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第1篇: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单项规章;管理条例;法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D922.29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11-0103-03

一、我国食品安全法制建设的历史演进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高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从温饱型社会走向享受和发展型社会,人们开始普遍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日益扩大,危及人体健康、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为了更好地解决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国开始持续推动食品安全领域的大量立法工作,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立法。回顾新中国建立60多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大致可将其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萌芽时期(1949—1963年)。这一阶段,是新中国食品安全法制建设的萌芽时期,也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新中国刚刚成立,农业生产能力和食品供应都非常有限,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根本不足以解决全社会的温饱问题。同时在这一阶段我国的立法理论、制度和技术,都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该阶段立法的主要任务都集中于为建设新政权而提供基本的国家制度,因此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制建设不是立法的重点。期间,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主要集中在国务院卫生部和有关部门通过一些单项规章和标准对有关食品卫生和食品中毒的突出问题进行监督管理上。其可细分为两个阶段:(1)1949—1953年从新中国建国到政务院第一次机构重组时期。当时全国食品卫生管理主要由卫生部承担。 1950年中央政府为了应对大量的食品卫生和食品中毒事件在卫生部下设了我国第一个食品检验机构——药品食品检验所,开始正式对食品进行化验和制定食品标准。1953年卫生部颁布了《关于统一调味粉含麸酸钠标准的通知》和《清凉饮食物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是我国建国后第一部食品卫生规章,目的就是为了扭转因冷饮不卫生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和肠道疾病频繁暴发的状况。[1]同年经国务院167次会议批准在全国建立各省、市、自治区直到县级的卫生防疫站,开展了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和管理工作,至此卫生防疫站作为我国地方食品卫生主管部门被确立。同时轻工、商业等食品生产经营部门和单位也建立了一些保证自身产品合格出厂销售的食品卫生检验和管理机构。由于从中央到地方食品卫生管理部门的建立,卫生部开始通过部门规章对食品卫生工作进行管理,如1954年卫生部下发了《关于食品中使用糖精含量的规定》、1957年又下发了《关于酱油中使用防腐剂问题》。[2](2)1954—1956年我国第二次政府机构改革时期。该阶段由于政府部门职责和业务范围进一步得到明确,1956年后卫生部按照职权划分开始联合相关部门管理涉及多部门分管的食品问题。在食品安全法制建设的萌芽阶段,当时人们对现代意义上的食品安全还没有明显的需求,再加上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并非以盈利为唯一目的,在政府的直接指挥和监督下,食品假冒仿冒问题十分少见,政府部门也只是对由食品卫生问题引发的疾病进行管理。因此我国并没形成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体系,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也比较简单。

2.发展时期(1964—1979年)。这是新中国食品安全法制建设的发展阶段,与前一阶段相比我国食品卫生管理工作正在逐步走向正规化。这一阶段也是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迈向法制化的前期准备阶段,同时也是由萌芽阶段的单向管理、单一渠道管理向全面管理、多渠道管理的过渡。这一时期我国食品供应和粮食生产主要经历了1963—1965年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6—1970年的十年“”时期和1976—1978年的经济建设恢复阶段。 [3]

受萌芽阶段和发展阶段我国食品供应的现实情况决定,前后两个阶段我国针对食品卫生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虽没有实质改变,都是集中在防止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上,但与其前一阶段相比所表现出的立法层次、立法内容却发生了很大改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单项管理到全面管理。1964年国务院转发了卫生部、商业部等五部委的《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该条例的标志着我国食品卫生管理进入到了全面管理阶段,其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包括生产、加工、采购、贮存、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将监管范围、层次进行了扩大。[4]该《条例》初步确定了我国早期食品管理的主要内容,对食品生产者经营者及主管单位的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初步构建了我国食品卫生管理的模式,第一次确立了卫生部在食品管理中的地位,明确了其管理职责及与相关各部门的关系。特别需要指出,该条例首次提出在我国要建立食品卫生标准和确定惩罚责任和办法,这标志着食品卫生管理从单项行政管理向法制化管理的迈进。到1979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同时卫生部与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颁发《农村集市贸易食品卫生管理试行办法》。新条例是对1964年《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的补充和完善,表明我国在不断加强食品卫生法制化管理的力度。(2)各部委大量推出食品标准和检验方法。由于1964年《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明确指出卫生部门应当根据需要,逐步研究制定各种主要食品、食品原料、食品附加剂、食品包装材料(包括容器)的卫生标准(包括检验方法),同时规定制订食品卫生标准,应当事先与有关主管部门协商一致。故卫生部及相关部门大量推出食品标准和食品检验方法,使得我国这一时期在食品卫生管理方面有了相当数量的依据,食品生产也有所遵循,这对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979年,国务院颁布了《标准化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食品管理法制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3.走向成熟时期(1981—2009年)。这一时期我国食品安全法制建设趋向成熟,主要表现为从《食品卫生法(试行)》到《食品卫生法》的颁布,再到对《食品卫生法》的不断修改和完善,最终制定《食品安全法》,总共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1981—2001年食品卫生法阶段。该阶段我国食品工业基本由过去的供不应求、凭票供应,发展为供求状况大致平衡。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食品工业稳定快速地增长。伴随着食品工业的高速发展,为了更有效地对食品问题进行管理,该阶段成为我国最终确立食品监管法制化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立法工作表现为:第一,大量食品卫生及相关法律诞生。首先,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标志着我国食品卫生管理全面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这是在总结我国食品卫生管理前两阶段工作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的一部比较完整的食品卫生法律,作为国家颁布的正式法律,其以主动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为目标,规范了食品卫生标准的制定,使食品执法队伍建设步入正规化,强化了法律责任,同时在附则中明确了与食品有关的相关概念。其次,到1995年《食品卫生法》正式颁布,新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卫生法律,从而形成了由食品卫生法律、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食品卫生标准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有机联系的食品卫生法律制度体系。经过13年的总结和积累,1995年颁布的《食品卫生法》改变了执法主体,理顺了监管体系,行政处罚规定更加明确具体,也加重了处罚力度,同时增加了对保健食品的规定。这一时期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还颁布了大量涉及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第二,食品标准制定更加科学、规范。1980年国家标准局组建食品添加剂标准技术委员会。1981年卫生部成立了我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同年食品卫生标准技术分委员会也相继成立。继《食品卫生法(试行)》规范了卫生标准的制定后,所有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逐步走上了法制管理的轨道。至1998年底我国已制定并颁布的食品卫生国家标准236项,和标准相关的检验方法227项,合计463项,还包括行业标准18项,其中食品卫生标准类别标准涵盖面约占90%以上。[5]

(2)对《食品卫生法》进行修改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完成了对《食品卫生法》的修改。这一阶段的主要立法工作包括:第一,全面修改《食品卫生法》,将食品问题上升到安全角度,扩大其保护范围,法律适用主体进一步扩大,监管模式变被动事后监管为主动全程监管,统一食品安全标准,解决了此前食品标准太多太乱、重复交叉层次不清的问题,同时首次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第二,健全相关管理机构。1978年9月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重新恢复,改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到2001年4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升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开始对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食品质量进行管理。1998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更名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并开始介入食品安全领域。同时国务院决定将原国家商检局、原国家动植物检疫局,和国家卫生检疫局合并组成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一管理全国进出口食品工作。2001年国务院批准将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成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至此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按职能合并完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正式形成。[6]

