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能力论文范文

职业能力论文精选(九篇)

职业能力论文

第1篇:职业能力论文范文

1.1 高职语文职业能力培养的目的

高职语文职业能力培养的目的只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培养学生的个性,并开阔其自身的视野。高职语文教学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有语言、思想、哲学以及文化等等,教师在教学期间应该满足学生个性的需求,发掘其对语文某方面理解能力的优势,从而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第二,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对听、说、读、写的训练来加以实现,这样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语言文化,还可以增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素养。第三,通过职业能力的培养来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教师将语文文化传授给学生,使其对人文、历史、科学有了系统性的了解,从而培养出一名具有科学品质的现代化人才。

1.2 高职语文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语文职业能力就是将语文知识应用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能力,换言之也是一种沟通交流的能力,语文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传递信息的能力、对不同语文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通过语言实现目标的能力。培养高职语文职业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而沟通交流的能力正是目前社会正常交往的重要因素,教育领域的研究者都将沟通交流能力作为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要素,由此不难推断,语文职业能力也已经成为工作单位选择人才的一大指标。高职语文中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确保其可以正确面对未来的社会竞争以及市场挑战。

2 高职语文中培养职业能力的策略

2.1 高职语文中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教学策略

高职语文这一门教学科目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可谓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而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上应将其划分成三个环节,分别是:必修环节、指定选修环节以及任意选修环节,必修环节主要培养高职学生对职业相关信息收集的能力,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社会和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指定选修环节主要通过构建一个职业环境来培养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任意选修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素养。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不仅彰显了灵活性与原则性的有效结合,更能满足高职院校在培养职业能力体系的基本要求。

2.2 高职语文中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策略

为了提高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效率,应该加强自身建设,对其课程体系进行全方面的分析,将学生语文职业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大力发展学生职业实践能力,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课程体系的建设,第一,创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相关课程,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不仅需要宽阔的知识视野以及出色的语感,更需要具有构建语言知识框架的能力,而这些内容是无法只通过高职语文课堂来获得的,所以创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相关课程是志在必行的。第二,构建培养学生汉语职业能力的相关课程,比如说口才与演讲课程、应用阅读课程以及写作理解课程等等。第三,构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实践课程,这一环节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是一项需要经过长期积累的过程。

2.3 高职语文中培养职业能力的评价机制

高职语文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包含教学机制和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是针对教学内容开展的,通过审视语文职业能力培养阶段,寻找出不足之处,并及时纠正完善,大多数评价机制的要求都依照于课本内容,只有这样教学机制与评价机制才能共同发展。建立评价机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加以实现,首先,构建起高职学生的个人档案,让教师对学生的特点有更好的了解,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有助于高职学生对语文职业能力产生兴趣。其次,构建评价功能的转换机制,注重发展性的评价方针,通过分析个体之间的差异,制定出质性指标。最后就是完善评价机制,使其达到满足课程发展需求的目标。

3 目前高职语文对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使用的语文课本不具有高职教学特点

高职语文教育是保证学生专业知识得到提升的基础上,突出实际性与技术性,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所使用的语文课本也应该完美的体现这一点,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在保证理论知识深度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高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根据科学统计,全国一共有超过五十本的高职语文教材,教学内容大多数是文化欣赏、语言表达等众多能力的一个方面,不能满足高职语文全面发展职业能力的要求,理论知识过于繁重,高职教学的特点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

3.2 高职语文教学内容与对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存在脱离情况

根据调查发现,众多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与对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存在脱离的现象,举例而言,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过于历史化、教育化,历史化指教学内容往往偏重于经典,对现代化技术不够重视,教育化高职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往往是通过“填鸭子”的方式获取的,即学生没有通过自身实际操作来提升自身能力,更不用谈对职业能力的培养了。而且学校为了保证教学体系的完整和巩固,在使用教学设备方面上没有突破与创新,这与培养职业能力应具备的灵活性背道而驰。

4 针对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问题应采取的解决措施

4.1 高职院校选取适宜的教学模式

只有适宜的教训模式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如何根据语文教学优点以及特征制定教学形式与内容也是目前众多学者热议的话题。高职院校应该通过考察、开展讲座、调研等形式来获取适宜的教学模式,考察主要指带领同学参加实地考察活动,让高职学生对我国未来的市场经济发展趋势有一个大体的轮廓,从而促使产生对职业能力培养课程的兴趣,以便于高职学校根据学生兴趣选出最适宜的教学模式。开展讲座的形式能够最直接的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其自身的知识面,以便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为高职院校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家打下夯实的基础。

