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税务管理机制范文

税务管理机制全文(5篇)

税务管理机制

第1篇:税务管理机制范文

1研究缘起:税务风险的概念

作为企业经营风险的一种,我国当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对于税务风险的概念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概括起来,目前对于税务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认识:一方面,有的学者认为税务风险就是没有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纳税过程中出现少纳税或为纳税的现象,从而受到税收征管机关的各种处罚,因此导致的经济和信誉损失等风险。另一方面,有的学者从税负的角度指出,税务风险在本质上就是由于对税法的适用不当,从而导致企业增加的各种税收负担。事实上,税务风险的产生不仅仅与税收法律有关,与国家税收政策也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我国实行中央与地方双层税收体制的背景之下,税收政策对于企业的影响不亚于税收法律。不仅如此,企业税务风险的内涵不应仅仅是包含当前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还应包括企业在声誉方面可能面临的损失,使得企业在未来某一段时间内可能遭受的损失。

2现状反思: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建立的现实困境

(一)宏观环境困境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建立的宏观环境困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税收法律的健全程度。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看,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税收法律变化较多,从而加大了企业对于税收法律了解和掌握的难度。除此之外,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体系中,立法层次偏低,正式颁行的法律少,多是以法规、规章、政策的形式颁行,每年财政部、税务机关颁布的税收法规和规章都达到千条之多,而各省颁布的税收政策更多,如此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企业跨地区经营之时,对于当地税收相关制度的把握也较为困难,在涉税过程中,形成税收风险的概率高。二是我国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着博弈的力量。当前各类税收中介机构在向企业提供涉税服务的过程之中,存在着利用虚假发票、虚假账本逃避税收的行为,以在与国家税收征管机关博弈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这使得有些企业敢于进行违法操作,进而产生相应的税务风险。

(二)企业自身困境

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建立的企业自身困境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当前我国企业管理层对于税务风险的认知有偏差,认为税务风险就是财务风险,将税务风险控制完全交给财务部门负责。因此,不难发现,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基本没有专门负责税务风险管理的部门,只是由财务部门代为管理。

3路径选择: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组织建设

针对当前我国企业缺乏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的现状,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组织建设是当务之急。企业可以立足于其从事的行业性质以及经营的规模,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但需要打破传统税务风险管理机构设置缺失的状况,将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作为一个常设机构进行设置,避免由财务管理人员兼职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情形。一般而言,可以在企业经理层下面设置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直接对经理负责,并定期向企业董事会报告。而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就是企业风险管理机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在管理层的指导下,负责各项税务风险管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加强税务风险识别,编制税务风险报告,将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二)加强税务机关涉税服务机制建设

虽然我国税收法律、法规、政策众多,使得企业掌握相关的规定有难度,但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政府税收征管机关的涉税服务作用,那无疑可以避免企业因为不懂相关的规定而产生税务风险。建议在我国税务机关在纳税大厅为企业专门设置相应的涉税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税收信息咨询服务,以让企业对当前税收制度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与此同时,税务机关还可以及时在相应的窗口公布税收政策与信息,或在网络上建立与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让企业及时把握税收政策动向。

(三)加强税务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第2篇:税务管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税务风险;预警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地位,不仅要注重提高经济效益,还要尽可能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其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税务风险,因此,企业首先必须明确自身税务风险管理情况,加强税收特征与相关政策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完整构建。

