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医学检验技术研究范文

医学检验技术研究全文(5篇)

医学检验技术研究

第1篇:医学检验技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核心能力;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职医学检验技术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及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合格的医学检验技能型应用人才,必须以专业核心能力为本位,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是高职院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保障[1]。核心能力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生从事医学检验实践活动、提供高质量检验服务所必备的最基本、最主要的能力,必须在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根据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该专业人员核心能力应包括医学检验相关技术能力、职业态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能力、沟通协作能力[2]。

1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1.1校内实训

(1)实验内容陈旧、方法落后。检验项目的技术和方法与临床实际脱节,校内实践教学以重复性、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创新性、综合性实验,难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

(2)实验条件落后。实践教学标准没有与行业对接,出现与职业岗位脱节现象;实验实训指导缺少与医疗行业的紧密联系,与本地医学检验技术现状不吻合;医学检验技术、设备、方法更新不及时,难以满足医学检验岗位需求[3]。受实验条件限制,专业检验仪器(如血细胞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等)更新速度慢,配置数量少。一些实验只能以示教为主,学生缺乏动手操作机会,只看不做现象时有发生。

(3)实践评价体系不完善。课程考核偏重理论,实践成绩比重低。实验教学不单独进行技能考核或以实验报告代替考核,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及对其学习态度、综合能力的评价。

1.2临床实习

(1)对临床实习认识不足。一些学生存有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加上受升学、就业的冲击,对临床实习不重视。学生临床实习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导致其临床检验基本功不扎实,理论与实际脱节。

(2)学生动手机会减少。目前,临床实验室配备了大量现代化检验设备,检验工作已经实现了操作自动化、技术现代化和方法标准化。学生动手机会明显减少,导致其只懂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技能[4]。

(3)缺乏严格的技能训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素质和考核标准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临床检验技能训练不严格、不规范。

2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具体包括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管理和质量保障等要素[5]。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正确处理知识、技能、素质和态度的关系,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本位,促进受教育者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2.1以核心能力为本位原则

以核心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种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就是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工作任务为出发点,以行业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为基本内容,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职业所需的实际能力。根据医学检验职业资格标准以及行业对技术技能型医学检验人才的需求,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分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拓展能力3类。基本能力是学生从事医学检验职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通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获得;专业能力是学生从事医学检验职业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医学检验实践操作能力、临床标本分析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通过医学检验专业技能训练、临床见习、综合实训及毕业实习等获得;拓展能力是与医学检验职业相关的其他能力,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通过人文课程、认知性见习、社会实践活动及校园文化活动等获得。

2.2与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相结合原则

我国现行医学检验行业准入标准是毕业后先取得临床医学检验技士/技师初级资格。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有临床检验技师、公共卫生检验技师、卫生工程技师、病理技师和输血技师等。因此,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既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又要达到职业岗位所需技能目标。实践教学体现“三突出一贯穿”,即突出实训、见习、实习,突出早接触专业和临床,突出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将质控意识和生物安全意识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

2.3渐进性接触临床原则

实践教学包括认知性见习、实验教学、实训教学、课程教学见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环节。通过学校与行业的深度合作,遵循早接触、逐渐接触、完全接触临床的规律,形成“实验→实训→见习→实习前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前技能考核”的能力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系统衔接和整体优化。

3以核心能力为本位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对甘肃地区20家医院的检验科进行问卷调查及对行业专家访谈,在研究和分析调查结果基础上,依据高职医学检验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职业能力具体要求,构建符合岗位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相对独立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见图2),从而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3.1目标体系

包括医学检验专业技能标准、专业课实践教学标准(含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实验操作评分标准)、毕业实习教学目标、课外实践活动目标。

3.2内容体系

包括基本技能培养模块、专业技能培养模块、综合技能培养模块。依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整合实践课程,优化实践内容体系,共确定约200个医学检验实践项目,并提出实践内容和要求,避免教师盲目开展实践教学。

3.3方法体系

包括模块化、教学做一体化、开放式模式。将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等学科实践教学内容优化整合为基本技能模块、常规应用模块和临床技能模块,创建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在实训室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开展基本技能模块教学,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师生互动,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技能操作的准确性、连贯性。检验专业实践操作多,动手能力要求高,对一些基本操作、常规检查实验,实验课有限的时间显然不够。为此我们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根据学生要求开放实验室,尽可能满足学生需求。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模拟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任务分解法、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

