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企业诚信管理范文

企业诚信管理全文(5篇)

企业诚信管理

第1篇:企业诚信管理范文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市场,许多企业热衷于去有先进管理模式的组织参观学习,回来时摩拳擦掌,准备好好大干一场,认为别人做到的自己也一样能做到,其结果是效果与愿望相差甚远。究其原因是组织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诚信为核心的组织文化,是组织领导和员工多年来实践的工作默契和凝聚力、向心力,是良好社会责任和集体精神的沉淀。建立诚信管理体系,有助于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提高企业经济运行效率

诚信是企业的立业之本,以诚信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在企业中得到高效运转,能降低失信风险,减少失信成本,有利于更好的开拓市场。诚信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保障了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反应能力和较强的执行力,提高了组织的经济运行效率。

三、有利于与国际经济接轨

诚信在国际社会政治、文化、科技、交流及市场经济交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诚信管理体系给各国组织诚信管理提供了通用模式,诚信管理体系标准为各国政府和社会提供了公益、共享平台,在国际经济接轨、消除诚信壁垒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促使企业行为符合法规要求,避免违约责任

诚信是包括法律约束在内的道德体系的核心原则,培养公民诚信意识,能有力地减少违法案件。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的企业从体系的要求、从制度的约束上,较有力地避免了失信情况的发生,减少了违规几率,降低了风险。

第2篇:企业诚信管理范文

关键词食品工业;诚信管理体系;食品安全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产业,其健康发展事关国民经济根本和人民群众福祉。保障食品安全是确保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形势虽然总体稳定向好,但仍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和矛盾[1]。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是多因素的,如法律不健全、监管不到位、职业道德缺失、生产工艺落后等,但根源是社会诚信的失位。食品工业企业作为市场从业主体,应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提高诚信意识和管理水平,把好食品安全源头关。诚信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总书记在201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和工商联界委员时指出“各类企业都要把守法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2],并在2020年7月的企业家座谈会上再次强调“人无信不立,企业和企业家更是如此”[3]。针对食品企业的诚信发展,国务委员王勇在出席2021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时强调“要深入推进食品信用体系建设,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企业诚信守法经营”[4]。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广大食品工业企业的诚信管理水平,降低食品安全失信风险,实现食品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概述

1.1建设背景

食品安全是食品领域的焦点和核心问题,我国将其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5-6]。2008年,我国食品行业暴发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婴幼儿奶粉事件,造成近30万名患儿泌尿系统出现异常、数名患儿死亡的严重后果。婴幼儿奶粉事件在当时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作出专门工作部署,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一级响应。婴幼儿奶粉事件后,国务院要求从立法、监管、诚信等各个环节入手,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长效机制,系统而有序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并明确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建立食品企业诚信体系[7]。2009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委在人民大会堂举办《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暨试点启动仪式,正式拉开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序幕[8]。

1.2发展历程

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自2009年底试点启动以来,至今已历时12年。10余年间,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在各级政府、评价机构和行业企业的多方努力下获得长足发展。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15个部门(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初步形成政府部门协同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的工作机制;同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QB/T4111—2010)、《食品工业企业诚信评价准则》(QB/T4112—2010)2项行业标准,并配套编制出版乳制品、肉类食品、葡萄酒、调味品、饮料和罐头6个行业的标准实施指南。在此基础上,黑龙江、河南两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了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关于印发〈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机构工作规则(试行)〉和委托评价机构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公布首批5家评价机构名单,确定评价机构的工作规则;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同步上线运行。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关于印发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委托评价机构(第二批)名单的通知》,公布第2批17家评价机构名单。至此,诚信管理体系建设顶层设计日臻完善。此后的数年时间里,22家评价机构根据评价机构工作规则,积极指导食品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并开展体系评价。2016年,《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GB/T33300—2016)国家标准,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高度重视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自2010年以来已连续多年将其列入全国食品安全年度重点工作,并从2017年开始将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宣贯培训及推动诚信管理体系评价纳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安全评价考核工作之中[9]。

1.3发展现状

截至2021年6月,我国有1000余家食品企业通过诚信管理体系评价[10-11],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全部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并通过评价。近年来,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愈来愈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8年修订本)第九条提出“推动行业诚信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2019年修订本)第六十六条指出“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结合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档案,建立严重违法生产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将食品安全信用状况与准入、融资、信贷、征信等相衔接,及时向社会公布”。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指出地方各级政府分管食品安全工作负责人对本地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职责包括“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普法和科普宣传、安全教育、诚信体系建设等工作,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2诚信管理体系与食品行业其他管理体系的关系

