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农村老年教育范文

农村老年教育全文(5篇)

农村老年教育

第1篇:农村老年教育范文

一、三明市农村老年教育现状

第一,政策配套支持。三明市相继出台了《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老年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三明市2018—2020年健康老龄化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重视发展老年教育”“优先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加强老年健康教育”等列为发展重点,为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持。第二,体系基本构建。2020年福建省的《大数据视角下福建省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数据显示:三明地区老年教育网络初步形成,现有老年大学13所、乡镇(街道)老年学校71所、村(居)老年教学点614个;老年学校和教学点专兼职教师914人、志愿者5726人;参加学习者达66361人次。三明电大系统已构建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开设多门教学班,丰富乡村老人文化生活。

二、农村老年教育突出问题及剖析

第一,农村老年教育意识相对淡薄。老年教育作为非正规和非学历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具有强制性,显得更不被重视。在调研走访时,有的被访者表示“没有听过老年教育”“不懂哪里可以接受老年教育”,甚至有被访者觉得“如果政府要补助我学习,还不如增加我的新农保和新农合”。从社会层面看,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营造普及乡村老年教育的社会氛围;从家庭层面看,年轻人对老人教育认识不到位,多数农村年轻人认为父母年事已高,只要在家享天伦之乐即可,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再学习,更没有意识到老年教育对老人提升生活品质及乡村实现振兴的重要作用;从个人层面看,老年人自身对教育的意识欠缺,多数老年人认为自己主要责任是帮忙照顾孙辈,加之本身文化程度不高,担心学习跟不上会被人笑话。第二,教育产品供需不够匹配。相比城市老年教育的形式多样、体系完整、内容新颖、规模大,农村老年教育供给则不能适应和满足农村老年人的需求。一是特殊人群被边缘化。三明市域方言众多,有些老年人只能听懂当地语言,如尤溪县有些乡村老人只能听懂尤溪话,对于普通话听不懂。另外,一些居住偏远自然村的老人,由于交通不便,无法真正及时接受教育。二是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多样化需要。在调研中,部分接受过教育的老人提出,农村老年教育通常都只是在一个固定场所进行简单的宣传手册讲解,老年教育工作者将教育看成“任务”而非“事业”,达不到休闲交流、培养兴趣的目的,无法坚持学习。三是教育形式不能满足需要。当前的农村老年教育活动,传统课堂授课、讲座占主流,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运用较少,教学组织形式无法达到多样化。四是师资不足缺乏管理,乡村老年教育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以兼职教师为主,他们虽有热情但未经培训,专业水平不高,管理水平较低。第三,基层重视程度差距明显。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老年教育从体系建设、经费支持、制度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具体要求。但在落实工作上,基层更多将精力放在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上,没有把老年教育的经费、人员配置等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对农村老年教育促进地方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和意义缺乏足够认识[1]。目前,全市尚有约三分之一的乡镇和40%左右的村子未建立老年学校和教学点。由此可见,推进老年教育全覆盖任重道远。第四,管理保障机制仍需完善。老年教育涉及教育、老干、民政、文化等多部门,各部门各自为政,在资源建设、信息和平台共享等方面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机制,这种多头管理现象导致老年教育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权责不清、业务上互相扯皮等问题。经费投入和各项保障不足,虽然党委政府制定了相关实施意见,但在经费落实上受地方财力限制,经费拨付并不能足额或在时限内完全落实。