3.4保障体系

加强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管理制度等方面建设,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1)将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融入专业课程标准,强化校企合作,制定并实施校内实训、临床见习、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方案,将实践教学与医学检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紧密结合。(2)建立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双师型”师资队伍。鼓励青年教师假期到医院顶岗,锻炼职业岗位技能,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积累临床工作经验。聘请附属医院和定西市第一、二人民医院检验科的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的教学任务,重点指导校内实践教学。(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增加经费投入,建设真实环境、真实设备、真实情景的校内实训基地,营造职业文化氛围。充分发挥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作用,确保良好的见习环境和见习效果。建设一定数量的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的临床实习基地。(4)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实践育人工作方案、实验(实训)教学规范及质量标准、课程(专业)见习规范及质量标准、毕业(顶岗)实习规范及质量标准、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

3.5评价体系

既包括操作技能考核,也包括职业态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能力考核;评价活动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阶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并重,建立并完善全面、全程、全员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全面即教师全面评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全程即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全员即由教师、学生、实践指导教师共同参与评价过程。

4结语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历实践检验。我们将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和调整,使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刘亚珍.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5(11):57-60.

[2]桂芳,李树平,李争鸣.以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高职高专教育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2):282-283.

[3]万德年,丁海峰,周剑涛,等.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8):2568-2569.

[4]王元松,刘成玉.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51-52.

第2篇:医学检验技术研究范文

1.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创意产业的需求状况来看,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设计经验不丰富,理论教学能力与实践教学能力不对称,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不科学,项目实践教学实效性不强等。

(1)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欠强。

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最为关键。教师在创意人才的培养中应当身兼两种角色,即教师角色和设计师角色。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虽然在理论教学方面就有一定优势,但是他么大多长期从事教学实践理论研究,缺乏必要的设计实践经历。因此对于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实践问题通常都放到学生的实习阶段,交由企业设计师完成。而企业设计师在培养学生方面虽然具有一定的实践优势,但是他们时间精力不充沛,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指导。因此实践教学的效率也大受影响。这是摆在当前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难题。

(2)课堂教学模式的综合性欠强。

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基础素质是影响创意水平的关键。基础素质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反映为综合性教学的实施情况。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设计学科众多,既包含经济学科、美术学科,同时学生又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了解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将这些知识整合为有机统一体。因此,艺术设计教学是一门学科交叉明显的课程。但是当前的情况在这些课程当中成为影响这些学科造成不良影响的一项重要因素。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虽然设计学科众多,但是交叉性和综合性不强。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都是片面的、零碎的,不能有效的整合到自己的艺术设计实践当中。

(3)项目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欠强。

项目实践教学是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通过一个具体的项目锻炼学生综合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创新能力的一个过程。在完成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这样才能不断的优化和提升自身实践创作能力。这一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普遍应用,但是由于项目选择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这些实践教学项目的实效性不佳。学生在完成这些项目的过程中动力不足,作品质量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教学模式中存在一些传统教学的桎梏,教学理念不够科学。

2.创意产业视野下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1)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创意产业视野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即是教师+设计师。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不仅是一名合格的教学人员,同时还应当具有设计师角色。他们应当有成功设计案例,并且经受得住市场的考验。他们应当对创意产业有独到的见解,虽然不能与专业设计师相比,但也要具备基本的设计师素质。再将这些设计经验与教育教学技术和艺术设计理论相结合开展实践教学,这样才能确保他们实施的教育是符合社会需求的教育,同时也是最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一项重要素质。为此,学校层面应当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种设计赛事,帮助教师转化设计成果,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引导教师参与真实的创意产业市场竞争。使实践教学人员具备教师和设计师两种角色。

(2)夯实学生基础素质。

第3篇:医学检验技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医学检验;信息技术;服务

医院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深入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和诊疗效率,给患者就诊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但在全国范围内医疗服务还普遍面临着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服务效率低下以及医疗过失严重等几个突出问题,这种现象也尤其体现在检验科。检验科传统的工作模式在工作统筹、检验结果等方面主要是依靠人工和纸质,导致服务效率低下,患者等候时间过长,不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1]。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且逐渐应用与医疗服务系统,电子病历、专家远程支撑服务平台、医疗风险预警系统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大大简化就医流程,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院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1检验科信息化特点

