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教师师德考核范文

数学教师师德考核精选(九篇)

数学教师师德考核

第1篇:数学教师师德考核范文

1.办学满意度调查中满意度的基准比例定为85%是否合适?如不合适,您认为的比例应该是?

共调查39人,其中28人认为合适。6人认为比例应为70%,1人为90%,4人为95%。

2.至少有30%的教职工确定为师德考核“优秀”等次是否合适?如不合适,您认为的比例应该是?

共调查39人,其中16人认为合适。1人认为比例应为40%,7人认为50%,1人认为100%,5人认为95%,7人认为80%,1人认为90%。

3.最高有60%的教职工确定为师德考核“优秀”等次是否合适?如不合适,您认为的比例应该是?

共调查39人,其中16人认为合适。1人认为比例应为70%,2人认为80%,5人认为95%,9人认为90%,4人认为85%。

4.满意度85%以上的学校,满意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师德优秀等次指标在教职工总数30%基础上增加2个百分点。是否合适?如不合适,您认为的比例应该是?

共调查39人,其中22人认为合适。1人认为比例应为80%,6人认为应加5%,4人认为应该85%——80%。

5您认为做好师德考核工作,关键在于哪里?是需要完善学校的考核管理办法,还是调整师德考核的基数?

共调查39人,其中20人认为二者都需要调整,7人认为需要完善学校的考核管理办法,2人认为应调整师德考核的基数。

二、调研发现的问题

1、对于“满意度基数为85%”,71.8的教师认为合适。

2、对于“至少30%的教职工确定为师德优秀”,41%的教师认为合适,本项需要修改。

3、对于“最高有60%的教职工确定为师德优秀”,41%的教师认为合适,本项需要修改。

4、对于“满意度85%以上的学校,满意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师德优秀等次指标在教职工总数30%基础上增加2个百分点”,56%的教师认为合适,本项需要修改。

5、对于“学校的考核管理办法、师德考核基数“,51%的教师认为二者都需要调整。

三、调研发现的意见建议

1.工作态度端正,遵纪守法,悉心教育学生,就应该师德考核优秀。可是现在这样的考核标准会导致一些师德优秀的老师不能评为优秀。

2.老师只要工作态度端正,遵纪守法,悉心教育学生,就应该师德考核优秀。

3.以人为本。

4.加强尊师重教传统文化的弘扬,明确目标;定期开展师德论坛;展示教师的《教书育人录》,正面引向。

5.老师只要思想端正,遵纪守法,认真地履行教师职责,认真地教书育人就是优秀。

6.考核办法更具体,更符合实际情况;师德考核中的“优秀”等次比例再略提高一些。

7.加大对一线教师的倾斜力度。

8.所谓优秀没有具体尺度,只要老师能做好份内之事,态度积极认真,不犯教育错误,就该是师德优秀。希望公平公正的评定。

第2篇:数学教师师德考核范文

为了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师德考核,特制定我校教师师德考核工作制度。

一.建立师德考核工作领导机构

师德考核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进一步加强师德学习和宣传报道工作

1.通过学总书记给孟二冬同志女儿回信的精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文件和要求,提高师德学习的针对性,增强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激发教师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

2.持续宣传报道,形成全社会影响,利用板报、广播、专栏,多角度宣传,全方位展现师表形象。

三.评选范围和条件

1.评选范围

年度师德标兵的评选范围是: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

2.评选条件

(1)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总书记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模范遵守新的<<中小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导学生。

(2)在工作中表现突出,专业发展意识和行动具有明显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心理健康,与领导、同事和学生家长关系融洽,和睦相处。

(3)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讥讽、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及驱赶学困生等行为,无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行为,无校外办班、兼课和有偿家教等行为,无在教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规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等。

(4)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所任学科在全县处于前列。

(5)在县级(含县级)以上媒体进行过宣传报道和参加过市级(含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师优先。

3.推荐方法

(1)评选师德标兵应在对本单位全体教师进行师德考核的基础由进行。

(2)我单位在上报推荐名单之前,要在本单位对师德标兵候选人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5天,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

4.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包括:

(1)“师德标兵”申报表

(2)“师德标兵”典型事迹材料1份,字数在3000字左右。

(3)本人师德档案:包括<<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表>>一份、学习笔记、个人评价材料、本人在县级(含县级)以上媒体师德事迹宣传报道材料原件或相关材料等。

中学师德实施细则

一、在学校统一组织下,由学生和家长实行无记名投票评议。

二、对学生和家长的评议面应覆盖教师所教授的所有班级,并不少于所教授学生人数的60%。

三、根据<<学生和家长评议教师问答卷>>,由学校组织专人进行回收和统计后,记入<<师德考核表>>。

四、考核方法

根据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以无记名民主测评为主,实行教师自评(占30%),学生和家长评议(占30%)、同事互评(占20%)、领导班子评议(占20%)四方面相结合的办法。

