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职业素养培育管理范文

职业素养培育管理全文(5篇)

职业素养培育管理

第1篇:职业素养培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素养;班级管理

一、做好学生职业规划

由于中职学校生源不尽人意,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相对较为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和分析能力相对较差,对于就读职业学校和选择专业都很茫然,对个人的未来职业生涯非常的模糊,若班主任不能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生在校浑浑噩噩,虚度光阴。作为班主任要充分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和价值,班主任在新生进校的时候就要开展学业和职业规划主题教育,班主任必须要充分的体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掌握正确的辅导技巧,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结合每一个学生的专业和学习能力进行相应的辅导,明确学生在职业发展规划之中的现实情况,积极的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导,保证学生能够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保证学生能够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为了以后的职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在学习上做到认真学习,勤于专研技能,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二、引入企业文化管理班级

深化产教融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改革的主攻方向。将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优秀的企业文化、先进的管理理念等要素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在中职班级管理实践的过程之中,班主任需要围绕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核心要求,积极的将各种企业文化元素融入班级管理活动,创新班级管理工作和内容,通过班级管理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首先在班级管理理念上引入现代企业运行机制,模拟企业管理模式,设立“经理―主管―员工”的班级管理架构,领导干部竞聘上岗,由班主任颁发聘书,各司其职。其次在班级文化上引进企业精神文化,对教室文化氛围进行精心设计,将代表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等标语上墙,学生长期以往在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下,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然后在班级管理制度上引进企业的7S管理制度。并配套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比如《教寝室7S管理办法》、《学生课堂手机管理办法》、《班级奖惩实施办法》等,通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并加以严格执行,及时进行客观公正评价,通过这种精细化的班级管理,将责任落实到人,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岗位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的管理能力,让班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三、注重班级日常管理

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校和老师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积极的关注学生个性化成长发展的实质需求,将加强学生日常管理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相联系。作为班主任首先要重视主题班会的开展,利用主题班会开展诸如工匠精神的教育、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等,把社会的要求、学校的制度、班主任的理念结合各种专项主题教育装进学生的脑子;其次通过三项竞赛促养成教育,所谓三项竞赛是指班级的学风、纪律、卫生在学校的考核排名,要以三项竞赛为契机,对学生出现的各类违纪,比如不配戴校卡、不穿校服,被子叠放不规范,作为班主任都要一一过问,问清扣分原因,必要的时候要小题大做,比如学生被子叠放不规范,可以单独教会学生叠到规范为止,只有在小事情上与学生较真,学生才不会犯大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让各种规范进入学生的心里,进而一步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丰富班级活动

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业相对比较轻松,业余时间充裕,若在学生业余时间上不加引导,学生很多会在寝室玩游戏,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班主任,要千方百计丰富校园生活和班级活动。作为班主任要根据班级专业的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班级活动。一方面要让学生动起来,把学生赶出寝室,让他们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团协会和文体活动,要求每生加一社,每生有一特;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班干部、团支部的力量,让学生活起来,定期开展班级活动,比如通过组织春游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当地的人文风情,组织扫墓,让学生在缅怀烈士活动中激发其的爱国情怀,组织班级中秋晚会,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升华友谊,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的良苦用心,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激发学生对班级的热爱,从而转化为自觉维护班级荣誉的行动。总而言之,培养具有职业素养的学生是职业学校育人的根本任务。在班级管理理念上,要以职业规划教育、企业文化熏陶、学生日常细节教育作为主要抓手。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主动关心学生的思想状态,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指导班干部开展多样化的班级活动,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成效。学生通过在校几年学习,使其成为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生产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甜甜.职业素养培育视角下中职班级管理模式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贾世磊,崔丽萍,董娟娟.在班级管理中培育中职护理学生良好职业素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9).