1.1检验科随医院信息化脚步而前进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应用日益广泛,信息技术渗入到医疗系统中各个方面,检验科信息化技术较先应用于各种指标检验仪器,且数据存储量越来越大,获取的病理信息越来越准确,对药物审查、病理诊断等医疗工作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2]。信息技术将医院各个部门联系成互通的整体,检验结果数据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被其他科室医生查看调用,形成了一个高效、快捷的信息传递网络。

1.2检验科信息化建设注重高效

检验科室的工作效率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相关硬件和软件均强调高效、安全、可靠3个要求,要确保服务器安全可靠且方便技术人员操作、维护。开发或购买对应测试仪器的接口,高效、快速、准确地存储数据,同时与总数据库同步,确保各项检测结果被系统接收。

2检验科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2.1依托云计算,推行检验分级诊疗

目前,我院的大部分业务系统,包括检验系统均已纳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使本院的检验系统与区域内其他医院系统之间实现了数据信息共享和交互,不仅能够及时接受同级医院或下级社区医院的检查医嘱,还能够实现检验医嘱信息的条码化,通过扫描条码就能获得患者的检验医嘱信息,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检验的分级诊疗服务。

2.2依托叫号系统,提高患者就诊时间利用率

为了改善排队队伍长、等候时间长的现象,我院启用了涵盖检验科在内的一套完整的排队叫号系统,患者凭借就诊卡即可扫描取号,然后回到候诊区等候或者依据自己的等候时间的长短自行安排时间。号票内容本院名称、排队号码、等候人次、等候时长、化验类型、排队窗口、提示信息等几项内容。叫号系统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排队管理的疏忽,有效避免了混乱、无序、插队等现象的发生,且患者能够根据等候时间的长短合理安排检查项目,有助于提高就诊效率。

2.3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实验室自动化、信息化

实验室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是用信息技术武装检验医学最关键的部分,是通过特殊的物流传送设备将实验室中各自独立的实验仪器串联起来,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形成一个流水作业组合,实现大规模的全实验室检验过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3]。通过建立自动化实验室流水线,接通实验室信息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实现采样、分析、流水控制以及临床工作串联管理,以条形码技术为媒介,以信息化、自动化、规范化的检验流程取代患者样品登记、实验结果存取、报告审核、打印分发等繁琐的过程。

2.4依托大数据,建立知识库,分析检验结果

多年的信息化检验的应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患者检验数据,这些数据能够为医生、检验技术以及患者提供非常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或者一些危险因素的关联,例如区域分布、饮食结构、性别特征和年龄分段等。整合医疗资源库、构建完善的信息网络,进而推动疾病实现由临床转化为技术创新,为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以及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2.5依托移动互联网,推广“掌上医院”

目前微信的受众人群日益广泛,除了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接收消息外,还能阅读其推广的相关文章,了解健康知识,能够大大优化患者的就医体验。患者在关注公众号之后按照指引进行相应操作,就可以查询自己的检验结果,并给予一些指导意见。另外微信公众号还开通挂号、预约等服务,与医院的挂号预约系统相通,为患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

3小结

医院要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致力于完善和规范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就诊流程,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加大力度支持开发适应医疗服务的信息化集成平台,将检验数据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和储存标准化、规范化,有意识地增强检验科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和素质,提高检验科的信息化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黄伟方,黄建隆,郭胜杰,等.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医学检验服务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7):59-63.

[2]吴小红.检验医学检验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6):148-149.

第4篇:医学检验技术研究范文

1.1.通过将民间艺术融入到艺术

设计教学中,可以拓展现代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现阶段,国内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很少开设与民间艺术相关的课程,一直以来对民间艺术缺乏认真的挖掘、收集、整理,任由我国的民间艺术自生自灭,时间一长,导致许多有有价值的民间艺术失传,纵观现阶段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开展中都充满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这些盲目追逐流行艺术的现象已经使大量学生失去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意识。总之,现阶段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只重视对时代、市场文化的追求,忽视了本土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其次,民间艺术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符号也可以应用到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去。民间艺术作为几千年文化发展的沉淀,体现出来我国古代人们的造物思想和审美意识,更具有民族审美广泛认知性和应用的普及性;民间艺术创造贴近现实生活,既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又具有物质性的实用功能价值。