考核结果分为四档,分数在90分以上者为优秀,在80-90分者为良好,在60-79分者为合格,在59分以下者为不合格。

中学师德奖惩决定

第3篇:数学教师师德考核范文

——河北省保定市师德评价改革纪实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如何提高教师师德水平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个教师的师德水平高低,看不见,摸不着,更说不清,正因为如此,许多地方在抓师德建设时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许多传统的师德建设方法,虽然也能触动教师的灵魂,但却不能形成制约机制。一个教师可以因学历不合格下岗,也可以因教学成绩不高而被“未位淘汰”,却鲜有因为师德水平低(不是败坏)而丢了饭碗的,师德方面的问题大多是到了触犯法律的程度,才能依靠法律来解决。这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教训。 如何使师德水平也能像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教学水平那样成为一种评价任用教师的“硬件”,保定市近年来做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大胆改革师德评价方法,使师德评价由“虚”变“实”,在此基础上,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了师德档案,作为教师聘用的依据之一。这一做法,使保定市的教育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下面一组数字和事实,印证了河北省保定市教育工作近些年的变化: 从2000年到2003年年底,保定市中小学辍学率从2.9%下降到1.9%; 全市中小学学困生数从2000年的约30%下降到5%以下,学习优秀的学生从30%提高到60%; 2002年,河北省高考文理科状元双双落在保定市。2003年,全市高考升学人数跃居河北省第一; 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不断提高。据统计,2000年前,市教育局每年接待群众上访100多人次,而2003年一年仅有30多人次。在全市行风评议中,教育也得到了广泛好评。 教育周期长,其“产品”是人。我们知道,要改变一个人都很难,要改变一批人,改变一代人就更难。而保定市在短短的几年间就使教育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其深层原因是什么?为此,记者日前赴保定市一探究竟。 要想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造就一支思想道德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2000年,保定实现“普九”,教师学历合格率也大幅提高,初中教师合格率达93%,小学达99%。此后,全市教育工作的“重点”开始向“普及高中段教育”转移。但此时,许多从基层反映上来的情况让保定市决策者感到:有了明亮的教室,有了学历合格的教师,并不等于有了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保定市教育局多次提出要求,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可是当教育局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检查时,许多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只写了一个“阅”字,甚至只写了年、月、日,作业内容根本没有看。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根本无法发现,更谈不上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许多非常聪明的孩子,由于种种小毛病,被老师扇了一巴掌,踢了一脚,罚了一次站,就再不愿上学了。这一掌、一脚、一次罚站,成了他们学习的转折点,也成了他们人生的转折点。 一些教师家里种着地、做着买卖,一到农忙季节或买卖需要时,常常是“让班长领着学生看书”,自己去忙地里的活计或去做自己的买卖,甚至让学生帮着干活,帮着做买卖。可许多孩子并不能“无师自通”,因此造成了学习困难。老师用学生的前途换回了一个丰收,换回了几十斤、上百斤的收成和手中的几张钞票。 有的老师看别人富起来了,也想靠自己的本事致富,他们在上课之余在家里开设了“课外课”,许多应该在课内讲明白的东西被挪到了“课外课”中去讲,班里的学生不得不在上完学校的课之后,再掏钱上老师的“课外课”。老师在掏家长的腰包的同时,也浪费了学生们的宝贵青春。 保定市在一次关于辍学原因的调查中发现,几乎没有因为家里穷而辍学的学生,90%多的辍学学生是由于学习困难或者与老师、同学有矛盾而辍学。学生家长在回答“如果你的孩子愿意上学,学习尚可,你又一时没有钱时,你是不是愿意借钱供孩子上学”这样的问题时,几乎所有家长的答案都是——“是”。 这种种的情况,使保定市教育决策者明白一个现实,在给孩子们盖漂亮的教室和提高教师学历之后,要想真正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还必须造就一支思想道德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像考教师的文化知识一样来考教师的师德水平 其实,同全国一样,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问题历来是保定市不断强调要重视的问题。全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下发后,保定市下发文件组织学习,搞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培训、讲座、报告会。但是,对许多教师而言,写在墙上和文件上甚至背诵得滚瓜烂熟的《规范》与他们的行动始终是“两张皮”。 2001年教师节,市委书记王珽久在庆祝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上,向全市教师发出了“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争名师”的号召。 但是,师德水平的高低,本身就是一个看得明白、说不清楚、更没有标准、难以评价的事。一个教师的知识水平可以用考教师的方法来衡量,教师考60分就及格,就可颁给毕业证书,就可长工资,提高待遇,考59分就完全不同。然而,教师的师德水平怎样衡量才能让教师心服口服,却没有那么简单。 从2001年开始,保定市就开始了把教师的师德水平进行准确的衡量的探索。他们提出:要像当年抓“教师学历合格率达标”一样抓教师的职业道德提高。经过慎重调研、保定市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共8条,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 《意见》提出要像建立教师人事档案一样为他们建立职业道德档案:每学年末要对全体教职工进行职业