一、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的构成类型

对于企业来说,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经济利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地位,进一步追求税后利益最大化,针对税务风险构成类型,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层面:第一,税收行政层面。从目前情况看,税务机关行政管理制度具有不严谨、难落实特点,一部分优质政策始终处于非公开状态,再加上没有有效记录纳税人的各项信息,导致税务风险的大幅度提升。税务机关也没有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严重缺乏对新出台税收政策的重视力度,极易出现各种错误情况;第二,税收立法层面。我国税法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效保障国家行政利益,对纳税人的税收缴纳行为起到较强的规范作用,但是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权责关系始终处于不对等状态,促使纳税人难以发挥其应有权利,相应的,税收立法给予税务机关过多权利,促使税务风险大大增加;第三,纳税人层面。在实际税收工作中,纳税人没有明确税务缴纳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没有树立与征税机关的平等观念,忽略了享受其在税收方面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整体税收工作始终以税务人员意见为执法标准,难以确立纳税人员地位,相应的办税人员业务素质、工作质量和效率都具有一定限制性,责任心不健全,极易造成企业税务风险;第四,客观经营环境层面。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如果出现增值税发票虚假、代开等现象,不仅会增加税务风险,还会挑战法律的权威性,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比如偷税、漏税等,促使企业难以及时规避相应风险,给企业经济增加负担。

二、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构建内容

(一)税务风险管理框架在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其与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都有紧密联系,因此,必须要紧紧依靠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基层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行为,来对税务风险进行有效识别、量化和管理,切实起到规避税务风险的作用。第一,需要制定风险管控目标,将内部管理各项内容及流程进行协调统一,同时还要对税收的整体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第二,建立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分析和测算,以此结果为依据构建税务风险管理策略,能够为制定风险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促使企业在原有基础上提升税务风险能力;第三,按照风险决策相关信息,能够对税务风险管理策略进行有效制定和落实,同时还能对企业风险管理效果进行实时监控,真正意义上提高了税务风险管理能力。

(二)税务风险评估过程税务风险评估过程可详细分为三个环节:识别、分析和评估。第一,税务风险的有效识别,指的是在企业集团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必要管理部分,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模式的成功概率,其中包括在发展过程、企业运营以及迎接未来机遇和挑战等多项内容的税务风险,同时还能区分对企业模式改变的重要驱动因素,对其内容进行及时找出和有效规避;第二,分析税务风险。税务风险通常情况下都是潜移默化地对企业及活动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加大对影响税务风险驱动因素的分析力度,对关键管理过程制定严格的规范和标准,利用先进的风险评估手段,才能切实提高分析质量和效率[1];第三,对于税务风险的评估工作,主要是评估税务风险中存在的消极因素,比如对财务、资金和经营模式等影响,因此,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必须对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还要对社会税收环境、企业内部税务政策风险等重要因素进行深入考虑,将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结论递交给上级领导进行具体定夺。

三、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税务风险固有化企业集团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必须紧跟时展步伐,首先决定对税务风险保持何种态度,根据企业现阶段发展情况,选择合理的税务风险对企业经营模式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还要规避存在消极影响的税务风险。从目前情况看,需将现阶段税务风险水平控制在有效范围内。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增加额外费用来弥补税务风险损失,进一步对相应的经营产品或服务进行充分规范,能够有效实现保障自身税务风险,对税务风险控制点进行深入分析,及时做好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企业还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合理的纳税规划,将税务风险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业务操作模式进行不断优化升级,企业专职人员还要对税务风险进行定期监控、测评,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关决策,适当保留税务风险。

(二)税务风险控制化在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尽最大可能的降低税务风险,可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优化企业税务管理模式,对经营业务操作模式进行合理调整等多种方式,减少税务风险的产生机会,与此同时,还要构建企业内部税务操作行为规范,对税务风险、人员行为等进行有效控制,在此基础上,还能对潜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促使企业整体税务风险控制到可接受范围内,切实达到减少税务风险的目的,对企业集团未来经济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三)提高风险利用率税务风险对企业来说,还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通过有效方法对税务风险进行充分利用,能够有效化解企业税务内部危机,从而产生较多的预期收益,为企业指明未来发展方向。通过转变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组织结构等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并通过多样化的控制手段提高税务政策利用率,能够促使企业充分享受到税务规划的各项优质收益。除此之外,想要提高税务风险利用率,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相关活动,还要遵守社会公德,满足市场实际需求,避免出现偷税、漏水等不良现象发生,企业必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诚信纳税,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市场经济地位。