4.2 建立培养职业能力相应的管理部门

建立培养职业能力相应的管理部门,以便在第一时间内针对目前的培养情况采取改进措施,管理部门主要包括职能部门与领导部门,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制定职业能力培养课程的基本计划,联系相关的高职语文教学基地,并监管教师的工作质量。领导部门主要是协助学生开展职业能力的培养工作,以便提升高职院校的工作效率。

第2篇:职业能力论文范文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开发

工作过程导向是指人们为了完成一系列工作任务或为获取某种工作成果而进行的系统、完整的工作历程。由于职业的属性不同,不同职业具有不同的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工作方法以及使用工具,这是不同职业区分的主要依据。因此项目课程开发也应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上岗要求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充分调查不同岗位将来要面临的工作任务、使用工具、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方法等,通过对某一专业或某一职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形成工作领域或综合职业领域,再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及职业成长规律开发出相应的学习领域,建立相应的项目课程模块,将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典型工作任务一一开发,转换成相应的各种职业能力的项目教学课程。

(二)基于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理念的项目课程开发

近年来,高职教育逐步推进“双证书”制度,大家一致认为,高职学生不仅需要获取学历证书,更要获取就业岗位能力并拥有某一岗位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按照我国目前的职业标准体系,现有的工种标准和职业标准仅对应于某一职业特定技能标准,适应面相对较窄。因此可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的理念,将综合职业能力进行分层,即分为:职业特定职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核心能力。

(三)基于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理念的项目课程开发

基于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理念的项目课程开发,不是仅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是立足于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力。在项目课程标准中融入职业标准,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及价值判断,使理论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出教育活动与生产劳动活动相结合的思想,尤其是将分层化职业标准的理念融入项目课程开发以后,在项目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不但重视核心能力的培养,也重视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的结合,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项目课程开发

核心能力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及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最普适性和迁移性的能力,其影响性可以辐射学生整个行为能力范围,包括三大层次能力,即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与跨行职业能力。在项目课程模块中,核心能力并不是孤立的模块,核心能力的培养是获取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项目课程实施中,有意识地融入了核心能力模块,比如在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能力的项目训练模块中不断融入核心能力训练模块,并充分利用各类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二、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管理

(一)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项目课程开发理念的管理

1.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项目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如在开发数据车床加工零件项目课程时,我们对江苏省及常州市的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及环保设备业、汽车制造业、轻工制造业等重点行业使用数控车床加工零件的情况进行有关调研,使教学课程与相关制造业加工设计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对接,所培养的学生经过学习后能直接服务于相关的重点企业和行业,更好地服务于本区域经济的发展。

2.高度仿真企业职业岗位的真实情境为使项目课程教学学习情境与企业生产岗位的真实情境相吻合,我们聘请相关企业专家进行研讨,组成教师与专家项目课程小组,结合企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分析数控车床加工技术所需的知识、能力、态度等职业素质要求,确立了典型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并以这些典型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完成作为项目教学载体,使项目课程教学内容更好地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3.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在选取教学内容时,时刻关注学生某类职业特定能力的培养:通过合理选择零件的加工技术标准,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项目教学模式,使学生能较好感受企业真实环境,了解企业工作氛围并融入企业文化,增强安全文明生产和环境保护意识;通过选取配合件和组件等教学载体,关注学生核心(关键)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小组教学形式实施教学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项目课程开发方案的管理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项目课程开发方法,主要是以工作过程为基础、工作结构为框架、工作任务为线索来组织和管理项目教学内容。

1.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序化教学内容项目课程教学载体来自于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每个学习任务都是一道完整的生产工序,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来自于企业真实的生产情境,我们根据零件真实加工要求进行对零件的加工生产教学项目化处理,使项目化学习过程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每个学习情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递进,符合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2.科学合理地设计各项工作任务每项工作任务都按照“项目引导—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制订生产工艺—进行零件的编程与加工—进行零件的检测和过程质量控制—工作过程质量评价和工作过程质量优化”六个步骤来进行,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导。通过真实零件的加工训练,逐步加大工作任务的难度和综合度,使学生逐步提高企业数控车削技术岗位所需的真实职业技术岗位能力。

