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乡村旅游培训范文

乡村旅游培训全文(5篇)

乡村旅游培训

第1篇:乡村旅游培训范文

关键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制约;破解 

贫困地区因为远离城市,保留了原有的自然生态文明,贫困区域与旅游资源富集区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叠加效果,为贫困地区利用旅游开发手段实现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在上个世纪末,旅游扶贫才在我国发展起来,正因为发展时间短,我国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存在很多问题,而如何突破这些问题也成了促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进程的重点。

一、开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可以说是一种产业扶贫方式,在提高农民收入、创新农村发展模式、改善乡村生活环境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有益于完善和创新乡村发展模式旅游经济具备产业关联度、产业链完善、综合性较强等特征。促进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有益于实现贫困地区更好的“造血”。近些年来,我国各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转变了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拓展了农民经济收入途径。在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出台后,很多贫困地区借助自身特色,发展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首先,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确实促进了现代种植业、住宿业、农副产品等工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农村市场的完善。其次,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使我国各地区农民以多种形式积极的、主动地参与到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中,为人们脱贫致富提供了新渠道。通过调查数据发现,近些年来我国已经有了将近四万个旅游景点,其中很多景点都在农村地区分布,这些景点实现旅游经济收入高达2千亿元。从这一点上可以看来,乡村旅游经济有着可观的发展前景,有助于乡村可持续发展,为推行精准扶贫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有益于改善乡村环境通常而言,好的旅游资源通常都在偏远农村,但这些地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缺乏人才。而促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可以发挥乡村旅游资源,在我国各大政策法规辅助中,改善乡村交通条件。同时,在开发广大贫困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中需要人才,不但可以推动在贫困乡村中应用旅游科技,也能够丰富贫困农户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继续发展能力。另外,乡村资源重新整合有助于贫困乡村转变开放包容型模式,这既能够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也可以实现贫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三)有益于提高贫困农民素质素养乡村价值其实就是乡村自然资源赋予当地人们继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乡村价值中包括生活与乡村生产价值,也包括了乡村生态价值、文明培育价值、乡村文化价值。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快速建设,人们忽视了乡村价值,甚至有人认为这种乡村价值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自从我党十八大后,为推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精准扶贫策略,其中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就是合理完善的产业扶贫方式,可以让人们重新找到乡村文化价值。

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瓶颈制约

(一)开发乡村旅游资源需要大量的资金,严重缺乏扶贫资金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缺乏资金是首要问题。缺乏资金的原因包括两点:一是,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并未调动多方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在具体的开发乡村旅游中,通常是政府负责投入资金,却没有有效调动起多样化社会资金,这就导致了扶贫资金十分缺乏;二是,乡村旅游资源开发项目本来就需要投入很多资金。从目前我国具体情况上而言,贫困人口多数都是在偏远地区,而这些地区有着丰富的了旅游资源,十分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但这些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十分不完善,尤其是交通不便利,所以开发起来工作量太大,也需要很大的投资需求量。

(二)贫困村民参与意识不高,影响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进程近些年来,在我国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政策后,乡村旅游得以快速发展,促进了旅游行业快速发展。但是,因为很多贫困地区村民思想落后,难以紧随时展步伐,对乡村旅游脱贫致富不理解、不注重,造成村民在开发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并没有过高参与的热情。同时,由于很多地区的旅游服务人员素养并不高,缺乏服务意识,出现坑游客、宰游客情况,大大影响了乡村经济向前发展。

(三)缺乏人才资源,贫困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目前,大多数地区的乡村旅游模式过于同质化。缺乏创意型的产品,这一现象在开发贫困乡村旅游中频繁多见。上文已经提及贫困乡村旅游经济没有发展起来其很大原因在于缺乏人才资源,没有一批专业的旅游产品专业人员,导致这些贫困地区开放的旅游项目缺乏新意,并且模式过于单一,缺少以体验性为主的旅游项目,难以留住游客,难以实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预期效果。

(四)贫困乡村出现“空心化”现象,难以有效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从目前现实状况来讲,在需要扶贫的农村地区,文化水平高的人力资源通常选择外出打工,大多小孩、老人留在了村子中,造成了农村认可年龄结构不完善,再加上城乡二元体制的局限,造成了乡村自身出现了精神荒芜,进而出现了“空心化”情况。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农民,而开发乡村旅游扶贫中人力资源不足确实为有效落实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带来了诸多方面的影响。