三、推进农村老年教育的对策

第一,在舆论宣传上发力,营造浓厚氛围。首先,要强化全社会共促共为意识。通过持续开展“9·28终身教育活动日”“全民阅读月”“重阳节”“三八妇女节”等重要节点,开展全民终身学习主题教育活动,对典型经验、案例、做法和成效进行宣传,不断提高老年教育的知晓率,让终身学习的理念入心入脑。其次,用文艺熏陶提高老年人参与度和教育影响力。对接乡村需求,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半台戏”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流动舞台车下乡巡演、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非遗展演展示、文化赶圩等活动为载体,推动文艺惠民活动常态化。再次,组建老年红歌会、广场舞社、太极拳队等团队,定期开展赛、合唱比赛等文艺汇报演出活动,激发老年人自主参与意识。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满足感和快乐,从而把学习当作提升个人素养与生活品质的手段,通过个人的发展助推家庭、乡村、社会的整体优化,助力学习型社会创建。第二,在课程建设上发力,满足实效需求。农村老年教育在内容上要多点开花,有所突破,就要懂得“引进来”,汲取智库力量。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围绕“三农”这一核心,开发适合农村老年教育的课程资源,满足农村老年人多样化、实用化学习需求。比如,在教学实践中将农业生产、农业技术、乡村治理、生态保护、家庭理财、乡村旅游等与农村老年人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融入课程中,加大学习兴趣,增强农村老年人参与教育的持续性。要懂得“走出去”,推行开放式教学,多带老年人见识和感受乡村外的先进理念,激发老人对新知识的渴望,提升老人对事物的认识,增强老年人对外界变化的适应力、社会参与和生活掌控能力,使其更好地投入乡村振兴建设中。要懂得“沉下去”,坚持需求导向,因材施教强化教育力度。比如针对低龄老人,选择与农业技术和数字技能培训相关的教育内容,依托互联网促进农产品出村进城,提高老年农民收入,提升受教育者获得感;针对空巢老人,开展既能学知识又能发展兴趣的教育内容;针对居家带孙的老人,选择隔代教育、育儿健康相关内容,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吸引到学习的队伍中,提升其解决困境增进幸福的能力。第三,在体系建设上发力,统筹协同发展。国家已经从战略高度对为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提出目标和要求。各级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应对老年教育主动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把农村受教育老年人群年龄降至50周岁,把老年教育办成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民生事业。一要加快推进老年教育网络体系建设,实现老年教育在农村区域全覆盖,构建农村老年教育组织架构,完善机构制度与人员配置,并对老年教育工作加强督导评估。二要鼓励和支持培育终身教育服务主体,注重引导社会福利设施、职业场所和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参与以及配合终身教育活动[2],有效整合乡村教育文化资源,发挥中小学校、文技站、农家书屋、文明实践站(所)、宗族祠堂、敬老院等现有资源的作用,建设一批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家风家训展示馆等文化设施。三要建立“城乡老年教育联盟”,鼓励发达地区的老年教育机构在农村建立分校或办学点,有针对性地面向农村老年教育选送教师、免费开放学习资源,为农村老年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第四,在机制保障上发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加强自我教育机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等村民自约社会规范在农村老年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成立“议事小组”,形成居民自我管理的新格局,助力乡村治理。另一方面要强化师资培养机制。鉴于韩国对从事老年教育的教师采取从业资格考试,实行准入机制的做法,市政府可委托本地高职院校开设老年教育专业,培育师资力量,并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与素养培训,注重从乡村教师、返乡大中专学生、驻村干部、非遗传承人等各方面优秀人才中发展一批老年教育志愿者,培养一批“留得住”的乡村老年教育骨干队伍。此外,要注重建立激励机制,每年遴选一批具有特色品牌的示范学校、教学点及学习团队,给予一定的经费奖补,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引领农村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志华,郑绍红.新时代农村老年教育的基本问题及发展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8(9):113-117.

