阳光强度弱时呈现透明状态。再次,节能外墙保温技术。即该种外墙利用了导热性能低的材料来降低阳光温度导致的室内温热,也能在寒冷冬季保证室内温度不受自然温度影响,即具有双向平衡作用,使得室内冬暖夏凉。这种外墙对于煤炭采暖具有积极辅助作用,可以降低煤炭燃烧量,从而降低大气污染。最后,节能屋顶。例如屋面涂抹绝热防潮材料,延长屋顶寿命。或者屋顶平改坡来降低雨水腐蚀延长屋顶寿命等。也能通过科学合理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实现二次利用。②新能源利用。首先,风能的利用,在设计环节利用对流作用实现室内温度调节,其可以减少空调的使用频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目的;其次,光能的利用。可以增加窗户的采光面积,使得室内亮度增大,而且在冬日里这样的采光也有助于提升室温。另外还可以购买太阳能热水器,这样可以有效节省电能,降低污染。再次,电能利用方面,可以选择变频空调系统。这种空调系统改变了传统空调的恒量通风量弊端,可以智能改变风量、风速,提升电能利用效率同时还能降低电能浪费。总而言之,建筑节能与新能源在绿色建筑中的有效应用,有必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里,将其做好分类以及对应的施工标准,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为未来建筑工程培养一批特殊的人才。

(三)出台法律,让绿色建筑有法可依目前绿色建筑施工当中建筑节能以及新能源利用不佳,和相关法律、规范、标准不健全有关。现存的还是十多年前颁布的导则以及评价标准,严重滞后于社会现状,急需推出相应的符合当下乃至于未来一段时间的新的导则、评价标准。除此之外还需要进一步针对绿色建筑工程形成设计质量终身责任制、施工质量终身责任制、监理质量终身责任制。即只要工程发生质量问题直接针对三者问责,从而确保绿色施工技术可以落实到项目里,融入到具体的施工过程里,避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另外,针对目前装修导致的甲醛超标等,可以出台对应的法律规定,要求内部装修单位使用环保乳胶漆、硅藻泥等产品,降低室内甲醛含量,确保居住者的安全。也需要在政府指导下建立权威的甲醛检测机构,以此来对工程施工形成严格的监督。最后,因为BIM技术融入建筑工程的难度大,需要政府为主导建筑行业协会辅助建立建筑系统数据平台,将3D建模、信息方案、施工图示融和一体,推出适合各施工企业的BIM技术,使得其可以为建筑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具体应用给出科学方案,确保工程质量和成本匹配,也能实现建筑的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四、结语

绿色建筑当中的建筑节能、新能源技术应用虽然看似施工环节的问题,而实际上其却和社会整个产业链息息相关。故此需要从政府、社会企业包括绿色材料生产销售以及施工企业、监理单位等来一同改变观念,并且依靠法律手段来使得绿色建筑可以推广开来,让建筑节能、新能源技术得到具体应用,使得人类能够拥有健康绿色生活空间,提升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韩航波.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房地产开发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33):18.

[2]孙博.建筑节能与建筑设计中的新能源利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9,(26):152.

第2篇:绿色新能源技术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装备制造业实践发展

引言

当前是一个低碳经济时代,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低碳经济实质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完善以及新能源开发利用等不同方式,降低传统能源的消耗利用,避免产生过多污染物,从而促使全球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就是新能源技术与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开发利用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因此为了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更好地发展,市场企业需要将低碳经济理念融入到自身战略制定工作中,注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通过积极引进利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有效解决生态环保与能源损耗等问题。