四、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构建的优化途径

(一)建立健全税务风险预警机制企业集团想要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必须首先明确企业税务风险内容和管理意义,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报告制度,根据企业资金运作、财务管理等各种实际情况,通过深入分析和了解,从而制定出可靠性高、操作性强的阶段性税务风险预警报告,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标准性特点。对于阶段性税务风险预警报告来说,具有较强的阶段性特征,按照一定时间对企业现阶段已经存在的税务风险、潜在的税务风险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进行全面分析,以此为依据作出相应的预警报告,企业可根据自身所处的税务环境、风险偏好等情况,对预警报告的制作频率和时期进行适当调整,有效突出预警报告的实际效能。针对具有特殊性的税务风险来说,主要是用于比较紧急的情况,比如在企业没有做好任何准备情况下,新型税收政策突然颁布,造成企业成本、资金及各项费用都大幅度提升,给企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同时对企业现有经营状况、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都造成消极影响[2]。因此,企业税务人员必须加大对市场经济环境、政策和发展趋势的重视力度,同时还要将此种情况的具体内容、背景和影响程度等,通过报告形式递交给上级人员,通过协商和探讨及时找出符合法律规范内的,高效能的税务风险管控办法,对企业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二)利用第三机构提升专业程度在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管控过程中,需要做好税务筹划工作,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和层次性,属于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大部分企业集团的税务筹划人员不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能对企业所涉及的业务税收情况进行有效明确,相关政策也难以全面掌握,由其是在发生税务风险时,面对具有较强专业性、技术性的特殊业务,由于税收政策内容规定不够明确,企业也严重忽视了和税务机关沟通的重要性,导致税务风险发生概率大幅度提升,因此,需要对第三机构的功能性进行充分利用,对企业税收风险进行外部监控,能够有效分担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管职责,提高监督质量和效率,促使其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的潜在税收风险,积极提供高质量的解决方案,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因此,对于企业不擅长、难以胜任的项目来说,需要从外部聘请税务筹划专家来开展针对性的税务风险防范工作,有利于提高税务筹划内容的标准性、合理性和规范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税务筹划方案,加大监管与落实力度,真正意义上达到减少税务筹划风险的目的。

(三)加大税务应急措施构建力度对于企业集团税务风险来说,具有极大的不可控性,对企业经济整体运作造成严重影响,比如:由于会计核算失误造成偷税漏税等,虽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造成的影响已然成为了事实而无可避免,这时企业不得不承担数额较高的罚金和滞纳金,如果行为较严重,需要上升到承担刑事责任的地步,则企业需要通过税务应急措施对此事进行有效解决。因此,必须加大对税务应急措施的构建力度,不仅能完善企业集团税务风险机制,还对企业未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比如:在企业内部设立公关部门,充分利用行政公关的专业能力,来说服税务机关该事件产生原因是内部人员失误行为导致的,而并非是故意造成的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或者还可以通过税务事务所等具有法律效能的第三机构进行有效解决,除此之外,还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保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积极应对税务风险。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规,通过有效措施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经济损失,避免由于此种类型事件对企业在市场经济、行业信誉和经营活动等各个方面产生不良影响,促使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构建。

五、结语

综上所述,加大对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的重视力度,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是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经济利益的重要途径,所以,需要提升企业人员税务风险管控意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有利于企业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潘琴.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和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9).

第3篇:税务管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物资保管;水利;经济管理;价值

在水利经济管理当中,最为核心和重要的内容就是物资保管,主要是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运营当中,负责对物资的管理和调配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当中,物资保管将直接影响水利企业的财务支出,同时也会影响水利工程质量、利润盈亏等方面。由于物资保管可直接影响水利经济管理及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因此要充分重视其作用和价值[1]。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但是在物资保管方面做的并不到位,实际工作开展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使得水利现代化进程受到了阻碍和制约。因此,应当充分重视物资保管在水利经济管理中的价值,明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有效的策略及措施加以解决,以推动我国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物资保管的概念及内容