第2篇:农村老年教育范文

[关键词]老龄化;少子化;养老保险;广东市场

1我国老龄化与少子化现象的形成与现状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制定的人口政策经过30多年的严格实施,已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不是人口总量的迅猛增长,而是低生育率导致的适龄劳动力不足,以及逐步显现的“老龄化”与“少子化”等问题。我国人口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出现峰值,自从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推行后,出现了出生人口不断减少、总和生育率不断下降的情况,少子化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使我国人口数量不断趋于减少,也加速了我国的老龄化进程。人口年龄结构将严重不合理,呈倒金字塔形,导致人口比例的失衡和人口质量的整体下降。

2少子化、老龄化问题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老龄化与少子化问题的形成给我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制执行下所产生的少子化直接导致我国人口不断减少。当未来进入严重的少子化社会后,人口均衡将难以恢复,人口衰退也将不可避免。其次,少子化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经济增长后劲乏力,势必成为抑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最后,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养老保险负担本已沉重。因此我国现有的政府推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地区必将受到来自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严重挑战。

3广东省某地区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

在笔者进行调研的某村,通过走访村部,查看相关村志和本村现有的人口资料等文献,结合与村民、学校相关负责人的访谈,笔者了解到,某村现有住户156户,户籍人口约有571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占到13%,而0~14岁的少年儿童共有113人,约占19%,因此,根据对某村的调查发现,该村老龄化与少子化现象均比较突出。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该村中青年,无论男女,外出打工现象盛行,绝大部分中青年男女均会选择外出务工,以赚钱养家。那么该村中的养老和育子责任如何保障?笔者针对广东省某地区农村的老年人希望选择的养老方式进行了调查(见下图),其中希望依靠子女养老的老年人有39%,打算依靠自身养老的老年人有21%,打算依赖政府救济养老的老年人口有10%,打算依靠养老保险的政策措施养老的老年人有27%,还有3%的老年人甚至对自己将来依靠什么方式来养老还很迷茫。在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情况下,大多数老年人都考虑过将来的养老情况,但是在农村老年人群体中将养老寄希望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比重不到28%,而希望通过其他途径来实现养老的老年人有72%,这也反映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还不完善,农村老年人也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有限,对我国养老保险的作用缺乏足够的信心。各地虽然都将农村地区老年人养老保险作为保险公司社会保险制度市场扩大覆盖面的主要对象,但在这个庞大的近两亿人的群体中,老年人参保率依然偏低,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仅为15%,拥有养老保险的不会超过3000万人。

4存在问题的分析

4.1教育受限,老年人对于商业性社会保险的意识低

在农村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的问题,小学毕业甚至文盲等情况较多存在。这一代老龄群体对于社会养老保险认识度低,且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观念深居其心。

4.2子女外出打工,过度满足农村老人的物质需求

随着子女进城务工,收入的持续增加提高了农民家庭生活水平,也因此,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农民生活得到较为可观的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生活资料得以不断地丰富。

4.3经济收入低的不舍心态

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群体一辈子受苦受穷的经历,使得他们对于所获收入的钱财比较珍视,舍不得花费每一分钱,哪怕是他们自己生病,都延续着以往的小病熬、大病扛的心态,对于养老未知风险的预防的金钱花费,他们就更不能接受了。

4.4商业养老保险难以满足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

由于中国保险业的快速恢复和发展是在城市,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忽视了农村养老市场的保险需求,简单地把在城市销售的养老保险产品直接运用到农村市场,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实际需要,而且保费相对较高,大多数农民无力承受。

5农村地区养老保险的对策分析

5.1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加农民参保意识

为了加强老年人群体对于商业养老保险的信任,我们必须加强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使农村地区老年人群体对商业养老保险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为他们参加商业养老保险建立信心,之所以许多农村地区没有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人们对商业养老保险的不了解。另外,针对更新农村老年人的传统观念而言,他们认为依靠子女养老才是最稳妥的养老方式。但在老龄化和少子化形势严峻的今天,要加强农村老年人对于社会新形势的认识,加强农村地区信息更新和传播的速度,强化商业养老保险的概念,增加农村地区老年人对商业养老保险的意识,更新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化老年人对商业养老保险的认识并鼓励购买的消费行为。

5.2鼓励发展商业保险

随着城镇化建设,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也不断上升,得到较大的改善,普通的社会养老保险提供的生活保障是农村地区尤其是老年人群体对保险失去信心的原因之一。所以要充分把握这个有利的机会来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来满足农村养老保险需求。为此,政府也应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和积极鼓励商业养老保险公司积极开拓发展农村市场,建立和完善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李俊华,刘均.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探析[J].甘肃农业,2016(3):60.