二、我国食品安全法历史演进的启示

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至今食品安全法共经过了三个基本发展时期,每个时期的发展规划都是根据时代的要求而制定的,旨在解决该阶段表现出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而后经过科学技术和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安全法律制度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进而食品安全法律制度进入新一轮的完善过程,总体看来各阶段的发展都符合当时的时代要求。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新产品的层出不穷,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高度重视的公共安全问题。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食品安全监管形势尤为严峻,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因此对于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研究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回溯总结我国60多年食品安全法制建设的历程,我们认为未来完善食品安全法制建设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不断推出配套法律法规。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假冒劣质、有毒有害食品大量充斥着市场;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滥用非食品用化学添加物;食品污染问题复杂、危害严重;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显现;食源性危害压力日益增加,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引发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恐慌,给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良性发展造成巨大冲击,也正因为如此极大地催生了我国食品安全法制建设的成熟与完善。[7]由于《食品安全法》在保护食品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得该法的实施和落实涉及到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经济法等多个学科。但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无论在什么监管模式下都形成了由各部门分别管理的体制,因而出现了大量重复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因此《食品安全法》应进一步规定由专门的部门统一整理和制定食品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废除已经被淘汰的各种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使各个行政部门在进行监管时做到有法可依,执法标准相一致。同时针对食品安全领域分段监管所必然出现的监管缝隙,还应继续加强食品安全领域的配套法律法规建设,使现有的法律法规更科学、更协调,并不断填补空白领域的法制建设,如有关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对转基因食品、对食品安全信息等各方面的配套法律法规。

2.不断完善监管主体的监管能力。现阶段可以将参与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主体分为国家监管主体和社会监管主体。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是关系到广大百姓生活的头等大事,单靠任何一个部门或任意一个主体监管都不会起到彻底遏制食品安全事件的效果,因此应发挥各主体全面监管的作用,不断完善监管主体的监管能力。(1)重新定位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2012年2月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但由于该综合协调机构没有执法权,在省级和市级行政序列中没有固定的编制,其协调职能往往成为政策上的一句空话,因此自成立以来该委员会一直存在着定位不清的问题。现阶段应重新定位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确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在行政序列中的地位,赋予其行政职权,以解决自成立以来该委员会一直面对着的定位不清的问题。[8](2)统一监管模式。《食品安全法》颁布后,分段监管下形成了多头管理、分散管理格局,监管职能经常出现重复或空白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行政资源的浪费。因此应改革分段监管原则,将原先分段监管为主、食品监管为辅变为统一的监管模式,设立统一的食品监管处罚主体,以解决现阶段监管机构过于庞杂,机构之间缺乏协调机制的突出问题。(3)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监管功能。从现今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过程来看,我国的食品行业协会的总体力量还很薄弱,自律监管质量还有待提高。行业协会对食品安全的管理能力不仅与理论上关于行业协会自治机制所应有的功能存在很大的背离,也与社会民众对其的期望相差较远。因此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性监管功能,加强有效监管,赋予行业协会新的职能,建立行业通报平台,维护整个行业形象,充分引导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间的协调机制。(4)加大社会监管力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监管作为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一部分,应越来越多地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最终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新格局。《食品安全法》应建立制度保障,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为广大社会参与监督主体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和更加规范的服务机制,使公众、社会团体、消费者和媒体更加有意愿,更加便捷地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上来。

3.不断推动监督管理制度改革。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包括:食品安全风险检测、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召回、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四大基本制度。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其优劣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执法质量的好坏,因此我们要不断推进各项监督管理制度的改革。(1)食品安全风险检测制度。《食品安全法》中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的规定,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从经验监管向科学监管、从传统监管向现代监管逐步迈进。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政策的科学依据,其测试结果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避免不确定性。为达到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我们要不断进行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创新,不断完善风险检测程序,增加其公开性和透明度,不断加强风险评估检测水平。[9](2)食品安全标准制度。长久以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一直表现出重叠和技术水平不高的特征。因此需要构建统一的标准制定机构,在制定标准时不仅要考虑其是否能适应食品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还要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国外有关国家、区域组织已有的食品标准,尽可能和国际接轨,确保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法规、标准和世界先进的法规、标准同步。[10](3)食品召回制度,该制度起源于国外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利益保护的加强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现代市场法制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在实行食品召回中,未来应注意树立企业自主召回的责任意识,并实行制度改革充分保障企业自主招回的积极性,同时应完善政府强行召回的程序和填补找回过程中赔偿制度的空白。[11](4)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制度。不断加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建设,要建立各级政府、各级单位的食品应急预案体系,做到预案完备详实。同时要建立健全食品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立一支统一领导、相互协作、跨部门的应急团队,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4.不断加强食品安全法律责任体系建设。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我国长期存在着“违法成本过低,维权成本畸高”的问题。正是由于这种问题的长期存在,致使《食品安全法》很难达到充分维护消费者权益,促使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社会责任的目的。特别是《食品安全法》第96条规定的10倍赔偿制度,对于一般食品、低价食品或免费食品的安全,所起到的惩罚和教育作用非常有限。因此我们应不断加大食品安全法律责任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净化食品市场,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1)在刑事领域要完善食品安全犯罪罪状,将食品安全犯罪主体扩大到生产者和经营者。要完善食品安全犯罪刑罚设置,要逐步提高食品安全犯罪的主刑,完善食品安全犯罪的罚金刑,增设食品安全犯罪的资格刑。[12](2)在民事领域要赋予普通公民食品安全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赋予社会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的资格,明确检查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民事诉讼主体资格,建立对食品安全公益诉讼的补偿和奖励机制。[13](3)行政领域要严格准入条件,严把准入资格。不断丰富监管手段,加大监管基础设备建设,建立统一的实验室,避免出现质监、卫生、农业、粮食、检验检疫等不同部门实验室重复建设现象,解决多个实验室开展相同品种和项目的检测工作,导致检品来源不足,相当部分检验仪器和人员闲置的双向矛盾。

参考文献:

[1]李志琴,潘云华.食品安全法的立法缺陷与完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5).

[2]蒋孝娟.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与监管对策[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6).

[3]崔卓兰,宋慧宁.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方式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1,(2).

[4]杨菲.中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安全监管体系的构建[J].预防医学论坛,2009,(11).

[5]锁放.比较法视角下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标准体系的健全[J].经济与法制,2011,(8).

[6]韩忠伟,李玉基.从分段监管转向行政权衡平监管——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构建[J].求索,2010,(6).

[7]刘鹏.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基于体制变迁与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0,(2).

[8]蒋慧.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症结和出路[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6).

[9]王艳林.论《食品安全法》中的企业标准——对《食品安全法》第25条的注释与评论[J].法学杂志,2009,(8).