(一)物资保管的概念物资保管的概念,主要是企业针对项目建设需要的设备材料等,根据相关标准和具体需要,进行采购、储备、使用等,同时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协调控制管理,使项目建设鼓励成本得到控制,实现企业资金周转效率的提升。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对需要的物资和材料科学制定采购计划,有效开展物资发放、存储、运输[2]。具体设计到的物资内容,主要有施工需要的设备、燃料、辅助材料等。物资成本在工程建设总成本中,占比可达到60%以上,因而非常重要。做好物资保管,对于企业有效控制成本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物资保管的内容在物资保管中主要内容包括了物资的计划、采购、储备、使用等方面。其中物资计划主要是统一规划和编制水利项目建设需要的物资,为项目顺利进行奠定基础。物资采购主要是以物资计划为依据,根据物资清单进行采购,选择不同的物资供应商,综合衡量比较物资材料的储备、运输、价格、质量等方面的费用,择优选择。物资储备主要是为项目进行所需的物资材料提供保证,确保水利项目顺利完成所需的物资材料充足。在物资储备中需要注意,在确保充足的物资储备的同时,也要尽量保证和理性,将库存控制在合理的水平,避免占用过多的资金[3]。物资使用主要是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根据需要使用采购及储备的物资。需要注意,确保物资使用便捷性,保证物资运输流畅,避免对工程建设造成不利影响。物资保管涉及很多的环节,对各个环节之间的作用及影响要做好把握。如果物资保管过程中某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对水利工程物资供应链完整性造成影响,导致水利工程成本增加。

二、物资保管在水利经济管理中的价值

(一)确保物资合理规划调配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及生产活动进行过程中,确保物资规划调配合理,是非常必要的。应当保证物资保管方案科学合理,对物资材料信息进行动态掌握。要做好水利工程项目现代化建设管理,在物资使用、储备、采购等方面,保证良好的平衡性,能够对项目建设及生产需求加以满足,同时对项目成本实现有效的控制[4]。因此,做好物资保管工作,能够确保物资合理规划调配,从而提升水利经济管理效果。

(二)促使水利企业资源优化物资保管的过程具有动态化的特点,在物资采购方面,需要对市场动态情况随时了解,做到合理的价格跟踪、质量监督、品牌选择,为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同时也帮助水利企业节省物资成本。通过开展有效的物资保管工作,能够确保水利企业资源合理优化,能够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中,进一步降低投资成本,促使资金周转效率增加,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水利经济管理的发展。

(三)规范水利经济管理流程在物资保管工作中,与水利经济管理的诸多环节都有所关联。通过开展有效的物资保管,确保物资合理规划调配,对于水利经济管理规范性的提升有重要意义[5]。同时,能够确保水利项目经营成本、利润之间达到更好的协调。通过进行有效的物资保管,能够使水利企业成本得到降低,效益得到提升,对于水利经济管理有较高的价值。

三、水利经济管理中物资保管的问题和不足

(一)思想认识不够充分物资保管在水利经济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下,对于物资保管信息应当保证透明、公开。但是由于很多管理人员都没有重视到物资保管的重要性,思想认识不够充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如当前水利企业经济活动当中,通常采用边干边算的方法,在工程预算方面做得并不到位。即使能够在工程建设实施之前进行工程预算,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也可能没有按照工程施工流程,严格规范的进行物资保管工作,因而导致水利工程经济效益水平受到影响。

(二)物资保管规范不足物资保管规范性对于水利经济管理有着很大的影响。当前很多水利企业当中,都是由专门人员负责物资保管中的物资采购工作,并且大都是按照过去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确认物资采购方案和内容。在采购支出规划方面,参考的依据也主要是过去的数据资料[6]。但是市场环境是随时会发生变化的,物资价格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改变。旧的物资管理方式,对于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可能已经无法适应,不能对采购透明性和公开性进行保证,因而会影响水利经济管理的效果。

(三)物资管理科学性差在当前很多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当中,发挥主要作用的采购部门、工程部门、财务部门等,往往都是各自独立开展工作,不同部门之间没有做到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在预结算工作中,也没有体现出成本管理有效性。这就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库存积压过大,施工部门物资浪费等。由于没有做到科学的物资保管,因而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水利工程经济效益。