道德专项考核,考核办法由自评和他评相结合。他评采用向学生、家长发放不记名问卷形式。考核结果填写《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登记表》,评定出“优、良、可、差”,存入教师师德档案。凡职业道德考核达不到“优”者,年终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不得参加各级“教学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名师”、“特级教师”等各种表彰奖励活动。 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造成不良影响的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处分。 保定市关于教师建立教师档案的意见下发后,立刻在全市上下引起巨大反响。家长和社会拍手称快,一片赞扬,最受触动的是教师。主管人事的副主任郭君格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质问:“不让教师从事第二职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郭君格回答:“它的依据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为了学生的未来,是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要求。”双方各执一词。最后,郭君格真诚地想邀对方当面讨论,问对方的姓名,对方却回答“我姓爹”,然后“啪”地一声把电话挂断。 接完这个电话,郭君格不但没有恼,反而乐了。她抓师德建设以来,不知发了多少文件,不知开过多少次会议,但每次都如泥牛入海,毫无反应,这一次教师有了如此强烈的反应,说明教师真正受到了触动,有了触动,才能有效果。 过去抓师德是局长的事,现在变成了教师自己的事 保定市共有22个县(市),各县(市)根据市教育局的意见要求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方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考核定了详细的考核办法和评价标准。 在保定市前卫路小学,记者见到了分别由学生、家长填写的教师师德水平不记名赋分表。哪位老师曾打过学生,哪位老师作业批改不认真,哪位教师曾接受过礼品……一目了然。 去年,保定市第一次对全市十万余名教师进行了师德专项考核,并为每一位老师建立了师德考核档案,在全市十万余名教师中,90分以上的优秀教师62291名,80分到90分的45441名,60-80分的6288名,不合格113名。在113名不合格教师中,开除公职7人,辞退23人,责令辞职2人,责令调出教育系统或转岗35人,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的46人,其他教师根据考核结果,兑现了奖惩。 从2000年到2003年,经过3年多的不断研究探索,保定市终于实现了“像考教师的知识水平一样考核教师的师德水平”的设想,实现了师德评价从“虚评”到“实评”的实质性跨越。教师们开始像当年考学历达标一样重视自己的师德考评结果。 记者在保定市采访时,正赶上保定市进行特级教师的市级初评,有的教师就因为去年师德考核没有达到“优秀”(即90分以上)而被“一票否决”。据保定市有关同志介绍,他们决定,在今后的教师职称评定,晋级,提职时,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结果达不到要求,将实行“一票否决”。 从一名普通教师成为今天徐水县教育局长的张风春深有感触,他说:“就目前而言,徐水小学、初中的教师学历合格率基本达到100%。教师的业务知识水平应该说完全能胜任教学,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因素就是师德问题!”过去,师德建设也想了不少办法,评师德模范,树师德标兵,但那时,对一般教师而言,那只是个荣誉称号,与自己的利益没有关系,甚至有的老师对这种称号表现出一种不屑的态度,认为那不是真本事。如今师德表现真正影响着每一位教师的前途和利益,师德规范和师德要求才真正具有了约束力,具有约束力,教师才具有了自觉修师德的动力。 师德评价改革,改变了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学质量 记者在保定采访期间,在与教学一线的教师接触中,还深深地体会到师德评价改革给教师的教育观念及教学质量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 许春英是徐水县第二中学的一位数学教师,初二年级班主任,初一时,她班上转来一名叫陈敬勋的学生。陈敬勋已辍学在家,但在全县控辍保学活动中,经多方工作又来上学,刚来时,数学150分的卷子,他只考50分,这样的学困生,在教师眼里能混到初中毕业就不错了,但是徐水县教师师德评价标准规定,教师不准歧视差生,应给差生更多的关怀,帮助学困生摆脱学习困难。按师德评价要求,许春英开始帮助陈敬勋摆脱学习困难。她不但从基础开始为陈敬勋补课,还特意在班上给陈敬勋设了一个“进步奖”。过去,许春英常用把学生分数排队的方法,区分学生的成绩好坏,但像陈敬勋这样的学生比来比去就彻底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越落越远,最后走向辍学。这一次她不拿差生与好生比,只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进步了就奖励。经过一年的努力,陈敬勋摆脱了学习困境,成了班里的好学生,数学考试成绩也到了100多分。陈敬勋这个曾想辍学后在建筑工地当个小工的孩子,理想也远大起来,他决心考一个好大学报答老师对他的关怀。 许春英说,当我按师德评价来要求自己之后,当我把更多的关怀和努力用在学困生身上之后,我忽然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原来每个孩子都能优秀起来! 许春英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教育观念悄悄地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后记 采访完保定的师德评价改革,记者向保定市教育局局长柴国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师德水平与他们的教学水平,如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的转变,哪一个更重要?”柴国才回答:“两者都很重要,没有师德作保障,教学水平再高,其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但也很难想像让一位品质高尚却不懂教育的农民去教书会有什么好成绩。师德就是对教师这个职业而言的。”他也借用了一句俗语阐述了两者关系:“师德高尚也许不是万能的,但师德不高尚肯定是万万不能的!”这就需要抓师德建设和抓教学改革两手都要硬。

第4篇:数学教师师德考核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育 师德师风 考核评价

一、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是在完成初高中基础教育内容的同时,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技能性人才的教育领域,其在培养出各行业所需的技术能手的同时也进一步为各高等院校输送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打下基础。中职学校中师资队伍素质的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了学校今后发展的前景,学校在引导教师自我提升的同时也应该严格把握师德师风的评价考核手段,以确保教师不仅是“学高为师”,还要做到“身正为范”。

二、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现存问题

1.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传统的教育理念会束缚人们的思想,评价一位老师往往就是看他是否能够交出好学生、是否受学生欢迎,而忽略其自身德育情况。例如,单方面的学生评价会促使教师为得好评而主动迎合学生的喜好,减弱对教学和实训的严格要求程度。

