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数学启蒙教学范文

数学启蒙教学全文(5篇)

数学启蒙教学

第1篇:数学启蒙教学范文

关键词:动手动口;感性认识;基本结构;对比练习

应用题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独特的作用。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凸显学生主体性,老师正确引导,突破难点,巩固重点、加强基础训练,做好应用题的启蒙教育,有其重要意义。结合实例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重视动手,动口相结合,加强感性认识,突破教学难点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上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说一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和任职规律,又是学生构建新知识和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例:课题《图形表示的应用题》我的设想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操作环境,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启迪思维,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通过观察,说想法———同桌说、个别说、集体说。在加强说的训练中,学生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移,从而达到知识的内化。1.摆一摆(1)请学生从学具盒中拿出4个△放在桌面的左边,拿2个放在右边,老师同时在黑板上示意,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帮助。(2)数一数一共摆几个△?(3)在让学生把左边的去掉,放回学具盒,老师把黑板左边的用虚线圈起来。2.说一说(1)说过程:个体尝试说不够连贯互相说补充、个体再尝试老师评判并复述(桌上有6个△,去掉4个△,还剩几个△)。(2)说想法:因为是去掉了4个,所以用减法计算,是从6个里面去掉的,所以算式是:6-4=2。3.算出得数后,看桌面上是否还有2个△,最后口答。

二、巩固重点,加强基础训练

1.基本结构训练通过增加条件或问题把班题目补充完整,再解答。如给出:“学校有24个篮球、8个排球,?”经相互讨论、思考后会提出:“篮球和排球一共有几个”“篮球比排球多几个?”“排球比篮球少几个?”这样的练习既丰富了学生的数学语言,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再如:“小明有,蓝铅笔比红铅笔多4支,红铅笔有多少支?”这时学生判断蓝红两种铅笔,填哪种铅笔合适呢?如果填红铅笔,所添条件就是所求问题,这道题就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必须填“蓝铅笔”的支数。填什么数合适呢?这就使学生的思维更深入一步,去思考反叙题的关键句:蓝铅笔比红铅笔多10支。由于蓝比红多,蓝铅笔一定多于10支。通过补充必要条件,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题中的数量关系,在分析和思考过程中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2.新旧知识对比训练在新授时,老师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让学生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如:(1)一年级有84人,二年级比一年级多9人,二年级有多少人?(2)一年级有84人,比二年级多9人,二年级有多少人?对比后找到相同点:“一年级有84人”“二年级有多少人?”不同点:“比”字句的叙述顺序不同,用加法计算{84-9=75(人)}第二题是新学内容,是反叙题,用减法计算{84-9=75(人)}。这样的对比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又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3.语言和思维训练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帮助学生能够正确分析,解答应用题的必要手段之一。我设计这样一道应用题:(1)口述图意(2)分析后列式解答引导学生分析线段图中的数量关系,并讲述出:“男生有120人,比女生多35人,求女生有多少人?”这样用线段分析思考,通过说的训练,既可打破应用题的分类界限,又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再如,看算式编题训练。用“80-57”编一道应用题,不但要编出来“求剩余”“求两数差”类的应用题,同时还应编出“求一个加数”“求比一数少几”“求比一个数多几”和“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多种应用题。解决问题教学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题材选择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解决问题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巩固数学知识及技能,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综上所述,低年级应用题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适时渗透。通过学习,使其初步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些方法。与此同时,还应重视学习心理的基本启蒙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2篇:数学启蒙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一年级;启蒙教育;组织策略

一、组织趣味性教学活动

趣味性教学活动是为了保护小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所设计的一个教学策略,是一年级小学数学启蒙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一年级小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学校阶段,难以适应规范的课堂纪律要求与大量的课堂学习任务。而且,一年级小学生还存在大量的幼儿认知特性,好动、爱玩,很难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周期内一直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故事、音乐等趣味性资源辅助课堂教学。就如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教学中,我就设计了一个“纸牌加减法”游戏,即小学生以3人为一组,每个学生分别在不同的纸牌汇总出抽取相关纸牌,根据每个纸牌上的数字与加减法符号自主完成数学计算。如果学生在一分钟计算活动中出现解题错误,则失去比赛资格;反之,如果学生能够一直做出正确解答,那么最终在一分钟内解题数量最多的小组获胜,可得到一朵小红花的奖励。这个游戏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探究了1-5的数字认识与加减法算法。