3.注意合理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接受企业真实的生产情境,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一方面充分利用部级数控实训基地的资源和条件,在VNUC数控仿真实训中心和数控基地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另一方面随着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安排其到相关企业进行生产性的零件加工操作(工学交替的现场教学)。整门课程安排48学时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为期两周的企业生产性实习。

(三)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项目课程实施运行条件的保障

1.师资的保障开展以“双师型”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建设,是项目课程实施运作的基本保障。因此,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教育职能部门要从国家制度及相关政策的角度进行引导,以保障教师职业化和专业化。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实现教师素质培养专业化,注重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的培养与提高。

2.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实训基地保障要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则必须改革传统的注重理论忽视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让学生参与真正的岗位技能的实际操作,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因此需要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即加强“真实职业情境”的实训基地建设,创建生产性实训模式,这样才能保障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有效实施。

第3篇:职业能力论文范文

1.教师的准备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很多准备工作。首先每个老师都通过了教师职业能力测评,了解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每个教学项目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中所用的教学案例、教学活动、推荐阅读书目网站影视等等都要求熟练掌握。大多数教师都是双师型教师。教师的素质高,学生的素质自然就高。其次,重视教师师德的培养。每个老师都要以身作则,身正是范。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走出去调研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再就是实行“老带少”工程。年轻教师拜师跟师,从课前到课程中到课下的实践活动,都进行观摩学习。我们学院更注重师德培养,一个教师的爱心,可以照亮一个学子前进的道路。

2.学生的准备(1)课前让学生了解商务英语的课程,布置学生进行课程整体设计的学习,给学生发放《职业素养》手册。(2)提前分学习小组。以学生为中心,用多种方式分组。比如报数的方式,数相同数的人分到一个组、以宿舍为单位等。选取组长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生日大小、年龄大小、姓笔画数多少等等。这样的分组带有趣味性,随机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成为组长,给他们树立自信心。(3)确立课前播报的顺序。有很多种的方式来确立顺序:可以按学号,可以打乱顺序,可以让大家报名,谁先谁后……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看出每个人的自信心的程度,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

3.教材学材的准备已经组织老师根据本学院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编写符合自己学院实际情况的教材学材。教材学材的运用要与时俱进,每一级的学生、同一级的每个班级面临情况不同,都要求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

二、课堂

课堂教学是进行商务英语教学的基本途径。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做法。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方式进行课堂知识的传授。用体验式课堂、参与式课堂这些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汲取知识。

1.课前播报每个人按照自己的顺序和自己喜欢的题目,进行课前播报。自己布置课堂、搜索查阅资料、制作播报的PPT、上交的材料等等都按照一个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来要求自己。这个过程,让学生们学习了团队合作、求助、查阅、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2.校内仿真性实践教学基地学院已经建立大学生技能训练中心,在六楼建设了与真实工作环境有机联系的、开放性的校内仿真性实践教学基地。学生们可以在上课时模拟真实公司,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处理各种实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开展各种商务谈判、营销策划等等,使学生学做结合。

3.分组的知识讲授分组后,根据抓阄得到的教学项目,每个成员各司其职,把教案、教学PPT、作业设计、实践课要求等等在多媒体教室汇报,每组留音像资料等成果,留待展示。