2.考核机制往往形式大于实质。有些学校制定制度往往是用来“看”的,在执行法律、法规和学校制度方面力度太弱,对教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时视而不见,有时过于迁就犯错者,手把不硬。在同事之间评价时,碍于面子或达成共识,相互之间便都是好评。在学生或家长评价时,往往害怕评价不好会影响今后老师对其教学的态度,也会影响评价的客观公正。

三、考核评价机制难落实的原因分析

1.部分领导不重视。一个制度的实施力如何,领导的重视程度占有很大比重。领导作为一项制度实施领导小组的主要负责人,若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会给小组工作人员一种无关紧要的错觉,工作无论做的好或不好都无人追责,自然会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工作上去。

2.人情关系难摆脱。教师虽然是一份神圣的职业,但也免不了世俗间的人情世故。在同事间评价师德师风时,难免会因为朋友关系或是忌惮上下级关系而造成评价的偏颇。在开展评价中也能够看到因为一些矛盾或特殊的竞争关系而重伤他人。

3.家长学生怕报复。学生面对老师,既有尊敬也有畏惧,老师对其的态度,往往可以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学习,对老师,更多的是一种迎合的态度,希望老师能够给予照顾。基于以上这两种心理因素,学生和家长的评价真实度也值得深思。

4.实施力度不到位。考核评价制度 “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时有发生,学校即便发现个别老师做出了违纪行为,一方面要顾及学校在外界的形象,另一方面还要稳定教师队伍,往往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私下处理,达不到震慑的作用。

四、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构建

1.强化领导组织

中职学校针对教师队伍特点成立师德师风领导考核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办法,由校长担任考核小组组长,负责师德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考核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年级或教研组长以及教师代表组成,其中教师代表由民主推选产生,人数不少于考核小组成员的30%。考核小组按照师德考核方案的要求,实事求是地进行平时考核。按照分工,认真检查教师平时在校的师德表现,发现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处理,并作详细记录。

2.建设目标责任制

中职学校应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每学期开学与每一位教职工签订《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书》,制定《教师师德失范追究制度》,对于违反师德师风要求的教师,要记录在《师德失范违规事项登记表》中,并存入档案。把师德师风建设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教师人头,做到师德师风建设无死角、无漏洞、无空白。

3.落实层层责任制

学校应制定师德师风责任制制度,明确层层领导负责制,原则上每位责任人员根据情况对接3-5名教师,对所负责的专业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出现的重大问题不仅要及时记载,而且要及时处理和上报。凡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不力、未实行师德师风档案制度、教师师德师风考核5%不合格或发生重大师德师风问题,分管领导,不得参评校级及以上评优,其主要负责人当年不得评优。

4.开展“多元化”评价主体

考核评价教职工师德师风要以“自评――学生评――家长评――教师互评――学校考评组评”等多角度、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其中:自评占10%,学生评占30%,家长评占10%,教师互评占20%,考核领导小组评占30%。学生(家长)评议:以班级为单位,采取不记名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教师自评:学年度末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岗位职责认真总结本学年度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找出差距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进行自我评分。 教师互评:以专业组或学科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对照师德考核内容要求进行匿名互评。评价结果按不低于教师绩效考核30%的权重计入教师绩效考核结果。

5.实施“多方面”评价指标

在考核评价教师时,主要从思想政治、业务能力、职业道德三方面进行,考核重点在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从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每一方面再根据学校具体技能方向列出若干小点,每一小点均权衡分值,以最终量化分数最为评判指标。但是,若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性条款,则一票否决其年终评优评奖资格。

五、结束语

新时期中职学校教师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工作,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依靠教师、服务教师,鼓励教师自省、自重、自律、自强。要广泛听取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意见,严格考核程序,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要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奖优罚劣,引导广大教师践行师德规范,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第5篇:数学教师师德考核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考核考核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考核是教师队伍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及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农村中小学教师是我国教师中最庞大的一支队伍,因此,对他们的考核至关重要。农村中小学教师考核实施的现状如何?本文对西部某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考核现状作相关调查进行分析,希冀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二、数据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2006年对西部某省农村基础教育调查的一部分数据,获得农村中小学教师样本801个和学校样本128个。在分析时,采用教师问卷和学校问卷数据相结合的方式。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考核现状分析

(一)考核组织者

在所调查的学校中,有13.3%的学校教师年终考核是由学校组织的,有45.3%的学校是由学区组织实施的,有34.4%的学校是由学校和学区综合实施的,还有7%的学校是由教育局或者学区和教育局一起负责的。就是说大多数学校是由学区参与组织教师考核的,究其原因主要是被调查地区的中小学基本上都实行学区管理的模式。

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53.7%的教师认为应该由学校来负责教师的年终考核,29.2%的教师认为应由学区来负责,12.3%的教师认为应由教育局来负责,2.6%的教师认为应由学校和学区共同负责,还有2.2%的教师认为应由教师评议或自己自评。可见,一半多的教师认为教师考核应该由学校来负责。

(二)考核内容

在所列的21项考核内容中,选择最重要的考核内容,排在前五位的是“学生成绩”、“师风师德”、“出勤率”、“教学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备课、教案和作业批改”。从这些考核可以看出在对教师进行“德能勤绩”的考核中,大多数学校特别重视“绩”的考核,而且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主要的指标。有64.3%的学校把师风师德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但与“学生成绩”相比,这一比例要低许多,这一方面说明一些学校对教师的“德”方面的考核重视不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由于师风师德的考核弹性较大,操作起来困难。而“教学计划完成情况”和“备课、教案和作业批改”这两个指标之所以成为最重要的考核内容,一方面这两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和勤奋程度,另一方面这两个指标是比较容易量化、容易操作的指标。值得注意的是,只有23.8%的学校重视对教师的“教研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考核,这与课程改革要求很不相称。