第2篇:职业素养培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职业素养培育;中职班级管理;模式变革

在当前阶段我国中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而当前阶段中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要想不断提升水平,就要发挥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得教育水平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下得到提升。从总体而言,当前阶段注重职业素养培育视角下中职院校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因此,对职业素养培育视角下中职班级管理模式变革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职学校班级管理模式的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入学之前一直处于懵懂的青春期阶段,常常无法对外界的诱惑进行控制,比如:上网,吸烟以及饮酒等,这些不良习惯对中职学生的学习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当一些学生意识到这些问题以及纠正的过程中,他们会由于某些原因而出现纠正失败的情况,因此他们选择去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深造,以使得他们的技术能力得到提升。在入学之初,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是非常困难的,非常多的家长对孩子寄予了厚望。有很多学生都是由于成绩不理想而被送到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学习技能的,进而会出现自卑以及自闭等现象。通常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入学之初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实施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型是非常重要的,进而可以使得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非常的重视独立性,敢于进行自我表达,这一点是值得认可的。但是,非常多的中等职业学生具备不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也非常缺乏的,自卑感比较明显,对未来非常的困惑。面对这些情况,对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模式进行改变是非常重要的,以指导学生养成比较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提升个人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从我国专业素质的培养角度来对管理模式的具体现状进行分析。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素养的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来讲比较弱,学习素养比较低,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学生的具体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其主要可以在这些方面表现:一方面,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差,在教室里听课经常不打开教科书,课后作业往往利用抄袭来完成,在考试当中甚至存在作弊的情况现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足,对学习缺乏兴趣以及热情;另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学习非常多的技能,这样就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目标不够清晰,对未来感到非常的茫然。除此之外,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对于集体观念,探索,创新以及合作意识等比较的缺乏。总体来讲,中等职业学校在实施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面临非常多的挑战,因此在管理模式当中实施有效的探索是非常必要的。

3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模式建设的具体建议

3.1为学生设置良好的职业计划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源不尽人意,学生的个人学习基础非常的薄弱,他们的自我控制以及分析能力也相对比较差,关于职业学校以及专业选择方面存在无所适从的情况,并且对自身未来的职业非常的含糊。如果班主任不能提供有效的指导,那么学生的学习目的就会不明确,学生在学校就会浪费非常多的时间。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充分的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价值以及重要性。新生入学时,班主任一定要实施学术以及职业规划教育,班主任一定要充分的体现组织者以及指导者的作用,掌握比较正确的辅导技能,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和每个学生的专业以及学习能力进行结合,进而实施针对性的指导,弄清学生在职业发展以及计划当中的实际情况,要积极的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以保障学生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发展。保障学生可以和实际情况相结合,逐步的实现未来的职业目标,学习技能,积极的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当中,最终使得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

3.2引入企业文化管理班级

深化产学结合属于新时期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方向,把企业的优秀文化、核心价值观以及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等内容和学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相互结合。在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的具体实践当中,班主任一定要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培训重视起来,积极的把各种各样的企业文化元素以及班级管理活动之间相互融合,使得班级管理工作以及内容得到创新,提升学生素质。首先,可以把现代企业运作机制进一步引入到班级管理理念当中,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模拟,设置建立“经理—主管—职工”的班级化管理结构,实施领导干部竞聘制度,任命并履行其实际职责。其次,需要把企业精神文化以及课堂文化相结合,更好的渲染企业经营理念,企业核心价值以及企业精神等口号。长时间以来,学生会被优秀的企业文化所熏陶,并且会受到不断的提醒:“如果今天不努力学习,明天就会努力的寻找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制定针对性的管理规则,严格执行,及时的实施客观以及公正的评价。利用这种比较精细化的班级管理,对责任进行分配,使得学生的责任感,纪律性得到增强,逐渐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3.3重视班级的日常管理

培养职业素养属于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因此学校以及教师一定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积极的关注学生个性化成长以及发展的实际需要,把学生日常管理以及学生专业素养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作为班主任,首先需要重视班会的开展,在主题班会上开展手工艺活动,进而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卫生习惯、礼节文明以及法制理念等实施教育。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和社会要求,班主任的概念以及学校系统等相互结合,利用班主任概念把各种各样特殊的主题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大脑当中;其次,利用三项比赛来进一步促进教育。所谓的三项竞赛主要指的是学校评估当中班级学风,纪律以及卫生状况的排名。关于所有违反学生规定的行为,比如:不穿校服,棉被的叠放不够规则等,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清楚的询问,弄清楚扣分的主要原因。

3.4丰富班级活动

职校生的学习相对来讲比较放松,存在非常多的业余时间。如果在业余时间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那么很多学生都会利用这些自由时间在宿舍进行玩游戏。面对这种情况,学校以及班主任一定要尽量的使得校园生活以及课堂活动变得丰富起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按照班级的具体专业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班级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我们需要让学生走出宿舍,保障他们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进行活跃,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俱乐部以及文化体育活动;并定期的组织课堂活动,比如:组织一些春游活动,辅助学生了解当地的具体风俗,可以组织扫墓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组织全班同学实施中秋节晚会,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升级,让他们感受到幸福感,并且也可以使得同学们的团结意识以及班级荣誉感等大大的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行业改革的逐渐深入,职业素养培育视角下中职班级管理模式变革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阶段我国职业培养素养视角下中职班级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人际关系不融洽、班级制度不民主、集体主义意识较差、不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等。要想提升当前阶段我国中职院校办学管理工作水平,需要采取多样化措施,首先需要开展多元活动,其次需要构建自主班级管理制度,最后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群体的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张文进,李双荣.中职学校新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的八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7(7):199-200.

