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月度总结范文

金融月度总结精选(九篇)

金融月度总结

第1篇:金融月度总结范文

关键词:2007年;上海市;金融形势;分析报告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7)08-0004-04

2007年上半年,上海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发展速度与结构、效益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消费、投资、出口均衡增长的势头进一步明显,消费价格和资产价格呈上升趋势。货币信贷运行总体平稳,货币市场交易活跃。

一、货币信贷与货币市场情况

上半年,上海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同比少增,企业存款波动较大,储蓄存款分流明显。各项贷款增幅较大,个人消费贷款同比多增。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波动较大。

(一)各项存款同比少增,各项贷款增幅较大

6月末,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和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27849.9亿元和20234.2亿元,增速分别为11.7%和11.9%,分别比上年末回落1.7个和上升1.2个百分点,贷款增速已连续5个月超过存款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1、企业存款波动较大,储蓄存款分流明显。上半年,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增加1486.2亿元,同比少增162.7亿元。其中,中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增加1382.7亿元,同比少增155.2亿元;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增加103.4亿元,同比少增7.5亿元。

企业存款波动较大。上半年,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企业存款增加823.1亿元,同比多增197.3亿元。其中,活期存款增加677亿元,同比多增215.7亿元;定期存款增加146.1亿元,同比少增18.4亿元。企业存款月度增加额波动较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超过1000亿元,主要是受证券市场上半年波动较大等因素影响。

储蓄存款分流明显。上半年,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储蓄存款减少162.1亿元,同比多减856.1亿元。其中,定期存款减少358.9亿元,同比多减861.8亿元,分流趋势更为明显。主要原因是证券市场持续向好,居民金融资产多元化意愿比较强烈。但随着证券市场波动性加大,6月份储蓄存款分流出现减缓迹象,当月储蓄存款新增73.9亿元,同比多增53.7亿元。

同业存款大幅增加。上半年,中外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同业往来增加4325亿元,同比多增2996亿元,其中证券客户保证金存款增加1529亿元,同比多增1133亿元。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证券市场交易活跃,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大量增加;二是居民和企业大量购买证券投资基金,使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转化为基金管理公司存款;三是随着资金信托等业务的快速增长,信托类存款增加较多。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存款活期化特征明显。上半年,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活期企业存款和活期储蓄存款增加873.8亿元,定期企业存款和定期储蓄存款减少212.8亿元,这与上半年证券市场交易活跃等原因有关,表明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的政策效应不明显,需要关注其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2、各项贷款增加较多,贷款投向较为集中。上半年,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共增加1636.2亿元,同比多增289.5亿元,达去年全年贷款增量的88%,主要原因是:近几年特别是股改后,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回报率的压力加大,具有较强的“早贷款、早收益”冲动,将全年贷款投放集中于上半年。此外,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贷款增速较高并呈加快趋势。从今年2月份开始,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贷款增速连续5个月超过存款增速,相应导致贷存比出现回升,需关注其对金融机构贷款后续扩张能力和流动性管理的影响。

贷款投放趋于回落。1-4月,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同比多增551.3亿元,而5-6月贷款同比少增261.8亿元。上半年出台的多项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已有部分中资商业银行总行通过提高贷款审批要求、下达贷存比和票据融资上限等措施对信贷规模和投放节奏进行了控制,金融机构贷款投放速度明显放缓。

贷款期限结构有所优化。上半年,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中长期贷款增加840亿元,同比少增58.5亿元,而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共增加694.5亿元,同比多增322亿元。6月末,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为55.9%,比上年末下降1.1个百分点。

贷款投向较为集中。上半年,上海市中资银行本外币第三产业贷款增加955.5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83%;本外币制造业贷款增加8.23亿元,仅占全部贷款增量0.7%。6月末,上海市中资银行本外币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4860.8亿元,同比增长7.3%,比年初增加176亿元,同比少增97.4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2072.1亿元,同比增长16.7%;商业用房开发贷款余额为499.1亿元,同比增长71.9%。

个人消费贷款同比多增。上半年,上海市中资商业银行新增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104.2亿元,同比多增287.2亿元。中资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增加68.3亿元,同比多增230.4亿元,其中6月份个人住房贷款新增额占上半年全部新增额的比例达66.5%,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市场交易量明显上升。中资商业银行汽车消费贷款减少2.64亿元,同比少减9.2亿元;个人其他类消费贷款增加37.1亿元,同比多增57.8亿元,不排除一些居民将信贷资金用于证券市场投资。

3、贷存比有所回升,备付率总体适度。6月末,上海市中资商业银行人民币贷存比为62.6%,比上年末上升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法人银行为64.6%,比上年末上升2.3个百分点。外资银行人民币贷存比为152%,比上年末上升22.6个百分点。

有价证券投资增长较快。6月末,上海市中资金融机构有价证券投资余额为2696.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3%,其中地方法人银行为130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4%。但外资银行人民币有价证券投资余额为342.7亿元,比上年末下降5.5个百分点。

备付率总体适度。6月末,上海市中资商业银行备付率为3.79%,比上年末下降1.1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法人银行为3.1%,比上年末下降3.79个百分点。外资银行备付率为5.58%,比上年末上升3.02个百分点。

4、人民币下浮利率贷款占比继续提高,外币贷款利率水平小幅走低。受人民币基准贷款利率连续上调影响,实际贷款利率水平持续上升,中长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升幅较为明显。二季度,上海市中长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6.33%,比上年末上升0.5个百分点,高于短期贷款利率上升幅度0.26个百分点。执行下浮利率的人民币贷款占比为58.3%,比上年末上升5.6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性商业银行执行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明显上升,股份制银行执行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逐步逼近外资银行。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外币存款利率止跌回升,贷款利率小幅走低。今年以来,1年期大额美元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从1月份的5.3429%一路下行,并于5月份收于5.1100%的近期最低点。6月份,受外债限额管理政策的影响,市场利率快速上扬,1年期美元大额存款利率为5.4113%,比3月份提高29个基点。受美联储降息政策预期影响,上半年,美元LIBOR总体呈现小幅走低的态势。6月份,上海市1年期美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收于6.0387%,比上年末下降10个基点。

(二)外汇存贷款增幅回落,结售汇顺差仍较高

1、外汇存贷款增幅回落。6月末,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和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257.5亿美元和365亿美元,增速分别为3.1% 和10.1%。

外汇存款有所减少。上半年,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外汇存款比年初减少1.94亿美元,同比多减17.2亿美元。中外资金融机构外汇存款走势分化。上半年,中资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减少5.74亿美元,同比多减12.7亿美元;外资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增加3.8亿美元,同比少增4.5亿美元。

外汇贷款同比少增。上半年,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新增外汇贷款29.3亿美元,同比少增2.55亿美元。中资金融机构外汇贷款增加9.15亿美元,同比少增8.77亿美元,其中进出口贸易融资增加14.4亿美元,同比多增6.47亿美元。外资金融机构外汇贷款增加20.1亿美元,同比多增6.19亿美元。

2、结售汇顺差仍较高,顺差主要来源于经常项目。上半年,上海市银行结汇收入同比增长28%,售汇支出同比增长40.8%,结售汇顺差189亿美元,同比增长9.4%。其中,经常项目结售汇顺差同比增长35%,资本与金融项目结售汇顺差同比下降28%,顺差贡献率分别为73%和27%。

(三)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波动较大

1、同业拆借交易量大幅增长,拆借利率宽幅震荡。上半年,上海市金融机构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累计拆入5076.6亿元,累计拆出680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7%和236.1%。累计拆入、拆出量的市场占比分别为18.2%和26.3%。资金拆入方主要是外资银行、上海银行和证券公司,资金拆出方主要是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

数据来源: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

同业拆借加权利率宽幅震荡。上半年,上海市金融机构在同业拆借市场拆入、拆出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218%和2.178%。分时段看,由于春节期间资金需求上升,2月份同业拆入、拆出加权平均利率大幅走高,此后逐步回落。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等政策影响,4月份、6月份同业拆借利率均明显上升。其中,4月份同业拆入、拆出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813%和2.684%,创上半年最高水平。

2、债券回购交易量大幅增长,回购利率波动较大。上半年,上海市金融机构质押式正、逆回购累计分别成交22726.3亿元和2645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4%和58.6%,资金净融出额为3730.3亿元。正、逆回购的市场占比分别为13.7%和15.2%。买断式正、逆回购累计分别成交337.1亿元和91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5%和68.6%。

数据来源: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

回购利率波动较大。上半年,上海市金融机构质押式正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138%,逆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202%。受春节因素影响,2月份正、逆回购加权利率大幅上升至2.629%和2.986%,3月份明显回落。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等政策影响,4月份、6月份正、逆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均出现大幅上升。

3、票据市场交易量大幅增长,市场利率稳步走高。上半年,上海市金融机构银行承兑汇票累计签发2922.9亿元,同比增长341.5%。累计办理企业直接贴现1920.4亿元,累计办理买断式转贴现转入639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6%和84.3%。累计买入返售票据2095.5亿元,同比增加809.1亿元;累计卖出回购票据178.2亿元,同比减少90.2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贴现和转贴现利率稳步走高。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等政策影响,商业汇票贴现利率从1月份的3.4%左右逐步上升到6月份的3.8%,转贴现利率从年初的3%以下大幅上升到6月份的近4%。

(四)信贷资产质量继续改善,税前利润增长较快

1、信贷资产质量继续改善。6月末,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43792.2亿元,同比增长29.9%。其中,中资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37831.5亿元,同比增长28.7%,外资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5960.7亿元,同比增长38.5%。其中,贷款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下降。6月末,中资金融机构的贷款资产占资产总额的45.3%,外资金融机构贷款资产占资产总额的51.9%,同比分别下降8.5和1.2个百分点。中资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71%,比年初下降0.14个百分点;外资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0.38%,比年初下降0.13个百分点。