三、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瓶颈制约的破解

(一)加大力度投入扶贫资金,拓展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因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需要很大的资金量,只借助政府一方力量难以满足资金的需求,所以需要吸纳各方社会主体积极的、主动地参与乡村精准扶贫中,这样才能够做好开发乡村精准旅游扶贫工作。从国家战略层面上而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一项大工程,首先,政府需要继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保证乡村精准扶贫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性;其次,需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其中,如果使各方主体都明确意识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参与的重要性,那么便能够切实解决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缺乏资金现状。所以,解决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资金缺乏问题,需要社会组织、社会公众、企业等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其中,并扮演好相应角色,帮助贫困人口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二)注重调查研究,做好帮扶精准识工作乡村旅游扶贫想要实现预期的目标,需要精准识别贫困乡村的旅游资源、贫困人群贫困状况等,这样才能够强化乡村旅游扶贫精准化水平。首先,需要精准识别各地区旅游资源,主动向村民宣传旅游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其次,相关部门积极向村民解释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对于提高他们经济收入的作用,使村民真正意识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使他们脱贫的良好方式。再次,要调查研究各大贫困村实际情况,构建贫困村数据库,并列出贫困村名单。结合名单与当地旅游资源实际情况,在深入调查论证中,针对性、有目的的引入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唯有做到这样,才能够有效落实国家旅游精准扶贫政策。最后,构建识别贫困人口机制,真正解决好扶贫中的问题。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必须构建合理的、完善的对象识别机制,唯有通过认真的、细致的研究,才能够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才能够真正做到精准扶贫。

(三)推动农村各大产业有效融合,留住专业的扶贫人才乡村旅游具备产业融合度高、综合性强等特点,所以在促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需要优化和整合农业结构,确保各大产业互相融合发展,进而为农村人口提高更多的就业机会,留住有文化、有水平的青年人才。各大贫困村,需要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推动乡村旅游业与交通业、服务业以及餐饮业等共同向前发展。要有机整合起有助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各大资源,优化和整合农村产业而机构,联动起各大产业,带动种植业、乡村养殖业等农产品实时销售,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结合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缺乏专业人才的现状,我国政府部门需要做好扶贫人才培养工作,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以拓展其知识视野,使其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知识有着深入认识,并提高其薪资待遇,使其能够长久的留住这些扶贫人才,切实解决当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专业人才缺乏现状。

(四)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提升贫困户参与意识结合乡村旅游扶贫的现状,需要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充分发挥机制作用,实现培训贫困农户的乡村旅游知识,从根本上加强贫困农户参与乡村旅游中的能力。首先,需要调查贫困村详细情况,并确保登记信息的细致化,这样有益于提高培训工作效果,确保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其次,需要大力鼓励旅游职业院校、服务机构、旅游规划机构等组织积极到乡村旅游点宣传旅游知识,做好旅游技能技术的引导,落实好帮扶对象工作,确保帮扶措施的完善性、有效性。最后,结合贫困农户实际情况,定期邀请旅游行业专家与学者到贫困村中举办相应的旅游服务培训班,以解答贫困户在脱贫致富中的问题,做好旅游营销、旅游产品创意以及旅游接待等方面培训工作,切实加强各大贫困农户乡村旅游创新创业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我国各地区的贫困人口,必须要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视角上做好工作。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需要从生产要素视角入手,在初级生产要素配置中做好优化,从而挖掘更加高级的旅游生产要素,结合自身旅游优势,进而达到预期的旅游产业扶贫目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扶贫方式,当前已经受到了人们普遍认可,相信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项政策的完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必然发挥更大的效应,带动我国更多的贫困地区与贫困户真正实现脱贫,共同走向小康幸福之路。

参考文献

[1]邓小海,曾亮,罗明义.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研究[J].生态经济,2015,(04):94-98.

[2]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06):78-81.

[3]殷红梅,徐燕.贵州省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模式探讨[J].贵州农业科学,2011,(10):89-91.

第2篇:乡村旅游培训范文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已成为当前旅游的热点,每逢大小长假,各乡村旅游村往往是人满为患。这对旅游村的医疗设施配备及医务人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当地村民的日常简单医疗需求,游客的安全问题也是应该给予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旅游村的卫生室现状及改造必要性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近几年兴起乡村旅游的热潮,许多有特色的传统村落借助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这些村庄一般都在中心城市周围,是小假期时城里人休闲的热门去处。但这些由传统村落改建而成的乡村旅游村,在公共设施配置上存在各种不足,特别是医疗这种较为基础但使用频率不高、不属于游客紧急需求的设施,往往不被景区重视。有的景区甚至没有配备必要的医疗急救设施,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也没有卫生服务站。近期曾出现多起由于缺少必要医疗设施而导致救治不及时的惨痛案例,在网络上多次引起热议,值得反思:在乡村旅游景区中是否存在这种隐患,以及如何通过医疗设施和专业医疗人员的投入,在满足村民的日常医疗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村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的能力,保障游客的生命安全。基于农村本就落后的医疗服务设施和医疗服务能力,在乡村改造过程中卫生室的医疗设施配置及医务人员能力不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村的卫生室改造要求