一、低碳经济及其发展必要性

低碳经济最早出现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在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已成为全球关注焦点。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基础,通过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以及新能源开发等方式,最大程度地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使用与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全球经济与生态环保共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各个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内容:(1)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和内在需求。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生产活动变得日益频繁起来,越来越多的能源被开发利用,随之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就比如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①。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变得尤为重要,每个国家都要在促进经济发展基础上高度重视降低碳排放强度,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各项传统能源的损耗利用,避免二氧化碳大量释放到环境空气中,导致全球气候变暖。(2)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在我国传统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大量企业采用的是粗放型管理模式,该模式对传统能源开发利用的依赖程度偏高,一定程度缺乏对新能源的创新开发意识,从而容易导致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影响到我国生态环境的科学有效保护工作。而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新型经济形态,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内容就是低能耗、低排放以及低污染,能够更好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目标。因此,各个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核心战略选择,同时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3)发展低碳经济是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途径。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是从经济上,还是从政治文化上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力,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赢得各个国家的高度信任和支持,就必须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发展强调开发利用新能源,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我国通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能够促进与发达国家最新技术的研究合作,共享最新技术成果,并有效参与到各种规则制定活动中,从而全面掌握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话语权与主动权,发挥出自身“世界公民”的责任作用,推动全球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装备制造业及其特点

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基础,主要负责为社会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是制造加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发展社会经济尤其是工业发展的基础。任何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都离不开强大装备制造业的建设工作,其是实现国家现代工业化发展目标的根本保障。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制造业主要包括了装备制造业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业,其中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核心生产技术装备的工业总称,也就是“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特点主要涵盖了以下几方面内容:(1)资本密集。与其他一般产业相比较,装备制造业建设发展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各项工业装备的设计研发与生产加工都要涉及到巨大成本支出,投资规模少则几千万,多则上亿、数十亿。因此,装备制造业是一种资本密集型产业,在目前我国经济市场上装备制造业全行业的三资企业产值过亿元的就超过了1000家。(2)技术密集。装备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对高新技术的依赖要远远超出其他行业,各项装备除了对加工生产技术要求较高,还对研发设计水平、工艺综合实力以及知识产权投入方面要求高。因此,装备制造业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业②,该产业的大力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创新研发使用。(3)劳动密集。装备制造业与其他加工生产业一样,需要投入到大量的人力,装备制造业是一种技术密集与劳动密集同时存在的新型产业。大型装备生产项目的组织开展需要依靠大量人力去完成,像一些地铁建设项目、船舶装备生产项目以及军事装备生产项目都会涉及到复杂的建设生产内容,不同环节工作任务都需要靠人力介入进行解决。因此,装备制造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少有的一种对资本、技术以及人力都有着较高要求的产业。

三、装备制造业在低碳环境下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挑战

当前我国制造业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装备制造业所占比例偏低,更多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大量企业是从事低端产品的加工制造,资源高消耗和廉价劳动力成为了制造业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因素。这种不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造就了我国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现状,不利于我国制造业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经济发展更多是集中在一些价值创造偏低的加工制造环节,缺乏对高新技术产品项目的研发设计,随着市场劳动力成本和能源成本的不断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赖以生存的成本优势将会逐渐丧失,更多的中小型装备制造企业将会面临经济挑战问题。

(二)能源挑战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偏低,会导致更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同样生产1美元的工业价值,中国实际消耗的能源量却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6倍。在低碳经济发展环境下,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能源效率低的问题,该问题会导致大量能源的浪费使用,同时会增加社会的排放量,不利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展。除此之外,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中还面临着能源安全挑战问题,虽然我国是一个石油储备大国,但是由于开采技术的限制以及社会对能源产量的高需求,大多数石油都需要通过进口方式进行实现自我需求满足,对外依存度偏高③。对外越来越高的能源依存度会导致我国装备制造业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差,会一定程度影响到国民经济和谐稳定发展。因此,我国装备制造业急需要优化改良能源结构,大力开发应用新能源技术。

(三)环保挑战

工业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带来一定的环境保护问题,我国装备制造业对传统能源使用的高依赖程度,导致每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不断增加,并且各类温室气体排放量也远远超出了其他国家,这样无疑会给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来源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燃烧,而工业制造业占化石能源消耗的50%比重是温室气体排放主体,装备制造业过于依赖于传统能源的消耗使用,未能够及时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大力开发或引进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和设备,导致各种污染物排放量不减反增,这也是造就我国目环境污染情况严重的主要原因。

