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乡村农业经济范文

乡村农业经济全文(5篇)

乡村农业经济

第1篇:乡村农业经济范文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农村;农业经济管理

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我国各地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探索,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新路湾镇便属于其中代表。作为以杂交水稻制种为主的全省种业特色农业强镇,为优化农业经济管理,遂昌县新路湾镇人民政府在养殖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壮大、未来乡村建设等方面开展了相关探索,这类探索涉及的农业经济管理具备较高借鉴价值,因此本文研究主要结合当地农业经济管理的成功经验开展。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一)制度规定助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落实,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总量提升明显,农业经济管理的受关注程度也随之提升。为提升“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如《财政部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关于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的指导意见》等,这类政策对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农业经营管理由此获得了明确目标。在制度规定助力下,我国各地农业经济管理的架构不断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显著,但同时存在的管理体制不完善问题不应被忽视[1]。

(二)体制改革成效在我国经济体制中,市场经济占据重要地位,而随着“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与市场经济也开始不断融合。在政府提出的“三农”问题整改要求和扶持政策下,我国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和生产积极性不断提升,土地资源开发、农业经济整体发展也受到了积极影响。依托家庭承包责任制经营模式,农业企业得以与农户签订包销合同,农业订单形式生产探索因此不断推进。在体制改革支持下,农民群众基础收入得到保障,农民的生产信心也大幅提升,农业税费取消、各项农业补贴政策出台实现的农民群众负担降低也需要得到重视,这使得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

(三)信息技术初步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我国各领域的应用日渐深入,在农业经济管理的应用探索近年来也不断开展。在我国江苏、浙江等南部农业发达地区,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系统的建设正不断推进,趋向规范化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受此影响也不断形成,这使得农业经济管理质量和效率得以有效提升。但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现阶段信息技术农业经济管理未能完全覆盖大型农企或承包商,更多服务于小规模农户,但投入资金强化信息管理与小规模农户种植形式并不相符,这就使得农业信息发展和信息流通受到一定负面影响。虽然大型养殖户、种植户获得了信息技术带来的经济管理便利,但小规模农户无法较好利用信息技术的现状也需要得到重视[2]。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落后在农业经济管理实践中,内部控制不严密、分工混乱、权责不清、账务设置不合理、财务收支程序不完善等问题较为常见,这与不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存在直接关联,较为薄弱的法治意识也使得相关问题频发。部分地区的财务管理网络未能建成,存在混乱随意的财务管理程序,一些村干部小圈子或个人私心严重也很容易引发白条支出、乱指乱补等问题。一些村在农村“三资”管理中往往注重资金管理而忽视资产、资源管理,导致集体资产的浪费和流失。账册管理不规范、不严谨情况同样容易出现引发村级财务混乱扯皮问题。为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必须解决管理机制落后问题,否则农业经济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

(二)农业经济管理意识不高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极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落实,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惠及“三农”的方针政策,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也随之不断完善。但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部分农管、农技、农机部门的工作人员存在缺乏农业经济管理意识的问题,处于部门和自身需要放纵管理行为的情况可能因此出现,农业经济管理与时展脱节的问题也可能发现。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我国经济形势变化极为显著,农村经济面临的环境和形势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随之变化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和理念带来了较为深远影响,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已无法满足时代需要,并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受到限制[3]。

(三)产业结构安排缺乏合理性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实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小农户生产仍属于我国农业生产的主流方式,畜牧业头雁式企业和区域种植业企业仍较为匮乏,农户与农业企业的利益联结不够充分情况较为常见,合理性不足的农业产业结构安排对农业经济管理也带来了较为负面影响。分析农户家庭性收入表现不难发现,农民经济收入仍以种植业为主要来源,其他经济收入占比较低,这使得“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效益目标无法顺利实现。受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安排影响,农户会出现无法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问题,较为低下的经济管理水平自然会影响农业经济管理目标实现。