[2]朱勇.少子老龄化背景下的我国机构养老问题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第3篇:农村老年教育范文

关键词:滑县;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

一、滑县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

(一)滑县农村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性别、年龄情况:数据结果显示,滑县农村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性别比例不同,女性比男性锻炼人数多,女性占65.3%,男性占34.7%。不论男女,在各个年龄层次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育锻炼活动有所减少。

(二)滑县农村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与生活习惯:参加体育锻炼的滑县农村老年人中,没上学及小学学历占总人数的72.1%,具有初中学历的占总人数26%,高中及以上层次只占总人数1.9%。农村老年人喜欢早睡早起,体育锻炼活动时间多是早晨和黄昏。

(三)滑县农村老年人个人收入及体育认知:老年人经济的主要来源占最大比重的是子女供给和自己务农挣钱,分别占到了77.6%和69.8%的比例。农村老年人从事锻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进身体健康、防病治病和愉悦心情、丰富生活。

(四)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参与情况1.体育参与项目与时长,通过调查发现,农村老年人受场地、观念等条件限制。一般从事的体育项目有以下几类且所占比例不同:慢跑(快走)类、散步、类、太极气功类、广场舞、球类等体育活动,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慢跑79.7%,最小是球类占28.7%。滑县农村老年人进行健身的时长不同,大多在30~60分钟。2.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农村正规体育锻炼场地较少,老年人活动一般在空旷地区、马路上、自家庭院等较为常见,数据统计,在自家院子活动人数最多有204人占34%,老年人活动不便去其他场地较少,在田间马路活动仅有56人占9.3%的比例。3.体育参与的组织形式及消费情况,滑县农村老年人对体育锻炼需要购买专门衣帽鞋袜的消费意识很少,几乎没有。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大多是和邻居、朋友、家人一起锻炼人数有372人占62%的比例,而组织性锻炼形式较少,仅有7%。

二、滑县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存在问题

(一)老年人体育意识相对增强,但部分老年人体育参与频率低、时长短:调查发现,滑县老年人参与体育的观念逐渐改变。老年人逐步认识到体育健身是接受新事物、结识朋友、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感到疲劳时,会主动休息,但是休息过后很少继续参与体育锻炼,部分老年人锻炼时间不足。

(二)农村老年人体育参与锻炼项目较少,缺乏老年人健身专业指导人员:我国农村地区体育开展相对较晚,体育设施不全、体育锻炼项目较单一,影响老年人体育参与兴趣。农村老年人多喜爱类、广场舞等项目,很少能参与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组织,缺乏专门针对老年人健身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三)农村老年体育器材、场地、设施缺乏:促使农村老年人进行体育活动的基本硬件条件是场地、器材。滑县很多村虽然有体育广场但都是初始状态,且器材无人管理。体育场地不足,人数较多时老年人活动受到限制,农忙时体育场常被用来晾晒农作物。

(四)体育资金不足:滑县2017年才脱离贫困县,发展较慢。农村老年人对体育消费认识缺乏,且在我国农村体育资金经常挪用到其他项目的建设,真正用到体育建设上的并不多。

三、结论

(一)滑县农村老年人体育认知有待提高,体育目的较简单,需要帮助农村老年人树立科学的体育观念。

(二)滑县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中西部发展较快,在道口和城关老年人体育活动参与情况明显好于其它农村地区,这也表明农村老年体育发展程度与当地经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

(三)体育资源的缺乏影响老年人体育参与的热情。滑县农村老年人体育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和专业指导人员工作组织的不到位。

(四)滑县农村老年人几乎不知道有专门的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和指导老年人健身的社会指导员。

(五)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健身管理机制虽然得到了政府部门重视,资金方面也得到支持,但是管理单位体制不完善,对社会指导员工作的组织也不能准确定位。