(三)考核的方法和考核主体

调查发现,有83.3%的学校对教师考核时,进行民主测评,16.7%的学校则没有进行民主测评。

从关于民主测评的参与者的统计来看,几乎所有的学校教师是最主要的评价者,而在62.9%的学校中学校领导是民主测评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参与测评的学校只占37.1%,学生家长参与测评的则仅占25.7%,树干部参与测评的学校更少,仅占11.4%。这些数字表明,目前中小学教师考核中的民主测评还极不完善,真正最有发言权的学生或学生家长参与测评的比例偏低,这必然影响到民主测评的公正和公平,而且不利于学校和家长的交流与联系;村干部参与测评的比例太低,这既不利于更全面地考核教师,也不利于调动村干部支持学校工作的积极性。

哪些人员的民主测评会影响到教师的考核结果?有46.9%的教师认为其他教师的民主测评对考核结果有影响,有33.7%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民主测评会影响考核结果,有19.9%的教师认为学生家长的民主测评会影响。这和上述的民主测评的参与者的构成情况是密切相关的。此外,有25.9%的教师认为虽有测评但不影响考核结果,也就是说在一些学校民主测评可能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在调查中还发现,有65.1%的教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考核等级和分数是如何评定的,而另外34.9%的教师则不知道。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的教师考核等级和分数的评定还不够透明。

总之,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考核方法还不够规范,民主测评在教师考核中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考核主体也比较单一。

(四)考核结果的反馈和使用

教师考核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考核增强教师的工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因而考核要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调查中发现,91.3%的教师知道最近两年的年终考核结果,有1.9%的教师只知道其中1年的考核结果,6.9%的教师则都不知道。而从获得考核结果的途径来看,72.8%的教师是学校统一公布结果,O.3%的教师是学区公布,还有11.6%的教师是由学校通知教师个人,而不是由统一公布得知,此外还有15.3%的教师则是靠打听才得知。可见,有些学校在考核结束后,对考核结果进行保密,这种做法既不利于调动教师参与考核的积极性,也违背了考核的初衷。调查还发现,59.2%的教师认为可以申请复议评定结果,40.8%的教师则认为不可以申请复议评定结果,这说明一些地方教师考核结果的反馈机制还不健全。

奖惩制度是学校常用的一种管理制度,也是大多数学校激励教9币的重要手段。奖惩所依据的标准一般是学校对教师的综合考评或年终考核结果。对奖惩制度的激励作用的调查表明,61.2%的教师认为奖惩有很大作用或较大作用,23.6%的教师认为作用不大,4.4%的教师则认为没有作用,还有10.8%的教师认为奖惩会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

四、对策及建议

首先,严格操作,规范教师考核方法。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考核应主要由学校来组织,学区和教育局主要负责监督考核工作公正、公开、公平地进行,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对教师的民主测评要公开公正,充分发挥民主测评的功能,而不流于形式。其次,全面考核,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对教师的考核不应只盯在学生成绩上,应该从德、能、勤、绩等多方面去考核,尤其要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对新知识的摄取、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考核,而农村教师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在这些方面明显落后于城市,所以更需要努力赶上。

第6篇:数学教师师德考核范文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考核 体系 建设

 

一、高校教师考核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教师考核激励机制是高等学校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规定的关于教师考核评价的目的、原则、内容、标准、办法、措施、作用以及实际运行、操作的方式方法等的总和。教师考核制度是教师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人尽其才、人尽其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对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导向、鞭策和推动作用,这种激励机制只有科学合理,才能促进教师的发展,开发教师的潜能,激发和鼓励教师朝着组织所期望的目标积极、主动并有创造性地工作,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办学水平的提升。只有做好考核工作,才能做好学校各单位的工作业绩和各类人员的工作实绩、德才表现的评价工作,为教职工聘任、晋升、奖惩以及享受工资福利待遇等提供依据,激励教职工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高校教师考核现状

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也越来越重视考核工作,然而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推进,高校教师考核产生了许多问题。

1、考核种类多,但内容有重复,增加教师的考核任务。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的考核种类越来越多。一方面国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在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强化绩效考核;另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加强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实施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最近国家在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实行岗位聘用,开展聘用考核;加上事业单位为了做好薪级工资管理和评优工作,实行年度考核制度等等,这些考核的考核内容有重复,使得教师考核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

2、考核缺乏系统管理,导向性不明确,缺乏激励性。绩效考核、岗位聘用考核、年度考核、教学考核各自为阵,分别针对不同的考核任务,制定了不同的考核目标,各项考核之间缺乏系统管理,使得教师疲于应付各项考核,很难领会各项考核工作的目的,从而削弱了考核导向性,不利于充分发挥考核工作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3、考核结果的使用缺乏统筹性。绩效考核主要运用于考核教师取得的工作业绩,以便实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岗位聘用考核主要考核岗位聘用人员岗位职责履行情况,以便更好地实施岗位续聘,做好岗位管理和聘用工作;年度考核用于教师的薪级工资管理和评优工作;教学考核主要用于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和取得的成果。各项考核的结果的使用相对独立,使得各考核结果存在自相矛盾的情况,缺乏统筹性。如有些教师教学考核等级为d,却可以获得年度考核优秀,评比各项先进。