(一)规范要求乡村旅游村的医疗设施主要针对本地居民,并为游客提供紧急救助。游客对医疗设施中的卫生室、中西药店有较大需求量,对综合医院和门诊所需求较小;本地居民对综合性的医疗设施有较大要求。满足本地居民需求的医疗设施的设置,可参照城市公共设施标准。农村卫生室应满足基本的医疗职能,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兼顾预防、保健、健康宣传等职能,与综合医院的职能进行有效配合,形成完善的医疗服务系统。满足游客需求的卫生室配置,可参照《旅游卫生标准》中的规定:建立紧急救援和紧急医疗救助体系,能及时有效处理突发事件和意外人身伤害事故。非城市风景区设有医务救助站,配有专职医务人员及常用药品,建立处理突发事件档案。城市景区建立与城市紧急救援系统紧密相联的机制,有紧急救援预案并具备一般性救助条件,记录档案详实。

(二)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根据《村卫生室建设基本标准》:村卫生室须配备无障碍设施等必要基础设施;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和卫生室等分室设置,布局合理;有条件的可设置康复室。诊断室数量与医生人数匹配,候诊区设置合理。观察室应设有观察窗(能清晰了解观察室内情况),具备通风条件。各室布局合理,符合感染管理要求。治疗室配备治疗(处置)台、物品(药物)柜、无菌柜、冷藏包(箱)、出诊箱、急救箱(急救药品不得少于12种)、治疗盘、有盖方盒、利器盒、地站灯、必要抢救器材(如氧气瓶、开口器、简易呼吸器、吸痰器等)等。

(三)农村医疗服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积极开展在职员工培训,开展关于医疗设备使用能力的培训、急救医疗知识与技能的专题培训。医护人员应当熟练掌握现场救护、使用除颤器、心脏复苏操作等各种急救技能。遇到游客意外受伤,应能够熟练应用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等救助方式第一时间对游客进行有效救助。招聘专业水平高的医疗服务人员或医学院毕业生,也是提升村卫生院医务人员素质的一种途径。应不断提高乡村旅游村医疗服务人员的诊疗能力和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农村医疗服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景区医疗应急预案要求1.提高景区医务人员的应急能力针对景区医务人员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其应对各种突发医疗事件的应急能力。2.与综合医院等各方建立联动机制建立景区管委、村卫生室、120、综合医院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在发生突发医疗事件时能够迅速应对,争取急救的黄金时间。3.建立健全常见疾病的紧急医疗救援预案制订科学、简明、有效、易于操作的风险应急预案,规范主要内容,对各种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做到尽早预防和有效防护。

三、柳沟村卫生室改造思路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北京市延庆区柳沟村作为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乡村旅游也已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带动居民就业和收入。其公共设施配备较其他刚发展的旅游村来说,相对完备,但在对其进行实地调研之后发现其公共医疗设施依然存在很多不足甚至是缺失。

(一)柳沟村现状北京延庆区柳沟风俗旅游村于2008年被评为年度“北京最美的乡村”,是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现有村民402户、1110人。乡村旅游是村里的主导产业,特别是以火盆锅为核心的“豆腐宴”更是香飘京城,许多到周边景点游玩的市民都慕名而来。医疗设施方面,柳沟村游客服务中心及志愿者服务站仅有创可贴等简单药品,并未配备急救设施。以柳沟村游客服务中心为中心,在10分钟(距离800m)、15分钟(距离1200m)步行距离范围内虽然有一个卫生室,但并未配置必要的急救设施。村卫生室的位置没有明显的指引标志且较为隐蔽,开门时间不确定(调研时并未开门)。药店也仅有一个,最近的医院是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10.2km)和北京市延庆医院(10.7km)。

(二)柳沟村卫生室改造策略柳沟村的卫生室想要满足村民和游客的不同需求,应该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在原有卫生室的基础上,依据《村卫生室建设基本标准》和《旅游卫生标准》中的要求,补充缺失的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和项目,对村卫生室的功能房间重新进行合理划分,为村民及游客提供切实的平时医疗服务和应急医疗服务。完善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及药品储备,积极开展提升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诊疗能力和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的应急能力的各种专项培训,规范村卫生室的工作时间及工作流程,切实提升村卫生室的各项能力。