四、建议

(一)提高农村老年人体育参与认知,增强体育参与意识:滑县政府要提升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培养老年人体育参与的热情。首先政府要积极推广全民健身且能够落实到实际行动,使农村老年人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应加强农村老年人体育观念的认知,使老年人能积极参与体育,并且能够感受体育带来的乐趣。

(二)增加体育项目,提高老年人参与的热情:体育项目要以娱乐、简单、安全为主。可以把竞技体育娱乐化和传统项目简单化之后引进到老年人的体育项目中去,既可以提高农村老年人的体育参与,也可以促进其情感的交流、丰富生活。

(三)培养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经调查发现,滑县体育指导人员主要是政府资金的扶持。指导员性质是公益性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并且国家对此支持和扶持力度较大。

(四)加大体育活动宣传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在村内开展讲座、张贴标语、组织体育类节目及运用网络等途径来提高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加强村民对体育活动的了解。多渠道寻求农村老年体育活动资金,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寻求企业赞助、村内众筹和寻求政府拨款等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强农村体育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合智.“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农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C].2016年全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论文集.北京体育大学,2016.

第4篇:农村老年教育范文

关键词:构建;老年教育;探究式;教学模式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未富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产生全面而深远影响,特别是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学习需求增长较快,发展老年教育的形势和任务更加紧迫。[2]《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2]

一、深入学习理解老年教育和探究式教学,根据老年教育的特殊性,构建针对性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老年教育是国家整个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旨在使老年人增加见识、放大格局、增强体质、丰富退休生活或者余生,让老年人继续学习而开展的一种特殊教育。[3]老年教育具有的特殊性主要是和一般的普通教育或继续教育和进修学习相比较而言,不是基于工作需要和职业技能培训,不以获取专业技术能力为最终目的,具有不同于专业性的娱乐性,满足老年人发挥余热、愉快身心的心理需求,而且,老年教育的对象是各个层次、不同生活环境的老年人,所以不同经历、不同特点的老年人和个性不一的孩童有很多相似之处,给予他们自由探究的空间,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的引导方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实肯定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价值及毕生潜能。杜威最早在教学中提出使用探究方法,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6]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改革的推进,探究式教学在应试教育等不同教育领域的运用越来越明确,在素质教育中的成效越来越显著,在老年教育中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创新的理念,主要是根据作为老年教育的主要学习主体的心理特征、年代特质、内心学习需求,充分以老年人为主体,自主学习探究、扩散新异思维、主动发现问题,老师适时启发和引导,给予最大限度的自由交流与互动,激发学习的趣味性,满足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充分被肯定的参与感,提高终身学习能力,调动老年人发挥余热的价值所在。综上所述,针对发展老年教育的形势和紧迫的任务,通过研究提出探究式教学在老年教育中的应用,构建老年教育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顺应时展需求,助推老年教育发展更上一层楼。

二、从探究式教学的原则和教学过程两方面进行阐述,明确构建老年教育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与普通教育最大的不同,老年教育整体上不具有专业性的硬性要求和不要求超强的脑力活动,而是志同道合的老年朋友一起探索实践生活中的问题,学习方法和过程具有实验性,真实有趣,老年朋友可以从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为出发点,理论联系实际,主动创新,科学探究,从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愉悦幸福感,也能更快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过程需贯穿目的性,明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主体性作用。老年教育中不那么重视壁垒分明的师生关系,运用探究式教学,有利于老年人运用自有经验探究性学习,充分自由交流沟通,自主表达,让人得到尊重与认可,发挥主观能动性,体验老年教育的快乐,有利于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一般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拥有比较多的空闲时间,有利于需要课堂时间较长、课堂秩序良好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有助于老年人持续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实现老年教育成效不断提高,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持续达成终身教育学无止境的目标。

三、如何构建针对老年教育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针对老年教育中的探究式教学,老年人的探究性学习尤为重要,甚至是这样的理念:老年人主动学习探究才有适时的探究式教学。[4]在老年教育引入探究式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