以上问题的出现,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考核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单个的考核固然重要,能从不同方面引导教师,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努力朝着目标提升自己,然而如果不加强各项考核的体系建设,就会使教师把考核看作是负担,不能正确地对待考核,妨碍教师的发展,挫伤教师的积极性,扼杀教师的创造性,影响和谐校园建设和教师的身心健康,从而降低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三、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根据学校发展需要整合各项考核工作,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考核体系。为了解决多项考核带来的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结合实际工作的要求,整合各项考核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促进教师的发展,开发教师的潜能,激发和鼓励教师朝着学校所期望的目标积极、主动并有创造性地工作,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办学水平的提升。内容可以分成政治思想、忠诚教育、治学态度、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工作态度、考勤指标、教学业绩、科学研究成果等。标准的制定,应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师分类分层次要求,通过树立多元开放的理念,确立考评的多元目标、多元标准和多元主体,对不同职务的教师制订不同的考评标准,采用不同的考评方法,进行分类考评。

2、从德、能、勤、绩出发,突出重点,合理安排各项考核内容,坚持考核的导向性原则。“德”为首,为纲,具体由政治品德、伦理道德、职业道德、心理品德四个方面构成,考核的关键是其政治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能”为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考核的关键是其本职岗位的业务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运用和发挥、业务专业技术提高情况和知识更新情况;“勤”为担负工作的基本要求,考核的关键是其工作态度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的勤奋敬业精神和劳动工作纪律情况;“绩”为工作优劣的集中体现,是综合反映个人工作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的一个标志,是业务活动和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或精神的成果,考核的关键是其履行职责情况、完成工作任务情况,数量、质量、效益、成果的水平等情况。如表1,从德、能、勤、绩出发,突出重点,合理安排各项考核内容,坚持考核的导向性原则。

3、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具有评价指标具体、可操作性强、业绩考核评价结果较为清晰和同行之间可比性较强等特点。然而过分的强调定量评价,会导致以出版论著、的多寡来衡量教师的学术水平,作为评价教师科研能力,决定聘任、奖金分配与职位晋升的重要指标。这种简单化地用市场竞争法则取代学术自身发展规律,重数量、轻质量的评价机制,使教师在竞争的压力下,不得不追求数量,走上粗制滥造之路,以致阻碍高校的科技创新。定性评价不便于具体操作,同类教师不便于比较,而且还可能导致考核凭经验、印象、人情来评价,致使考核存在主观性、片面性,必将影响部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时甚至影响教职工之间的团结协作与和谐相处,影响高校的和谐发展。为此,要求高校教师评价机制必须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通过取长补短、综合运用、合理构建,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使教师评价机制能够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地衡量教师的工作业绩。

4、统筹考虑考核结果的使用。考核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如果只考核,不使用考核结果,就几乎发挥不了考核的激励作用。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合理使用考核,才能最大化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我们必须在整合各项考核时,就对考核的结论使用做一个统筹考虑,如表一,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绩效考核、年度考核做一个层次划分,相互之间又相辅相成,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这样对教师考核就有明确的导向性,可以全方位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避免了多项考核的重复工作。

参考文献:

第7篇:数学教师师德考核范文

关键词:中职院校;德育教学;改革

在实际的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以及对德育教学质量评判标准片面等问题的存在,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中职院校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德育教学质量,推动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1中职院校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陈旧的教学观念不利于德育教育的改革:

在中职院校内推动德育教育的改革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从教育的教授者即教师方面着手。在目前的中职德育教育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教师本身的教学观念跟不上教学改革,观念过于死板,在德育课堂上只是一味的按照书本讲授。另外,有些德育教师的教学方式太单一,这就无法在课堂上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部分教师对于德育教学存在片面的理解,认为德育教学内容很容易理解,只要进行简单的讲解就能够达到教学目的。这样一来,从德育教师本身的角度来讲,就无法起到推动教育改革的带头作用,如果教师不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就会使改革只停留在表面,无法达到深化中职院校德育教育改革的目的。

1.2各种影响因素不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职院校的学生不同与普通的中学学生,他们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成长环境以及生活经验不同于城市的学生,不懂得怎样更好的与人进行沟通交流,无法更好的适应学校的生活环境。此外,父母关爱的缺失使学生无法感受到亲情或是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学生变得叛逆,不懂得尊重他人。这样不利于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影响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另外,社会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误解,认为他们学习差、素质低,企业单位也不愿意聘用中职学生,觉得他们学历低肯定无法胜任工作。来自家庭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对于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利于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

1.3德育课程教学考核方式单一:

进行中职德育教育的改革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当前的中职院校的德育课程仍然采用单一的方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即通过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德育学习效果。这种传统的分数考核方式,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德育教学目的,但是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德育教育更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以及道德素质的培养,通过实践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进行考核更能够真实的反映出教学成果,由此看来分数的高低并不是对德育教育的唯一评判标准。此外,通过长期的分数考核,应试教育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慢慢偏离了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为目标的轨道,而向单纯的追求分数的方向发展。

2推动中职德育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

2.1改变教学观念,使教学方式多样化:

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对于推动德育教育改革起着思想引导作用,是德育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学观念的转变和社会、中职学校以及教师这三个方面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在社会方面,传统的社会观念认为德育教育就是单纯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学改革明确提出了思想道德教育要与职业道德相结合,企业和单位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其次,中职学校要保证德育教育的改革能够在学校顺利推行下去,学校领导要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入手,让教师了解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为德育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另外,为教师制定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使教师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改革任务。最后,教师本身要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拒绝德育教育的改革,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德育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方式并能够在德育课堂上有效的运用。

2.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对于学生来说,学校就像是第二个家,中职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受到的不利影响需要学校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学校可以定期开设心理教育讲堂,邀请经验丰富的心理问题专家,向学生讲述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小知识,和学生分享生活中有意思的和心理学有关的人和事,同时鼓励学生上台演讲,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这样更容易使学生敞开心扉,更好的融入到学校的集体生活中去,同样也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另外,学校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不但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烦恼,同时还可以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帮助和引导学生走出心理阴影。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顺利进行。

2.3改革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考核方式:

对德育教育成果的考核方式以及考核标准的改革也是推动中职院校德育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教学成果进行考核是评定学生在一定时期内所学的知识是否完全掌握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考察德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式。采用单一的考核方式容易使考核内容存在不全面的问题,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出德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要想使德育教育的质量得到根本提高,需要结合多种考核方式,比如,将德育课堂实践、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考试成绩等各方面进行考核,从而达到全面综合考量的目的。改革中职德育教育的考核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加强德育课本知识的记忆,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改革的推行任重而道远,是无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德育教育的每个参与者从自身出发,转变固有思维模式,积极寻求自身的改变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改革取得应有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罗曼.面向社会需求探索中职德育教育模式[J]-《东方文化周刊》-2014(17)

[2]黄鑫.中职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浅析[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4(4)

第8篇:数学教师师德考核范文

1 高校师德建设的内涵

高校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也是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内涵。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还必须以自己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垂范。所谓思想素质,是指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体表现为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目的和理想,能正确看待人生的价值,求真务实,笃信科学,能辩证地、发展地看待和分析当今社会。道德素质,是指高校教师必须热爱祖国,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他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2 目前我国高校师德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素质从总体上看是一支政治上可靠、思想上先进、业务上过硬的好队伍,他们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耘耕着,默默无闻地献身社国的教育事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上的各种价值观、各种思潮、各种道德观念,直接影响一些高校教师,使他们在政治思想水平、敬业精神、业务水平、学术道德等方面出现下滑,严重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1 政治思想观念淡薄。高校教师是广大人民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工作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要把党在新时期的政治任务作为已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但是,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部分高校教师政治信念不强,对政治漠不关心,重智力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有些教师没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漠不关心。甚至在课堂上发表一些错误的政治观点,发泄个人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看不到社会的主流和积极的一面,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导致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树立。

2.2 敬业意识淡薄。由于高校管理体制的原因,导致部分教师敬业精神的缺失。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优化还缺乏体制的保障和支持,高校和社会还是相对封闭的两个独立体。高校人员难以被社会吸纳、使用,导致高校教师队伍流动的单向性以及思想封闭、观念滞后,同时,在高校内部,由于一些政策导向的偏颇,学校在衡量教师的劳动过程中。注重追求显性的硬指标,例如科研立项、论文的层次与数量等,导致教师的价值取向产生了重科研、轻教学,重个人发展、轻学校团队的进步,一味追求个人主义,从而使敬业精神缺失。

2.3 学术道德观念淡薄。由于当前高校学术界学术道德的重视不够,导致学术腐败现象愈来愈突出,庄严的学术殿堂被沾污。少数教师缺少实事求是的思想品德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受利益的驱动,学术造假越来越多,论文敢抄、数据敢伪造,甚至将别人的整篇文章或整本书都据为已有;在专家评选,科研评奖等方面搞裙带关系、拉关系、走后门,收贿送礼、近水楼台先得月等等,使科研论文的质量愈来愈差,一些真正的专家不能脱颖而出。

有些教师急功近利,法治观念淡漠。为了评职称,论文抄袭,外语考试作弊,计算机考试请人代考,他们过分地追求实现个人价值和利益,严重地败坏了高校教师的形象。

3 高校师德建设的实践途径

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仅仅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也关系到整个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目前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客观的、不可回避的,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他们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热爱与追求,体现在他们对自己职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因此,我们在构建师德建设的实践方案时,必须针对影响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各种因素,把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3.1 狠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高校要认真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育法》、《教师法》等文件规定,使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提高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使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政治责任感和镜意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有实事求是、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与人合作、诚实守信的品质;能够爱岗敬业、严谨笃学、传授知识,为祖国培养优秀的建设者。

同时,高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岗前培训,教师礼仪培训,使教师能迅速进入角色,掌握好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2 将师德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高校要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养教师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师德,抵制消极现象,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风气。在高校的建章立制中,要充分体现师德的要求。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统一起来。要根据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制定明确的教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使广大教师有章可循。所制定的师德规范必须具备规定性、导向性和实际操作性。同时,高校也要逐步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想方设法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的积极性,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才有利于良好的师德的形成。