四、低碳经济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一)政府完善产业低碳政策

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政府要积极完善装备制造产业低碳政策,确保能够给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出政府在市场上的科学引导作用。首先,针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和法律法规政策内容,政府部门要制定出先进的税收优惠扶持政策、法律法规监管政策,推动市场资源价格市场化,避免用电差别定价现象的出现,并且要对资源性产品出口取消出口退税的相关政策,引导装备制造企业科学应用清洁能源技术和生产设备。其次,政府部门还需科学引导高耗能产业发展,对某些加工业采取兼并重组方式,这样有利于提高整个产业集中度,协调不同企业之间的工作,实现共享专业化生产利益,有效促进高耗能产业的优化升级工作发展,充分发挥出新技术成果价值。最后,有关机构部门要构建出完善的装备制造业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和监管体系,执法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对相关企业能源利用和污染物治理排放展开监督,提高装备制造企业低碳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政府部门要专门设立专项经费与物质奖励④,引导激励高校与企业展开科研合作,共同去研发绿色低碳生产技术与设备,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二)企业制定合理低碳战略

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市场装备制造企业必须及时优化调整自身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注重提高自身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装备制造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条件,合理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特点和市场要求的低碳经济战略。首先,企业要制定出柔性发展战略,将低碳经济管理发展与新兴技术开发研究应用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企业内部的加工生产、营销管理以及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有效降低企业低碳经济战略风险,确保能够及时处理好各项危机。其次,装备制造企业还需制定清洁生产战略。企业要结合不同装备产品生产需求,合理设置污染处理设备,严格督促相关工作人员应用清洁技术,综合考虑到产品的可回收利用,通过清洁技术的辅助应用将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排放量降到最低,同时提高各项资源的利用率,让低碳经济发展理念贯穿到整个产品设计加工、污染物治理排放过程中,实现企业绿色低碳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深入改良优化能源结构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装备制造业要积极改良优化能源结构,打破传统以煤炭为主导能源结构的弊端,朝着节能减排的工作发展目标不断前进。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制定良好税收优惠政策与价格机制,科学有效地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在各个生产环节中优先采用碳密集度低的清洁能源,充分发挥出优良能源结构效应的正能量。装备制造企业要自觉树立起先进的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正确认识到创新应用绿色低碳生产技术的重要性,装备制造企业要及时淘汰掉那些高碳排放量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聘请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展开对新技术的开发研究,降低企业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⑤,实现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政府要要明确装备制造业的碳排放标准,通过制定实施强制性碳减排政策、价格补偿政策,引导装备制造企业进行能源结构的优化改良,降低企业二氧化塘排放量。

(四)建设企业绿色供应链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政府要加强装备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建设工作,引导广大装备制造企业树立起先进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保证能够满足低碳经济的本质发展要求。首先,装备制造企业要认真做好生产前准备工作,优先选择绿色环保的原材料、设备技术等资源进行采购,企业内部采购人员要切实落实好绿色低碳管理措施,科学采购碳排放量和其他有害物质排放量低的原材料;而技术人员则要正确安装好各项清洁能源生产设备,督促生产人员规范操作。其次,在生产环节当中装备制造企业要督促全体员工合理使用先进的绿色节能技术和设备展开产品加工生产,充分发挥出能源的价值作用,并且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避免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最后,装备制造企业要组建起高能力、高素质的绿色生产管理人才队伍,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与到专业的低碳经济管理培训教育活动中,不断提高他们的低碳经济发展管理意识和能力,促使其能够将绿色低碳经济理念融入到各个管理环节工作中,确保实现企业事先制定好的低碳战略发展目标,在最低成本下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五)实现低碳绿色技术创新

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必须积极创新研究应用低碳绿色技术,优化改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全面提升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首先,装备制造企业要优化改进内部生产工艺技术,完善各项加工生产设备,确保能够最大化提高产品生产效率,降低能源的损耗利用。其次,企业还需创新构建出“产学研”工作体系⑥,通过加强与当地优秀高校、研究院的合作联系,发挥出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开展创新技术研发项目活动,加大对装备制造业低碳绿色技术的研发力度,促使企业能够拥有自主产权的低碳绿色技术,创造出更多绿色环保经济效益。最后,装备制造企业还需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市场发展要求,合理引进利用各项可再生能源技术,将新能源推广应用在各个生产环节中,降低对传统能源的开发使用依赖程度,实现清洁能源的全面开发利用目标,这样能够避免装备制造业各项生产活动排放出更多的污染物,影响到我国生态环境的和谐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第3篇:绿色新能源技术范文