[10]李怀.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1).

[11]陶丽琴,陈佳.论《食品安全法》的法定召回义务及其民事责任[J].法学杂志, 2009, (11).

第2篇: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食堂; 卫生学; 调查; 浅析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384-01

学校、幼儿园食堂的卫生状况与学生的学习质量、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存在爆发群体食物中毒的潜在因素。近年来,学生集体用餐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故及食源性疾病在国内外时有发生,我市也曾有类似的情况出现。为了更好地吸取教训,确保食品安全,给师生提供安全、卫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办法》等,我们于2011年9-10月与市教委等有关部门联合,对我市62所学校、幼儿园食堂,420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了监督检查。针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今后更有效地加强学校、幼儿园食堂的监督管理,积极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市区范围内62所大、中专院校食堂,中、小学学校食堂及幼儿园食堂,420名餐饮业食品从业人员。

1.2 调查内容 包括食品安全管理组织的建立健全、制度落实情况、餐饮食品安全卫生知识掌握情况、餐饮服务许可证及人员健康证持证情况、个人卫生及素质、环境卫生、经营场所卫生设施的配备及工艺流程、餐(饮)具消毒、保洁、食品留样、食品进货索证、台帐登记、食品贮藏等。

1.3 调查方法 食品安全知识掌握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餐(饮)具消毒保洁效果:采用现场抽检采样;其它卫生情况:采用现场调查、走访询问、查验登记等。

1.4 判定标准 食品安全知识考核问卷:满分100分,80分及以上为良好,60分及以上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餐(饮)具采样评价标准:按《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94执行。其它卫生情况:以《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为主,按良好、一般、差评判。

2 结果

2.1 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及安全制度建立健全与基本安全卫生情况关系 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与食堂基本安全卫生情况有差异性(X2=6.1,P<0.05)。组织健全,制度落实到位的食堂,在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基本卫生设施配备及现场安全卫生状况等各方面相对较好,分工明确、管理到位。相反有8.06%的食堂基本卫生设施简陋,达不到发证要求,有6.67%的从业人员无健康合格证明上岗。领导重视不够,注重抓教育,忽视食品安全管理。有的食堂经营者构成复杂,任由承包者随意去做,没有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组织,管理制度不健全,流于形式,安全管理工作未能引起普遍重视。

2.2 负责人及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与现场卫生设施配备、食品安全知识掌握情况的关系 不同文化程度负责人、食品管理人员及食品从业人员与其食品安全知识掌握程度有显著性差异(X2=66.03,P<0.05)。文化程度越高其食品安全知识掌握程度较高,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了解程度也较高,并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负责人及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与现场卫生设施配备齐全情况有差异性(X2=5.24,P<0.05)。负责人及管理人员文化程度越高,卫生设施配备齐全率越高。现场卫生状况评为良好的食堂32户、一般22户、差8户,一般及以上占87.10%,差者占12.90%。在评为良好食堂中,负责人及管理人员高中及以上学历占85%,一般和差食堂中仅占55%。

2.3 负责人及管理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掌握程度与经营场所卫生状况及餐(饮)具采样检测合格率的关系 负责人及管理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掌握程度与经营场所卫生状况有差异性(X2=6.03,P<0.05)。问卷考核良好者144人,一般者216人,共占85.71%,其管理的食堂卫生状况普遍较好。问卷考核不及格者60人,占14.29%,其所在食堂大部分人员未经过正规培训,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一般食品安全知识,在工作中更谈不到应用。因而造成卫生设施短缺,无长期规划,过一天说一天,只追求经济效益,不愿在食品安全设施方面投资。

负责人及管理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掌握程度与现场采样检测合格率有差异性(X2=6.8,P<0.05)。问卷考核良好者,其食堂所采餐(饮)具检测合格率相对较高。虽然经过各项专项整治,对餐饮业触动较大,但还有7所食堂餐饮具检测不合格,占11.29%。

2.4 执法部门 由于人员少,监督力量薄弱,给予的监督检查及技术指导少,监督频率低,执法力度不够。

3 讨论

3.1 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组织,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校长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负总责。至上而下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落实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经常督导。

3.2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法律意识 利用各种媒体,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常识,提高餐饮业食品生产经营者全员素质。对学校负责人、餐饮食品生产经营管理人员、餐饮食品从业人员分别给予不少于20学时、50学时及15学时的法律、法规及一般食品安全知识的集中培训。对经过初训已在职的餐饮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两年必须复训一次,应因材施教,不同程度的人员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

3.3 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基础性设施建设 呼吁各级政府,应把改善学校食堂公共卫生设施和卫生状况的经费,纳入教育经费正常计划之中,并保证实施到位。学校应尽力所能及,积极完善必要的基础卫生安全设施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对老校舍进行新建、改建、扩建,以适应教育事业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3.4 加强监督队伍自身建设,提高监督执法力度 餐饮食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履行自己的职责,行使对学校食堂的监督职权。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监督队伍自身的建设,尽快完成过渡和整合,加强监督力量。注重监督队伍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提高监督员的执法水平、执法技能和业务素质。突出重点,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提高监督覆盖率及监督频次。

参考文献

[1] 翟翔天,王洪杰.《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在卫生执法监督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17(3):233-235.

第3篇: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园的食品卫生工作历来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到人,把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列入了幼儿园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1、成立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园长、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副园长、分管安全卫生工作)(副园长)

组员:

2、层层落实传染病防控工作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人:

总责任人:

具体责任人:

大班组责任人:

中班组责任人:

小班组责任人:

后勤组责任人:

各班责任人:班长。

3、分别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和教职工大会,组织学习景教字〔2009〕35号文件及普教基发【2009】10号文件《市教育局转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预防春夏季食物中毒事故发生更的预警公告的通知》、景教字200937号文件、景教字200940号文件《傣族彝族自治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紧急通知》,组织学习傣族彝族自治县教育局和傣族彝族自治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的公告《关于防范学校食品安全事故的预警公告》,做到随时提高食品卫生安全防范意识。

4、组织教职工特别是后勤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饮食卫生“五四”制度》等有关食品卫生的法律法规及文件。要求教职工提高责任意识,增强安全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切实认识到幼儿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确保幼儿的安全与健康。

二、完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1、制定完善各种食品卫生安全制度

共制定并上墙10个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即《饮食卫生制度》、《餐厅卫生管理制度》、《餐具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烹调加工管理制度》、《食品粗加工管理制度》、《库房原料管理登记制度》、《原料采购索证制度》、《卫生检查制度》、《个人卫生制度》、《从业人员卫生知识与健康检查制度》.