[2]文艺平.中职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河南农业,2015,26(4):38,44.

[3]陆志良.企业元素引入中职班级管理改革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8(1):269-270.

第3篇:职业素养培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经济化;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素养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思想政治素养

行政管理人员的主要负责纪律管理、组织规范等,所以要确保行政管理人员拥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场,和优秀的思想品质,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作风,做到以身作则,进而促进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如此,高职院校具有育人功能,行政管理人员也肩负着教育管理的责任,所以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有良好的师德情操,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二)知识结构素养

高等院校会聚集大量的人才和知识,在高等院校中进行行政管理,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了解高等教育规律,建立完备的知识结构,进而从容的面对各项工作内容,使高中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所保障、行政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包括教育理论、教改方向、管理规律等。

(三)业务能力素养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所以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也随之得到了飞速的提升,为了配合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许多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体制都进行了改革和深化,随之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作为合格的行政管理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还要具有强大的业务能力,主要包括管理协调的能力、表达执行的能力、创新发展的能力。优秀的行政管理人员既要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还要具有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精神,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国家办法的教育政策,发现行政管理中存在的规律,并积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同时能够与其他部门进行协调和配合,具有较高的执行能力,这样才能确保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四)精神心理素养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不仅仅对内部,更要与外部交流并提供服务,所以行政管理人员应该保持积极的精神面貌,在职场中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不仅如此,行政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较大,工作任务繁多且时间紧张,许多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会逐渐丧失积极性和耐心。还有一些学校对行政管理不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收入较低,在工作强度和薪资待遇不成正比的情况下,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正视困难,做好心态的调整,加强自己的精神心理素养,使自己能够不断克服困难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团队专业性不高

现如今,许多高职院校都有专门的行政管理团队,但由于团队中成员专业不同、学历不同、经验不同,造成管理人员素质能力参差不齐,有些管理人员能力较低,无法满足学校的管理需求或者无法配合团队工作,进而造成行政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能力和工作能力被拉低。不仅如此,一些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培训方案和规划,行政管理人员在入职之后就很少再接受培训教育,所以个人素质、能力的提升速度较慢,进而造成管理团队整体进步速度较慢[1]。许多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团队不仅缺少专业的管理素质,还对学校的教育目标、发展方向等缺少认识,管理工作普遍处于比较片面、低端的层次中,没有真正发挥出行政管理的作用。

(二)管理人员缺少服务意识

行政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科研三项工作的进步,行政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就是为这三项工作提供服务,所以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有明确的认识,了解自己的服务定位。然而,许多行政管理人员并没有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的内涵,在日常工作时往往将自己放在管理者、领导者的位置,造成行政管理部门对教师、学生不仅过度约束,且没有提供相应的服务。由于管理人员缺少服务意识,所以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出现偏差,这不仅会影响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的发挥,还会影响行政管理部门的威信。

(三)管理人员缺少开拓精神

从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自身的业务能力,对行政管理的重视度不高,进而导致学校比较器重科研人员,忽略了管理人员的重要作用。所以,行政管理人员的各种福利待遇比较落后,工作强度往往和薪资待遇不成比例,造成许多行政管理人员对工作失去热情和信心。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不对称,且没有明确的岗位制度,造成管理人员往往只负责自己业务范围内的工作内容,不会进行任务业务延伸和拓展。不仅如此,由于行政管理的工作强度较大,所以许多管理人员会出现敷衍、消极、搪塞的工作态度,进而严重影响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培育方法

(一)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机制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高职院校都开始采用产学研究合作、工学结合等培养模式[2]。不仅如此,高职院校在不断加深学校与当地经济的联系性,并为社会输送了许多专业的技术型人才。为了确保高职院校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职院校应该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和改进。首先,要梳理科学的管理理念,不断探索适合本校的管理体制。决策者和管理者都要加强对行政管理的重视,同时了解高职院校、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根据发展需求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各项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如时间、财产、物资、人才等。其次,要加强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使行政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和规范。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根据行政管理人员的日常表现为其提供相应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学校可以采用因事设岗、按岗聘任、能上能下等灵活的用人机制,要调动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管理工作更加多样和灵活、