要素概述城市住宅在经济生态设计规划方面,应突出低能耗的绿色消费观理念,提倡以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为主的能源利用模式,鼓励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推动绿色科技的发展与普及。现代城市环境的整体规划建设与核心设计理念,务必体现“绿色、再生、整体、持续、协调、循环、节能”的指导原则,通过将绿色生态观念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实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和谐与完善,进一步体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利用,进而提升人们的居住整体环境质量与住宅区自然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推动自然系统趋向稳定、平衡、协调、和谐的方向。要想全面实现城市环境的生态化规划设计,首先要对设计理念进行革新,在遵循生态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积极融入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

二、绿色生态审美视域下环境艺术设计施行举措

1.确保绿色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

我国一些城市的环境规划设计缺乏科学、合理的统一管理与设计,仅仅是程序化的先建楼后造景,未能充分利用空余土地资源。一些人工园林景点过于单调古板,未能从生态环境资源的根本主旨出发,这种违背自然、影响视觉美感的设计方案,不仅不利于生态气候的循环,还对管理费用造成了巨大浪费。因此,应统筹设计植被、生物、动物与人之间的各种生态关系,使各种因素达到和谐统一、共荣共生、持续发展,充分利用植被的绿色涵养功能、树木化学降污功能与自然水的多样性等特性进行规划设计,以此全面提升城市环境美化标准与居民健康满意指数,全面推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多功能化发展。

2.以绿色生态美感设计理念进行统筹规划

要充分结合现代建筑学的基本原理、生态价值观、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新技术,营造适宜的生态居住环境,对影响城市生态平衡与美感的各种环境因素、自然因素以及人文因素进行统一协调与统筹规划,使其和谐共融、统一共生,有序而持续地发展。在城市住宅布局整体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对环境空间的生态环境进行充分合理设计,依据南北朝向、最大向阳与通风程度对住宅区进行规划,留出科学合理的通风道口与生态绿色走廊;科学合理地设计建筑单体、群体的朝阳区与阴影区,使居民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阳光;应以城市空余地面为基准,强化区内景观园林建设;充分利用城市内外自然山水环境,使之统一,通过远山借景、引水入市等美化生态景观;保持动植物种类的多样化,创建自然和谐的生存环境;扩展区内园林树木种植面积,加强生态气候调节能力,提升居民生活舒适度与健康指数。设计师可以通过科学统筹规划绿地、建筑与景观,形成通透深远、富有层次感的景观空间,通过以曲代直的形态布局,美化建筑形态与园林分布空间。

3.艺术美学角度下自然可再生资源研究

第4篇:绿色新能源技术范文

然而油价持续走高,应对气候变化呼声日高,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成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早在今年3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就曾指出,随着各国启动巨额资金的刺激经济计划,目前正是向低碳经济转变的最好时机,这一时机千万不能被错过。

以美国为例,开发绿色能源已成为奥巴马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战略包括:在2015年前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量提高到100万辆;今后10年内,美国将每年投资150亿美元,创造500万个新能源、节能和清洁生产就业岗位,将美国传统的制造中心转变为绿色技术发展和应用中心等。

欧洲国家虽然采取绿色环保措施的时间相对较早,但过去欧洲各国的行动太分散,力度不够大。欧盟委员会今年3月9日宣布,将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欧盟地区的「绿色经济」,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保持欧盟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日本4月公布了名为《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目的是通过实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强化日本「低碳经济」。据报道,这份政策草案如能获得通过并实施,将使日本环境领域的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70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86.8日元)增加到2020年的120万亿日元,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进重要分水岭相关就业岗位也将大大增加。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已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践行者。