(四)成本核算缺乏明确过去在水利经济管理方面,物资包保管成本核算缺乏明确,对于物资成本没有进行充分的分析,在水利工程项目物资计划成本及预算成本,以及物资采购成本之间,没有做到应有详细的比较分析。同时对不同的班组、幢号物资成本,缺少相应的分解核算,因而物资成本核算中精准度不足,难以为成本控制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指导。因此,物资保管中成本核算缺乏明确,导致水利经济管理效果不理想。

四、水利经济管理中物资保管的策略和措施

(一)物资保管策略原则由于物资保管在水利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必须加强物资保管工作,采取有效的策略和原则开展具体工作。总的来说,要对水利经济管理中的物资保管提升精益化程度,在物资规划、采购、储备、使用等方面,都要实现精细化管理。要做到物资保管的科学规划,在物资方案规划过程中,严格遵循小批量采购、整体下单、按计划供给的原则。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和主要特点,合理进行物资储备。同时对物资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准确评估,当水利建设必要物资的价格合理,可适当相应物资的储备量,避免在价格升高时不得不采购物资,从事实现水利工程建设成本的降低[7]。在物资采购管理方面,要实现精益化,将以往多头采购的模式加以改变,同时转变以往价格博弈关系,转而根据生产计划为依据,建立供应商竞标及评估长期合作关系,在供应商供应成本、地理位置、产品质量、企业资质等方面综合评估,采取准时化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供应链完整性得到确保。同时要对供应商预备方案加以建立,在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能够快速应对,确保物资供应充足符合要求,保证水利项目工程能够顺利进行。采取动态储备和精益物流的原则,以物资管理科学规划为基础,遵循物资保管、运输、数量、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对物资进行动态储备管理。储备原则应当考虑到与施工项目位置距离最短、路径最优的原则,从而确保能够充足及时的供应所需物资。对物资使用方面要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当中,保证物资使用管理强化,对物资申领流程进一步规范,保证合理性,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物资浪费。此外,对于物资管理制度也要积极健全和严格遵循,做到相互监督和层级管理,使物资利用率得到提高。

(二)物资保管具体措施在物资保管中,依照物资保管策略原则,开展具体的物资保管措施。例如,在水利工程物资采购中,应当以充分的市场调研为基础,对物资管理系统加以建立,能够保证对各种物资市场信息的及时准确的掌握。每个月或每个季度,都要开展市场调研,对最新市场行情加以了解,以保证在最低的价格条件下获取最优的物资[8]。要结合水利工厂项目的实际情况,统一规划物资保管。对于价格变化较小、需求量较大的常用物资,可以适当加大储备量,以确保物资充足。在物资使用方面,应对严格的审批程序加以建立,避免物资浪费,加强规范管理。物资保管是水利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成本、效益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物资保管在水利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物资浪费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资成本。因此,应遵循相应的策略原则,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物资保管工作,为水利经济管理提供更大的保障和助力。

【参考文献】

[1]刘海泉.探究加强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途径与方法[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15(5):224-225.

[2]刘芙蓉.当前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经济管理问题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2(11):107.

[3]孔维佳,李俊鑫.分析预算管理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科技展望,2015,13(2):147-149.

[4]罗皎.目标成本管理应用于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探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6,22(14):203-204.

[5]胡晓.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经济管理的有效路径分析[J].河南科技,2016,15(7):80-81.

[6]严冬梅.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经济管理的有效路径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7,17(4):00141.

[7]杨旺龙.价值工程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42(30):154-156.