(三)柳沟村景区医疗应急预案完善景区急救设施的配置,提升景区的医疗硬件设施水平。预留紧急通道,在突发医疗事件发生时,能畅通送医,不浪费急救黄金时间。在景区建立常见疾病的紧急医疗救援预案,提前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在遇见突发医疗事件时能及时反应,为患者争取急救时间,与综合医院建立良好的联系,及时送医。对景区医护人员进行业务能力培训,对其他员工也应进行常见简单急救措施的培训,提升景区工作人员整体应急能力。

四、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指导下,农村通过乡村旅游实现产业转型,促进村民就业及增加村民收入,乡村旅游业成为热门的乡村产业改造目标。我们在享受乡村旅游带来的经济红利时,更应该完善景区公共医疗设施,在满足村民切实需要的基础上,把游客的需求也考虑进去,建设安全的乡村旅游村。

参考文献

[1]杨宏强,孙丽华.景区紧急医疗救援83例体会[J].中国乡村医药,2015(19):44.

[2]刘云飞,焦明强.西部农村某镇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分析与建议[J].重庆医学,2014(34):4693-4696.

第3篇:乡村旅游培训范文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协调发展

天水市秦州区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是华夏第一祭祖圣地。天河注水,孕育了古老而神奇的秦州大地,丝绸之路,造就了美丽而富饶的羲皇故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文物遗址、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独特地理区位优势,造就了秦州兼具“北雄南秀”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漫长的历史演变,形成了伏羲文化、秦文化、三国文化、明清建筑文化和民俗风情文化五大文化旅游景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一、秦州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基本情况

秦州区是天水市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全区辖7个街道办事处43个社区居委会和16镇420个行政村,总人口71.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6.06万人,占总人口的64.6%。走进秦州,便迈入了华夏文明的源头,人文始祖伏羲就诞生在这里,这里有8000年的文明史和2700年的建城史,厚重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给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秦州区抢抓国家、省、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乡村本土特色优势资源,着力实施美丽休闲乡村游、特色农业示范园、太阳山旅游开发、豹子沟珍稀植物园及青少年森林探险中心等重点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了平南孙集村美丽乡村示范点、玉泉镇烟埔村万亩大樱桃基地、娘娘坝李子园休闲度假基地、秀金山市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杨家寺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构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功能齐全完善的田园综合体和特色小镇,让乡村旅游成为把秦州建设为“陇东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头区核心区”的新引擎。秦州区相继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荣获“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区”“中国最美宜居宜业宜游名区”称号。现有部级旅游模范村1家,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家,旅行社(含门市)总数达到26家,农家乐乡村旅游经营户70家,规模以上旅游商品生产企业8家,全区乡村旅游接待人数88.37万人,旅游收入1.015亿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打造秦州乡村旅游品牌

通过积极举办乡村旅游活动,提高秦州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围绕秦州文化旅游主题形象,广泛开展了一系列乡村文化旅游活动。先后组织主办和承办了2019年“游天水名城·赏古巷玉兰”“赏秦州樱花·游藉河风情”“天水·秦州秦岭第三届连翘旅游节”“中梁文化旅游节暨第二届健康舞大赛”“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秦州区齐寿镇首届文化旅游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第二届‘生态南山杯’全民健身徒步登山活动”等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以旅游示范村为重要节点,围绕秦州区乡村旅游开展“魅力秦州乡村游”为主题的系列宣传促销活动,编制“田园风情+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秦州乡村旅游线路。通过大力宣传推介,乡村旅游受到游客的青睐,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市场人气日渐攀升。

(二)增设乡村旅游娱乐项目,扩大乡村旅游消费

近年来,孙集村陆续建成了青鹃山滑雪场、青鹃湖、世外桃源酒店、攀岩、丛林穿越等一大批旅游休闲体验项目,通过深度开发休闲体育项目,筹办各类体育赛事,将体育和休闲游憩相结合,打造新型的集特色旅游、体育健身、养老养生、休闲农业等为一体的四季游乐体验型健身基地。青鹃山已逐渐成为接待能力较强的综合旅游度假区。随着乡村旅游项目的全方位、立体化发展,孙集村在吸引游客的同时,更吸引了各地客商前来定居或投资置业。玉泉镇李官湾村以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为突破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环境卫生整治等工程,全面改善人居环境。随着南山云端体育露营公园、南山书院等一批项目的入驻,为李官湾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对提升全区乡村旅游起到了引领作用。