(一)充分以老年人为主体,选择探究主题

教学内容可以从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来确定不同的主题,根据学习人数来安排上课的课时。可以以兴趣爱好为主题,开设兴趣班,提升学习的趣味性;也可以以实际技能需求为主题,开设技能学习班。例如:在21世纪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下,各类软件快速更新、智能平台升级迭代,我们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方便与快捷,老年人无所适从的场景比比皆是,令人揪心:不会手机支付导致购物不便,连坐公交出行都碰到困难;医院就是不会出示健康码、自助充值;辛辛苦苦自食其力,卖点东西没有二维码收款等等。针对此情此景,可以开设“智能手机如何用”等以研究使用电子产品的主题班,老年人带着切身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学习探究,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提升技能的同时,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学习如何使用微信与家人朋友视频聊天,设置自己喜欢的头像和签名等,有利于促进家庭成员间和谐友爱,探究式教学不仅让老年学习者享受学习成就感带来的身心愉悦,而且更能努力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社会参与感,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终身学习,自我发展,助推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通过用心打造符合老年教育的学习环境,营造自由、美观、社交互动、知识学习的有准备的环境,所接触到一切有利于发展并最大程度促进老年人独立学习与探索的条件。有意识地引导老年学习者根据当期学习主题,进行课前准备,自由选择学习工具,以自己的步调练习,在环境和老师的引导下,老年学习者体会自由,学习自律,感受快乐,互相学习,让老年学习者确确实实感受到自己被认同被尊重,激发学习欲望。

(二)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开放课堂,丰富探究形式

传统的老年教育可能根据学习人数、学习层次来分班,比如大小班或者阶梯层次,如初级、中级和高级班,探究式教学提倡开放课堂,混班教室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不同年龄、不同环境、不同经历的老年人一起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老年学习者更能勇于奉献、乐于分享,学会照顾不同层次水平的老年人、向经验丰富者学习、彼此信任,有助于增加老年人适度的坚定自信,能够培养积极参与感、社交能力、团队能力,在各自已有的认知和认可的价值观下,和谐舒适地学习。众所周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教育基础硬软件设施薄弱,甚至很多只有老年活动中心的农村里,更应以实际出发,为农村老年人争取更适合更多的福利,笔者的家乡南埕镇许厝村在1999年就成立了县里第一个“老年义务互助小组”,让留守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一直以来,村里的干部不断改革创新,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以及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竭尽所能提高服务质量,为留守老人提供创造更加优质舒适的居家养老。在县里的各方支持下打造许厝村幸福湾养老服务中心,给村里老人们创造不一样的养老环境,围建田地集体探究种植各种蔬菜等农作物,老人们合作探究,交流不同的经验,各抒己见,共同探讨,自食其力。县、镇林业局和农业局以及农林大学的在校生,下乡开展专业讲座,亲自进行实践指导,提供新品种试验种植,这就是根据农村老年人的特点,在他们的“舒适区”内开展的种植探究,发挥自身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体验到力所能及的纯粹的学习乐趣。设计区域教学:美工区域、建构区域、阅读区域等等,开设阅读区域,引入儿童绘本读物,图画书对于大人更是弥足珍贵的,相对于生活阅历丰富、忙忙碌碌一生的老人更是标新立异,绘本不同的思维方式,有趣的图画,老年人可以轻松探究阅读,学习更多知识的同时,温暖心灵,放松身心,重新找回生活的趣味,体会童真童趣的快乐,还可以减少和子女等年轻人的沟通等障碍,促进家庭和谐,享受天伦之乐。通过不同形式的探究式教学提升老年教育的质量,颠覆传统的退休生活方式,比如说打牌、跳舞等。