2、税前利润增长较快。6月末,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共实现税前利润321.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2.9%。中、外资金融机构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2.1%和83.4%。中外资金融机构收入结构优化。上半年,中资金融机构利息净收入占比为83.8%,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外资金融机构利息净收入占比为68%,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二、预测与建议

初步预计,上海市全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13%左右,CPI涨幅在2%左右。从信贷需求看,基建贷款仍将是拉动全市贷款增长的主要力量,房地产市场变化也将对信贷增量产生一定影响。从信贷供给看,上海市金融机构资金总体宽裕,但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随着外资银行法人化改制进程的加快,中外资银行业务竞争日趋激烈,外资银行存贷款市场份额将继续提高。综合各方面因素,预计下半年上海市金融机构贷款仍将稳步增长,全年各项贷款增加2000亿元左右,同比多增200亿元左右。

1、密切关注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变化,认真贯彻各项宏观金融调控政策。央行上海总部将加强“窗口指导”,及时通报全国和上海市经济金融形势以及金融宏观调控导向。各金融机构要全面理解货币政策稳中适度从紧的政策取向,密切关注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趋势,积极配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按照货币政策和各自总行要求适当控制贷款规模和投放节奏。同时,要继续优化信贷结构,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投放,加大对中小企业、消费、“三农”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

2、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积极转变盈利模式。从总体看,目前各金融机构高度依赖存贷利差盈利的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目前的利率政策保证了较高的存贷利差,使得近几年商业银行的利润保持快速增长。但是,我国最终要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目标,存贷利差也将逐步缩小,金融机构不能总是依赖限定的高利差维持较高的利润增长。要进一步加大业务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力度,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非贷款资产占比和非利息收入占比,积极转变盈利模式。

第2篇:金融月度总结范文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监管办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本次宣传活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银监分局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市“金融知识进万家”银行业金融知识宣传服务月活动领导小组。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相应成立由行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活动牵头部门,并指定联系人,与银监分局领导小组办公室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相关信息,有效推动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制定方案,统筹推进

为开展好本次活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活动总体方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统筹推进本单位活动进展。

三、把握原则,务求实效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把握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的公益性原则,严格将金融知识公益宣传材料与产品宣介等营销材料显著分区,禁止以金融知识宣传名义向公众推销金融产品和服务,切实履行金融宣传公益责任。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结合本行情况适当扩大金融知识宣传范围,制作具有本行特色的宣传材料,宣传材料须报银监分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四、报送信息,做好总结

第3篇:金融月度总结范文

今年,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在金融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集中反映了我国经济内在的矛盾和摩擦在加剧,中国的金融体系还不能适应经济转型,以及经济由高速增长期,转向中速增长所带来的一些宏观环境的变化。就当前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诸多问题,以及如何应对新形势,本刊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

记者:今年1-5月份货币和社会融资总量呈现一个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实体经济却相对萎靡。您怎样看待这样一个货币供给增长迅速和实体经济持续走弱的矛盾现象?

张承惠:今年1-4月份,货币供应量M1和M2的增速都是快速上升的,5月份略有下降,但是仍然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之上。M2同比增速是15.8,比目标值快了2.8个百分点。和上年同期相比,M2多增加了2.6百分点,M1增加了7.8个百分点,说明我们货币供给的增速还是相当快的。1-5月份社会融资的总规模是9.11万亿,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12万亿。当月的社会融资规模虽然增速有所下滑,仍然比上年同期多增了400多亿。2013年社会融资总量比过去的5年有一个快速的增长,但是实体经济的情况却不是很理想,除了PMI指标在5月份有所反弹,6月份惠丰PMI指标又下行了,其它指标都不太好。海通证券搞了一个克强指数,克强指数去年12月份7.77,到今年5月份降到4.02。

这就呈现一个很矛盾的现象:全社会的货币流动性是大幅度攀升的,社会融资总量也是大幅度攀升的,但是实体经济没有得到明显的提振。也就是说,钱没有从金融领域流到实体经济。今年5月份非金融企业即实体经济新增贷款的占比呈现一个大幅度下降的态势。在5月份新增贷款中,非金融企业获得的贷款只有2800多亿,而去年是5700多亿,前年5月份3000多亿,表明了我们的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是在下滑的。

记者:另一个矛盾的现象就是社会流动性是宽松的,但是银行的流动性却紧张了。标志就是6月出现的“钱荒”。您怎么看目前的流动性矛盾?

张承惠:大家都知道近期金融市场比较热闹,在进入6月份以后,货币市场的利率快速攀升,到了6月20号达到了一个顶点。6月20号当天,同业拆借利率,就是隔夜的SIBOR 达到13.44%,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7天一周的这个SIBOR 也上升到11%,当天晚上,这个银行的人跟我说,大额支付系统没有按期关闭,说明他没能及时的清算,也说明银行的流动性是极度紧张的。那么在2006年中国首次推出SIBOR(注:同业拆放利率)以来,利率曾经有过5次大幅度的上升,但是这一次的上升幅度最大,而且银行间市场的银荒很快又波及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等,动摇了市场信心。在最近这一段时期,由于担心流动性断裂引发金融市场的震动,以及金融市场的风险向实体经济传导,所以要求中央银行出手,要求“央妈”出手的呼声是特别强烈的。

这一次银行的缺钱、银行间流动性急剧收紧,我认为是由短期因素和中长期因素综合作用所造成的。短期因素媒体上也有很多报道,比如说接近银行的半年报时期需要补充的准备金;监管部门强化监管使得投资人比较偏紧;另外,前期出现的债务违约的传闻使市场非常紧张,银行就不愿意再向外借出资金了;还有,贷款在6月份前10天的增长过猛等等这样一些短期因素。

这里边其实还有一个问题,目前关注得也不是很多的,就是在这次钱荒的背后,还有一些中长期因素的影响。一是银行过于依赖中央银行的求助。对流动性过于乐观,认为一旦出问题,中央银行总是会救的,对有关的风险因素估计不足,而且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情况是比较严重的,流动性管理比较弱;还有一个就是同业批发。同业的业务增长得过快。

那么这些短期因素也好,中长期因素也好,背后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商业银行缺少风险意识,过于追求规模扩张,而忽视了质量的提高。

记者: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对于融资环境问题您有什么看法?

张承惠: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融资的环境总体其实比去年是略有宽松的,中央银行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中也了这么一个利率的水平。截止到3月份,非金融企业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年初略有下降,下降了将近0.2个百分点。但是由于全社会融资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就是说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逐年下降,目前大概下降到50%左右,所以,尽管一季度的平均利率水平略有下降,但是对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从非信贷的这一块领域仍然表现得非常突出。一是现在很多大企业即便获得了贷款,往往也不用于投资自己的本业,而去购买一些高回报的理财产品。最终这个理财产品是会把这个资金的成本高价转嫁给中小企业的。二是银行也通过种种的手段和方式变向地提高利率水平。三是银行目前大量增加的同业交易,实际上也提高了实体经济的利率水平。

记者:近期出现的银行钱荒,不是中央银行主动收紧货币政策造成的,在很大程度是一些银行最近这几年随心所欲扩张业务规模的结果?

张承惠:2012年16家上市银行的报表显示,一些中型的银行同业拆借资金业务量呈现一种不正常的快速增长的态势,其它的小银行,就是没有上市的银行,其实情况也是一样的。那么大银行,同业借出的业务量也相应地大幅度增长。中小银行同业借入资金业务量,中等规模的大概有三、四个增长2012年比2011年增长了100%以上;而大银行增长保守一点30%左右,激进一点的在100%,有的银行甚至达到300%多。

今年一季度,金融同业资产是32万亿,占总资产的比重是23%,同比增长28%,高出非同业资产增速12个百分点。这种同业增长,就是银行之间借来借去,钱在银行体系内滚动,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为现在银行信贷是受贷款规模限制的,是规模外的,最终会有一部分落到企业的手里。但从总体上来看,还是反映出中国的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上不谨慎、在流动性管理方面不认真的现实状况。其实风险暴露是早晚的事,如果最近不暴露,以后也是会暴露的。

记者:目前的钱荒,银行间的钱荒是一个结构性的流动紧张,不是流动性的全面紧张。“钱荒”会引发银行业系统性的风险吗?对实体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

张承惠:我前面也说了,主要是由于银行之间做同业业务规模迅速扩大,而且风险管理和流动性管理不慎所带来的结果。银行其实是不缺钱的,现在的这个流动性紧张也只是局限于金融机构层面,居民储蓄没有发生波动,而且更没有出现真正危害银行稳健安全挤兑的问题。从银行的流动性指标来看,应该说都在安全范围之内。

因为有很多短期因素的作用,在6月底以前出现了利率急剧上升的情况,但是到7月中旬以后,银行间的市场拆借利率会回落,如果说如大家预期那样回落的话,那么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我认为程度是有限的。一个理由就是现在大量的资金是在金融体系内空转的,它本来也没有进入实体经济,或者进入实体经济的量是非常少的。所以这一块的量多了或者少了,利率高了或者低了,它不会马上迅速地影响实体经济。即便影响,传递到实体经济,可能影响人的幅度也不是很大。那么,票据贴现利率是实体经济直接要承受的资金成本了。票据直贴的利率应该说近期随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上升也出现了上升,但是没有达到2011年的高度。