2、食堂卫生管理

保持食堂内环境整洁,有“三防”措施,室内无苍蝇、无灰尘、无蟑螂、无鼠迹,坚持每天大扫除,做到地面、用具见本色;食堂室内室外卫生实行分片包干,保持用具清洁、干净,做到清洁卫生专人负责,明确任务,坚持做到:墙壁、屋顶经常清扫无黑垢、油污、蛛网,门窗干净明亮;纱窗完好,无灰尘油垢,餐具清洁明亮。厨房用具(砧板等)和餐具每餐做到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清洗后存放在保洁橱内;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对人体安全、无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合理使用各种设施、设备和用具,不违规使用和强行工作;工作人员下班前认真检查门窗水电,防止火灾、失盗、投毒等事故的发生,确保各项安全。

3、食品采购、加工、存放管理

加强对食品采购、加工、存放等关口的管理,确保所购食品和原料卫生安全,符合国家卫生要求,采购时坚持索证索票,并进行验收登记。存放食品和原料的场所有专人管理,非直接工作人员不得接近;厨房内设有专用洗刷水池,盛放生、熟、浑、素食品的用具严格分开,摆放整齐,加工生、熟食品的砧板及刀具有明确标志,严格生熟分放和加工处理制度,并严格执行饭菜单日制作,当日食用制度,以防隔夜饭菜对幼儿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教师要严把喂养关,杜绝把过期、变质、腐烂的食品让幼儿食用。禁止采购、加工制作和出售野生菌、四季豆、发芽土豆和凉拌菜。

4、个人卫生管理

上岗人员都持有有效的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和健康证;严格检查个人卫生“四勤”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上班时必须到更衣室进行更衣,摘除任何首饰,每天检查食堂人员穿戴工作衣帽情况;加强有关健康知识和卫生知识的学习,增强防范意识,出现传染性疾病时,立即隔离治疗,待恢复健康后再回该岗位工作。

5、饮用水管理

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坚持一年清洗两次,每学期开学前请自来水厂人员进行认真清洗,水池加盖加锁。幼儿饮用卫生达标合格的山泉桶装水。

6、幼儿园周边管理

第4篇: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进一步改善我市食品安全状况,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9]2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各级各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切实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明确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形成统一协调、责任明确、齐抓共管、运行高效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坚决遏制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消除食品安全危害,防止重特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确保我市食品安全。二、狠抓宣传和普法教育,促进社会监督机制的形成。让人民群众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健康权益,是贯彻实施食品卫生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单靠政府的监管难以达到法律应有的威慑作用,食品卫生法规定,国家鼓励、保护社会团体和个人对食品卫生的社会监督,这就是要努力使社会监督成为政府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良好的社会监督环境的形成,有赖于人民群众食品卫生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因此,各地要狠抓宣传、普及食品卫生法的工作,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主动参与监督的意识,促进社会食品卫生监督机制的形成。三、明确重点,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各镇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粮、肉、蔬菜、水果、乳制品、水产品、豆制品等重点品种,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和市场准入的监管力度,完善食品卫生监管机制。一要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环节的监管,严格食品生产经营市场的准入条件,树立一批诚实守信的品牌企业。对不符合食品生产、加工条件的从业人员,要责令其退出市场。二要完善和落实群众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加大对食品市场的监督力度。三要加大对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力度。加强生

产、加工、销售环节的预防措施,加强检验、检查、检疫、抽检工作。四要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定期办公制度、市场巡查制度、市场准入制度、从业人员的培训制度、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等,让人民群众真正吃上放心的食品。四、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做好食品卫生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各镇政府要对所在地的食品安全卫生负总责,要明确一名负责同志主管食品安全工作;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农林、质监、工商、城管、卫生、公安、司法等各有关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各负其责,共同配合。市农林局主要负责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组织对种植业产品农药残留的监测和集中整治活动,强化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和蔬菜的安检工作,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严厉查处违法使用违禁农药等行为;加强对农产品初加工的卫生监督,尤其要加强生猪屠宰的卫生管理、检验检疫工作,在全市实施放心肉工程。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卫生的日常监管,实行生产许可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查处生产、制造不合格食品及其他质量违法行为;将生产许可证发放、吊销、注销等情况及时通报卫生、工商部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主要负责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审查核发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营业执照,取缔无照经营行为;负责推进和落实食品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建立购销台帐和质量承诺制度,以及市场开办者质量责任制;落实市场巡查制度,开展对食品流通领域的执法检查和抽检,严格查处违法食品广告、虚假宣传、假冒注册商标和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及时将有关案件移送其他部门。市卫生局主要负责食堂和各类餐饮业等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严格发放卫生许可证;对直接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开展对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事故的紧急医疗救援和调查处理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查处违反《食品卫生法》的行为;及时将有关案件移送相关部门。市公安局主要负责对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食品、假劣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涉嫌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依法立案查处,并快侦快破;协助食品监管执法机关开展执法检查;依法查处

用暴力、威胁等手段阻碍、抗拒行政执法活动正常开展的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市教育局主要负责组织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督促学校和幼托托机构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报告制度,组织对学校食堂规范化建设及学生集体用餐工作的督查。五、落实措施,强化监管,将食品安全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1、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企业是食品安全的责任主体,企业法定代表人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从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依法取得行政许可,全面落实《食品卫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依法从事食品生产、采集、收购、加工、储存、运输、陈列、供应、销售等活动,及时消除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害与风险。2、建立和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增强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反应能力。各部门要制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成立应急组织,建立分工明确的应急处理责任制和预警机制,规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程序。确保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反应迅速、决策准确、措施果断、运转高效、处置得当、处理到位,把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3、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监管能力。加强执法队伍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强化执法就是服务的观念,努力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制度建设,将每一项工作纳入法制、制度的轨道,做到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加大对执法监督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装备水平,增强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能力。4、建立食品安全执法联动协调机制,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市农林、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卫生、公安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充分发挥整体综合执法监管效应。各行政执法部门要互通信息,及时移送涉嫌食品犯罪的案件。各部门要建立完善举报奖励制度,设立举

报电话,鼓励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检举揭发食品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5篇: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学校食品安全自查报告范文(一)

XX县XX中学 我校长期以来始终把食品安全卫生工作放在第一位,把食品安全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平时,重细节。根据XX县教育局、XX县营养办、XX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结合国家食品有关文件精神,我校本着对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我校食堂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按照《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预警公告》(20XX年第1号)文件的要求和XX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XX年3月20日对我校食堂的督查意见对学校的食堂卫生工作展开了全面、认真的自检自查和整改,现将自检自查和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成立领导机构,强化责任意识

为了加强对师生集体用餐、食品卫生的安全管理,确保师生身体健康,进一步加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明确管理责任。学校成立了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王军荣校长为组长,实行分工负责,层层落实。领导小组分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每学年初,学校专门召开食堂卫生工作会议,明确职责和具体分工,针对各项具体安全工作制定计划明确责任。同时召开学校教职工、后勤人员会议,学习上级颁发的文件,要求学校后勤人员提高食堂卫生工作意识,增强食堂卫生常识,切实认识到学校安全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确保饮食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现在除了刚刚请来的临时工外都有证。

健全卫生、食品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到人。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责任到人,搞好食品卫生宣传,由王举政老师做好对食堂每天不少于一次的检查督促,做到有记录。

把好四个关,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1)、把好采购、加工关:采购做好验收工作,加工做到烧熟煮透,做好食品留样工作。