(三)加大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

积极申报争取国家、省、市旅游发展资金,用于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和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为青鹃山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烟铺农旅综合体、天水木门道三国文化旅游产业园、天水南山云端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项目申报省级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快推进青鹃山国际休闲度假区、李官湾民俗文化村、南山云端体育露营公园、玉泉镇烟铺农旅综合体、青鹃山童话小镇、苏湾村民俗农庄田园综合体、四方堡田园综合体等一大批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以项目为支撑,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积极开发乡村旅游,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

(四)加强乡村旅游培训,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相继联合区人社局、皂郊镇政府举办了农家乐从业人员培训班,配合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全区旅游扶贫重点村负责人、农家乐经营业主、重点旅游项目单位管理人70多人开展全市乡村旅游扶贫骨干培训,组织辖区的农家乐、专业旅游村以及宾馆、饭店、旅行社、景区(点)的110多人,进行了旅游产业视频培训会,就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文创、旅游扶贫和业态升级等方面进行了专题培训,积极组织辖区旅游单位和乡(镇)参加文化旅游产业扶贫培训班,持续提升秦州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旅游行业服务质量。

(五)打造秦州特色农产品、旅游产品品牌,推介销售乡村旅游农产品

2019年,联系大门竹编合作社,参加2019年伏羲文化旅游节商品展示展销会,为其提供展位,销售量4万元,在2019年李广杯射箭赛上参加农旅商品展,联系大门竹编和竹林风酒,参加展示展销,取得了良好的收益。为了有效推动天水市文化旅游市场全面复苏,进一步促进秦州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20年5月19日在秦州区李官湾村乡村记忆广场举行“陇上花开·乡约甘肃”甘肃省乡村旅游美丽之旅推介活动天水市分会场暨天水乡村游网络直播带货开播式。活动现场重点展示秦州大樱桃、盈麦香天水呱呱、陇原巧手编织、66号文创杯、明羲雕塑董泥人、闫太和手工蝈蝈笼、天水雪莱羊绒产品、齐明香酸菜等8大类30余种特色产品,同时通过现场所有主播、经销商、企业负责人在快手、抖音、朋友圈等平台进行转发扩散,圈粉更多游客和消费者。

(六)打造乡村旅游线路

以旅游示范村为重要节点,围绕秦州区乡村旅游开展“魅力秦州乡村游”为主题的系列宣传促销活动,编制“田园风情+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秦州乡村旅游线路,开设四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线路一:李官湾民俗文化村—南山云端体育露营公园—豹子沟珍稀植物园(森林体验教育中心)休闲乡村景点游;线路二:青鹃山国际休闲旅游度假村—苏湾田园综合体休闲度假旅游;线路三:太阳山森林公园—皂郊镇渗金山生态园自然风光游;线路四:玉泉镇烟铺樱桃花季采摘—四方堡田园综合体—秀金山玫瑰庄园—秦岭镇石家河(4月赏连翘花海)观光休闲农业游。

(七)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旅游示范村创建步伐

平南镇孙集村被原国家旅游局确定为部级旅游模范村,玉泉镇李官湾村被省旅发委确定为省级旅游示范村,对提升全区乡村旅游起到了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乡村旅游模范村、示范村带动发展的积极作用,立足实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做好秦岭镇石家河村、玉泉镇李官湾村的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创建验收工作,玉泉镇皇城村和平南镇苏湾村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秦州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第一,政策引导作用不强,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第二,开发资源不均衡,过于集中在川道近郊乡镇,边远乡镇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第三,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旅游设施发展跟不上;第四,媒体宣传太少,旅游品牌及旅游知名度不高;第五,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四、建议

(一)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保障体系

秦州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协调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协调阶段,需要政府积极引导,根据两者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关的政策,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区政府必须强化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的实行标准和规范,要求各地有效地落实并达到一定的效果,建立不同级别的管理部门,加强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落实情况的反馈,共同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取得更好的效益。

(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资源

根据现有乡村旅游资源,借鉴先进乡村旅游文化理念和创意,合理布局乡村旅游中长期和近期发展计划,明确全区乡村旅游特色优势、项目重点和发展目标。

(三)抢抓项目进度,完善旅游设施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乡村旅游项目建设资金,多渠道筹措民间资本,加快对云雾山、秀金山、佛崆桥等旅游点的开发建设。同时,全面提高乡村旅游配套功能,抓好景区道路、旅游厕所等硬件设施建设,切实提升乡村旅游档次和服务质量。