三、课后

第4篇:职业能力论文范文

世界各国纷纷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将原来的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开发转向职业能力开发.如澳大利亚的关键能力培训,英国的核心能力培训,德国的基础职业能力培训等,都是顺应这一趋势的结果.由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合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和普遍做法,逐渐形成阶梯式、学习领域、E-learning等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式.我国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方面,在第一课堂中探索开展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化教学,与“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相融通,已有少数院校开始向外界推广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实践经验.教材是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载体,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涉及的图书、音像、教练资料相当丰富,这里所探讨的职业核心能力教材主要是指教科书.目前,比较通用的教材是由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组织编写,2011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沟通教程》《团队合作教程》《自我管理教程》《创新创业教程》《解决问题教程》《职业礼仪训练教程》《信息处理教程》等.还有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的《应用文写作》《人际沟通与语言艺术》《现代职业礼仪与人际沟通》等专门为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公共课而编写的教材.2014年5月,第四届全国职业核心能力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成为大陆地区交流职业核心能力教研、教改经验的主要平台,来自全国100多所本科、高职高专和中职技校的代表到会交流职业核心能力教育实践经验,17位来自不同院校的任课教师开展职业核心能力观摩示范课,分享教学经验和方法.我国台湾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紧跟国际步伐,走在国内其他地区的前列,例如:南台科技大学开发学生就业力指标系统———E-MAP(能力图),然后以E-MAP来评估课程的适应性,每门课程都从职业能力方面来评价学生,最后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雷达图.我们必须认识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的差距仍然制约着我国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使得我国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改革举步维艰.怎样将职业核心能力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素质,形成较为固定的行为模式,仍然是困扰着我国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行动引导教学法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更加关注学生行为的改变、能力的形成、素质的提升,实现了“灌输课堂”向“互动课堂”转变,“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句号课堂”向“问号课堂”转变,“教师课堂”向“学生课堂”转变.由此生发出来的“行动引导”对改进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着一定的启发、借鉴和指导作用.

二行动引导教学的理论基础知识技术的更新

促使工作岗位的变换更加频繁、范围更宽、复合性更强,人们处于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生存环境.自然主义、科学主义的简化论或还原论在复杂社会问题面前显得空洞无力,复杂多变的问题情境往往被忽视,而作为行动主体人的经验性和自我反思建构能力被淹没在实验和数据之中.于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催生了行动研究理论和实践.1946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在其《行动研究于少数民族问题》一书中将“行动研究”定义为“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智慧的能力结合起来的解决某一事实的一种方法”.20世纪50年代由柯雷(Corey)首先在教育研究领域中推广和应用行动研究.接下来的数十年中,斯滕豪斯(Stenhourse)、埃利奥特(El-liott)、麦克尔南(Mckernan)以及凯米斯(Kemmis)等深入阐述和分析的教育行动研究.《教育技术百科》中收录了凯米斯在1986年所做的定义“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所依赖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作为一种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研究方法,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关照整体、关怀实践的文化情结.“行动引导教学”是行动研究运用于课堂教学而生发出来的一种教学观和教学方法,又称为实践引导教学,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德国,1999年以法律形式确定在德国全面应用.行动引导教学是指“教师营造一种类似于工作实际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通过师生共同确定学习任务和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达到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锻炼学生核心能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目标的教学方法群.”“主要包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畅想落实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法、模拟教学法等.”

三行动引导教学运用于职业核心能力

课程教学的理念内涵行动引导教学模式是行动研究在课程和教学领域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以活动为导向的能力本位课堂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构成的开放系统.教师引导学生在职业情景中参与项目活动,师生通过“反映性实践”增强反思建构能力,建构经验性职业行为模式.经过实践证明,行动引导教学从理念到方法都非常适用于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课堂教学,甚至有学生自发地将老师的教学方法总结为“行动引导”,学生在运用行动引导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职业核心能力课堂上能够更好地锻炼沟通合作、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能力.

1建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互相关注和尊重的关系

行动导向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课堂教学,通过师生共同营造职业情景、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主体的自我认知程度,促成互相关注、理解和尊重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是提供服务的人而不是权威”.教师从教学的组织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学习的辅导者、学生状态的关注者、师生关系的维护者,还原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2引导学生全身心、全感官、全过程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媒介,在模拟仿真的职业环境中,启发和调动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课前要搜集、整理反映教学内容的图片、视频、音频、案例、活动等,经过合理编排、取舍,与教学内容融合展现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调动学生视、听、嗅、味和触等全感官融入课堂,集中注意力体验课堂活动带来的愉悦和收获,在相互交流、共同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积极的职业态度、科学的职业认知.

3构建“刺激—需要—动机—行为—目标”的教学行为模式

人的行为是在需要、动机、目标的引导下发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行为模式,教师要以身示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行为,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内在的职业成就需要和动机,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目标指引学生进入职业角色.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展开,注重对学生职业自信和方法能力的提升.