对金融市场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流动性紧张这种传染的渠道可能是这样的。首先这个基金公司目前短期货币市场的产品已经遇到了压力,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赎回压力,个别的基金已经止赎了。如果出现大规模的赎回,会使得基金管理公司抛售股票和债券,引起股价下跌,债券收益率的上升,债券的发行困难。这种情况应该说现在出现端倪,股价是下跌了,债券收益率的上升和债券发行困难已经出现,但不是特别严重。还有,就是部分小型金融可能出现自行断裂。另外,传染的渠道就是影响票据市场和理财市场,商业银行有可能会收缩表外资产和票据融资。金融市场我想是会产生一定影响的。但是我觉得这一次并不完全是坏事情,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挤压过去的泡沫,提前释放部分的金融领域的风险。如果说放任这个风险继续的积聚,将来一旦出现更不好的宏观形势,引爆了这样的风险的话,可能问题会更大。那么我们在释放部分风险之后,未来货币政策的空间也许会有所扩大。

要求中央银行释放流动性的最大的理由是我们不能放任实体经济。但是还要分析一下,当前的经济下行究竟是周期性的因素,还是结构性的因素。如果是周期性的因素,从宏观政策角度来看,就应该采取逆周期的政策、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但是如果是结构性的因素,恐怕更要注重存量结构的调整,更多的是需要依靠改革。

我个人认为当前的中国经济下行,恐怕是两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但是以结构性因素为主。当前存在的两个结构性的问题会使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难以发挥效用,即便扩张了,注入了更多的流动性,资金也很难进入实体经济。

大家都知道一个问题就是目前的资金是信贷的资源的错配,大型企业能够很容易的获得资金,而且获得低成本的资金,中小微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那么这种状况不是由于效率的差异造成的,不是说大企业效率高,所以它容易获得资金,而且它的资金成本低,不完全是这个情况;也不是风险差异导致的。可能大家都认为,大企业的风险小,中小企业的风险大,这个情况不完全是这样造成的,而是中国的金融结构有问题。那么第二个就是产业结构失衡,产业结构失衡使得实体经济赢利能力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降低。

在这两个结构性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我们一味地注入资金,对实体经济影响应该说是有限的,而且还有副作用,就是说大量的注入资金,会助长过去几年已经形成的资金的自我循环,以及金融机构过去的旧的经营模式的延续,也使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很容易半途而废,也会让金融风险进一步的积聚。所以我个人不赞成马上全面的放松货币政策。

记者:您怎么看待近期的货币政策取向?

第4篇:金融月度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据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民间融资情况的调查显示,民间资金融通规模日益扩大、渠道趋于多元、利率不断提高,且出现了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新形式。同时,因现京制度体系对民间融资的法律定位、监督管理和风险防范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缺陷,业已影响到民间融资的健康发展。

一、民间融资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通过民间进行融资的中小企业和自然人逐年增加

2009年1-6月,呼伦贝尔市有民间融资行为的中小企业186家,占被调查总数的46.5 %,分别比2006,2007和2008年同期提高19.3 ,12.3和7.1个百分点;有民间融资行为的自然人914名,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0.5%,分别比2006,2007和2008年同期提高12.2,7.8和4.8个百分点。2006年初一2009年6月末,有民间融资行为的中小企业和自然人占比共提高了31.6个百分点。

(二)民间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2006,2007,2008和2009年1-6月,所选中小企业样本月均民间融资额分别为1.5,1.8,2.0和2.3亿元,2009年1-6月月均民间融资额较2006年同期增长54.1 %;月均民间融资分别占同期月均融资总额的59.2% ,57.9% ,67.1和68.3 , 2009年1-6月较 2006年同期上升9.1个百分点。所选自然人样本月均民间融资额分别为0.03 } 0.02 , 0.04和0.05亿元,2009年1-6月月均民间融资额较2006年同期增长66.7%,月均民间融资额分别占同期月均融人资金总额的54.3% ,58.4% ,62.8%和63.8% , 2009年1-6月较2006年同期上升9.5个百分点。

(三)民间融资渠道日趋多元

2009年1-6月,186家中小企业通过内部集资人股、向关系企业借款、向社会民众融资、向典当行等中介组织融资及其他方式融人的资金分别占民间融资总额的26.1%、10.5%,38.8%,21.7和2.9%。同期,914名自然人通过向典当行借款、向合会等民间组织借款、向个人借款及其他方式融人的资金分别占民间融资总额的11.7% ,7.5%72.9%和7.9% o

(四)民间融资利率平均水平不断提高

2006年以来,呼伦贝尔市中小企业和自然人民间融资的加权平均利率均呈上升态势,且中小企业融资的平均利率高于自然人的融资平均利率。2006,2007,2008和2009年上半年,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平均利率分别为12,4%、16.1%、14.8%和23.7%,提高11.3个百分点。同期,自然人融资平均利率分别为7.6% ,9.5% ,8.7%和13.2%,上升5.6个百分点。

(五)企业及自然人的融资风险意识普遍增强

2009年1-6月,有80.2%的中小企业和50.4%的自然人以书面合同方式进行民间融资,分别较2006年同期上升17和33.5个百分点;95.1%的中小企业和84.6%的自然人选择保证或财产担保融资方式,分别较2006年同期上升22.7和14.1个百分点。

(六)融资用途以生产经营为主

2006,2007,2008和2009年1-6月,所选中小企业样本用于生产经营的融人资金分别民间融资总额的63.6% } 64.1 % } 65.3%和66.7%;自然人用于生产经营的融人资金分别占民间融资总额的73.8% ,76.1 % ,77%和77.5%,融人的资金多数用于生产经营。

(七)融资方式出现新变化

融资形式已由过去单纯的资金借贷,转变为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方式,如以目前牧区逐渐形成的“羊贷”为例,此种贷款的特点是:放贷人员对牧民发放现金,但到期不收取现金,而是以羊抵债。放贷人员根据经验对当年的羊价进行预测,并以低于预测值的价格与牧民决定现金与羊的兑换比例,双方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即便年末羊价出现上浮,而协议也不得更改,通常利率保持在30%-50%之间,放贷人员籍此获取暴利。

二、需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规范民间融资的法律制度尚需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有关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民间融资参与各方在融资利率、期限、用途、收益分配、风险补偿等方面随意性较大,使其难以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如2008年初至2009年6月末,中小企业样本民间融资最高利率42%,自然人样本民间融资最高利率36%,分别是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7.9倍和6.8倍。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中“民间借贷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4倍”的有关规定,上述利率已明显超出规定标准,难以得到法律保护。因目前国家已放开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的管理,民间借贷利率不超过基准利率4倍的规定应进行相应修改。

(二)对民间融资缺乏有效的监管

民间金融长期游离于国家金融监管体系之外,目前无一家机构主动对其实施监督管理,人民银行虽对其实施定期监测,但因缺乏监督手段,难以对其放款总量、风险隐患等做出准确的评估和判断,一旦引起债权债务纠纷,极易影响金融稳定,并波及社会安全。如2008年上半年,呼伦贝尔市因民间借贷发生民事案件26起,涉及借贷金额350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3%和30% 。

(三)民间融资缺乏有效的风险保障机制

民间融资资金提供方可获得远超出同期银行储蓄的收益,但因缺乏有效的风险保障机制,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一旦债务人的生产经营或生活状况不佳,资金提供方将承担全部金融风险。据对1000户自然人的民间融资情况调查显示.能按期归还、延期归还和无力偿还的自然人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2.2% ,45.7%和2.1 %,资金回笼面临较大风险。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民间借货的监管力度

制定出台《放贷人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民间融资的合法地位,为其构筑合法的活动平台。从法律层面明确民间融资的监管主体、监管责任及监管方式,消除监管盲区,有效化解民关融资风险。坚决取缔非法集资、高息揽存等违法违规行为,为民间融资合法、有序、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对民间融资的监测和引导

尽快建立“系统监测、科学评估、打击违法、规范发展”的监测系统,定期采集有关数据。可在目前人民银行民间融资定点监测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民间融资的动向,增加监测点数量,提高监测代表性和准确性。重点监测民间资金规模、来源、投向、利率和风险状况等,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提供依据。同时,适时出台民间融资投资指引,定期进行行业、区域风险提示,为民间投资者提供参考依据,引导其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为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提供资金支持,有效规避风险,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民间融资合理定价。

(三)建立行业自律组织

组建民间投资服务商会、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为民间投资者提供政策、法律和市场信息等服务,组织开展投资理财业务培训,提高投资者经营管理水平。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民间融资利率的动态监测,加大对非法“互助会”和非法集资活动的打击力度,净化民间融资环境,推进民间融资健康、有序发展。

第5篇:金融月度总结范文

一、宁波市外经外贸受金融危机影响情况

国际金融危机对宁波外经外贸造成了重大冲击,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进出口、外商投资和国际技术经济合作。金融危机大规模爆发后,宁波外贸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进出口额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外商投资受到影响的程度也较为严重,来自发达国家和亚洲周边国家的投资都大规模下滑。

1.出口受到重大打击,同比出现大幅下降。2008年10月之后,宁波出口增长开始出现大规模下滑,11月出现了同比-1%负增长,环比更是高达-18.92%的负增长。2009年2月和3月,单月出口额从最高的38.31亿美元,下降到17.35亿美元和28.09亿美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4.4%和-18%。考虑到春节因素,单月最低出口额出现在2009年5月份,为28.17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为-27.19%。之后,出口下滑的幅度得到遏制,虽然同比仍然是两位数的负增长,环比已经出现了正增长。宁波出口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与全国和浙江省相比,基本上保持了同步,只是宁波的波动幅度略高于全国水平。

图2、 全国、浙江省、宁波出口额月度同比增长情况对比(2008.1 2009.8)