第5篇:绿色新能源技术范文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迅速增长,能源的大量使用伴随着二氧化碳(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1997年在日本东京制定的《京都议定书》,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定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世界各国陆续签约,将温室气体减排纳入国家的政策中。在此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成为当前国际热点,成为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又一波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新趋势、新动向。

2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源于英国,2003年英国发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提出要用低碳基能源、低二氧化碳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替代当前的化石能源发展模式。2007年,联合国讨论制订2012年开始的京都行动方案,促进了低碳经济概念在世界上的传播。2008年,联合国提出用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把低碳经济看作是拯救当前金融危机、实现全球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革命。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其核心是低碳的能源技术,开发低碳能源需要低碳技术,低碳技术变成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中之重。低碳技术包括四大领域:通过清洁煤技术(IGCC)等对现有能源的改造技术;开发太阳能、风力、水力、生物质能、海洋温差、潮汐、海浪、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及其电力转换技术;提高能源效率的技术;碳捕获及储存技术(CCS)等。这些技术主要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产业部门。

3低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现状

低碳经济除环保效益外,还存在巨大的经济利益。据预测,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每年可为全球经济产生25000亿美元的收益,到2050年,低碳技术市场至少会达到5000亿美元。为此,一些发达国家大力推进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战略行动,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产业先机。

3.1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近年来,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成为全球投资的热点,特别是风能、太阳能和生物燃料方面。

3.1.1欧盟地区的“绿色经济”

欧盟委员会2010年3月宣布,将进一步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将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欧盟地区的“绿色经济”,促进就业和经济的增长,保持欧盟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该计划包括欧洲风能启动计划,重点是大型风力涡轮和大型系统的认证(陆上与海上);欧洲太阳能启动计划,重点是太阳能光伏和太阳能集热发电的大规模验证;欧洲生物能启动计划,重点是在整个生物能使用策略中,开发新一代生物柴油;欧洲二氧化碳捕集、运送和贮存启动计划,重点是包括效率、安全和承受性的整个系统要求,验证在工业范围内实施零排放化石燃料发电厂的生存能力;欧洲电网启动计划,重点是开发智能电力系统,包括电力贮存;欧洲核裂变启动计划,重点是开发第1V代技术。其中,生物燃料新技术将是研发的重中之重,计划2030年欧洲运输燃料的1/4将为生物燃料。

3.1.2日本的“低碳经济”

日本是《京都议定书》的倡导国,也是推动“低碳经济”的先锋,一直非常注重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发电等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在太阳能利用方面尤为突出。自2002年以来,日本的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电池产量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占据了世界总体产量的半壁江山。此外,日本在氢燃料汽车的研究方面也处在世界领先水平。

3.1.3英国的“碳基金”

英国除在大力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外,还尝试采用“碳排放信托基金”的形式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碳基金是一个由政府投资、按企业模式运作的独立公司,目标是帮助商业和公共部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寻求低碳技术的商业机会。碳基金主要来源于英国的气候变化税,它是向工业、商业及公共部门(住宅及交通部门、居民除外)征收的一种能源使用税,每年约6600万英镑。碳基金主要投资于三方面:一是促进研究与开发,二是加速技术商业化,三是投资孵化器。

3.2碳捕集与封存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除了节约能源、利用清洁能源和清洁燃烧技术外,另一个重要途径是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封存。碳捕集与封存(CarbonCaptureandStorage,简称CCS,也被译作碳捕获与埋存、碳收集与储存等)是指将大型发电厂所产生的二氧化碳(CO2)收集起来,并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被认为是未来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最经济、可行的方法。目前,加拿大已完成WeYBum油田二氧化碳注入项目,将用价值20亿美元的商用液态二氧化碳代替常用的水,灌入油田,该项目将永久隔离2000万t二氧化碳,并使油田增产1.22亿桶石油。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也在计划开展零排放碳埋存燃煤电厂项目。我国也在积极规划建设CCS项目,2008年已建成华能—CSIRO燃烧后捕集示范项目,该项目是对华能北京热电厂进行碳捕集改造,设计二氧化碳回收率大于85%,年回收二氧化碳能力为3000t。