1.2.其次,民间艺术是对艺术设计

专业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民间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其反应了我国古代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即民间艺术其自身带有浓厚的韵味和情感,与表现形式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民间艺术活泼亲切的人情味,能够缓和、化解现代设计教学中以形成的模式化和乏味感,同时它自身的趣味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民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提倡的是人性化设计,与现代素质教育下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加入民间艺术内容,可以推动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的瓦解,有效提高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效率。

2.对民间艺术融入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研究

2.1.针对现阶段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与民间艺术割裂开来的现状

我们高校艺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更新,即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民间艺术,同时教研部应该加强对民间艺术理论知识内容的研究工作,让民间艺术的基础地位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真正发挥实效。其中要求我们在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上,多增加一些民间艺术的相关知识内容,修订艺术设计教学大纲,提高艺术设计教学的含金量,同时教学课时上设置一些民间艺术课程,如传统绘画、传统建筑装饰、陶艺造型、民间剪纸等与设计专业有关的课程。同时立足民间美术特点鲜明的资源优势地位,加强具有民族性、地方性民间民族美术教材讲义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措施,在现代性、前沿性的基础上撰写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本土民间艺术教材。收集整理相应的教材图书资料应用于基础图案、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环境艺术、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展示设计、包装设计、磨漆画、版画、陶艺等专业课程教学。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补充探索构建艺术设计学科理论体系和建立相适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在艺术设计课程建设实践中培养一批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教育者。高校可以定期聘请一些民间艺术家走进校园,为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同时,学校还应定期组织一些学生到民间艺术的发源地进行采风,欣赏民间艺术的原味,了解民间艺人,之后将实践所得的经验应用于艺术设计创造中去,实现升华。

2.2.其次,从艺术设计的色彩、造型、构图等方面将民间艺术与艺术设计教学相融合

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曾经说过,“我曾经能像拉斐尔那样作画,但我却花了毕生的时间去学会像儿童那样作画。”其实从色彩、造型、构图等方面看,农民画跟儿童画有着极大的相似,因为不管是农民还是儿童,这些画作者都在用自己最真实的方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对生活的理解和美好的想象,这是一种没有功利性的朴实的自由创造性的表达。在色彩的运用上喜好高明度、高纯度、强对比度,这种积极奋进的画面色彩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构图上带给我们更多的震撼与思考,透视构图、物中有物,不强调“基线”的存在,在形体塑造上二维三维、混合空间同时并存,这种造型、构图方式利于设计教学中对学生设计视角多角度的培养。

3结语

第5篇:医学检验技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微信平台;高职教育;专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教学效果

一、“知识分享”微信平台发展的主导方向

以课程《临床检验基础》为例,该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授课内容涉及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涵盖内容多、范围广。“知识分享”平台发展的主导方向:

1.理论教学

专业课程教师包含校内专任教师以及校外兼课教师,其中不乏行业内专家和临床一线工作人员,他们虽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但通常教学形式单一,以“一对多”的模式教学,受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相对被动[5]。专业微信平台的建立可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并实现以教师“教”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的转变。为了便于学生了解相关背景,提高学习积极性,任课教师可将生活中与检验相关的新闻事件在特定时间通过微信平台分享给学生。例如2016年发生在中国杭州的“茶水发炎”事件,在尿液一般检验授课之前给学生,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之前了解与尿液有关的知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后,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资料,比如《抽血遇到这些,你怎么看?》、《尿液管型图谱—检验人员收藏备用》、《尿常规的是是非非》等,通过平台推送,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性地加强学习,对理论教学进行辅助补充[6]。

2.实验教学

《临床检验基础》这门课程实践性较强,学生学习的内容大部分需通过实验课验证、实践。该课程实验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形态学范畴,单靠理论教学无法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例如外周血红、白细胞形态多种多样,具体到每一类细胞显微镜下形态特点如何,临床意义如何,这些都需要学生通过大量阅片将感性认知深化为理性认知,再与疾病鉴别融会贯通,形成系统性的认知学习[7]。目前我校《临床检验基础》教学资料充分齐全,包括示教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但是受教学时数限制,教师授课内容有限,一次课难以将相关知识全部传授。但任课教师可通过本平台将教学相关资料,如规范化操作视频、血细胞形态图片等上传,供学生下载学习。在增加学生学习趣味性的同时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观摩对比,规范操作,从而大大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3.课后分享