三、新农村“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路径

(一)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新农村“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需以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作为首要切入点,以此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即可为农村经济发展和规范运行提供保障,合法依规的经济行为和各项经济活动有序发展也能够获得基础支持。对于农村经济秩序建设来说,制度能够提供关键性依据,如缺乏制度或制度不健全,一盘散沙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将很容易引发问题。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创新过程中,各种发展因素和经济资源均需要充分得到考量,以此科学分析相关资源,即可针对性制定管理制度,农业经济管理的依法合规和井然有序可得到保障,具体实践需要首先做到对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严格遵循,以此结合管理指导文件精神制定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保证政策、纲领性文件能够更好在农业经济管理中落实。此外,地方特色的体系、新农村“乡村振兴”大局的把握也需要在农业经济管理优化中得到体现,以此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结合人文和地理环境特点,即可建立具备地方特色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和机制,以此合理配置各类农村生产资源,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将更好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以新路湾镇为例,为提升美丽种业精度,当地针对性建设了县、乡、村三级项目建设工作联动机制、“领导蹲点联系”机制、“一把手抓、抓一把手”机制、“农企合作”创新种业培育机制、“绿色惠农卡”创新生态农业发展机制、“赶街”电商平台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当地农业经济管理得以由此更好开展。

(二)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意识为解决农业经济管理意识不高问题,必须设法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意识,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在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同时,也需要掌握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以此规避大水漫灌、粗放的管理方式。虽然近年来过度关注GDP而忽视农业发展产能价值的情况逐渐变少,但对农业发展重视程度不高的情况仍较为常见,因此本文建议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自身农业生产管理者和建设者的作用,并基于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农业经济管理和建设,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以此强化新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构建。地方政府也需要关注农经部门的管理,以此提升相关人员的责任搭档,并做好农资渠道和发展基金的管理监控,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管理者需要认识到农业生产和发展资金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可由此获得充足动力支持。仍以新路湾镇为例,为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意识,当地在监督考核工作中也投入了大量资源和精力,如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督查考核小组、定期督查通报各类农业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情况,农业经济管理得以由此获得充足依据支持。

(三)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解决产业结构安排缺乏合理性,必须设法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具体需要关注农业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农业领域创新。地方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农业基建,以此提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生产水平可有效提升,如优化农田基建、提供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即可大幅提升。农业发展重心需结合新农村“乡村振兴”背景转移,核心发展目标应确定为提升农产品质量,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可顺利形成,同时强化产学研联合发展探索,农业科技创新即可更好服务于农业经济管理。在具体实践中,应重点关注农业经济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以此强化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应用,农业信息、技术的更快速传播可顺利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水平自然能够大幅提升。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工作中,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国家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政策支持,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随之不断推进,在不断增多的农业信息化管理办法下,农业经济管理多样性和有效性得以大幅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内容复杂性和地域广阔性特点,这种特点催生的相关挑战也需要得到重视,因此必须结合实际不断调整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策略,相关人员对农业生产的态度也需要随之转变,这样信息化技术和设备方可更好服务于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管理,农民的思想认知改变、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真正落实也可得到保障。在新路湾镇的相关探索中,当地将“互联网+”理念、智慧农业与农业经济管理相结合,农业经济管理时效性因此得以大幅提升,基于“赶街”村级服务站点、益农信息社等平台,小农户的“互联网+”思维培养、智慧农业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优化均得以顺利实现。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新农村“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意识、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路径。为更好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监督保障工作的针对性强化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邓少奇.新时期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变革探究[J].黑龙江粮食,2020(12).

[2]欧璇.“一带一路”背景下农村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20(10).

第2篇:乡村农业经济范文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管理对策

在我国大力提倡乡村振兴的发展背景下,原有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已经表现出了诸多不适和问题,必须紧跟时展需求,从供给侧改革和乡村经济管理的角度,对农业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将新的管理理念运用到农业经济发展中,对进一步推进乡村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总结农业经济管理状况,从优化管理理念、提升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实践价值的农业经济管理对策,助力下一阶段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

1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农业经济管理

1.1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含义

乡村振兴战略主要指基于中国的发展实际,以新的发展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础提出的乡村发展战略,是新的发展阶段我国为缓解“三农”问题提出的发展战略,也是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具体实践中,乡村振兴战略将农业经济作为发展主题,从农业经济管理的角度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力求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全方位发展。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国家发展层面提出的总体规划,该规划对乡村经济发展、农业设施建设、乡村文化发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布局,是基于乡村发展需求提出的实践目标,也为未来的乡村建设与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根据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统筹农业经济与社会管理总体规划,必将成为下一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