二、组织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数学活动

传统的“应试教育”所造成的最为严重的后果之一便是小学生难以将现实需求与数学理论结合起来,缺乏数学建模思想,不能灵活应用,使得数学教育单纯沦为应试活动。新课改认为,知行结合教学活动十分重要,因为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组织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数学活动,鼓励学生多应用、多实践,使其在“做中学”活动中稳步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就如在“认识钟表”一课教学中,我就鼓励本班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应用钟表时间来记录自己的一日活动,由此记录自己的课外活动安排与作息规律。这个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很好地训练小学生应用钟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优化小学生的作息时间安排,使其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安排个人生活。然后,在下一节数学课上,我会让小学生们自主展示个人活动时间表,扩大学生的交流与分享范围,希望学生们可以主动分享自己是如何调节娱乐与学习安排的。

三、组织习惯养成教育

习惯养成教育十分重要,但是却一直被片面追求考试成绩的传统理念淹没了。值得注意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受益一生,切实解决不必要的学习障碍,扫清小学生实现有效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而且,陶行知先生也曾明确指出教学的根本便是习惯的养成。因此,在一年级小学数学启蒙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要积极组织习惯养成教育,关注每一个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及时纠正不良举止,为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就如为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我要求本班学生在每节课数学课正式开始之前自主预习,认真填写预习活动安排表,详细记录自己所花费的预习时间、预习步骤、预习收获,等等。这就可以让学生们明确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提高小学生的预习自觉性。长此以往,小学生便会及时形成预习习惯。再如,计算是小学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而运算离不开检验,所以我也会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计算检验习惯。就如在“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我就鼓励小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练习,在草稿纸上按照题目序号呈现数学演算过程,然后在每个序号下面标注自己是否进行了运算检验,及时提醒自己。总而言之,一年级小学数学教育十分重要,是整个数学教育的开端与起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遵守启蒙教育的一般要求,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教育的学科特征确定一年级数学启蒙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小学生的未来成长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郭明贤.浅谈小学数学一年级的“趣味认识”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5).

第3篇:数学启蒙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蒙教育;回归生活

一、引领学生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

我们这个生活大环境中,处处留有数学的身影,身边多彩的事物都可为我们提供所需的数学信息。例如,背书包回家途中会发现车、行人、植物、建筑的数量信息,在教室中学生会发现桌、椅、黑板、同学的数量信息。这些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老师注意去引导学生,让他们亲身去体验、去观察,就会让学生得到锻炼,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及记忆力都将得到非常有效的锻炼。学生在锻炼的同时,也就切切实实地寻找到他们自己身边实实在在的数学,这就会使学生对身边的数学产生学习兴趣,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

二、引领学生于生活中去感受数学

引领学生去建立数学的概念,让学生从另外的一个角度,从不同的出发点去观察、描述身边的事物。因为生活是万象的、多彩的,数学也是同样的,并是具体而抽象的。例如,数字1可以指新的一天,又可以指一间房、一朵花、一道题。数学自身就没有较具体的实际意义,可是当他与其他事物相互结合,就会有较为全新的意义。在学生的眼中,他们目睹的生活中的事物如房子、鲜花、汽车等等,当变为数学概念之时,就成了3间房子、4朵鲜花、5辆汽车,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事物就有了新的意义,学生观察周围世界的角度或方式都将发生改变,数学就会随之而进入学生的大脑之中,成了学生观察与动脑思考的主要方式,使小学生在生活中充分感受数学的存在。