(2)、把好 消毒 关。所有的餐具、用具都高温消毒。

(3)、把好 个人卫生 关。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及经过食品卫生培训合格才能上岗,工作人员进入食堂必须穿工作服。

(4)、杜绝非工作人员进入灶房操作间。

严格搞好营养餐管理。切实按XX县营养办套表的要求做好营养餐食品的签收、交加工等管理工作。

切实做好督餐工作,做到早餐每班每早都有督餐教师,正餐每餐都有值周教师和保安督餐。

建立学校膳食委员会,专门负责收集和反映师生对学校食堂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和不定期对学校食堂进行检查、督促。

整改措施

为有效的控制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做好各类事故隐患监控,切实保障学校教师员工健康安全。根据XX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XX年3月20日对我校食堂的督查意见,近来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对我校食堂的督促管理: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学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学校和食堂要通过课堂教育、板报、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大教育力度,使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知识深入人心,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维护自身健康。同时,也使食堂的工作人员自觉按照《食品卫生法》进行操作营业。

(2)、加大管理力度,食堂生产加工加强卫生监管,严格操作规程。

(3)、全面停止使用一次性碗、筷,杜绝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4)、学校通过健康教育,告诫学生不吃霉变食品,不买三无产品,不喝生水冷水,教育学生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专题讲座,开展健康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5)、要求保证厨房地面排水沟畅通,及时清理积水。

(6)、做到生熟食分开存放, 生熟食盆分开使用并标明生熟字样。不得为学生提供隔夜、变质的食品。冷藏柜内要做到生熟食分开存放、要保持清洁。食品储藏间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用品。食品添加剂要专人专柜保存、按量使用。

(7)、必须建立和完善食品、原料采买的索票、索证及登记制度。

存在问题

因学校食堂正在建设,现在我校食堂临时搬在老旧教室,客观条件有些差、特别是房子较拥挤,较难开展工作。但是,我们要持之以恒做到上述几条,坚决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再接再励,把食堂卫生工作做得更好。

学校食品安全自查报告范文(二)

根据《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朝阳建平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通报》精神,结合《辽宁省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检查评估细则》,我们对学校食堂各方面的工作进行自查,通过自查我们认为学校食堂能够按照各级有关食堂方面的要求去做,能够在客观的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尽力做好工作。

食堂基本情况

我校食堂建于2015年,建筑面积为106平方米,后经过改建装修,现有加工间、烹饪间、配餐间、储藏间、教师餐厅和学生餐厅等6个区域,可容纳140人同时就餐。学校现有学生、幼儿358人,教职工20人,日常在食堂就餐人数近百人。

自查情况

1、学校组织健全。开学初就成立了食品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卫生教师和食堂管理员任副组长,制订了工作计划,对学校食堂进行监管工作。

2、健全制度、责任到人。校长是食堂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食堂管理员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卫生教师负责监督管理。同时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餐饮卫生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食堂消毒制度、采购食品制度、采购索证制度、食品验收制度、食品仓储卫生制度、粗加工间卫生制度、烹调间卫生制度、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制度等。

3、抓好源头管理。为确保师生饮食安全,把好食品采购关,严防食物的中毒事故的发生,食堂与各食品供应商签订了食品蔬菜供货协议,认真做好取证,索证工作,坚决不购买无证商贩的食品蔬菜。

4、把好食品蔬菜的验收关。仓库验收员工作认真负责,每次购进的食品、蔬菜和调味品等都要进行仔细的检查验收,严格保证食品蔬菜的质量,保证劣质食品与 三无 食品不进仓库。

5、把好食品卫生关。在保证食品蔬菜质量的同时,认真做好消毒、清洗等食品卫生工作,确保师生吃上 放心菜 ,洗菜按照流程进行,从洗菜到烧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不提供凉拌食物。

6、保证就餐卫生。师生就餐采取分餐形式,个人从配餐间领取食物,每人一个餐盘,使用一次性筷子,确保不发生传染性疾病。

7、坚持留样制度。每个品种的留样量均不少于100克,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

8、从业人员持证上岗,规范操作。食堂从业人员定期参加卫生防疫部门体检与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并能做到不留长发,不留长指甲,不戴手饰,注意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有专用衣橱,个人衣物不带入食品处理区。每天不定期进行垃圾清理,食堂各个区域的卫生情况良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进入操作间。

9、附属设施比较齐全。各门窗有防蝇、防尘设施;有5个分别用于洗菜、洗餐具、洗手等专用的洗洁盆;有专用的餐具消毒桶;有专用的半成品、成品的工具和容器,有明显的标志并能分开使用;食品加工区有专用带盖的废弃物容器;食品仓库有防鼠板,有食品存放架,做到分类存放,保证有良好的通风效果。

10、坚持实行消毒制度。餐用具使用后能及时洗净、消毒,消毒后存放在专用保洁柜中,保洁柜能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11、水质保证,周边环境良好。学校统一使用自来水公司提供的自来水,水质达标,食堂周边无污染源。

12、存在问题。流水洗手设施简陋、数量少,不能保证多数人同时使用。

学校食品安全自查报告范文(三)

为加强学校食堂管理,提高食品安全卫生意识,努力办好 放心食堂 ,我校围绕 四好、一满意、一放心 ,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加强食堂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培训、严把食品采购和加工关,认真落实食品留样、索证索票、定期消毒和 三防 措施,注重过程和细节,确保落实到位,取得了一定成效。

本次县食品药品监督局来我校检查,主要指出两个方面的问题:1、防鼠设施不够完善;2、食用油有质检证明,但与实际使用的批次不相符。

针对以上情况,我校食堂食品安全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的食堂卫生工作展开了全面、认真的自检自查,并认真进行整改,现将自查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自查情况

1、组织制度建设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制,设立食堂安全管理人员,针对各项具体安全工作制定计划明确责任。健全卫生、食品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到人。定期检查食品安全工作,并有记录。建立了食物中毒应急处理机制。

2、许可证情况

有餐饮服务卫生许可证,实际经营项目与许可范围相符。 但20XX年6月5号已到年检期限,尚未进行年检。

3、食品留样

严格按要求进行食品留样,并有文字记载。

4、索票索证

本学期已对所有购买大宗物质重新进行了索票索证。

5、消毒和 三防 设施

有消毒制度和具体方法、措施,并安排有专人负责, 三防 设施尚需完善。

6、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学校食堂所有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都在有效期内。学校已提前安排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并重新办证。

7、食品采购、储存及出入库台帐

学校食品由专人负责采购,有进货验收,索证索票,有记录台账。严把食品原料质量关,所购食品原料符合要求。

8、其它方面

从业人员操作时,能按要求穿戴工作服,接触食物前按要求洗手消毒。食品制作环境整洁,硬件设施良好。食品添加剂符合国家规定,有专人采购、保管。

整改措施

为有效的控制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做好各类事故隐患监控,切实保障学校师生员工健康安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整改:

1、对食品质检证明批次不符的情况,当时已责成供应商重新提供了同批次号的质检证明。

2、重新添加、安装了防鼠设施。

3、对所有从业人员重新办理的健康证进行了挂牌公示。

第6篇: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校 食品卫生安全 管理

高校食堂是提供师生群体就餐的场所,供应食品是否符合卫生要求,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的稳定,必要的管理措施可以保证员工和师生的饮食安全。因此,应把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视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来抓。当前,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重视下,如何强化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已成为各高校管理工作中亟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 目前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1.1 食堂内部规划不够合理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大多数高校学生食堂都引入了社会公开招标的模式,高校将食堂分割成若干个小窗口,分别承包给个体户单独经营。这些小窗口面积多在10-20平方米,操作间面积小,甚至无操作间,缺少必要的卫生、餐具消毒等设施设备,存在着严重的食品卫生安全隐患。

不少高校食堂内部规划得不够合理,食堂加工场所如粗加工区、烹调区、洗涤消毒区等存在布局不科学,加工过程交叉污染现象严重。食堂环境卫生较差,地面、墙壁、玻璃等随处可见油污灰尘。

1.2 食堂管理制度得不到落实

各高校食堂虽已制定了安全生产制度、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卫生安全管理等食堂管理制度,更多的高校现在都在运用“5S”的管理制度,但仍有部分高校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不科学的问题。部分员工视而不见或管理部门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管理水平欠佳,对各项制度疏于落实和考核,导致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未加以监督,从而造成了食品卫生方面的“漏洞”。

1.3 员工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淡薄

目前食堂的工作人员多为只参加过临时或短期厨师(厨工)培训的临时工。特别是个体经营户,食堂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素质差,且人员流动性较大,缺乏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专业、系统的烹调理论和饮食营养与卫生知识。未经培训或还未来得及取得健康证,就直接上岗。这些都不具备从业资格,存在着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1.4 食品生产流程安全操作不规范

2012年第三季度,卫生部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食物中毒事件)报告65起,中毒2382人,其中死亡50人。与2011年同期相比,报告起数减少11.0%,中毒人数减少26.1%,死亡人数减少18.0%。第三季度报告的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均发生于学校集体食堂。学生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增加2起,中毒人数增加68.9%,死亡人数增加1人。其中,微生物性引起的学生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最多,占其总报告起数的66.7%[1]。通常是在食物不干净、消毒不严格等情况下容易产生,而在夏秋季节更是利于这种微生物细菌的繁殖。

2. 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措施探讨

2.1 食堂经营企业必须严谨自律,加强内部管理

食堂的布局需按照就餐比例进行划分,配置好相应的操作间和洗涤消毒设备。当然食堂承包经营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开源节流,杜绝浪费,节约水、电、气、卫生消毒、机械的小型维修、低值易耗品添置、人员自身生活费用(服装费)等运行费用;实行集中采购,降低物资采购成本;生产过程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成本核算制度;食堂卫生管理严格按照人员个人卫生、厨房、餐厅卫生、食品卫生等各项制度实行。学校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网络工具,宣传、公示市场信息,定期公布市场米、面、油、肉、蔬菜、蛋、奶等商品价格,让学生认识市场、了解市场,共同了解物价上涨[2]。

2.2 健全监管制度,强化监管职能,加大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力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餐饮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学校食堂和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学校重大食物中毒行政责任追究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校方对承包经营食堂监督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责任到人。同时校方和承包方的合同需指定完备的餐饮卫生安全奖惩办法,签订“经营风险承诺书”、“消防安全责任书”等。各高校在创建“A级食堂”、“标准化食堂”的同时,积极引入“7S”、“5S”、“HACCP”等一些科学、先进的行业标准,构建符合高校食堂特点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学校需成立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结合监管制度和奖惩办法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学生、教工食堂进行安全卫生检查。通过对原材料验收、保管、加工、出售、消毒等落实情况的各项工作检查来强化对餐饮经营公司的监督管理,让经营单位切实做到保证食品卫生,操作流程合理和规范。

2.3 强化对食堂员工的管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

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和安全意识与食物中毒的发生机率密切相关。因此,学校食堂的监管部门应强化对餐饮经营单位进行监督和管理。培训除督促餐饮经营单位自己培训外,也可以由监管部门统一培训,或邀请学校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或所在地区的卫生防疫站、卫生监督所单位专家对从业人员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个人卫生健康知识、疾病预防知识、传染病预防知识、食物中毒预防知识、后厨管理等各方面的培训,使其掌握饮食卫生知识和特殊原料的加工处理技术,从而加强食堂从业人员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同时餐饮经营单位也应将卫生安全工作纳入岗位职责,与员工的利益直接挂钩[3]。此外,各高校食堂应积极引进烹调、面点、食品营养等餐饮专业技术人才,使得高校学生、教工食堂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降低食堂食品卫生安全隐患。

2.4 严格执行安全规范的操作流程,准确做好各项记录。

2.4.1 遵守规范,杜绝安全隐患

安全规范的操作流程为:检验食品分类存放清洗加工销售储存。

加强进入食堂食品原料的验收工作也是确保食品安全卫生举足轻重的环节,可通过仓库保管员来加强对食堂食品质量的把关工作。把可能引发食物中毒的食品原料杜绝在食堂之外。

食品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易腐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已盛装食品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以防止食品污染。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无适当保存条件(温度低于60℃、高于10℃条件下放置2小时以上的),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的熟食品,需再次利用的应充分加热。冷冻熟食品应彻底解冻后经充分加热方可食用。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尽快冷却后再冷藏。凡隔餐或隔夜的熟制品必须经充分再加热后方可使用[4]。

2.4.2 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名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食品、杂物和药物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2.4.3 做好记录,便于追溯分析

记录是日常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重要参照物,也是发生事件后,追溯、分析的重要依据。而准确的记录是食品卫生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各项记录必须现场及时记录,不得提前或之后补记。做到严肃、真实、原始、及时和完整。

如食品留样要按品种分类,记录好食品留样人姓名、留样时间、菜单内容,盛放在密闭的专用留样冰箱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克。

食品添加剂需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制度及“五专”原则,即专人、专柜、专秤、专量、专记录。餐具洗涤、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标准要求,有专人负责和固定存放场所,使用和保管做好记录。

参考文献:

[1]卫生部. 卫生部通报2012年第三季度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卫办应急发[2012]120号)[EB/OL]. (2012-10-19). http:///fwxx/jk/2012-10/19/content_2247159.htm

[2] 罗继森. 高校食堂管理工作初探[J]. 科教文汇, 2011, (8):187-189

[3]关德军. 高校食堂卫生安全隐患及其消除[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70-71

[4]卢子相. 高校餐饮卫生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改进策略探讨[J]. 科技资讯, 2009, (24):237-239

第7篇: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学校占地56亩,建有教学楼5幢,办公楼1幢,学生公寓3幢,餐厅1幢,标准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综合楼1幢,学校现有5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46人。校园办公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四区分明,井然有序,绿树花草点缀其间,是莘莘学子理想的学习园地。