表1、 主要省份和城市与宁波出口受冲击程度对比(同比) 单位:%

2.初级产品出口受影响程度和波动幅度高于工业制成品。宁波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达到96%以上,2008年1月以来最高月份的比重达到97.55%。初级产品出口的比重相对较低,只占到出口额的3%左右。从受冲击的程度来看,初级产品呈现出大起大落的特征。2008年4-10月之间,初级产品的出口同比月增长速度最低为40.44%,最高达到75.36%,占出口的比重也达到了3.82%;同期,工业制成品的月度同比增长速度在19-26%之间,相对稳定。金融危机大规模爆发后,初级产品出口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工业制成品,并且波动也较为剧烈。从2009年3月后的环比数据也能看出,初级产品出口的波动程度更为显著,并且好转的程度也不如工业制成品。

3.与一般贸易相比,加工贸易受金融危机冲击程度更高,波动幅度更大。在2008年7月―2009年1月,一般贸易同比下滑程度一直低于加工贸易,在2008年11月和12月加工贸易同比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一般贸易仍然保持正增长的态势。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一般贸易月度同比增长率只有两个月(2009年2月和8月)低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的波动幅度更为显著,在出口下滑阶段,加工贸易下滑更为严重,占出口额的月度比重也在受冲击最严重的2009年1月下降到19.00%。

4.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为严重,纺织服装出口好于宁波出口整体情况。宁波出口中有近60%为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占全部出口额的12-15%之间。金融危机之后,宁波机电产品月度出口额从最高的2008 年7月的25.58亿美元,占总出口55.77%,下降到2009年1月的17.43亿美元,占总出口下降到53.37%;同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从6.02亿美元下降到3.52亿美元,占总出口的比重也从13.74%下降到10.73%;而同期纺织服装类商品从9.60亿美元下降到8.26亿美元,占总出口的比重则由20.92%上升到25.28%。

5.对亚洲、欧盟的出口受金融危机冲击较为严重,对北美洲市场冲击弱于平均水平。2009年3月后,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恢复缓慢。亚洲下降较为明显,从占出口累计比重数据来看,2008年3月底,对亚洲出口额占到全部出口额的32.57%,到危机最严重的2009年1月底和2009年3月底,对亚洲出口额下降到占比重的27.26%和30.87%,近期有所恢复上升到32.23%。对欧盟出口呈现波动的趋势,2008年7月,占总出口的累计比重为31.04%,到2009年的1月和3月当年累计出口额占全部出口额的比重并没有明显变化,金融危机对欧盟市场的冲击位于平均水平,但在恢复期,对欧盟出口增长明显乏力,累计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从2009年1月底的33.1%下降到30.22%。

6.新增外商投资受到重大冲击,对外资的吸引力呈下降趋势。在金融危机之前,宁波实际利用外资的月度同比增长率已经开始出现负增长,2008年5月,宁波同比增长-2.9%,同期全国和浙江省的增长率为37.9%和1.2%。2008年全年,全国实际利用外资增长了23.6%,宁波市仅增长了1.3%。进入2009年宁波实际利用外资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好转,仅1月和2月出现了同比正增长,其余月份均为负增长,到2009年8月同比增长-35.2%。

7.外商投资第二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为严重,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宁波外资主要投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投入仅占总外资的1/4左右。进入2009年之后,第二产业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都出现了显著下滑,第三产业合同外资金额也出现了明显下滑,但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增长。2009年1-8月,第二产业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数额分别为17.18亿美元和11.32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0.6%和-21.2%;同期,第三产业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数额分别为3.62亿美元和4.20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0.7%和9.9%。外商投资第二产业的下滑速度并没有得到遏制,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的形势也并不乐观。

8.来自周边地区的外资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占总外资的比重上升,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外资下降较为明显,来源于自由岛外资呈现快速下降。金融危机大规模爆发后,来自香港的外商投资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明显好于整体外资下降的幅度。

欧美国家也是宁波外资的重要来源地,受到金融危机冲击较为严重。来自美国的外资,2008年1-12月,合同利用外资为1.76亿美元,同比增长-0.18%,占比重的4.28%;实际利用外资为1.40亿美元,同比增长-12.53%,占比重的5.51%。到2009年则出现了显著下滑,2009年1-8月,实际利用外资额为3432万美元,同比增长-62.8%,比重下降到2.2%。

宁波外资一个重要来源地是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和萨摩亚群岛,来自这些地区的投资受到较为严重的冲击。

二、外经外贸受到金融危机重大冲击的原因分析

如上所述,国际金融危机对宁波外经外贸造成了严重冲击,已经对宁波经济增长、就业、居民收入提高构成了重大影响。这固然是由宁波经济的高度外向性所决定的,但也与宁波所处的国内外环境息息相关。

1.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致使欧美国家消费和投资需求大幅萎缩,造成出口困难,同时由于金融危机引致的其他市场需求下滑程度更为严重。宁波外贸出口的主要国家是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占到宁波总出口的一半以上。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金融危机严重削弱了当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导致对其出口大幅下滑。受到危机冲击时,亚洲市场下滑的速度最为显著,较好的为北美洲市场,欧洲市场处于两者之间。恢复期,亚洲市场恢复得较为迅速,而欧洲市场和北美洲市场恢复则相对缓慢。

2.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持续升值,企业利润快速下滑,经营困难。2005年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对世界主要货币开始了持续升值,对美元从2006年7月底的人民币8元左右兑1美元,一直上升到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突破7元大关。金融危机大规模爆发后,人民币基本上是盯住美元,维持在6.8-6.9兑1美元。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贬值,人民币盯住美元,也就对其他主要货币变相贬值。汇率变化影响最为严重的是服装纺织类和某些低端机电产品,也会对某些加工贸易企业产生影响。

3.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严重影响宁波商品出口。宁波出口市场主要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进口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对宁波商品出口构成重要影响。2009年2月23日,欧盟对中国紧固件反倾销案件做出终裁,裁定中国紧固件在欧盟倾销并决定征收77%至85%的高额反倾销税,宁波众多紧固件企业只能退出欧盟市场。4月8日,欧盟公告将对中国产无缝钢管征收临时反倾销税,裁定中国输欧无缝钢管对欧盟产业构成损害威胁,决定征收17.7%至39.2%的最终反倾销税。在这场反倾销官司中,宁波市共有50多家企业涉案,涉案总金额为2500多万美元。2009年年初,美国商务部以中国产钢丝层板存在政府补贴为由,初步裁定对该产品实施最高为437.73%的惩罚性关税。宁波市企业涉案金额4000多万美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11月15日,今年宁波外贸企业遭遇的各类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突破2亿美元,已经超过2008年全年1.5亿美元的涉案金额。

4.2008年8月前,宏观调控政策没有及时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削弱了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进入2008年之后,上半年中央调控政策仍然没有改变,仍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提出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2008年8月份之后,宏观经济政策才开始针对全球经济情况做出调整。

5.地方政府反映迅速,但可使用政策空间有限。在2007年年底,宁波很多企业已经向政府反映,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经使企业的生存环境恶化,某些企业开始亏损或仅有微薄的利润。宁波市政府通过调研和企业反映的信息,逐渐意识到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经超过了企业的承受能力。但主要宏观调控政策,如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进出口政策并不是由地方政府决定,地方政府影响省一级和中央政府的能力非常有限。

6.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快速上升,致使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增加,降低了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我国外贸领域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成本优势,成本优势又主要来自于低廉的土地价格、长期压低的劳动力价格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较低要求。宁波外贸生产企业也得益于此方面带来的优势。近两年,上述成本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7.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贸易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2008年,宁波出口产品中有58.32%为机电产品,13.59%的比重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排名前二十位的商品占到宁波出口额的50.08%。服装及衣着附件和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两类商品的比重达到19.95%,依然占有较高的比例。

8.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滞后,终端客户把握能力较弱。宁波企业获得海外订单主要是通过各种类型的订货会,通过海外的贸易商或采购商来销售产品,通过建立海外营销机构直接销售产品的企业还仅占很少的部分。通过海外中间商出口商品,虽然能够降低营销费用,但绝大多数利润被中间商获得,并且企业不能获得稳定的终端客户,没有自己的营销网络,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客户和市场的变化。与宁波庞大的出口规模和一般贸易占绝对优势出口结构相比,海外分支机构尤其是营销机构建设非常滞后。截至2009年8月底,宁波所有海外企业(机构)投资规模在20万美元(含20万美元)以下的为652家,20至50万美元(含50万)为132家,从占比情况看,50万美元(含50万)以下投资规模的企业占到总数的79.5%。在金融危机期间,由于没有海外营销机构,企业就很难降低客户流失和获得新客户来减缓需求下降给企业造成的严重影响。

9.进出口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尤其是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滞后。进出口贸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法律、商业、金融体系,需要办理大量相关手续,尤其是需要完备的金融支持体系。目前,宁波市政府在支持企业进出口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简化手续办理和帮助企业协调各方面资源。但与发达国家的外贸支持体系相比,宁波的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为落后。

三、转变对外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建议

下面将就宁波的情况给出具体的建议,主要建议也适用于转变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

1.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效益型和质量型过渡,从贸易大国转变到贸易强国。2010年3月结束了我国连续70个月的贸易顺差,标明贸易增长方式应当开始转变。下一阶段继续增加研发和技术投入、注重品牌效应,提高对外产品结构层次,从中国制造过渡到中国创造。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层次和水平。

2.积极发挥进口的作用,保持贸易进出的基本平衡。长期的贸易顺差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也会增加对外经济领域的摩擦,适度平衡增长可以即维护我国对外经济领域的权利同时也能促进我国对外经济战略转型。

3.增加宏观调控的灵活性,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政策活动空间。宏观调控政策会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出台适时有效的政策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情况,应当在关注国内经济形势的同时,对国际经济形势保持高度警惕,根据内外部环境迅速做出调整。地方政府更接近于经济主体,对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拥有较中央政府更为充分的信息,应当赋予地方政府在财税领域和金融领域更多的政策空间。

4.要保持土地、原材料等要素资源价格的合理上涨。不仅仅是外贸领域,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土地资源和基本矿产资源价格过快上涨,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如果出现过快上涨和泡沫将会影响国民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