(三)引导方式多样化,多渠道实现自我价值

岁月更替,科技日新月异,加上新冠疫情,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等各种移动办公的客观需求下,线上教学日趋成熟,互联网等多媒体教学紧跟时代要求,很多视频材料题材多样,源于生活,贴近实际,图文并茂、灵活有趣,探究式教学中运用电视等多样化教学方式,有利于老年学习者拓宽视野,散发思维,同时提升信息处理能力。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和最高需求,在老年人群中尤为显著,特别是农村里面比较有声望的老者或者知识渊博、从领导岗位退休的管理人员,他们亟需被尊重推崇。[5]在探究式教学中,他们可以扮演引导者,或者用他们的领导才能组建志愿者团队,发挥自身最大潜能。我国志愿服务在科学安排、系统培训上还有所欠缺,在老年教育中可以说是量小力微。紧跟时代要求,国家为缓解我国老龄化加速的紧迫形势接连出台了二胎、三胎政策,孩子没人照顾成为当代家庭的后顾之忧,在老年教育中开设保育课堂,开展专业化的保育培训,在课堂上真正实操演练,学习探究科学合理的育儿理念,把老年人丰富的工作生活经验,健在的智力和体力充分利用起来,真正减轻子女的负担。试点在社区组织有文化又热爱小孩的老年人当志愿团,提供托管服务,既发挥自己的余热,为社会创造价值,也给自己增加收益。面对严峻的抗击新冠疫情任务,在社区、居民小区涌现出一批老年人志愿者,他们发挥自身无私奉献的精神,秩序井然地分批查码测温、消毒登记、时刻提醒做好个人防护、守护家人健康,他们配合默契,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特殊时期,特殊使命,此时组建专业医疗工作者对这些热心的老年志愿者进行专题培训,也是创新探究教学与学习能力的一种好方式,更好地主动服务,发挥余热。

四、结语

第5篇:农村老年教育范文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代谢性疾病;院外健康教育

1院外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模式

1.1出院时为患者提供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处方或宣传教育资料

健康教育处方是以医嘱的形式对患者用药、心理、生活方式等进行指导[2],基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熟悉情况,出院时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健康处方。医务人员向患者口头讲授处方内容,必要时可向患者提供科室有关骨质疏松症的纸质健康宣传册,内容包括正确的运动方法、合理营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预防跌倒知识等。这种模式能够通过面对面地口头教授而引起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重视。另外,这种一对一模式简单易懂,对于患者的一些疑问医务人员可直接解决,患者易于掌握。目前,这种方式仍是医院对出院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疾病健康教育的主流方式,但受制于宣传覆盖面和开展形式的局限,它只能为部分住院的患者服务。很多老年患者只有疼痛或并发症才会选择入院就医,非住院患者往往会被疏忽,难以得到医院给予的健康指导。另外,单一的出院健康处方的局限性还表现在它是一次性的,患者后续的健康指导并不能跟上,是一种非连续性的防控模式。

1.2沙龙健康教育模式

沙龙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水平,促进患者自觉地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还能帮助患者改善抑郁情绪[3],由专业医护人员组织。医护人员提前电话通知患者举办沙龙的具体地点和时间,方便患者提前做好安排以能如期参加沙龙聚会。另外,邀请患者的同时有必要让家属或照顾者一同参加骨质疏松症沙龙活动。这种教育过程主要是医务人员向患者及亲属提供正确保健方法,然后引导患者及其亲属讲述自身落实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生活行为方式,医务教育人员对正确的内容给予肯定或对错误的内容给予纠正。沙龙活动后期让患者有自由交流时间,让患者互相分享经验以加深对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内容的正确理解与接受程度。这种沙龙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不仅医务人员发挥了对患者及照顾者的主导作用,还有利于发挥受教育对象的主动参与意识,保证其认知过程的正确实施。另外,以沙龙聚会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而且能让患者及照顾者相互之间分享各自对疾病的认识,一些具体的对骨质疏松症防治有帮助的运动习惯能预防跌倒、骨折等伤害的发生。沙龙活动还能增进患者与照顾者之间的情感交流,缓解老人的焦虑情绪,增进对疾病的认知,从而能够在实施合理营养、正确用药、有效运动等方面为患者起着支持和督促的作用。沙龙的健康教育活动使正确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患者比例提高,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但是,沙龙模式也只能为能获得沙龙活动信息的一些患者服务,由于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减退或照顾者的原因,致使一些行动受限的老人难以参加沙龙活动。此种方式是一种小范围并有一定局限性的患教模式。