食堂卫生安全管理是一项直接关系到我校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的重要工作。为了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使制度健全、管理到位。近几年来学校食堂在饮食卫生安全方面从未发生过任何责任事故,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下面就我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汇报如下:

学校食堂统一管理,共有22间,使用面积1540平方米,从业人员50人,全部办理健康证,每人都接受过卫生知识培训,户户都有卫生许可证,餐棚使用面积600平方米,存放垃圾使用桶10个。设专职管理人员2名,餐棚专职卫生工1名。食品操作间瓷砖化,饭台瓷片化,售饭窗口玻璃化,餐用具不透钢化,通风透气化。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管理体系

为了把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工作抓落实,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了食品安全工作领导组:校长任组长,常务副校长任副组长,有伙管和学生会成员参与。各处室及分管部门签定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书,责任到人,分片包干。同时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建立健全食堂及集体用餐管理制度并放大上墙,有突发事故应急处理予案和报告制度,对食堂饮食卫生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

二、适地宣传,加强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为加强该项工作,要求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制度、有检查、有汇报。同时,学校经常性地利用黑板报、专题讲座、安全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寓教于乐的食品安全教育,认真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卫生及食品安全知识,培养师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全面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措施,维护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学校开设的第二课堂中专门设立了食品安全常识课,学校还聘请公安、交警、消防、卫生防疫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到学校进行安全工作指导和进行相关讲座,诸多举措提高了全校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进食品安全工作

以“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为主线推进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是我校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为此,我们以创建“平安校园”为契机,着力加大创建力度,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对学校内部及周边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与汇总,并责令限期整改,使校园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排除,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得以初步建立,学生成长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净化。做到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与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相结合。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刻将食品安全防范工作放在第一位。

为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学校政教处协助后勤处对各部门安全工作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工作管理措施。特别是对学校食堂的管理:

第一、学校食堂的食品实行定点采购制度和索证票据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并落实到位,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不出差错。米、面、油、盐统一管理供应。坚决杜绝肉制品来路不明或腐蚀、变质、过期、“三无”产品以及假冒伪劣食品的进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食品原料采购台帐制度,做到查有实据。

第二、实行每天汇报制度,由各食堂上报当天菜谱。

第三、学校食品加工场所卫生条件和空间符合要求,食品采购、贮存、加工等环节的管理情况良好。

第四、学校后勤处设有专用冰箱来贮存当天食堂的肉菜品,制定了销售食品48小时留样及记录。

第五、餐饮具清洗、消毒符合要求,做到一日3餐饭后用沸水煮,84消毒浸泡,清水冲洗。

第六、食品安全保卫制度落实情况良好,不定期对食堂进行检查和督导,有效化解学校饮食安全工作风险责任,切实保证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按照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认真落实。

经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工作,学校食品卫生工作不断提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学校食品卫生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重要地位的认识。认真贯彻省、市、县教育局关于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精神,按《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堂管理条例》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的管理,进一步把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抓紧、抓好、抓落实,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为我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四、存在的问题

环境差,使用面积小,有拥挤现象、餐厅简陋,空间小,无餐桌椅。

第8篇: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食品卫生监测 食品卫生与安全 监管制度

中图分类号:F40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044-01

《食品卫生法》实施以来,我国的食品卫生监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容忽视的是社会上还是存在着不少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甚至是危及人们生命安全的食品卫生与安全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在笔者看来主要是卫生监管部门监管工作不到位。

一、现阶段卫生监管部门的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

1.食品监管轻预防,重事后处理。从最近几年发生的所有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中不难看出,我们国家的食品监管,更多的精力放在事后处理上,对安全隐患的排除,事前的预防则相对关注较少,食品卫生监管没有形成“长效监管机制”,更多的是运动式、突击式的监管方式,这种食品监管的方式忽视预防,往往是在重大安全事故已经发生才采取措施,这样必然使相当一部分居民的健康受损。

2.监测工作职责定位不准,工作不规范。食品卫生监测的最终目的是保证食品的安全,监测只是一种手段,但在现实中,很多地方政府将食品合格率量化,甚至有些考核标准明确要求食品卫生质量监测合格率要逐年上升。在这种导向下,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在采样过程中,专门到一些管理规范、进货把关严格的超市采样,而对交易量更大的农贸市场则很少关注。这样严重影响了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和代表性,监测数据不能反映食品卫生的整体水平。

3.食品生产企业缺乏诚信自律意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但在现实中,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相反地,企业有意的违法行为是不少食品安全事件的根源。当然,不可否认,也有许多自律性很好的企业,但问题是,我们现行的监管制度没有区分开这些企业,所有企业的监管力度是相同的,这样,必然使一些不法企业有机可趁。

4.食品监管各部门之间缺少统一协调。食品安全牵涉到农业、卫生、工商、质检、交通运输等十多个部门,食品监管“各管一段”,比如,农产品是农业管,生产过程是质检管,市场是工商管,这种监管涉及很多部门,只要有一个环节监管不到位,就有可能给消费者造成损害。事实上,监管过程中往往要花很多时间来协调各部门,监管效果也不理想。如果一个品种由一个部门来管,效率可能会相对较高。

5.卫生监督人员专业素质的欠缺影响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由于责任意识和专业素质的欠缺,不熟悉食品工艺流程、加工工艺、原料配方的审查知识,一些食品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在执法实践中还仅限于对卫生许可证、健康证、食品原料的索证和加工过程的监督上,不能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并选择性地开展监测工作。

二、针对食品卫生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及措施

1.建立食品监管的长效机制,注重日常监管。质检部门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尤其是重点食品,对于重点食品可以每月抽检1次,一般食品每季度抽检1次,热点食品不定期抽检。对于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豆制品、乳制品、肉制品、面粉等食品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项整治行动。同时,加强落实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监管网络”的实施,构筑“横到边、纵到底”食品安全网络。

2.分区域、分层次开展监测工作。食品卫生质量合格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笼统地将食品卫生质量监测合格率作为监督机构工作的衡量指标,更不能硬性要求食品卫生合格率逐年上升,而应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各地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食品卫生监测计划,考虑到季节性以及当地的饮食习惯、当地的食品企业的特点等完成相关监测。这样更能真实地、全面地反映出该地区的食品卫生状况。

3.加快实施量化分级管理模式。所谓量化分级管理指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风险度和信誉度量化评价和分级,以此确定监管重点,对高风险、低信誉的企业重点监管的监管模式。这种模式强化了企业的责任,明确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是食品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加强了企业的自律,而企业的自律既能有效保证食品卫生安全,有能大大降低监管成本。要保证食品的安全,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缺一不可。

4.相关监管部门合理分工、明确职责。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提出,食品监管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式。但是,在之后几年的实践中,很少开展相关“品种管理为辅”的改革试点。实际上,品种管理是当今比较先进的模式,许多发达国家管理的主要模式即品种管理为主,事实证明,这样效果很好。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品种监管模式,争取做到“无缝监管”。

5.强化食品卫生监督人员的责任意识并提高其业务素质。要求食品卫生监督人员加强学习食品工艺流程、加工工艺、原料配方的审查知识,在工作中确保监测的科学性的同时,不仅要严格规范样品采集行为,科学地采集样品,保证采集样品的代表性。而且项目的选择既要重视国家卫生标准的规定,又要考虑群众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隐患。

归根结底,只有改变现行监测制度带来的弊端,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先进、新型的食品卫生监测制度,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保障人民健康的需要,才能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作用,才能有效的保证食品卫生与安全。

参考文献:

1.严召彬.基层食品卫生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Z].职业与健康,2003(3).