1.2农业经济及其理论基础

农业经济是指农业关系与经济发展的集合,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农作物交换等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2]。农业经济管理主要指在社会发展背景下,对国家、个人以及集体之间的经济关系进行调节,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包括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两个部分,其中产业结构理论是产业经济理论在农业领域的延伸,主要指通过结合市场需求对农业的生产结构进行调整,以便获得更加适应市场发展的农业产品,获得更加优厚的经济利益;产业关联理论主要指根据产业之间的联系,对农业生产关系进行调配,实现农业各生产要素间的优化分配,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以便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3]。

2乡村振兴视角下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农业经济管理意识

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缺乏管理意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部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主要关注农村工业经济的发展,而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存在不足,在实践中也缺乏对农业经济的政策和资本支持;二是对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宣传存在不足,使得农民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缺乏必要的理解,体现在农业发展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没有合理配置农业生产,难以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的经济效益,在生产实践中难以引进和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农业经济管理机制落后

农业经济的科学管理需要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但是现阶段的管理体制仍存在相对落后的问题,难以支持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需求。对我国长期的农业发展进行研究发现,我国的农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缺乏规范化的农业机械支持,农业发展规划还处于个体经营阶段,这就使得在农业经济管理实践中难以对生产结构进行整体规划,不利于最大程度发挥农业资源的经济效益。同时,较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模式,使得大型农业机械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十分不利。此外,农业经济管理机制的落后,也造成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的问题,再加上具备农业经济管理技能的专业人员也较少,使得农业经济发展形成恶性循环,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4]。

2.3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

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是当前影响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现有的基础设施还存在诸多欠缺,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了阻碍。一方面,乡村道路设施的不完善,使得部分大规模农业机械难以运送到乡村区域,也不利于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难以充分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乡村电力设施以及信息化设备的不健全,使得农户在进行种植前难以充分了解市场行情,进而不能够根据需求及时调整农产品的生产计划,也不能够将更多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应用于农业生产管理中,使得农产品在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整体经济效益下降,不利于乡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2.4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一直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获取信息的水平较低,造成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的现状,同时,较低的信息化水平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也非常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脱离了信息化技术或在信息化水平较低的管理体制下,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不利于对农业经济进行合理规划,难以通过调整农业产业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另外,现阶段,我国乡村人才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非常缺乏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的人才,既了解农业生产又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人才数量较少,也阻碍了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3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对策

3.1培养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意识

针对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意识不足问题,一方面,需要对乡村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农业发展意识进行培养,只有管理层建立了经济管理意识,才能在制定农业政策、开展信息宣传等方面融入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另一方面,引导农户建立农业经济管理意识,只有农户充分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性,才能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将经济管理理论及方法进行发挥与应用,如对农产品种植结构进行规划,对土地使用进行调整等,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3.2构建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落后的问题,需要构建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收益能力。一方面,可以对现阶段的农业生产模式进行优化,实现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以便于对一定范围内的农业资源进行集中规划。如实行农村合作社制度,将合作社内部的土地进行统一管理和生产规划,进而实现农产品的集中加工和销售,有利于提升单位农业资源的收益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规模化的农业管理,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农业经济管理留住和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既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又能为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奠定人才基础。

3.3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健全的问题,提出了根据区域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根据各区域的农产品特点和发展规划,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有规划的建设和优化,为农业发展及农业经济管理奠定实施基础。一方面,需要对乡村的道路进行合理规划,保障农业机械的使用和农产品的运输需求,同时道路优化也有利于发展旅游经济,进一步开发农业资源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分批次地对农村地区的电力供应及信息设备进行优化升级,为后续的农产品行业信息收集以及提升乡村信息的传输效率奠定基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3.4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

针对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的问题,一方面,通过组建专业的信息化管理团队,培养或引进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具备较强信息化应用能力的人才,构建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充分结合农村地区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实现规模化、集群化的农业经济发展体系,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和管理平台,实现各地区农业经济的统一规划与管理,提升农业发展的稳定性,全面推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总之,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在农产品规划、农业生产等方面均存在问题。本文在对乡村振兴以及农业经济管理理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优化升级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加大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扩大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的措施。同时,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基于优化后的经济管理体系,对农产品等农业经济产物的市场需求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新红.浅析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作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9):6-7.