第4篇:税务管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水利单位;财务管理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水利单位财务管理变化

在之前的工作中,水利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主要需要对财务收支方面加强核算工作,管理的中心是做好日常资金的保障。随着新的支付制度的实施,水利单位进行财务管理时,需要加强财务预算方面的管理,保证财务预算的科学性,从而实现资金的有效申请以及使用,这使得水利单位需要精细化财务预算方面工作,进而规范自身的资金管理工作,实现财务方面的有效优化。这也对水利财务的预算编制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水利单位做好新的调整。另外水利单位以往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用款申请通过部门领导的审批之后就可以进行资金的拨款。而在新的形势下进行资金的使用,需要严格按照国库支付流程,在这种形式下资金的使用透明程度增加,能够对财务管理工作起到更好的监督作用,使得资金的使用过程能够实现全程监督。同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也能够督促财务工作人员提升工作专业度,使得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有效提升。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水利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1.预算编制等工作没有及时进行改善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水利单位应当加强预算编制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而且还需要就监督措施等方面进行重视,由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水利单位需要按照按照新的流程进行用款额度的审批,资金支配自由度受到限制,因此应当增强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但是当前的预算编制工作,依旧属于粗放型的管理工作,对于总体数额方面较为重视,但是对于具体的资金使用明细方面还没有进行完善,这就有可能导致在资金使用过程当中,有可能会出现资金调整幅度较大的问题目,使得预算数据与实际执行数据无法匹配,导致项目工程的资金使用出现问题。而且在后续的资金监管工作中,当前水利单位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对资金具体的使用情况也无法做到科学管理,资金使用效果等无法有效评估,对之后的预算编制工作也无法提供有效的借鉴。

2.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水利单位财务管理协调性差,这对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展开也造成了一定影响,由于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水利单位进行财政性资金的申请以及使用等工作流程发生改变,因此需要针对新的工作流程做好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然而目前对于财务管理制度方面还没有进行针对性的完善,使得上级部门以及下级部门之间的交流存在障碍。比如在水利基建资金的下拨过程当中,有可能会出现资金处理流程不明确的问题,而且还会出现责任无法落实到具体水利部门的事情,导致水利建设过程当中资金的使用情况,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负责,从而导致了资金使用效果降低的现象。而且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中还存在水利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问题,盲目借鉴其他单位的有关政策,从而导致自身政策制定缺乏调研,使得财务管理政策缺乏可实践性。

3.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落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对于财务信息的流畅度以及处理效率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能够保证财务信息传输的有效性,能够对原始凭证的处理等方面进行负责,需要加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建设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的及时共享,并且对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改善,为财政性资金等的拨付提供有效基础,但是在目前的管理中,由于缺乏配套的信息系统,使得水利单位在日常工作中财务信息的采集依旧存在部分问题,往往会出现数据无法及时录入系统或者数据丢失的问题,这对于财务信息的管理出现不利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

4.财务管理人员建设问题新形势下,水利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应当对专业能力方面以及工作观念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财务管理内容,但是由于当下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无法有效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工作形式,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无法有序推进,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而且随着水利单位对预算编制等方面不断加强重视,为了有效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也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对水利单位业务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解,根据业务情况进行预算编制工作,但是目前水利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业务方面的专门培训。另外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财务人员编制不足等问题,也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水利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完善措施

1.提升预算编制等方面工作水平新形势下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水利单位需要做好预算编制精细化方面的处理工作,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过程中,应当以单位的规划以及项目建设情况为基础,对于支出方面做好科学的计算,并且对不同的环节都要进行了解,保证预算编制的正确性。而这需要水利单位加强财务与业务信息之间的沟通,提升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工作过程当中的地位,从而有效帮助财务管理人员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同时对于预算工作中的事前预算以及事中执行监督等方面应当建立专门的审计流程,做好财务工作内容的评审工作,对预算编制以及预算执行等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在整个监督过程中,水利单位也应当从全局出发,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以及合作管理,强化内部监督力度,通过合力监督等方式,实现对预算以及决算工作等方面的有效监督。