4世界各国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4.1政府政策支持各项低碳能源和技术的开发应用,均面临巨大的技术障碍,有关研发工作取得的成果离真正的技术成熟和大规模工业应用仍有距离,需要政府的相关政策扶持,才能顺利发展。目前,提供财政“补贴”是各国政府扶助可再生能源企业的主要手段。这种支持包括向新能源产品的生产者提供资助和税收减免,以及给产品的购买者提供消费补贴和退税等方面的刺激,鼓励更多民众和企业尝试新能源产品。

4.1.1英国

早在2001年,英国便在全球率先推出并开始征收气候变化税,所有工业、商业和公共部门都要缴纳气候税,依据其煤炭、气油及电能等高碳能源的使用量来计征,如果使用生物能源、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则可获得税收减免。类似的税种还有燃料税、车辆行驶税和航空乘客税等。2008年,英国又颁布实施的“气候变化法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立法的国家。按照该法律,英国政府必须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到2050年达到减排80%的目标。总体来看,英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全体企业、公共部门和居民为主体的发展模式。

4.1.2日本

日本出台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促进太阳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早在1974年,日本就推出了“阳光计划”,推行太阳能政策,对太阳能系统实施政府补贴,初始补贴达到了太阳能系统造价的70%。2009年4月,日本出台新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包括太阳能在内的环境保护项目总支出计划为1.6万亿日元(合160亿美元),首次将发展太阳能正式列入日本的经济刺激计划。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发表了旨在摆脱经济危机和提高日本竞争力的战略构想,计划通过推广太阳能发电、电动机车及节能电器来实现“低碳革命”,在今后3~5年的时间里将太阳能发电设备价格降到目前价格的一半,要加速建造节能型建筑,争取到2019年有5O%的房屋达到节能要求。重启太阳能鼓励政策,将是日本经济转型中的核心战略之一,麻生提出要“引领世界二氧化碳低排放革命”,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促进日本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4.1.3欧盟

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是:到2020年和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减少20%和60~80%。欧盟2007年底就提出了战略能源技术计划,将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欧盟地区的“绿色经济”,这是欧洲建立新能源研究体系的综合性计划。欧盟相信,欧洲可望降低清洁能源生产成本,并使欧盟工业立足于快速增长的低碳技术之上。

4.1.4美国

2008年全球爆发第三次经济危机后,开发绿色能源已成为美国奥巴马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战略包括:在2015年前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量提高到100万辆;今后10年内,美国将每年投资150亿美元,创造500万个新能源、节能和清洁生产就业岗位,将美国传统的制造中心转变为绿色技术发展和应用中心等。最近,美国国会又提交了更加激进的《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要对高碳经济征收6000亿美元的排放税以补贴新能源,通过配额交易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新经济需求。如果这个法案得到通过,美国政府会加大美国国内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补贴和投资,并将每年出资数百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清洁能源和适应气候变化。

5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和挑战

5.1我国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

发展低碳经济对于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中国而言是巨大挑战,面临比欧美发达国家更大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我国目前处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对能源需求也处于快速增长阶段;b.“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c.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d.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

5.2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与举措

即便存在上述困难,我国政府仍清楚地认识到,低碳经济为解决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矛盾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发展低碳经济是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首要选择。为此,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从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节能效率和发展清洁能源等工作做起,与国际开展更多的合作,加快低碳经济发展。这些举措主要包括五方面:a.制订并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b.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采取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和行动,鼓励和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c.将单位GDP能耗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一五”规划,并建立了地方、企业节能减排责任制,逐级进行考核;d.通过加大政策引导和企业参与、资金投入,大力发展水能、核能、太阳能、风能、农村沼气等低碳能源;e.深化能源资源领域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提出了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10%的目标,并为此制定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务院批准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启动了“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大型活动,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格局。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2010年已完成节能减排的总指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10%的目标。我国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我国风力发电增速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累计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成为全球第四大风电市场,同时也提前实现了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中2010年风力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kW.h的目标;我国已成为全球光伏发电的第一生产大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