[2]巴•哥尔拉,刘国勇,王钿.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J].北方园艺,2020(17):145-152.

[3]李明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30):16-17.

第3篇:乡村农业经济范文

关键词:美丽乡村;农业经济发展;存在问题;有效对策

党的报告明确提出,农业农村工作仍然全党工作重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实施多种经营,不断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报告中还明确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和难点就在农村,只有美丽乡村实现,美丽中国才能够实现;只有农业经济发展,才能为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经济保障。从这个层面,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应该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出发,通过推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来实现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宏伟目标。

一、美丽乡村建设及其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价值

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美丽中国重要组成,对美丽中国建设宏伟目标实现具有举足轻重作用,同时也关系农业农村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也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性。从这个层面看,我们要更加深刻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意义,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农业农村工作,从而更加有力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首先,美丽乡村建设有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主要从农村环境和基础设施的进行整治建设,能够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不断优化城乡发展,进一步实现城乡生态环境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发展的发展目标,实现城乡绿色发展、生态发展,让更多人民群众享受到生态文明成果。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和村庄治理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发展基础。

其次,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党的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建设目标要求涵盖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要素,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能够进一步深化新农村建设内涵,进一步提升新型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完善农业农村基本服务,进一步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础。再次,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能够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村生产要素,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有利于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生态目标实现。从这个层面看,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载体,不仅有效推动美丽乡村发展,同时还有利于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最后,美丽乡村建设是践行“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美丽乡村建设能够实现农业农村发展,同时还能够在农村民主建设、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村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能够从整体上推动农业农村健康可持续发展。总之,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不仅能够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还是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举措,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真正实现农村生态环境优美,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的总体目标。此外,还能够建立起特色产业鲜明,经营主体丰富的经济发展模式,真正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中流砥柱。

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但由于我国农业基础建设薄弱,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知识和技术水平有限,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具体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我国农业基础建设薄弱。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特别是在封建社会阶段,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经过几千年的农业发展,为当代农业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并形成系统的农业种植技术。但随着时展,传统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对农业发展作用越来越小,特别是与现代化机械生产相比差距越来越明显[1]。诸如,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绝大多数农田还不能得到有效灌溉,靠天吃法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甚至有些地方为提升土地产量不得不采取用桶提水的传统办法,由于缺乏现代化灌溉,农作物生长始终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农作物产量提升有限。此外,在农田播种和管理环节,由于现代化机械还没有普及,播种和田间管理依然需要体力劳动者,施肥、除草和收割多数由农民自己完成,这种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劳动生产效率低下,同时其产量和质量也很难满足市场需要,由于农业基础建设薄弱,我国农业经济始终发展缓慢。

其次,农民的知识和技术水平有限。随着时展,我国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位,东部沿海城市发展已经与发达国家城市发展十分接近,并且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很多农民面对城市吸引,更愿意脱离农村传统种养殖业,到城市谋求发展,而留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年人和妇女,这些人不仅缺乏现代生产知识,在种养殖技术上也多采取传统模式。农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才,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最主要问题就是缺乏人才,缺乏懂得现代化知识和技术的现代化农民。一方面,由于留下来的农民文化素质有限,对于现代化知识和技术掌握不够透彻,也很难将这些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实际种养殖之中。另一发面,由于我国农民缺少系统教育体系支撑,很多农业先进技术缺乏传播路径,农业管理部门对于农民教育重视程度够,也导致农民的知识和技术始终得不到更新,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再次,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民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和种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从当前我国农产品生产角度看,多数农民在农产品生产上还没有与市场进行有机结合,仍然按照传统农业种植方式进行农产品生产,因循守旧的小农思想让农民不愿意尝试畜牧、花卉等新型农产品,单一种植模式阻碍了农业经济发展[2]。同时,由于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在培养和发展过程中,农业发展仍然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农业发展缺乏规模效益,农产品销售缺少有效渠道,仅仅依靠农民个人零售单打独斗很难将农业产业做大做强。此外,由于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制约条件较多,很难形成农产品产业链条,农业产业化发展严重脱节,从农产品生产,到农产品运输、储存,再到农产品销售,各个环节脱节,时常造成农产品价格较低伤害农民积极性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经济发展。