(四)依托旅游品牌,打造旅游名镇名村

按照城镇旅游化、景城一体化、全城景区化要求,深入挖掘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创建国家、省、市旅游名镇名村,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和专业旅游示范村、示范户建设。

(五)强化服务,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第4篇:乡村旅游培训范文

关键字:互联网;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密赛村

1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在旅游产业中占据不小的份额。特别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居民的外出旅游需求被压抑,而乡村休闲度假游、生态旅游、城郊旅游等旅游产品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游客的自然、生态需求,疫情之后,乡村旅游预计会率先启动市场。乡村旅游被大力推崇得益于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更是助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因此,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带动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增强农村旅游业发展的活力。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共同推动乡村旅游“千万工程”。现有乡村旅游项目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形成了种类丰富、档次中等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以及特色鲜明、发展规范的乡村旅游格局,可以满足大众乡村旅游的需求。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乡村旅游呈现活跃、多元化和独特的趋势。截止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因此,我国乡村旅游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整合互联网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2.1“互联网+”发展背景。

2020年,国务院政府报告提出,要全面推广“互联网+”,在数字经济中创造新的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互联网平台整合信息资源,使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特点,优化、升级和改造传统产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使传统产业能够适应当前的新发展趋势,从而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促进旅游休闲消费,使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旺盛。乡村旅游不仅是休闲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还是新兴消费的典型代表。经济的高速发展催生出乡村旅游的产业高潮,同时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心正在向产业互联网转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愈发普及,需要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借助产业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形势,进一步实现体制增效扩容、赋能行业转型。在此背景下,乡村旅游应当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整合互联网资源,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从传统乡村旅游休闲模式到更加贴合当下游客个性化需求的新型智能旅游模式的转变,提高竞争能力,带动乡村经济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2.2乡村旅游的重构与优化。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是基础,除了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外,还要推进其他产业进驻乡村,真正实现产业兴旺,带动经济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人们对恬静、自然、简单的乡村生活的向往日益增加,这些潜在的消费需求催生了相关产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更是日益壮大。在农村产业不断优化发展过程中,农村社会蕴藏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被挖掘,通过寻找、记录、弘扬、传承等方式留下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密赛村为例,在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的同时,密赛村充分挖掘培育特色文化,传承乡风文明,开创因地制宜的振兴新路———文武治村。“文”为密赛村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武”则指陆家拳,村内设有陆家拳的展示馆,村民练习拳术。一文一武,不但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根据有关互联网发展的最新统计报告,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已达8.97亿,使用手机的互联网用户比例已达到99.3%。在此趋势下,旅游产业需要进行重构并进行优化,达到“互联网+旅游”的深度融合。乡村旅游与互联网结合,有利于转变乡村旅游模式,挖掘潜在市场,吸引劳动力回流,带动村内经济,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3“互联网+乡村旅游”面临的困难

3.1乡村旅游经营者观念落后。

乡村旅游的经营者以当地农民为主,他们并不完全认同网络信息化,在他们的观念中,网络信息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实质性的效益。再者,经营者多为小本经营,格局小,认为农家乐就是乡村旅游,从而限制发展。

3.2乡村旅游网络信息人才匮乏。

“互联网+”时代,需要精通网络的信息技术人才。但由于乡村旅游经营者多为当地村民,他们思想观念落后,对于信息技术重视不足,对于政府组织的相关培训也不积极参加,对于信息人才的培养投入不足。同时,乡村企业工资待遇不高,人才引进政策不具吸引力,外来人才不流入,本地人才不回流,人才流失,最终导致人才匮乏。

4“互联网+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针对“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遇到的问题,要实现乡村旅游快速稳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4.1政府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政府要发挥积极带动作用,提供政策资金层面的全面支持。一是大力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宽带、Wi-Fi全覆盖;二是为乡村旅游经营者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并与高校合作,开展相关专业技能培训;三是建立网络平台,对当地乡村旅游进行宣传推广,实现线上线下的同步营销。

4.2更新乡村旅游经营者的观念。

一方面,政府应当大力宣传互联网对当今社会的积极影响,通过浅显易懂的文字与案例向乡村旅游经营者说明互联网技术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让他们体验到当今互联网大力发展带来的好处,同时也需要在经营者遇到技术难题时,积极帮助其进行解决。另一方面,经营者也应当主动了解当下发展趋势,不断适应时代潮流,摒弃传统观念,才能保障乡村旅游产业的长久持续发展。