4以真实的工作项目任务为载体,营造开放式课堂

即使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岗位通用性,但是不同岗位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是各有侧重的.在筛选和组织课堂活动项目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项目任务的针对性,结合授课对象所学专业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路径,尽可能选取真实的、与其目标职业相符合的工作项目任务.同时,开展有利于营造开放式课堂的教学活动,教学场所可以扩展到实验室、实训基地和工作现场,还可以聘请相关从业人员现身说法.

5实行方法和内容多元化的目标管理教学评价机制

行动引导的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控制和质量评估,将教学过程视为实现工作目标管理的过程,注意学生在职业情景中采集信息、制定计划、过程操作、质量检测等环节的表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综合考察团队建设、文本呈现、岗位表现等,以项目活动为单元打分,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类似于岗位考核的细致性、严肃性、综合性,课程成绩主要由学生的平时表现决定.

四总结

第5篇:职业能力论文范文

高职教育,正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可见,高职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互为补充,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高等职业教育既要摆脱“重理论、轻应用”倾向,又要走出“重技能,轻能力”的误区,而要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高职教育必须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依托自身可利用的办学条件,科学分析社会需求、准确估价自身的办学实力,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依托工学结合,建立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高职学生要主动参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高职学生要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对自己有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客观认识和分析自己,并充分了解工作岗位的工作特性以及职业发展对人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清晰认识职业核心能力对将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意识;另一方面,高职学生要主动参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但要积极参与到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环节中,更要利用好第二课堂,参与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等,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多方位、多渠道地加强自身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3)要有效地融入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有效融入教学过程中,现在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基本上都是实行职业能力的分层化教育模式,他们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都包含有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高职院校教师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和专业的结合。在培养专业技能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工作过程或岗位标准为依据设计课程体系,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帮助学生明确其中渗透的职业核心能力的要素、指标,并分成可量化的等级标准,便于操作和考核;其次,教师可以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灵活使用项目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等更有利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有趣,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最后,教师要把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实践教学中,学生在实践中,会直接面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并使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来解决问题。职业核心能力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培养与锻炼,自然会逐渐提高。因此,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最好平台。

(4)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已经注重加强实验实训设备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仍然相对薄弱,这也是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由此,高职院校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训设备的建设,结合自身的专业设置,改进实验实训设备,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寻找合作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拓展与企业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包括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合作开发课程等;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学生在外实习期间的管理,选择与专业相对吻合的岗位实习,避免学生的放任自流或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切实保证学生专业教育、顶岗实习、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三者有机地结合。

(5)优化专业设置

首先,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在设置专业的过程中,要摆脱依据学科设置专业的做法,要根据人才市场的变化动态,深入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开展调研,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灵活调整专业设置;其次,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要充分考虑到服务于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合理设置各类专业,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同时能够寻找到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使这些专业的人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高职院校要注重本地区、本行业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不能脱离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

(6)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第6篇:职业能力论文范文

(1)将学科作为专业定位的基础。自然科学在哲学中分离出来之后又分化成了很多的学科,如管理学、医学、工学、理学、文学、天文学、动物学、化学、物理学、力学等,很多的学科如材料科学、能源科学、海洋科学、空间科学、环境科学、综合学科等相继出现,我国的新闻学和传播学成为国家的一级学科。播音主持专业属于新闻学和传播学,理论基础也都是来源于新闻和传播学。因此,在进行学科定位中就要将播音主持和新闻传播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2)专业定位是学科的组织和选择。广播电视台在进行专业定位中,要对不同频道、节目的需求和用人标准有很好的掌握,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学科的定位。广播电视台对播音主持专业在节目中的应用要有一定的了解,在一定层次和一定专业适应范围中划定标准,然后按照职业需要进行人才的培养。播音主持专业应该明确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学科的合理分布。学科建设不能离开专业的土壤,所以不能忽视学科基础进行专业建设,也不能不考虑到实践中的效益和要求勉强设置新的学科。例如,在娱乐节目中就应该明确地指明,播音主持专业的主持人是为了培养成为综合型的主持人,如医疗卫生、经济、气象等,但最主要的是对娱乐信息具有高度敏感性。新闻频道的主持人则主要是培养新闻的官方性,儿童类频道则主要是培养童趣节目的主持人。这样根据频道和节目的需求特点进行的专业定位更加具有实效性。