最后,农业生产环境恶化。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农业生产环境亟待改善。美丽乡村视野下,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要注重产量和效益,更要注重农业生产环境和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当前,伴随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农用耕地被占用的现象较为频繁,由此,农业生产用地在逐渐减少。加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部分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意识不足,或是没有认识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生产方式较为粗放,导致土地资源被破坏,出现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长此以往,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威胁,水土资源受到侵害,土地贫瘠,在失去优质土地资源基础之上,农业经济发展也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不仅阻碍了农业生产和发展,从更深层次意义看,也影响了农民的生存和发展,这也背离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

三、美丽乡村视野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美丽乡村视野下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要注重“生态”,彰显“美丽”,既要符合美丽乡村的建设构想,又要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

第一,农业经济发展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宜居环境的营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伴随农业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生显著变化,农业经济发展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推动我国农业经济走向国际化是主要趋势,为此,如何走向国际化是必须深思的问题。在国际社会中,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我们既要加大农业经济的发展力度,同时也要加大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力度。而要实现二者的平衡发展,我们始终不能脱离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原则,同时这也是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和美丽建设的应有之义。

第二,农业经济发展要以农业现代化为目标。

结合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我们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具体来说,应考虑如下方面:其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视野下,农业经济发展要兼顾农村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电力、道路等。此外,还应注重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各乡镇应做到统筹规划,互相监督,坚决遏制贪污受贿等歪风邪气[3]。在资金使用上要确保资金用到实处,为此,乡镇部门要做好详细的记录,上级部门做好严格监督和管理,同时还应积极听取当地村民的意见,发现问题和布局不合理时及时整改。其二,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与集约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此,应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国家应鼓励机械企业的发展,鼓励农业技术创新,同时也应出台一些鼓励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政策,而对于价格较高的机械设备,可以通过集体公用的形式来解决。简言之,美丽乡村视野下,农业经济的发展更要注重规模化和机械化,如此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为农民获取更多的效益,同时也距离美丽乡村的目标更进一步。

第三,农业经济发展要积极打造产业化链条。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具有农业资源丰富、气候种类多样等优势,这也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应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合适的农产品。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产品销售是一个大问题,现代农业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发展更加注重产业化,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效推广,为农产品生产、包装、销售一体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农业经济产业化链条的打造有两个优势,一方面,有助于将农产品与消费者对接,避免资源浪费,增加农民收益;另一方面,有助于收集市场反馈信息,优化农产品结构,农产品生产要适应市场需求,打造产业链条能够降低农民的损失,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信心。除此之外,各级政府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应发挥积极作用,为农产品销售拓宽渠道,对农民生产何种产品、使用何种生产技术提供必要的指导,惟其如此,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

第四,农业经济发展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农民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不仅关系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成果,同时也关系着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与成效。美丽乡村不仅包含环境的改善,同时也应包含文化、知识等基本要素,因此,普及农业知识,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也是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常常以经验为主,缺少系统的农业知识,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进步,原有的农业生产方法迫切需要革新。那么,农民首先就要认识到农业知识、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并能够自觉学习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从国家层面来说,可以发挥社会舆论、媒体等的引导作用,或是出版相关书籍,开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等,为农民知识提升和技能提升提供支持。此外,还可以组织农业专家深入到农村地区,推广农业知识,传播农业技术,或是鼓励具有丰富农业知识的人们回家乡,到农村地区发展[4]。总之,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旨在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农业技能。从农民角度和村集体角度出发,可以组织不同村组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传播自身的优势,相互借鉴和学习,懂得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开展生产,面对病虫害积极寻找应对之策,同时也要总结经验教训。要言之,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者,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不论从何种角度考虑,都应首先让农民变得更有“魅力”,乡村才能更“美丽”。