4.3大力引进和培养网络信息技术人才。

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技术人才必不可少。人才是否充足,是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招聘和柔性政策引进人才;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要积极参与由政府或高校牵头组织的专业网络技术培训,充分掌握互联网技术;另外,企业也可以自聘专业师资开展培训课程,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为乡村振兴助力。

5密赛村的问题透视及发展路径

5.1搭建平台,培养专业化人才。

目前密赛村旅游产业的经营者大多数是当地的农户,因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他们文化素质和旅游专业素养不高,经营规模小,使得当地旅游业规模、档次和经济效益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密赛村旅游业的发展。针对信息人才比较缺乏且现有人才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密赛村村委通过加大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引进专业人才、与政府合作构建人才培养平台,如开展密赛村乡村振兴大讲堂,提高了村民专业素养,培养了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的农业信息人才。

5.2宣传推广,启动智慧营销新模式。

为顺应科技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需要采用智慧营销新模式,打造乡村智慧旅游营销平台,提高乡村旅游吸引力,通过网络终端、手机终端、大屏幕等多种线上营销渠道进行宣传。密赛村采取了其切实可行的措施:①与新浪、腾讯、百度等门户网站合作,开通密赛村乡村旅游官方账号,利用现代媒体和自媒体工具进行营销从而扩大影响力,吸引潜在的客户;②建设密赛村旅游官方网站及开发密赛村旅游APP,丰富宣传信息并提升乡村旅游的在线服务功能;③拍摄微视频、微电影,通过多媒体全方位展示乡村资源和面貌;④与虚拟旅游企业合作,建立在线博物馆,将密赛村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技艺等通过虚拟三维软件展示给游客,提升游客感知度的体验感;⑤引入FTF(FarmtoFamily)概念,通过水稻认养等新形式认种农作物和农产品,让他们在家里也能对自己的水稻进行实时观测了解,等到成熟时再驱车前来采摘收获。

5.3整合资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产品与服务。

目前密赛村的旅游开发基本以个人或小集体单位进行,没有形成专项且具体的旅游规划,建设开发比较盲目。而且开设旅游项目起步时间晚,乡村旅游管理单位不能发挥其真正的管理作用;经营者也没有形成一定的品牌意识,缺乏营销战略,使得密赛村旅游的建设水平比较低。同时,密赛村乡村旅游产业正处在兴起完善的阶段,大多还是停留在餐饮、采摘、烧烤、垂钓、漂流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乡村旅游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对乡村旅游的市场、产品、服务和经营方式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顺应时代潮流,挖掘乡村旅游独有的资源特色、蕴含乡村文化内涵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创新型、智慧型旅游产品是重中之重。此外,密赛村旅游产业发展迫切需要与当地的产业联系起来。面对在同一区域内,经营模式缺乏知名度和吸引力的问题,应当整合资源,共同协作,维持经营者之间良性竞争,降低市场风险,保稳经营者的经济收益。

6发展“互联网+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6.1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举措。

在大数据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随着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变得越来越智慧化、数字化。以“互联网+乡村”的旅游新模式来发展旅游业,形成新业态、新模式,为游客带来崭新的体验,也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有效地促进乡村振兴。

6.2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游客,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城市居民作为乡村旅游的主力军,在欣赏乡间风景、品尝乡野美食的同时更加注重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因此,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也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须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整合互联网资源,打造互联网服务平台,优化乡村旅游的管理机制,发展现代化的乡村旅游,提供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信息推送等功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不断扩大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游客。2020年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登临密赛,相拥山水—团建旅游打开乡村振兴之门研究成果论文

参考文献

[1]赵鑫.论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D].开封:河南大学,2008.

[2]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

[3]何丽芳.基于旅游发展导向的“美丽乡村”建设探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3):59~60.

第5篇:乡村旅游培训范文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京族文化;长寿文化;东兴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高效农业,是通过充分利用农业科技、现代化设施、园艺生态、教育培训上的优势,不断拓展园区功能,面向社会,陆续开展农民职业教育、青少年学农教育、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等内容的旅游产业[1]。乡村旅游业是基于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经过适当的人工改良,在旅游业发展理念和思路指导下发展的新型产业[2]。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实际上就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借助旅游业的发展模式的创新产业。目前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已经成为带动东兴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东兴市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最南端,是中国与越南唯一海陆相通的一类口岸城市,有丰富的休闲养生旅游资源。近几年,东兴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现已初具规模,农家乐经营户不断增加,观光型景区、观光农园投入经营,农民收入也不断增长。截至2016年,全市已经建成平丰村雨林红石谷景区、五一生态休闲旅游等休闲农业景点及“农家乐”、“渔家乐”、“林家乐”等休闲农业点72个(其中4A级景区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防城港市十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个,星级农家乐20家),涉及全市三个镇。农民从业人数达1万多人。目前成熟的旅游线路有金滩景点、红石谷漂流、竹山景区一批旅游景点不断得到完善。竹山村和北仑河口光渔作景观分别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和“中国最美田园”,江平镇被命名为广西特色文化古镇。