三、引领学生于生活中去运用数学

第4篇:数学启蒙教学范文

(一)蒙学书法教育的职能主要是服务于科举

科举制度诞生后,整个社会的文人蜂拥挤向科举,力争入仕,蒙学教育也在这种背景刺激之下得到发展与普及。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唐代科举设“童子科”,规定儿童“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新唐书•选举志》)可以证明。蒙学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士人将来参加科举打好最早的基础,甚至一些蒙学教育,本身的目的就是直接为科举的。正是这样互相衔接的关系,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影响之下,蒙学教育的出现、发展、兴盛,无不打上了科举的烙印。唐代参加科举者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生徒”,一为“乡贡”。“乡贡”中以私学出身的人居多,在唐代所选的士中,占有很大比例。这恰恰说明出身“乡贡”的士子们,所接受的教育中包含了蒙学阶段教育的部分,而当中也必然有学习书法的经历。

(二)蒙学教育中的书法教材以识字、习字为主要内容

唐代蒙学课程由于传统儒学的影响,教育的主要内容仍是学经,如《孝经》既是“童子科”的考试内容之一,也是国子监中的国子学、太学和四门学的共同课程。唐玄宗时期,明令老百姓须读《孝经》。这些做法自然而然会对当时的蒙学教育内容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科举制度的需要,教育内容还包括了识字、史学、诗赋文章和道德教育等方面。由于书法在官学和科举中地位特殊,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蒙学教育。唐代保存和流传下来的书法教学的论文数量相当多,足以证明这一点。本文在此通过对《千字文》的简述,希望能对唐代蒙学的书法教育现象有个大致了解。《千字文》的来源和编著情况说法不一,现在一般以唐代姚思廉的《梁书》中记载的内容为通行观点:“高祖以三桥旧宅为光宅寺,敕兴嗣与陆倕各制寺碑。及成,俱奏。高祖用兴嗣所制者,自是《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并使兴嗣为主。”[6]《千字文》作为通俗识字教材,在唐代十分流行。《太平广记》卷二零七“僧智永”条载,隋时曾经临摹八百本《千字文》散发于人。《朝野佥载》卷五,并州人毛俊之子四岁被武则天召进宫内试字《千字文》,皆能暗书。《封氏闻见记》卷十还有天宝间进士周逖改编《千字文》一事。另外,据今人高明士考证,在敦煌遗书中,《千字文》的书本多达32种,更有藏华对照本、汉蕃对音本。《唐摭言》卷十记载:“顾蒙,宛陵人,博览经史,慕燕许刀尺亦一时之杰……甲辰淮浙荒乱,避地广州,人不能知,困于旅食,以至书《千字文》授于聋俗,以换斗筲之资。未几,遘疾而终。”[7]1969年在新疆吐鲁番考古工作者清理的一座唐墓中发现了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西州高昌县宁昌乡原风里义学生卜天寿的《论语郑玄注》抄本残卷,该卷后附杂抄部分,就有《千字文》开头五句。这不仅说明了《千字文》是唐代蒙学教育中较普遍的初级识字、习字教材,同时卜天寿抄本残卷的发现也证明了唐代蒙学教育的普及(不仅中原地区相当发达,而且也渗透到少数民族地区,并且学习的内容和教材也基本相同,可见《千字文》波及范围有多广)。

(三)蒙学阶级的习字教学方法和内容主要是围绕执笔、用笔、结构来进行

“楷法遒美”的科举要求直接影响到唐代官学和私学中书法教育的各个层面,蒙学中的书法教学也大都集中在对楷法的诠释上。楷书风格在唐代成熟,为总结汉字的造型规律提供了有效的现实经验。在唐代出现了许多关于楷书的初级习字教学法。如欧阳询的《八诀》《三十六法》和《用笔论》。《八诀》讲怎么写笔画,《三十六法》讲怎样结构造型,《用笔论》则专谈笔方法。蔡希悰《法书论》中记载“旭尝云:或问书法之妙。何得齐古人?曰: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其次识法,须口传手授,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其次在布置……其次变通适怀……其次在纸笔精佳。”[8]张旭强调了学习的次序,即首先是执笔,其次是用笔,再次是结构,最后是变通适怀和纸笔精佳,而前三者正是唐代初级书法教学的主要内容。可见唐代蒙学中的书法教学受科举重书等原因的影响,以实用性为主,形成了大量相对成熟的针对蒙学儿童的教学方法,对后世的影响也极其深远,不少教学思想和方法至今在书法教材中屡见不鲜。