我国食品行业主要的管理体系包括良好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45001)等。诚信管理体系与上述体系之间相互支撑、相互关联,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成果认定方式看,诚信管理体系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评价机构开展评价,区别于其他体系的认证机构认证。从体系的内涵看,GMP、HACCP、ISO22000主要着眼于食品安全,ISO9001的关注焦点是顾客,ISO14001重点在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ISO45001关注企业职工的身心健康,而诚信管理体系是以质量诚信为核心,综合关注客户抱怨、环境保护、员工权益、生产安全等问题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相较其他管理体系有更广泛的外延。从体系的强制性看,除了诚信管理体系对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GMP对乳制品、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特定行业要求强制建立外,各管理体系均不具备强制性,企业可自主选择是否建立。

3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不俗成效,但对于我国数十万家的食品工业企业基数而言,诚信管理体系建设仍然任重道远。为高效快速的推进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应清醒认识到体系建设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3.1评价工作质量有待提高

全国共有22家评价机构、数百名评价员,每1家评价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每1位评价员的综合能力各有差异,致使评价工作质量参差不齐,制约了评价成果的深度应用。对此,建议国家应进一步加强评价机构和评价员管理,严格规范评价机构工作流程,注重提高评价员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评价工作质量,提升评价成果含金量。

3.2评价成果应用有待推广

诚信管理体系证书并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仅在部分省区市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组织的个别活动中有所应用。企业因评价成果得不到有效应用,对体系的接受度和认可度降低,部分企业甚至在建立体系后选择退出,导致体系推进存在困难。面对此种情况,建议国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联系会议制度优势,协同扩大评价成果的应用范围和领域,充分调动食品企业建立体系的积极性。

3.3信息披露机制有待完善

2011年,国家开通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披露诚信信息、展示诚信体系建设成果的渠道和窗口。平台自开通以来,很好地通报评价机构工作开展情况、企业获证情况、评价员情况等动态信息。但是,平台存在获证企业证书信息、评价员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系建设的社会公信力。为解决该问题,建议国家一方面应加强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及时更新诚信信息,另一方面可考虑通过创建微信公众号、开发App等方式创新诚信信息披露模式,增强社会公信力。

3.4行业宣传引导有待加强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暴发后,国家要求在食品行业内推广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并要求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全部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目前,体系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已全部建立,但在其他行业的推进相对缓慢,其中不乏一些风险隐患较高的行业,如冷冻饮品行业、淀粉及淀粉制品行业。2018—2020年,国家监督抽检冷冻饮品的不合格率分别为7.2%,6.1%和2.3%,淀粉及淀粉制品的不合格率分别为5.3%,3.0%和2.8%[12-14],明显高于乳制品、肉制品、蛋制品等日常大宗消费食品的抽检不合格率,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但国家并未像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一样要求上述行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为防患于未然,建议国家加强行业宣传引导,要求抽检不合格率处于高位的行业(如冷冻饮品行业、淀粉及淀粉制品行业等)加快建立诚信管理体系,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4结语

第3篇:企业诚信管理范文

1、实行传统成本管理向战略成本管理的转变。

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将其成本管理的重点内容局限在了“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的狭隘模式内,虽然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企业的收入,但是市场环境是变化莫测的,各项经济指标的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传统的成本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相反的,在各项经济指标产生变化的情况下,适当的增加关键性成本支出的绝对额,能够有效地使企业效益得到增加。从本质上来说,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仅仅是简单的注重生产成本的降低,没有使成本管理工作与企业战略相匹配,更没有站在战略高度上对成本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变化情况进行审视,造成了成本管理工作的局限性。

2、树立成本系统管理观念。

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不能简单地局限在当前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应将成本管理的事业放宽至对于市场需求的分析、技术发展状况的分析以及产品设计的分析,并加强对顾客使用感受以及维修和处置的管理中。在成本全系统管理和全过程管理中,会涉及企业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信息来源成本、后勤成本、技术成本、生产成本、存储成本、运输成本以及销售成本等各项成本管理内容,同时也包括了产品销售后的维系成本以及处置成本等。对于以上的成本全过程管理内容来说,其必要依靠相对科学和严谨的成本管理手段进行管理,从而保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除此之外,在当前市场经济不断变化发展的情况下,各项非物质产品也逐渐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商品化特征。因此创新成本管理的内涵还应实现物质成本管理向非物质成本管理的延伸,例如产权成本、服务成本、环境成本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等。