(3)进行学科和人才培养建设。广播电视台进行主持人培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探究本学科发展的规律、明确学习内容、提出科学前沿的成果、科学地进行指导、遵循正确的思想、明确工作实践的要求等。在进行播音主持学科探究中,也要按照这个规律进行专业的定位。因为社会信息技术普及率高,广播电视呈现了跨文化、跨媒体、跨区域的特点,电视频道和电视频率增加,广播电视发展的更加类型化和专业化。主持人也要认识到社会职业需要的变化,能够主动地依据职业需要扩充和调整学习的内容。若是出资人仅在运气发声、吐字归音等方面进行学习,很难适应不同节目的需要。广播电视台要随时根据节目的职业能力需求调整播音主持专业的定位,在节目设计和语言组织中走在播音主持的前沿,让主持人能够了解播音主持专业发展的趋势。由于广播电视台的培训设计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可能不能及时地传播给主持人最新的信息。因此,广播电视台要设立相关的学习结构,聘请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或者是播音主持专家讲述,让主持人能够及时地掌握社会对于职业能力的需要,不断地进行知识的调整。

二、职业能力需求播音主持的语言转化能力策略

(1)注重播音主持专业水平提升。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需要,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要擅长语言的使用。播音主持要有很好的语言学知识,能够纠正发音中的问题,了解吐字发音的方法,增强发音能力。我国广播电视台对语言的要求非常严格,播音员、主持人首先就要纠正自己的发音。因为播音主持通常都是语言的工作,所以广播电视台在进行播音主持专业设计时,开始要采用文稿的形式和受众进行沟通交流。播音员、主持人不仅是说自己的话,而且要说编辑、记者的话,这些不同风格的话语如何进行良好的表达,就依靠播音员、主持人的播音主持能力。

(2)播音主持树立创作理念。我国广播电视台在进行播音主持培养的过程中,开始将专业的定位定为将语言文本转变成为有声的语言,认为只有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好、话语标准就能够将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个专业的定位导致了很多主持人的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在对播音员、主持人进行专业定位的过程中,要鼓励播音员、主持人能够在文本基础之上进行再次创作。有的播音员、主持人将文字一字不差地读出来,表情呆滞;有的播音员、主持人只能是按照稿件的顺序进行阅读,离开了稿件就不能顺利地讲话;有的播音员、主持人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的话,但是面对稿件就不能顺利地表达。播音主持的这些问题都是主持人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因此,在进行专业定位中要培养播音员、主持人自己创作文本的能力。播音主持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播音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主观理解,能够对文本进行良好的诠释,通过声音传递自己的感情。播音主持在没有完成录音之前就不算是完成了工作,因此播音员、主持人要提高自己的即兴发挥能力,不仅能够进行合理的创作,还能够顺利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广播电视台认真分析职业能力需求,可以对播音员、主持人进行一定的创作培训,模拟真实的环境,让他们体会到临场发挥的感觉,从而主动地进行创作能力的学习。

(3)学习方法兼收并蓄。播音主持的工作变化非常大,节目随时都会有新的亮点,综艺娱乐类节目、生活服务类节目、军事类节目、法制类节目、金融类节目都在工作中发现了播音主持对专业知识的匮乏,不断地寻求外场嘉宾。因此,广播电视台在进行专业定位的时候,就要认真地分析现在的播音主持工作存在的问题,做好查漏补缺,提高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技能。播音员、主持人要认真地学习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在文学艺术、信息采编、创意策划等方面进行提高,尽量多地掌握一些其他专业的知识,这样能够更好地应对变化迅速地进行播报。

(4)注重培养语言转化能力。播音员、主持人一般不会学习后立即在电视或广播中播报,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演练才能够和受众见面。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电视以及广播工作的特殊性,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方面还需要多加积累来完成。因此,广播电视台在对播音员、主持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让播音员、主持人深入播音主持的工作,了解编辑和记者的工作情况,熟知采编和播音各个方面的知识。在进行专业定位时,要让播音员、主持人知道文本语言能力是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展示,要提高内部语言的转变。播音员、主持人要了解编辑工作、协调灯光、策划创意等环节,能够在措辞亮点、眼神、表情、肢体语言、语体、语法、语音方面寻找专业特色,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优质的播音主持人才。