本课程部分章节由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兼课,他们拥有长期临床的经验以及日积月累的教学素材但日常工作繁忙,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此外,加之课时等客观因素限制,授课老师只能选取部分典型的临床案例用于教学。学生初次学习时理解不够透彻,接触到的临床病例从涵盖知识点到范围、数量也都会有所限制,通过微信平台教学学生可温习课堂知识,也可通过典型临床案例结合理论知识加深理解。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淋巴瘤是同一种疾病吗?》这篇推送就加强了同学们对急淋和淋巴瘤知识的理解。

二、“考试招聘”为考试择业提供指导

截至2018年6月,“考试招聘”栏目总点击量近1000人次。“考试招聘”这一栏目下分两个子菜单,分别是“重点归纳”和“招聘信息”。本团队创设“招聘信息”这一子菜单的初衷是分享行业前沿的就业信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前瞻性意见。通过调研本团队发现截止2018年6月底,“招聘信息”菜单点击量约500人次,相较于本平台的‘知识分享’菜单的点击量,学生确实对招聘类信息比较感兴趣。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高质量、高效率的就业,这与本团队创建平台的目的不谋而合。所以本团队有的放矢,有关校园招聘会、社会招聘和专场招聘会的信息都有所涉猎。在2018年1月的第二次调研中发现,学生对于就业的了解需求已经不仅仅只限于招聘信息了,以职业资格考试为中心的专业知识也愈发重要。本校任课教师通过搜集、购买等途径逐步建立医学检验资格证考试题库,因此,本团队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个子菜单“资格考试”,内容涉及检验师的资格行业考试以及各项临床考试的复习试题等,今后将分多个章节进行推送专业题库,学生可随时随地刷题,进而达到帮助学生进步学习的目的[8]。

三、“学院互动”构建学校-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核心是内容,重点是互动。内容是为了吸引用户、留住用户,那么,互动就是为了增加与用户的感情,让用户变成粉丝。而且微信公众号已经不能局限已有的功能,应该增加更多的互动服务[9]。“江苏卫生健康检验之声”作为微信公众号具有明显的优势即:可增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使师生沟通变得容易,特别适合于课堂上不敢提问和来不及提问的同学[10]。此外,本公众号还通过学校的日常活动来增加与同学们的互动,我们在活动发生之前与之后,都会持续跟进同学们在活动现场所展现出来的风采,将之记录下来,以新闻稿的形式将活动细节展现出来,让同学们看到活动中的自己;为增加与同学们的互动,我们也开通了留言模式,希望通过留言增进用户对公众号的好感,来达到平台运营的活跃度。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平台的关注度一直“大起大落”,大家对于重点知识的归纳以及学院互动几栏的关注度较高,但对于专业知识的分享的关注度却很低。为提高平台的活跃程度,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来了解用户的需求,调查发现推送的形式是关注度较低最大的问题,每天关注微信平台的学生仅占20%左右,约50%的学生只能做到偶尔关注平台,剩余学生甚至从不关注平台更新的内容。此外,学生普遍喜欢图文结合以及视频类型的文章,对于文字类的文章大家关注度少之又少。

四、结论与思考

现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现有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已经出现明显的滞后,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11],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模式因此得到逐步推广。其中,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现代学生表达观点、开拓思维的重要途径。调查研究发现,微信公众号在高职院校的移动教育中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和现实基础[12]。微信公众号不仅能够促进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理解,更能激发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但是,调研发现,平台文章推送还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关注点。从现有数据看,学生普遍对视频、图画类型有更大的兴趣,阅读单一的文字时缺乏耐心;此外,对于专业相关的科普类、生活类文章更为关注,对单纯的知识拓展表现不够积极,这些都是导致平台的阅读量和影响力未能进一步提升的原因。作为一个专业微信平台,未来我们可丰富推送内容和推送形式,抓住大学生的兴趣点,新建短视频、朗诵音频、趣味图文等新颖的形式,将专业知识简单化、生活化,同时也可附加一些留言、抽奖活动等互动模式,将专业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进一步提升微信公众平台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总而言之,我们通过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创建专业微信平台,该平台可以为信息化教学开辟新的途径,使本专业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吸收知识。本研究亦可为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龚婧.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与发展[J].青年记者,2017,(32):92-93.

[2]张明娟,张超英,段宗明,等.新媒体的特点及其在医学教育中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4):164-168.

[3]卢镭,卢玉婷.基于微信平台的自主学习模式创新与实践—以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时代农机,2017,44(10):23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