1.3社区健康教育模式

以社区医疗为重点和基础,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全科医生为主导的健康管理服务团队来进行骨质疏松症教育。社区性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呈现多样化,具体方式包括社区医院对社区内目标人群进行干预教育、专题讲座和实践教育,社区医护人员上门为目标患者进行个体化教育,在社区宣传栏进行文字、图片展示,健康宣传册的发放等。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认知骨质疏松症、饮食、运动疗法、健康正确的生活习惯、预防并发症措施等。此类模式是当前主导模式,覆盖人群广,方法简单易行,在城市社区中基本都能展开。有调查结果显示,患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妇女获得骨质疏松症知识的途径,通过医护人员要明显低于电视书刊和医药广告[4]。电视书刊和医药广告由于其非专业性和商家利益性,让患者容易存在知识盲区和走进误区。社区医务人员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为患者提供比电视书刊和医药广告更全面、真实、准确、方便、有效的知识服务,满足目标人群对骨质疏松症知识的需求。

1.4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模式

具体方法:建立科室微信公众号“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群”,让患者及照顾者关注宣教平台,通过微信宣教或提供个体化帮助,及时纠偏。微信是建立以文本、语音、图片、视频等为内容的信息沟通社交平台,这些信息处理方式有利于将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并持续性地展示给患者及照顾者,能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的依从性和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微信平台不定期推送一些有针对性的骨质疏松症健康知识,如饮食指导、运动指导、服药指导、心理指导等;推送一些简单有效的预防跌倒方案,如生活起居布置、支具借助使用等,能降低患者骨折风险。微信的社交性还使老年患者足不出户就能获得近距离与医护人员沟通的机会,使患者和照顾者获得远程帮助、在线医疗以及视频帮助。另外,微信平台具有传播性,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可以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服务,改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微信等信息化模式的普遍性和便利性为老年患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智能手机自身特点,限制了部分老年患者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对这些患者此种模式帮助有限。

2问题和思考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传播卫生保健知识和技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让其自愿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5~14]。我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防控经历了从认识不足到主动发现再到积极治疗的过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改革的不断发展,骨质疏松症的防控重心逐渐回归“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重心上来。以上4种骨质疏松症院外健康教育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限制性。医务人员根据老年人个体和群体的特点,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健康教育模式是很重要的。但值得思考的是农村老年患者并没有引起社会或医务系统的足够关注,相关基层医院在院外进行普及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的文献缺乏。归纳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限制:(1)基层医院的专科医疗水平限制;(2)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水平和受教育水平限制;(3)农村空巢老人数量庞大。目前,农村地区在我国尚处于一个发展相对薄弱的地位,生活水平及经济条件较城市落后,农村老年人作为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基层医院和政府机构可参考城市社区健康教育模式,将之优化,设计出适合农村老年人的教育模式,让农村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以在饮食、锻炼、生活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得以提高。

3展望

随着社会飞速的发展,现代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人类寿命延长已经成为事实。然而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正因如此,老年护理机器人已迅速引起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在欧洲和亚洲一些发达国家,大多数主流机器人研发机构和大学热衷于开展和家庭保健相关的智能机器人项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在不久的将来,用家庭护理机器人为老年人进行居家骨质疏松症护理和健康教育是可以期待的。而且随着人工智能的居家应用,老年患者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可被人工智能数据平台获取,利用人工智能居家设备可以为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提供服药帮助,为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进行纠偏和督促,为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生活帮助,减少骨折等意外风险。我们可以期待人工智能家居设备在未来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院外健康教育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