第五,农业经济发展要注重土地利用率的提高。

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农田征用有严格的限制,这也为我国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法律保障[5]。美丽乡村视野下,农业经济发展更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传统的粗放式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显然是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的,甚至会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致命的损害。当前,我国积极推行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对于提高农业土地利用率有积极意义,但是,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许多困难和阻碍,为此,应进一步利用法律法规等手段,规范流转标准和流转程序,全面保护现有的土地资源。各乡镇政府应积极相应国家的号召,鼓励建设能源节约型农业,并做好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工作,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农业生产中尽量避免使用农药。同时,在农产品销售环节中,也应鼓励绿色食品的生产,对环境资质等进行严格审查,对农业污染企业严格查处。此外,在推进绿色农业发展进程中,我国还应提高农产品的检测检验标准,通过高标准、严要求,来推动农业经济向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美丽乡村视野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更应注重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加速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既要依靠法律、政策手段对农业经济生产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还要对现代农业的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和引导。既要从政府视角出发,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还要体现农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罗一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16(05):74-75.

[2]白玉娟,龚曼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5

[3]马春香.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J].江西农业,2017(07):119.

[4]卞伟伟.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技服务,2017

第4篇:乡村农业经济范文

关键词:农村振兴;农业;经济管理;措施

目前我国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当前正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发展农业经济就是非常重要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我国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管理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一、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农业经济涉及的内容非常复杂,农业经济管理就是一项长期并且系统性的管理工程。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就建立一套更加完善和科学的管理机制。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并没有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并且合理的管理制度。同时经济管理体制的合理程度和理念的科学性还存在着差异,相关制度也不符合我国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缺乏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目前,我国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也针对农业经济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但是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并不重视,造成了农业经济管理力度不强、执行力度较差的问题,农业经济的管理水平很难得到提高。农业管理人员对管理工作不重视,认识不够深刻,更有一部分农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比较低。总而言之,如果不能真正提高农业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意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会存在着一些难题。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科技创新滞后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水平的限制,给农业经济实际的发展和建设造成了阻力。由于目前农村的设施基础落后,农业生产力很难得到提高。目前各地政府都加强农业设施基础建设,但仍然有很多地方不能够建设更加完善和科学的农业基础设施。除此之外,由于农业科技创新受到一些因素制约,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造成了很难有效地开展与农业科技相关的实验。除此之外科研人才的不足也影响了科研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农业经济的管理工作。

(四)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农业经济的发展,重要的是要提高经济管理的水平。只有高水平的经济管理制度和措施才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而管理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因为这些人员具有专业的管理能力,并且具有专业的知识储备,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目前有很多水平高的经济管理人员不愿意回到农村工作,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五)经济管理资金投入不够为农民服务是发展农业经济管理最重要的目的,尤其是进行农产品的销售,有利于农民的经济水平的提高。所以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资金保障,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农业融资困难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样对于农民的收入都会有比较直接的影响。更何况是自然灾害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遇上自然灾害等情况,农产品产量也会大幅度的下降,对于农业的投资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的策略

(一)完善农业发展机制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就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促进农业经济和市场经济融合、创新。如各地政府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进行创新和发展,建立符合当地民情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除此之外,政府也应对农村土地承包制度进行一定的创新和完善,切实地提高土地利用的有效性。同时,各地政府还应该加强生产资源集约化的经济模式。集约化的经营模式对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十分重要。地方政府可以帮助农民将土地承包权向市场流动,能够很好帮助农业企业发展和壮大。在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之下,帮助当地中小型农村企业发展和建设。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就农产品经营管理人员来说,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利用农副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的价值得到增长,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

(三)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农业产业的迅速、平稳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资金投入,通过多方式帮助相关团队进行科研创新,为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政府也应该发挥调控职能,对农业科研市场进行严格监管,保障科研团队顺利和规范运行。还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促使国内外的农业技术成果得到应用和推广。另外,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十分重要。当地政府应制定人才开发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农业科研的工作中来。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技术的落实和应用,加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十分必要。相关政府部门可以以村为单位,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切实提高农业科技的应用程度。

(四)加强资金管理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农村财务的实际支出有深刻和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要加大审计力度,从而更好地保障相关资金落实到位,使资金的使用也更加合理。除此之外,农村经济的管理工作人员也应该积极盘活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积极利用盘活的资金,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将资金用于真正需要的产业。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应该进一步的提高农村经济的融资程度,进一步加强农村经济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通过更多渠道筹集资金,为整个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五)提升经济管理人才的专业化水平当地政府应不断投入资金,培养农业经济管理的人才,只有保证人才的质量提高,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经济管理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应该注重管理人员专业化技能的培养,要把人员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此外,应该科学合理规划农业经济的发展,要结合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当地农业经济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新路径。制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计划,应该鼓励农民参与到这个过程中,让他们能够切实感受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地方政府应该建立起更加科学和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经济整体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马秀娟.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1):33-34.