(二)正确认识行政管理工作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并准确定位行政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也应该深入研究自己的工作内容,应该认同自己的职业,并对自己的日常工作充满信心,这样才能确保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针对态度消极、工作能力低下的行政管理人员,组织应该深入了解其出现这种工作状态的原因,并针对管理人员的工作需求采取合理的关怀政策和制度引导。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多关注行政管理人员内心需求,激发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学校可以将工作态度、工作动机作为职业资格评定标准,以此来引导行政管理人员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培养管理人员服务意识

在高职院校之中,不仅要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还要明确行政管理体系的定位。应该将“服务”作为体系的核心,行政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科研等活动提供服务,确保师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日常工作和学习。为此,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做到以教师和学生为主,围绕教师和学生开展日常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积极完成手中的工作任务,并且不断开拓和创新。此外,行政管理人员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要认识到“人”的作用,在工作中要尊重人、关心人、了解人[3]。高职院校也应该为行政管理人员提供更好的待遇政策,使行政管理人员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降低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强度。

(四)强化管理人员自身修养

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要将“服务”作为工作的核心重点,并围绕这个核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不断学习心得知识。一方面要遵纪守法,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另一方面要有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将自己作为学生和教师学习的榜样,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化背景下,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可以培养各种专业型、技术型的人才,也可以从事科学研究,在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同时也能够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要发挥高职院校的功能,就要提升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水平,为此要培养更多行政管理人才,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认识,强化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阳.关于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1):71.

[2]李家华,陈勇平,陈政石.高职院校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及内化机制实践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17):176-177.

第4篇:职业素养培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职教改革;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在现阶段教育领域中,要注重突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建立创新发展理念,为现代社会经济体系建设提供动力。能有效适应市场环境基本要求,完善职业教育与相应的培训体系,优化教育专业布局,做好教学体制改革。基于社会多产业发展需求为基本导向,引导社会多领域关注扶持职业教育,培育更多专业化技术复合型人才。

1职业素材内涵与特征分析

1.1内涵

由于探究角度与重点具有较大差异,不同研究人员对职业素养存有不同理解。从广义角度来看,职业素养就是职业人员在职业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正常情况下主要是由职业能力、执业观念、职业习惯、职业道德组成。从狭义角度来看,在职业素养中不包括职业能力,此类内在素养对人们职业行为具有较大影响,通过行为能有效判定个人职业素养水平。

1.2特点

在职业教育中对职业素养进行培育,职业素养形成与考核具备间接性特征。在个人职业能力考核中可以参照多种不同的考核方式,职业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也要经过长期循序渐进的变化。职业素养属于内在素养,对职业人员自身各项行为具有较大影响,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不同的职业行为。职业素养具备双重性特征,就是不同职业发展要求有共同点与不同点。各类职业受到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岗位职能差异,对职业素养也有着不同要求。最后是成长性,职业随着社会不同阶段发展逐步产生,职业素养也要遵从此类发展变化规律进行转变[1]。

2职教改革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探析

2.1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注重职业素质培育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重点强调当前要优化完善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职业教育制度框架,推动职业教育全面发展,保障学历教育与专业技能培训同步发展,组建更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高职教育中,要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培育,要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树立企业发展形象。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进行培育,能依照企业发展需求培育学生职业行为习惯。还要对学生个人形象合理梳理,因为员工个人形象对企业发展形象紧密联系。职业素养培育中还要引导学生明晰正确的职场礼仪,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实践中,能保持恰当的礼仪,为今后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奠定基础。还要建立良好的责任意识以及团队意识,能做好个人职务分工,实现更多个人发展目标。教师要注重结合学生专业现状以及个性化发展差异为学生拟定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掌握职业素养培育的各项重要组成要素。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能力以及兴趣所向确定自身职业发展方向。教师要注重起到带头领导作用,在学生成长发展中注重多方引领,让学生养成更高的职业素养。在课程体系构建与日常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培育,让学生能对教学内容合理规划,在完整的课程体制中突出职业素养培育重点性,在职业教育多项课程教学中均渗透有效的职业素养教育[2]。