第7篇:职业能力论文范文

(一)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需求调查概况

本研究课题立足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问题,重点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高职学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需求现状,并且搜集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调查对象包括与南京市某高职院校有密切合作的校企合作单位以及其他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5份,有效回收32份。调查单位涉及到南京、无锡、上海等地的用人单位。所调查单位所有制形式较为齐全,其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占大多数。在调查的所有单位中,房地产单位有2家,其余全部为电子、通信等制造业单位,这与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领域相符。

(二)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将八项职业核心能力分成了四个层级,对各项能力每一层级的描述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要求被调查者按照单位实际需求选择符合本单位需求的层级。以此为基础制定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进行调研。通过调查发现,各用人单位在对各类能力的需求选择中更倾向于层级二和层次三,这说明用人单位对高职院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层级要求还是比较高的;用人单位比较注重高职院校学生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与人交流的能力,而对于信息处理、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的能力则要求不高;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

由调查结果可知,高职院校在师资建设、课程教学、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等方面,可以以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五项能力为第一层次进行着重训练和培养,以信息处理、创新革新、外语应用三项能力为第二层次进行培养,每项能力培养以用人单位的层次需求为标准进行。另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实训教学

对于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一方面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情况设置核心课程,并对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进行市场化嵌入式教学;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设置调整专业选修课,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更为适应专业市场的需求变化。对于实训教学方面,一是可以根据岗位需求,构建模块化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不断适应企业不断变化的岗位要求;二是可以采取模块化教学,根据岗位实际需求开展实训模块训练;三是对于实训课程要根据岗位实际需求不时更新教学项目,着重考虑实训教学的实用性、创新性以及综合性。

(二)重视并加大就业指导强度

一方面对刚入校的同学进行心理测试,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同时进行职业倾向测试,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且通过对专业和职业的讲解和剖析,进一步推动学生在认识自身兴趣点、优势劣势等方面的基础上,能够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另一方面对大二的学生加强实训教育力度,在实训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熟悉企业真正的需求,让其知晓在岗位上能够成功所要具备的因素,通过组织参加招聘会的方式来让学生切身感受就业。

(三)多渠道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让学生对自身专业和将来的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灌输职业思想,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并能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来不断要求和激励自己;在实践性教学中,可以将学生送到企业中进行实训,实地培养自身的职业意识,加强学生努力训练自己职业意识和参与核心能力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全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第8篇:职业能力论文范文

学生毕业就业仍并不理想,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因素,但学生的专业如果学的扎实而又感兴趣,那将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这就要求我们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思考,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实践能力。如今专业教师应该具备“双师型”的特征,即能进行课堂教学,又能进行专业实践,然而教师的实践能力有的还只是限于书本上的一些项目实例,还是按照教材内容去设计教学过程的,其实现实中的问题中可能要比教材中的更复杂一些,这就要求我们最好有在企业实践的经历,能将企业中的实践情景和想法灌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去,将课堂教学与实践能力两者有机结合,互相渗透。

在课堂上强调以学生实践为主体,但最终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大部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由内而发,学生一般来说也只能进行一些简单项目实践,不能把工作中所碰到的情况真实的反应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话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也会受到影响,那么,如果专业教师有过企业锻炼的经历,就能将课堂模拟出一个工作情景,在情景中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例如学习网站建设首先要明白网站工作的一个整个流程,如果只是根据教材内容来设计就很难把一个问题具体化,教师也很难讲明白,学生也难理解,这时就可以将课堂中模拟成一个具体的工作环境,如:谁负责网站,谁负责域名,谁负责服务器等,在操作中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掌握网站建设的流程。通过这样的课堂设计,学生的积极性能够提高,老师能够灵活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将书本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2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

2.1专业与企业岗位相结合

企业的工作人员,同时自己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并进行实践,最后掌握了企业网站的整个运行流程。在企业中,首先自己在角色上从教师变成了一名企业员工,熟悉企业文化,遵守企业制度,其次,学会了团队合作、共同进步,能跟随企业发展而自我充电和摸索。

2.2增强专业实践能力

企业只要进行一些网站的基本管理如编辑文章、处理图片,有的企业进行网站的模板设计和一些网站编程和数据库操作,其中有一次,在一个旅行社的暑期下企业锻炼中,从网站的域名、空间和整个网站的开发都是笔者和同事完成的,这些平时能在企业中碰到的问题都在这次锻炼中得到了解决,自己的实践能力也大大增强了。