1产业现状

1.1独特的气候和地理优势

东兴市属东南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区,气候宜人,年均温度22.4℃,年平均降雨量为2800毫米,全年无霜冻,年温差小,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是发展休闲农业的良好基础。东兴是连接中越两国跨界旅游的最佳区域,地处沿海、沿边的优越区位,旅游特色鲜明。

1.2特色边海旅游

以边海特色为依托,打造乡村农业休闲观光游。东兴海洋、山水生态资源丰富,有金滩、红树林、红石谷等美丽风光。沿边又沿海,山水相依,为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提供独特的资源优势。旅游景点独具民族特色,旅游资源丰富。全市有4A级的防城港市东兴市京岛风景名胜区和东兴市屏峰雨林景区,还有北仑河口红树林生态区、竹山村(陆地边界线的起点)古榕部落度假村、巫头村万鹤山湿地公园、七彩贝丘湾渔家乐、海迎门度假村、百果香原生态山庄等边海特色旅游产品,打造边海特色乡村旅游带。

1.3特色文化资源

东兴市是“中国长寿之乡”之一,是我国唯一的京族聚居地,京族传统民间文艺丰富多彩,有京族哈节、独弦琴、竹杆舞、天灯舞等,有歌圩、社坛庙会、出海迎神、踩高跷捞虾、拉大网等民俗。

1.4特色农业发展壮大

创建了“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做大做强对虾养殖、红姑娘红薯、中药材、林下经济等产业。目前,东兴市对虾养殖面积4.3万亩,红薯1.8万亩,林下特色种养殖业21家,林下种植主要种植基地12个,约5000亩。争创富硒产品,创建富硒基地2个共1000亩。各项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5存在问题

1)旅游点分散、缺少规划,整合不够,整个东兴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区域布局呈现出点多面广的特点,地域布较为分散,区域特色不明显,主题不鲜明,集聚效应较差。边海旅游、红色文化、京族文化、长寿文化等一些特色旅游资源的优势还没有实现有效整合,未能很好地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经济优势。2)缺乏旅游品牌东兴市乡村旅游正处于发展阶段尚没有形成自身独有的品牌效应,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形象较为模糊,缺乏跻身具有一定水准的旅游精品名牌,因此东兴市虽有着与北海银滩相媲美的金滩,有作为国家地理标志的北仑河,有着风情异域的京族三岛等,但是,国内外游客对东兴市的特色旅游资源却知之甚少。3)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有待提高目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经营主体有当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外地老板等,大部分从业人员没接受过培训,因此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业务水平、服务水平是很有必要。4)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综合接待能力不高一些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未完善,旅游综合接待能力跟不上,旅游配套功能不强。如屏峰雨林为AAAA级景区,接待项目单一,景区内设备陈旧,导览标识不全,游览步道受损,管理疲软,给游览造成了一定影响。

2发展对策

1)做好规划、实践和指导在东兴市旅游业“十三五”规划的框架下,制定东兴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十三五”规划。重点调整旅游产业发展定位,从产品策划、运营模式、品牌形象和战略营销方面合理规划,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线路图,积极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试验区,构建东兴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度假旅游新格局[3]。2)加大宣传,提升景点魅力通过邀请高规格电视、报纸、网络等多元化媒体平台宣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亮点,引起各方热烈反响,初步树立了品牌和形象。以举办节庆活动、节假休闲为载体,采用会展促销、节庆促销、联合促销、网上促销等方式,大力宣传推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展客源市场,扩大旅游的市场份额。提高景点知名度。3)努力挖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京族文化和长寿文化,规划建设京族文化旅游区、田园风光观赏园、采摘园。打造特色京族和长寿农产品,生产出一批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游客需求的旅游商品,并在产品包装上下功夫。4)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扶持,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中在建设用水用电、基础设施、品牌打造、规划指导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环境。5)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组织制定涉及管理规范、服务标准、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相关标准和操作规范,规范休闲农业管理。加强对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提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业休闲环境。6)加快推进农村改革争取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出台相关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文件,引导和鼓励促进耕地向农业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集中,力争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参考文献

[1]杨宇杰,覃建文.休闲农业的发展前景与规划[J].辣椒杂志.2013(3):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