对当代儿童书法教育的启示

第5篇:数学启蒙教学范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教育机制

1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的实际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和事业,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政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党的事业和党员造成很大的冲击,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党员意识开始弱化。党员意识弱化主要变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缺乏担当精神。存在怕担责任,怕惹麻烦的问题。二是,为群众服务认识不强。服务不主动、不热度、沟通缺乏感情。三是,学风不正,流于形式。存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因此在这样特殊的时期积极的发展优秀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积极性的高低关系着党员数量,质量的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命运。只有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关心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培养优秀的党员,培养人才,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贡献。

2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的具体措施

大学时期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人格定性的重要阶段,就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是高校党建工作的远大目标。

2.1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扎实做好入党启蒙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大学阶段教育的起点。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本身而言,入学教育阶段是他们人生新的起跑线,谁能更早地适应大学生活并确立自己奋斗的目标,谁就能在成功成才的道路上取得先机。因此在这样的特殊时段如期进行入党启蒙教育意义重大。对于入党启蒙教育的是否成功,就联系着入党启蒙教育安排的是会否合理、是否及时,内容是否从新生的基本情况出发等实际问题。(1)少数民族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内容应从党的最基本的知识开始。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高中时期主要是为了应对各类考试死记硬背,因此党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很薄弱,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思想等等关键问题。所以少数民族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必须从党的基本知识开始,这样有利于少数民族新生容易接受和理解。(2)少数民族新生入党启蒙教育不应该以合班的形式进行。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在民族聚集的地方,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比较落后,人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再加上语言的不通,他们很难理解党基本知识。如果新生入党教育以合班的形式大班进行的话,不利于少数民族新生深刻理解党的基本知识的深层含义,更不利于启发他们的入党积极性。

2.2开展形式多样的入党启蒙教育活动

以往开展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基本上都是以座谈会、讲座和报告会等形式进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对物质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当然少数民族大学生包括在内。以往开展的形式简单的入党启蒙教育现在起不到真正的作用,虽然起了作用,但效果不明显,应要现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进行教育。如党的知识辩论赛、演讲比赛、书画展、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不仅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喜欢,而且也给学生提供“自我提升”的平台,少数民族大学生也喜欢积极地参加。这样的教育形式非常有利于启发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党的知识的兴趣,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入党积极性。

2.3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为主要的“党员服务站”

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服务站的成立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的举措。党员服务站的成立有利于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给非党员少数民族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榜样形象。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喜欢向学长、比自己更优秀的学生学习的习惯,很容易接受学长和优秀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喜欢跟他们交朋友。经过党员服务站的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和非党员学生的平凡接触,在非党员的同学的意识上会产生和党员学生一起参加党员服务站工作的思想,这样的相互影响会帮助大批的非党员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党员服务站工作的意愿,有利于提高入党积极性。

2.4“社会实践”为载体,推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接受教育、了解社会,深入基层,锻炼才干;另一方面,运用所掌握的和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文化知识为地方和活动接受单位做贡献。了解社会实践的具体作用,有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实践进行科学的评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少数民族大学生逐步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真正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社会生产当中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萌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5充分利用“新媒体”

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中的作用“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而言的。是指以新技术为平台,全方位传播信息,更加快捷,便利传达资讯的公共服务媒体。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在社会中作用非常的大。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当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作用,有利于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容易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突破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思想波动。(1)通过利用微信、微博、QQ群等媒体。大力宣传党的政治方针、好事、好人。从而达到感动他人、影响他人的目的。这种教育形式不费时间,随时随地就可以学习,效率高。(2)利用业余、周末等时间安排少数民族大学生观看红色影片、传播正能量,从而达到教育育人的目的。这种教育形式学生喜欢,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教育效快。

【参考文献】

[1]朱楚姣,汪敏哲,叶鹏程.大学新生入党启发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科技资迅,2015(12).

[2]刘敏,金新,王双.高校新生入党启蒙教育研究现状综述[J].华章,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