5.鼓励国内企业在海外建立销售网络和渠道,增强最终客户的控制能力。金融危机爆发后,暴露出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我国企业海外渠道和销售网络的建设非常滞后,导致出口下滑较为严重。商业领域中“渠道为王”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掌握了销售网络和渠道就获得了显著的竞争优势。政府应当加大帮扶力度,帮助和资助国内企业走向海外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和渠道。

第6篇:金融月度总结范文

(一)股市总体走势

2007年初以来,股票市场交易持续活跃,股指总体呈现震荡上扬走势。上证指数年初为2715.72点,3月末收于3183.98点,上涨468.26点,涨幅为17.2%。3月份,上证指数大幅上扬。2月27日股指大幅下跌后,3月份上证指数稳步回调,3月19日再次收于3000点以上,此后上证指数不断上行,月底收于3183.98点。本月上证指数上升386.79点,升幅为13.8%,股市交易量随股指上升放量增加。(见图表1、2、3)

(二)股票发行情况

截至2007年3月末,境内上市公司(A、B 股)为1461家,流通市值为38972.49亿元,1~3月累计完成筹资金额864.64亿元,成交额达75032.38亿元。3月底,投资者开户数8724.76 万户,1~3月累计印花税收入为249.94 亿元。(见图表4、5)

2007年1~3月,内地企业在股市上累计筹资864.64亿元,同比增加1105.24%。其中首发A股25家,累计筹资636.28亿元;A股增发融资202.40亿元,H股再融资2.17亿美元。(见图表6、7)

(三)交易情况分析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和投资者信心的逐渐恢复,沪深两市股票交易成交额和成交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较大幅度上升。2006年,股票市场成交量放量增加。2007年一季度,累计成交75032.4亿元,同比增长570.27%。(见图表8、9)

1~3月,上海证交所股票交易成交金额为49932.51亿元,同比增长612.09%。日均成交金额876.01亿元,同比增长599.58%;股票成交数量为6227.11亿股,同比上升338.11%;日均成交109.25万笔,同比增长330.46%。(见图表10)

1~3月,深圳证交所股票交易成交金额为25099.89亿元,同比上升500.15%。日均成交金额440.35亿元,同比增长489.65%;股票成交数量为3115.73亿股,同比上升242.74%;日均成交54.66万笔,同比上升236.78%。(见图表11)

二、债券市场

(一)债券发行情况

1月份,债券一级市场共发行35 次,比上月减少18次,但发行规模比上月的4549.10亿元增加3137.30亿元(增幅69.76%),当月发行总量为7722.40 亿元。其中,本月共发行9次央票,发行量比上月增加4569.50亿元(增幅184.22%),达7050亿元,为各券种之首,央票发行量占当月发行总量的91%。其次分别为政策性金融债(500亿元)和短期融资券(172.4亿元)。本月发行次数最多的仍为短期融资券,共发行22 次,比上月减少2次,发行量减少35.8 亿元。

2月份,债券一级市场共发行17 次,比上月减少18次,发行规模比上月的7722.40亿元减少5785.90亿元(降幅74.92%),当月发行总量为1936.50亿元。其中,本月共发行9次央票,发行量比上月减少5530亿元(降幅78.44%),为1520亿元,仍为各券种之首,央票发行量占当月发行总量的78.49%。其次分别为记账式国债(300亿元)、短期融资券(76.5亿元)、企业债(40亿元)。此外,本月发行短期融资券8次,比上月减少14次,发行量减少95.9亿元,降幅55.63%。

3月份,一级市场债券供给充裕,当月发行量破万亿元。本月共发行债券59次,发行总量共计11705.40亿元,是上月的1936.50亿元的近10倍。其中,央票仍然是当月发行的主力券种,本月共发行9660亿元/15只,发行量占本月发行总量的82.53%;其次为政策性银行债发行670.70亿元/5只,占发行总量的5.73%; 记账式国债发行560亿元/2只;商业银行债发行440亿元/5只;短期融资券恢复放量发行,共发行371.9亿元/31只;企业债的发行速度则略有减缓,本月共发行2.8亿元/1只。从发行期限来看,本月发行量主要集中在短期(1年以下、1~3 年)和长期(10年以上)品种上,5~7年期品种发行量较小。

1~3月,共发行债券111次,发行总量21364.30亿元。(见图表12、13、14、15)

1~3月,发行债券中1年以下期限的债券占发行总量的69.6%,1~3年占22.9%,3~5 年占1.5%,5~7年占2.3%,7~10年占1.9%,10年以上占1.8%。从期限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债券发行以中短期债券为主。(见图表16)

(二)债券兑付情况

1月,债券到期兑付量比上月减少371.2亿元,共到期兑付3053亿元(面额)。其中,央票到期兑付2340亿元,其次是政策性银行债200亿元,短期融资券203亿元。本月债券支付利息106.97 亿元,比上月减少551.17亿元。

2月,债券到期兑付量比上月减少1708亿元,共到期兑付1345亿元(面额)。

其中,央票到期兑付1230亿元,其次是政策性银行债100亿元,短期融资券15亿元。本月债券支付利息117.72 亿元,比上月增加10.75亿元。

3月,债券到期兑付量也较上月有较大增幅,共计兑付3143.5亿元(面额),其中央票到期兑付2440亿元,政策性银行债到期兑付230亿元,短期融资券到期兑付213.5亿元。

(三)债券存量和持有结构

截至2007年3月末,在中央结算公司托管的债券总量已突破10万亿大关,达10.23万亿元,较上月托管量增长了8.83%,托管只数也达到了794只,比上月增加45只。其中,银行间市场可流通量本月继续增长,月末达9.27万亿元,占债券总托管量比重90.62%;交易所可流通量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可流通量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减,托管量和托管占比分别为0.35万亿元(3.42%)和0.05万亿元(0.49%);不可在上述市场流通量0.57万亿元,占5.57%。

从托管的主要品种来看,本月,央票托管量出现猛增,月末托管量达4.12万亿元,占40.24%,国债托管量也有所增加,月末为2.91万亿元,占市场托管总量的28.48%;政策性银行债有所减少,托管量2.33万亿元,占22.76%;商业银行债券0.28万亿元,占2.69%;企业债0.29万亿元,占2.80%;短期融资券0.27万亿元,占2.60%。

从托管期限来看,除3~5年期和7~10年期品种有所减少外,其余品种都有所增加。1年期以下品种月末托管量4.20万亿元,占市场托管总量的41%;1~10年期品种月末托管量4.83万亿元,占比47%;10年期以上品种1.20万亿元,占比12%。(见图表17)

从投资人持有结构来看,本月除农村商业银行和个人投资者以外,其余各类机构投资人均表现为持有量的净增加。全国性商业银行、保险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当前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人,其持有量分别为6.49、0.73、0.67和0.63万亿元,分别占市场总份额的63.47%、7.15%、6.53%和6.15%。(见图表18)

(四)债券交易结算情况

1.银行间债券市场

2007年1月(20个交易日)交易结算量比上月有所下降。按现券、质押式回购、买断式回购和远期交割四种业务类别计算,本月共结算13105笔,结算量35446.14亿元,分别比上月减少1467笔、2454.8亿元,笔数和结算量分别下降10%和6.5%。其中,结算量下降最多的是质押式回购,比上月减少714 笔、1884.84亿元。本月单笔结算量比上月(2.60亿元)略高,为2.7亿元。本月共20个交易日,日均结算655 笔、1772.31亿元。

2007年2月(17个交易日)交易结算量持续下降,本月交易结算量波动较大,春节前两日迅速下滑,节后快速升温。按现券、质押式回购、买断式回购和远期交割四种业务类别计算,本月共结算10118笔,结算量29750.47亿元,分别比上月减少2987 笔、5695.67亿元,笔数和结算量分别下降23%和16.07%。其中,结算量下降最多的是现券交易,比上月减少2271笔、3935.65亿元,笔数和结算量分别缩减33%和40.51%。本月单笔结算量比上月(2.7 亿元)略有上升,为2.94亿元。本月共17个交易日,日均结算595笔、1750.03亿元。

2007年3月交易结算量大幅放量。本月22个交易日共发生结算15701笔,结算量42619.22亿元,分别较上月增加5583笔(增幅55.18%)和12868.75亿元(增幅43.26%)。本月单笔平均结算量与上月基本持平,为2.71亿元,日平均结算量1937.23亿元。

(1)现券交易

1月,银行间市场现券交易结算6975笔,比上月减少732笔,下降9%,结算量减少427.77亿元,减少4.22%。日均结算349笔、485.72亿元。从券种结构看,央票现券交易结算5301.14亿元,超过当月现券交易结算量一半以上(54.57%)。

其次是政策性银行债和国债,结算量分别为1758.53亿元和1127.94亿元,占18.10%和11.61%。短期融资券在托管量中比重不足3%,而其现券交易结算量所占比重达到9.21%,保持着较高的流动性。从剩余期限看,一年以下债券的交易结算量占现券交易结算量的66.38%,本月共交易4129笔、6448.45亿元。其次是1~5年期债券,共交易1452笔、1884.4亿元,占19.4%。

2月,银行间市场现券交易结算4704 笔、5778.78亿元,分别比上月下降33%和40.51%。日均结算277笔、339.93亿元,单笔结算量为1.23亿元。从券种结构看,央票现券交易结算3088.44 亿元,占本月现券交易结算量53.44%,其次是政策性银行债和记账式国债,结算量分别为1029.41亿元和854.6亿元,分别占17.81%和14.79%。短期融资券现券交易结算量所占比重比上月降低1.88 个百分点,为7.33%。