2.深化水利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为了有效适应当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以及资金流动情况,水利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当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制度,以适应当前的资金流转情况,并且通过建立合适的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增强财务管理质量,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效率。而这就需要水利单位与相应的机构合作,通过专门的调查分析,建立起适应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避免盲目照抄其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形式,规划符合自身工作需求的财务管理制度,而且在财务管理制度的工作中应当注重财务结算方面工作内容,在财务管理制度中引入专门的责任追究机制,对于预算执行以及财务决算等方面存在问题的部门以及人员进行责任的追究,并且对于工程遗留问题等做好有效的防范机制,保证水利项目的维护等方面能够实现及时的管理,从而有针对性进行财政性资金的有效使用。而且在财务管理制度当中,应当重视不同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的设置,通过设置专门的流程,促进水利单位财务工作人员对于业务信息进行及时了解,从而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适应目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3.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水利单位应当注重好财务管理信息平台的搭建工作,从而实现与上级财政部门的信息对接,能够对财政性资金的支付过程各个环节实现有效覆盖,保证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流程可以得到有效的监督,能够做好资金方面的及时调整。而关于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水利单位应当结合财政部门要求做好信息化系统模块化的处理工作,同时对财务管理系统当中的不同模块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而且需要就管理人员的职能方面进行明确,并做好相应的培训工作,而且只有通过授权的管理人员才可以进行专门的模块操作,以此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而且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应当对云计算等技术进行引入,从而保证对财务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实现拨付资金的有效运用。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由于在新的工作形势下水利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既需要对财务方面的工作流程进行不断调整,也需要引入新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因此财务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工作流程的了解,同时也需要掌握新的信息化处理手段,而且更需要根据水利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好预算编制等工作,了解业务实际情况,这就需要水利单位不断加强自身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并且对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建立专门的考核制度,提升其工作积极性,通过内部培训以及外部人才引进的方式提高财务管理质量。

四、结语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够有效约束水利单位的资金使用,保证财政性资金的能够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因此水利单位应当进行自身财务管理工作调整,以适应目前新的工作形式。

参考文献

1.王建明.浅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水利单位财务面临的问题及措施.中国市场,2017(10).

2.王民中.国库集中支付下水利单位财务管理完善策略.北方经贸,2017(05).

3.李玉玲.水利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9).

4.张昌军.水利单位财务体制改革建议.财会研究,2020(02).

第5篇:税务管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水利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途径

现阶段,随着政府部门加大对水利工程的投入力度,水利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国家不断加大水利资金投入的背景下,我国水利企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无法满足当前新时期背景下的工作需求,因此,水利企业必须要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以确保资金得到高效利用,为水利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进一步促进水利企业的全面发展。

一、水利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笔者根据近几年在水利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发现会计管理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并针对水利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监管不到位、投入回报机制不健全、财务制度不透明、缺乏高素养人员等问题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财务会计管理监管不到位在当前的新形势背景下,我国也积极推动政府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到具体的水利工程中,为此,水利工程事业的资金来源由原先的政府投入扩展到社会上的资金投入。为此,水利企业的资金来源是非常复杂且资金量比较大,这就需要财务会计去监管落实。但在实际的监管工作中,却不能有效的监管到位,导致水利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出现脱节等问题,从而出现了收受回扣、挪用公款、贪污等腐败问题。目前,尽管水利企业都有开发了财务会计管理系统,但其相应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因此无完全兼顾。

(二)财务投入回报机制不健全由于水利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接触面比较广泛,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结构显得较为复杂,尤其是当政府专项资金投入后,相关落实信息得不到完善及准时回报,而在社会资金的投入上,也并未将这段投入回报问题进行回馈。基于此状况下,使得财务会计管理处于“架空”状态,财务会计的价值无法体现出来。正由于水利企业现有投入回报机制的不健全,才会出现水利企业亏负的情况。而投入回报机制的不健全,也使得一些社会资金的投入出现了问题,因此造成一些基础水利设施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从而存在安全隐患。

(三)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透明根据目前水利企业会计工作的现状来看,一方面: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一些水利企业经常会出现一些专项资金外用的现象,造成专项工程资金无法全面用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上,从而引起资金链断开、资金短缺等问题的出现,这些正是因为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所造成。另一方面,在收费制度上也是存在很多漏洞,导致很多真实有效的信息被隐瞒,用户不知道真实的信息,使得一些部门乱收费等情况发生。他们向用户收取高费用,或另借名目向用户额外收取费用等,使得一些乱收费的现象愈加严重。而这一现象正是因为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透明,不完善,使得财务会计账目不规范却又没有相关的法律制度对其进行监管,从而给当前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增加难度。