2.2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针对性分层次提高职业素养

在职教改革背景下,要注重建立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全面完善传统化的教学标准,更新教材,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育,在多专业教学中要能渗透工匠精神,实现复合型教育。对于显性的职业素养培育,比如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类别的学生,此专业类别的学生在今后毕业中会从事到多项设计工作中。设计成效以及作品美感要通过广大客户进行评判,是突出的客户需求导向型工作。在教学实践活动组织中,可以通过多个专业教师建立实践指导小组,对课程内容选定、教学方案设计、活动组织开展规范化指导与审定,确保人才综合素质能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多个用人企业需求。在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之余,强化学生手绘图、审美基础、绘画操作、Coreldraw以及PS等常用设计软件知识教学[3]。在专业教学中全面融入职业素养,首先可以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通用职业素养培育。在专业课程中对通用素养资源深入挖掘,合理在教学中融入。比如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中融入通用职业素养,比如定期组织开展个人情商培育、职业理想、心理健康、职业道德等多项职业素养课程培育。在本校校园文化培育中也能渗透通用职业素养,定期组织各项节日主题活动、社团文化节活动、文化讲坛、企业调查、顶岗实习等。最后,在隐性的职业素养培育中,要注重突出工匠精神。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发,全面追求道德层面上的各项修养,对工匠精神集中讨论。强化学生思想教育,让广大学生能深刻理解与接受工匠精神。让学生能全面理解工匠精神,以此作为学生活动发展指南,为学生提供更多践行工匠精神的平台。最后,教师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要借助多个实例形象展开榜样教育,让学生能掌握教学内容,还能职业素养合理引导,突出榜样教育价值。

2.3促进产教融合,建立“双元制”现代学徒制

在职教改革进程快速推进下,要注重强化产教融合发展,整合现代学徒制、企业学徒制经验,注重工学结合发展。在现代化高职教育中,企业与学校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两个重要场所,即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此类人才培育模式能在多个职业教育场所进行应用,在实践中高职院校要做好用人需求以及岗位标准设定。基于企业与学校协作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个人专业能力进行培育。以课程教学活动为基础,实现工学融合,企业师傅与教师为学生知识体系构建提供支撑,还要深入参与到社会企业、学校学习等多项活动中。教师要注重突出订单式培育模式,受到学校与企业多方面考核。当前对于高职学生来看,比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从其专业特点以及职业发展方向来看,能参与2+1教学模式,完成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之后,学生划分对应的企业导师。通过导师榜样示范,建立初步的职业定位。通过一年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通过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向指导,能获取学历证书以及职业资格证书,强化个人职业素养[4]。

2.4建设多元办学格局,强化校企多方协作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与本科院校教育之间最大的差异性在于,高职院校注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当前重点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背景下,要注重建立多元化办学格局。引导学生深入企业发展,获取本专业工作设计、生产、管理多环节操作。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到企业一线生产中,能感受到真实的生产氛围,满足企业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要求,能间接对学生责任意识以及团队思维进行培育,以此强化学生职业素养。从实践活动中能得出,通过多方协作能让学生真实获取企业发展管理细则,认识到职业素养对实践个人发展价值的重要意义,各项真实的实践体验也是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驱动力。

3结语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属于一项复杂的工程,要注重整合多方资源共同致力于此项目建设。对学生专业知识能力进行培育,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与集体合作意识。高职院校要突出个人发展主观能动性,从本质上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更多社会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利静.我国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26(1):52-54.

[2]荆煜君.高职学生的职业化素养及心态调节[J].青春岁月,2019(35):176-177.

[3]徐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科技风,2019(35):42,44.

第5篇:职业素养培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实践

我国高职院校对职业素质教育的研究是在结合自身基本条件以及院校特点的基础上来开展的,是根据相关专业的实际特点来选择职业素质培养模式,从而实现职业素养培育初衷。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对于各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也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各高职院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并对现有的培育模式进行优化。

一、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目前,部分学者对于职业素养含义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人认为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从事某一种职业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并在相关的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一些行为规范。职业素养的培育过程中,还需要将其分为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技能以及职业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并需要各高职院校能够在这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育,从而满足各行各业对于职业人才的实际需求。高职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才能够胜任岗位的具体要求,从而显著提升自身的社会竞争能力和职场竞争能力。因此,一个人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人们获得职场成功的一个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处于不断调整与优化的阶段,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各个行业的新技术更换速度变得越来越频繁,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在学校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就业之后还有可能出现被淘汰以及不断提升的情况,这也就使得企业在进行人才的招聘过程中,对于学生职业素养以及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在我国教育部门《关于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中,要求各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职业教育工作,并将学生的诚信能力、责任意识、守法意识以及学习能力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借此来培养出一批具备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存在的不足