3月,银行间现券交易市场由于新券发行较多,交易结算量也随着继续放大,当月共结算8234笔,较上月增加3530笔,结算量12408.45亿元,比上月增加6629.67亿元(增幅115%),日平均结算374笔、564.02亿元。从参与交易的券种来看, 本月央票交易量巨幅猛增,国债、政策性银行债和短融的现券交易量也有所增加, 企业债的现券交易量明显缩小。央票以月结算量8097.62亿元的庞大规模排在现券交易榜首位,占总现券结算量的65.26%;其次为国债,其月结算量1405.05亿元, 占总结算量比重为11.32%;政策性金融债和短融的月结算量(及占总结算量的比例)分别为1363.43亿元(10.99%)、910.36亿元(7.34%)。

从流动性看,3月份银行间现券市场交投踊跃,整体换手率为12.12%,比上月高6个百分点。短期融资券仍然是流动性最好的品种,月度换手率为34.24%;其次为央票和国际机构债,月度换手率分别为19.67%和14%;政策性银行债和国债流动性水平仍然不高,但政策性银行债流动性要优于国债,二者换手率分别为5.85%和4.89%。(见图表19)

从交易方向来看,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以净卖出为主,其余各类投资机构均以净买入债券为主。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中主要是邮储)净买入力度最大,本月净买入债券897.02亿元;其次为全国性商业银行,其净买入债券量868.14亿元;信用社、外资银行和基金本月买入力度也较大,买入量分别为382.68亿元、205亿元和278.48 亿元。城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本月净卖出规模较大,本月净卖出量分别为1832.04亿元和701.14亿元。

(2)质押式回购

1月,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共结算5961笔、25473.15亿元,比上月减少714笔,结算量下降1884.84亿元,笔数和结算量分别下降11%和6.89%。从期限品种看, R01D保持结算面额最高的位置,共结算2584笔、13494.45亿元。R07D的结算笔数超过R01D,达到2965笔,交易结算量仅次于前者,达到9171.98亿元。二者分别占当月质押式回购结算总量的42.11%和36.01%。

2月,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共结算5276笔、23778.86亿元,比上月减少685笔、1694.29亿元,笔数和结算量分别下降11%和6.65%。从期限品种看,R01D结算面额占本月质押式回购结算量的46.39%,共结算1801 笔、11030.05亿元。R07D仅次于前者,结算1421笔、4309.05亿元,占18.12%。本月14天回购品种结算量较高,共结算914笔、3958.56%,占16.65%。

3月,银行间质押式回购交易量平稳增长,本月共结算7245笔,结算量29784.71亿元,结算笔数和结算量分别比上月增加37.32%、25.26%。从期限品种看,7天以下品种最为活跃,其中R01D结算量继续遥遥领先,R07D和R03D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三类品种结算量分别为13168亿元、9333.67亿元和4339.90亿元,分别占本月质押式回购交割总量44.21%、31.34%和14.57%。从质押券种的选择来看,政策性银行债和央票取代国债成为应用于质押业务的主要品种。当月使用政策性银行债完成质押业务10560.73亿元,占质押式回购业务总量的35.46%;使用央票完成质押业务9334.34亿元,占31.34%;使用国债完成的质押业务结算量8103.92亿元,占27.21%。从资金流向来看,全国性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仍是资金的主要融出方,其余机构均为资金的净融入方。全国性商业银行当月净融出资金量高达21811.40亿元;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信用社则是主要的资金融入方,净融入量分别为9235.02亿元、3874.5亿元、2714.21亿元和2242.46亿元。

(3)买断式回购

1月,买断式回购交易结算量共结算92笔、225.43亿元,结算笔数比上月减少29笔,而结算面额比上月增加8.63亿元。从交易品种看,主要集中在7天和3个月品种,结算量为102.8亿元和91亿元,分别占买断式回购交易结算量的45.60%和40.37%。从资金流向看,商业银行是资金的主要融出方,资金融出量为137.47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信用社和证券公司是主要融入方,分别融入资金70亿元、36.4亿元和25.47亿元。

2月,买断式回购共结算88笔、162.03亿元,比上月减少4笔、0.634亿元,日均结算5笔、9.53亿元,单笔结算量为1.84亿元。从交易品种看,7天回购约占30%,结算47.2亿元,其次是14天品种、R01D和3天品种,结算量分别为30.2亿元(占18.64%)、26.63亿元(16.44%)和25.6亿元(15.8%)。从资金流向看, 资金主要融出方为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资金融出量分别为50.43亿元和10.6亿元。信用社、证券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是主要融入方,分别融入资金33.3亿元、21.8亿元和5亿元。

3月,买断式回购交易呈增长趋势,共发生结算139笔,结算量253.11亿元, 结算笔数和结算量分别比上月增加51笔和91.08 亿元。从交易方向来看,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是主要的逆回购方,证券公司和信用社则为主要的正回购方。

(4)远期交易

1月,远期交易有所减少。从成交情况看,本月共成交64笔,成交量共计25.95亿元,比上月增加两笔,结算量减少11.65亿元。从期限品种看,集中于7天和14天品种,成交量为13.5亿元和12.45亿元,分别占买断式回购交易结算量的52%和48%。从结算情况看,本月共结算69笔,结算量共计183.95亿元,比上月增加8笔(增幅12%),结算量减少150.82亿元(降幅81.99%)。

从成交情况看,2月共成交46笔,成交量共计50.7亿元,比上月减少18笔,结算量增加24.75亿元。从期限品种看,7天品种交易量最高,达到35.1亿元,占本月远期结算量的69.23%,其次是14天品种,成交量为10亿元,占19.72%。此外,21天和3个月品种也有少量成交。从结算情况看,本月共结算50笔,结算量共计30.8亿元,比上月减少19笔、153.15亿元。

3月,远期交易异常活跃,从成交情况来,本月共成交138笔,成交量270.04亿元,较2月份的50.7亿元增加了4倍多。从期限品种来看,本月成交量主要集中于7天和14天品种,其成交量分别为217.45亿元和36.99亿元。从成交的债券品种来看,采用的交易券种主要为流动性较好的央票和政策性银行债,其成交量分别占到总成交量的58.70%和25.48%。从参与方来看,主要参与者类型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国有银行、证券公司和外资银行。

2.柜台市场

1月,柜台市场投资者数量达到2,156,035个,比上月增加11.64%。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交易量下降,以卖出为主。本月共结算6487笔、41792.27亿元,减少571笔、3.39亿元,分别下降8.09%和44.76%。柜台市场日均交易量为0.21亿元,单笔结算量为6.44万元。具体买入471笔、0.18亿元,卖出6016 笔、4亿元,净卖出额为3.82亿元。

2月,柜台市场投资者数量达到2,237,442个,比上月增加3.78%。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交易量持续下降,仍以卖出为主。本月共结算2129笔、1.42亿元,比上月减少4358笔、2.75亿元,分别下降67%和66%。柜台市场日均交易量为835万元,单笔结算量为6.67万元。具体买入497笔、2107.41万元,卖出1632笔、1.2亿元,净卖出额为9983万元。

3月,商业银行柜台国债市场投资者数量达到了2,337,919个,比上月增加了100,477个。柜台交易结算量也受到股市走牛的影响继续下滑,且仍以卖出为主。本月共结算4496笔,结算量2.40亿元,具体买入0.23亿元,卖出2.17亿元,净卖出额为1.94亿元。从个券来看,柜台品种得到了丰富,新增的两只国债,分别为1年和10年期品种,目前共计已有20只债券在柜台发售。从本年累计结算量来看,工行是承办业务量最大的机构,其次为建行和农行。从券种来看,061701(储蓄国债)是买卖最为活跃的券种。

3.交易所市场

1月,交易所国债市场国债指数缓步上扬,月初开盘114.3126点,月末收于115.0504点,月末较月初上涨0.7378点。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现券和回购成交量比上月有明显下降,当月成交1400.7亿元(金额),较上月减少452.78亿元,下降24.42%。其中现券成交123.93 亿元,比上月减少27.33%,回购成交1276.77亿元,下降24.14%。

2月,交易所国债市场国债指数波动下行,月初开盘114.9795点,月末收于114.3299点,月末较月初下跌0.6496点。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现券和回购成交量继续萎缩,当月成交1269.12亿元(金额),较上月减少131.58亿元,下降9.4%。其中现券成交109.71亿元,比上月减少11.5%,回购成交1159.41亿元,下降9.2%。

3月,交易所国债指数高位盘整,月初开盘指数114.26点,月末收于114.51点,月末较月初微涨0.25点。交易所国债市场交易量总计达1217.84亿元,较上月缩减45.51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现券成交量81.78亿元(金额),较上月减少27.93亿元,减幅25.88%;国债回购成交量1136.06 亿元(金额),较上月增加367.11亿元,增幅47.74%。深圳证券交易所现券成交量32.71亿元。

三、期货市场

随着锌期货的上市,中国的商品期货品种已经达到了15个,期货市场整体运行平稳,成交活跃。中国期货业协会最新统计资料表明,今年3月份全国期货市场共成交期货合约35,093,176手,成交金额为21343.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4.47%和25.5%,环比分别增长了44.94%和60.29%。1~3月份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100,058,308手,累计成交额为54632.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0.16%和30.54%。

(一)分交易所情况

上海期货交易所当月成交量12652904手,成交额15,493.93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6.06%和72.59%,同比分别增长了31.86%和62.58%,环比分别增长了63.18%和70.08%。月末持仓总量492030手,较上月末增长了20.6%。上海期交所1~3月份累计成交量32932026手,累计成交额38257.19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43.58%和73.99%。

大连商品交易所当月成交量13,353,068手,成交额3252.08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8.05%和15.24%,同比分别下降了38.86%和36.29%,环比分别增长了12.94%和11.56%。月末市场持仓总量为2498330手,较上月末增长了0.48%。大商所1~3月份累计成交量46,475,808手,累计成交额10600.2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了29.88%和28.51%。