二、成本管理方式的创新

1、价值链分析。

企业成本的产生主要来自于企业产品生产或者是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并在相应的物流、信息流以及人力流中产生了新价值的创造以及各项资源的消耗,因此在企业价值链流中存在着较多的成本控制机会,应加强对企业价值链的分析,从而获得更有效的成本控制途径。对于企业价值链的分析主要包括企业价值活动的识别以及活动类型的确立。

(1)价值活动的识别。

当前企业价值链中的价值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种,其中基本活动主要包括其企业生产经营、内部后勤、市场销售外部后勤等,辅助活动主要包括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资源采购以及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2)活动类型的确定。

对于价值活动中的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来说,其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类是直接性的活动,其主要涉及直接为买方创造价值的活动,比如部件安装和产品设计等。第二类属于间接性互动,即使直接活动通过持续行为转变为各种活动形式等,例如原材料供应及存储等。第三类主要是指质量保证活动,例如质量检测以及监督等。

2、产品规划与研发。

第4篇:企业诚信管理范文

尽管中小企业越来越重视成本管理,但部分中小企业主要实行一种以短期利益为导向、以事后核算为重点、狭义的算账报账型成本管理模式,在管理观念、管理内容和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一是仅重视事后的成本核算,缺少事前的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二是局限于形式上的成本管理工作,仅强调生产中的成本节约与成本降低,忽视领导者决策所导致的失误成本;三是只关注投产后的成本节省,忽略投产前的产品设计成本和研发成本;四是只关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显性成本管理(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成),忽视了企业在筹资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品牌创立、组织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隐性成本管理;五是只关注成本费用的报账数,忽略成本费用的实际发生数,导致成本费用真实性的下降;六是只关注生产领域的成本节约和产量提高,忽视了流通领域的产品销售成本;七是缺乏对自身价值链、产业价值链和竞争对手价值链等的全面分析,也不能及时根据企业所处环境变化积极采取竞争战略来设计成本管理模式。

二、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意义

毫无疑问,成本高低影响着中小企业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决定着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程度;降低成本是中小企业增加利润的重要来源,也是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来说,成本管理创新对中小企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是成本管理创新是保证中小企业正常运行的需要,有利于中小企业更加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消耗,遏制资源浪费,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二是成本管理创新是提高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有利于中小企业更好地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耗费,增加企业利润,提高其经济效益;三是成本管理创新是提升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有利于中小企业的产品成本和服务成本等低于其他企业同类产品及服务,使其取得更大的价格竞争优势,更为有效地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四是成本管理创新是走出中小企业成本管理误区的需要,有利于广大中小企业通过成本管理切实获得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持久竞争优势。

三、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策略

3.1更新成本管理观念,营造成本管理氛围一要增强成本管理意识,树立创新的成本管理理念;二要实施成本管理战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全员的参与对成本管理进行规划;三要管理者及全体员工进行教育成本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向其灌输生产与管理并重的思想;四是建设成本管理文化,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力量,营造较为良好的成本管理氛围。

3.2实施全面成本管理,完善成本管理体系一要将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加强过程成本控制;二要采用产品生命周期报告法,关注产品成本的各个环节(包括设计、销售及消费阶段的成本控制),从全局上控制企业成本;三要建立和完善成本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相关职责,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职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四要构建和完善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环节的成本管理体系。

3.3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合理降低生产消耗一要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合理利用共享资源,特别是提高设备的利用广度和强度,提高设备利用的合理性,保证设备的工作精度;二要坚持勤俭办厂,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材料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和浪费,提高材料的综合利用率;三要选择合格的供应商集中统一采购,制定科学合理的批生产计划,严格控制不合格品率,保证合理的库存;四要加强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制定合理的工时定额。

3.4加强科研创新投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一要通过改善劳动条件、改进操作规程、使用新材料、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等方式,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二要培养企业的科技队伍,不断完善企业现有产品的工艺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三是要加强新产品研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降低质量风险;四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3.5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提升成本管理水平一要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特别是加强对成本核算人员的培训,强化其专业技能,提高其专业水平;二要培养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强化其法律意识,使其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三要加强财务部门与其他各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四要引进ERP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实现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5篇:企业诚信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经济发展;林业工程;管理;资源保护;创新思路

现代化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中,不同行业要谋求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行业研究与管理,在发展林业经济的过程中,通过林业工程管理能够保证林业建设符合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于提高林业经济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也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林业工程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对林业资源实施保护性开发,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要应用全面管理的手段和科学先进的管理技术,对林业资源保护、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和林业经济增长优化等实现综合管理模式的创新[1]。创新林业工程管理模式,还需要加强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在管理知识创新应用中,对林业工程管理文化、管理制度等实施可靠变革,全面有效的提高林业工程管理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关于新时期下,我国林业工程管理创新的有效方法和关键要求等,均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研究与探讨。