(一)职业目标模糊,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

在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进行调查时,有近半的学生对于自身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还不够,并不知道自己在毕业之后能干什么,想要干什么。可以说现阶段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还存在比较严重的职业发展方向不够明确以及职业目标过于模糊的问题,在这一情况下,毕业生也难以结合专业优势与自身特点,来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

(二)职业道德淡化,缺乏一定的职场适应性

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主要借助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所用的教材多为通用性教材,内容与专业偏离,内容偏重一般职业教育,缺乏行业针对性,无法体现岗位特性,且内容多偏重应该做什么。这种内容的设置使职业道德教育远离实际,难以解决高职毕业生在职场中遇到的职业道德选择或价值冲突问题,使职业道德教育在现实的职场问题前显得苍白无力[2]。目前媒体报道的社会现象还存在部分行业企业有坑蒙欺诈、诚信缺失、见利忘义等行为,一些从业人员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现象,这些都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容易诱发和刺激高职学生淡化甚至漠视职业道德,导致职业道德教育难以取得实效,对于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也会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三)职业意识薄弱,缺乏一定的职业责任感

目前仍有部分学生存在职业意识薄弱的现象,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多是将求职中心放置在舒适的工作环境跟丰厚的福利报酬这两个方面,吃苦精神不足,并不愿意在工作中进行积极的学习,对于从业也没有具体的打算。没有建立起“专业”与“职业”的密切联系,对于高职教育而言,专业突出、职业针对性强是其显著特征。职业责任感既能彰显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认可,又能反映出与意向职业间的情感联系,因而职业责任感是衡量高职学生职业素养高低的重要指标。有的学生表现出职业的坚守力不够,或者是被动地参与工作。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具体对策

(一)职业素养的培养要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贯穿始终

职业素养是核心竞争力之一,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贯穿始终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水平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学生的意识层面,让学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对自己所学专业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在以后的职业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学生以工匠精神规范自我,自觉遵守职业标准和程序,爱岗敬业,奉献社会,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过程中,有助于从根本上端正学生的职业态度。

(二)职业素养的培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主体则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和目的,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中,这样也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借助于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也能够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所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所采取的案例还多是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事件以及场景,并需要具备有真实性、普遍性以及典型性的特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动机跟兴趣得到有效的提升。借助于批判、分析、抉择以及生成等多种模式,来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知识的构建,还能够让学生对于职业素养的认知跟重视程度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并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主动展示出自身的职业素养[3]。

(三)职业素养的培育要贯穿于日常学生管理之中

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要场所是高职院校,要不断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生根据学校教育管理来不断修正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习惯等,引导学生成为职业素养培育的主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要有时代性,结合社会需求,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努力提高学生适应、学习能力,同时依托于学校管理不断推动学生本身的自我教育,不断加强学习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四)职业素养的培育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培养

进一步加强并继续做优、做精“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政行企校”模式,培育职业素养的良好环境。一方面,创新家校企互动模式,以学校为纽带,要建立学校与企业、家长联系机制,发挥学校在家庭与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完善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协同共育机制,主动选择、吸收企业文化,形成文化上的融合与创新。另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实施的教学模式是“2.5+0.5”,学生有大半年的时间参加校外实习实训,充分把握顶岗实习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去,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企业生产的氛围,才能够站在一个职业人的角度来感受企业对员工在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4]。另外,也可以请企业的技术骨干给学生进行示范教学,以他们自身的经历和体验来教育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给学生传递正能量,也有利于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养成。

(五)职业素养的培育还要优化课程,提升科学性和针对性

为了取得良好的职业素养培育效果,就要求各高职院校能够进行详细的社会调研工作,并需要在结合了学生们学习特点以及相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来进行职业素养科学内涵的有效探讨。在具体的培育过程之中,也就需要将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理想等方面的知识作为其职业素养的培育重点,还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工作的融入。此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要求各个专业的教学人员能够在结合了企业实际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职业素养考核体系构建,借此来保障学生们在经过了相关教育工作之后,能够具备有良好的职业素养[5]。除了科学性之外,职业素养教育工作还具备一定的艺术性,要求高职院校能够进行相应教学环境的积极创造,并且需要将职业素养的教育工作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之中。教师要言传身教,通过自身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模式来帮助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通过优化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行为准则的模式,还能够营造出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借此让学生的职业意识以及职业情感得到滋生以及升华。总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工作,除了学生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满足各企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秋云.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12,(02):32-34

[2]闫军朝.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及其实现[J].职业教育,2017,(18):32-34.

[3]张晓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与构建[J].职教论坛,2016,(17):7-11.

[4]靳慧.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