郑州商品交易所当月成交量9,087,204手,成交额为2597.74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5.89%和12.17%,同比分别增长了71.38%和9.51%,环比分别增长了96.03%和101.24%。月末市场持仓总量为438498手,较上月末下降了2.59%。郑商所1~3月份累计成交量20650474手,累计成交额5774.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87.66%和14.66%。(见图表20)

(二)分品种情况

2007年1~3月,铜期货合约累计成交量3,949,180手,累计成交金额为11168.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56%和101.18%%;铝期货合约累计成交量为3,317,198手,累计成交金额为3247.7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7.80%和40.03%;锌期货合约累计成交量为71160手,累计成交金额为104.50亿元;天然橡胶期货合约累计成交量21,445,816手,累计成交金额为22,506.82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58.38%和159.25%;燃料油期货合约累计成交量4148672手,累计成交金额1230.02亿元。(见图表21)

第7篇:金融月度总结范文

关键字:存款增速;原因分析;对策建议

一、存款增长情况及特点

(一)存款季末冲高、月度波动性较大。

从时序看,2013年以来,全省金融机构月度存款增量总体呈现季末冲高“M”型走势。以2014年前7个月为例,1月、4月、7月为典型的年后、季后回落走势;2月、5月小幅回升;3月、6月为典型的季末冲高走势。从机构类型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存款波动性较大,季末冲高、季后回落比较突出;城商行存款相对比较平稳;财务公司由于成员单位存款在季末转存商业银行,存在季末走低、季后反弹的现象。

(二)存款同比负增长的机构较多,新增存款机构分布较集中。

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各类别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增速均出现下滑,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存款同比增速下滑最为明显。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月度存款同比出现了负增长。多家金融机构月度存款同比出现了负增长,且月份主要集中在2014年。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新增存款主要集中于国有大型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分别占全部新增存款的25.12%和36.57%。

二、存款增速趋缓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效益下滑和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制约了存款的增长。

一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效益下滑,库存增加。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连续同比下降,且降幅不断扩大。2014年上半年,煤炭行业利润大幅下降86.6%,冶金、焦炭和化工三行业盈亏相抵均为净亏损。同时,受市场需求低迷,销售不畅影响,企业库存普遍增加。截至2014年7月末,全省煤炭企业库存比年初增长55.02%,同比增长80.86%。支柱产业盈利能力下降和库存高企是企业存款增速减缓的主要原因。

二是居民收入增速下降,用于储蓄的资金增量减少。受市场需求不振、产品价格走低等因素影响,煤焦、化工等主导产业企业经营困难,拖欠员工工资增多,部分企业减员、裁员,使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影响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二)受信贷趋紧、赊销和票据结算影响,派生存款减少。

一是主导产业信贷收缩,派生存款减少。受全省主导产业效益下滑和个体违约风险事件影响,全省各家金融机构调整了授信政策,注重风险防控,严格煤炭行业授信,退出部分高风险客户,授信趋于谨慎,导致企业贷款派生的存款减少。

二是赊销和票据结算增加,现金回款减少,影响了存款的回流。2012年以来,山西主导产业煤焦市场下行,煤炭需求减弱,煤炭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企业货款结算方式由市场旺销时的现金预收款方式向票据和赊销方式转变,导致下游销售回款周期延长,企业回款大多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转账及现金交易减少,使得企业在银行的存款减少。

(三)大客户资金归集、跨省资金流动是存款增速趋缓的原因。

一是大客户资金归集对存款增长形成影响。我省金融机构部分客户为大型央企集团的成员公司。受总部经济影响,各大集团实行资金归集零余额管理,所有资金统一上划总部,在山西地区留存资金较少。这也是我省金融机构存款增长趋缓的原因。

二是跨省资金净流入量出现下滑。从2013年各月的数据看,剔除金融业往来资金影响,月度跨省资金净流入量与存款月度增量相关系数为0.59,相关性较高。跨省资金净流入量的减少会对存款的增长形成影响。

(四)银行理财、互联网金融等投资渠道分流了部分存款。

近年来,在金融创新和居民理财观念增强的作用下,银行理财、互联网金融等新型投资渠道发展迅速,转移了大量银行的存款和金融资产份额。

三、趋势判断和相关对策建议

针对存款增速下滑的现状,我们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三个方面提出稳定存款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经济稳增长是存款业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各商业银行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一是针对省内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继续坚持有保有压的工作措施,对结构性产能过剩行业中经营情况良好的企业继续给予支持。二是省内全国性商业银行应加强与总行的沟通,争取系统内更多的信贷资源调剂到我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信贷投放能力,在满足宏观审慎要求和确保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加大对我省产业转型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第8篇:金融月度总结范文

一、宣传主题和内容

宣传主题为“我与我的信用记录”;宣传口号为“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宣传内容为征信及相关金融知识、《百姓征信知识问答》、《百姓征信手册》;宣传对象主要为普通百姓和银行类金融机构基层信贷人员。宣传目的为:一是通过开展全面的征信知识普及教育活动,使社会公众了解和认识征信业务及其意义;二是引导更多的人关心自己的信用记录,主动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行使自己的信用信息知情权;三是帮助个人关注自身信用行为,在信用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是使社会公众了解人民银行在征信体系建设中所做的工作,帮助银行类金融机构的信贷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和使用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做好正面宣传工作。

二、时间安排

宣传月活动安排在年6月14日至7月14日之间,启动仪式州县统一时间进行,原则上年7月15日前结束本次宣传月活动。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5月27日至30日,制定宣传方案,向各县下发本辖区总体方案、相关的文件及资料;

6月2日至6日,印制宣传资料,开展问卷调查,做好征信宣传培训准备工作(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6月9日至13日。召开金融机构联席会议,进行宣传工作部署,开展现场培训和知识竞赛等,各县、各金融机构领取宣传资料。联系广播电视、报社、政府政务网、移动、联通等渠道开展宣传,人民银行、各金融机构在营业场所门口悬挂标语横幅、在营业柜台摆放宣传资料;

6月14日。上午9:00时,集中宣传人员在州、县主要街道举行启动仪式。统一集中进行上街宣传活动,要求金融机构在主要营业网点摆摊设点并安装计算机网络设备提供信用报告查询场地进行宣传和咨询服务;

6月15日至7月14日,继续通过广播电视、《报》、政府政务网等渠道开展宣传;各金融机构要边办理业务边宣传,每个星期日要进行设点集中宣传;各级人民银行要在农民比较集中的乡镇街天下乡进行宣传1-3次;各级人民银行要对各金融机构的宣传情况进行指导、现场检查,及时收集掌握宣传情况;开展问卷调查。

7月15日至20日,对本次宣传活动进行总结并报上级行。

三、活动安排

1、参与部门及单位:人行中支调查统计科、货币信贷管理科、办公室、科技科、外汇管理科、后勤服务部门,人行各县支行、各级金融机构。

2、在与普通百姓关系最为密切的《报》连载《百姓征信知识问答》的内容、推出新闻报道,使城镇、乡村广大公众认知“征信”及金融业务。

3、举办“信用记录关爱日”活动。6月14日,各分支机构统一开展以“信用报告关爱日”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以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为主要内容,可采取个人信用报告现场查询、征信问题热点解答、《百姓征信知识问答》赠送等活动形式。

4、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学校等门户网站上挂《百姓征信知识问答》。

5、组织金融机构在营业网点悬挂宣传月活动口号、海报,摆放宣传展板,播放宣传短片,散发各类宣传材料,向百姓答疑等,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在营业大厅视频播放征信宣传片,尽可能增强宣传实效。

6、加强对银行类金融机构基本信贷人员的宣传培训。各分支机构可组织银行类金融机构基层信贷人员学习《百姓征信知识问答》及征信相关法规;可通过业务培训、座谈、征信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征信知识,交流工作经验。

7、为了解本次宣传月活动的效果,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在宣传月活动开始前和结束后,各分支机构应开展以“你对征信了解多少”为主题的调查活动。

四、工作要求

1、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各县人行、各金融机构要从提高全民金融素质、改善社会信用环境的高度认识征信知识宣传的重要性,高度重视此次征信知识宣传工作,切实把宣传活动做好、做实。

第9篇:金融月度总结范文

【关键词】云南 沿边金融 综合改革试验区 金融创新

2013年11月21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11个部委办联合印发了《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开启了云南沿边金融、跨境金融、地方金融改革创新的新纪元,对云南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推动西部大开发、沿边大开放将产生新的突破性发展。

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范围包括昆明市、文山州、红河州、保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普洱市、怒江州、德宏州9个州市,总面积为22.07万平方公里,占云南省总面积的56%,而人口为2514.9万人,占云南省总人口的54%。经过两年半的建设,沿边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并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将来的复制、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昆明金融创新

2010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昆明建立区域性跨境人民币服务中心;2011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中明确了把昆明打造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2013年12月出台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意见》中也明确了把昆明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昆明在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处于核心枢纽和龙头地位作用。

二、德宏金融创新

(一)“瑞丽指数”创新

2015年3月31日,中国首个中缅货币兑换中心在德宏州瑞丽市姐告边境贸易区挂牌成立。以兑换中心为载体,在整合已有的瑞丽大通、瑞丽台丽、云南亚盟、天津渤海通汇4家货币兑换机构力量的基础上,首创区域性中缅货币兑换中间指导价――瑞丽指数,形成中缅货币汇率机制,对于逐步规范人民币与缅币兑换市场、推动中缅双边经贸发展、加大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金融创新力度、服务和助推“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截至2015年末,兑换中心业务量已达2.02亿元人民币,是2011~2014年4年业务量总和的2倍。