1林业工程管理创新要求

1.1信息技术的应用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促进科学技术的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不同行业的发展带来重要的推动力,新时期下的林业工程管理工作创新,要求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进行变革,广泛而充分的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林业工程管理深层次发展[2]。信息化技术在林业工程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对于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行业发展的竞争力等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网络技术、计算机设备和以及信息技术在综合化的连接应用中,能够加强对森林资源的总体监测和管理,有利于对林业环境总体情况的把握,在地理信息勘测数据的反馈和研究中提升林业工程管理效益。

1.2管理方式的改革创新

在实施林业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要对管理方式方面进行创新,考虑到林业工程管理涉及的内容和要素较多,因而需要对林业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例如在林业工程管理实践中,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以及林业经济的发展趋势方面均要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除此之外,在林业工程管理中,还要对森林灾害预防情况进行管理和研究[3]。由于林业工程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化工作,因而在管理方式创新中要建立起一定的信息化系统,对数字资源信息内容进行采集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专题数据库,规划整体的林业工程管理内容,使林业工程管理形式更加符合实际工作需求。

1.3处理好资源与效益问题

林业工程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对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集中化的研究和分析,站在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方案和对策,实现林业工程管理思路的变革和创新,需要综合化的考虑林业资源开发和保护问题,重点处理好资源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林业工程管理属于粗放型的管理,总体管理效用不高,但是在现代化的林业工程管理工作中要实行集约化的管理,从“总量增长型”管理形式转为“质量效率型”管理,在生产技术上加强研究与改革,实现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生产,提高林业工程管理效用。

2新时期林业工程管理的创新思路

2.1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新时期下的林业工程管理工作创新,要充分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即在林业工程管理中需要引入现代化技术。以往的林业工程管理工作存在较大局限性,重点集中在林业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管理模式较为粗放,没有考虑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问题,而现代化的林业工程管理实践中应用先进的技术方法,能够实现集约化管理,林业工程管理项目和内容更加完善[4]。在现代化的林业工程管理模式下,对林木生长周期以及林业产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电子勘测和地理信息测绘等手段减少人工成本的大量投入,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管理成本。

2.2创新意识培养方面

在林业工程管理实践中,主要是由专门人员对林业工程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根据一定的管理目标,对有关管理内容进行规划和设计,但是在林业工程管理思路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对有关人员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林业管理创新不仅要对理论部分进行研究,同时要对实践方法方面进行分析,因此在实施林业工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组建专门的研究小组,针对林业工程管理内容和要求展开集体化的分析和研究,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教育,使其能够针对不同的方案要求提出自己的论点和依据,为林业工程管理工作实施奠定参照依据。

2.3完善管理制度

新时期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强调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由于不同行业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采用的管理方法也不同,其中林业经济发展中,需要重视资源保护问题,在林业工程管理实践中对于管理制度方面要进行完善[5]。创新林业工程管理思路,需要制度化内容的保障和约束,因而对于林业产权问题要处理好,林业企业在提供林业产品的过程中要重视造林、护林工作,改组企业管理制度,实现多元化的管理,在产业经济发展中,全面有效的提高林业工程管理生态效益。另外,对于林业工程管理制度的完善,还需要实施分层管理,对不同阶段的林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建立权责统一制,使林业工程管理与监督相结合。

3结语

不同行业经济发展中,需要对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分析,调整经营发展计划,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中,需要加强林业工程管理,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保护,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在林业工程管理创新中要投入足够的管理资金,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做好管理规划工作,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需要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提高林业工程管理水平,在各项资源的充分利用中,保证林业工程管理内容能够在统一协调中得到发展[6]。创新林业工程管理思路,要对林业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积极探讨林业工程管理工作实施的作用和意义,在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林业工程管理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梳理林业工程管理流程,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设立林业工程管理标准,强调林业资源的全面保护,重视林业工程管理经济•管理工作体系化和制度化内容的完善,在平衡林业资源需求中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文军,洪正日.关于当前营林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途径探索[J].农民致富之友,2016,24:106.

[2]翁水平,林金国.林业工程学科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方案探讨——以福建农林大学林业工程学科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2):259~260.

[3]高木杰.现代林业工程管理的创新思路探究[J].现代园艺,2017,20:167.

[4]段忠玉.林业工程中林政资源管理的创新[J].现代园艺,2015,24:225.

[5]戚桂丽.当前营林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途径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6,05:23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