2.谢阳.中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概况[Z].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杂志,2005(10)

3.马宁宁,张新若.现行食品卫生监测制度的弊端分析[Z].医学动物防制,2006(7)

4.王旭明.论食品卫生与安全[Z].中华卫生监督与健康,2005(1)

5.黄志权.食品卫生监测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3)

6.高文和,林促坪.卫生监督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2002(2)

第9篇: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范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一、加强校园传染病防控的监测工作,定期向学校汇报校园的卫生工作。

牢固树立“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指导方针,建立和完善学校预防传染病的监测制度,对全校学生认真做好健康状况的晨检工作和因病缺课统计。做好常见季节性传染病的预防和预报工作,如:春秋两季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夏季预防肠道传染病,夏秋两季预防虫媒传染病等。协助学生科对班主任进行动员和培训,坚持学生晨检工作制度化,强化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追究制。

二、进一步开展学生卫生防病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的健康教育工作。

针对传染病流行特点,学校将大力开展爱国卫生活动,保持校园和班级环境卫生整洁。医务室将认真进行卫生防病知识宣传,通过健康教育专栏、广播、专题讲座、班级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疾病预防知识,提高师生自我保健的能力。四月份拟定协同学生科和教务处,由医务室牵头开展“预防艾滋病”专题知识讲座,主要面对中专一年级学生,地点拟定在学校阶梯教室。

五月份开展一次心理健康辅导,主要针对我校高考学生,拟定由张丽老师主讲。下学期还将安排开展“预防肺结核”专题健康讲座,并对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争取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增强学生预防疾病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三、认真进行学生门诊登记工作。

做好医务室卫生消毒工作,确保师生用药安全和医疗用品安全,努力提高工作服务质量,日常工作中发现异常情况时积极配合班主任与家长联系,妥善处理好各种情况。

四、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工作。

通过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健康知识、卫生知识的培训,使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能够深入大家的心田,让食堂从业人员在工作中能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医务室和总务处将定期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去年已经开展了两次有关培训,效果很明显,拟定下学期开始还将开展一次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还将进一步施行食品卫生监督和管理,从源头抓起,建立经营者采购食品时索取产品合格证制度,严把进货渠道关。协同总务处把好食品采购、储存、餐饮具消毒、食品留样等主要工作环节,强调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才可以上岗,不得供应凉拌菜,禁止向学生出售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依法强化学校食品卫生后勤管理,让学生吃上放心的饭菜,坚决控制学生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继续加强和完善食堂的软件建设,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配合总务处做好进货台帐的查验工作,将材料及时整理归档。

【学校食品卫生工作计划二】

食品卫生安全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事关于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是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的大事。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规定》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意见》等法律法规,以预防和抑止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努力修建学校食品放心消费的环境为目标,坚持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围绕"学校为学生着想,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建立"师生生命健康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普遍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从根本上增强教育系统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教育教学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特制定本计划。

一、加强领导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学校要切实加强领导,进步师生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熟悉,从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学校订常教育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高度,充分熟悉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急性、艰巨行和长时间性。学校制定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专门机构、专人负责,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管理;成立了由一把手总负责的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组织调和各部分的工作,在全校范围内构成有效的食品卫生安全网络。

二、明确职责

(一)学校分管副校长应当履行的职责以下:

1.加强对学校的食品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学校分管副校长与学校食堂***签订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每学期会同校委会组织一至两次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催促整改,并做好学生课营养餐、饮用水及其他方面的学校食 品卫生的管理和督查。

2.学校食品安全的管理职员和从业职员实施食品卫生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并做好必要的考核记录。

3.加强学校食堂及饮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其到达卫生要求,并与学校招生范围相适应。学校食堂及饮用水等基础设施达不到卫生要求或与办学范围不相适应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

4.催促落实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度和食品卫生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5.展开健康教育,普及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教育学生育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二)学校应当履行的职责以下:

1.学校定期召开食品卫生安全专题会议,每月检查学校食堂、饮食店、商店食品及饮用水卫生安全,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达不到卫生基本要求的要果断予以封闭。同时要做好四个备案:一是各层次的检查和自查工作都要有检查记录备案;二是发现安全隐患要有整改记录备案;三是出现食品中毒要有处理意见记录备案;四是要制定饮食卫生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备案。

2.学校食堂应坚持服务师生,保本微利的原则,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3.学校要加强饮用水的卫生管理,必须向学生提供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和必要的洗手设施。学校供水工作由专人监管,艳服学生饮用水的容器必须加盖加锁。

4.食堂从业职员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要求接受食品卫生知识和卫生法律知识培训,并持有卫生监视部分指定医疗单位检查的健康证明。发现得了影响食品卫生安全疾病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疾病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5.学校食堂物质实行准进制度,定点采购,并建立采购索证及验收制度。

6.展开健康教育,普及饮食卫生安全知识,教育学生育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7.加强食堂及饮用水源的安全保卫工作,制止非食堂工作职员随便进进加工操纵间及食品原料寄存间,严防投毒事故的发生。

8.学校发生食品中毒事故后,应当迅速向当地卫生行政部分、教育行政部分报告,并采取积极措施展开救助工作。

三、具体措施

1.建立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制度。学要指定专人负责包括食品中毒在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上报工作。发生食品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立即报告当地卫生、教育行政部分,同时全力配合抓好救治和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报告内容为发生食品中毒或疑似食品中毒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临床表现、已采取的措施、可疑食品、联系人姓名、联系方式等有关内容。

二是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学校应当建立食品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发生食品中毒或疑似食品中毒事故后,学校应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分和卫生行政部分报告;(2)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3)保存造成食品中毒或可能导致食品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4)配合卫生行政部分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分的要求照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5)落实卫生行政部分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局势控制在最小范围。三是建立学校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食品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学[学校2012年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2)学校和责任人追究责任。

2.检查各校食品卫生安全进销台帐,对每年度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对要整改的单位催促完成。

3.继续展开专项整治工作,确保所有学校食堂、从业职员健康证持证率达100%。

4.定期展开培训。定期展开对学校卫生主管领导和学校食堂负责人的卫生法律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

四、主要工作:

1,加强宣传,展开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与卫生部分联合每季度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食堂食品卫生进行一次检查.

3,暑假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后勤职员进行一次培训,进步后勤工作职员的专业素质.

4,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工作总结,评比.

五、活动安排:

仲春份:安排布置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工作

三月份:学校食堂食品卫生检查

四月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检查

五~六月份: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第二次检查

七~八月份:后勤工作职员培训