[2]张海静.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研究[J].纳税,2019,13(21):188.

第5篇:乡村农业经济范文

1农村旅游经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农村旅游经济有助于实现对农业生产的优化。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种植者的耕作观念比较保守、农村环境封闭等因素,导致种植作物和畜牧的类型无法根据市场做出有效的调整,导致农村的经济结构和模式单一,农民的收入不稳定。在农村旅游经济发展起来后,农村人口可以迅速改变自身的种植经营观念,迎合市场的需求,提升自身农场品得附加值,并改变单一的种植作物。使农业种植和生产得到调整和优化。此外旅游经济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农村和外界交流的便利度,使农作物的种植对交通的依赖度降低,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种类优化。2)农村旅游经济有助于农村人口的经济增收。农村旅游经济带来了大量的观光游客,农村人口由此能获得较为稳定的收入,促进农村人口的就业以及收入的增长。此外长期的旅游活动,有助于在农村形成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理念,使农村的旅游产业发展更加成熟,使农村的经济发展保持长期稳定。农村旅游经济给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的是综合性的收益,能有效激发农村地区的潜在价值,促进地区的发展。

2发展农村旅游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1)延长农村旅游经济的产业链,提升农村的旅游经济服务质量。随着农村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旅游业应该向更长的产业链延伸和发展,使游客可以体验到更多的农村风管和生活,促进农村旅游经济的成熟。例如一些农村定期举行的文化娱乐活动、农家乐和鱼塘的结合经营、采摘和踏青活动、特色美食文化等。除此之外,农村的旅游产业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规范和服务质量。在市场活动中,保持合理的价格规范,防止恶意的竞价和抬价行为。最后是基础设施的广泛建设,使保持游客在观光中的满意度[1]。2)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农村旅游活动的宣传。在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村旅游更多的是吸引当地城镇的游客进行观光和游览。对此,在发展农村旅游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当地城镇的交流和宣传,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融合。政府可以举办一些特色活动和农产品展示活动。具体的农村旅游宣传办法包括新闻媒体的报道、张贴广告海报等。总之,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来源于城乡之间的广泛交流,政府应充当积极的组织者角色[2]。3)在农业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注意对农村自然神态的保护,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目的。在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的行政组织和政府部门应该对当地的生态保护提前做好规划。使旅游经济带来的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环境遭破坏等问题得到合理的规划解决,避免农村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此外还需要做好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对旅游的游客和当地的人们进行充分的宣传和提醒,防止旅游景区被严重破坏,导致农村的自然资源遭到损害和浪费。4)农村旅游经济区内的人,可以成立一些互助组织和机构,使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发得到更有效的组织和建设。例如互助会的成员可以组织起来对自身的旅游特色地区进行宣传,提升本土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同时互助会成员也可以协调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发更加有效合理。互助会的人员,还可以联合商议分析当地农作物的种植计划,使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种植推广度都得到一定的保障。总之,农村旅游地区成立自身的经济服务组织,有助于旅游经济的高效发展,防止个体能力有限,对经济的发展无法做出有效的贡献[3]。5)政府在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给当地人民制定一些扶助措施。政府在人才的储备和经济支配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此政府应该对发展旅游的农村区域予以一定的扶助。例如帮助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宣传。促进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给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组织旅游方面的人才,对农村地区的旅游资源和风景地区进行调查和评估,帮助当地人口建立特色化的旅游村落。在农业种植中,鼓励农村种植高价值的作物,并安排相关部门的人员对种植技术进行指导等[4]。

3结束语

农村旅游经济是农村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旅游经济将会迎来较大的发展机会。对此当地的政府和人民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参与到农村的经济发展中去,使农村的农业经济得到振兴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芬.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发展思考: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8,498(14):73+85.

[2]赵丽丽.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乡村旅游事业发展取向与实现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2018,376(8):41-43.

[3]王俊友.发展乡村旅游与振兴农业经济的若干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6):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