(四)财务管理人员素养参差不齐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深入各个行业中,在新时期背景下的水利企业,其内部的职能分工更明确、更细致、对企业职工的专业及员工自身素养要求也会愈加高,尤其是水利企业的财务部门。但当前,大多水利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机构不完善,经常会出现一些为了增加资历而一个专业的职称人员挂多个水利工程项目,从而造成一些水利设备达不到标准,设备验收如同摆设。此外,还有部分水利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部分会计人员核算不够规范,特别是在票据整理,资金储存上仍采用传统的方式。还有部分财务会计人员只是通过简单的培训便上岗,并没有拥有专业的财务会计知识,其专业能力不足,计算机水平不高。为此,在平时的工作中因为信息化素养不高而无法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特别是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都无法满足当前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加强水利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途径

根据上面水利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所存在的这些问题,企业需要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问题的具体原因,同时、结合当前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进一步加强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从而实现资金的高效管理,为水利企业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并提供保障。笔者通过在实践中,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具体如下:

(一)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在水利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管理制度不能只是摆设,而是要让制度真正落实并得到执行。同时,若想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高效展开,这就需要水利企业的管理层在提升对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视之外,还应健全建立其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激励机制,并明确的将具体的责任下放到企业的每一位员工,使各部门员工有意识的去遵守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并相互进行监督,从而激发员工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使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实实在在的落实到位,在这个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管机制,以确保资金的安全。此外,在资金的监管方面要引入负责任的新闻媒体介入进行监督,从而发挥媒体的监管作用,势必做到秉公办事,公事公开的状态,并落实到位。对于每一笔资金的去向都要清楚,以保证资金全都用于水利设施设备的建设上;而每笔资金后期的回报等都要做好登记,以供后期财务会计分析时提供准确的数据,进一步促使资金处于公开监管状态下。同时,对于监管机制不健全的地方提出更详细的对策,并将监督责任对象纳入业绩考核内容中,以促进水利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更规范,信息公开、透明。

(二)不断规范资金投放,提高资金效率基于我国水利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复杂、广泛及资金量大的原因,因此在进行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时,需要对资金的来源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以保障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能正常展开。其次,做好对资金管理的规范化,使资金能得到高效利用。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资金投放上,一定要加大投入力度,从而实现对水利工程水源的开发及有效利用。此外,加强对农村自来水工程的建设,尤其是对城镇供水工程的资金投入,以确保水源的充足及人们饮水安全。而该过程中需要规范资金的投放,进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提高财务人员工作能力在新时期背景下,水利企业需要加强财务会计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的培养,使企业财务人员都能进行再继续教育,并运用当前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因此,水利企业需要定期对财务会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知识的培训,以此增加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同时,及时更新现有的财务知识,使每位财务人员都能多学习、多交流,并从中提高每位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其次,水利企业还可以建立财务人员上岗考核制度,以激发每一位财务人员进取心,让她们明白只有通过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此外,水利企业还需健全岗位轮换制度,以扩展每一位财务人员的工作范围,以做好干部的储备工作,为以后创建出一支专业知识扎实,业务水平高、作风优秀的高素质水利财务会计领导队伍,并加大对她们廉政教育,以避免出现贪腐情况的发生,努力营造出一个充满正义,清正廉洁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环境。

三、总结

根据上文所述,新时期背景下,水利企业不仅要提高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视,还要针对当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并在解决过程中,要健全监管机制、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同时,加强规范资金的投放,并提高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以确保水利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在新形势背景下,面对问题能做到不松懈,不违规,实实在在的做好水利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以促进水利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严丽.分析加强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3(15):238.

[2]张建强.新时期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简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20):55-56.

[3]尹玉凤.水利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6):12.

[4]王一可.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不足[J].财务管理,2015(9):3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