2.3总结实践勇于创新

专业教师在企业锻炼中要学会碰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让自己在问题中不断更新、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最后能够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去解决企业的需求。就拿网站建设来说,它就要求专业教师能在网络、编程、数据库和网站制作方面能掌握一些基本知识,然后不断的深入学习、操作实践才能应对不同的需求,才会有自己的设计和创新。

3在实践中思考教学能力

第9篇:职业能力论文范文

1.学生们思维活跃,经常有超前性的突发奇想,这对于学习冷菜雕刻、创新菜品都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想法不够成熟,各种想法常常得不到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2.学生不喜欢理论学习。原因主要是理论课的课堂气氛相对沉闷,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相比技术实践,学生看不到一时的成果,缺乏成就感;他们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觉得课堂内容与实际雕刻毫无联系,学习这些没有用处。

3.实践课上学生可以将想法通过雕刻技术表达出来,但也常会有挫败感,因为没有基础知识的支持,学生的技术能力不能真正掌握运用。学生有创新的欲望,但是创新的能力还需要不断加强培养。只有基础知识牢固了,学生才可以在实践中合理地运用所学知识,根据自己对美的理解进行色彩搭配,对食材进行合理雕刻设计,真正创新菜品。

二、冷菜雕刻的职业教育要求

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行,职业技术教育要求学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冷菜雕刻教学要培养学生专业的刀工雕刻技能,也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包括:审美能力、色彩及营养搭配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等。这能够激发学生对冷菜雕刻的学习兴趣,保持研究创新的热情。冷菜雕刻教学要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才能达到培养符合餐饮行业要求的专业冷菜雕刻人才的目标。四、冷菜雕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冷菜雕刻教学要采用一体化教学的方式,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动手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色彩搭配、雕刻技术、雕刻主题设计、创意创新、团队合作沟通及自主学习等能力的培养,达到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目标。一体化教学通过文化基础教学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技术分解教学,提高学生的雕刻技艺;分组教学,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整体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色彩搭配能力等。

1.冷菜雕刻基础知识、历史文化及民族艺术特色教学,使学生了解冷菜雕刻的来源,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1)食品雕刻源于工艺美术,其造型艺术和雕刻技艺都是由传统的木刻、石刻、玉雕等雕刻技艺演变而来。学生在了解雕刻文化内涵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冷菜雕刻的研究,学习借鉴古代雕刻技艺。(2)冷菜雕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教师让学生多了解冷菜雕刻的造型形式及形成原理,在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意识。雕刻是有主题、有结构、形态逼真的艺术行为。冷菜雕刻教学要培养学生注重菜品的造型与意境,雕刻主题符合宴会环境达到美化宴席的效果。(3)冷菜雕刻的特性教学。冷菜雕刻具有文化性、民族性和现代性,继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饮食文化内涵,又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学生对冷菜雕刻的具体了解,使他们有兴趣学习研究冷菜雕刻,达到高超的技艺和雕刻理念。

2.冷菜雕刻技术教学,培养学生扎扎实实的雕刻技巧,掌握雕刻的技术规律。教学中对冷菜实例雕刻的工艺流程进行分析,讲解雕刻的操作要领,让学生比照简单的图案进行实际雕刻操作,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雕刻技艺。通过对雕刻形式、造型方法、原材料选择等方面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掌握食品雕刻技术的规律,发现雕刻的共性,培养学生扎实的雕刻技术。雕刻原材料选择,冷菜雕刻选材多以新鲜的瓜果蔬菜或面点为主,原料要色泽鲜亮自然、水分饱满。根据选择的材料进行雕刻教学,不同的材质使用不同的雕刻方式。如:有的食材适合整体雕刻,有的适合镂空雕刻。食材的大小和形状不同雕刻方式也不相同,教学中要教学生因材施艺,锻炼学生用不同的食材进行雕刻,并物尽其用,在雕刻锻炼中总结雕刻规律。教师让学生练习雕刻不同的造型,如常见的各式各样的花类、动物生肖、飞鸟、人物等。学生在塑造不同造型的过程中掌握雕刻的整体构思方法,提高其雕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