(二)金融服务产品创新

首先,随着中缅经济往来的日趋频繁,在德宏工作的缅籍人员也越来越多,为了消除语言障碍,并向他们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州内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缅语叫号、缅语提示等金融创新服务。其次,允许境外机构和个人在瑞丽购房的政策出台后,跨境贷款业务也实现破冰。

(三)跨境金融生态创新

首先,在云南成立了首个外籍人员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投诉站,为州内外籍人员提供金融维权的法律渠道。其次,中缅双方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创新。中缅双方银行通过举行定期会晤,增进了双边的沟通与互信,并分别与缅甸经济银行、CB银行、环球财富银行、KBZ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创中缅跨境金融生态新局面。

三、普洱金融创新

(一)与境外银行创新搭建结算平台

自2012年农行孟连县支行与缅甸邦康市商业银行搭建起结算平台以来,4年期间结算业务量及结算金额逐年双双创出新高。其中,2014年结算业务量为186笔,涉及结算金额合计达到5.93亿元,比2013年增长200%。随后孟连县农村信用社也加入该平台,使得该平台业务量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并成为进出口企业防范和规避汇率风险的新渠道。

(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创新

2014年8月,孟连县农村信用社率先成为全市首家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2014年,全市跨境人民结算量、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服务贸易项下人民币结算量分别为761笔、624笔和30笔,涉及金额分别达到13.63亿元、11.87亿元和2141万元,比2013年分别增长95.83%、168%和72.94%。

(三)金融服务产品创新

首先,两个全省首创。澜沧县和墨江县农村信用社分别推行农户资产公证贷款、境外替代种植农户订单合同质押贷款和“烟草合作社贷款授信”模式。其次,两个率先。一是率先开展咖啡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探索实践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创新途径。二是全省率先推行“工会会员普惠卡”,营造支付服务新平台。

四、西双版纳金融创新

(一)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

首先,2014年9月23日,勐腊农村信用社在老挝磨丁经济开发专区通过金融服务终端POS机设立首个在老挝的金融支付服务点。截止2015年5月末,该服务点共发生人民币交易笔数2454笔,金额405万元。其次,推动境外边贸企业开立人民币NRA账户(Non-Resisdent Acountment),用于跨境贸易结算,截至2015年5月,境外企业在州内银行总共开立人民币NRA账户72户,其中,在2015年1~5月期间,账户涉及清算的人民币资金达到2.54亿元。再次,境外机构或企业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办理现金业务实现零的突破。

(二)货币兑换业务创新

首先,在2015年7月,由勐腊县农村信用社与天津渤海通汇货币兑换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合作成立的全国首家“特许机构+商业银行”的货币兑换点在磨憨联检楼内开设,截至2015年10月末,总共办理兑换业务232笔,其中人民币分别兑换老挝基普、美元和泰铢的金额为89.79万元人民币、8.35万元人民币和10.87万元人民币。其次,实现本外币兑换业务范围和对象由个人延伸和扩大至贸易业务和机构对象。

(三)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首先,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15年4月末,完成辖区内10.93万户农户经济信用档案采集,占总农户数的75.28%,同时创建78832户电子化农户信用档案。其次,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全州农村信用社推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和仓单质押贷款等绿色农业生态贷款,截至2015年4月末,该类贷款共38笔,涉及贷款余额7675万元,从而使得20个绿色经营主体从中受益。

五、临沧金融创新

(一)跨境金融支付服务业务创新

采用“惠农支付服务业务”运行模式,率先在全省开展跨境金融支付服务业务。2014年6月24日,通过移动POS机具在缅甸开设3个跨境金融支付服务点,提供小额取款、转账汇款和刷卡消费等金融服务。2015年7月23日,又相继在与沧源、耿马、镇康三个边境县接壤的缅甸佤邦、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掸邦北部省腊戌县布放12个跨境金融支付便民服务点,全市跨境金融支付便民服务点达到15个,布放数量居全省首位,占全省布放总数的75%。截至2015年末,累计办理业务1535笔,涉及金额141.59万元,服务区域辐射范围由以前的边境线30公里延伸至70公里,惠及境外居民12万余人。

(二)全国创新试点企业大额人民币现钞跨境携带证业务

2014年,在镇康县南伞口岸成功办理全国首笔外经企业大额人民币现钞出境携带证结算业务。截至2014年4月末,全市3个边境口岸共受理3家外经企业大额人民币现钞出入境携带证结算业务10笔,涉及金额2261.91万元。

(三)创新推动跨境人民币账户使用范围

沧源县农行、信用社开展对持有缅甸佤邦身份证的居民到市内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试点,解决境外居民到我国境内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难的问题。

(四)创新实践国际结算业务

农行临沧分行与缅甸经济银行滚弄分行合作互开账户、缅甸佤邦银行到沧源县农行开立同业往来清算账户,积极推动国际结算业务的开展。

六、保山金融创新

(一)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创新

农行保山市分行与缅甸板瓦开发银行互开人民币结算账户,截至2015年6月末,累计发生业务19笔,涉及金额3765万元。腾冲农村信用社实现辖区内农村信用社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零的突破,截至2015年6月末,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5笔,合计金额518万元。

(二)“三农”金融改革创新

保山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和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创新双双实现突破。市内首家县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在施甸县诞生,而10个乡镇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则在龙陵县建立,通过资源整合,提高以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所有权等“三权三证”为主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办理的便利化程度。昌宁县以核桃林收益权进行抵押贷款,实现经济林果权抵押贷款零突破,龙陵县成功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实现零的突破。截至2015年末,全市林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1.61亿元,余额7.05亿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48笔、287万元,余额192.5万元。农村房屋(宅基地)抵押贷款累计发放81笔、691.8万元,余额479.7万元。

(三)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创新

市政府出台《保山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意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以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为突破,开展农村金融创新。现今,全市各家银行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相继推出“贷免扶补+合作社+农户”贷款模式、“烟草公司+合作社+农户”烤烟封闭贷款模式、“担保公司+合作社”贷款模式,以及“企业+合作社+林权”联保贷款模式等农村创新金融产品。截至2015年末,全市信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155个,比2014年末的100个增长55%,贷款余额2.70亿元,当年累计发放金额2.63亿元,带动农户数21792户,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七、红河金融创新

(一)YD指数创新

2016年3月17日,云南省首个区域性人民币兑越南盾指导性汇率在河口4家外汇指定银行及1家外币兑换公司同时,简称YD指数。YD分别代表人民币代码CNY和越南盾代码VND的尾字母。YD指数是由河口地区各主要结算银行及货币兑换公司统一的人民币兑换越南盾指导性汇率,该指数由河口地区各成员单位采用轮值方式,通过每个工作日采集报价样本计算得出并公布。2016年6月起,文山州参与到指数的,由文山州麻栗坡与红河州河口成功联合YD指数,参与的机构达到8家,进一步扩大YD指数的影响力。YD指数的有利于规范人民币与越南盾兑换市场,为逐步形成独立、统一的人民币兑越南盾汇率机制奠定了基础。

(二)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

首先,中越两国间人民币现钞调运的重任由农行河口支行承担。其次,推动境外企业和个人人民币结算账户的开立。再次,2014年3月6日,河口县对外经济贸易公司成功办理了第一笔贸易项下越南盾兑换人民币业务,此举标志着河口乃至红河州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从个人扩展到所有贸易及服务贸易业务,而范围则由个人扩大到境内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三)跨境保险创新

一方面,积极探索开展跨境旅游保险和出入境人员保险等跨境保险合作业务,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扩展机动车保险服务,并在河口县实施机动车使用补充保险方案,实现我省跨境保险业务零的突破。

(四)城乡产权交易中心创新

2014年4月15日,开远市成立了云南省首家县级城乡产权交易服务中心,随后还将在全州其余县市建立城乡产权交易中心,此举将进一步促进农村产权的流转和交易,为全面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文山金融创新

(一)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

首先,跨境人民币结算渠道创新。2014年5月,农行麻栗坡支行与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银行实现互开本币账户,开创了文山州境内外银行边贸结算新渠道,结束了之前与越南进行跨境结算需通过河口转汇的历史。创新业务积极推动了全州跨境人民币业务量逐年攀升,累计人民币结算量由2014年8月末的5055万元,增加至2015年末的10885.09万元,一举突破亿元大关。其次,在麻栗坡县天保口岸实施跨境移动金融惠边应用创新。

(二)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首先,“三农”金融改革创新。2014年7月1日实行的全国首个地方金融条例《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条例》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服务“三农”、推动“三权三证”抵押贷款提供制度保障。累计发放“三权三证”抵押贷款由2014年8月末的9.9亿元增加至2015年末的55.8亿元。其次,村镇银行相继开业。2016年3月底,由武汉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行,在州内砚山县、马关县、丘北县和广南县发起设立4家长江村镇银,提供更便利的“三农”金融服务。

九、怒江金融创新

2015年9月4日,农行怒江分行成为全州首家在泸水县片马口岸境外的缅甸克钦邦大田坝和岗房两地布设两个跨境金融支付服务点的州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跨境金融支付服务点的设立,大大提高了缅甸边民在当地服务点办理人民币存取款、转账汇款和缴费等金融服务的便利化程度,对推动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创新、扩大人民币的跨境支付和结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郑艳玲.“瑞丽指数”:领跑中缅货币汇率机制形成――德宏中支在全国首创中缅货币兑换汇率机制[J].时代金融.2016(1).

[2]罗本祥.德宏州加快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5(11).

[3]陈文玉.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探索创新努力提升区域人民银行服务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工作水平――对普洱市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辖区工作的实证研究[J].时代金融.2015(10).

[4]孙翌.云南深入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思考――以西双版纳为例[J].时代金融.2015(8).

[5]高云.怒江农行在缅设跨境金融服务点[J].时代金融.2015(12).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5Y54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主持人:李锋(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