3.3 严格考核管理,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要有效地促进教师师德建设,就必须建立健全教师的考核制度,把对教师的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工作的主要内容来抓。在考核方式上,可以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自我评价与群众评议相结合。要定期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广泛听取学生对每位教师的评价,督促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在考核结果的使用过程中,学校应该将师德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以此促进高校教师良好师德的形成。

3.4 加强宣传工作,培育教师良好师德。高校教师是高知识结构的群体,他们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领路人,他们的师德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因此,高校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积极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增强师德建设的实效性,不断培育教师良好的师德。

3.4.1 要发挥师德典型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对评选出来的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十佳教师等进行宣传。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汲取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形成一个良好的师德风范和育人环境,不断提升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

第9篇:数学教师师德考核范文

【关键词】教学 教育 成长 价值 承载

前言

当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既承载着教授知识,面对分数考核的压力,又面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压力。现实中学校老师往往紧跟着分数这个指挥棒走,特别注重学生成绩,于是思想品德学科成了学校的几个“背功科目”之一。老师没有把它当作培养学生素质成长的科目,学生也就仅把它当着学知识的学科之一,整天围着知识转,记忆一些常识(而非运用)。这样一种现象笔者体会多年,于是想谈论一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到底应该承载什么价值,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同行的思考。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应承载的价值

每次参加大型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培训时,专家们都会给思想品德教师讲到我们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顺序,依次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每次听到此教学目标顺序心中自然会意,思想品德何等注重学生内在素质的培养,把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摆在首要位置,而非知识目标,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沿着正确方向成长的基础,对此的培养远重于知识的传授,而这种价值更需要思想品德课来承载。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七年级上册单元主题:扬帆起航、学会学习、成长中的我,人与人之间,在分为背后,下册单元主题:共同的责任、情感世界、无序与有序,我们的权益,走进社区。八年级上册单元主题:跨越代沟,友谊天空,走自己的路,一会之差与一步之遥,顺境与逆境;下册单元主题:自然的声音,公共利益,在同一片土地上,劳动创造世界,市场考察。九年级全一册单元主题:历史启示录,财富论坛,同在阳光下,又到两会时、国策经纬,漫步地球村,新的征程[1]。从教材的设计目的显然希望我们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交友;克服困难,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懂得规则,形成法治意识;明白国情,热爱自己的国家。从这个目的来看,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无疑,人的成长所需品质尽显思想品德教材中,教材编者希望我们教师承载教育价值。

经以上两点分析,我们不难得出思想品德课应承在学校育人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完成教学目标、考核目标和分数目标,即非单纯的教学价值。

二、现实矛盾

时下现象:国家教育的中长期规划中一再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人的教育。而现实中学校仍对分数崇拜有佳,有的学校对分数追求列出这样指导指针:“没有分数过不好今天,只有分数过不好明天”,尽管后边表述对其他方面也重视,但裸的分数仍首当其冲的摆在了前面。而有的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考核大多以分数说话,学校的完成目标:高线,平均分,均及格,全科合格等一系列考核均以学生成绩为主考核方式,学校面对此就以完成目标,创优目标为目标,努力实现学校的分数追求,也给思想品德课教学明确了分数目标,参与思想品德教学的老师们尽管有一腔热血,本想以思想品德课的本来教育价值呈现于课堂,但由于“教学压力――分数”仍左右着教师教学的方式,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追求思想品德课上的知识点,而忽略思想品德课促进人成长的教育功能和真实价值。这样使得思想品德教师处于“以一夫之勇,难挡指挥的棒”的尴尬境地,于是在现实教育教学中体现出了两不像,又要追求教学知识点,又要追求教育功能,使得“分不分,德不德”现象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出现。

三、清晰认识,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价值体现

(一)做“正确”的思想品德教师

经常谈到教育教学不能“两张皮”,也就是不能为“教育”而“教育”,为“教学”而“教学”,不是单纯的追求一种结果,往往是多方面的综合。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它体现的更应该是教育价值,更应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对学生实施真正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而非仅对知识的把握,仅对考试的应付,仅对成绩的在乎。而做“正确”的思想品德教师就是要明确思想品德课本来应承载的价值,履行教师职责,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达到对学生素质提升的教育作用。

(二)打破考核限制,追求育人目标

学校有学校的考核目标,考核目标的达成更多以分数呈现,作为现代思想品德教师,既要注重应对学校面临考核的尴尬局面,同时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教学的育人功能,这就要注重教育教学时间分配,当然以实施教育功能为主,平时课堂为主渠道,多加设计课堂、引导学生,而仅非知识传授,更多是活动感受,情景体验,促成学生的素质真正提升。当面临期中和期末大型考试时,也不防对知识有个综合梳理,让学生学习负担不那么重,学得轻松,考试能自如应对。笔者也在实践中尝试过,学生既得到教育,同时成绩也不差,这样是可以两不误的!但内心仍然难受。

(三)敢于放弃,承载育人目标

为何要本该属于育人的学科来参与“冷冰冰”的分数衡量,与其这样不如大胆的放弃对分数的追求,让其成为一个常识学科,成为一个学生素质能真正得到提升的学科。比如像日本的类似学科叫《社会常识》、中国香港叫《公民》,欧洲一些发达国家根本就没有类似的课程,更谈不上用分数来衡量它。我们可以用学生的素质成长来评价学科的价值,通过制作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交友能力等的成长手册,来一一记录学生的素质成长情况。这样可能更能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真正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